寓言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寓言教案 篇1
目标
1.理解故事,进一步了解作品中动物的特点。
2.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
准备
猴子、狗熊、大象、鳄鱼、蚂蚁卡片5―6套。
过程
1.说说这些动物。
教师出示猴子卡片,请幼儿说一说喜不喜欢猴子,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把准备的动物卡片分别发给每一个小组,请他们讨论:喜不喜欢这些动物,为什么?
每组幼儿派一个代表说一说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2.听听动物夸自己。
刚才你们说了自己喜欢这些动物的哪些地方,动物们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我们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夸自己的。
讲述故事,并按故事情节中的.先后次序将动物呈现在黑板上。
这些动物夸自己有什么特点?它们看别人呢?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夸自己的优点是对的,但是夸自己时不能把别人说得什么都不好。
3.夸夸自己和别人。
请幼儿夸夸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夸夸别人的优点。
建议
最后一个环节可根据幼儿自信与不自信的情况,引导幼儿选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我学会了跳绳,XX小朋友也学会了,我们跳得很好。”或“XX小朋友会讲故事,我也会讲故事。”要注意鼓励那些不自信的幼儿,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
附:夸自己
有一天,一位医生来到森林里。他让动物们说说自己的长相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可以帮助动物们变得漂亮起来。
医生让猴子先说。猴子说:“我对自己的长相很满意呀。我和人一模一样,有四肢、有五官。我还比人多一条漂亮的尾巴呢。你们瞧,狗熊的长相才不好看呢。他长得肥肥胖胖,又蠢又笨。”
狗熊说:“什么呀,我的长相一点都不难看。我比猴子长得壮,我的力气也大呀。大象才难看呢!你们瞧瞧,大象的身子那么大,可是他的尾巴那么短那么小,好像长了一条猪尾巴,大象的耳朵那么大,鼻子也长得不像样子。”
大象听了很不高兴,他生气地说:“我的鼻子、耳朵和尾巴长得很好看,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请我去当滑梯呢。要说身体吗,鲸鱼才是长得太大太蠢呢。”
鲸鱼也生气了,他喷出一股水,高高地冲上天空。他说:“我是海里最大的动物。最厉害的鲨鱼看到我都逃得远远的。没有那么大的身体,鲨鱼会怕我吗?你们瞧,蚂蚁才长得不好看呢。蚂蚁长得那么小,让人看不清楚,一脚就把他踩扁了。”
蚂蚁虽然长得小,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长得难看。蚂蚁说:“谁说我长得不好看呀。猴子才真的难看呢。猴子说他和人长得一样,人的身上可没有那么长的毛呀,还有那么难看的红屁股,人也没有呀。”
动物们夸了一通自己,批评了一通别人,很开心地回自己的家去了。
医生没什么事可干,也回家去了。(根据拉封丹同名寓言改编)
寓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4个以上词语。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课件出示《鹬蚌相争》的动画片,学生观看。)
2.学生思考: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还想知道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指名认读。组词。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鹬蚌相争这个故事?
(3—6自然段)
2.精读3—6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2)学生汇报。
(3)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这一段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
③学生汇报。
④老师指导朗读。
(5)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找出写鹬和蚌争论的.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
②自己读读第4—6自然段,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同桌讨论讨论,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大家解决。(理解:摆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费力等。)
(6)学生汇报。
(7)齐读第3—6自然段。
(8)试试看,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鹬蚌相争》讲给大家听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个故事,聪明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1、2、7、8自然段)
4.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2、7、8自然段,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比比谁说得最棒!
5.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1.自由读读全文,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鹬蚌相争的事情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一读这些词语。
劝说懒洋洋鹬蚌相争相持不下毫不示弱
啄张开收拢露出毫不费力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鹬蚌相争》这篇课文,谁能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听。
3.齐读全文。
4.其实像这样有趣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到成语故事的网站去看一看。
二、学习会写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有什么特点,找一找哪些字已经会了,哪些字容易写错,再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易写错的字:
“候”字不要掉了中间一竖写成了“侯”。
“夹”字不要写成了“来”字。
“占”字的上面不要写成了“十”。
(2)左右结构的字有:攻、劝、洋、脱、候、理。
要先让学生去观察字形的特点,都是左窄右宽,再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在什么位置,为写好字打基础。最后再根据构字方法进行字形的记忆。
“洋”是形声字,左表形(海洋,有水才能有洋),右表声。
三、练习写字。
1.先描写课本中的生字。
2.在写字本上写偏旁和生字。
3.评一评,看看哪一个字写得好,哪一个字写得不好,为什么?
4.继续练习写字,争取把后边的字写得更好。
5.当堂反馈,进行听写。
寓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①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 分析故事情节。
③ 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 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① 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老师: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① 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 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 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
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这些加点词语中有的属于古今异义,有的属于一词多义,有的属于词类活用,不需要给学生分类,但一定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把意思讲对,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基础。
④ 复述课文大意
这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能够不看课本把这两个寓言故事讲出来,可以多找几个学生复述,这样学生差不多就背下来了。
讨论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这是本节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尽可能每个人都说,然后再转入全班性的讨论。第一,次讨论结果可能单一,可能深度不够,或者概括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教师可以灵活指导,提问,如讨论《智子疑邻》时,可问: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问: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这样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概括寓意,同时也指导学生尽可能把话表述得简洁、准确。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得与失、福与祸在生活中其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寓意理解。
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让学生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很快可以讨论出结果。教师告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见到成语,可以从寓言故事的角度帮助理解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从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
小结
①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②布置作业。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这是两篇寓言,寓言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我们新教材上选的这两篇古希腊寓言就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 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 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4、 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问 (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5、 概括寓言的寓意: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6、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改编篇: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7、 学生自主阅读《蚊子和狮子》
8、 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9、 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10、小结:寓言的特点,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
寓言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写词。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 二 课 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 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 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师介绍扁鹊其人。(略)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我读了你的故事,虽然你是国君,你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写正确。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寓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共同学习了两文言文,初步感知了文言文特有的魅力,文言文以它特有的语言特点及其微言晓大意的风格统领中华文章几千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文章《古代寓言两则》。
二、学习文章。
1、配乐读文,感知意境。现在老师和着这首古朴的乐曲,朗诵这文章,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
2、三步学习,了解大意。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随着学习向导,来理解文章。
(1)出示学习向导:自学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含义。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小组间合作解决。
(2)学生根据自学向导的`要求进行自学。
(3)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句子:“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3、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解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1)自己练习。
(2)全班汇报。
(3)同学。
第2课时
一、自读自悟,能通读懂每句话。
1、学习《郑人买履》。
2、自读课文,结合注视了解词句的含义。
3、全班交流文章的含义。
4、练习朗读,教师与学生进行评议。
二、讲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
1、自己练习讲故事。
2、小组交流,进行推选,全班汇报,集体评议。
3、理解寓意:郑人买鞋可笑吗?为什么?你能悟出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吗?
4、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三、熟读、背诵课文。
1、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含义。
2、完成书后练习题,领会“之”的不同含义。
寓言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①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教学软件;《寓言二则》全篇演示、农夫拔禾苗的过程。
②生字、生词卡片。
③从课外查找有关寓言的知识、收集其他寓言故事。
第一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教学《揠苗助长》
①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a.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b.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处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c.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学习生字。
a.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b.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c.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③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a.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b.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软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c.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d.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④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守株待兔》)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①谈话导入,交代教学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每个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学会生字。
②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动画《守株待兔》,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边看边想:守株等兔是什么意思?
③揭示课题,释题。
a.揭示课题,正音。
b.释题:问:“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等兔是什么意思?
④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①学习1、2段。
a.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b.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大家听。(板书:捡到兔子)
c.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窜—乱跑;撞—碰)
d.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齐读。
他这样想可能吗?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名读、齐读第1、2段。
②学习第3段。
a.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板书:整天坐守庄稼全完了
b.齐读第3段。
③理解寓意
a.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b.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c.老师总结寓意。(注意语言要浅显易懂)
d.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举例说说。
e.老师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f.齐读课文。
课堂练习
①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出示要求写的九个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书写应注意什么。
③指导写字。
④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想想”。
拓展活动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请他们讲一个寓言故事。
寓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亡羊补牢》,理解寓意,懂得当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果早听别人的劝告,损失会更少。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
教具: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词,说一说《拔苗助长》的意思。
二、理解:亡羊补牢
1、齐读课题
2、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3、出示图:说一说那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学生拼读并记忆字形:叼劝堵悔忠
引导学生书写生字
2、学习生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叼走、后悔、忠告
学生理解词语,可采用互帮互助的方法理解生词,师相机点拨
四、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分段朗读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意思完整。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那个人不什么不修羊圈?不修羊圈的结果是怎样的?修了以后呢?
4、学生自由讨论,找答案,相互交流看法
5、汇报讨论结果
五、全文,指导朗读
1、全文,揭示寓意
学生自由讨论:这个养羊人的做法错在哪里?
2、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后,再朗读
3、结合实践,说一说这个人在生活中还会存在哪些事情?
寓言教案 篇8
一、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二、文学常识: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根据故事与寓意之间联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寓示分为明寓、暗寓与借寓三种。
所谓明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直接出现在作品中,一般位于故事之后。如我国古代寓言《刻舟求剑》在故事之后有一段文字议论道:“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船在寓示明确说出后,寓意也就不点自明。
所谓暗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不直接出现在作品中,但寓意直接点出。如伊索寓言《龟兔赛跑》在故事后写道:“奋发图强往往胜过恃才自满。”寓示性文字没有独立出现,不等于没有寓示,如同修辞学中的暗喻一样,虽然不出现比喻词,但仍然是比喻。
所谓借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连同寓意均不直接出现,整个作品只叙述一个单纯的故事。因而寓意比较隐蔽,这就是通过间接寓示来获得,而间接寓示包含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之中。
三、课文导读:
《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旷神怡地赏月,那是因为她与月亮之间是有着一定距离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拥有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时,也成了月亮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月亮的阴晴圆缺,时时刻刻牵扯着她的心,“拥有”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遭遇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揭示了厄运使脆弱的人能变得坚强起来的人生哲理。王子本来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的厄运之后,感悟出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受得了”。这就告诉人们,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坦然地面对厄运。
四、语言积累:
1、生字注音:
嬉戏(xī)风韵(yun)慷慨(kāngkǎi)禀告(bǐng)厄运(e)落难(nan)撑(chēng)皎洁(jiǎo)心旷神怡(yi)险象迭生(die)掳(lǔ)诸神之王(zhū)
2、形近字辨析:
宝藏(zang)智慧(hui)折断(zhe)慷慨(kāng)撤消(che)概念(gai)清澈(che)臧否(zāng)彗星(hui)拆分(chāi)灌溉(gai)车辙(zhe)
3、多音字辨析:
nan(困难)zang(宝藏)mo(折磨)du(高度)
难藏磨度
nan(苦难)cang(收藏)mo(电磨)duo(揣度)zhe(折断)折she(折本)zhē(折腾)
4、词语解释:
慧心
佛教用语,指能悟道的心。后泛指智慧。
慷慨
情绪激昂;文中指大方,不吝惜。
闲适
清闲安逸。
正色
神情严肃或严厉。
落难
遭遇灾祸,处境困难。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阔大。
举世无双
全世界仅有的。
险象迭生
危险的现象不断出现。迭:屡次。
突如其来
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掳
抢取。
皎洁
月光明亮洁白。
5、词义辨析:
嬉戏游戏
二者都强调逗趣、玩笑,但略有不同。“嬉戏”强调笑闹、高兴、无拘无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有书面语色彩。而“游戏”一般用于儿童的娱乐活动,可以比喻用法用于成年人的活动。
五、文章结构:
《白兔和月亮》
第一部分(1段):叙述白兔赏月,阴晴圆缺皆风韵。
第二部分(2、3段):叙述白兔拥月,患得患失在心头。
第三部分(4段):叙述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
《落难的王子》
第一部分(1、2段):叙述多愁善感的王子遭受厄运。
第二部分(2~5段):叙述“我”与落难王子相遇,王子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第三部分(6、7段):叙述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
六、寓意:
《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旷神怡地赏月,那是因为她与月亮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拥有了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时,也成了月亮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月亮的阴晴圆缺,时时刻刻牵扯着她的心,“拥有”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通过王子的遭遇,揭示了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的人生哲理。王子本来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的厄运之后,感悟到“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受得了”。这就告诉人们,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坦然地面对厄运。
七、相关资料:
1、《白兔和月亮》讲解
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家”,觉得“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在她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轻松自由的,“无忧无虑”的。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了,变成了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她的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呢?
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不过,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的计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还有人用游戏说和距离说来解释美感,强调审美状态是一种游戏状态,审美主体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这些说法都蕴涵着无利害关系这一观点。中国的审美传统主要来自道家,也是强调一种“游于物之外”的超脱态度和闲适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所以,审美和功利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那么,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释美感的性质了,它的更深的涵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2、《落难的王子》讲解
这篇寓言是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我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我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寓言中,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是一个事实,完全是来自生活的。我虚构了一个王子,通过王子对别人的灾难的叹息,我对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揭示了这样的叹息的普遍性及其没有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我曾写过以下这段话,可做理解这篇寓言的参考:“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3、“月亮”不仅只是财富
七年级上册选了周国平的两则人生寓言,其中一则为《白兔与月亮》,故事内容十分简单,但寓意却深远丰厚,令人回昧无穷。然而,教参与多数老师皆把寓言主旨简单定为:对财富的态度。看了课本之后,断定可能是受课前导语的影响,课前导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拥有财富是好事,但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这样的导向显然把寓言主题狭隘化和肤浅化了。
文中小白兔的欢乐与痛苦源于他与月亮关系的改变,开始小白兔与月亮的关系是欣赏、审美的关系,此时的小白兔是自由而快乐的。后来,小白兔对月亮的关系变成了占有的功利关系,小白兔便开始患得患失,变得痛苦小白兔的痛苦正源于她对待世界态度的转变,从一种审美的心态转变为了一种功利心态。以实用的功利心来待人接物,心便会拘于物而不得自由,因患得患失而变得痛苦。
我认为,作者写此寓言主要针对实Hj而功利的商品社会。小到个人对物质的贪婪,大到人类对自然之掠夺,一切美好的东西,人总是想占为己有,为己所用。人与世界的关系被完全物化了,世界万物皆是为我所用的资源。世界的物化必然导致生命感的丧失、美的'消亡,其结果是人的不自由和痛苦。此文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占有并不一定幸福、快乐。我们应该以审美而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如此我们才会有一个快乐而自由的人生。这里提出的足一个人生观、人生态度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对待财富的态度问题。
八、阅读链接:
告别遗体的队伍
那支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缓慢地,肃穆地向前移动着。我站在队伍里,胸前别着一朵小白花,小白花正中嵌着我的照片,别人和我一样,也都佩戴着嵌有自己的照片的小白花。
钟表奏着单调的哀乐。
这是永恒的仪式,我们排着队走向自己的遗体,同它作最后的告别。
我听见有人哭泣着祈祷:“慢些,再慢些。”
可等待的滋味是难受,哪怕是等待死亡,连最怕死的人也失去耐心了。女人们开始结毛衣,拉家常。男人们互相递烟,吹牛,评论队伍里的漂亮女人。那个小伙子伸手触一下排在他前面的姑娘的肩膀,姑娘回头露齿一笑。一位画家打开了画夹。一位音乐家架起了提琴。现在这支队伍沉浸在一片生气勃勃的喧闹声里了。
可怜的人呵,你们在走向死亡!
生命的得失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幸。
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我失去了整整一辈子。”
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谁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去的也最多。长寿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数,我却死在正当年,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和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
他们正谈论着,不觉到达天国门前,一个声音在头顶响起:“众生啊,那已经逝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
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所失最多。谁受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
寓言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迅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会初步感受、揣磨、体味两则寓言的语言,并能对文章作简单的赏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寓意,在读中品味语言的精美,在读中质疑探究、创造发现。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懂得正确地对待人生的得与失。
2、做一个坚强面对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设计一)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bull;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寓言”如同“人”吗?“灵魂”和“身体”是否缺一不可?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生寓言》。
(设计二)英国作家肖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 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他的《人生寓言》。
(设计三)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困难挫折甚至灾难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人生寓言》,相信你会从中得到启示。
二、调动积累:
1、说说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狐假虎威、东施效颦、农夫与蛇、井底之蛙、愚公移山、黔驴技穷、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塞翁失马、鹬蚌相争、滥竽充数、朝三暮四
2、作家严文井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你能说说寓言有哪些特点吗?
3、学生思考、交流: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性的故事。
寓言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了的生物或非生物。
寓言将深奥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寓言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
三、学习《白兔与月亮》
1、探究寓意:
①请你朗读。
学生速读《白兔与月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故事情节,并找出出描写白兔心理活动的词语。
明确:赏月(心旷神怡)——得月(惊喜万分)——赏月(紧张不安)——还月(心旷神怡)
②请你探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思考、交流,明确:
(1)白兔在拥有月亮以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
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
(2)白兔慧心未泯,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2、语言欣赏:
①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学生思考、发言。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①“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
此句运用了递进关系的句式,不仅具体表明白兔“独具审美的智慧”,更表明白兔爱月亮。
②“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此句精美处有二。一是用对称的句式,使语言显现整齐匀称之美,又有节奏和谐之美;二是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此时白兔轻松自由、不受功利驱使的心态美,蕴含着作者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③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用了很多成语,富有文采。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3、辩证思维:
①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②学生交流、明确:
如果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这则寓言也使我们明白,人们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拥有显赫的`权势或财富,拥有者是紧张不安的。金銮殿龙座上的皇帝威风是威风,但是,如果他是篡权得来的,他肯定也害怕什么风吹草动,也是紧张不安的。寓言并没有鼓吹一无所有。
四、学习《落难的王子》
过渡:周国平曾说:“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1、背景点示:
此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个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2、整体感知:
①学生速读课文,复述故事。
(提示: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②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王子的身份变化:王子——奴隶——乞丐
王子的遭遇: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自己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逃出虎口时成了残废,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3、探究寓意: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②“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③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交流,明确:
①由一个从未受过灾难、厄运的懦弱王子,最后也能变得坚强、勇敢。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说明了生性懦弱的王子能挺过灾难,变得坚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③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4、语言欣赏:
请细细品读课文,任选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几句评语。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①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②天哪,太可怕了!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五、对比阅读: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2、师生交流,填写表格。
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
主题
都是写人生的态度
获得之后的态度
受难之后的态度
情节
都是大起大落
好事变成坏事
坏事变成好事
表达方式
都是记叙故事
重在心理描写
重在记叙故事
结构
短小巧妙
设置了两个转折,前一个转折构成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以启迪
以“我”的见闻,展开情节,三处写到“天啊!太可怕了……”结尾省略,耐人寻味
六、教师小结:
(设计一)两则寓言平易之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现实生活中的幸运和厄运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应对,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质量和境界。寓言启示我们要用超脱和闲适来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这些都是人生主题中应有之义,愿我们能积极地面对,有尊严地接受生活的挑战。
(设计二)我们学习《人生寓言》,明白的也是人生的道理。其实我知道,“人生”这个词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说,还有几分沉重。因为你们的人生之旅才刚刚开始,脚下还是一片青青的芳草地,不过老师希望,今天的点滴收获能浇开你们芳草地中的一朵小花。然后是明天,后天……同学们,只要我们每天都有点滴收获,那么属于我们的人生芳草地一定会姹紫嫣红开遍!
(设计三)寓言的确像个魔袋,我们今天从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袋子还要大得多的东西。寓言又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还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迪智慧,让思想活跃。如果你想知道魔袋里还有哪些神奇的东西,想感受这座桥梁是何等的奇特,想知道那把钥匙是怎样的巧妙,那么请大家课后去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吧。
七、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利益──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厄运──坚强起来
寓言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寓言故事表达的感情;
2、反复揣摩寓言故事中人物的鲜明个性及身份特点,在揣摩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咨询活动的同时,读好人物的语言,做到既绘声绘色,寓意分明。
教学方法
1、观摩视频,感悟体会
2、以练为主,边练边议;
3、角色朗诵,交互体验;
4、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教学重难点
揣摩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咨询活动的同时,读好人物的语言,做到既绘声绘色,寓意分明。
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故事,导入新课:
前两天我们刚刚学完《陶罐和铁罐》这课文,你们喜欢它吗?这是一十分有趣的寓言故事,你们知道寓言的特点吗?
出示:寓言,是一种常常被选做诵材的文体。它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是由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构成,而故事中又常常出现拟人化的动物,所以总是特别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今天,我们的`朗读材料《伊索寓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狼和小羊》,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怎样能把它读好呢?(多媒体出示全文)
二、学生练读,指导点拨:
1、学生练读,巡视发现问题
2、指导点拨:
寓言不是很容易朗诵的一种文体。朗诵者既要有讲故事的投入,又要有说道理的冷静。可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没有讲故事的语气语调,对狼和小羊这两个形象语言、心理咨询的把握不准确,而且以作者的身份讲道理时,没有做到应有的冷静、严肃,没有让人回味的特点。
三、视频引路,感悟体会
认真倾听视频朗读,体会朗读者是如何揣摩角色的心理咨询,从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三、指导“叙述性语言”的指导
多媒体出示:狼和小羊碰巧同时到一条小溪边喝水。那条小溪是从山上流下来的。狼非常想吃小羊。可是它想,既然当着面,总得找个借口才好。
1、听录音示范读
2、指导朗读此段的整体语气:因为这时候说话的是作者,是在给我们叙述这个故事,所以语气尽量做到自然、平静,“碰巧”“非常”稍稍重读一些。
3、学生练读
4、指名朗读
四、指导“角色对话部分”的指导
1、先来体会这两个角色的特点
狼是无理、蛮横、凶恶的;小羊是礼貌、弱小、可怜的
2、指导:狼∕就故意找碴儿,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到我的溪边来?↗把水弄脏,害得我不能喝,你安的什么心?”(狼认为小溪是他的)指名读
3、指导: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不明白∕我↗怎么会把水弄脏。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的……"(抓住“温和”一词,体会温和的语气)指名读
4、指导:"就算这样吧!"(读出狼的不情愿承认又有些恶狠狠)狼说,"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此句语气上扬)
"啊?↗亲爱的狼先生!"可怜的小羊喊道,"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出世呢!" (此句语气上扬、音重且急促)(抓住“喊道”一词,体会可怜的小羊要为自己争辩)
狼觉得∕用不着再争辩了。就呲着牙∕咆哮着逼近小羊说:"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声音大而急促)说着,就扑到小羊身上,抓住它,把它吃掉了。
5、自由练读
6、角色朗诵,交互体验;
五、指导“阐明道理”部分的朗读
人们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我们可以运用重音"存心"和"容易"的强调来突出作者的意图。当人们存心做坏事时,还怕找不到借口吗?正像的古语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交换角色朗读,学生。
狼和小羊
狼和小羊碰巧同时到一条小溪边喝水。那条小溪是从山上流下来的。狼非常想吃小羊。可是它想,既然当着面,总得找个借口才好。狼就故意找碴儿,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到我的溪边来?把水弄脏,害得我不能喝,你安的什么心?”
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不明白我怎么会把水弄脏。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的……""就算这样吧!"狼说,"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啊?亲爱的狼先生!"可怜的小羊喊道,"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出世呢!"狼觉得用不着再争辩了。就呲着牙咆哮着逼近小羊说:"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扑到小羊身上,抓住它,把它吃掉了。
人们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寓言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的基本特点;正确领悟文章的寓意;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
2.口头复述课文,感受优美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写作脉络,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领悟寓意。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会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与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领悟寓意。
2.难点:联系实际,感悟人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白兔和月亮》
一、温故知新
1.你喜欢哪则寓言?(唤起记忆)
2.为什么喜欢寓言?(探讨寓言的特点)
特点:
(1)讲述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2)篇幅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或人或非生物。
(3)主题多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用严文井的话总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二、名言激趣
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学生讨论)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板书《人生寓言》之《白兔与月亮》)
三、自由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白兔与月亮》,初步感受课文,准备复述课文。
四、故事重现
1.复述故事。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五、探讨研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白兔在拥有月亮以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
2.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月亮不仅她失去了原有的赏月的闲适心情,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
3. 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
4.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拥有巨大财富,或其不配拥有的财富就会患得患失。
六、一显身手
作家严文井是这样描述寓言的:“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同学们一起归纳了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那么你还能从《白兔与月亮》这则人生寓言中取出什么东西呢?请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来。
比如:
(1)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
(2)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享受生命的乐趣。
(3)要能够发现和欣赏美,不可抱有占有的态度。
(4)美好的事物应该大家共分享。
(5)拥有非分之财就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
七、奇思妙想
本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其中“终于”一词可见白兔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斗争,才下定决心的,请发挥你的想象,描摹一下白兔复杂的心理活动,完成一篇练笔。
八、布置作业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请将你喜欢的优美词句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落难的王子》
一、温习旧知导入
《白兔和月亮》一文恰恰印证了培根的那句话“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它告诉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而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更恐惧的则是厄运的到来,那么当厄运真的降临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一起来阅读周国平先生的《落难的王子》,看看它会给你怎样的启示?
二、探究灵感源泉
本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次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妞妞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三、朗读哲人寓言
1.教师范读。
2.学生带着如下问题朗读:
(1)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落难前的王子很脆弱,落难后变得坚强起来。变化的原因是:一是他遭受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遭受的厄运吓倒,坚强地挺了过来。
(3)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
3.交流初读收获。
四、领会巧妙构思
1.“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
都是一个旁观者在倾听别人的不幸时发出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
作者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是想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当灾难降临到别人头上时,旁观者都会虚妄地假设自己不能承受,揭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2.“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我”既是线索人物,旁观了王子的厄运,同时又是一个遭遇厄运的主人公,这个人物也暗示了谁都有可能遭遇厄运。
五、探究文章寓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篇寓言给你的启示。
比如:
(1)人生在世,不幸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2)当遭遇厄运的时候,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3)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
2.当厄运到来的时候谁都能够承受,并且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你能举出这样的事例吗?(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霍金等等)
六、辩证思维训练
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要战胜脆弱,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深入体悟寓意)
七、拓展延伸训练
1.总结二文寓意的相关之处。
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幸运或不幸的事情,那么应该如何面对,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正像培根所说的那样“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2.拓展阅读《塞翁失马》(本册教材的第30课)。
(1)这篇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2)积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八、放飞思绪创作
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象力,想象“我”会遭遇怎样的厄运,又将如何面对。为文章补写一个结尾。
九、结识睿智哲人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而闻名,但其大量的作品还是以哲理性思辨性为主,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是一个很优秀的学者。
十、课后积累作业
积累一下有关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幸运与不幸的名言警句。
寓言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
课前安排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和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实际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考虑,能说话,从实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身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考虑: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方法自身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考虑: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幼稚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由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助(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身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他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考虑: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发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坚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身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只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他人听。
五、书面作业: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寓言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3个生字,读记:伯乐相马、大汗淋漓、焕发、等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你对这两个题目的理解
介绍寓言故事
二、初读感知
熟读课文
概括寓言所讲的内容。
想一想自己从寓言中读懂了什么?
提己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课文
汇报交流,体会寓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寓意: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四、自学理解
用学习第一寓言的.方法,自学第二寓言
五、引发思考
对《伯乐相马》你有几种想法?从伯乐对马的态度上,可以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的角度,你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鲁王养鸟》,从善待动物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实践活动
演一演《伯乐相马》的故事
改写《鲁王养鸟》这则寓言
寓言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3、把握文章语言环境,通过研读重点语句,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
4、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5、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初步了解王小波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把握文章语言环境,通过研读重点语句,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作家说过:“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生活中,愚蠢的人比比皆是。
二、作者介绍
自由作家——王小波
1952年生于北京,16岁的小波奔赴云南参加兵团劳动,这段经历成为他最著名的作品《黄金时代》的背景。21岁在北京某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他《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1977年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相恋,后结合。1978年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贸易经济商品学专业。毕业后在人大教书,开始写作《黄金时代》。两年后,赴李银河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研究生,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小说。1988年,与李银河一起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会计系讲师。1992年辞去教职,专心写作。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其后,他的作品盛行于世,他的文体成为无数青年仿效的目标,而他的思维方式亦影响了不少人。
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名广播。自1997年4月11日去世后,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出版。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出版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黑铁时代》《地久天长》;纪念、评论集有:《浪漫骑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画传》。一个作家在死后两年时间里,如此的被人们阅读、关注、讨论,应该说是十分罕见的,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是非常丰富的,而它所透露出来的一个基本信息就是,王小波为许许多多的人们深深地喜爱着。
三、老寓言介绍
父子牵驴走——子骑——父骑——父子同骑——父子扛驴
四、朗读课文
1、听范读,理顺字音。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朗读。
4、朗读竞赛。
五、研读课文
1、文章题目为“驴和人的新寓言”,请联系原寓言说说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题目所说的“新”。
明确:
叙事角度:原寓言以人为叙事角度,本文以驴为叙事角度。
寓意理解:原寓言的寓意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即做事情应当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而本文则是提出了“闭上你的臭嘴,让别人走路”的新寓意。
2、寓言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
明确:父子俩、旁观者、驴。
3、文章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刻画形象的?
明确:语言、心理、动作描写。
4、通过这些描写,归纳这几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明确:
父子俩:缺乏主见、随波逐流
旁观者:自我标榜、横加干涉
驴:沉默的大多数、任劳任怨、命运失控
5、作者主要写的是哪个形象?
明确:旁观者
6、作者对这一形象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闭上你的臭嘴”——嘲讽、批判
7、作者的新寓意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通过作者的评论。
8、作者评论了哪些社会现象?请简要分析。
明确:
(1)我的稿子发在刊物上,只有光秃秃的一个名字,没有一对括号,里面写着美国。
这句话表面在写作者,其实是在写社会上的某类人,他们往往以在名字前加上某个国籍或某个头衔来表示自己的尊贵、与众不同和权威性。作者在此提及的美国,含义是丰富的,一方面,加上美国头衔就可以使自己位置和影响力很不一般,也说明美国的很多东西已经无形之中影响着某些人,另一方面美国自认为是老大帝国,可以左右别国的发展,干涉别国的内政,生活中也不乏其人,而这类人就是“美国式人物”,作者的语言充满讽刺意味。
(2)现在的`书刊内容丰富,作者名字前面有括号的全是重要文章。有的谈新儒学,有的谈后现代,扯着扯着就扯到了治国之策。当然,这路文章的实质不是和我们商量怎么受治之策,而是和别人商量怎么治我们,这就和驴耳朵里听见人嘀咕一样,虽然听不懂,但准知道没好事。
“作者名字前面有括号的全是重要文章”,作者再次强调“带括号的”,也是再次强调在社会上就有这样一些人,带着某种头衔标榜自己的了不起,对别人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引导学生关注“新儒学”和“后现代”两个词语的含义,“新儒学”是指在孔孟传统儒学和宋明理学之后兴起的儒家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接续儒学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力图以儒学为主体和本位来吸纳、融合西学,寻求中国社会出路。“后现代”是指反对强调主体性与反对把主观与客观对立的哲学与文艺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表现出人们更关心于日常生活的思想特点。“新儒学”和“后现代”都属于思想研究范畴,而且这种研究也只是一种探索,所以研究者也只是一个探索者,言论观点并非是唯一的,而且研究研究就扯到治国之策,如果这些人仅研究的是治国之策也就罢了,他们研究的竟是怎么“治我们”,显而易见,这群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批评别人,否定别人,以此来表示自己的绝对权威。带着研究学术的虚伪面具,却以整治和打倒别人为自己的目的,居心叵测。
(3)当年苏联解体,有美国人乘飞机跑到俄国去,出个主意要大伙休克——他自己当然不休克。
作者一方面在讽刺“世界警察”——美国,对什么事都要横加干涉,自以为自己是多么了不起,另一方面也在说“美国式人物”,这种人以抨击、否定别人为生活目的,做的都是损人之事,但又往往不一定利己。
9、作者写驴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捏咕别人的人不要以为别人会任由你捏咕,被捏咕的人也会起来反抗。同时作者也在大声呼吁,被捏咕、诋毁的人应该起来反抗。
10、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别当驴受人捏咕,要当捏咕驴的人——就算损人不利己,起码也赚了个开心”?
明确:作者在已经明确这则寓言的新寓意的基础上,又写了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呼吁被当做靶心攻击的人,应该行动起来,给这类人以重重回击。作者情感异常激烈,以反常的表达“就算是损人不利己,起码也赚了个开心”,实际上是对这类人进行了猛烈地抨击,表达自己内心的强烈的愤怒之情。
11、作者真的是同意“损人不利己”吗?
明确:不是,只是表达自己的强烈愤怒之情。也是对损人不利己之类人的嘲讽。
小结:辛辣的文笔讽刺和批判了那些自以为了不起,以批评别人、干涉别人生活、干涉别人言论、干涉别人思想为生活目的的人,指出这些人的险恶用心以及给别人带来的痛苦。同时作者也呼吁那些被别人评论、指责、抨击的人能够“大叫”,喊出来,站出来,给这类人以有力的回击。
六、拓展
1、学过本文,你如何评价王上波这个作家?
明确:富于想像力、文风辛辣、关注社会,有深刻思考。
2、推荐阅读
《沉默的大多数》
七、作业
1、完成练习题。
2、阅读《沉默的大多数》
3、积累王小波经典语录。
板书设计:
驴和人的新寓言
王小波
父子俩——缺乏主见、随波逐流
旁观者——自我标榜、横加干涉
驴——沉默的大多数、任劳任怨、命运失控
寓言教案 篇15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4.体会寓意,培养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厄()运泯灭()
险象迭()生禀告()心旷神怡()
审美: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1.学习《白兔和月亮》思考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2.《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2.深入研读课文《白兔和月亮》,从课文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阅读《塞翁失马》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寓言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邯郸学步》这二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邯郸学步》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出示预习提纲。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展示交流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喜欢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寓言教案 篇17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学习一言实词及虚词;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以朗读法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感情;
3、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乐于创造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三、指导阅读,了解文意
1、字音、字形履(lǚ)遂(suì)宁(nìng)度(duó量长短dù量好的.尺码)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四、指导复述课文
五、理清顺序,探究寓意
1、阅读这则寓意,按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3、体会文章寓意
(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六、作业
翻译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并导入新课。
二、学生交流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涉shè遽jù契qì矣yǐ若ruò
三、学生自读,理解重点语句。
1、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涉江(的)楚人。
2、是吾剑之所从坠。
(1)是,指示代词,这儿。
(2)所……者,……的地方
(3)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意思是: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1)若,像。
(2)“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4、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
5、写法评析:
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四、总结学习成果。
1、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
3、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寓言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要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开拓自己的视野。
[教学难点]
要有后继活动,深化读书效果。
[课前准备]
通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内容,知道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授课类型]
阅读课
[教学时间]
20xx年10月22日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熟知的《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狼和小羊》、
《狐狸和乌鸦》都出自《伊索寓言集》,你能不能选其中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2、简介《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
过人,在儿童的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题材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3、认真阅读《导读》,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定读书计划:
1、《伊索寓言集》有许多版本,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止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果是借来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制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采用多种方式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坚持每天必读,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定一个时间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整本书读完。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
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伊索寓言集》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心得及启示。
寓言教案 篇19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根据理解多角度地概括寓意
4.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会积累等。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寓意对人的教化作用,在名著的`阅读中体会深刻的思想精髓,同时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分析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注重教师的引导,用朗读法、品读法、分析法、质疑法等品读作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阅读寓言故事集的方法,亦即“读什么、怎么读”。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导
1、激趣导入。学生讲自己读过的伊索寓言故事,引出《伊索寓言》。
2、出示故事,学生自读,归纳《伊索寓言》的特点。
故事:《小蟹与母蟹》《狼与羊群》
3、《伊索寓言》的特点:(主人公:以拟人化的动物为主;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
《伊索寓言》的结构特点: 先讲故事再讲寓意
二、品读作品,掌握方法
1.品析形象;
2.了解手法;
3.归纳寓意;
4.学会设疑。
寓言教案 篇20
学习目标:
1、 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 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 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理解寓言的含义;
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1、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 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简介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 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 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拓展延伸:
1、 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 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 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问题探究:
1、 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 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 “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 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 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 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 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体验反思:
1、 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 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 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巩固训练:
1) 完成“研讨与练习”
2) 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课后记: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两项创新性学习:一由同学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加深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内的辩论赛,辩题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们快速反应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寓言教案】相关文章:
《寓言》教案07-29
《人生寓言》教案08-25
《伊索寓言》教案02-21
寓言四则教案02-05
伊索寓言教案09-28
《寓言》的教案(精选20篇)03-13
寓言故事教案11-10
人生寓言教学教案07-22
寓言二则教案(精选21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