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教学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多种足球动作技术,灵活地在游戏过程中运用,发展兴趣、参与意识及自信。
2、在练习中关爱同伴、严守安全常规和游戏规则。合作学习与竞争能力有提高。
3、能初步运用小足球组合动作。
4、提高灵敏、协调和平衡等运动素质,发展体能。
学情分析
1、学生从没上过足球课,对足球游戏非常感兴趣和喜爱;有很浓的学习兴趣。
2、绝大多数学生不懂足球,不会足球的.技术动作。少部分学生曾经在电视上看见过。
3、学生综合水平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区别不是很明显。
教学内容
足球运球、传球、停球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游戏:《手运球比快》 《脚运球比快》 (6分钟)
1、师导问:我们班是一个体育强班,有些学生喜爱篮球,有些同学喜爱足球?......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试验,看看篮球用手运球快还是足球用脚运球快?想不想试一下呀?
2、游戏分组游戏
3、师小结:篮球;足球;是因为我们现在脚运球还不熟,这说明。我们的足球基本功还不到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足球基本功,好不好?
二、游戏:停球---传球—停球(16分钟)
1、师:我们首先学习传球或停球技术,请同学们尝试......
2、分小组进行地滚球和空中球停球方法的尝试;
3、小组展示停球方法;(轻踩、减力挡等)
4、分组传球尝试练习;
5、小组展示传球方法,注意准确性;(脚背、脚内侧、脚外侧)
6、游戏:传停球接力
三、直线运球---曲线运球—接力(13分钟)
1、师:光学会传球和运球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习运球的方法......
2、教师讲解运球的方法,提示要点(推球的后方中下部,向前用力);(直线运)
3、学生分小组自主尝试几次,体验动作要领。
小学教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2.提问: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已知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它的直径或半径?
3.引入:我们已经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对周长和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理解,唤起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l)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2)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3)出示例7第一幅图。思考: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5)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学生回笞后,明确: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面积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两幅图,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明确
小学教学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办、同、两、更、找、法、根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把课文演一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为什么会掉下来,并想像青蛙掉下来后的结果。从中懂得爱听好话不会有好下场的。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动物能够在天上飞吗?
2.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你们认识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3.今天呀,青蛙要搬家啦。(教师板书课题)
4.指导读题,认读生字“蛙”。
(1)学生看拼音读。
(2)试着齐读。
(3)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4)出示生字“蛙”,指名读。
(5)学生读,自由说怎样记。
5.再次齐读课题。
6.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题,教师归纳梳理。
(1)青蛙为什么要搬家?
(2)它把家搬到哪里去?
(3)结果怎样?
二、读文,按要求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把生字拼一拼,读一读。读给的小朋友听,看谁读得更好。
(3)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集体纠错,集体读。
(2)全部开火车读。
(3)学生自由的说说识记这些生字。
3.检查读文的情况。
(1)教师范读后,学生评议。
(2)让学生学着教师的样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3)小组读。
(4)全班齐读。
三、整体感知,学第一自然段
1.刚才,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读得可认真了,这回你们一定比刚才读得好!再读一遍给老师听一听好吗?
2.指名反馈刚才提出的问题。
(1)青蛙为什么要搬家?
(2)它搬到哪里去?
(3)结果怎样?
3.再读课文,找找哪里告诉我们青蛙要搬家,它要搬到有水的地方去。
4.指名反馈。
5.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大家一起读这一自然段。
(2)指名说说“相亲相爱”、“舍不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大雁想带青蛙一块走,可是青蛙不会飞,你们想想办法看怎样能让青蛙飞上天空和大雁一起到有水的地方。
(4)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鼓励学生读文,了解故事的发展。
四、读文,巩固认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集体朗读课文。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课文演一演。
3.继续学生课文,理解内容,知道青蛙为什么会掉下来,并想像青蛙掉下来后的结果。从中懂得爱听好话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导入,继续学文。
二、继续学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反馈:青蛙想出了什么办法?
3.集体朗读相关的段落。
4.引导想像:小朋友们,当青蛙飞上高高的蓝天时,它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5.是呀,青蛙想出的办法还真行,在课文中找一找,人们是怎么称赞它的',用线画出来。
6.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应的句子。
7.引导学生想一想,当青蛙听到越来越多的人称赞它想出的办法时,心里怎么想?
8.指名反馈后,说说自己对青蛙这么做的看法。
9.集体朗读课文。
三、总结,整体感悟
1.指名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讨论:青蛙为什么会从空中掉下来?
3.集体反馈。
4.你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5.引导学生想像,续编这个故事。
6.指名说一说青蛙掉下来后会怎样呢?
7.同桌间互相交流。
四、读一读,演一演
1.学生自由分角色读课文。
2.小组分角色读一读。
3.动员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把课文演一演。
4.反馈小组表演课文的情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指名反馈。
3.教师强调书写时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5.集体反馈,评析。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
小学教学教案 篇4
音乐课《小小雨点》教学设计
教育艺术的真谛在快乐。当孩子们感到快乐时,他会自己走入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置身于音乐的海洋,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课堂气氛活跃。
一、理解教材,挖掘快乐因素;
《小小雨点》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充满着天真浪漫的儿童情趣。歌曲的节奏密集,旋律欢快,充满活动,描绘了小小雨点从天空上落下来时,小花朵与小麦苗高兴异常的情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体会小花朵和小麦苗的快乐,我将教材的配套课件和自制课件进行了融合,加入了雷公公的歌声和创编等环节,努力挖掘音乐的内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设计了“云妈妈和小雨点的故事(导入)——和雷公公唱歌(练声)——和小雨点去旅行(听赏)——感受小雨点的快乐(学唱歌、编身势动作)——带小雨点去旅行(创编)——请小雨点歇一歇(展示、评价)——做快乐的小雨点(结束)”的教学环节。让孩子们化身为小雨点,感受小雨点活泼跳跃的音乐形象,设计了律动、创编等教学环节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技能。让孩子们不仅学会唱歌,而且能在唱歌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演唱歌曲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二、视听结合,留住快乐心情;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接触任何一个音乐作品“感受歌曲”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小雨点要去旅行”的教学情境后,让孩子们听赏歌曲《小雨点》的动画视频,在欢快的音乐中孩子们跟着小雨点去旅行,来到花园中花儿绽放出可爱的笑脸,来到田野里,苗儿慢慢往上爬……可爱的动画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乐呵呵的模仿着小花、小苗的形象。这时,不仅让孩子们走入了音乐,而且也为学唱后的身势动作创编做好了铺垫。
在随后的学唱中,教师让孩子们多听感知歌曲。第一遍视听了解歌曲内容;第二遍边听歌曲边做二拍子的身势伴奏,感受歌曲节奏;第三遍听,用小雨点快乐的声音“la”模唱歌曲;第四遍听感受演唱者轻快、跳跃的声音表现。多次的聆听让孩子对乐曲更加熟悉,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多种教学形式,让快乐保鲜;
快乐也是需要保鲜的。孩子们的年龄小,注意力难以整堂课保持,学习兴趣也会随着孩子们的注意力而随之转移。因此,教师要多选用适合孩子们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来保持孩子们的兴趣。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读谱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但为孩子们创设“帮小雨点找伙伴”的情境后,孩子们参与读谱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在多次聆听后,孩子们已经发现了歌曲的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的旋律基本相同,教师再与学生进行乐谱接龙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读谱,模唱旋律。让孩子们不因为有知识技能的学习影响快乐的学习心情。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使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双早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小雨点》这首歌曲的'歌词短小、富有童趣,非常适合孩子们的再创作。在孩子们学唱后,教师先提出了“小雨点还会到哪些地方去旅行呢?”让孩子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说一说,再按照填空的形式让孩子们填空创编歌词,并提醒他们一定要注意节奏。当孩子们创编的非常合适时,教师除了语言上的鼓励,还请全班学生演唱新创编的歌词,让孩子们感受的成功的喜悦,激发其他孩子的再创作。
四、自信展示,快乐参与。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本课的歌表演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表演,我让孩子们再次听赏《小小雨点》的动画,画面上动感的的花儿开放、小苗成长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启发。当教师要求孩子们自行创编时很多学生都能动起来,但再请学生表现时,孩子们却缺乏自信,不敢独立表演。于是,教师就请全班学生一起来表现,教师从中发现创编的比较有新意的学生。再请这些孩子上台展示,先给他们奖励,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再让“小观众”评一评他们的表现好在哪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当有了之前的表扬和示范后,孩子们参与的兴致更高了。
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为了鼓励孩子们的表现,教师自己也参与展示,让孩子们体会到表情、身势与歌声的配合,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快乐。当我在展示时,孩子们一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表情也随着我的表情变化,教室里充盈着快乐。课后,有孩子对我说:“老师,你的样子真可爱,说话的语气和我们一个样!”只有和孩子处在平等的关系上,孩子们才会主动与你交流。当孩子们爱老师时,自然也会爱这位老师教的课,她的学习过程也是快乐的。
课堂中的快乐无时不在,但要每个老师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本节课我采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通过听、说、唱等活动,进行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使学生通过艺术体验,初步感受了大自然的奇妙。在对大自然的追寻中,了解、喜爱自然,更加热爱生活。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课堂,快乐的学习。
小学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看图列乘法算式。
2、出示旋转木马图,提出问题: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教师在黑板上摆上4排小棒,分别是3、3、3、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小棒的出现使数学由具体人到符号化的一种过渡。)
2、小组交流解决过程。
说清楚
(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2)算式怎么列?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
(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2)怎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自主关键,合作是内化,让学生在独立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们获得多种的解题策略。)
3、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全员参与的目的;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探索过程中锻炼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倾听,在同学的经验上想出新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11 ②3x3+2=11 ③4x3-1=11等
(以上几种方法中,方法①是连加,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方法②、③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必须要引导学生得出这两种结论。对于其它的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能讲出算理的都要及于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1)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能看懂吗?有什么问题要考考这些小老师吗?
(2)生生、师生相互质疑。
4、结合小棒分析意义。
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
4×3-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
5、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6、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观察比较。
(1)你喜欢哪个算式,为什么?(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在复习连加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发现3+3+3+2,还可以用乘加算式来表示3×3+2。乘加算式的发现源自于学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简单美,同时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方法①我们已经知道了,它叫连加。方法②、③。你给它们取个名字,叫什么好?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设计意图:观察比较是一种提升)
(设计意图: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通过情境理解了乘加、乘减的意义,自然得出了计算的顺序,同时为今后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学习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和算法多样化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要借助有效的“表象操作”促使学生从“实物”到“算式”的过渡。)
三、巩固运用,模型内化
1、P58 做一做1。
2、练习十二4。
3、练习十二5。
四、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设计有梯度的习题,层层递进。在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不断提升,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特别是在例题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的说明方法,并展现算法的多样化,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是具有丰富潜力的个体。事实证明,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灵活驾御教材,新教材才能展示它深沉的魅力。)
板书设计:
乘加 乘减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11
3×3+2=11 4×3-1=11
9 12
小学教学教案 篇6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有较深的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小学教学教案 篇7
案例背景:当前,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从趣味性、多样性、实效性出,安排了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
加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更为提高。
但在教学大纲占有一定比例的队列队形的练习,在实施中却有被“挤掉”的现象,造成学生的队列队形练习素质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根据这一现象,谈一下队列队形在广播操中运用的效果,以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
在队列队形的练习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规定的动作,并使自己的行动和集体协调一致。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集体的组织观念和较强的纪律性。
严格要求的队列队形练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的精神。
在广播体操、体育课集合时做到快、静、齐,精神焕发。
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加强,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队列队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使儿童、青少年从小养成正确的站立、行走等姿势,使他们的肌肉和骨骼得以正常协调地发育,使全身的肌肉协同、对抗而完美地收缩和放松,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减少中小学学生中出现的驼背,鸡胸等脊椎,胸廓结构变形等问题,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广播操的教学无论从教来讲还是从学来说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
所以,圆满完成广播操教学的前提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准备部分
在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级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达到热身的目的。
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比较“稚嫩”、孩子气还很重,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部分
因为广播操有硬性的教学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书面要求进行教学,所以除了尽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外,仍然采用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的强调“教”,
而是“教”与“学”并重。
在动作传授完以后,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讨论,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并让动作完成好的学生进行示范领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
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已经分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全程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在错误动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纠正过来。
3、结束部分
比较简单,只是一些课堂的常规,让学生总结点评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强练习。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不仅教学经验比较欠缺,在管理学生方面也不能达到完美的要求。
广播操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难度较大的教学教程中,总是有个别的学生调皮捣蛋,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处理,效果不是理想。
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应该在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小学教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一次性纸杯制作挂表,培养幼儿剪、涂、固定的动手能力。
2、认识表上数字的意义及认识区分时针和分针。
3、通过用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来进行创作变废为宝,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废旧的一次性纸杯数个、剪刀数把、水彩笔数套、绳子数根、胶带一卷、大挂表一只、图钉一盒、卡纸做的分针时针数套。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大挂表,请幼儿观察,提问: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是用来掌握时间的,一天共有24个小时,白天12个小时,晚上12个小时,表上面有1-12的数字,有两个表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时针跑两个数字间一个空格是一个小时,分针跑一周是一个小时。今天我们自己做一个挂表如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纸杯,这是一只废旧的纸杯要丢掉的,为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可以将它变废为宝,你们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发挥幼儿的想像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现在,我要把纸杯做一只小挂表来装饰我们的活动室,你们觉得如何?
2、介绍示范制作过程
(1)用剪刀从杯口向下至杯底随意剪成数条。
(2)把剪好的条条从杯底向外压成象一盛开的太阳花状,把条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花纹进行装饰。
(3)用胶带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绳子,用黑水笔在杯底粘绳子的花瓣正下方写上数字12,其余1-11的数字如挂表数字一样填写一周。
(4)将分针时针用图钉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针头用胶泥堵上防止扎伤,就这样一只漂亮的纸杯挂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项
(1)使用剪刀时,不要把剪刀头对准别人或自己,防止扎伤。
(2)把纸杯剪成条条时,尽量剪匀称,以免影响视观效果。
(3)在填写数字12时,先拎起绳子找准正上方。
(4)在固定时针分针时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扎伤。
4、分发制作材料,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适时协助个别幼儿,鼓励幼儿坚持独立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并评价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师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小学教学教案 篇9
教材解读:《荔枝》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组课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荔枝》的作者是肖复兴,课文采用双线结构,明线写母爱,暗线则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爱。
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于细微之处见真情,通过对第一次买荔枝、母亲第一次吃荔枝以及母亲临终前为母亲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描写,将那份浓浓的母爱渲染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读来让人忍不住心酸,心动,热泪盈眶。
文中写到两种水果:沙果和荔枝,作者对于沙果的样子和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时的情景描写特别细致。
母亲为我准备的沙果是一盘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就是这样一盘果子,母亲却一一剜去了疤,每个都洗得干干净净,从而使这伤痕累累的处理沙果变得精致起来。这细致的描写,既表现了母亲的贫寒、勤俭,更折射出母亲那深沉博大的爱。母爱,不会因为环境的恶劣,身份的卑微,不会因为任何条件而有丝毫减少、改变。而当我回到家,看到母亲精心处理的沙果时,便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还不住口说真便宜。这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的儿子啊!现在的孩子,自己花钱大手大脚且不说,还看不惯父母的节俭,甚至因此与父母发生争执乃至大吵的也大有人在。这样看来,作者的这份体贴,这份理解,更难能可贵。
课文一开头就写了我第一次掏钱买荔枝给母亲吃,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作者用挣得的第一笔工资给母亲买荔枝,荔枝虽贵终有价,孝心无价情意深呐。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情景更是让作者终生难忘,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仍是历历在目。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总是留给儿孙。这是多么无私的爱啊!
文末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作为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荔枝依旧人不在,如今,我年年买荔枝,可是,母亲却再也尝不到我买的荔枝了。这份遗憾,这份痛楚,这份深深的思念,令所有的人,读到这里,心灵都不禁为之一颤。
设计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节课从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沙果和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细节描写,反复诵读,体验角色,与文本进行对话。走进母亲,体会母爱;再转化成作者,设身处地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爱。在诵读中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领学生深刻体验这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体会作者深切怀念母亲之情,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3.抓住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品词析句,体会蕴含的丰富情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进去,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
教学难点:用心感受母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之心。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感知,提出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一)沙果表达母爱(二)荔枝表达母爱(三)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
精彩片断: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一)沙果表达母爱
1、课文中哪个段落重点描写了沙果?
2、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沙果的语句,想想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反馈:
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
小学教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一、 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自主编制并记忆8的乘法口诀。
二、 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编制并记忆8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积木玩具、水果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复习并猜想
(1)组织学生背诵1~7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猜想8的乘法口诀。
(3)揭题
板书课题:8的乘法口诀。
二、 新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1)提供积木玩具,引导学生观察。
1、 提问:这个正方体是由几个小积木组成的?那就是1个几?
你能列出算式吗?
那乘法口诀该怎么编呢?你会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个8是81×8=8一八得八
追问:“一八得八”表示什么意思?
2、如果老师要做2个、3个……8个这样的正方体又各要多少个小积木呢?这几句口诀你会编吗?
3、分组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个8是162×8=16二八十六
3个8是243×8=24三八二十四
4个8是324×8=32四八三十二
……
学生齐读算式和口诀
提问:“三八二十四”表示什么意思?“八八六十四”又表示什么意思?
追问:这些口诀只能写这么一个乘法算式吗?
为什么“八八六十四”只能写一个乘法算式?
(2)记忆口诀
1、谁有好的方法快速记住口诀呢?
有谁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呢?
看看口诀上下两句的积相差多少?
2、齐读口诀→分组读→分男、女生读
3、 师生对口令→男、女生对口令
三、巩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口诀运用
出示:四八三十二
提问:那些算式可以用到这句口诀?生答,师板书。
追问:3×8+8 5×8-8 能不能用到这句口诀呢?为什么?
(2)解答第71页第1题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解答第71~72页第2、4题
(4)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知识
创设情境:到8元水果超市里买水果
你想买哪几样水果?说说你需要多少钱?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齐背诵8的乘法口诀
小学教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想对梅林小学说的话说出来,写出来。
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红花,信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分全班为六个小队,同学答对问题,给所在小队在小黑板上加上一朵小红花,比一比看哪个队得的小红花最多。
1.同学们,你们知道谁是梅林小学的主人吗?
对了,是你们!
2.你们对自己的“家”了解么?梅林小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呢?(学 生说,老师写)
3.按照一定顺序给老师介绍自己的学校。(小组讨论后回答)
4.老师总结:
梅林小学是一座有近百年历史的学校,它原名启东小学,是一个设在祠堂里的'私塾,现在却成了拥有二栋教学楼,学生老师数百人的大学校。我们应该为能在这所学校里读书而感到自豪。
二.梅林小学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优良的学习环境,你觉得你能为做些什么吗?
(小组讨论,回答)
三.你觉得今后梅林小学会是什么样呢?他的教学楼应该是什么样的?他的操场应该是什么样的?他的学生们应该是什么样的?
(小组讨论后,回答)
四.原来我们对梅林小学的现在和将来有着这么多的想法,我想它也一定想听听你的心里话。
我们可以先写对梅林小学的印象,然后在写写自己对梅林小学的感想,你可以把对梅林小学说的话写在一个信封里然后我们打乱信封,让别的小组的同学评评.评的时候,要选出写的最好的,谈谈你的看法。
(小组互评,并评出优胜组)
五.教师评点:
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很高兴,老师也能为梅林小学有你们这么优秀的学生而感到自豪.下面就让我们就写写我们的梅林小学。板书:我们的梅林小学。
(板书设计)
我们的梅林小学
小学教学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运用二列成四列横队的脚步移动方法及要领,形成正确身体姿态。
2.通过讲解、示范、演练等活动,掌握队形变化的口令及要领,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提高身体活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提升组织纪律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养成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队形变化时的要领以及队形变化后的秩序。
【难点】
队形变化节奏和身体控制。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二)准备部分
1.无敌风火轮
女生以老师为圆心围成一个内圈,男生围成一个外圈,女生顺时针慢跑,男生逆时针慢跑。
2.徒手操:头部运动,伸展运动,踢腿运动,扩胸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
(三)基本部分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进行练习活动的时候,通常是分男生2排、女生2排进行练习,这种队形练习有什么缺点吗?(学生:有,队形有点长、看不到前面的动作)
2.示范并讲解一(二)列横队变二(四)列横队
变队前先报数,听到动令后,单数的学生不动,双数的学生左腿后退一步,接着右腿后撤顺势向右跨一步,左腿向右脚并拢,站立右侧单数学生的后面。
3.练习
(1)明确单双数站位,集体学练双数学生进行左腿后退一步练习。
要点:迈步是重心跟上,两腿挺直。
(2)单数和双数学生互换站位进行练习。
要点:注意步幅的大小,注意集体的队列的整齐、完整。
(3)听老师口令进行一列横队变二列横队练习(进行二列横队变四列横队练习转移)
要点:注意前后之间的空隙,留有足够的空间,练习时要注意集体的组织及纪律性。
4.检验环节:集体动作展示
5.辅教材:折返跑游戏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两人一组互相拍打肌肉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5%~40%;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五、场地器材
体操垫30张、A4纸30张、小排球30个、音乐播放器一台。
六、课后反思
小学教学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帘、背、装等14个生字,会写女、太、气、早、去、亮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验文中美好的亲情,培养学生从小尊敬长辈、关爱父母的美德。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
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用具准备】
1、教师准备:
生字卡片、帽子状的拼音卡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逐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做好预习,学习课文时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进而读中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喜欢郊游吗?能谈一谈郊游时的感受吗?明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郊游,你高兴吗?你会带些什么?可是,现在你的妈妈病倒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月亮的心愿》,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己练习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同桌互读,不认识的请教同桌。
3、游戏:
给生字戴帽子:
老师出示帽子(拼音卡片),学生找出相应的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说对了就当小老师领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4、去掉帽子认读:
齐读。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5、给生字找朋友:
用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或说句子。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正确、流利。
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创设情境:
⑴课件出示月亮剪图和挂图:
月亮看到了什么?
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第一段)
⑵月亮看了,怎么说的呢?谁来读读月亮的话?
(读月亮的话时,要觉得自己就是月亮,读出自言自语的语气,声音不能太大)
4、演读:
⑴月亮又来到谁的家(张贴珍珍的剪图),看到了什么?
小组内表演:
1号演妈妈,2号演珍珍,3号演月亮,4号做导演,读旁白。
⑵推荐优秀演员上台表演。
⑶全班分角色齐读,轮到哪一角色读就站起来读:
读时要有角色意识。
⑷谈一谈:
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询问扮演月亮的学生为什么又想明天下雨呢?
5、课件出示插(孩子们去郊游的情景,其中有珍珍)看看图上人物的表情,读出愉快的心情。
四、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
悄悄地_________
愉快地__________
高兴地_________
轻轻地__________
(学生先表演相应的动作、表情再填空。)
2、组内交流、讨论。
3、接龙汇报。
〖板书设计
8、月亮的心愿
好天气孩子们去郊游
孝敬父母
下雨珍珍妈妈病好了再郊游
两天后艳阳天一个都不少
〖教学后记
本篇童话故事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特别是分角色朗读表演时,学生入情入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出了文章的思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打乱顺序读卡片。
3、学生读自制卡片。
4、游戏:
教师出示拼音,学生快速从自己的'卡片中拿出相应的生字,并读出来。
二、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讨论:
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小女孩的心愿是什么?
⑴小组讨论。
⑵集体交流。
三、写字
1、示范讲解:
女:
⑴范写,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⑵讲解要点:
第一笔撇点与第二笔撇收笔要在同一水平线上,横要写长,字才稳。
⑶学生仿影一遍:
太:
范写,学生观察。关键是要写好竖撇──先竖后撇。
气:
提示最后一笔的横折弯钩。
早、去:
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上下两部分要写得宽而扁,最重要的是中间的一横要长。
①范写,讲解。
②学生仿影。
2、学生练习:
⑴静心,坐正,正确握笔。
⑵描红、临写各一遍。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板书设计
8、月亮的心愿
女太气早去亮
【教学后记】
复习巩固生字时,采用多种形式,学生参与性强,效果较好。本课要求写的生字较简单,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教师范写讲解,能够做到正确书写。
小学教学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时的情景。诗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诗中描写了作者的所感、所闻,表达了诗人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教学的重点是学会本课5个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法建议:
1.识字教学要重点提醒学生读准“声、知、少”三个字的读音。鼓励学生用熟字或者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这首诗的诗句比较好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感悟这首诗语言、意境的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眠:睡眠、睡觉。
闻:听到。
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2.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3.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
4.同桌互背古诗。
5.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重点指导: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弯钩。
夜:第四笔是竖,不是坚提。
3.指导书写。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
【小学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教学教案02-10
小学体育教学教案11-09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11-09
小学教学教案15篇02-06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11-10
小学体育教学教案15篇11-09
小学英语教案以及教学反思06-19
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教案(精选13篇)04-10
教学的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