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

时间:2022-03-13 14:37:45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挑山工教案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挑山工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挑山工教案4篇

挑山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

  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

  溜( )货( )奏( )衡( )诵( )

  留( )贸( )泰( )横( )颂( )

  杖( )肌( )耽( )误( )哲( )

  仗( )机( )枕( )娱( )折( )

  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

  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挑山工教案 篇2

  5、挑山工

  教学目标:

  1、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的原因。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运用抓住体现中心的句子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随一位挑山工登泰山,解开心中不解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了解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表达中心的,从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哲理一步一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在泰山风景区有许多游人,还有——挑山工。

  二、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思考三个问题:

  ① 文中的不解之谜指什么? 板书(生谜)

  ② 作者是怎样解谜的? (解谜)

  ③ 作者领悟出什么深刻哲理? (明理)

  2、检查朗读。

  3、课文就是按照“生谜——解谜——明理”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三、生谜

  1、观察插图,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的人?

  2、自读第1节,说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挑山工?谈你的感受。(同桌讨论)

  3、交流:

  ①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说明担子重;

  ②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说明步履轻松;

  ③“折尺形”的登山线路——说明路程长。

  4、引读课文: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的担子重——,他们的步履轻松——,他们登山的路程长——。这样登山的原因是——,好处是——,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

  5、担了重物,路程加倍,还是慢吞吞地向前走,居然能走到游人前面,由此,作者心中产生了一个不解之谜。

  出示练习:

  挑山工 ╱ 慢, ╱ 慢。

  走得 其实并不

  游人 ╲ 快, ╲ 快。

  交流完成填空,学生读。

  6、引读课文: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你在某个地方——,或者——,或者——,他们——。等你发现,你会——,以为——。

  四、熟读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谁能说说挑山工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二、解谜、明理

  1、读3-6节找出表现不解之谜的三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各种形式读句。

  六、解谜、明理

  1、出示作者的疑问(第4节)

  2、最后,挑山工的回答解开了他心中的谜。出示挑山工说的一段话。

  三人分别读这段话。

  3、挑山工的这段话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呢?

  出示阅读提示:

  任选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先读懂这段话,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1、是否同路

  (出示)山下 他们同时起程

  回马岭 一、二次……

  山道上 几次相遇

  最后汇合在极顶的小卖部前

  2、游人走法:

  挑山工走法:

  随机朗读句子

  3、游人东看西看,挑山工一个劲地往前走,理解时间长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义。

  4、这些是挑山工的话,作者由挑山工的话语中悟出意味深长的做事哲理。

  出示句子、读句

  那作者悟出了什么哲理(师举例说一个内容,其余学生说)

  出示:向着目标 踏踏实实

  不停攀登 奋发努力

  七、哲理升华

  1、从泰山回来,作者深深记住了这些哲理,并且画了这样一幅画。

  出示图与文 读句

  2、作家冯骥才作为一个游客,听了挑山工的话以后,如果再去游览名山,会怎么走?

  那为什么还要画这幅画并挂在书桌前,多年不曾换掉。

  师小结。

  八、课外延伸

  出示课前,收集冯骥才作品目录。

  冯骥才 (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挑山工教案 篇3

  一、教学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要以突现自主为前提,而且要关注合作与探究同行。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发表个性化见解。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与合作学习技巧;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对话,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简介:挑山工后,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合作探究

  1、朗读感受形象。

  ①引导学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同桌交流)。

  ②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想象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读、评价后,选代表在班内朗读,感受挑山工的艰辛、执著)。

  2、合作梳理“三遇三见”。

  要求:在阅读课文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方式填写下表规定的'内容。教师要走进学生,巡查指导,确保有效学习(小组内先分工、互动、议论,然后在班内展示、评价)。

  相遇次数相遇地点看见挑山工在干什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3、合作感悟难句含义。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整体思考“哲理”。

  ②用多媒体展示合作学习问题:

  a、你认为山民走得很慢,反而常常跑在我们前头的原因是什么?

  b、“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突出“心悦诚服”理解)?

  c、挑山工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③合作学习要求:组长要合理分工,并在自读自思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争辩,形成升华性结论。

  ④教师要强化点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形式“亮点”,并在展示、评价中及时引导整合,使学生感悟到位。

  4、指导朗读山民的话。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语速,语气。可采取教师范读、同桌试读、个别展读、民主评读和全员美读的步骤,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升华其理其情。

  (四)体验整合。

  先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然后个性化展示。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

  以质疑启感悟,以导读促感悟,尤其是以合作达到领悟,在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过程中,张扬理解的个性,焕发主体的活力,是这一教学设计的特色。教者在激趣导入后,先以开放的魄力启迪学生质疑,使之学习伊始就展示了自主感悟的丰姿;接着,又以导读为感悟方式,于学生心灵深处塑起“挑山工”的可敬形象;随之,教者精心设计了旨在梳理“三遇三见”与攻克感悟难点的两轮有实效的合作学习,把教学一举推向高潮;最后,又以学生发表自主、多元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有效深化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显然,这个设计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挑山工教案 篇4

  一、目标:

  1、教育: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挑山工 (第2课时)。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教养: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读书能力和质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二、重难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三、教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四、准备:家庭作业(初读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画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

  五、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请用段意归并法简单说说全文主要讲什么?

  (二)学第三段。

  1、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是的,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抓重点词质疑,教师归纳具有深究性的问题。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小黑板出示三个问题)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b、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c、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学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他们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样子。(登山姿势的特点)

  (2)“他们走的路线......扁担换一次肩,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挑山工 (第2课时)》。”(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图说话(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内化语言。

  4、引读: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5、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指名读第二节,边听边想,交流。

  6、过渡:对此,我觉得很奇怪。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课文讲了我和一个挑山工4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不解之迷。

  (四)学第二段

  1、快速默读,我和挑山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用()括出。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划出。

  老师小结: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山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

  3、汇报后,请抓住重点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提的问题(“随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耽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4、教师贴出写有道理的字条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

  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并指着小结: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五)回头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从泰山回来,我就画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灯(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1)“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第二个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2)教师:作者体会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启发,所以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师小结: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3、“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

  5、教师: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加需要它。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指着写有道理的字条讲)

  6、教师指着“一直、因为我需要它”小结:作者围绕写作目的精心用词造句。

  (六)质疑。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用“耽误、朴素”造句。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4挑山工

  挑山工游人

  沉甸甸没挑子

  路程长一条道

  速度快落在后面

  一个劲儿走玩玩闹闹

  ↓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挑山工 (第2课时)

【挑山工教案】相关文章:

挑山工教案09-11

《挑山工》教案01-03

挑山工教案五篇07-23

挑山工教案八篇07-24

《挑山工》教案(精选14篇)05-11

挑山工教案合集10篇08-06

挑山工教案(通用11篇)07-13

《挑山工》教案合集六篇07-25

挑山工教案(通用13篇)05-12

挑山工教案范文7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