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雎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雎教案 篇1
(一)整体感知
1、读诗歌,大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请同学们回顾归纳一下读好诗歌的方法或窍门。明确:要读得字字清晰,要读出轻重缓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
2、师:读诗歌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把握好节奏,两字一顿,感情要明朗。
3、读准诗歌:翻译诗歌
4、读懂内容:听老师读,边听边思考诗歌内容,《关雎》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师:有说喜欢有说思念,看来主人公的情感是有变化的。请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前后有怎样的波动?
(爱恋—相思—梦幻)
第一节: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君子看了之后就想到了他心中的姑娘,心中充满了爱慕之情。(雎鸠关关相对唱,双双栖在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第二三节:河的两岸长满了荇菜,随着那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可见相思之苦。(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收采。纯洁美丽好姑娘,朝朝暮暮都想爱。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常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入眠。)
第四五节:在君子所憧憬的一片美好的爱情梦幻之中,君子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纯洁美丽好姑娘,弹琴鼓瑟来示爱。长长短短鲜荇菜,仔细挑来仔细选,纯洁美丽好姑娘,钟鼓声里露笑脸。)师:下面请两位同学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把诗歌再读一遍,注意朗读的语调,读出情感和意境。
(二)研讨探究
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看看文章开头写了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2.除了雎鸠之外,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形象或事物?(荇菜、水、淑女、睡不着的人)
3.如果说眼前有一幅画,画面的中心人物是谁?对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随风飘荡的荇菜丛中采摘,文中采摘意思的有哪几个字?(流、采、芼)
4.大家能作出几个采摘的动作吗?这些动作用准确的现代汉语怎么说?(捞、采、摘)
5.那位采荇菜的女子在忙碌着,没曾想到有一双眼睛正看着她了。大家能否想象出诗中君子第一次见到采荇女的情景?(想象)
6.情景描绘得历历在目,她很聪明地抓住了瞬间。傍晚的色彩,少女的动作,仅仅一刹那,却让它变成永久的记忆。同学们有过这样一刹那的所见吗?生活中或电视上,一个瞬间的美丽,你捕捉到了吗?大家不好说,瞬间美丽,我们不一定说男女之间的印象,其他人的也可以呀。(朱自清写他的父亲为他买橘子时的背影)
7.瞬间的美丽,在有心人眼里,无论是低头还是采荇,都那么有情致。让我们来看,采荇菜的女子优雅的姿态,让君子怎样了?(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魂不守舍,睡不着觉。
8.此时这位君子是什么心情?(苦闷、痛苦、无助)
9.这位女子值得他苦闷、痛苦吗?(值得,窈窕淑女嘛。不仅体态美,而且这位女子还在劳动,荇菜为水中之物,故而在采摘时要左一把右一把地顺水流去捞,可见这位女子正在劳作,劳动者往往是最美丽的,可见这位女子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10.看人千万别只看外表。诗歌中的男子没有得到勤劳的淑女的爱就痛苦地失眠了,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请读前三节,要读出单相思的难耐,要注意延长字音,如:求之----不得----
11.有的同学读得摇头晃脑,有的着眉头,那么,君子如愿以偿了吗?说出理由。
12.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见仁见智,理性一点,他是在做梦,浪漫一点,他是美梦成真,从字面来看,是在做梦。但我认为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我想知道你们喜不喜欢这首诗,看看它有什么特色?
A.诗歌的开头为何要写“雎鸠”?先写景再写人,这是《诗经》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手法,叫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大表现手法。简介:
板书
赋:直接地陈述铺叙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B.本文除了采用表现手法之外还用了双声(例辗转,声母同)和叠韵(例窈窕,韵母同)的连绵词、反复
3.作用: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读起来也很有韵律感。
13.一起读一遍,体会韵律感。14.试背——提示首字三,拓展思维
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
(同学们可以做到两点:一是学会选择,二是保持风度。)
小结:爱情与友情亲情一样,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歌诵的主题。但应该是以相当成熟的年龄和心态为前提的,过早地去涉及它,那对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无情地伤害,就好比揠苗助长。而现在呢,我们聪明的做法或许就是来欣赏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经验之谈,欣赏它的美好。
板书设计:爱恋(兴奋、期待)——相思(苦闷、惆怅)——梦幻(幸福、陶醉)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
异性间的相互吸引、交往而产生的愉快,是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敏捷活跃、奋发向上。同学们该如何利用这种客观效应呢?第一,性格发展上取长补短——如女生要学习男生不拘泥细微末节、不计较得失的豁达;男生要学习女生的灵活、委婉、仔细的长处。第二,提高学习效率——如男生思维偏重抽象化、概括化;女生偏重形象化、细致化,在学习研究中可以互相启发、讨论而触发智慧的火花。第三,增强自我评价能力——青春期的学生特别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第四,培养良好气质——青春期的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某些特点或特长受到异性的青睐,从而形成好的男子汉的气质或优秀的女性气质。如果男生变得果断而不武断,沉着而不呆板,刚毅而不鲁莽;女生变得健美而不轻浮,沉静而不寂寞,淡雅而不花哨。
男女生交往应坚持两条原则,首先,提倡集体交往,既要反对“男女授受不亲”,又要坚持男女有别的原则,同学们应着重培养集体友谊,避免男女同学之间一对一的密切关系,特别是不要和校内校外的异性私下约会。其次,要提倡文明交往,男女同学在一起活动,互相尊重是最为重要的,轻佻的语言和行为是缺乏教养的不文明表现。在交往中还要注意合适的仪表,穿着打扮不要过于成人化,而应保持青少年一种奋发向上的朝气。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可以做到两点:一是学会选择,二是保持风度。
关雎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五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诗经六艺:风、颂、赋、比、兴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提示:第一章的妙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形成全诗的.基调。第二章、第三章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四、解题
《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关雎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感情去体会诗歌。
2、感受诗中的劳动美。
3、学习《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教学步骤】
一、唱出情感(3分钟)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唱歌,唱爱“情歌”。我唱一句,你们能唱的跟着唱。“今夜我来到你的窗外,窗帘上的影子多么可爱,悄悄的爱你这么多年,从没有向你表白。”还有没有能唱其它歌的?“我宁愿你冷酷到底,”多么深情的男子,多么动情的诉说,让我们想起那盏悠悠地窗灯下,彷徨的影子,深情忧郁的眼晴,那双手合十默默祝福的心语。现代男人的情歌如此动人,故代男人的情歌又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倾诉男人相思的情歌《关睢》。
二、读出情味(9分钟)
1、是咱们男人的情歌,就让男同学先读。女同学听,找出他们读得不当的地方。
2、女同学举手发言。女同学如有不对的`地方,男同学可以提出抗议。
教师点拨:
注意发音:
叠韵的字:窈窕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双声:参差、辗转、睢鸠的声母和声调相同。
还有叠字,关关。这些字的运用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⑴字音。
⑵节奏。
⑶情感。
⑷乐()
好()
寤寐()。
(部分字是多音字,根据学生的理解,灵活处理,言之成理即可。)
3、刚才有的同学说要读出情感,本首诗的情感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齐读一遍,进一步理解诗的含义。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根据你的理解诗的含义应该是什么?
(学生大胆理解,言之成理即可;让学生学会掌握一节,便能理解全诗的方法。)
4、点拨:读诗时应把握情感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在诗中选一个字来概括。
(教师引导点拨以下词言的含义。在河边时之。家中之。梦中之。好为爱慕也、思为思念也、乐为欢喜也。)
5、生自由读准备范读。
6、生范读(3人)。
7、生评:看谁读得最好。
8、教师:听你们读,我也抑制不住读诗的情感,让我也读一下好吗?(范读)
三、读出画面(10分钟)
1、师:我读着读着,在我脑海里,浮现美女俊男的形象,你们有吗?他在干什么?是男的在采荇菜,还是女的,还是男女,还是别人在采?
2、好,先让我们读一遍以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完成题单2题。
3、师:提示学生从几个画面入手。分别理解三次不同的含义。
如果是女的采荇,反复咏叹的是姑娘采荇的优美身姿。让小伙子难以忘怀。
如果采荇的是男的,在采荇时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荇菜左右流去,采摘困难,美丽的姑娘求起来也很困难。
男男女女的在河里采荇菜。男的为了讨好女的,有意跑到女的身旁,一会在左面采,一会在右面采。
4、相见时,采荇菜吗?
四、读出艺术(8分钟)
讲比兴:
同学们想知道:谁在采荇菜,我们可以从《诗经》的艺术手法中得出答案。《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这首诗用的主要是“比、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不说想说的,而是由先写其它的,用事物的特征,或事物事件之间的联系,来引出。如: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再绿的时候;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聪明的你诰诉我,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不过作者想说的只是相反的方面。)
山不转水转,天不转云转,地不转人转;朋友,事不和气心可以和气嘛。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百川东到海,红日复西归,须学梅傲雪,只求花报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飞鸟回巢,浮云归穴,夕阳西下,可怜的我今是何处息?
1、找比兴句子。
2、我们一起来说说第一层的大致意思。睢鸠鸟儿,河里关关的叫着。那采荇的姑娘,美丽而善良,要是能成为我的配偶该有多好啊!
3、点拨:采荇菜和追姑娘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
也许有人认为姑娘采荇难,小伙子追姑娘难,也许有人认为小伙子从采荇的劳动中发现采荇和追姑娘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看别人采荇想出的道理也不得而知。
4、总之在采荇的动作中能流出姑娘优美的身姿、勤劳的性格;小伙子细心呵护。还让我们想起姑娘不理他,一会从左一会从右靠近,那烦人的情态。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女孩子害羞的双眸,微微的红晕。
五、自主创作(10分钟)
运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
教师示范。你读书在外,你想家了,想妈妈了。你如何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你的情感呢?老师示范:我站在江边,燕子成双成对归巢,牛羊摇着尾巴进圈了。
关雎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诗经
2、了解比兴手法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
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对每句诗的理解
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及音频资料
教学课时 :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资料共享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 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1、 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
2、 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老师板书课题)
3、 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 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 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
6、 一生说说内容。(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7、 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和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8、 学生边读边想,然后抽三名学生说说,请全班学生有感情的 齐读这首诗。
三、 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教师板书“美”;1、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
2、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形成板书(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教师小结(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了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朗读技高一筹。
1、 男生配乐读,女生配乐读。
2、 教师点评。
3、 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轻声朗读前四句。)
4、 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和乐而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起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活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的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关雎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感受全诗的音乐美、画面美、韵味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理解人之性情、纯洁爱情,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课前播放《关雎》音乐,营造氛围。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几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二)介绍文学常识《诗经》。
二、诵读诗,感受诗的意境
(一)配乐美读
1、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诗歌。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抑扬顿挫。
2、教师配乐范读。教师要求同学们注意这首诗的韵脚,也就是诗中押韵的字。
3、男女生分角色读
(二)再读,感受诗的绘画美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描绘自己感受到的诗中的画面。
2、教师描绘其中的一个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此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品读诗,感受诗的内容美
1、诗中讲述什么内容?
2、诗歌中的君子对女子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3、诗中描绘的君子和淑女是怎样的形象?
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联系乐府《江南》理解女子美好善良的形象
五、小结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可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已不知如何去爱了,很庆幸我们还有这么一篇《关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责任的男子向自己的心上人郑重许诺婚姻的模样,庆幸还有这么一篇《关雎》让我们重拾了究竟什么样的女子才值得深爱。也难怪那么多的学者都认为“君子”即指周文王,“淑女”即指其妃太姒了,也难怪人将它推举为了歌颂“后妃之德”的典范。希望三千多年前的这一份纯洁质朴的爱情能让我们的男生学会做一个有责任、识分寸的君子,让我们的女生学会做一个勤劳善良、德才兼备的淑女。
关雎教案 篇6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了解诗中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古诗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
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四、教法和学法:
诵读法、师生互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宋年间,辽国使者出使大宋,这辽国使者对大宋朝文人的才学早有所闻,于是,想以他本国一直无人能对的死对来为难他们。且听他出的上联是:三才天地人……,(多媒体显示)
串讲:这上联一出,只见当时在朝的文武官员个个面面相觑,摇头叹息,同学们,难道真被一小国使者难住了不成。我们来对对看,怎么样?不过,同学们对联接触得可能不多,我给大家提示一下,“三才”最早出自《易经》,“三才”的内容是天才、地才、人才。那什么内容也包括三部分?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阅读《诗经》的注解一,你也许能马上对出下联。(学生看书,教师提示学生勾画重点)
串讲:有谁能对?(《诗经》风雅颂,很不错,你已是半个东坡了。)
明确:幸亏我大宋朝有博学多才的东坡先生在,只见他略一沉吟,对:四诗风雅颂(多媒体显示)《诗经》将大雅与小雅,合称为“雅”,故此将“风雅颂”称为“四诗”。三对四,天地人对风雅颂,非常工整,得此对句答复,辽使为之赞叹惊愕,佩服得五体投地。
师:“风”指什么?“雅”指什么?“颂”指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串讲:最能代表《诗经》成就的是“国风”。“风”注解上说是“地方歌谣”那到底是写什么内容的呢?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我们来看《诗经》的首篇“关雎”,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风的特色。
(二)理解主题
1、范读全诗注意字音和停顿。(多媒体显示)
2、自由读(注意注释中的字音)朗读指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并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要拖长读,显出声音的回环和谐。
3、齐读(正音、停顿:关关/雎鸠)整体感知
提问:诗也就是歌。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风中的诗都是地方民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爱情)
4、是男子追求女子呢,还是女子追求男子?何以看出?(多媒体显示)
问:“好逑”、“窈窕”是什么意思?(君子好逑,注意“好”的读音为第三声,因为意思为“理想的配偶”不是喜欢配偶。“窈窕”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
串讲:男子追求女子,经历哪些过程?这整个过程我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说是爱情的三部曲。(多媒体显示主题内容分析)
5、请同学们仔细研读,哪三部(哪三个阶段),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
学生讨论:(相爱或相恋,相即互相,是双方的。这是两相情愿吗?)
明确:钟情(多媒体显示)哪几句诗写的是这一阶段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逐步显示)
串讲:钟情于女子以后,第二阶段呢?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哪些诗句?(多媒体显示)
“寤寐”“思服”什么意思?讨论后明确:追求(多媒体显示)
串讲:你认为追求的结果是怎样的?理由呢?这一阶段用什么词语来概括?
讨论明确:结合(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多媒体显示)“友之”“乐之”是什么意思?
对这个结果历来有争议。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结合了。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
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能否概括本诗的主题?(歌颂对爱情的忠贞)(多媒体显示)
7、有感情地朗读。
(三)赏析艺术特色(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兴
串讲:刚才我们在分析诗歌内容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几句诗我们始终没有提到。我们先看第一句:导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什么关系?(引出)(多媒体显示诗句)
串讲: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兴,或者说托物起兴。它是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发端。托什么物兴的又是什么?(托“关雎”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为何不说“关关乌鸦”却说“关关雎鸠”换句话说,所起兴的事物和所歌咏的事物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看注解“雎鸠是一种贞鸟”鸟类一般是群居的,而雎鸠却有固定的配偶,也就是一夫一妻,这说明爱情的忠贞。同时就预示着这首诗的主题——赞美忠贞的爱情。由此联想到世间美好的婚姻爱情。它在诗中的作用很重要,可以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等。
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请同学们在以下几节中找找看,(先言什么,兴什么?)
讨论明确: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根据分析多媒体逐步显示)
2、比、兴经常和比结合使用,在兴的同时,又有比。所谓“比”,简单地说,就是比喻。(多媒体显示)我们刚才分析“兴”时,同时就有“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比喻淑女的难求。
3、还有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赋,所谓“赋”,是铺陈其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叙述和描写。这首诗也大量的用了赋这种表现手法。同学们,能找到吗?(全诗写爱情故事就是用了“赋”)。
四、欣赏音律(音韵美)
1、重章叠唱
现在我们分组对读,来思考一下《诗经》在艺术上具有什么特点?(反复)
师:对,有哪些句子是“反复”?
明确: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准确地说应该是“重章叠唱”,(多媒体显示)这种手法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深远,如现在的歌曲,在高潮部分再三反复,这是为什么?这样唱才觉得过瘾。使的诗篇回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突出了诗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长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这正是民歌的一个特色。(如好一朵茉莉花)
2、偶句入韵
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再读诗歌(押韵)我们以第一小节为例,看看有哪些韵脚?押了什么韵?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3、双声叠韵
师:诗歌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四)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多媒体显示)
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齐读,思考:这首诗继承了《诗经》哪种表现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答案:(兴)(其他几首用同样的方法。)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比兴)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赋)
《红烛》闻一多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红烛啊!……(重章叠唱)(用启发性朗读学生很快能回答)
总结:由此可以看出,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的深远: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甚至现代诗歌。
实录
(课前播放歌曲《关雎》,营造一种浓浓的诗意氛围。)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
在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春天。
生:希望。
生:爱情。
师: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师: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
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师: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着《诗经》,你会觉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诗吗?
生:《关雎》。
师:不错,是《关雎》。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师: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生:朗读。
师: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生:还要注意语气感情和表情。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学习诗歌的经验。现在,请大声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
(生自读,师板书课题。)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他读的怎样?
(生说,师评。)
师: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齐读)
师:字音、节奏把握的不错。听着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师配乐朗读)。
(师读完,掌声响起。)
师:说说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师:语言准确、简洁。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自读,想像画面)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我在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身穿粉红色衣裙的少女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际。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笑容粲然,像三月桃花一样美丽。
师:好一幅清新怡人的少女采荇图。
生:我在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寂,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的美好身影使他魂牵梦萦,意醉神迷。
师:生动的语言描摹了君子寤寐思服的画面。
生:我在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两句诗时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红对联,红窗花,红蜡烛,红衣,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
师:君子淑女,相亲相爱,比翼双飞,好生让人羡慕。这是现实吗?
生:想像之景。
师:雎鸠和鸣、少女采荇、君子寤寐思服、君子淑女琴瑟和谐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面,同桌互读,看能否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生读,做陶醉状。)
师:哪两位同学读一读君子长夜难眠的诗句?
(两生读)
(师生同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挺投入,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生齐读)
[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美”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
(师板书“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最后全班交流。)
生:我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师板书“人物”)
生:这几句诗写出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生:我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几句诗中,品出了采荇女是一个文静美好,贤淑善良的女子。
生:我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诗中的年轻人对爱情非常执著,他爱慕、追求美丽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时,日思夜想,辗转难眠,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师:你很有发现的眼光。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语言美。(师板书“语言”)
师:何以见得?
生:押韵,读起来很好听。
师:有道理。仅此而已吗?
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句式大致相同,听起来悦耳。
师: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这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停顿)——
生:重章叠句。
师:除这几句外,还有哪些诗句也是重章叠句?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刻画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
生:使采荇女的形象深入人心。
生:可以看出君子对她爱慕之切。
生:表现了君子对爱情的执著专一。
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关雎》的语言美还体现在用词的准确传神上。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流”、“采”、“芼”这三个动词,“流”是“捞取”的意思,“采”是“采摘”,“芼”是“挑选”,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采荇女劳作时的情形,严谨有序,一丝不苟。
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字词用得好?
生:“参差”二字修饰“荇菜”,写出了长短不一的荇菜在水中漂流的具体情态。
生:“窈窕”用得好,刻画了淑女的美好品德。
生:“优哉游哉”的“悠”用得好,“悠”,“长”的意思,这个词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伙子长夜难眠、辗转反侧的情形。
师:这首诗用词准确传神,同学们找的词也极具代表性。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用心品味,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发现——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意境美。(师板书“意境”)
师:简述你的理由。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师:由景及人,触景生情,这就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起兴”。
生:我从这首诗中还品出了《关雎》的情感美。
师:何以见得?
生: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喜悦和爱慕之情,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来;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情极生幻,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一定会满溢着陶醉和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为证。因此,我认为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
师: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难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师: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个组的朗读技高一筹。(生充满期待,跃跃欲试。)
(男生、女生配乐齐读)
师:男同学读出了阳刚之美,女同学们读出了柔情之美,平分秋色,不相上下。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共同演绎《关雎》之美。
(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参差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再轻声朗读前四句。)
(师生美读,其乐融融。)
师: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
生:(大声)想。
师: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齐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
(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音乐再次响起)
师:《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教学反思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全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他所喜欢的女子的不懈追求和爱情幻想。共分四章。首章四句,以雌雄鸠鸟和鸣求偶连类起兴,写青年男子(君子)对“窈窕淑女”一见倾心,被她的娴静漂亮所打动,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和热恋到了“寤寐求之”的程度。第三章、第四章,写男子以琴瑟、钟鼓追求意中人,仿佛那位窈窕淑女在钟鼓声中与他真的结成了美满姻缘,诗篇反反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诗意层层递进,感情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对于初三的学生来学,他们(她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她们)对爱情有着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同时他们(她们)往往又体现出一种非常害羞的心理。
所以我们面对这首诗绝对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古老而神圣的话题,尤其是通过这首描写君子对淑女思念得辗转反侧并进而以琴瑟和钟鼓追求的爱情诗。但是在探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肤浅了,否则就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点考虑,这堂课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中产生正确的爱情观。在解析《关雎》的基础上,通过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词过渡到对真正的爱情阐释中。我先让学生回归中国古代社会的爱情故事。学生在搜集讨论的基础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故事……然后我让学生思索是什么让这些爱情能够永恒。然后我进行总结:千年的岁月没有抹去这些爱情的荣耀,空间的转换也没有褪去这些爱情的光环,风雨的历练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与质感。每年的七夕我们都来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虽然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悲剧性的,然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依然昭示后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化为了蝴蝶,穿越时空的隧道依旧飞舞于今天的生活中。所以说真正的爱情应该能够经受住时空的考验。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将周围同学所做的及自己所想同真正的爱情爱情进行比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雎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窈窕”“淑女”“君子”等词语含义,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语言特点。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3、理解诗意,分析主人公形象,领悟诗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品、写等方式学习诗歌。
2、音乐烘托,资料辅助。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淑女风范、君子风度,做文明敦厚之人。
2、正确看待君子对待爱情的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在水一方》,营造氛围)
一、走近《关雎》--仰视
1、有一条河,缓缓流淌了三千年,河畔的每一株草,每一缕清风,每一丝香甜,都被完整的珍藏。岁月的风尘无法将之淹灭,时光的足音无法将之覆盖,所有的细节汇聚成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文字,轻轻跳跃……这条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诗经》!
2、《诗经》简介(屏显)(生自读积累)。
3、《诗经》是我国诗歌文学的鼻祖,孔子论诗,必从《诗经》开始,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能让人“温柔敦厚”。今天咱们要学习的《关雎》是“风”之始,也是《诗经》第一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让我们带着仰慕之情去聆听那经历了三千年之久却依然鲜活美好的吟唱!
二、走进《关雎》--透视
聆听先民吟唱:
1、自由读,回顾诗歌朗诵常识。
(生先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一遍,然后据诗歌常识探讨如何读好这首诗,再据总结的经验试读。)
2、配乐读,体会诗歌音韵美感。
(推荐同学示范朗读,用声音传递出诗歌的美感和韵味。)
3、同桌互读,探寻人物内心世界。
(读给同桌听,并与同桌探讨:这首诗讲了个什么故事,读出了诗中男子怎样的心路历程。)
探究人物形象:
1、分析“淑女”形象。
(1)想象“窈窕淑女”模样。那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让他慕之求之,求之思之的呢?闭上眼,我们来想象一下她的`样子:微风轻拂,河水微漾,金色的阳光铺洒在河面上,油油的荇菜在水中摇曳,一位挎着篮筐的姑娘不时弯下腰,轻快的采摘着荇菜……也许这个姑娘在我们脑海里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但我们相信,她一定有--
(生随老师设置的情景想象。明确: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有美好的心灵。)
(2)详解“窈窕淑女”(屏显)。
(3)“窈窕淑女”的形象在诗歌中是通过她的什么举止表现出来的?朗诵相关语句,感受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之音韵美。
(男生先读,女生轻和)
2、分析“君子”形象。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中男子是个“君子”?
(生找出反映男子举止及心理活动的语句,边读边品边评价。)
小结:看来是一位德才兼备、有情有义、有礼有节的君子!既写了他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未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感情率真、淳朴、真挚、健康,难怪孔子评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故事结果探究:他是否如愿以偿?反复咀嚼诗歌最后两行,猜想故事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
(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自由发表见解,需有理有据有感慨。可能是现实,可能是想象,可能是做梦……允许答案多元化。)
小结:其实,无论结局怎样都已不再重要!时间的帷幔后,所有的聚聚散散都随风而散,只有这些简约、典雅的文字沉淀下来,将她的美丽勤劳、他的真挚执著在我们的脑海中久久回放,将人类最美好的情愫绽放!日渐浮躁功利社会中的我们,是否更应将这古老而文雅的歌谣传唱?
分角分层全班合作读《关雎》。
改创优美篇章:
听着大家深情的朗诵,我们仿佛又听到了雎鸠鸟在沙洲鸣叫,我们仿佛又看见了采荇女在河边忙碌,我们仿佛又感受到了男主人公无尽的思念……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情景或一处细节,将其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散文或几行意韵悠远的小诗,拟个题目,甚至可以配上曲子!
(轻音乐声中学生静心创作,然后全班交流,师简单点评。)
三、走近《诗经》--正视
(屏显:王安忆语)
我们又似乎梦回了三千年前的那一条河,那一片洲,依然是河水清清,草色油油。三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文明,《关雎》只是其中一扇小窗口,还有许多扇窗等着我们去开启,我们当寤寐求之,我们当琴瑟友之!虔诚的破译祖先文字的原码,执著的探寻民族文化的源头,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我们当永不止步!
关雎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电视机。
【教学过程】
一、播放《蒹葭》动画,引入新课学习。
二、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课文朗读:播放《关雎》动画,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词。(读)
四、认知讨论:就课文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教师可以罗列部分问题引导。(说)
五、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合作探究:讨论《关雎》之美,美在何处?(议)
六、学生试译课文内容(按节),教师补充并归纳。讲解有关《诗经》的基本常识,对重点的生字词提出要求。(说)
七、观看《关雎》动画,学生现场演绎现代版《关雎》(听,看)
八、主题归纳并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这首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九、课堂作业:完成单页练习,进行“双基练习”。
十、课后作业
《关雎》知识点归纳
1、作品简介: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2、理解性默写:
(1)以欢快鸣叫的水鸟起兴,表明一个青年已经看准了追求的目标(或表达爱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表明男主人因思念至深而辗转难眠的句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想像把女子迎娶回家的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主旨句,统领全篇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6)全诗的纲目,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贤惠的姑娘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7)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最能表现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8)男子对姑娘求而不得痛苦难眠的两个处表现是:辗转发侧。寤寐思服。
(9)《关睢》中的男子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引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发了求之不得的美好愿望和喜悦之情。
(10)?全诗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
爱恋(兴奋、期待)——相思(苦闷、惆怅)——梦幻(幸福、陶醉)
3、感知赏析:
(1)、简述本诗故事和主人公的感情经历变化?
《关睢》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试作分析。
①“流”这个动词,具体准确地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
②表现了女好的勤劳;
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3)、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窃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对的睢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4)、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睢鸠合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5)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发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6)采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①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体现作者感情的逐层加深;
②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③一唱三叹,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怎样理解孔子对《关雎》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睢》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
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4、脉络分析:
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4句)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关雎起兴,萌发爱慕。
第二章(中8句)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淑女难追,辗转反侧。
第三章(后8句)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采摘荇菜情景起兴,表达美好愿望。?
5、探究艺术手法:
理解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两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什么联系?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写起,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雎鸠鸟为比,以雎鸠鸟的求偶为兴,来写自己对窈窕淑女的追求,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这种手法就叫兴,兴即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得表现手法。
1、背诵全诗(记);
2、翻译全诗(写)。
教学反思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交融的。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全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他所喜欢的女子的不懈追求和爱情幻想。共分四章。首章四句,以雌雄鸠鸟和鸣求偶连类起兴,写青年男子(君子)对“窈窕淑女”一见倾心,被她的娴静漂亮所打动,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的相思和热恋到了“寤寐求之”的程度。第三章、第四章,写男子以琴瑟、钟鼓追求意中人,仿佛那位窈窕淑女在钟鼓声中与他真的结成了美满姻缘,诗篇反反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诗意层层递进,感情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
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对于初三的学生来学,他们(她们)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她们)对爱情有着一种渴望了解的心理,同时他们(她们)往往又体现出一种非常害羞的心理。
所以我们面对这首诗绝对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古老而神圣的话题,尤其是通过这首描写君子对淑女思念得辗转反侧并进而以琴瑟和钟鼓追求的爱情诗。但是在探讨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肤浅了,否则就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基于这点考虑,这堂课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中产生正确的爱情观。在解析《关雎》的基础上,通过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词过渡到对真正的爱情阐释中。我先让学生回归中国古代社会的爱情故事。学生在搜集讨论的基础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故事……然后我让学生思索是什么让这些爱情能够永恒。然后我进行总结:千年的岁月没有抹去这些爱情的荣耀,空间的转换也没有褪去这些爱情的光环,风雨的历练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与质感。每年的七夕我们都来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虽然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是悲剧性的,然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依然昭示后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梁山泊和朱英台的爱情化为了蝴蝶,穿越时空的隧道依旧飞舞于今天的生活中。所以说真正的爱情应该能够经受住时空的考验。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将周围同学所做的及自己所想同真正的爱情爱情进行比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雎教案 篇9
一、导入
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畅所欲言)(预设:字音、节奏、重音、停顿)按照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求,齐读诗歌。
同学说的很全面,那么就按照刚才我们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自由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二、一唱三叹吟读《关雎》
1、把握节奏:四言诗,一般是“二二”断开,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注意提示,不能刻意断开,尽量做到音断意连。
2、全班齐读。
三、相映成趣译读《关雎》
1、请同学们用笔圈画出重要的或者你认为较难理解的字词。请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全班讨论解决。
2、单看右边划线这一部分,我们就理一理这首诗歌。这首诗讲了什么?这首诗就是讲了这么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诗经》里叫作“赋”。现代汉语里叫作“记叙”)(板书:赋)
3、这首诗歌,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画面?方法指导:画面想象法。
【例如: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多么安静美好的画面,此时语速应该是平和的,悠缓的,而且这是起句,如果太高,后面就没有办法表现了。】(雎鸠鸟在河边鸣叫,就用来比喻君子和淑女是很好的一对,这叫比。)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穿着一袭连衣裙的姑娘,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间。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消融粲然,像三月的桃花一样美丽。】《采茶女》(两者没有共同点时候,例如写“荇菜”引出后面的`窈窕淑女,这叫兴)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静,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美好的身影使他魂牵梦萦。(范读: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语速慢,低调,似有叹息)这时的情绪比较低落了,应读得低一点,慢一点)】《记承天寺夜游》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我仿佛看见了红对联、红窗花、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这么欢喜的场面,男主人公应该是喜悦、激动的,所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语调要上扬。】(君子淑女,相亲相爱,比翼双飞,让人好生羡慕。这是现实吗?我们这里先卖个关子。)
4、(无论是现实也好,想象也罢,但是通过刚才的译读环节,同学再次深入地感受到了诗人心境的变化,带着这些感触,我们再次朗读诗歌。)
女生读前两句,男生读后三句。读出女子的温婉,读出男子求子不得的焦虑和琴瑟和谐的喜悦。
四、诗情画意品读《关雎》
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的读一遍好过一遍,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关雎》被称为《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从各个角度品读这首诗的美。四人小组合作。
关雎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品读中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通过朗读、探究、对话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作者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3、用对照品析字词,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训练快读快背,提高背诵优秀诗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双声叠韵连绵词的运用
2、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学设计;
3、说课稿
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
《关雎》
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因此,本着“以学为主”的原则,这次课堂教学就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采用了“一诗四读”的方法——吟读,译读,品读,唱读。换一种说法就是: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唱读。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诗经》开篇的第一首《关雎》。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分为《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相传为孔子所编订,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方法
“赋”:即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 要歌咏的内容.
三、新授课
1、题目简介: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2、吟诵《关雎》
注意读准下面字音。(检查预习,叫学生朗读,教师指导纠正字音)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淑(shū)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好逑(hǎo qiú):配偶。
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
荇莱(xì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3、范读《关雎》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文件,学生注意朗读节奏。
4、趣译《关雎》
(1)教师指导,学生试着翻译重难点字词。
(2)教师点拨,学生集体翻译《关雎》这首诗歌。
5、赏析《关雎》
(1)多媒体显示: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交流讨论。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恋,思念、追求过程以及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2)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哪一句?(这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
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诗中的男子为何会爱上这位女子?
明确: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5)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6)他们爱情的结局(幻想)是怎样的?
明确: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这首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1)、“起兴”。“兴”是触景生情,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2)、重章叠咏,一咏三叹。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四、课文小结
《诗经》的“六义”及诗歌
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讲述一个有关爱情的民间传说或摘抄一首你喜欢的爱情诗。
六、板书设计
1、《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 “雅”、 “颂”、
(2)三大表现方法
“赋”、“比”、 “兴”
2男主人公情感发展脉络:
爱恋——相思——幻想
【关雎教案】相关文章:
关雎的教案11-04
《关雎》教案03-17
关雎语文教案08-29
关于关雎教案四篇07-27
关雎教案(通用12篇)03-18
有关关雎教案3篇07-06
《关雎》的读后感03-19
《关雎》读后感02-15
关雎读后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