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爱莲说》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莲说》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莲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2、掌握“蕃”“染”“植”“鲜”的意义,辨识“之”的不同用法。
3、学习莲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四字真言:
读——读背课文;
解——解读生涩字词;
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学——学习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去赏花!(展示图片)
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不只刚才所展示的诗句,我们今天还将学习到一篇名文——《爱莲说》。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据说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解题
有题目可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文章主要内容是关于“莲”;
2、作者对莲花的态度是“爱”;
3、题目最后一个“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读——先听后读,要求:
①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② 边听朗读,边给自己不懂的字词注音(找疑难字词)。
③ 文中提到哪些花?重点写什么?
2、解——解读生涩字词。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亵(xiè) 鲜(xiǎn)
四、深入研读
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第一段分析(提问引导为主):
提问1:作者重点写莲花,在他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确: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提问2:这一长句,分别突出了莲花哪些特点呢?
引导: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作者笔下的莲美是美,但究竟是什么特点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
明确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香远益清”: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
赏析完后带着赞美与钦佩的感情重新朗读本段。
第二段分析(探究讨论为主):
探究1:莲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引导:,作者的情感态度决定对物的爱憎,由初一学过的《紫藤萝瀑布》VS白居易《紫藤》(白居易说紫藤“下如蛇屈盘,上若绳萦纡。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并比作“谀佞徒”“妖妇人”)。
明确:原文“莲,花之君子者也”。
探究2:作者爱莲赞莲,却不通篇写莲,反而加入了对菊和牡丹的描写,用意何在?(正衬与反衬)
引导:所谓“红花还要绿叶配”。“红花”这里指莲花,“绿叶”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人,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呢?各抒己见。
明确:菊 隐逸者 逃避现实 正衬
牡丹 富贵者 庸俗逐利 反衬
作者借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洁,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所以文中分别赋予了莲、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征意义(究竟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概括(逃避现实、庸俗逐利),以衬托手法突出表现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3:从“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将“莲”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见“莲”与君子在神采气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在同学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学习莲)
引导:从《论语》入手,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出淤泥而不染”VS“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后引到课文“莲,花之君子者也”上。得出本课学习第四字真言——学,学习莲高洁的品质。
五、回顾小结
1、托物言志
2、衬托手法
3、辨识“之”字的用法
六、布置作业
1、翻开课本184页,“莲文化的魅力”,大家尽量去搜集有关莲的知识或小故事,这周综合性练习我们一起讨论。
2、课后小作文“爱------说”。
《爱莲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理解作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引导学生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点:
探究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手法,衬托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插图,谈感受
(请同学们将书翻到插图第一页,这是什么?看到这幅图你有何感受?请同学来谈一谈。
那么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看到了盛开的荷花又会有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敦颐赏荷有感而发写成的绝世佳作《爱莲说》。)
二、文学常识
1、“说”如何理解?(划下注释一,齐读)
2、作者简介(齐读)
3、30秒识记常识。
三、诵读课文
1、欣赏录音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节奏、语速、语气。
2、跟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准确。
3、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感情。
4、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四、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不懂的词句可以作上记号,小组讨论交流。
3、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4、自主读译课文,巩固重点文言词。
5、齐读课文(要求:口读心译)
五、研读探究
1、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为什么爱莲呢? (用原文回答)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莲具有哪些品质特点值得作者喜爱?
(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小组讨论补充)
3、由此看来,作者写莲,已经赋予了莲花人的品质,作者不仅仅是写莲,实质是写人,做人也应当做一个洁身自好,通达正直,高洁端庄的人啊!作者爱莲,写莲,不正是表达自己这种志向吗?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4、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诵读这几句。
5、文章写的是莲,文中却多次提到菊花和牡丹,这是为什么?有何用意?(正衬,反衬)
6、作者对爱菊和爱牡丹的人各持什么态度?(惋惜,鄙视)最后三句应该怎样来读?
明确:“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7、请同学们自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8、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三句。
六、教师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他志在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我们也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敦颐高洁傲岸的人格,学到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更应该学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诗意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一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写出的文章才会方香四溢。
《爱莲说》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巩固对中心意思的理解。
【教学重点】
对中心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与内容】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哪几位同学能为大家描述一下荷花的形状?
2、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它的区徽主要以什么作图案?你认为这样设计的理由什么?
【答案要点】
①、它的区徽主要以荷花作图案,因为澳门的地形宛如一朵出水芙蓉。
②、澳门长期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受外族管制,但澳门人民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宛如荷花一般,志趣高洁。
同学们知道,春有桃花、夏有莲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澳门人民之所以用莲花作为区徽的图案,由此看来,荷花在澳门人民心目中有不凡的意义。 对莲的这种认识自古就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人颂莲言志的短文 ——《爱莲说》(板书课题)
二、配乐朗诵,初领文意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认真地听一遍本课的配乐朗诵,听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①、把你对莲的描绘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上横线;②、思考如何复述课文内容。
三、课文复述,感知文意 (学生发言)
刚才听了一遍课文朗诵,之前,同学们在预习课上已经结合课下的注释,对本课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哪几位同学能为我们复述一遍课文内容?(提示:可以按原文内容直述,也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主要观点进行变式阐述)
四、录像欣赏,加深文意
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把握、理解课文,请欣赏、感知一段精彩的录像。
五、课文分析,探究文意(展现莲的定格画面)
悠扬的音乐、声声入耳;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一段精彩的录像,确实把我们带入了对莲的一片遐思之中。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我们一起对课文作进一步的品味和探究性的分析。
首先,请一名学生起来有表情地把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带着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1、作者在文中把莲比作什么?——把莲比作君子。
2、你认为我们生活中君子的标准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生活中的君子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具有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3、文中是从哪些角度、用了哪些语句来展现莲花的品格?你认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写体态、香气方面的句子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写风度方面的句子有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以上几位同学对莲的感悟和分析都很全面,对赞美莲的语句找得非常准确。为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莲的美好印象,请同学们一起把描写莲的语句齐诵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