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②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③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内容
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清思路,诵读感悟。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
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内容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与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拓展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语文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学会认读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流利地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懂得课文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娃娃”有洋娃娃、木娃娃、布娃娃、泥娃娃……这些娃娃都非常惹人喜爱。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下风娃娃,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哪些关于风娃娃的知识?
2、小朋友们对风娃娃的了解还真不少,瞧!风娃娃给我们吹来了许多树叶做礼物,呆会儿,谁能认识上面的字就能把树叶贴到自己小组的大树上去。请翻到70页赶快自己学一学吧!有不会认的字,可以向小组的同学请教。
3、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自主识字。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4、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提示:“责、踪”是平舌音;“抽、示、筝、伤”是翘舌音。“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贴树叶)
5、课文中的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6、老师逐一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二)朗读感悟
1、 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你喜欢它吗?跟同桌说说理由。教师相机板书:好事 坏事
2、 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吹大风车(2)吹帆船(3)吹风筝(4)吹衣服、吹小树(板书)
3、 出示挂图,分组自由选择图画,找到相应的.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做好事”板块。
(1)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 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什么?
?“做坏事”板块。
(1)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
4、 汇报学习成果
(1)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风娃娃的心情怎样?体会风娃娃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
(2)风娃娃做了什么坏事?人们是怎么责怪风娃娃的?
(3)风娃娃为什么好心办了坏事?体会风娃娃的心情,练习感情朗读。
(4)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自由选择课文的一部分感情朗读,并展示给小组的同学听。
3、 风娃娃听了小朋友们的话,会怎么做呢?
(二) 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吸、极、表”三个字。
“吸、极”二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右边“及”字的写法应注意笔顺。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而对称。特别是第二笔“横折折撇”不容易写好,而且容易跟“奶”字右边部分混淆,写字时要注意。
“表”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下面不要写成“衣”。
①选容易的字先写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2、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
②请教难写的字
1、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2、向老师请教最难写的字,老师范写指导。
3、自己练写。
(三)听写生字
同桌互相听写,再检查是否正确。
板书: 16风娃娃
好事 坏事
吹大风车 吹风筝
吹帆船 吹衣服
吹小树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欣欣向荣的社会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唱着欢乐的歌|”与“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1、录音2、有关海港资料、大海画面
3、看看比比
教学课时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听完这首优美的歌曲,一定勾起了你们对大海的向往,你们见过大海,去过海港吗?今天我们就随同作者一起领略大海的风光,听一听大海唱的歌
2、出示课件:大海风光海港新貌
提问:1、刚才画面中,你们都看到些什么?
(充分让学生说)
3、板书课题大海的歌
4、齐读课文,体会作者怎样描写画面景物?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自由朗读。
(二)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作者分别在哪几处参观?请说处表示地点的词
生:(学生说教师板书)
师:.在这三处,作者都分别看到什么景象?那些词句你觉得用得好
出示课件:想一想
1、用“——”勾出在码头、海港、大海处看到的景物,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用“~~~”表示
2、大海真的会唱歌吗?为什么作者两次写到大海“唱歌”
(三)反馈自读情况
师:在码头,展现在眼前的是什么?
生(学生边说边板书)
师:这些景物的描写,作者是抓住它们的什么特点写的?
生:颜色
师:请同学们在表示色彩的词语下面打上“”,并自由地读一读。
师:你们喜欢这个句子吗?
生:喜欢。
师:请一位同学带着喜欢的心情,读一读。
师:谁能比他们读得更好,能把色彩斑斓的景色通过读,表现出来。
(学生自由读,抽生朗读)
师:作者登上海轮,来到海港,又看到了什么?
生(边说边板书)
装卸吊车海轮
出示课件3想想说说:(繁荣的海港景象)
师:对装卸吊车、海轮的描写,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出示课件4妙句欣赏
1、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
2、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师:哪些词语用得好
小结:对,用上这些带点的词语,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的歌》教案》,来自网!
通过比喻的表达方式,把海港一片繁荣的景象写得更具体、生动更形象了。
分男女角色读着两句话。
师:看到欣欣向荣的海港景象,作者的心情怎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作者的心情十分愉快。
师:浪花真的会唱歌吗?
生:不会。
小结:对,这是作者借浪花来抒发自己愉悦的心情。此时,感觉这涛声也如同自己一样高兴,浪花似乎正在唱着欢乐的歌。
三、拓展思维,看看比比。
1、出示课件(四幅图画)
2、根据以上画面,联系自己的`心情,模仿说话。
生1:太阳朝我笑。
生2:小树弯下了腰。
生3:鸟儿跳着欢快的舞蹈。
生4:花儿向我点头。
师:同学们真聪明、真了不起。
四、学习最后一部分。
师:船在大海上航行时,作者看到了什么?
生:(边说边板书)
石油钻探船
师:“咱们”指的是谁?
生:中国
师:请一小组的同学带着自豪的心情读句子。
出示句子: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师:“一曲新歌”指的是什么?
(充分让学生说)
小结:祖国有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作者心中无比喜悦,无比自豪。所以觉得大海在随着祖国的兴旺发展,不断在高唱一曲曲的新歌。
师:请全班同学带着喜悦自豪的心情,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海唱的是一曲(欢乐的、自豪的、赞美的)歌,歌颂了我们祖国的巨大变化,将来,我们也要为祖国的发展出力,再谱写一曲新歌。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
大海的歌
码头天云海朝阳欢乐的歌
海港装卸吊车海轮
大海石油钻探船一曲新歌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海的歌》教案》,来自网!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轧制l ūn 抡起塞s è 堵塞轧z h á 轧钢抡s à i 边塞g á 轧帐l ú n 抡动
(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慕。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作训练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
(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
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
(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四、把以上的叙述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篇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写作收获。
五、作业:
1、整理笔记
2、做练习巩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日、月、水、火、山、石、田、禾”8个生字,会写“日、田、禾、火”4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8个生字。
教学难点: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电脑出示:大山图)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喜欢吗?为什么?(我们喜欢爬山……)大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古时候的人也非常喜欢大山,那么他们是怎样记录大山的呢?电脑出示象形字“山”,古时候的人就是用这样的符号记录的,我们把这样的字叫象形字。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就把这弯曲的笔画拉直,逐渐规范成了今天这样的字了。(电脑出示“山”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
二、看图感悟象形字的演变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几幅图与字,找联系说变化。
使学生明白古人就这样根据实物形状的样子创造了文字。
2.小组研究后汇报交流。
三、读儿歌,了解句意。
1.借助拼音自己读儿歌,标画出读不准的.音节。
2.同桌对读,相互纠正读音。
3.自己读儿歌,把每个音读准确,读后把不理解的内容提出来。
4.“田”是指种庄稼的土地。本课图上画的是水田,多用来种水稻。“一方方田”指的是一块块四方的田。(如果学生能解释尽量让学生说,学生解释不清时教师讲解)
5.电脑出示儿歌,指名读。
四、学习“日、田、禾、火”4个生字的音。
1.请学生边读儿歌边用“○”画出4个生字,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这几个音节,读后把音节贴到黑板上。
如果小老师有读不准的音节,教师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他,让他请个小伙伴来帮忙。
4.做给音节找朋友的游戏。先请学生读读这个字,再把它贴到它的音节朋友下面。
五、记忆4个生字的形。
1.学生借助教材提供的笔顺,伸出小手指随着笔顺一笔一笔地写,边写边说笔画名称。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举手问老师或小伙伴。
2.学生提出“禾”字的最后一笔不知道是什么笔画。
3.教师出示学过的笔画“丿”卡片,问大家是什么笔画,老师告诉学生:“笔画往左下来的时候它是一撇,往右下的时候是捺。”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记字形,培养创新意识。
(如“田”字中间的横和竖就像田里的小埂,外面的笔画就像地边……)
六、联系生活用字,发展学生语言。
1.这些字在生活中经常能用到,你能说说吗?可以组词也可以说句子。
2.你能试着用4个生字分别说一句话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笔画卡片:捺、点。
2.抽读生字卡片。
二、书写生字
1.让学生和电脑博士一起按笔顺用小手指写一遍,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2.让学生按笔顺把书中的红色笔画描一遍,及时巩固笔顺。
3.让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观察后,让学生说说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的位置。
日: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横不要太长,第三笔是横,第四笔横封口。
田:“田”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注意里边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两边不要写满,“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禾:首笔撇要平,竖在竖中线上,最后的撇、捺舒展。
火:前两笔点、撇呼应,位置在横中线上方,最后两笔写舒展。
5.学生在教材上把每个字独立试写一遍。
6.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如“田”字,老师范写,具体指导。
7.学生照教材上的范字把每个生字写一遍,写后评一评。
三、巩固练习
1.读儿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2.完成生字本上的作业,每个字写三遍,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持笔方法,对姿势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初步认识借物抒情的方法。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高粱根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根据题目、插图,激发兴趣。
出示高粱的图片,以题目为切入点:“你们见过高粱吗?高粱是北方较常见较普通的农作物,高粱究竟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高粱的特点——结合初读课文,说一说。
①把图中的“根”放大,可据此猜测课文描写的重点是高粱的哪一部分。
②接着从“情”字入手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高粱的后面加个‘情’字?作者对于这种北方较普通的农作物又怀着怎样的感情?”
二、自学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了解作者描写了高粱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同学交流看法。
(3)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自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查字典,不懂的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
三、个人阅读与讨论结合。
1.轻声读课文,结合插图。
①想想课文描述了高粱的哪些方面,重点写什么?(在书上批注)
②课文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可让学生讨论)
板书:神圣 敬佩
2.重点阅读要求:默读文章的重点部分(3—5段),概括出高粱根的特点、作用,并画出相关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先独立阅读,思考→画批重点→在小组内交流体会→全班交流。
3.总结学生交流的结果:高粱根的特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长着很多气根;二是很苦;三是扎得很深。
①教师可启发学生根据高粱生存的环境,结合整体形象来理解:提问:为什么在土地十分贫瘠的`雁门关脚下,高粱还能长着“正直的秆子和硕大而血红的穗头?”
读重点句,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与作者的情感相沟通。
②“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
学生体会出:这句形象写出了高粱根的特点,它不仅在地下扎得很深,而且高粱秆的下端还长着气根。作者用了比喻句,先把气根和“榕树的根”比较,再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气根“像鹰爪一样”抓住土地,说明气根的坚韧;说气根“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说明气根很有力。上述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气根的韧性及深深抓住土地的力量很大。
③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赛一赛,看谁能把高粱根的特点读出语气来。
四、深入理解比较,概括表达方法。
默读分、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思考讨论。
①高粱在我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为什么?(抓“神圣”和高粱与“我”和故乡人们的关系来看)
②高粱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对”对高粱有着怎样的感情?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自己读、指名读。
五、总结。(鼓励学生按照黑板上的板书,总结中心)
作者通过描写高粱,尤其是高粱根的特点,抒发了对高粱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它坚韧不拔的品格的赞美。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本次“能说会写”的习作训练是围绕本单元“自信”这一主题,让学生以“我能……”这个半命题进行习作。教材先是提出习作内容,要把“我能”的原因、条件写具体,题目自拟。为了启发学生的写作,提示中给了3个选项,插图还给了几个学生自我展示的情景,可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想象。
设计理念
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聘考场”入手,激发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师生在富有挑战性的心智活动中同经历、共体验,做到身心全面放松,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此项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积累了宝贵、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解决了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为让学生在高高兴兴的活动中享受习作的轻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作文真正成为他们自我释放情感、放飞思绪的载体,教学中创设嘉宾评委老师现场提问点评这一情境,为学生的“自由倾吐,能动表达”截取源头活水,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迎接挑战的勇气。
2.指导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把原因、条件等介绍清楚、具体。
教学重、难点
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能把原因等介绍清楚、具体。
教学准备
提前贴出海报,让学生在竞聘考场上就自己选任的职务说出“我能”的原因、条件,以及竞聘后的工作计划。竞聘的`职务除了班长、组长等具体的职务外,还可以是某件事的负责人,如图书管理员等。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们班终于迎来了“竞聘考场”。
(同学们鼓掌)
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我听出了同学们对这次竞聘考场的期盼。现在,我宣布,竞聘考场现在开始。
请同学代表再次宣布竞聘要求。
(明确要求,说出竞聘内容,“我能”的原因、条件以及竞聘成功以后的打算。)
二、分组练说,生生互动
1.小组练说。
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4人左右。小组先竞聘,按竞聘要求小组内4个人练说。
2.组内互评。
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互相指出哪一部分没说具体,没说清楚。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充分扩大了练说的面。)
三、公开竞聘,落实内容
集中集体的智慧,推选出每小组说得最棒的成员参加班级竞聘考场。
1敝该说。
2贝蠹腋据开始明确的要求,评一评竞聘同学的发言。重点评价“我能”的原因、条件,同时看一看他今后的打算是否可行而有意义。
3笨筛据同学发言,进行提问、质疑,帮助他丰富、完善所讲的内容。
4逼姥∽罴丫浩刚摺
(在提问与点评的过程中实际上就将写具体、写清楚的问题落实了,为学生把文章写得更完整、更丰富奠定基础。)
四、水到渠成,动笔习作
1.创设情境。
同学们,通过竞聘让老师充分感受到你们的决心与信心,老师相信你们的实力。瞧,老师手中有一封信,这可是《聪明报》编辑部的月亮姐姐寄来的,看看她讲了些什么吧!
全体同学:
你们好!
从你们语文老师那里获悉,你们班将举行一次“竞聘竞场”的竞
活动。听说你们班的全体同学为了这次活动能顺利、有效地开展,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每一位同学都全力以赴,这是我感到非常欣慰的。
很抱歉,我今天不能亲自到达现场和你们一同参加这场别开生面的竞聘考场活动,共同体验这扣人心弦、振奋人心的40分钟。不过,我很想了解你们竞聘的盛况,了解你们每一位选手的出色表现,也来当当评委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对了,告诉你们一则好消息:为了能让全国的小朋友们都能了解你们这次举行的活动,我们报社还特地在“成长足迹”栏目里为你们开辟了专版,刊载这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竞聘稿,让大家也来分享你们的自信。你们有信心写好吗?写好后别忘了起个别具一格的题目哟。
最后我还想给你们提个建议:写好后请你们语文老师看看,让他给你们指点指点。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大朋友——月亮姐姐
于《聪明报》编辑部
2.鼓励写作。
同学们,你们能完成月亮姐姐的任务吗?好,开始动笔。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是失败的。我想说: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有意识地指导他如何写作时,你的指导也是失败的。如何让学生蓄势待发的情感不露痕迹、悄无声息地自然流淌,实现活动与作文的近距离接触,学生情感与心声的零距离沟通,挥洒下学生“指尖的智慧”?我想,此时“约稿”环节的设计能催生学生“智慧”的产生,是奏响学生自信的协奏曲!)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10-06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9-02
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01-19
语文教案01-20
语文教案01-21
语文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