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女娲造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女娲造人》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xxxxxxxx,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理解神话丰富奇特的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课内自读课文。
文章浅显易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文中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并进行想象力的训练。通过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走进前人奇特瑰丽的想象世界。
二、了解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
1、比较阅读:
思考: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明确:
⑴造人的具体过程;
⑵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场面;
⑶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⑷作者的评述;
教师评价:可见作者高超的想象力。
2、找一找、谈一谈:
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喜悦感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
教师提示:体现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又表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只有人才使这个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3、神话精彩情节欣赏──听录音:
人来到这个世界是这篇神话描写的重点内容,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悄悄进入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听听大神女娲的心声,想像她造人的辛劳与执着,听听人来到世间的第一声欢呼,感受我们人类诞生后的欢欣愉快。
4、女娲形象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⑴女娲的慈爱辛劳与不懈努力不正是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吗?她充满生命活力与母性,有着母亲的喜与忧,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⑵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⑶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5、想象力的训练:
从对女娲形象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作者高超的想象力。可见,想像和幻想是神话创作的灵魂。
借助想像和幻想,对女娲造人的情景做另一番合理的推测。
贴近生活,合情合理,不能胡思乱想。
自编神话《女娲造人》,与袁珂及古人比一比。
分小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6、有关人类的起源,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学生谈一谈。
7、你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一下人类的起源吗?学生议一议。
教师展示:
传统的古猿进化说
海猿说
海陆双祖先复合说
外星人说
尘埃说
四、作业
1、参考老师提供资料,思考人类起源,写一则小短文。
2、继续完成自编神话《女娲造人》。
五、感悟小结
同学们,无论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人类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的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足迹,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独特而美好。也许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美丽的生命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女娲造人》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
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二、文体解读
投影:
神话故事体裁简介: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
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
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正如马克思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三、阅读理解《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
投影:
1、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纟恒(gēng,粗绳索)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2、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读课文录音,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粗字的读音。
投影: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g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g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2、表情朗读全文,识记课文情节。
3、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
4、恰当地复述课文。
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
五、研读课文
1、《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而通过改写、丰富补充之后的课文,则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2、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尝试分析“妈妈”女娲的形象。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
3、本文想像女娲造人的动机是“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请发挥你天才的想像,试作另一种推测。
4、在封建社会里,有人借用此神话把人剥削人现象说成是命中注定、天经地义的。他们说女娲用揉团黄泥做成的人便是社会上那些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的前辈,那些用柳条甩出的便是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的先人,对此,请学生讨论,谈谈理解。
教师点拨:这种说法核心在于:持这种邪说的人根本上看是在为维护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的制度服务,是存愚昧、麻木人民群众思想的险恶用心的。
5、神创造人,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释,但是这类神话为什么能够世代流传?
请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类神话的魅力何在,对于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热情鼓励。
提示:(1)这类神话描写了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情景,这是引人遐想的。
(2)这类神话都有奇妙的想像,这是非常有趣的。
(3)这类神话无非是现实的人类繁衍历史的改造,非常富有人性,这是令人感觉亲切的。如女娲的形象分明是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女娲造人》教案3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教案设计。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三、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2、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3)讨论:
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②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4)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①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②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教案设计》。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象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③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度,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布置作业:
①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女娲造人》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像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难点: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学法指导
读写迁移
加强预习指导,反复朗读,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突破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认真编写研学案,学生认真课前自学完成课前导学部分,记载疑惑。
课时预设
x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外星人说……)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让学生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然后请一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请学生评定复述者优缺点,补充遗漏处。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整理归纳,1、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提示]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2、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几个情节,特别是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提示]此题目的让学生明白这些情节是想像而得的。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因无法对人类诞生做出解释时,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像来解决,这也正是神话故事的亮点。
3、默读这几个情节,同学们看看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如: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象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创造出人类,她得到了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中我们看到了神话情节里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然后针对“喜”字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感受人类诞生意义: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机;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孤独;有了人类,世间才有温情……。从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要珍爱生命等。
四、比较阅读,拓展练习。
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神话。这两篇神话,你更喜欢哪一篇,并说说理由?(结合综合性练习中的参考资料:《伊甸园里》)
[提示]要求学生可以从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都可以。
五、课堂总结。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神话,其实,这些神话表现了远古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这也是我们人类文化的宝藏。而如今,当我们面对广大世界,依旧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这就需要同学们去探求,也许你们将来会从中体会到喜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案5
教学目标
①通过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②通过默读、圈划、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
③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教学重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在这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看神话吗?……那我们现在去浏览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个动画片断[投影——中国古代神话]。你们能说出这些神话故事的名称吗?[投影——片1:盘古开天片2:夸父追日片3:钻木取火片4:女娲造人]……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能列举其他你们所看到过的有关女娲的神话名称吗?……。今天我们先重点观赏《女娲造人》[片5:课题《女娲造人》 ]
二、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1、教师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里面有什么……一本古书——《太平御览》。翻开看看,卷七十八有《风俗通》的记载,一起读读看,大致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译文?有!我们一起朗读译文。再看下面有什么?“我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资料改编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你们到《神话故事新编》里去看看。切盼你们的回应: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作者袁珂”
2、学生快速阅读,尽快给作者回应
3、教师小结: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喜欢袁珂的神话作品,因为它有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袁珂听了一定会非常高兴。我们看他有什么反应。(单击)“如果喜欢,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作者袁珂”就让我们把生动的故事先复述给在座的老师们听听,好不好?
三、复述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
1、看图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做好复述的准备(可以轻轻地说出来)。
2、请一位学生复述课文
3、
学生评议。
4、教师补充:自我对照,课外改进后说给你们的朋友或父母听听。
四、进一步探究课文的魅力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体验
这篇课文好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出文学艺术的魅力,里面不仅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还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现在让我们再围绕“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进一步探究课文,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并运用一些学习技能。
(1)鲜明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导:先用括号标出描写女娲的重要词句,然后分析女娲是怎样一个形象。)
(2)美好的情感。(方法指导:先用波浪线划出体现喜悦感的重要词句,然后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默读+圈划写—轻声朗读与练说)
2、学生阅读、思考、圈划、归纳,做书间笔记
3、小组交流与争论(机动)
4、全班交流与讨论(包括精彩语句的朗读、体味)
5、教师小结:
借助想象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借助想象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象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的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合情又合理的想象[投影]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你能抓住这个亮点,借想象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吗?
五、想象力训练
现在请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与袁珂比一比)
1、四人小组讨论,1号主持,选出想象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3、学生互相简评
六、拓展延伸(机动)
1、教师导入
总评想象力训练……丰富的想象力是聪明人的重要标志。同学们很聪明。当然,我们的想象力是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的。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想象力,就还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让我们放眼看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你能说说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吗?……远古时代人们凭神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是无法对人类的起源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的,你能说说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一些比较科学的说法吗?
2、学生说说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或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一些比较科学的说法。(机动处理:看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
七、布置课外作业
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往往可以得到新的感悟。课外我们不妨再搜集一些,作一些比较,以《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也不妨利用现有的资料和各种人类起源的假说,较科学地去追寻一下人类的起源。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资料,自选专题,搜集资料与撰文。
资料搜集选项(参考)
(1)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自己的新作)
(2)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争论
(3)人类起源的多种说法,如海猿说,外星人说
(4)从猿到人的进化简史
(5)其他
专题选项(参考)
(1)人类起源概说
(2)“神创论”可休矣
(3)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
(4)我谈“外星人说”
(5)“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6)现代人与未来人画像
(7)其他
【《女娲造人》教案】相关文章:
女娲造人教案04-23
语文教案:女娲造人02-07
初一《女娲造人》教案12-11
《女娲造人》阅读答案优秀10-09
《女娲造人》教案锦集十篇11-27
关于《女娲造人》教案范文集锦6篇06-17
关于《女娲造人》教案范文集锦8篇08-23
《女娲造人》教案范文集锦十篇07-20
关于《女娲造人》教案范文锦集十篇09-14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通用15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