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9-02 10:45:3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中班教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中班教案5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准确感知8、9的数量。

  2、巩固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进一步建立等量观念。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点卡若干张(同种数量有不同颜色的点卡且排列形式不同)

  学具:数群卡、点卡,数量为8、9。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群卡,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数群卡,幼儿说出其数量。并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二、看点卡感知数量。

  1、(教师出示不同颜色数量为8、9的点卡)问: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点子?怎样才能数得对又快呢?先看哪边?有几个?然后接着数什么?(有的可以集体点数验证)

  2、小结:数物体数量时,我们可以先看出一部分物体的'数量,然后接着往下数。(注意往下数时不能重复)

  三、引导幼儿归类,,学习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一起。

  问:哪些点卡可以放一起?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数量都是8或9)

  四、排卡片,进一步巩固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一起。

  问:如果要你给点卡排队你该怎么排?(引导幼儿不受颜色的影响,正确感知相同的数量)为什么红点、黄点和蓝点可以放在一起,绿点、紫点和黑点放在一起?排队时可以怎么排列呢?(引导幼儿学习相同数量的点卡上下对应排列)

  五、幼儿将食物卡排序并在下面匹配点卡。

  六、检查、小结排序结果。

  七、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如今绝大多数的幼儿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一个绝对“爱心”的世界里,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自然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摩擦,面对同伴的过失,我们会鼓励幼儿原谅他人,却往往发现简单的说教并不能为所有幼儿接受。因此,我设计了礼物这个活动,希望通过故事引发幼儿的共同讨论,让他们通过移情体会别人有过失时的心情,从而学会原谅他人。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原谅他人的过失。

  2.发展幼儿的人际智能,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别人感受,懂得原谅他人的过失。

  难点:幼儿对他人过失的理解。

  活动准备

  礼物故事书、表情图谱及各种表情卡若干、统计表、录像。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收到过礼物吗?什么时候我们能收到礼物呢?(小结:过节日、生日、一些特殊的纪念日,我们都能收到礼物。)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故事书,名字就叫《礼物》。

  (二)、看图讲述引发幼儿讨论

  1、通过展示图画,与幼儿一起进入故事 。

  2、故事的**由老师展示图画,鼓励幼儿用语句描述图片上发生的事。

  3、请幼儿继续观察三幅图,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图片上故事人物的表情,体会感情。

  4、师:贝贝气得火冒三丈,小豆子又急又害怕,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幼儿观看录像里的幼儿想出了什么办法,鼓励幼儿说说他们最喜欢的.办法。)

  5、故事的结尾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解释“原谅”一词的意思,并让幼儿充分体会原谅他人换来的快乐。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礼物”这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移情体验他人的心理。通过贴表情谱的目的应是帮助幼儿揣摩他人的心理。而我在试教时只是让孩子贴了表情图,却没有引导他们将表情代表的心理活动说深说透。另外,有些孩子描述表情的词汇较单一,有时甚至词不达意,这些都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幼儿使用准确而又有变化的词汇。

  通过贴表情谱的目的应是帮助幼儿揣摩他人的心理。而我在试教时只是让孩子贴了表情图,却没有引导他们将表情代表的心理活动说深说透。另外,有些孩子描述表情的词汇较单一,有时甚至词不达意,这些都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幼儿使用准确而又有变化的词汇。

  教学活动基本达到了移情环节说深说透的目标,难点也有突破。“不小心弄坏同伴的玩具该怎么办?”到这个环节就比较容易冷场,我用了激将的语言:“刚开始想办法比较容易,越到后面就越难,看看哪些小朋友不怕困难,还能想出好办法来。” 既体谅幼儿又富有挑战性的语言果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听听、唱唱、玩玩中感受附点节奏,并初步学唱歌曲《小鸭嘎嘎》。

  2.尝试用分组形式进行歌唱,体验和朋友共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分组标志、吉他;

  2.ppt课件、《小鸭嘎嘎》音乐

  活动过程:

  一、水中游来小鸭子

  欣赏媒体、引发兴趣今天我请来的'是一位喜欢水的朋友,它是谁?

  二、小小鸭子呷呷叫

  1.完整感受、摘句练唱---重点:引导幼儿听辨附点节奏。

  你们喜欢小黄鸭吗?为什么?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小黄鸭吗?请你来听一听。

  请你们来做我的小黄鸭,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吧。(感受附点)听一听,找一找,这两种叫声中哪一种是我的小黄鸭的?(摘句练唱)

  2.添加象声词---重点:引导幼儿在句尾添加象声词。

  我的小黄鸭有什么本领?

  能不能加上有趣的声音?

  教师小结:原来在歌曲中加上一些象声词,歌曲会变得很特别。

  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三、小鸭嘎嘎合唱队

  1.齐唱练习许多小黄鸭都来了,来了几只?

  我们也来参加合唱队吧!

  2.分组游戏---重点:师生一同寻找接唱的简单要领。

  有什么办法让小黄鸭分成三组来唱歌?

  我们也去和他们一起分组歌唱吧。

中班教案 篇4

  目的要求引导幼儿再情境中理解本单元儿歌大意。

  帮助幼儿理解dangyourfingers的含义,并建立初步方位意识。

  引导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出相应儿歌动作,练习整首儿歌。

  准备碟片、vcd、电视机、绳子、糖果、鱼等等头饰、长竿一根。

  活动过程:

  一、情景活动:

  1、教师与幼儿相互用英文问好。

  2、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入主题。

  二、情景游戏:

  1、观看vcd①(1)引导幼儿边看动画,熟悉歌曲旋律。

  (2)教师出示卡片,提问个别幼儿。

  (3)卡片游戏或个别表演游戏。

  (4)集体游戏。(教师播放歌曲或者是拍节拍,引导幼儿表演)

  三、情景表演:

  2、观看vcd②(1)幼儿分散站立表演歌曲。

  (2)教师带幼儿表演歌曲。

  3、观看vcd③第一遍教师出示卡片提问,并请幼儿与教师互动。

  4、观看vcd③第二遍集体表演歌曲。

  四、小结。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音乐是情感的形式,音乐以心灵的律动美化情感。自然而纯真的心灵最容易被音乐唤起,跟随着音乐舞之蹈之。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所能带来愉悦心情甚于其他的艺术。以音乐欣赏来启迪儿童的心灵、智慧的思维,不仅是对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更是达到其全面发展的捷径。抓住这一点,结合幼儿喜爱的游戏,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熊和石头人》这一音乐游戏有幼儿熟悉的熊的形象,还有快乐的小动物的形象,容易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角色较易表现,幼儿也感兴趣,所以设计了本次的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熊与石头人)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熊头饰、白板、音乐(熊与石头人)

  教学重难点:

  能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方法和手段:游戏法、演示法。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幼儿自由想象各种动物的声音

  师:今天天气真好,好多的小动物们都想出来玩。听,谁来了?

  (活动开始,通过播放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听一听动物的声音片段,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2、二、学唱新歌(熊与石头人)

  师:小鸟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忍不住唱起了歌!仔细听它唱了什么?(教师唱两遍)

  师:歌里唱了什么?你能学一学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歌词引导幼儿做相应的动作,练习两次)

  (通过教师的范唱,引导孩子熟悉歌曲的旋律及了解歌词内容,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及引导幼儿做相应的动作鼓励孩子们学习自己创编相应动作,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游戏(熊与石头人)

  1、教师讲述游戏的方法并和幼儿一起游戏

  师:当小动物们看到大熊来了,他们怎么做的?(引导幼儿做一做)

  师:熊的视力很差,它只看得到会动的东西,所以只要小动物们不动它就不会看到。今天周老师就来和你们玩个熊和石头人的游戏,周老师来扮演熊,你们边唱边做动作,当我出现的时候你们就要变成石头人,不能动。如果你变成石头人不动不出声音,它就一定不会看到你。

  2、请几名幼儿扮演熊,再玩游戏两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孩子们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初步了解了游戏玩法,并尝试体验游戏,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四、结束

  幼儿自由结伴边唱歌边出活动室。

《【精】中班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7-15

[精选]中班教案07-25

中班教案02-12

中班教案02-10

中班教案08-10

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02-27

【精】中班教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中班教案5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准确感知8、9的数量。

  2、巩固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进一步建立等量观念。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点卡若干张(同种数量有不同颜色的点卡且排列形式不同)

  学具:数群卡、点卡,数量为8、9。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群卡,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数群卡,幼儿说出其数量。并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二、看点卡感知数量。

  1、(教师出示不同颜色数量为8、9的点卡)问: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点子?怎样才能数得对又快呢?先看哪边?有几个?然后接着数什么?(有的可以集体点数验证)

  2、小结:数物体数量时,我们可以先看出一部分物体的'数量,然后接着往下数。(注意往下数时不能重复)

  三、引导幼儿归类,,学习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一起。

  问:哪些点卡可以放一起?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数量都是8或9)

  四、排卡片,进一步巩固将相同数量的物体放一起。

  问:如果要你给点卡排队你该怎么排?(引导幼儿不受颜色的影响,正确感知相同的数量)为什么红点、黄点和蓝点可以放在一起,绿点、紫点和黑点放在一起?排队时可以怎么排列呢?(引导幼儿学习相同数量的点卡上下对应排列)

  五、幼儿将食物卡排序并在下面匹配点卡。

  六、检查、小结排序结果。

  七、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如今绝大多数的幼儿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一个绝对“爱心”的世界里,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自然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摩擦,面对同伴的过失,我们会鼓励幼儿原谅他人,却往往发现简单的说教并不能为所有幼儿接受。因此,我设计了礼物这个活动,希望通过故事引发幼儿的共同讨论,让他们通过移情体会别人有过失时的心情,从而学会原谅他人。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原谅他人的过失。

  2.发展幼儿的人际智能,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别人感受,懂得原谅他人的过失。

  难点:幼儿对他人过失的理解。

  活动准备

  礼物故事书、表情图谱及各种表情卡若干、统计表、录像。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收到过礼物吗?什么时候我们能收到礼物呢?(小结:过节日、生日、一些特殊的纪念日,我们都能收到礼物。)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故事书,名字就叫《礼物》。

  (二)、看图讲述引发幼儿讨论

  1、通过展示图画,与幼儿一起进入故事 。

  2、故事的**由老师展示图画,鼓励幼儿用语句描述图片上发生的事。

  3、请幼儿继续观察三幅图,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图片上故事人物的表情,体会感情。

  4、师:贝贝气得火冒三丈,小豆子又急又害怕,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幼儿观看录像里的幼儿想出了什么办法,鼓励幼儿说说他们最喜欢的.办法。)

  5、故事的结尾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解释“原谅”一词的意思,并让幼儿充分体会原谅他人换来的快乐。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他特有的年龄特点: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礼物”这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移情体验他人的心理。通过贴表情谱的目的应是帮助幼儿揣摩他人的心理。而我在试教时只是让孩子贴了表情图,却没有引导他们将表情代表的心理活动说深说透。另外,有些孩子描述表情的词汇较单一,有时甚至词不达意,这些都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幼儿使用准确而又有变化的词汇。

  通过贴表情谱的目的应是帮助幼儿揣摩他人的心理。而我在试教时只是让孩子贴了表情图,却没有引导他们将表情代表的心理活动说深说透。另外,有些孩子描述表情的词汇较单一,有时甚至词不达意,这些都需要教师想办法激发幼儿使用准确而又有变化的词汇。

  教学活动基本达到了移情环节说深说透的目标,难点也有突破。“不小心弄坏同伴的玩具该怎么办?”到这个环节就比较容易冷场,我用了激将的语言:“刚开始想办法比较容易,越到后面就越难,看看哪些小朋友不怕困难,还能想出好办法来。” 既体谅幼儿又富有挑战性的语言果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听听、唱唱、玩玩中感受附点节奏,并初步学唱歌曲《小鸭嘎嘎》。

  2.尝试用分组形式进行歌唱,体验和朋友共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分组标志、吉他;

  2.ppt课件、《小鸭嘎嘎》音乐

  活动过程:

  一、水中游来小鸭子

  欣赏媒体、引发兴趣今天我请来的'是一位喜欢水的朋友,它是谁?

  二、小小鸭子呷呷叫

  1.完整感受、摘句练唱---重点:引导幼儿听辨附点节奏。

  你们喜欢小黄鸭吗?为什么?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小黄鸭吗?请你来听一听。

  请你们来做我的小黄鸭,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吧。(感受附点)听一听,找一找,这两种叫声中哪一种是我的小黄鸭的?(摘句练唱)

  2.添加象声词---重点:引导幼儿在句尾添加象声词。

  我的小黄鸭有什么本领?

  能不能加上有趣的声音?

  教师小结:原来在歌曲中加上一些象声词,歌曲会变得很特别。

  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三、小鸭嘎嘎合唱队

  1.齐唱练习许多小黄鸭都来了,来了几只?

  我们也来参加合唱队吧!

  2.分组游戏---重点:师生一同寻找接唱的简单要领。

  有什么办法让小黄鸭分成三组来唱歌?

  我们也去和他们一起分组歌唱吧。

中班教案 篇4

  目的要求引导幼儿再情境中理解本单元儿歌大意。

  帮助幼儿理解dangyourfingers的含义,并建立初步方位意识。

  引导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出相应儿歌动作,练习整首儿歌。

  准备碟片、vcd、电视机、绳子、糖果、鱼等等头饰、长竿一根。

  活动过程:

  一、情景活动:

  1、教师与幼儿相互用英文问好。

  2、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入主题。

  二、情景游戏:

  1、观看vcd①(1)引导幼儿边看动画,熟悉歌曲旋律。

  (2)教师出示卡片,提问个别幼儿。

  (3)卡片游戏或个别表演游戏。

  (4)集体游戏。(教师播放歌曲或者是拍节拍,引导幼儿表演)

  三、情景表演:

  2、观看vcd②(1)幼儿分散站立表演歌曲。

  (2)教师带幼儿表演歌曲。

  3、观看vcd③第一遍教师出示卡片提问,并请幼儿与教师互动。

  4、观看vcd③第二遍集体表演歌曲。

  四、小结。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背景:

  音乐是情感的形式,音乐以心灵的律动美化情感。自然而纯真的心灵最容易被音乐唤起,跟随着音乐舞之蹈之。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所能带来愉悦心情甚于其他的艺术。以音乐欣赏来启迪儿童的心灵、智慧的思维,不仅是对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更是达到其全面发展的捷径。抓住这一点,结合幼儿喜爱的游戏,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熊和石头人》这一音乐游戏有幼儿熟悉的熊的形象,还有快乐的小动物的形象,容易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角色较易表现,幼儿也感兴趣,所以设计了本次的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2、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熊与石头人)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熊头饰、白板、音乐(熊与石头人)

  教学重难点:

  能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方法和手段:游戏法、演示法。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幼儿自由想象各种动物的声音

  师:今天天气真好,好多的小动物们都想出来玩。听,谁来了?

  (活动开始,通过播放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听一听动物的声音片段,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2、二、学唱新歌(熊与石头人)

  师:小鸟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忍不住唱起了歌!仔细听它唱了什么?(教师唱两遍)

  师:歌里唱了什么?你能学一学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歌词引导幼儿做相应的动作,练习两次)

  (通过教师的范唱,引导孩子熟悉歌曲的旋律及了解歌词内容,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及引导幼儿做相应的动作鼓励孩子们学习自己创编相应动作,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游戏(熊与石头人)

  1、教师讲述游戏的方法并和幼儿一起游戏

  师:当小动物们看到大熊来了,他们怎么做的?(引导幼儿做一做)

  师:熊的视力很差,它只看得到会动的东西,所以只要小动物们不动它就不会看到。今天周老师就来和你们玩个熊和石头人的游戏,周老师来扮演熊,你们边唱边做动作,当我出现的时候你们就要变成石头人,不能动。如果你变成石头人不动不出声音,它就一定不会看到你。

  2、请几名幼儿扮演熊,再玩游戏两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孩子们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初步了解了游戏玩法,并尝试体验游戏,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四、结束

  幼儿自由结伴边唱歌边出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