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春望》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望》教案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望》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了解《春望》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2.学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通过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学习名句赏析方法。
4.通过归纳这首诗歌的中心,学习归纳中心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3.掌握诗歌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掌握归纳中心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3.掌握诗歌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掌握归纳中心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
另外简单介绍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使学生加深对诗歌体裁的认识。
三范读
让学生在听朗读感受诗文的同时解决一些字词的读音问题。
四字词正音
抵(dǐ)搔(sāo)浑(hún)簪(zān)胜(shēng)
五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朗读同时感受诗歌声韵美。
六重点字词
国:国都
破:沦陷
城:长安城
感时:感伤时局
恨:遗憾、不满意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战乱。
抵:相当于。
浑:简直。
胜:能承受。
簪: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
七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说说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小组讨论)
教师在过程中加以引导,并说说自己的意见。
八问题设置
课文题目是“春望”,作者“望”的是什么事物呢?
引导学生说出每联描写的事物。
答案:国破、城春、草木、花、鸟、烽火、家书、白头。(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九理解课文内容
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说为主,在说的同时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和感情)
十朗读课文
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全诗感情,并让学生发现本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十一名句赏析
(一)引导学生找出本诗中的名句
(二)向学生介绍名句赏析小方法
(三)让学生赏析名句
十二概括全诗思想感情
向学生介绍“通过__表达__”这个概括中心思想的句式,并让学生用此句式概括本诗的思想感情
十三朗读并背诵课文
十四默写本诗
《春望》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背诵课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法,情境品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爱国名言,人民苦难等相关内容导入
二、简介背景
(安史之乱)、作者杜甫
三、朗读感知
1、反复朗读。要求:读准正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朗读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译读。
3、引导学生背诵。
四、研读赏析
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形象,把握物境。
①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这是一幅论陷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论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乱草丛生,满目凄然。
②颔联写了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写了花、鸟。春花盛开,鸟儿和鸣,但诗人在视听上并没有愉悦之情,因他与家人的别离感伤所致。
③让学生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诗人盼望得到家书,可一直都大失所望,由此而焦虑忧愁,满头白头,头发稀疏得不能插簪。
2、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把握情境。
提问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感。
提问②:全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情? 明确:国“破”——国家支离破碎 草木“深”——更令人满目凄凉、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强烈伤痛的感情。 “抵万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 “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针簪,衰老得快,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五、课堂小结
并美读课文
六、巩固提升
见附页
板书设计
肖联写景
心生伤痛
颔联抒情
离愁别恨
借景抒情
春望
颈联叙事
眷家思亲
寓情于物
尾联描写
忧国伤时
《春望》教案优秀3
教学要点:①朗读 ②赏析 ③探究 ④拓展
教学难点:①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活动性阅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作者简介;
2、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3、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长安城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而诗人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二、赏析活动(读懂诗意、品味诗情)
1、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2、学生质疑,领悟全诗内容(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动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
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如何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 “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四、朗读活动(读出诗韵)
1、给学生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
2、老师范读;
3、学生试读;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
5、集体朗读。
五、拓展活动
比较阅读—赏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
(2)《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以“家书抵万金”为话题说几句话,你想说些什么?
2、根据老师教的赏析诗歌方法,自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景抒情诗进行赏析。
【《春望》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春望》的教案05-09
《春望》教案08-06
春望的教案06-25
《春望》教案【通用】08-06
《春望》教案(精选20篇)02-17
《春望》阅读答案01-20
春望阅读答案06-03
望洞庭优秀教案11-09
《望洞庭》的优秀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