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汇总(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混合运算》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1
第一课时:无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1、例2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8+5.2=10
7-5.5=1.5
4.54=18
1.80.3=6
7.50.25=30
0.150.5=0.3
1.20.4=0.48
6.7-5.6=1.1
9.9+1=10.9
016.2=0
01.8=0
360.4=90
问:1.80.3、4.54、1.20.4各表示什么意义?
2、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0+804=140
(2)16216+902=47
(3)1000-8002=600
(4)55+455-162=56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出示例1:下面的算式里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7-2.5+4.6 3.660.9
问:题中含有几个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自己试算)
小结:算式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一级运算,要按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4、教学例2:
出示例2:下面的算式里有几级运算?运算顺序怎样?
35.6-51.73 6.75+2.521.2
问:这两道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地方。它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小结: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5、指导看书。
学生看书,补充完整课本例题。
6、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在先算的部分划上横线,把必要的竖式写在递等式的右边。)
2、课本练习十第1题
3、思考题。
下面是有关联的四个算式,请想一想,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1)1.6323.2=0.51 (2)0.250.16=0.04
(3)0.51-0.04=0.47 (4)0.47+0.13=0.6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3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习
10.1+9.990.1 9.7283.2+15.20.2
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53.8527.14 (2)0.630.570.36
(3)4.321.72.54 (4)4.670.2320.30
指出取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3.61.2+0.55
问: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
3.6(1.2+0.5)5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3.61.7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
=3.61.75
2.125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10.6 (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
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有时需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有小括号还不够用,就要用到中括号‘’
教师板书:中括号,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号。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解: 3.6
=3.6(1.75)
=3.68.5 (这里为什么用等号?)
0.42 (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指导学生看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若有错改正过来。
4.06(13.54+14.46)-0.14 (15.38-1.74)37
=4.0628-0.41 =13.4637
0.145-0.41 4.557
=0.005 0.65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先划出运算顺序,后计算)
3、堂上练习。
练习十第2题前两题
练习十第3、4题。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脱式计算。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元) 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
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
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
2.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教师强调:
第(1)题,先算4张成人票的价钱,再算应付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5×4+8。
第(2)题,先算12张儿童票的价钱,再算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00-12×8。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在乘坐公共汽车的过程中是否发现了哪些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汇报。分小组交流在乘车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可能会说,在途中有下车的,也有上车的`。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又上来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 这道题该如何解答?
(3)、指名列式解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这道题的竖式能不能直接用简便写法呢?
让学生在练习上写出连写竖式,然后指名板演。 2练习。
三、总结提升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1)、观察主题图。 小组交流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尝试解答。
(3)、汇报并板演竖式
2、完成课本p28的“做一做。
3、与老师共同小结,自由说一说。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例3: 67-25+28=70(人)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大部分学生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就在我们的身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强化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达到巩固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目的。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过,在教学习题的过程中,学生上台习题花费的时间太长,很多弄懂了的学生没有事情做,而个别没弄懂的学生又跟不上节奏,所以这个环节要改进。
同时,我发现,学生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4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例3,第51页练习十一第6~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分步算式列出对应的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教学教材第49页例3
1、计算58-(14+6)
先说说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加法?
2、用递等式计算
7×(7-5) (77-42)÷7
(1)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按格式计算上面两题。
(3)说说7×(7-5)与7×7-5一样吗?
(77-42)÷7与77-42÷7一样吗?
3、练习:
(1)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注意每题的计算顺序。
(2)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注意每组中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计算顺序。
4、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第1题
①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②乘法的积在减法算式中做被减数还是减数?
③如何列综合算式?
65-5×6 后面的乘法需要加小括号吗?为什么?
注意综合算式列完后一定要检查一下,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题意。
④这题这样列综合算式:5×6-65,对吗?为什么?
(2)同法做第2 题,让学生明白小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
在需要改变计算顺序时要用到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6题。
注意正解使用小括号。
2、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8题。
3、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9题表一。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5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符号问题。
突破:从 小学四则混合运算出发, 采用以旧引新,课本示范,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环节1 、温故知新
1、计算 ( 三分钟练习 ) :
( 1)(-2) 3 ; (2)-2 3 ; ( 3)-7+3-6 ; ( 4)(-3) × (-8) × 25 ;
( 5)(-616) ÷ (-28) ; (6)0 21 ; ( 7)3.4 × 10 4 ÷ (-5)、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本节课我们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环节2、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先阅读完预习要求,再用15分钟时间进行预习。
预习要求:
请同学们利用15分钟的自学时间完成学习内容中的'三个模块, 自学中保持自学环境的安静,认真高效的完成自学任务。
自学内容要求:
1 、完成法则自学模块,理解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2 、法则的运用。完成例1 、例2 的二个自学模块。
自学模块(一)
仔细阅读课本66 页第一段,完成下列内容。
1、 计算:
(1) -2 ×32=
(2) (-2 ×3 )2 =
2、 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3、 小组交流:
回顾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规定的?
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
自学模块(二)
例1计算:6 1 1 5
—×(-—-—)÷—
5 3 2 4
根据以下提示分析例1 计算
1、例1 中是一些什么样的运算?像含有这样运算的习题与在小学时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观察运算: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
思考顺序: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
动笔计算: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要“跳步”太多。
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2、写出例1计算过程
3、巩固练习
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16×(-3/4+5/8)÷(-2)
① ;
②、
使用运算律,解题步骤是怎样的?能计算出相同结果吗?但哪种方法更简便?
4、小组交流
自学模块(三)
例2计算:(-4) 2 ×[( -1) 5 +3/4+ (-1/2) 3 ]
1、根据以下提示分析例2计算
仿照例1.
观察运算:
思考顺序:
动笔计算:
检查结果:
2、写出例2计算过程
3、巩固练习
( 1 )(-4 × 3 2 )-(-4 × 3) 2、
(2)(-2) 2 -(-5 2 ) × (-1) 5 +87 ÷ (-3) × (-1) 4、
3、小组交流
环节3、达标检测
( 1)1÷(-1)+0÷4-(-4)(-1) ;
( 2)18+32÷(-2) 3 -(-4) 2 ×5、
(3)计算( 题中的字母均为自然数) :
[ (-2) 4 +(-4) 2 · (-1) 7 ] 2m · (5 3 +3 5 )、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
环节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求大家做题时必须遵循“观察—分析—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1、先乘方,再——————————————————————
2、同级运算———————————————————————
3、若有括号———————————————————————
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并注意符号问题。
环节5、课后作业
课本67页习题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6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当堂检测
1.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一共占花园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二、交流共享
1. 教学例2。
(1)出示例2。
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尝试完成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并说说: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到用1表示全国人口的?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
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
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计算方法。
你是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算法预测
(1)先把前两个分数相加,再和第三个分数相加;
(2)三个分数一次通分,然后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7
教学目标:
在进一步熟练算式中有括号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熟练算式中有括号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电脑、挂图、学具盒
教与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算式中有括号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454+(169+234)= 657—(288—210)=
389—(78—56)= 678+(220+100)=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创设情境,让小组同学摆出自己的学具:你们小组同学给图片分分类,再说说你们一共有多少图片。
(同位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能说出自己的道理。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完成自主练习。
1)出示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同位互相说说运算顺序。
2)出示第5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读图,说一说统计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字信息在按要求计算。
3)出示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验算的。
4)出示第7题
通过解决“这些花够吗?”的问题,加深对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5)出示第8题。练习时,学生可根据父子俩的`对话和身高记录单,分别填上林文和爸爸的身高,然后根据图表提出问题来解答。
6)出示“聪明小屋”
练习时,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积极动脑寻找不同的规律。
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
7)出示第9题
练习时,学生可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各自的方法,只要算出的得数是24就可以。
四、总结。
针对带小括号的算式进行巩固练习。
作业设计:
熟练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考考你。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454+(169+234)= 657-(288—210)=
389-(78—56)= 678+(220+100)=
课后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会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说说计算的顺序。
3+2+1=
5+3+2=
8-2-3=
10-5-3=
(课件出示)师:这里有四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身上都带着一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们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谁来帮帮它们?
2、新课引入。
师: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们飞呀飞呀,飞到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电脑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那应该怎样列式?板书:4+3
(2)教师操作屏幕,重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2只的场面。
师:看到这一情景,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并提出问题呢?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4)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5)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类比探究算法。
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同桌讨论,互说计算过程。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4+3-2并标明计算顺序。
(先算4+3得7,再算7-2得5。)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2、学习例2。
电脑演示例2:湖中4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翻书试着计算4-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4-2得2,再算2+3得5.
师:为什么先算4-2?计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标明注出计算的顺序。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四、反馈练习
1、完成第75页做一做。(课件出示图画)
(1)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2)列式计算。
(3)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游戏:小青蛙找家。(练习十二第2 题)
(1)班齐唱《小青蛙找家》每组选派一名
(2)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解密大行动。
(1)独立完成计算卡上的10道式题。
(2)游戏规则:任选一题算出得数,如果这个得数是下方这5个密码中的一个的话,你们组可相应获得两颗星星。
(3)请同学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给说中密码的那组加星星。
4、小结比赛结果。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六、布置作业。
1、把课本第75页说给爸爸妈妈听。
2、算一算
1+6-2=
6-5+8=
9-6+5=
4-3+9=
6+4-5=
4+2+4=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用品吗?(出示教科书第30页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师: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买学习用品。他们要买什么呢?
(出示问题)小军说:“我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呈现学生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大家愿意帮忙吗?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
2、学生板演 5×3=15(元)15+20=35(元)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认识综合算式。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20或20+5×3(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充分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这样分层推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相应的分步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
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没有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
5×3+20
=15+20
师: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5、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都要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钱数,再加上1个书包的钱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是乘法算式,一个是加法算式;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研究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把计算过程写下来,重视对混合运算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既便于学生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又能促进学生自觉按格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解决第2个问题
1、师:小晴也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出示问题)小晴说: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
2、师:怎样求出“应找回多少元”?综合算式怎样列?(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尝试解答)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8×2
3、讨论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这道综合算式应先算哪一步?怎样把计算过程用递等式表示出来?
引导交流,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是多少元,再做减数。因此在计算时,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来,写在被减数的位置上,减号也要照抄下来,把18×2的得数“36”写在减数的`位置上。接着再计算减法。边交流边板书如下:
50-18×2
=50-36
=14(元)
4、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1)(2)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当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由于解答这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与学生已掌握的从发往右运算的习惯不相同,所以教学的重放在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交流时,要说出各题错在哪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应先算哪一步,然后独立计算。
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5、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6、拓展(机动):80 ○ 8 ○ 4=
(1)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同一级运算。
交流质疑:(教师指着含有加减运算的两条算式)这两题你能不计算就知道哪一题的结果最大吗?有什么奥秘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及时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反思所学知识,对混合运算的价值再认识。】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10
第三单元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课本第26页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1、通过排列搭配活动,训练学生有序地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创造的能力。
2森林狂想曲、渗透排列、组合的思想。
3、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服装图片
教学流程:
活动(一)服装搭配(1)
导入活动:国庆节马上到了,今天少年宫要举办文艺汇演,小红被选去当节目主持人,妈妈为好准备了几件衣服(图片)一件上衣,2件下衣,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板书课题:搭配
2、猜想: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能把你的搭配方法用教具搭配给大家看吗?
3、连线:你能把这两种搭配方法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吗?让大家看清楚你是怎样搭配的?引导学生用连一连的方法。
活动(二)服装搭配(2)
1、导入活动:小红的爸爸知道小红要去少年宫当节目主持人,非常高兴,也买了1件上衣送给小红,这下小红有几件衣服(图片)1号上衣、2号上衣、1号下衣、2号下衣,现在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操作:请大家动手动脑,找出有多少不同的搭配方法,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连一连、或列算式算一算等方法都行。
3、交流:你准备怎样表示、怎样把你的搭配方法表达给大家听?听的同学要怎样听才能听懂?
A、同桌交流B、全班交流
1号上衣2号上衣
1号下衣2号下衣
2×2=4
4、老师小结:在刚才的搭配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按一定的顺序思考操作,例如:这也是今天在搭配中学到的。
活动(三)路线的搭配
导入活动:
小红选中了一套衣服高兴地去少年宫。(图片)这是小红从家到少年宫的路线图。
读图:你能看懂这幅路线图吗?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条路可以走?)
解决问题。
交流:
A——CB———CA———D
B——DA———EB—-—E
活动(四)主持人的搭配
今天少年宫来了3位男生和3位女生当主持人,每位男生与每位女生合作主持一个节目,你算算他们一共主持了几个节目?
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乘法
1、购物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12×4=48(元)
2、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12+12+12+12=48
(2)12(3)12
12×4
12
+1248
48
3、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钱?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完成课本第29页第1———4题。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
2、去游乐场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游乐场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看图,从图中你能提出你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吗?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6×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连一连。
2×3215×416×526×8
5×1219×560×74×30
3×1624×252×415×6
17×54×163×4084×5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
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4、光明小学3名教师带45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四、总结——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教学反思:
3、乘火车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火车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5=(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70×5=350,(2)12
2×5=10,×4
350+10=360。48
答:
三、拓展应用
1、4×6+37×5+48×6+3
9×7+53×6+69×2+7
2、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5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同学有91人,女同学有多少人?
3、谁的年龄大?
4、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先乘5时的火车,有乘2时的
汽车。
(1)在图中标出,出发后3时火车的大概位置。
(2)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四、总结: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教学反思:
4、0×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
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1-);(5-)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3、练习三第2题:一朵花要用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列式9,另一个同学做了11朵,列式11,他们一共做了9+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9+1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
4、练习三第8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5、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
6、练习三第4、5、9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册。
教学追记:
本节课本只是一节计算课,但我不想应用传统的讲授法来告诉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同样适用分数,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学例题,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教法来解题。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而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12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难点】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 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说明:可以把先算的一步划线(板书:划线用色笔标出),提醒自己注意运算顺序;暂时不参与运算的符号与数按顺序移下来……
53-24+38
=29+38
=67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
53-24+38
=29
=67
(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
6、计算15÷3×5
(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
(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
7、同级运算的规则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8、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注意顺序和格式。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回忆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3、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五、总结: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计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能灵活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选择简便合理的运算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科学性,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验、有错即改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2、出示例1
引导:同学们,这两个物品你认识吗?(中国结)你从主题图中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让说说是怎么列式的,并且是怎样想的。
板书算式:2/5×18+3/5×18(2/5+3/5)×18
3、揭示:这两个含有分数的`算式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尝试计算,认识运算顺序
引导:这两道算式各是先求的什么?你能计算出得数吗?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2/5×18+3/5×18,你先算的什么运算?乘法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说明:先算小中国结和大中国结各用彩绳多少米,也就是先算这个算式中的乘法,这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提问:(2/5+3/5)×18先算什么呢?先算的是哪个数量?
说明:先算两种中国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多少米,也就是先算括号里的
2、小结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这两题的计算,你认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可以怎么算呢?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相同这里有乘法和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3、明确运算律。
提问:比较解决例1的两种不同解法,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果让你选择算法,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的运算。根据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提问: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先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例如第一小题,分数乘除法连在一起,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一次约分,同时计算再如第二小题,分数连加时可以同时通分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说说哪里用了简便算法,分别是怎样想的。小结:简便运算主要应观察算式的特点,看能不能运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不能直接进行简便计算,要先算一步或几步才能应用运算律或规律简便计算,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思考能不能用简便计算。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每道题是哪里用了简便计算,依据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在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五、布置作业。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14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你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
一般买东西的时候你会考虑哪几个问题?
(比如自己带了多少钱?东西的单价?准备购买的数量……)
出示挂图:
看挂图:说说看上面告诉我们哪几个信息?
(让学生看图一一说说几样东西的单价)
二、认识“综合算式”
1、提问题: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来提个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一步计算的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解答后,:问:谁能提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呢?
比如: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2、解决:
请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写在自备本上
交流:(1)3×5=15元,15+20=35元
(2)3×5+20=35元
(3)20+3×5=35元
讲评:(1)说说第一种算法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说说第2个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
(3)再说说第3个算式的计算顺序
3、综合算式:比较这3个算式,它们有什么不同?
指出:第1个算式是一个算式解决一个问题,分两步来完成的,我们把它叫做分步列式。而后面的`做法是把上面的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写的,我们叫它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在解答时,其实是有它的格式。比如:3×5+20 (边说边板书计算格式,注意说清楚:先算什么,没算的移下来,2个“=”号。
要对齐……)这种等式叫递等式
最后别忘了单位名称和答
4、刚才我们用综合算式解决了一个问题,谁再能提一个可以用综合算式解决的问题呢?
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该问题,并请学生用综合算式完成解答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规范的地方,提醒大家。
可能用有学生提到类似于书上的问题,如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钱?
请学生解答后,与刚才的算式比一比。
两个算式在计算顺序上,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乘在前一个乘在后,但在计算的时候都是先算乘,再算加或减的)
指出:计算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太讲究“先来后到”,而是更注意“论资排辈”。乘法一遇到加或减,就要充老大,都是轮到它先算。
三、练习:
1、学生完成第1题,老师巡视,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改错,要求学生能清楚地说问错在哪里?以及如何解决?
3、算一算,比一比(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请几个报得数,注意如果有错的,帮助他检查是否是运算顺序出错了。
四、作业:
第31页第3、5题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教具准备:
算式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话叫《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丑小鸭,只要小朋友们把这些题做对了,这些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10-1-6=
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先加后减
师:屏幕上出示动态的画面:湖里有4只天鹅。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
屏幕上出现2只天鹅向湖里飞走的画面。问:湖里的这些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又飞走了2只天鹅)
师:要求湖里现在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并列出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4+3-2。
引导学生读一读算式,再对照画面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最后通过对比连加、连减的算式的不同引出课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试着计算4+3-2的得数,计算后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配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小步骤,以突出计算的顺序和第二步计算减法时的.被减数。
2、学习先减后加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注意观察,看到了什么?(湖里有4只天鹅)
在注意观察 ;湖里的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要求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式呢?
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并板书:4-2+3
师:谁来说说这道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指名说说)
师:这道算式谁会计算呢?(指名说说得数和计算顺序师板书得数和小步骤)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4、学儿歌
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向右依次算。
加法在前先算加,加法在后先算减。
三、巩固练习
(1)算式大比拼
(2)判断
(3)看图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的我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根据算式7+2-5编个故事。
2、指导丛书第35页。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混合运算》教学教案07-20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02-27
混合运算一教案04-07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3-03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5-19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4-12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1-09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5-23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