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第四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40×72= 40×72= 40×72=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400×50=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符合应用的练习。(课文第62-63页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运算。
2、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接替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4、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5、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62页的第7题。
以口算卡片的形式出示算式,个别答与开火车相结合,以作到人人参与。
2、教科书63页的第8题。
(1)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
(2)汇报结果,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零和因数末尾的零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教师进行演板。
3、教科书63页的第8、9题。
(1)列出原算式:63×4=
(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
(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
(4)仔细观察,请你说一说哪个因数的变化了,怎样变的,积又是怎样变的。
二、提高练习。
1、出示(1)12×18=216(12×3)×(18÷3)=
请你猜一猜结果会是几?你的理由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进行详细的讲解。
2、那么(2)(12÷3)×(18×3)=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而(3)(12×10)×(18×10)=又该等于多少呢?
三、综合应用练习。教科书63页的第11题。
1、认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多种解法。
如:用估算,430、380、407都看作400,因此400×30=12000(千克)或(400×3)×10=12000(千克)。
用笔算,430+380+407=1217(千克),1217×(30÷3)=12170(千克);(430+380+407)÷3=406(千克)把406看作400,因此400×30=12000(千克)。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综合练习,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收获,谁来说一说。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
第六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 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59页4、5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四、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复习引入。
1.口算热热身。
32×3= 23×3= 23×30= 47×20= 42×19≈ 58×41≈
学生快速说出计算结果,简单说一说估算方法
2.竖式练练手。 145×2= 45×12=
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些心得?
学生动笔独立完成,汇报计算方法,总结笔算方法(课件展示)。
3.挑战自己。
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习过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的非常好。
课件出示(三步台阶):145×2= 45×12= 145×12=
这道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估算。
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 145×12积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我们可以进行估算,把145估成150,把12估成10,积应该约等于1500千米。)(150×10,一个估大一个估小,结果比较接近准确数)
2.探讨笔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值该怎么计算呢?
先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1)引导独立计算。你能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吗?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2)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师:谁介绍一下笔算的过程?
生1:2×145=290,10×145=1450,290+1450=1740
生2:个位上的2×145=290,十位上的1×145=145对齐十位,再相加得1740。
师:重点交流:竖式笔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十位上1乘另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生1:先算个位上的数乘一个因数,积的个位对齐因数的个位,用十位上的数乘一个因数,积末尾对齐因数的十位,最后再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生2:因为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乘145得145个十,所以用十位上的1乘145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你真像个小老师,说得头头是道。你说的`太清楚了,你很棒的!
(3)比较异同。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验算:
我们计算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检验呢?
学生反馈;(预设)
1、交换两个数上下的顺序算一遍。
2、利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利用除法验算。
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相同数位要对齐;要注意到进位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笔算。322×24= 145×27=
2、改错。
3、选择。
(1)在计算234×35的时候,2×5表示( )。
①2×5 ②20×5 ③200×5 ④200×50
(2)下面第( )个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①209×15 ②209X52 ③ 325X52 ④152×5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要注意的地方啊? (先分位相乘,再将两次乘积合并相加,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布置作业:课下出5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题考考你的同位。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5
教学内容:第7页例2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计算
37415212
21152446
问:先用乘数中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中的哪一位对齐?再用乘数中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中的哪一位对齐?然后再怎样?
出示口算卡片口算。
出示212
4
问:这道题是用一位数乘几位数?先用4去乘被乘数的哪一位上的数?再乘哪一位上的数?最后乘哪一位上的数?212乘4得多少?
二、运用迁移,探索新知
出示例2
(1)学生独立试做,寻找算法
(2)请某位学生说算法,其它学生作补充。
(3)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4)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注意启发学生发现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中的相同点。)
讨论例1和例2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反馈,强化知识
第7页例2的做一做
练习二的第3题
练习二的第5题
板书:两位数乘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21234=7208
212
34
848
636
7208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1与相关的内容,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是学生能结合乘法的口算、估算来进行验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首先进行知识回顾和检测。
出示:
1. 口算
23&ties;20= 42&ties;30=
23&ties;19&asp; 42&ties;29&asp;
23&ties;21&asp; 42&ties;31&asp;
2. 笔算
34&ties;12= 76&ties;47= 25&ties;36= 37&ties;82=
独立完成,4生板演。简评
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步骤和要求。
师:其实,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回想乘法学习的历程:我们首先学习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就是表内乘法,接着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然后是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再往前迈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那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多位数的乘法。
3.出示练习变形:
134&ties;12= 176&ties;47= 425&ties;36= 237&ties;82=
(1) 估算
师:首先来估算一下134&ties;12的积大约是多少?
生:估算乘积。
(2) 尝试笔算
师:你能不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经验来尝试列竖式计算
134&ties;12呢?边算边想: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
请学生板演展示,并讲解计算的步骤:
先算什么? 134
再算什么? &ties; 12
最后算什么? 268 (134&ties;2的积)
134 (134&ties;10的积)
1608 (134&ties;12的积)
师:问竖式中的各乘积的意义?
(3) 尝试笔算176&ties;47
师:能试着计算176&ties;47吗?边做边想过程,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或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困惑?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生:板示不同的笔算。(正确的 错误的 困惑的)
师: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用乘数哪位上的数去乘,乘积的末尾就和乘数的那位对齐。
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4) 与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对比,你觉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注意什么呢?
4.巩固练习
完成后两道练习,订正,讲评。
5.小结笔算方法
6.解决问题
师:学以致用,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问题吧!
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生:(1)读题,弄清题意。
(2)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独立完成。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单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呢?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素材,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教材安排的多道例题(例1:14512、例2:16030、10630和例5:49104?)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4.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运算中有关乘法学习的最后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最基本的运算知识,本单元练习的题量与第一学段相比稍有增加,使学生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同时,带*的题与思考题的数量也增加了,本单元每个练习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带*的题和思考题,以体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课改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了亿以内。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如,口算乘法中例1,笔算乘法中例1.例2.例5的学习,都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运算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性的通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中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联成一体。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多个引导学探索数值规律的练习,如练习六中的第8题、思考题,练习七中的第12、13题、练习八中的第10题等等。这些题虽然都打上了*号,不作教学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中数值规律的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数据特点,尝试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解释计算的合理性等有序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9课时进行教学。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8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习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略)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潜力和计算的潜力
2、过程与方法:透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新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潜力,你们有信心理解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一样的思维方法和错例,个性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忙、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A、160×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
4800
B、106×30=自我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能够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错例展示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3)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闯关游戏)
1、第一关:口算练习
练习八第一题
2、第二关:选取题
(1)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B、10000C、1000
(2)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
A、3B、4C、5
(3)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B、20320C、20xx
3、请写出400×230的简便的竖式计算?
4、解决生活问题
(1)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8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20天吗?
(2)如果一个城市有50万户家庭,每个家庭每年所用易拉罐的数量是60个,假如全部回收,这个城市1年能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0
第七课时乘法估算(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
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5000元更好些。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
三、巩固新知
1、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人。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b1200米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桶?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
23x20=42x30=
2.估算:
23x19=42x29=
3、竖式练练手:
16x21=43x15=38x44=65x34=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二、互动情境探索
1、教学例1:张阿姨每时采摘123kg脐橙,她在果园里工作了32时;李叔叔每天包装324筐脐橙,他在果园里工作了27天。
提问:张阿姨32时采摘脐橙多少千克?
独立列式:123×32(板书)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没有0……)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123×32
2、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张阿姨能采摘多少千克脐橙吗?
说一说你的想法
把123看成120120x30得3600120x2得2403600+240=3840
3、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
4、(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23x2)
再算什么(再算123x30)
最后算什么(2个123与30个123的和)
板书:123x32=千米
123
X32
-----------------
246
369
---------------
3936
6、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7、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三.出示第二个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做题
1.出示: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
列示:324x27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42x23214X34
(先完成前一个反馈后再练习,最后将214×34改为34×214)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反馈交流。
小结: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2、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付了1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前两个问题,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方法,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理解求12套百科全书的价钱就是求128×12的积。)
2、学生进行估算,并说说想法。3、透过诱导,引入新课。
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28×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应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齐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这天遇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有困难的,能够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个性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128×10=1280 128×2=256 1280+256=1536 ②128×2=256 256×6=1536
③128×3=384 384×4=1536 ④利用竖式
(2)、透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3)、请学生算一算128×13,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法二、三的'局限性,从而更好的体会学习竖式的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透过对不一样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取出最优的方法。)
(四)应用深化,总结学习方法
1、森林医生(题目略)做完此题教师小结: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题目略)
3、如果我班每位同学买这样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书店给我们每套优惠15元,请算一算全班同学一共要付多少钱?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3
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所学的整数乘法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并,使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系统化,加强知识间的地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谈话:同学们,这单元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先自己回忆一下,你能想起哪些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
生可能说:
1.生1:我会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能举例说说怎样口算吗?
生举例说明。
师:看谁口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
14×349×2×3030×300
12×516×4100×7010×600
2.生2:我会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练习:
151×19713×4979×50260×401
40×99321×18301×3898×22
师:你能举例说说怎样估算吗?
生举例说明。
生做综合练习2:投篮。
生生交流估算过程。
3.生3:我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你能举例说说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吗?
生举例说明。
生做笔算题。
208×15=320×70=248×17=408×30=
师补充:同学们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那么你会笔算四位数乘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三位数吗?试试看。
出示题目:1208×45=3654×18=623×124=
生尝试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
二、解决问题,拓展延伸
1.估算:综合练习3、4。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2.综合练习6。
3.综合练习7、8、9。
注意:8、9题中“大约”一词是因为数据不是精确值,并不是要求用估算方法。
三、课堂
同学们,你们还有哪些理解困难的问题吗?可以提出来。或者你觉得有哪些知识需要提醒同学们。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初步培养迁移潜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笔算下方各题。
144×5 44×15
学生2名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选一题说说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点明课题
师:前面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天来学习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方法迁移的基础,透过复习,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出示47页例1李叔叔乘火车从某城市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老师列式145×12
2.解决问题
师:会算出结果吗?自我试一试,再和同桌说说怎样计算?
全班交流展示: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生1:估计约有1500千米,把145估乘150,把12估成10,150×10=1500,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1500千米。
生2:我用计算器算出是1740千米。
生3:我用笔算的.方法结果也是1740千米。
3.探讨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多种方法算出145×12的结果。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完善课题)
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师:谁介绍一下笔算的过程?
生1:2×145=290,10×145=1450,290+1450=1740
生2:各位上的2×145=290,十位上的1×145=145对齐十位,再相加得1740。
师:重点交流:竖式笔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十位上1乘另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生1:先算个位上的数乘一个因数,积的个位对齐因数的个位,用十位上的数乘一个因数,积末尾对齐因数的十位,最后再把两次乘的积加起来。
生2:因为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乘145得145个十,所以用十位上的1乘145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也表示10小时行了1450千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不一样的方法计算,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一样的发展。让学生透过不一样方法的比较,找到不一样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
1.教材47页做一做
先笔算,在用计算器验算。
师: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时注意什么?
生1:注意抄对题
生2:注意对齐位
生3:注意进位时别忘记加上
……
2.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49页练习八第2题
师:从题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应选取哪些信息?
想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和数据?
设计意图:运用新学习的笔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四)归纳小结
1.师:我们共同探讨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计算?
生1:先算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
生2:再算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生3: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因数,乘得的积末位要对齐十位,表示几个十。
2.比较:复习题2和例1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一样?
生:相同: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一样,都是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生:不一样:这天研究的例1每次算的都是三位数乘一位数,而复习题2每次算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进一步熟悉笔算过程的基础上,回忆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帮忙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五)教学拓展
课后完成
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一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
调查: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
计算:如果按照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估算学习对计算的帮助。
3、体验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热身
1、估算下面各题。39 ×2199×1998×99
2、谈话导入育才小学有18个班,平均每班发223包树种。光明小学有12个班,平均每班发340包树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1、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223≈200
18≈20
200×20=4000
大约发了4000包树种。
答:育才小学大约发了4000包树种、
3、请学生估算340×12
4、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是对差生的指导。
四、应用深化,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三位数和两位数分别看成整百整十数,再相乘。
五、自主练习
1、估算:151××4979××401
40×××3898×22
2、营丘小学有23个班,平均每班植树198棵。一共大约植树多少棵?
六、同桌互相交流学习所得。
七、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布置课后作业。(35页自主练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相关文章: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5-18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02-26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课堂教案09-15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篇05-16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篇05-18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11篇)07-06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三篇05-17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0篇10-10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4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