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教案一等奖

时间:2024-06-05 16:55:1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伟大的悲剧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伟大的悲剧教案一等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伟大的悲剧教案一等奖

伟大的悲剧教案一等奖1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2、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难点:

  1、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

  2、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习时间:2节课

一、了解作者:

  二、了解南极:

  1、地理位置的.南极

  2、自然环境下的南极

  三字词(你都认识了吗?)

 四、理解“悲剧”的含义(注意概括要素)

  1.课文《伟大的悲剧》就记录了南极探险史上最为悲壮的篇章。请快速阅读课文,列出课文所写的主要事件和发生的时间。(尽量用一句话概括每件事)

  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3.同学讲述完之后,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话谈谈看完故事后的感受?

  4.斯科特一行南极之行的悲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理解“伟大”的含义:

  1.文中的哪些语言细节描述让你感受强烈?为什么?

  2、所以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道:“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作者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六、收获:

  这篇文章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学习借鉴的地方?

  七、拓展:

  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伟大的悲剧式”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伟大的悲剧教案一等奖2

  首先,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快速默读课文(在十分钟内默读完)紧抓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围绕选题自由选点品析,并运用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第三,重点朗读体现主旨和充满情感的句段,让学生直接与作品对话,激发学生主体感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第四,发散思维的有效训练,多侧面地探究主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力求使他们的思维有所拓展和创新。

  两课时。

  1、收取信息,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默读法、朗读法、复述法、竞赛法、讨论法、质疑法、问答法。

  1、根据需要选有关资料。

  2、准备幻灯片。

  1、收集有关南极资料。

  2、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一、略读全文。

  l、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

  2、按时间顺序,勾画关键时间词。

  3、按人物故事,勾画文中关键人物。

  二、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段(1912年1月16日至1月18日)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3—13段(1月18日至3月29日)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最后一个个悲哀地死去。

  第三部分14—16段(10月29日至11月12日)基地伙伴寻找英雄的遗体遗物,强调了他们尽管失败了,但却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悲剧。

  三、复述课文。

  1、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明确:恶劣的气候、没有食物、没有热能、心理压力、全靠脚行……。

  2、文章中较详细地描写了哪些探险队员牺牲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

  四、积累词语。

  1、抄写词语。

  坚持不懈夜不能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大胆念念有词精打细算。

  2、用下列的词语造句:

  1、风餐露宿。

  2、语无伦次。

  一、导语设计。

  上节课,同学们略读了课文,了解了本文的故事情节,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二、回顾课文。

  我们就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抢答竞赛。(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体验文中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了解特定环境下的人物。)。

  1、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达南极点的?

  2、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还拖着十六公斤重的岩石?

  3、他们中间谁最先死去?

  4、奥茨是怎样走向死亡的.?

  5、谁的日记一直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6、你能说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险队员的姓名吗?

  (1)荒无人烟的白色雪原上,……。

  (2)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4)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5)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冬季比平常来得更早。

  (6)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7)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

  (8)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三、品读课文,多角度与作品对话。

  1、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中再现英雄的形象,走入他们的心灵,感受作者的挚情。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简析这一细节给你带来怎样的体会与感受。

  3、以班为单位,分细节进行交流。

  (1)学生选择情节。

  (2)学生选择朗读方式。

  (3)小组代表阐述体会与感受,其他同学补充。

  (4)老师点拨,归纳。

  学生可能选择的细节有:

  (1)斯科特接受为胜利者阿蒙森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3)奥茨独自走向死亡。

  (4)斯科特极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四个细节的选择,学生因感受不同,顺序是随机的,应按学生所提供的顺序来赏析,不应拘泥。但每个部分的探讨应深入。在归纳的过程中对学生所谈的环境恶劣、命运悲惨及探险家的精神高尚、伟大进行板书,提升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四、质疑讨论,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1、学生速读课文。

  2、学生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4、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3)作者为什么不去给胜利者写书,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作传呢?

  (5)斯科特为什么要把“妻子”改为遗孀呢?

  (6)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为竞争对手阿蒙森作证呢?

  (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都可能质疑,许多问题可能教师不曾预设,应该随时解决。两个环节不应生硬脱节)。

  5、齐读最后一段。

  6、总结。

  1、根据课文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怎样看待失败?请分组讨论。

  2、例证[幻灯]。

  (1)1986年,世界上第一个漂流长江,探索长江的中国探险家尧茂书,在金沙江上游翻船身亡。但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从此结束。

  (2)1996年,徒步走中国的上海探险家余纯顺,在温度高达70度的戈壁沙漠中一去不返。但他400万字的日记和一万余张照片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

  (3)20xx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1986年的“挑战者”号的悲剧再次上演。但依然激励着人类对太空进行探索。

  总结: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禀承他们伟大的精神去探索人类未知领域。

  2、以组为单位办一份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手抄报或电子报,报名自拟。

伟大的悲剧教案一等奖3

  一、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品味故事的生动性。

  2、合作交流,感悟语言的潜在美。

  3、探究主题,体验情感的震撼力。

  二、设计思路:

  三、自主阅读预习题:

  1、找出最容易读错的字3————5个,并注上拼音。

  找出最难理解的词2个,查出意思。

  2、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最有含义的句子、最让你感动的人物各一个,可与同学交流。

  3、与原著进行比较,选择一处加以辨析。

  四、教学流程模块:

  (一)在情景中走进文本:音乐渲染、图片展示(略读)。

  在《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乐中,慢慢展现南极景观图片,滚动式出现阿蒙森、斯科特的个人资料介绍,以及作者简介和两条南极探险线路图。

  (二)在交流中感知文本:交谈切入、由浅入深(粗读)。

  1、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名言入手:“我之所以这样称呼这种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人类暂时的黑夜。”

  2、黑夜中出现了哪五颗星辰?特别醒目。

  3、感受南极的环境,领略行进的艰难,选择语段朗读。

  (三)在感悟中解读文本:讲述故事、精读语段(精读)。

  1、讲述最感人的故事。

  2、边听边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环境恶劣的?读相关段落(第七节)。

  理解“销蚀”————学生动手查词典,在比较领悟中解读词语。

  4、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悟人物精神品质。出示文章第十节:

  a、齐读文段。

  b、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5、从文章中找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加以细细体会: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行,着重讨论“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加强朗读指导,选择情景步步深入,加以领悟。

  (四)在鉴赏中领悟文本:删减内容、赏析解读(赏读)。

  截取原著中的相关部分,进行鉴赏阅读,体会表现情感内容方面的异同。着重分析:

  157页第三节末句“因为那时侯丰富的营养所含有的化学能和南极之家的温暖营房都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原文为‘热力’)。”

  “不仅如此,他们心中钢铁般的意志现在也已松懈,来的时候他们满怀无限的希望,这希望体现了全人类的好奇和渴求,这希望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当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也就有了超人的力量……说不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哩。”

  策略:进行朗读。

  个体阅读————小组阅读————共同讨论————形成共识。

  (五)在拓展中体验文本:比较阅读、体悟挑战(悟读)。

  阅读《莫名其妙的“挑战”》。

  1、比较阅读,领悟文章主题,进行情感体验。

  2、学生各自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用思辩思想解读文本。

  3、思考:作者认为北大五名学子登山遇难值得吗?哪些理由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六)在音乐中融合文本:基调悲壮、撼动心灵(心读)。

  再现“研讨与练习二”中的第三个句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

  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析,以达到情感的升华,然后出现以下画面: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滚动式拉过。

  让我们一起深刻地记住他们————斯科特、鲍尔斯、威尔逊、埃文斯、奥茨————把五个名字刻在纪念碑上(碑在转动着,它的背面是四个字:“人性之光”)。

  五、作业:

  搜集有关探索自然方面的资料,增加和丰富自己的拓展性知识。

  你能把这堂课的感受和收获叙写出来吗?

伟大的悲剧教案一等奖4

  首先,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通过快速默读课文(在十分钟内默读完)紧抓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让学生围绕选题自由选点品析,并运用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第三,重点朗读体现主旨和充满情感的句段,让学生直接与作品对话,激发学生主体感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第四,发散思维的有效训练,多侧面地探究主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力求使他们的思维有所拓展和创新。

  两课时。

  1、收取信息,概括要点,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把握文章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默读法、朗读法、复述法、竞赛法、讨论法、质疑法、问答法。

  1、根据需要选有关资料。

  2、准备幻灯片。

  1、收集有关南极资料。

  2、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默读课文,十分钟内读完。

  2、按时间顺序,勾画关键时间词。

  3、按人物故事,勾画文中关键人物。

  第一部分1—2段(1912年1月16日至1月18日)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3—13段(1月18日至3月29日)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最后一个个悲哀地死去。

  第三部分14—16段(10月29日至11月12日)基地伙伴寻找英雄的遗体遗物,强调了他们尽管失败了,但却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悲剧。

  1、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明确:恶劣的气候、没有食物、没有热能、心理压力、全靠脚行……。

  2、文章中较详细地描写了哪些探险队员牺牲的情况?你想到了些什么?

  1、抄写词语。

  坚持不懈夜不能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畏缩不前鲁莽大胆念念有词精打细算。

  2、用下列的词语造句:

  (1)风餐露宿。

  (2)语无伦次。

  上节课,同学们略读了课文,了解了本文的故事情节,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我们就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抢答竞赛。(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体验文中所描述的特定环境,了解特定环境下的人物。)。

  1、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是哪一天到达南极点的?

  2、谁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时,还拖着十六公斤重的岩石?

  3、他们中间谁最先死去?

  4、奥茨是怎样走向死亡的?

  5、谁的日记一直写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6、你能说出最后死去的三名探险队员的姓名吗?

  7、五名探险队员悲壮覆灭是与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到来分不开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了南极恶劣气候的句子。

  (1)荒无人烟的白色雪原上。

  (2)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

  (4)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

  (5)天气变得愈来愈恶劣,冬季比平常来得更早。

  (6)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

  (7)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

  (8)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

  1、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细节,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中再现英雄的形象,走入他们的心灵,感受作者的.挚情。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简析这一细节给你带来怎样的体会与感受。

  3、以班为单位,分细节进行交流。

  (1)学生选择情节。

  (2)学生选择朗读方式。

  (3)小组代表阐述体会与感受,其他同学补充。

  (4)老师点拨,归纳。

  学生可能选择的细节有:

  (1)斯科特接受为胜利者阿蒙森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仍拖着十六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3)奥茨独自走向死亡。

  (4)斯科特极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四个细节的选择,学生因感受不同,顺序是随机的,应按学生所提供的顺序来赏析,不应拘泥。但每个部分的探讨应深入。在归纳的过程中对学生所谈的环境恶劣、命运悲惨及探险家的精神高尚、伟大进行板书,提升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1、学生速读课文。

  2、学生提出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4、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3)作者为什么不去给胜利者写书,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作传呢?

  (5)斯科特为什么要把“妻子”改为遗孀呢?

  (6)斯科特他们为什么要为竞争对手阿蒙森作证呢?

  (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随时都可能质疑,许多问题可能教师不曾预设,应该随时解决。两个环节不应生硬脱节)。

  5、齐读最后一段。

  6、总结。

  1、根据课文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怎样看待失败?请分组讨论。

  2、例证。

  (1)1986年,世界上第一个漂流长江,探索长江的中国探险家尧茂书,在金沙江上游翻船身亡。但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从此结束。

  (2)1996年,徒步走中国的上海探险家余纯顺,在温度高达70度的戈壁沙漠中一去不返。但他400万字的日记和一万余张照片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

  (3)20xx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1986年的“挑战者”号的悲剧再次上演。但依然激励着人类对太空进行探索。

  总结: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禀承他们伟大的精神去探索人类未知领域。

伟大的悲剧教案一等奖5

  一、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品味故事的生动性。

  2、合作交流,感悟语言的潜在美。

  3、探究主题,体验情感的震撼力。

  二、设计思路:

  三、自主阅读预习题:

  1、找出最容易读错的字3————5个,并注上拼音。

  找出最难理解的词2个,查出意思。

  2、故事中最精彩的片段、最有含义的句子、最让你感动的人物各一个,可与同学交流。

  3、与原著进行比较,选择一处加以辨析。

  四、教学流程模块:

  (一)在情景中走进文本:音乐渲染、图片展示(略读)。

  在《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乐中,慢慢展现南极景观图片,滚动式出现阿蒙森、斯科特的个人资料介绍,以及作者简介和两条南极探险线路图。

  (二)在交流中感知文本:交谈切入、由浅入深(粗读)。

  1、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名言入手:“我之所以这样称呼这种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人类暂时的黑夜。”

  2、黑夜中出现了哪五颗星辰?特别醒目。

  3、感受南极的环境,领略行进的艰难,选择语段朗读。

  (三)在感悟中解读文本:讲述故事、精读语段(精读)。

  1、讲述最感人的故事。

  2、边听边思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环境恶劣的?读相关段落(第七节)。

  理解“销蚀”————学生动手查词典,在比较领悟中解读词语。

  4、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悟人物精神品质。出示文章第十节:

  a、齐读文段。

  b、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5、从文章中找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加以细细体会: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行,着重讨论“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加强朗读指导,选择情景步步深入,加以领悟。

  (四)在鉴赏中领悟文本:删减内容、赏析解读(赏读)。

  截取原著中的相关部分,进行鉴赏阅读,体会表现情感内容方面的异同。着重分析:

  157页第三节末句“因为那时侯丰富的营养所含有的化学能和南极之家的温暖营房都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原文为‘热力’)。”

  “不仅如此,他们心中钢铁般的意志现在也已松懈,来的时候他们满怀无限的希望,这希望体现了全人类的好奇和渴求,这希望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当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也就有了超人的力量……说不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哩。”

  策略:进行朗读。

  个体阅读————小组阅读————共同讨论————形成共识。

  (五)在拓展中体验文本:比较阅读、体悟挑战(悟读)。

  阅读《莫名其妙的“挑战”》。

  1、比较阅读,领悟文章主题,进行情感体验。

  2、学生各自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用思辩思想解读文本。

  3、思考:作者认为北大五名学子登山遇难值得吗?哪些理由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六)在音乐中融合文本:基调悲壮、撼动心灵(心读)。

  再现“研讨与练习二”中的第三个句子,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

  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析,以达到情感的升华,然后出现以下画面: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滚动式拉过。

  让我们一起深刻地记住他们————斯科特、鲍尔斯、威尔逊、埃文斯、奥茨————把五个名字刻在纪念碑上(碑在转动着,它的背面是四个字:“人性之光”)。

  五、作业:

  搜集有关探索自然方面的资料,增加和丰富自己的拓展性知识。

  你能把这堂课的感受和收获叙写出来吗?

伟大的悲剧教案一等奖6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伟大悲剧”的深刻含义。

  2.了解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并品味当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味探险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

  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

  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

  学法指导

  1、通过查字典、词典掌握生字生词。

  2、在通读的基础上,按照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写的——用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启示的思维顺序,认真思考。

  3、阅读作品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对其中的内容等做出适当的评价,感悟作品的内涵。

  教学时数

  2课时

  自主预习

  1.读一读,写一写,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上音,并读几遍。

  拽( ) 无垠( )癫狂( )凛冽( ) 吞噬( )销蚀 ( )羸弱( ) 步履( )告罄( )蹒跚( ) 遗孀( ) 厄运( ) 姗姗来迟( )怏怏不乐( )

  白雪皑皑( )忧心忡忡( ) 小心翼翼( ) 踉踉跄跄( )( ) 毛骨悚然( ) 毋( )宁 疲惫( )不堪

  2.解词:

  无垠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羸弱

  告罄 遗孀

  语无伦次:

  姗姗来迟: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怏怏不乐

  鲁莽大胆

  3.阅读题目,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题目《伟大的悲剧》的含义,以及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4.用一个词形容你读后的感受:——震撼、钦佩、崇敬

  5.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有游历。在法国结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28年,结结识高尔基。1938年,流亡英国,加入英国国籍。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传记《罗曼罗兰》、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

  6.故事背景

  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海军上校斯科特各带领一支探险队向南极点进发,阿蒙森用20条爱斯基摩狗作为交通工具(狗拉雪橇前进),1911年12月14 日到达南极点。斯科特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作为交通工具,中途狗跑了,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前进速度大打折扣,在1912年1月16日才到达南极点,比阿蒙森迟了33天。由于南极严寒天气突然提前到来,斯科特5人在归途中,与暴风雪天气搏斗两个多月,饥寒交迫,体力不支,3月29日,5名队员全部牺牲。1912年11月12日,后方搜索队在斯科特蒙难处找到了保存在睡袋中的3具完好的尸体,并就地掩埋,墓上矗立着用滑雪杖作的十字架。

  虽然斯科特到达南极点的时间比阿蒙森晚,但却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南极探险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5分钟)

  2.层次结构。(3分钟)

  本文以时间为序,请填写情节内容:

  第一部分(1—3):斯科特一行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

  第二部分(4—13):(请概括叙述的三件事)

  (4—7)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8—10)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

  (11—13)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第三部分(14—16):英雄的尸体被找到并安葬,国王悼念他们,他们的事迹传遍世界。

  3.填表(5分钟)

  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

  12.1.16 白色雪原 斯等发现自己晚到半月

  12.1.18 南极点 斯等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

  12.2.17 屠宰场地 埃文斯死去

  12.3.2 贮藏点 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12.3.21 账篷里 无法离开账篷

  12.3.29 账篷里 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12.10.29 菅 地 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12.11.12 账篷 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二、合作探究

  1.质疑:悲剧的“悲”体现在哪3个方面?(3分钟)

  ①死亡之悲:归途中5个队员全部牺牲。

  ②失败之悲:斯科特比阿蒙森迟1个多月到达南极点。

  ③作证之悲: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2.质疑: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6分钟)

  ①坚毅,勇敢,执著,坦然面对死亡,有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他们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牺牲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②诚实守信,有 绅士风度。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而这正是他所热烈追求的事业。

  ③有强烈的团队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④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爱的真情流露。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3.质疑:本文的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并谈谈你的感受。(5分钟)

  细节1: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务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细节2: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细节3: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4.质疑: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3分钟)

  答:“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5.质疑:(1)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5分钟)

  答: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2)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答:①五名队员与风雪搏斗的精神值得学习。

  ②最危险时刻,奥茨主动走向死亡,这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

  ③威尔逊博士在那时还“拖着16公斤重的珍贵岩石样品。

  ④面对死亡,他们想到的是国家,朋友,亲人,表达了他们对祖国、民族、亲人朋友的'热爱。

  ⑤他们勇敢探索的精神,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总结:(2分钟)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练习:(5分钟)

  1.从文中找出下列成语的近义词。

  人迹罕至________洋洋得意________精疲力竭________闷闷不乐________

  2.选词填空。

  (1)必需 必须

  他们________精打细算地使用这最为________的用品——燃料,他们________尽量节省热能,而热能恰恰是他们防御严寒的唯一武器。

  (2)储存 贮藏

  在他们事先设置好的________点,在那里________着他们的食物。……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________点,但再次使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________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

  (3)寂静 寂寞

  在阴森森的一片________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因为只有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________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4)悲惨 悲壮

  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________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

  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中,他才会________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伟大的悲剧教案一等奖】相关文章:

《伟大的悲剧》教案02-26

伟大的悲剧教案03-29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10-23

【优秀】《伟大的悲剧》教案01-26

伟大的悲剧教案范文05-25

伟大的悲剧教案15篇08-29

【优】《伟大的悲剧》教案15篇10-23

公开课《伟大的悲剧》教案03-10

伟大的悲剧教案范文合集九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