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案

时间:2024-06-05 13:51:12 教案 我要投稿

《画风》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风》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画风》教案

《画风》教案1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乐说。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会正确书写艺、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预设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画风》一课的导入可采用猜谜的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是:风。

  2、风看不见,摸不着,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却是《画风》。(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指名质疑。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

  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我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并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弄清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画风的,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说画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动手画,在读中积累了语言,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

  (一)复习旧知,巩固识字。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如果喊对了,小伙伴就会回应。就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

  (二)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式画出了风。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大家用笔把他们画风的句子勾画出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然后我再采用实物展示、现场画画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风藏在哪里?让学生以风来了,风把_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给自己作的小诗加上题目,再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

  (三)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

  《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展示了自己画的风以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四、板书程序设计。

  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小诗组成。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风来了》

  风来了,

  风把小树吹弯了,

  风藏在摆动(跳舞)(飘舞)的小树里。

  风来了,

  风把旗子吹动了,

  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

  风来了,

  风把风车吹转了,

  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画风》说课设计,画风,希望对你有帮助!

《画风》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擦旗卫丹

  2、鼓励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大胆地提出问题。

  教学用具:

  电脑、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风,让学生认一认:这个字念什么?

  2、让学生结合资料介绍介绍:风。

  3、今天我们来学习《画风》(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看到题目有什么问题?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擦、旗、卫、丹、显、斜、男、艺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一读:

  (2)指名让学生到前面选读:

  (3)开火车,分小组读。

  注意: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看电脑,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旗子擦去洁白显得眨眼睛小男孩斜斜的雨丝

  让学生说说遇到了哪些难字,分小组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学生遇到的难字,大家共同交流。

  艺: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乙”字是一笔写成,笔画是:横折弯钩。这个字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旗:左右结构,部首是“方”字旁,右上边是“R”下面是“其”字。

  擦: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察”字,右半部分中间的笔顺是:撇、横撇、点、点、横撇、捺。这个字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丹:第三笔是点,中间的横要长一些。

  卫:笔顺是:横折钩、竖、横。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他们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谁能画风”,丹丹说画不出来,小艺开动脑筋画出了旗子飞舞的样子,其他同学在他的启发下,共同合作,用不同的景物描绘了风的样子。)

  5、学生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书一边提出不动的问题,可以在书中做好记号。教师走下去巡视,收集学生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思考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20、画风

  擦旗卫丹显斜男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做游戏:听字音找生字:

  (1)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同学说字音另一个同学找生字。

  (2)教师说字音,请一组同桌到前面指卡片,大家当小裁判,看谁反应快。

  2、看电脑画面出示的词语,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旗子擦去洁白显得眨眼睛小男孩斜斜的雨丝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他们用画笔画出了房子、太阳、大树、小鸟。看着美丽的画面几位同学感到非常高兴。)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同学们高兴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第八自然段:

  (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说说图画的意思。

  (第一幅图:重点抓住同学们在画画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第二幅图:同学们共同努力,用画笔画出了不同的景象。)

  (2)教师:开始同学们不知道怎样画风,后来怎么画出不同的景象呢?咱们一起讨论讨论: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开动脑筋的?

  (3)小声读第二、三自然段:

  ①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李卫提出了问题,丹丹说谁也画不出来)(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板书:画不出来)

  ②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感受)

  ③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想法。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①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与大家交流。

  ②说说小艺为什么这样做?

  ③同桌间练习朗读。

  教师小结:在问题面前,小艺没有退让,她开动脑筋,想出了办法,真是一个敢于动脑筋的好孩子。在她的启发下,同学们怎样做的,你能认认真真地读读书,与大家说说吗?

  (5)让学生读第五自

  然段——第八自然段

  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同学们是怎么做的。(画出了被大树吹弯的小树、被风吹斜的雨丝、小男孩手中转动的风车。)板书这些要点。

  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大家为什么能画出风呢?(有小艺的启发;大家知道通过不同的事物表现风;同学们能开动脑筋等。)

  第九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边读边体会:“为什么说,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进行交流:一阵风吹来,三个小同学对画中的景物产生联想,真切地感受到风中景物的动态美。

  有感情地朗读。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如果让你也画一画风,你会怎样画呢?如果让你用动作表现风,你会怎样做呢?请学生结合一个话题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大家谈想法,看看谁最有创意。

  三、布置作业:

  1、自己开动脑筋,想想怎样表现风,试着做一做。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画风》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会写显字。

  2、能力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⑵ 会说怎样画声音和气味。

  3、情感目标:

  体会宋涛是个爱提问题的孩子,赵小艺是个敢于挑战和善于思考的孩子,陈丹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在体会中生发情感。

  【教学流程】

  一、身边切入,进入识字天地

  1、指含有宋、陈、艺这几个生字的三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自己的名字。

  2、生领读自己的名字。

  3、教学宋,陈,艺这三个生字。

  4、联系课文中三个孩子的名字,学习其他生字:

  ⑴ 借助拼音读课文中三个孩子的名字。

  ⑵ 去掉拼音读生字。

  ⑶ 打乱生字的顺序读生字。

  5、巩固生字:

  陈诗语巧手绘丹青,

  宋宇豪奋勇搏浪涛,

  韩家艺妙语惊四座,

  群才献艺各显神通。

  二、实践体验,激发学习欲望

  指三名同学到黑板前画风。(提出要求,三人互相商量,不许雷同。)

  三、多向互动,感悟读书乐趣

  1、进入文本,找准对象:

  ⑴ 自由读课文,看文中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⑵ 默读课文,动笔画一画课文中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⑶ 指名汇报。

  2、精读对话,体会感悟: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他们说的.话,边读边想,三个孩子分别是怎样的孩子。

  宋涛说:谁能画风?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我也会画风了。赵小艺说:我能!我还能画!

  提示:一定把三个孩子这些话联系起来思考。

  ⑵ 小组交流。

  ⑶ 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宋涛是个爱提问题的孩子,赵小艺是个敢于挑战、善于思考的孩子,陈丹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

  ⑷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指导朗读,感悟。

  3、激情朗读,深入品味:

  ⑴ 师和生合作分角色读。

  ⑵ 评价导读。

  ⑶ 组内自由练读。

  ⑷ 指名汇报读。

  ⑸ 指导书写显字。

  四、空间拓展,培养创新思维

  试着说一说、画一画声音和气味。

《画风》教案4

  教学聚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这些基本理念,我们不难读出: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体验出发。以此为指导,结合《画风》一课的文章特点,笔者进行了体验性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三个小朋友开动脑筋画风的过程及方法。

  精彩回放:

  [片断一]课文导入:猜风

  课件出示谜语: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师:猜一猜它说的是什么?

  生:风(师板书“风”字)

  师:谁能用古诗吟一吟风?用歌曲来唱一唱风?

  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风吹草低现牛羊。

  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同学们,我们能歌唱、吟诵风,能不能画风呢?

  (板书课题《画风》)

  [片断二]讲读课文:画风

  (课件展示主题图)

  1、师:请你轻轻地读读2—8自然段,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再同桌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边找边画,同桌交流)

  2、投影出示有关的四个句子:他们画的风藏在哪里?

  1)我们先来看看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请大家齐读第一句话:

  提问:a、这一句话中你从哪里看出风来了?学生汇报后板书:旗子飘。

  b、是呀,宋涛也看出来了,谁来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惊喜的语气,大声说)请几位同学练习说。

  c、出示课件,这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转换成被字句的练习:旗子被风吹得飘起来了

  小结:在赵小艺画的这幅图中,我们从旗子飘,可以看出风来了。

  2)其它的三幅图中,从哪里也看出风来了?

  理解陈丹画风的办法:

  a、她画的是风吗?你从哪里看出了风来了?

  出示句式练习:是风,风把

  被风

  b、板书:小树弯

  c、板书:雨丝斜

  3、(课件展示:我会说)

  师: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三个小朋友画的风在哪儿吗?

  生: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生: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4、师:我们可以从随风飘舞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看出风来了。这三个好朋友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画得多好呀!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来画风?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a、生画风)

  b、展示自己的画,说风:

  生:风来了,风把头发吹乱了,风藏在头发里。

  生:风来了,风把帽子吹跑了,风藏在帽子里。

  ……

  亮点直击:

  一、激活积累,诱发体验

  积累是体验的先决条件。小语课文,大多是对生活情境的描述,语言生动形象,惟妙惟肖,教师可唤起学生回忆,以学生已有过的生活情境、事理感受、阅读积累诱发学生真切的体验。本文开课伊时,请孩子们猜一猜风谜语,用古诗吟一吟风,用歌曲来唱一唱风,学生小手直举,发言积极。通过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诱发了他们的原有体验。

  二、借助语言,引导体验

  语言能创设情境,激起共鸣,使学生入情地参与到体验之中。在分析课文中三个孩子的对话时,教师通过改成被字句和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三个小朋友画的风在哪儿,让学生们不断与文本触摸、对话,既体现了语文课的语性,又调动了他们的生活体验,与文中的小朋友产生共鸣,这样借助语言引导体验,达到了“水到渠成”功效。

  三、想象操作,丰富体验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能抓住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支点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点,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思考,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较好地诱发了学生内心体验:理解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画风后,同时设计了说话环节“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再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方法来画风?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说一说风来了还有什么现象。“风来了,风把头发吹乱了,风藏在头发里。风来了,风把帽子吹跑了,风藏在帽子里。”这样在教学中不断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无疑是在想象的情境中为体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丰富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总之,在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体验的教学就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要学生品出味儿来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引导学生入乎其内,拨响他们的体验之弦,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使他们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这样,才会有接纳、认可、感悟、共鸣,也才会有语文的生发和拓展。

  《画风》教学案例

  “同学们,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大家纷纷发言:“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赵小艺还画了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同学们,谁还有其他办法画风?”

  有的说:“我的衣服被风吹起来。”有的说:“我的辫子被风吹得飘了起来。”有的说:“画风筝在天上飞的高高的。”有的说:“树叶被风吹得乱转。”等等。孩子们的思路被打开了,说了好多办法,我听了禁不住为孩子们鼓掌。

  “请大家想一想:声音、气味与风一样,也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该怎么画?”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会儿时间,小手林立:“画一位同学捂着耳朵。”“画一位同学在读书。”“画一只小鸟在枝头唱歌。”“下雨了,画闪电。”真是妙极了。这时,有一个孩子这样说:“老师,画盛满菜的盘子,我在闻。”“我手里拿着一束鲜花,蜜蜂绕着花飞舞。”等等。孩子的语言真实妙极了,我没想到孩子有这么精彩的回答。于是,我及时布置作业,要求把刚才的画风、画声音、画气味的语言、场面写下来,看谁写的好。

《画风》教案5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中一篇课文,讲的是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风?”赵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第一个办法,后来,三人相互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目的是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二、设计理念

  《画风》是一篇非常理性的文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果顺着怎样画风的思路进行教学,必定使语文课变味而成为思品课。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于是,整堂课我们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探索中识字、读文、体验、领悟、创造……从而使课堂充满童趣,充满生机,充满智慧。

  三、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艺、丝”等上下结构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会文中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体会他们的聪明、合作,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白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并能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

  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七个生字中有6个隐藏在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于是,就设计了出示名字,用打招呼的方式,让孩子在不露痕迹中自主地学习了生字 。

  在“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这一个环节,经过试教以后,我做了些变动。原来我让学生找出句子读读,我随机点击课件显示出红旗飘动、小树弯腰、风车转动、雨丝斜斜,但课件看后,学生对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表现出风的感受并不深切。后来朱老师和金老师提出不用课件,用老师的简笔画表现风,再一次试教后,效果果然好多了。

  “ 你最想和谁交朋友”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评价三个孩子,其实也是对文本的一种解读、体验,再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三个新朋友的聪明之处。在进一步的追问中,揭示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品质正是现代社会积极提倡的好品质。这个环节目的是把理性的目标,通过感性的方式,富有个性地达成,从而使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在想象拓展,勇于创新环节,我刚开始是让学生同桌说说打算怎样画风,在全班交流一下。经过试教后,感觉效果不太好,改为让学生自己先画一画,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风的,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又让学生感悟到“风虽看不见,摸不找,但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就能表现出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画风》教案6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师教生学,照本宣读的状态。这种教学,根本没有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学习语文的主体,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漠视着人的个体差异,更谈不上文学语言在心灵深处的独特体验。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需要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一代。为此,教学理论和实践正在进行着由单一的认知性教学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转变。

  所谓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境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幸福的同时,达到促进其主体性充分、自由地发展的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这些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体验出发。笔者以此理念为指导,进行了《画风》课文的教学。

  《画风》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组入选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课文题目“画风”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三个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二年级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笔者认为: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三个小朋友开动脑筋画风的过程及方法。

  [片断一]

  一、课文导入

  课件出示谜语:花儿见它点头,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

  师: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风

  (师板书“风”字)

  师:谁能用古诗吟一吟风?用歌曲来唱一唱风?

  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风吹草低现牛羊。

  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师:同学,我们能歌唱、吟诵风,能不能画风呢

  (板书课题画风)

  二、初读课文,教授生字(略)

  讲读课文

  (课件展示主题图)

  师:请你默读2-8自然段,你喜欢谁画的风?

  (学生默读2-8自然段)

  师:你最喜欢谁画的风?为什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个别汇报)

  生:我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画了两种方法。

  生:我也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爱动脑筋。

  生:我也喜欢赵小艺,因为她是第一个想出办法画风的。

  生:我喜欢陈丹。

  师:说说看,为什么最喜欢陈丹呢?

  生:他开始不会画,但是,别人画出来后,他也动脑筋想了,也会画了风。

  生:我喜欢宋涛,因为他爱提问题,而且他也画出风。

  生:不对,宋涛他早就知道怎么画的,他是故意来考考大家的。

  师:你喜欢的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边找边画,小组交流)

  生:我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

  生:我喜欢宋涛,因为斜斜的雨丝,有小风吹来。

  ……

  教师相机板书:

  (课件展示,我会说)

  师: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生: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生: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师:不看黑板还能怎么说?

  生:风来了,风把头发吹乱了,风藏在头发里。

  生:风来了,风把帽子吹跑了,风藏在帽子里。

  ……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他们的话用横线划出来。

  (师课件出示对话)

  谁能画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我能!

  我也会画风了。

  我还能。

  师(手指课件):谁能来读?

  生:我能!

  指名生读

  师:说一说读的怎么样?

  生:第一句是问句没读出问的口气。

  生:我觉得他第二句读的很自信,声音特别洪亮

  师:还有谁会读。

  生:我也会读。

  指名生读

  师:读得不错,如果声音再洪亮一点,会更好。你还能来读吗?

  生:我还能。

  (生声音洪亮的读文)

  师: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分角色在下面读一读。

  (生分小组练读,小组竞赛)

  ……

  三、课后拓展

  师: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来画风?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生画风)

  反思

  一、创设情境,诱发体验

  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思维活动主要是运用表象来进行的,以后才逐渐向抽象的逻辑阶段过渡、发展。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学生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有关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入境始与亲”,读书之前,教师就要综合运用语言、挂图、实物、音像等多种手段,创设一个恰当的阅读情境,去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去撞击他们的心灵,从而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由衷地关注、全身心地投入。

  1、激活积累,诱发体验

  积累是体验的先决条件。小语课文,大多是对生活情境的描述,语言生动形象,惟妙惟肖,教师可唤起学生回忆,以学生已有过的生活情境、事理感受、阅读积累诱发学生真切的体验。笔者开课时,请孩子们猜一猜风谜语,用古诗吟一吟风,用歌曲来唱一唱风。学生小手直举,发言积极。通过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诱发了他们的原有体验。

  2、激发兴趣,诱发体验

  就情感态度而言,首先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重要。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在本课中笔者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找到你喜

  123下一页欢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找出他们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让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时间充裕,挖掘也就比较深入,再通过小组交流,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

  二、进入情境,引导体验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的体验会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可见,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他们需要通过对教学情境充分、自主地体验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由此,通过引入情境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良性的互动,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

  1、借助问题,引导体验

  在学生自由读文后教师创设情境“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给小组的同学说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感受各种各样的体会,从而使学生走进了文本,超越了文本,张扬了个性,形成了富有创意的独到的见解。达到了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让孩子在阅读中自主感悟。我们喜欢宋滔,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也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有阅读中,去体会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2、借助语言,引导体验

  语言能创设情境,激起共鸣,使学生入情地参与到体验之中。在分析课文中三个孩子的对话时,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朗读。在学生读文环节中,课件出示三个孩子的对话,教师借机用“谁能来读?”“还有谁会读?”“你还能来读得更好吗?”让学通过回答,体会文中的“能……也能……还能……”这一递进句式的用法。引导体验,达到“水到渠成”功效。

  三、优化情境,丰富体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因此,教师要努力优化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激起学生的内心感受,努力使学生在文本形象与他们的生活世界中丰富体验。

  1、激发想象,丰富体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假如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能抓住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某一支点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点,激发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定能较好地诱发学生内心体验:让他们在想象中巩固知识,在想象中接受爱憎美丑的教育,在想象中培养思维能力……如教学时,教师理解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画风后,并适机出示板书。同时设计了说话环节“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先让学生对着板本说一说书上,再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说一说风来了还有什么现象。“风来了,风把头发吹乱了,风藏在头发里。风来了,风把帽子吹跑了,风藏在帽子里。”由此可见教学中不断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无疑是在想象的情境中为体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动手操作,丰富体验

  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思考,从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叙述条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慢慢丰富体验,发展思维能力,真正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后,教师布置“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来画风?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的作业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总之,没有体验的教学如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我们有义务引导学生入乎其内,“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扬长避短,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有了体验,才有接纳、认可、感悟、共鸣,也才有了生发和拓展。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教育大潮中,拨响体验这根弦,让学生“真情告白”,任学生在文本中自由翱翔,拉近与课文的情感距离,让学生透过语言南昌市进贤门小学的外壳寻找到理性的内核,一次次去完成深层次的哲理感悟、人文内涵的升华。

《画风》教案7

  一、说教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五课。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尽量创设情景让学生乐读、乐听、乐思。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及词语,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

  四、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朗朗四线并进。《画风》一课,对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的理解比较浅显,学生很容易通过朗读自己体会,重点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画风的,以及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故而我在这堂课中主要选用自主学习、读书体会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以及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课文;最后,让学生大胆思维:你还可以怎样画风,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参与的方式。这一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效果更好。在动手、动脑中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为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领悟”是我教学这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我班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让学生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达到营造主动、互动、合作和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六、重、难点的处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第三、四个环节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想象画风的方法,自由发挥他们各自体会的情感,并创设情境,将学生的语言积累转化为语言运用,让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用语言来表达、用手去创造。

  七、说教学过程

  《画风》的教学结构从总体上分为四大环节:

  ⑴谈话、猜谜语导入新课。通过猜谜语激趣从而自然的引入课题。

  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根据修订版大纲精神,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主要区别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二年级下半学期已经掌握了一些自学方法,读书的遍数要多,要求一步步地提高,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阅读能力。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力求使用结合。

  ⑶自主学习,读书体会。通过让学生“先自己读书找疑、然后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这一设计在自学环节中学生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从课文中找相关语句的方式,学生能自己解决课文,理解到宋涛、陈丹在赵小艺的启发下由不会画风到画风的经过,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分角色对读、老师引读)体会课文,再通过用:“风把——吹了,风藏在——里。”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从而为最后一个环节(即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⑷拓展。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画风,画香并将其中的内容描述给大家听。这一设计体现了修订版大纲的精神,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说的欢乐气氛中受到教育,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5)开放性练习设计,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

《画风》教案8

  学习目标:

  1、会认七个生字,会写“艺、丝”等上下结构的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会文中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体会他们的聪明、合作。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并能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心里害怕吗?(不害怕)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勇敢大方的孩子。老师这里有许多智慧星,待会儿要送给那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一、猜谜语引入

  老师听说咱们二年级的小朋友特别喜欢猜谜语,今天我们就来猜一猜吧!听好:“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禾苗见它弯腰。”是什么呢?

  (风)板书:风

  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对,就是风。

  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风没有颜色,风很冷,风很凉……)

  你知道的真多!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风的特点还真不少,那风能画出来吗?

  (能)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画风,板书课题:画风

  来齐读课题,读得真响亮,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谁画风,怎么画的?)

  (会提问题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二、预设环节,趣味识字

  1、先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最后想想,谁在画风,怎样画风的?

  2、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课文中有三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想)看,他们已经来到大屏幕上(出示三个小朋友图像及加注拼音的名字)自己读一读他们的名字

  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你还真像个小老师,读得真准。)正音。

  3、你愿意和他们中的谁做朋友呢?来和他打个招呼吧!(宋涛,你好,我是×××,想和你交个朋友。)你把他的名字叫得真准,他一定愿意和你交朋友,还有哪些小朋友想和宋涛做朋友的,我们一起来叫叫他的名字,注意要叫准哟(多有礼貌呀,他肯定愿意和你做朋友)

  4、看大屏幕有什么变化,这样你还认识他们吗?(去掉拼音)来,男同学读一读,女同学读一读。(字音读得真准)

  5、瞧,他们名字中的生字宝宝一个个顽皮地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吗?

  出示生字:陈赵宋丹艺涛

  谁来认一认(抽生认)正音

  我们一起来认一认(齐读生字)(陈、赵、宋这三个生字宝宝的音读得真准)

  有一个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看看,(出示:显得)谁认识?来教大家读一读。(抽学生教读)这样还认识吗?(去拼音和“得”字)齐读

  6、想一想,找一找,你们身边的人的名字里有我们今天学的生字吗?

  是呀,只要我们平时留心,就可以认识好多字

  三、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大家认识了三位新朋友,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还热情地打了招呼。现在,这三位新朋友正在草地上画风呢?想去看看吗?(想)瞧,他们在纸上画了什么(出示还没画风的画)学生补充(太阳、房子、大树、小鸟)

  课文题目是画风,那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疑问吗?

  (咦,风在哪儿呢?他们怎么画风的呢?)

  你问得很好,看得出你是用心思考了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找吧!可以读出声,也可以默读,用小铅笔勾一勾,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答案就藏在课文里。

  学生自读自悟。

  看同学生兴奋的表情,就知道你们找到了来交流一下吧!

  1、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生回答。

  还有吗?生回答。出示赵小艺的画。随机板书:旗子飘风车转

  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而且还想出了两个画风的好办法,她的心情怎么样呢?(高兴、兴奋、自信、自豪)那你们能把赵小艺这种心情读出来吗?出示赵小艺画风的句子。自由练读赵小艺画风这段话。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抽学生读)

  纠正多音字:旗杆、转

  (听到了吗?他把多音字杆和转读得多准,我们也来准确地读一读)

  不过,你们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赵小艺兴奋、自信的心情了吗?(没有)

  谁还想来读一读。(抽生读)

  (如读好了:读得真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两句话,能给我们再读一遍吗?出示画线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来把赵小艺这种心情读出来吧!(齐读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如没读好: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范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高兴、自信、自豪的心情)大家一起用语气把赵小艺的心情读出来(齐读)

  2、宋涛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可以这样画,他也非常(高兴)自由地读宋涛的话,去感受他突然明白时高兴的心情。出示宋涛的话。

  谁愿意把宋涛的话与大家分享呢!抽学生读。他那种惊喜的语气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

  3、陈丹、宋涛又是怎么画风的呢?生回答。出示陈丹、宋涛的画。随机板书:小树弯雨丝斜

  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他们也画出了风,他们多高兴呀!你能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吗?生自由练读。

  老师从你们朗读的表情上感受到他们很高兴,谁能用朗读把他们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呢?你来读宋涛的,你来读陈丹的。(你把宋涛想了想这句话读得真好,你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小结:红旗飘扬、小树弯腰、风车转动、雨丝斜斜这都是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4、你喜欢文中的三个孩子吗?(喜欢)为什么?

  随机板书:爱动脑

  那就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加上动作表情来读4-8自然段吧!

  5、这三位小朋友非常爱动脑,又善于合作,你愿意通过朗读、表演来表达你对他们的喜欢吗?(愿意)那就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吧。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2)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展示展示。(你们读得真好,不但加了自己的.动作表情,而且合作得也很好)还有愿意来读的吗?这么多,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愿意当宋涛的举手-――――

  四、想象拓展,勇于创新

  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我仿佛看到了一张张有风的美丽的画。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来,同桌互相说说,如果是你,打算怎样画风?

  (同桌说)

  来交流一下吧!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

  你们能说出怎么画风,能写出来吗?(能)那请在课外写一写吧!

  你看,我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想出了很多画风的好办法,也变得越来越聪明了,说不定下次书上就会用你画风的点子呢!

  五、善于比较,学会书写。

  又一阵风吹来了,树叶飘落下来,淘气的生字宝宝也随着微风来到我们面前,(出示生字:艺丝显忽)认识吗?

  自己读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艺字上小下大,草字头的一横略长,下面起笔在横中线上)范写“艺”(乙字折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小明,你看得真认真,待会儿一定能把字写好)

  观察一下,还有上小下大的字吗?(显字也是上小下大)

  那这两个字呢?(上大下小,)写丝字要注意什么?(下面一横略长,绞丝旁没有点)师范写

  拿起笔,摆正姿势,把上下结构的字每个写一遍。

  (师巡视,随机评价:小明写字的姿势多好,难怪他能把字写好。)

  展示,评价。

  (小明注意观察了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他把忽字写得多匀称呀!看,这个丝字在他笔下变得多漂亮。继续努力,说不定你会成为小小书法家的。)

  六、课外延伸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画风这篇课文,认识了三个新朋友,还知道了画风的方法。风呀,给我们带来了乐趣,带来了美的感受,让我们课外再去感受感受风吧!(出示作业小超市)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画风》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三个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难点:分角色朗读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或李峤的《风》)。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有三个小朋友却能把它画出来,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吗?(这句话不要了,因为这是在学生就课题质疑的时候,要涉及到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画风》(板书课题)

  2.学生就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要求:1.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给自然段标序号。

  三、创设情境,识记本课生字。

  1.明确谁画风。(课文读完了,知道这三个小朋友是谁了吗?)

  2.贴头像。(今天,老师把这三个小朋友也请到我们班来了,想认识一下吗?)

  3.板书名字。(先让学生指认,陈丹和赵小艺学生可能难以区分,可指导学生从文中找答案。——眨眨眼睛,想了想说。在板书姓名的时候,要求学生认真看,因为其中6个字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强调丹和舟的区别。)

  4.指生读它们的名字。

  5.交朋友,打招呼。

  四、再读课文,用横线勾画他们画风的句子。

  1.指生读他们画风的句子。

  2.指生贴图画。(今天,老师把这三个小朋友的画也带来了,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把他们的画认出来。)

  3.看图说话,师适当板书。(喜欢谁的画,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如果觉得课文中的语言更合适,就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画面。师板书:飘、斜、弯、转。)

  4.师小结:风看不见,摸不着,好多人觉得风很难画,可这三个小朋友却画出了这么漂亮的(删掉)风,那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出画风的方法的?(指生说)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了解三个小朋友能画出风的原因。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并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发现大自然中的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善于动脑筋的人才能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建议:以上内容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控制!为后面的阅读和理解留下比较充分的时间。)

  五、朗读感悟,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1.自由读喜欢的小朋友说的话。(揣摩人物此时的心理,说话的语气。)(例如: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明了什么?她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怎样用声音读出自己的理解?)

  2.指生读,师生评议,教师适当范读。(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读书?或者为什么要强调某个重点的词语?读书要有个性化的理解。)

  3.自由练读或同桌互读。

  4.分角色读,师旁白。

  (建议:最后一个自然段要作为一个深化和总结的内容,进行处理。)

  六、拓展训练。

  过渡语:老师从你们刚才的声音里听出了你们对课文的理解。这三个小朋友通过动脑思考想出了画风的方法,老师相信咱们班的同学此时也一定想出了更多、更好的画风的'方法,那你能学着这首小诗的样子把你画风的方法说一说吗?

  仿照例句“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说话。(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风藏在飘动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风来了,风把,风藏在里。)

  小结: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想象,你们不但能发现风在哪儿,将来还会发现很多很多有用的知识。

  七、选择性作业:

  1.喜欢画画的同学课下画一画风。

  2.喜欢写话的同学仿照前面的小诗写写风。

  3.查有关风的资料或文章读读风。(表达不太准确,建议:查有关风的资料或者读一读写风的文章。)

《画风》教案10

  【教学目标】

  1、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老师出个谜大家猜猜:

  耳听呜呜叫,眼看树枝摇,

  要问他住哪,谁也不知道。

  他是谁?(风)

  2、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画风》(板书课题),看到这题目你有话要说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创设情境,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弄清楚,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课文中的三个小主人公是谁,他们都想出了哪几种画风的好方法。

  3、检查初读效果:

  贴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他们的名字和三幅画。结合课文帮助三个小朋友找到他们自己的名字,并说说三幅画分别是谁画的?为什么?

  三、在不同的环境中识字

  1、找三名同学分别戴三个小主人公的头饰,手拿带有名字的'卡片。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字了。)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2、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

  湿──显。

  4、检查识字效果:

  在游戏中继续巩固生字。

  四、再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

  2、自由组合:

  分角色练习朗读。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汉字,引导观察:

  注意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逐个范写,落到实处: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范写,指出不足,老师逐步完善。

  3、学生试写,感悟交流:

  学生先描红,再试写,并且圈出自己写得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老师深入学生中间,挑选典型性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

  六、课堂延伸

  在大自然中不只有风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出来,还有声音、气味,但他们都可以通过画与他们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如果由你来画,你会画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观察,看谁的收获最大。

《画风》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设计: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重点词句。

  (3) 朗读课文,

  (4) 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 理解课文,

  (6) 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7) 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8) 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4-8自然段,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查一查、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 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 以课内外联系,

  (3) 校内外沟通,

  (4) 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5) 以自主学习,

  (6) 探究学习,

  (7) 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8) 以读为本,

  (9) 感悟朗读,

  (10) 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11) 作业 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五、教学媒体设计:

  (1) 多媒体课件,

  (2) 交互式学习网络教室。

  (3) 课前布置同

  (4) 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

  (5)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

  一、导入 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不喜欢猜谜语?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生答)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是风。[板: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它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风,好吗?[出示:课件]

  你找到风了吗?在哪里找到的?(生答)小朋友观察的非常仔细。

  [出示:学生画]老师这里有一幅咱们班小朋友画的画,你来看看画上有风吗?(生答)许多小朋友和他一样也不会画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风,好吗?[板:画]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怎样画风吗?风画出来漂亮吗?咱们来听课文录音,好吗?[录音]有的小朋友都听入迷了!

  2、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不过,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最好。(生自学)

  3、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吗?(生答)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这几个句子里住着生字宝宝,谁敢站起来读一读。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生读)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男子汉声音真响亮。

  (2)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旗杆的杆的颜色与其他字的颜色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杆是个多音字,)谁能用另一种读音组词?

  (3)[出示:课件]咱们把生字宝宝和他的伙伴请出来,开火车读好吗?你来当火车头,火车这样开,行吗?

  (4)刚才大家读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就得想个好办法把他们记住。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记住这些字。

  (5)都记住了吗?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他吗?(猜字谜、讲故事)

  (6)这些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它另外组个词说句话吗?

  三、学文。

  这么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你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 是读的更熟练了。(生读课文)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孩子的,你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的很完整。)

  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 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 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 喜欢李卫。

  因为李卫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李卫画风的句子吗?[点李卫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 喜欢丹丹。

  丹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点丹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李卫、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 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四、小结,

  李卫、丹丹、小艺他们那么聪明,你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什么?老师看你们更聪明!

  五、扩展画画。

  下面我们来换换小脑瓜,你来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想想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想好了就拿起笔来把风画在纸上。(真像一群小画家。)

  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放在投影上]告诉大家你画的风在哪里?不但画的好,表达的(用词)也很棒!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风,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观察。[板------]

  六、作业 :

  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愿意来为大家设计一个有趣的作业 ,(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学的建议,也可以自己想出一个别具一格的作业 来。下节课,咱们比比谁的收获最大。

  七、版书设计:

  画风

  小艺 李卫 丹丹

  小艺画 李卫的画 丹丹的画

  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1、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 用谜语激趣,提供给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网络是学生间交互的工具,及时反馈,个案分析,互相帮助,共享学习成果及时修改,提高作品质量。

  4、 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学为主,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看、读、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5、 课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根据学习所获和主观认识,畅所欲言,阐发议论,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画风》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能用国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2、能大胆地添画与诗歌情节有关的事物。

  3、体会古诗中的美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欣赏过古诗《风》,对古诗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诗配画作品4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诗歌,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

  (1)欣赏国画,听配乐朗诵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

  教师:听着古诗,看着画面,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2)欣赏古诗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再次感受古诗的意境,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大胆表演古诗《风》。

  2、师幼共同讨论如何用国画形式表现古诗内容。

  (l)引导幼儿逐句讨论作画内容。

  (2)讨论作品内容中的`不同运笔方式:可用中锋或侧锋表现什么内容。

  3、幼儿创作。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并用国画形式充分表现。

  4、作品展示,集体朗诵,感受和体会古诗中诗画一体、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

  师幼一起将幼儿作品制作成宫灯,装饰活动室(宫灯的四个面正好可以表现四句诗歌)。

  教学材料

  [古诗]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画风》教案13

  教材分析:

  《画风》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5课,课文主要讲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我们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所以,我在教学中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这节课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这节课主要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并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引出课题。

  1、录音放出刮风的声音,让学生说说听到什么声音?(生齐说)(板书:风)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2、直奔主题: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画)

  3、(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后,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提问题)老师对问题进行梳理。并归纳出两大问题。

  课件出示:

  1、谁在画风?

  2、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

  指名读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圈一圈,再互相请教。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三个小朋友及它们的名字,并认读生字。

  (2)指名认读生字,分组读生字。

  (3)把名字分解,再读生字并组词(师点击生字,生开火车形式读)

  4、再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谁在画风?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赵小艺

  陈丹

  宋涛

  三、图文并茂,探究学习

  1、那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呢?

  2、利用课件学习三幅画

  课件显示三幅画,学生欣赏,并结合问题进行思考。

  (1)你喜欢谁的画?

  (2)他的画上都画了什么?

  (3)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3、小组讨论交流(以上思考题连起来说一说)

  4、指名汇报(任意说出一幅)

  课件演示:(风吹旗飘、风车转、雨丝斜、小树弯)明白风与它们的联系。

  教师板书:

  画风风车转

  小树弯

  雨丝斜

  四、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逐句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与段落。

  课件显示:

  (1)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指导朗读,教师重点指导重音“弯弯的”有感情齐读。

  (2)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指四名学生分角色表演,边读边做动作,演感受。

  师生一起分角色来读。

  2、全文分角色朗读,自己找小伙伴,四个人一小组练读。

  3、教师小结过渡。

  五、驰骋想象鼓励创新。(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1、师放录音,引导学生想象

  2、学生实际操作,动笔画风。

  3、展示作品。

  六、全课总结,课下延伸

  课件显示:

  1、风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又给人类带来哪些坏处?

  2、怎样让风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附板书设计如下:

  15画风

  赵小艺红旗飘

  风车转

  陈丹小树弯

  宋涛雨丝斜

《画风》教案14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放录音)

  师:“听出来了吗?”(这是风声。师板书“风”)

  师:平时小朋友们都感受过风吧!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风很冷。风很凉爽。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风能吹动很多东西。风没有颜色……)

  师:风能唱,能写,能听到,能看到,能感受到,那它能画吗?(板书:画)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15、画风(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

  1、结识文本角色:书上有三位小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文中的三位小朋友卡通形象,并在各位小朋友的头上标出他们的姓名)是谁呢?赶快借助拼音认识一下吧!(学生自己拼读音节)

  2、认读生字:指名读三个人名组成的生字,介绍他们的名字;指名教读其它生字;去掉拼音再读;男女轮读,开小火车读生字。

  读到“宋、陈、赵”时,分别联系到本班具有相同姓氏的同学,读到丹、艺、涛时,可用它们练习组词。

  四、学会写的字

  1、同学们可真聪明,接下来,这三位小朋友还想给大家出出难题(课件呈现要求学会的字)。学生自读要求学会的字。

  2、读了这些生字,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最容易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注意指出:“陈”“转”“眨”是翘舌音,“丝”是平舌音……)

  3、组词比赛:同学们会用这些字组成哪些词语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个“组词”的比赛,你愿意选哪个字组词就选哪个吧,看谁组得又对有多。

  4、范写:小朋友们真能干,会说这么多的词语,能写这写字吗?(师在田字格中范?“艺”、“丝”、“杆”、“转”)

  5、启发观察:这四个字吗?写时要注意什么?

  6、课件呈现“丹、乌”。这是什么结构的字呢?它们在书写的时候又要注意什么呢?生练习把这些生字写一写,同桌互评。

  五、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们真聪明,陈丹、宋涛、赵小艺出了这么多的难题没能难住大家。下面他们将邀请大家来读一读他们的故事,你们愿意吗?

  打算怎么读呢?(大声朗读,默读,小声读,……)

  那就请小朋友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记得去请教一下旁边的小老师。(学生自读课文,配音乐)

  2、请小朋友们再一次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谈)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认识了7个生字,还会读、会认、会用、会写了12个字,并且读熟悉了课文,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下一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去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的生字,小朋友们还记得吗?那我们来开开小火车。(开火车认生字)

  小朋友们记得可真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画风(师指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根据课题质疑

  小朋友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谁在画风?他们在哪儿画风?风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怎样画风的?他们画得好吗?……)

  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是谁在画风呢?(宋涛、陈丹、赵小艺)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主要解决: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生默读课文)

  三、看图说图理解文意

  1、同学们可能已经找到了答案,那就把你找到的答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

  2、你们找得对吗?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画吧!这就是他们的画,可这三幅画都没有标小画家的名字,它们分别是谁画的呢?请小朋友们再次默读2~8自然段找一找它们分别是谁画的吧!找到的小朋友就举手说理由。(学生默读)

  3、谁来说说它们的小作者分别是谁?为什么?(学生边说,老师点击鼠标出现小作者的名字。)

  4、现在我们已经为它们找到小作者了,那你喜欢谁的画呢?喜欢谁的画你就可以来说一说。不过在说之前老师这有三个问题要请小朋友们注意,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⑴ 你喜欢谁的画?

  ⑵ 他的画上画了什么?

  ⑶ 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下面就请小朋友自己练习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吧,你想说哪幅就说哪幅。

  5、哪位小朋友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呢?(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机点击放大这些画)

  ⑴ 赵小艺的画:

  (生说)

  师小结:从她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原来小艺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同时板书:红旗飘 风车转)来表现风的。还有哪位小朋友想来说说其他的图?(课件回到三幅图)

  ⑵ 陈丹的画:

  (生说)

  师小结:原来陈丹画的是被吹弯了的小树来表现风的。(同时板书:小树弯)老师这还有一幅画,谁想说?(课件显示: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这是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谁来读?(指名读)

  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小朋友们注意听,看看你从老师的'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从哪一点感受到的? (突出“弯弯的”)

  原来突出“弯弯的”就能体现有风。那么谁再来读一读?生再齐读。

  ⑶ 宋涛的画:

  (生说)

  (师板书:雨丝斜)

  6、小结:刚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谁能看着老师黑板上写的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生:他们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把风画出来的。

  师:也就是说他们是通过画风中不同景物的变化来表现风的。

  过渡:文中的三位小朋友可真会动脑筋,我们的同学也不错!这么快就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下面,我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分角色读这几句话。这次老师有个要求,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有感情,还要加上表情和动作,谁来?(指名表演读)

  其他的小朋友来做评委,仔细看,认真听,读得好呢,咱们就来点掌声。(生上台读)

  7、刚才,同学们把课文中的句子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怎么样?下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小组里分角色读一读。

  8、刚才哪些小朋友是读的叙述的语言?请站起来。读宋涛、陈丹、赵小艺的小朋友都把书拿起来,记住你们的角色,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全班分角色读课文)

  四、拓展训练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放录音)

  师描述: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

  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来说说看。

  (我可以画头发飘起来了。我可以画窗帘被风吹动了。我可以画书页在翻动。我可以画尘土在飘扬。我可以画裙子被风吹得摆起来了。……)

  同学们想象真丰富!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画下来呢?

  2、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和纸,把你们想象的用简单的两笔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生画,师放录音)

  3、(展示画)还有很多小朋友都想来说一说自己画了些什么来表现风的?那这样吧!小朋友们再次拿起你的笔把你画的风写下来吧!这样老师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小朋友想要表达的了。这里老师给你们一个开头,你可以接着写下去。

  课件展示:风儿吹来了,_______________。(学生自己写话)

  4、展示学生所写的句子。

  五、总结

  小朋友们真不错,在这一节课中了解了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自己也能画风,并能把自己画的风描写下来。不仅如此,还能画出其他类似风的东西。可以看出小朋友们平时很爱观察,很爱动脑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吧!

《画风》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

  1、听辨声音引入风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听听画上的声音,都是什么声音呢?

  ⑴指名回答

  师:对了,是风先生来到我们的教室了。(板书:风)

  师:风不仅能听,还可以写,古代就有诗人写下了许多有关风的诗句,谁能背给大家听听。(生背,师评价。)

  2、揭题

  师:其实风还可以画出来。风看不见,摸不着,他藏在哪儿呢?怎么画出来呢?就有三个心灵手巧的小朋友,不但能找到风,还能把风画出来!想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画风》(板书:画)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遍(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自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再把文中这7个认读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能做到吗?

  2、学习七个认读的生字

  师:文中的`小朋友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他们来了!(出示课件3)

  ⑴与文中的小朋友打招呼,问声好。

  ⑵师:谁能借助拼音读出哪个小朋友的名字?(指名回答并齐读)谁还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注意:“赵、陈”是翘舌音,“宋”是平舌音)

  ⑶出示课件4

  师:没有了拼音,还会读吗?(全班齐读)

  ⑷出示课件5

  师:找一找在生活中“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哪里见过?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吗?

  “陈”:耳东陈(是识字的好方法)

  “涛”:海涛、波涛(哦!“涛”跟水有关系)

  师评:原来这些字你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呀!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个呢?(拿出“显”的卡片,让学生接读)

  ⑸识字巩固环节

  师: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含有“显”字的句子读一读,谁来?(指名读)

  老师这儿有许多精美的卡片,还想要吗?(想)想,就看你们的本领了!

  “赵、宋”:要求学生能说出识字的方法

  “艺、丹”:要求学生能组词

  3、写字教学

  ⑴分析字的结构,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

  ⑵出示范字。

  ⑶范写“艺”。

  ⑷师巡视辅导,相机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三、初读课文

  师:生字会认了,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找出宋涛、陈丹、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还找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读完评价)

  (一)理解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过渡:请一位同学说说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

  1、指名回答(出示课件),再指名读

  2、理解赵小艺为什么这样画风?(生反馈)

  师: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这时候,她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全班再交流)

  师评价:赵小艺真是个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孩子。所以,她第一个说“我能!”

  师:其实,赵小艺很聪明,他看出风藏在旗子里。

  3、课件出示: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4、先让学生自由填空,而后老师指正,并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二)理解陈丹和宋涛画风的句子

  1、出示课件动画

  师:风先生来了,三个小朋友的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2、指导朗读陈丹画风的句子

  ①出示课件: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师:噢!老师听出来了,小树弯弯的!

  ②再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宋涛画风的句子

  ①师:宋涛也把风画出来了,快和同桌一起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②读好“斜斜的雨丝”

  ③小组分角色朗读、全班分角色朗读(出示课件)

  (三)师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看到风了。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七个认读的生字,还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要想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风,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作业(出示课件)

  五、板书设计:

  旗子飘

  15画风小树弯敢想敢做

  雨丝斜善于动脑

  风车转

  反思:

  首先,我利用自然界的风可以通过耳朵听到,可以通过文字写出,以此来引导学生领会,风还可以通过笔画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俗话说:“空穴来风”。风来无影,去无踪,没有形状。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就抓住了风力使物体发生变化这一特征,利用找到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不足之处:

  1、语文教学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而我在识字教学中就犯了这一错误。

  2、朗读的目标含糊,应该每次要有明确的指定。

  3、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过于紧张,漏下的板书应在适当时机补上。

【《画风》教案】相关文章:

《画风》教案03-02

《画风》的优秀教案09-03

画风的语文教案02-20

《画风》语文教案10-09

《画风》教案(实用15篇)07-18

《画风》的优秀教案7篇03-07

画风教学反思04-22

《画风》教学反思12-02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画风》教案01-31

《画风》教学反思15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