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20 08:51:5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大全7篇

语文教案 篇1

  识字1

  学目标教: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4、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字。

  总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随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出示课件“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你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指名汇报读。

  三、理解韵文,领略春天

  1、分小组合作朗读。要求:团结互助,互相提醒,共同努力。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3、表扬最佳合作小组。

  4、看图尝试引导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2、

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3、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要认的字。

  1、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复、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词:柳绿花红(柳) 莺歌燕舞(歌 舞)

  冰雪融化(冰) 泉水丁冬(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百鸟争鸣(争鸣)

  2、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柳 冰 泉 鸣(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歌(哥 + 欠)百(一 + 白)

  二、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S、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三、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四、实践活动

  1、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3、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4。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

  1 柳 树 醒 了

  教学目标: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板书:春雷 春雨 春风 春燕

  2、出示课件: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

  二、初读,了解短文

  1、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板书:柳树醒了

  2、想读读课文吗?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分节读课文。

  三、朗读,板画识字

  1、板画春雷(闪电),出示生字“雷、醒”。

  2、板画柳枝,出示生字“澡、枝”、“软”。

  3、出示生字“梳、梢”。谁发现了这两个字的特点?

  4、说说“小柳絮”指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5、“要—耍”有什么不同?怎样记住“耍”字?

  四、活动,巩固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生字。

  2、同桌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卡。

  五、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复习生字。

  2、将你认识的同学的名字写在本子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游戏,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说话朋友春高,游戏:“找朋友”,说词语,看谁说得多。

  2、出示生字卡片。游戏:“抢答”

  3、课件出示练习。

  春雷 柳树 说话 醒

  春风 柳梢 洗澡 长高

  春雨 小朋友 梳头 软

  春燕 柳枝 玩耍 绿

  词语连线

  二、品读,感悟文味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2、小结:柳树醒了,她是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多可爱的柳树,多可爱的春天,你能把这种喜爱读出来吗?

  3、谁来试一试?读你喜欢的地方。

  相机指导:“醒、软、绿、飞、高”等字可读得稍重、稍长,以读出诗的节奏感。

  4、小结:

  柳树醒了,春姑娘来了。春天闪耀着明丽的色彩,跳动着轻快的音符,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柳树醒了,孩子们也醒了。他们那琅琅的读书声,那无邪的欢笑声,给春天的乐谱上增添了美妙的音符。

  三、想象说话,运用语言。

  1、再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练习:

  春天跟 说话了,

  说着说着,

  ……

  3你知道在春天里,还有什么也醒了吗?

  四、总结

  1、用你喜欢的方式背课文。

  2、说写或画写小诗: 醒了

  2 春雨的色彩

  教学目的: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初步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去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展开想象,发现

  春天的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 出示课件:小燕子 麻雀 黄莺,问:认识吗?读词语,认小鸟名称。

  2、出示课件:春天来了,小鸟们在田野里见面了,这次,它们争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想听听吗?

  二、初读,了解短文

  1、范读课文,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2、板书:春雨的色彩,齐读课题。

  3、想读读课文吗?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三、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

  纺线 争论 有趣 题目

  到底 颜色 淋洒 滴 欢

  杜鹃花 蒲公英 油菜花

  个别读,正音;齐读。

  2、读课文,正音。

  第一段:个别读,齐读

  第二段:分男女读。

  第三段:个别读,齐读。

  第四、五段:同桌互相检查,正音。

  第六段:齐读。

  3、自由下位,互相检查读书情况。

  四、识 字

  1、课件出示生字,问:你记住哪些生字呢?怎么记住的?

  2、开火车读生字;组字游戏。

  五、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复习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游戏,巩固识字

  1、出示课件或生字卡片:

  线 论 趣 题 底 颜淋 洒 滴 油 欢

  游戏:”抢答”,看谁最先读准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

  滴 欢 题 线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掌握几个多音字“闷”、“簸”、“攒”。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复述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品味重要语句理解故事揭示的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生的价值,懂得应该以认真、执著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并品味关键句子,加深对文章中心——“人生的价值在于认真、执著”的理解。

  三、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偶然的事件会改变一个人乃至几代人的命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就是这么一个事例。

  (二)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不能理解的字词可以提出置疑,由其他同学或教师帮助解答。

  (三)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问题

  1:列车上偶然相遇的双方是谁?(父亲和神秘的博西先生)问题

  2:为什么我们兄弟姐妹相聚时,总要提及父亲以及“神秘的先学生”?

  (因为父亲以他那刻苦坚韧、认真执著的精神,从一个刚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儿子,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受人尊敬的人,并且也为我们兄弟姐妹的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一切都有因有了那位神秘先生的帮助,因此,我们兄弟姐妹一相聚总要谈论父亲和那位神秘的先生。)

  (四)熟读课文,在教师引导下复述故事。教师可提示学生抓住故事的几个起伏点:“失败——相遇——转机——成功”。

  (五)通过品味重要语句,理解父亲认真、执著的精神提问:父亲当时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刚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儿子,博西先生为什么要帮助他?(“因为父亲首先显示出了一个人的真正:执著、认真。”)

  提问:父亲的执著、认真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的执著、认真的句子。如:

  1、“从几百名应聘者中,你被选上作为夏季旅客列车上的临时服务员。”

  2、“清晨两点钟,车厢内拥挤闷热,忠于职守的父亲穿着白色的工作服,仍在颠簸在车厢里缓缓巡回。”

  3、“父亲不一会儿就在银色的托盘里放了两杯热牛奶与餐巾,穿过拥挤的车厢,极为规范地端到这位男子面前。”

  (六)讨论交流:

  1、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父亲会不会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机遇”是具有其偶然性的,但这种偶然的机遇只向具有真正价值的人敞开大门,而一个具有真正价值的人也必须善于捕捉机遇,否则,也难以求得发展。课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以他自己的“执著、认真”,应聘当上了列车临时服务员,以他的忠于职守、规范服务赢得了“神秘先生”的“青睐”,又以他的执著追求的精神返回格林斯堡大学,抓住了“偶然”,抓到了“机遇”,最终,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一家的发展轨迹”。

  2、课文,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学生自由畅谈。

  (七)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记叙父亲的经历,告诉人们只有体现出真正价值的人,只有执著、认真的人,才能获得机会、抓住机会,并在最后取得成功。我们学习了课文,就要学习父亲那种认真、执著的精神,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锲而不舍地追求理想。

  (八)布置作业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全诗。

  二、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的画面。

  三、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美读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 “ 剥而复加 层层叠加” 法

  【教学过程】

  一、传说——导入新课 [“白娘子西湖断桥畔”课件]

  【导语】同学们,刚才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个民间故事。你知道这个民间故事的名称吗?——《白蛇传》。对,那么《白蛇传》的动人传说发生在什么地方?

  是的,发生在杭州西湖。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就是在——西湖断桥处!

  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今天我陪同你们身临其境地享受一番、一饱眼福,愿意吗?

  今天因为同学们的面子大,我还请到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做我们的导游,他曾经但任过杭州刺史,请他带领我们穿超时空隧道,走进西湖,浏览西湖。现在就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到P148页。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

  二、熟读——感知全诗

  1、作者简介: 哪一位同学了解白居易,向大家介绍一下![见课件]

  2、自主学习:

  【导语】“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学法,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面对白居易所写的这首七言律诗,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这首古诗,采用什么样的学法来感悟这首古诗呢?

  希望大家不要保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生1:书读百遍 生2:古诗常识 生3:感知画面 生4:领悟意境 生5:把握感情 同学们说的很好,适合自己的学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就采取大家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3、常识了解:

  【导语】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下面就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读一读。

  配乐《花好月圆》,生先读,生再互相点评,4个人:男读女评、女读男评。

  但读书是有讲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说,诵读古诗时:

  友情提醒:(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读出韵味

  下面请同学们边聆听范读,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押韵。

  (一)第一次播放朗读——聆听范读 [ 课件5:单画面型的朗读 ]

  【导语】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如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课件6]这首七言律诗诗句的节拍是:XX / XX / XX / X ,XX / XX / X / XX ,

  首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dī)

  颔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ní)

  颈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tí)

  尾联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导语】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我们就来享受这种幸福。请大家下起来,轻声跟读,用情去读,用心去体会。

  (二)第二次播放朗读——模仿齐读[ 课件7:活动画面型的朗读 ]

  三、精读——理清游踪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穴”。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诗人说“行”,行踪是什么,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听读——尽显春机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想像诗文的画面。说得很好!正如诗人王维说的那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例如:“水面初平云脚低”,就这么一句,其实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首诗中还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擅长画画的将她画出来!擅长写作的就将她写出来。

  示例: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初平”;白云重重叠叠,云气低垂,接近水面,与西湖水面的波澜连成一片,所以说 “云脚低”。[ 见课件 ]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老师行间巡视、辅导。然后点拨,师小结。

  老师也来凑个热闹,看老师画得如何?最想表达的是哪一句呢?

  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

  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花乱草绿,

  游人如织

  的西湖

  早春图。

  下面再请一位“小导游”将我们带到那钱塘湖游览。你们班级哪一位同学们是朗读高手?请她来朗读一下:掌声有请!

  同学们,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的翅膀,飞翔到早春的西湖。

  [ 品味想象]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五、悟读——景中情语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还要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如此美景,那么,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自由发言

  师问: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最爱”

  六、品读——寻觅春踪

  【导语】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钱塘湖春行”中的“春”是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同学们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重点应该在颔联和颈联。

  【授人以渔】今天我也来显露一手,说一说我个人是如何学习这首古诗的,愿意给老师一显身手的机会吗?我个人认为:运用“剥而复加 层层赏析 ”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赏析诗句。

  所谓的“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就是通过把诗句的修饰语先剥落下来,只留下句子的主要陈述对象。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加上去,每加一层,分析一层,这样“剥而复加”的过程就是一个“层层赏析”的过程。

  先看简单的颈联: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第一层:加了个“乱”字,使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名句。朱先生是这样描绘的,请同学们轻声跟读: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几句话给“乱”字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也可以联想到花的`勃勃生机。

  第二层:加了个“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刚“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马蹄踏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那草儿嫩绿的汗液可曾染绿了马蹄?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游戏活动】

  你给我一个平台,我给你一个惊喜;我给你一个杠杆,希望你翘起一个地球。为了感谢大家刚才给我一个表白的机会,现在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来赏析颔联。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游戏活动规则:

  1、分男女两个队派。

  2、一人运用语言和动作解说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但不能涉及到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中的原字,出现一个就算失败。

  3、一人背对屏幕,面对观众,只能看前面人的动作表演、口头语言解说,说中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就算成功。

  4、游戏时间:每一个词只能解说一分钟。

  5、每组竞猜四个词语,每猜对一个得25分。

  6、得分高的为赢家,获奖品一份。

  7、班长计时。 【活动过程略】

  【模仿走路一】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仔细推敲、多次锤炼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王安石都是其中的典范。据说王安石为了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曾经修改过六次。下面再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仔细推敲、揣摩诗中的语言。

  再看颔联:

  莺争树 燕啄泥

  1、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

  2、早莺争暖树 新燕啄春泥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处处) (家家)

  【模仿走路二】

  颔联中“莺争树、燕啄泥”是作者眼中所见到的景象,“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但是这并不能体现早春特色。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第一层:[“暖”、“春”]

  加了个“暖”字,暖树是向阳的枝头,黄莺争抢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惧怕早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湿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第二层:[“早”、“新”]

  加了个“早”、“新”字,这两个字,写出了人们初见莺燕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的消息的使者。人们或许会想:连黄莺、燕子都来了,身上厚重的棉衣应该脱掉了,应该像黄莺、燕子一样,欢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第三层:[ “几处”、“谁家”]

  加了个“几处”、“谁家”。请注意,这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语也极有分寸,一方面因为少而带有欣悦之情,另一方面这时毕竟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到处莺歌燕舞”的时候。

  三层分析下来,令人惊叹:诗人写的真是初春景色!

  七、展读——学以致用

  通过刚才的模仿训练,以及同学们的密切配合,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剥而复加 层层赏析 ”这一赏析诗歌的方法,你们不感到高兴吗?想不想再试一下?好!为了让同学们再大显身手,一展才华。请同学们课后再试用这种方法试着赏析一首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诗境散化”的方法就是用优美的散文语言,再通过丰富地联想和想象,将诗歌所蕴涵的意境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jǚ jǚ)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尾声——相约明天

  亲爱的同学们: [ 课件展示 ]

  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到此一游;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不要忘记优美动人的传说;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互相切磋过,用白娘子的话说这是一种“缘分”。

  我们在此相约:

  在座的各位同学,等你们也成了“杭州刺史”的时候,就不再麻烦白居易他老人家了,请你

  再次带领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一起去享受一下,还有我本人,行吗?白娘子与许

  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20年等一回!

  为了我们的缘分:

  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的双手,用你们的真诚,热情地感谢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 注:上面所述是本人于20xx年在县五中教学辅导片开的一节公开课时所设计的一篇教案]

  钱塘湖春行

  【教学过程简案】

  一、传说——导入新课

  二、熟读——感知全诗

  三、精读——理清游踪

  四、听读——尽显春机

  五、悟读——景中情语

  六、品读——寻觅春踪

  七、展读——学以致用

  八、尾声——相约明天

  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学海无涯

  一、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也可以赏析杜牧的《清明》:

  雨纷纷————————人断魂————————酒何处—————————杏花村

  清明雨纷纷——————路上人断魂——————借问酒何处———————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牵手课外 读诗与识法

  识法,就是识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欣赏者的文章可以写出上千个字,说意境如何优美,诗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读诗者真正读透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而下,“黄河”如线由西往东,那简直就是大彻大悟了。

  几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还是写作者对宫女的同情争执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的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了作者对宫女的深刻同情。这首小诗,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例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是写时间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深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便表达出来了。如果用其他方法去叙述描摹,可能简约精妙到如此?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3.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雨中情境的课件,学生相互交流,说出图上的情境。

  2、再播放课件(下雨了,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

  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齐读课题, 认读“伞”字,老师拿出雨伞,说一说与实物的异同?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自主识字

  1.对照字表圈画生字

  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5.生字的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来?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3. 小结:丁丁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展示:

  “伞”的笔顺。

  “变”下面是“又”,不是反文。

  “奔”要注意下面部分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描字。

  3.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应用媒体资源学习生字,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课件《小雨沙沙》师生边舞边唱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营造了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通读课文,感悟语言

  1、出示课件,听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3、课件出示小雨情境:

  (1)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谁先读第一句话“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2)怎样才叫“慢悠悠地走回家。”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3)朗读第二句话“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小雨会说话吗?

  (4)同桌讨论这一小节诗歌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轻柔、喜爱)

  4.课件出示大雨情境:

  (1)下大雨时,丁丁又是怎么样回家的呢?

  (2)自由读第二小节。

  (3)安排5、6个同学来表演“伞群”,安排一个同学表演“机灵的'小鹿”。

  (4)机灵的小鹿,多么快乐!谁再读一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又分别用了“小雨中”和”“大雨中”两个视频场景来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5.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不让妈妈送伞来呢?

  (1)全班默读第三节诗

  (2)质疑:A.你的爱指的是什么爱?

  B.什么是“小糖人”?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朋友的形为像“小糖人”的行为?

  (3)不想做“小糖人”的同学齐读这一句话。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愉快地获取知识。〕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情境渲染气氛,书声朗朗,再造意境,使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得以升华。〕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大家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仿照例子编一编)

  例: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布置作业:

  准备班会:《妈妈,我长大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总结】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二年级上册“自立”为主题的第二单元中的一首小诗。诗中两个地方的“喜欢”,都流露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而愿在风雨中历练,逐步自立的心愿。这首小诗语句清新、活泼、自然,充满了儿童情趣,小诗的题目《妈妈,不要送伞来》,只有学生在真正读懂小诗,并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领悟。

  一、在“谈话导入,激发思考”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问学生:“沙、沙、沙,下雨了,同学们有的穿着雨衣,有的打着花雨伞回家去。可是有位叫“冬冬”的小朋友没拿雨伞,也不希望妈妈送雨伞,她说‘妈妈,不要送伞来’(板书课题),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大多又娇气,下雨不用家长送伞这是他们一时很难理解的,因此,问题的提出自然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了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

  二、在“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中,我同样引入了“冬冬”这个人物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一听,冬冬都说了些什么,”(老师范读课文), “喜欢冬冬的文章吗?读冬冬的文章,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生字、读文章。“(学生自读课文)“冬冬要考考你们生字掌握得怎么样,谁有胆量接受考验?”(小组合作学习,检查生字)……这样,通过“冬冬”这个人物的引入,让“冬冬”进入学生心灵,让“冬冬”与学生对话,让“冬冬”引出学生的思考,让“冬冬”与学生一起“勇敢、欢快”。

  三、 在“疑中导读,体会感悟 ”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有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然后自由提问。孩子们逐渐能提出较完整的问题,如:“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小糖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妈妈,不要送伞来”等等。其中,“小糖人是指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较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小朋友的行为像‘小糖人’的行为?‘小糖人’还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理解?”如此设计,有条理,有坡度,学生理解既自然,又深入。而“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则采用男女生互读互相评议的方法,来理解“勇敢、欢快”这两个重点词……

  学完了这篇富有启迪的小诗后,为了把学生进一步引入生活,使感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成为能力和习惯。课后我特别布置这样的作业:“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同学们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回家后,把你的心理话说给妈妈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你不是“小糖人”,是一个勇敢、欢快、自立、自强的人。”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 能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 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语境指代不同内容或对象。

  3、 通过阅读,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4、 能向家人或伙伴流利地讲述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并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通过读文,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三、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语境中指代内容或对象是不同的。

  2、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讲述这个故事。

  四、教学准备

  1、 老师:相应的课件

  2、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浏览注释,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板书:孙叔敖

  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名字。

  书空“敖”的左边部分(注意“竖”和“撇”是两笔)

  师:有谁了解他呢?

  组织交流

  师补充:孙叔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楚国的令尹,令尹是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大官。

  师:今天我读的这篇古文是讲述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2、齐读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板书课题:*30 孙叔敖杀两头蛇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组织交流

  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产生了哪些疑惑呢?

  预设一:孙叔敖为什么要杀两头蛇?

  预设二:孙叔敖是怎么杀两头蛇的?

  (二)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正确古文:

  1、指导朗读古文

  师: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大声地朗读这篇古文?

  指名朗读古文;教师进行指导

  2、重点指导古文中的停顿:

  出示:

  孙叔熬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熬/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尝试朗读;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三)借助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古文意思

  师:刚才我们已经读通了古文,现在请你默读古文,借助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自己在重要的加点字处做好学习记号,也可圈出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予以指导帮助

  2、交流学习过程

  四人一组交流学习情况(重点字的理解;不懂地方的解答)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课文中几处“之、其”的`不同意思

  师: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之”字,故事中出现的几次“之”的意思一样吗?

  1)“之”在文言文中常用的解释有如下几个:①往,到;②直到;③人称代词;④指示代词:这;⑤的。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读懂“之”的不同意思。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中的“之”意思是“的”;“杀而埋之”、“向者吾见之”中的“之”意思是“它”,指代那条两头蛇。)

  2)师:“其”在文言文中经常指代不同的对象,你能知道文章的“其”分别指的是谁吗?

  (“其母问其故”中两个“其”所指的对象是不同,一个“其”的意思是“他的”,指孙叔敖;第二个“其”是指“孙叔敖在哭”这件事。)

  师:古文中一些指示代词在文中具体所指的内容一定要联系前后文来确定,读古文的时候可要特别注意。

  4、解疑课题疑问

  师:在刚开始学习时,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现在你能解答了吗?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组织交流(用古文中的原句回答)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述吗?

  组织交流

  (四)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并流利讲述故事:

  1、感受孙叔敖的为人

  齐读古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组织交流

  2、讲述故事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感受到了他的善良,为他人着想。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吗?

  同桌尝试;组织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入: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里,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的。

  A、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的词。

  B、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拣 闹嚷嚷

  (2)读准下列的字。

  魔术匣子 闹嚷嚷 忸怩

  (3)理解词语。先解释下面的字。

  成千盈百(盈):

  座无隙地(隙):

  4、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帖。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子(xiá jiǎ jiá )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2、学习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横线和曲线分别划出来。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A、出示句子:成千上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B、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A、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B.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在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联想的句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了儿童的神态和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A、 出示,指读: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B、 用"阳光下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2)熟读第6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自由读7、8小节后,说说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第5题(1)、(2)。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找不到春天的?(儿童在春光明媚的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A、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春光还是写儿童?

  B、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书后第5题(3)。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倆、摘、伯”等三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2.能通顺得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球、玩”等6个生字,并组2个词

  【教学过程】

  1.动画导入(4min)

  以“牛顿万有引力”的动画进行导入,设置疑问,到底是什么东西,让苹果掉下来呢?让我们学习课文《地球爷爷的手》就会知道答案了。

  2.听课文录音(2min)

  3.自读课文(4min)

  自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找出不会读的字词。

  4.出示会认的生字词表(7min)

  (1)出示生字“倆、摘、伯、而、且、踢、引”带领学生老师读一次,学生再读三次。

  (2)出示生词“他俩、摘桃子、伯伯、而且、踢球、引力”

  (3)让学生自读生词,随后进行开火车读。

  5.出示会写的生字词表(15min)

  (1)出示“球、玩、跳、桃、树、刚”6个生字,读一次

  (2)对每个生字进行书空,并对各字结构提示,提示“王、足、木”三个偏旁

  (3)同位之间互相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并写在书本空格上

  (4)出示“地球、皮球、玩具、玩水、跳高、跳远、桃子、核桃、大树、树下、刚刚、

  刚才”让学生自由读,并抄在书上

  (5)开火车读读这些生词

  (6)做选词练习

  6.再读课文(3min)

  全班再次齐读课文,把刚学的生字词读懂读通顺。

  7.自读课文,找出地球爷爷的手到底是什么?(5min)

  教学板书:31.地球爷爷的手

  地球爷爷的手

  地心引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得朗读课文,读出角色的语气

  2.初步认识地心引力这个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有感情得朗读课文,读出角色的语气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能干……的`句子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2min)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爷爷的手》课文中的生字宝宝,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看看同学们还认不认得他们了。(出示生词课件读三次)

  2.出示练习题让同学做。

  2.初读课文,设疑思考(10min)

  下面,我们和认识的生字宝宝一起,自己读一下课文,边读边想想:

  (1)地球爷爷真的有手吗?地球爷爷的手到底指的是什么?

  (2)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指导学生找出谁、在干什么)

  3.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5min)

  (1)一起来读一下第1自然段到第3自然段,看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2)小猴想请小兔子吃桃子,可是他摘不了,看看他接下来怎么办?齐读第3-8自然段

  注意读出请求、感谢、奇怪的语气。(邀请同学个别读)

  (3)再读读3-8自然段,同学们要把小猴和小兔子的把感情读出来,看谁读得最好。

  (4)读9-10自然段,尝试模仿着地球爷爷说话(地球爷爷年纪很大了,是怎样说话呢?)

  4.模仿说话(3min)

  谁能模仿地球爷爷说的话,用……能……能……来说一段话。

  5.角色扮演,表演课文(10min)

  老师来扮演旁白,让学生扮演小猴、小兔、猴爸爸和地球爷爷的说话。

  6.总结全文,拓展结课(3min)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爷爷的手这个小故事,也知道了地球爷爷的手指就是我们的地心引力,那么地心引力到底是谁怎样发现的呢?今天请大家回去查资料,下次课请同学来说一下。

《语文教案大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经典】08-18

(精选)语文教案08-15

语文小学教案05-30

【精选】语文教案08-02

(经典)语文教案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案大全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大全7篇

语文教案 篇1

  识字1

  学目标教: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4、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5、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字。

  总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随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出示课件“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你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指名汇报读。

  三、理解韵文,领略春天

  1、分小组合作朗读。要求:团结互助,互相提醒,共同努力。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3、表扬最佳合作小组。

  4、看图尝试引导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2、

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3、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要认的字。

  1、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复、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词:柳绿花红(柳) 莺歌燕舞(歌 舞)

  冰雪融化(冰) 泉水丁冬(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百鸟争鸣(争鸣)

  2、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柳 冰 泉 鸣(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歌(哥 + 欠)百(一 + 白)

  二、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S、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三、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四、实践活动

  1、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3、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4。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

  1 柳 树 醒 了

  教学目标: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板书:春雷 春雨 春风 春燕

  2、出示课件: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

  二、初读,了解短文

  1、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板书:柳树醒了

  2、想读读课文吗?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分节读课文。

  三、朗读,板画识字

  1、板画春雷(闪电),出示生字“雷、醒”。

  2、板画柳枝,出示生字“澡、枝”、“软”。

  3、出示生字“梳、梢”。谁发现了这两个字的特点?

  4、说说“小柳絮”指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5、“要—耍”有什么不同?怎样记住“耍”字?

  四、活动,巩固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生字。

  2、同桌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卡。

  五、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复习生字。

  2、将你认识的同学的名字写在本子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游戏,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说话朋友春高,游戏:“找朋友”,说词语,看谁说得多。

  2、出示生字卡片。游戏:“抢答”

  3、课件出示练习。

  春雷 柳树 说话 醒

  春风 柳梢 洗澡 长高

  春雨 小朋友 梳头 软

  春燕 柳枝 玩耍 绿

  词语连线

  二、品读,感悟文味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2、小结:柳树醒了,她是那么柔软,那么鲜嫩,那么活泼,那么妩媚。多可爱的柳树,多可爱的春天,你能把这种喜爱读出来吗?

  3、谁来试一试?读你喜欢的地方。

  相机指导:“醒、软、绿、飞、高”等字可读得稍重、稍长,以读出诗的节奏感。

  4、小结:

  柳树醒了,春姑娘来了。春天闪耀着明丽的色彩,跳动着轻快的音符,弥漫着逗人的童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柳树醒了,孩子们也醒了。他们那琅琅的读书声,那无邪的欢笑声,给春天的乐谱上增添了美妙的音符。

  三、想象说话,运用语言。

  1、再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练习:

  春天跟 说话了,

  说着说着,

  ……

  3你知道在春天里,还有什么也醒了吗?

  四、总结

  1、用你喜欢的方式背课文。

  2、说写或画写小诗: 醒了

  2 春雨的色彩

  教学目的: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初步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去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展开想象,发现

  春天的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1、 出示课件:小燕子 麻雀 黄莺,问:认识吗?读词语,认小鸟名称。

  2、出示课件:春天来了,小鸟们在田野里见面了,这次,它们争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想听听吗?

  二、初读,了解短文

  1、范读课文,说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2、板书:春雨的色彩,齐读课题。

  3、想读读课文吗?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三、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

  纺线 争论 有趣 题目

  到底 颜色 淋洒 滴 欢

  杜鹃花 蒲公英 油菜花

  个别读,正音;齐读。

  2、读课文,正音。

  第一段:个别读,齐读

  第二段:分男女读。

  第三段:个别读,齐读。

  第四、五段:同桌互相检查,正音。

  第六段:齐读。

  3、自由下位,互相检查读书情况。

  四、识 字

  1、课件出示生字,问:你记住哪些生字呢?怎么记住的?

  2、开火车读生字;组字游戏。

  五、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复习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游戏,巩固识字

  1、出示课件或生字卡片:

  线 论 趣 题 底 颜淋 洒 滴 油 欢

  游戏:”抢答”,看谁最先读准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

  滴 欢 题 线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掌握几个多音字“闷”、“簸”、“攒”。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复述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品味重要语句理解故事揭示的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生的价值,懂得应该以认真、执著的态度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并品味关键句子,加深对文章中心——“人生的价值在于认真、执著”的理解。

  三、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偶然的事件会改变一个人乃至几代人的命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就是这么一个事例。

  (二)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不能理解的字词可以提出置疑,由其他同学或教师帮助解答。

  (三)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问题

  1:列车上偶然相遇的双方是谁?(父亲和神秘的博西先生)问题

  2:为什么我们兄弟姐妹相聚时,总要提及父亲以及“神秘的先学生”?

  (因为父亲以他那刻苦坚韧、认真执著的精神,从一个刚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儿子,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受人尊敬的人,并且也为我们兄弟姐妹的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一切都有因有了那位神秘先生的帮助,因此,我们兄弟姐妹一相聚总要谈论父亲和那位神秘的先生。)

  (四)熟读课文,在教师引导下复述故事。教师可提示学生抓住故事的几个起伏点:“失败——相遇——转机——成功”。

  (五)通过品味重要语句,理解父亲认真、执著的精神提问:父亲当时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刚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儿子,博西先生为什么要帮助他?(“因为父亲首先显示出了一个人的真正:执著、认真。”)

  提问:父亲的执著、认真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的执著、认真的句子。如:

  1、“从几百名应聘者中,你被选上作为夏季旅客列车上的临时服务员。”

  2、“清晨两点钟,车厢内拥挤闷热,忠于职守的父亲穿着白色的工作服,仍在颠簸在车厢里缓缓巡回。”

  3、“父亲不一会儿就在银色的托盘里放了两杯热牛奶与餐巾,穿过拥挤的车厢,极为规范地端到这位男子面前。”

  (六)讨论交流:

  1、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父亲会不会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机遇”是具有其偶然性的,但这种偶然的机遇只向具有真正价值的人敞开大门,而一个具有真正价值的人也必须善于捕捉机遇,否则,也难以求得发展。课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以他自己的“执著、认真”,应聘当上了列车临时服务员,以他的忠于职守、规范服务赢得了“神秘先生”的“青睐”,又以他的执著追求的精神返回格林斯堡大学,抓住了“偶然”,抓到了“机遇”,最终,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一家的发展轨迹”。

  2、课文,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学生自由畅谈。

  (七)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记叙父亲的经历,告诉人们只有体现出真正价值的人,只有执著、认真的人,才能获得机会、抓住机会,并在最后取得成功。我们学习了课文,就要学习父亲那种认真、执著的精神,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锲而不舍地追求理想。

  (八)布置作业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全诗。

  二、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的画面。

  三、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美读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 “ 剥而复加 层层叠加” 法

  【教学过程】

  一、传说——导入新课 [“白娘子西湖断桥畔”课件]

  【导语】同学们,刚才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个民间故事。你知道这个民间故事的名称吗?——《白蛇传》。对,那么《白蛇传》的动人传说发生在什么地方?

  是的,发生在杭州西湖。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就是在——西湖断桥处!

  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今天我陪同你们身临其境地享受一番、一饱眼福,愿意吗?

  今天因为同学们的面子大,我还请到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做我们的导游,他曾经但任过杭州刺史,请他带领我们穿超时空隧道,走进西湖,浏览西湖。现在就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到P148页。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

  二、熟读——感知全诗

  1、作者简介: 哪一位同学了解白居易,向大家介绍一下![见课件]

  2、自主学习:

  【导语】“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学法,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面对白居易所写的这首七言律诗,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这首古诗,采用什么样的学法来感悟这首古诗呢?

  希望大家不要保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生1:书读百遍 生2:古诗常识 生3:感知画面 生4:领悟意境 生5:把握感情 同学们说的很好,适合自己的学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就采取大家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3、常识了解:

  【导语】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下面就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读一读。

  配乐《花好月圆》,生先读,生再互相点评,4个人:男读女评、女读男评。

  但读书是有讲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说,诵读古诗时:

  友情提醒:(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读出韵味

  下面请同学们边聆听范读,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押韵。

  (一)第一次播放朗读——聆听范读 [ 课件5:单画面型的朗读 ]

  【导语】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如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课件6]这首七言律诗诗句的节拍是:XX / XX / XX / X ,XX / XX / X / XX ,

  首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dī)

  颔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ní)

  颈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tí)

  尾联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导语】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我们就来享受这种幸福。请大家下起来,轻声跟读,用情去读,用心去体会。

  (二)第二次播放朗读——模仿齐读[ 课件7:活动画面型的朗读 ]

  三、精读——理清游踪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穴”。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诗人说“行”,行踪是什么,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听读——尽显春机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想像诗文的画面。说得很好!正如诗人王维说的那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例如:“水面初平云脚低”,就这么一句,其实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首诗中还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擅长画画的将她画出来!擅长写作的就将她写出来。

  示例: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初平”;白云重重叠叠,云气低垂,接近水面,与西湖水面的波澜连成一片,所以说 “云脚低”。[ 见课件 ]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老师行间巡视、辅导。然后点拨,师小结。

  老师也来凑个热闹,看老师画得如何?最想表达的是哪一句呢?

  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

  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花乱草绿,

  游人如织

  的西湖

  早春图。

  下面再请一位“小导游”将我们带到那钱塘湖游览。你们班级哪一位同学们是朗读高手?请她来朗读一下:掌声有请!

  同学们,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的翅膀,飞翔到早春的西湖。

  [ 品味想象]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五、悟读——景中情语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还要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如此美景,那么,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自由发言

  师问: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最爱”

  六、品读——寻觅春踪

  【导语】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钱塘湖春行”中的“春”是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同学们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重点应该在颔联和颈联。

  【授人以渔】今天我也来显露一手,说一说我个人是如何学习这首古诗的,愿意给老师一显身手的机会吗?我个人认为:运用“剥而复加 层层赏析 ”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赏析诗句。

  所谓的“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就是通过把诗句的修饰语先剥落下来,只留下句子的主要陈述对象。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加上去,每加一层,分析一层,这样“剥而复加”的过程就是一个“层层赏析”的过程。

  先看简单的颈联: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第一层:加了个“乱”字,使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名句。朱先生是这样描绘的,请同学们轻声跟读: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几句话给“乱”字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也可以联想到花的`勃勃生机。

  第二层:加了个“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刚“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马蹄踏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那草儿嫩绿的汗液可曾染绿了马蹄?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游戏活动】

  你给我一个平台,我给你一个惊喜;我给你一个杠杆,希望你翘起一个地球。为了感谢大家刚才给我一个表白的机会,现在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来赏析颔联。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游戏活动规则:

  1、分男女两个队派。

  2、一人运用语言和动作解说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但不能涉及到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中的原字,出现一个就算失败。

  3、一人背对屏幕,面对观众,只能看前面人的动作表演、口头语言解说,说中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就算成功。

  4、游戏时间:每一个词只能解说一分钟。

  5、每组竞猜四个词语,每猜对一个得25分。

  6、得分高的为赢家,获奖品一份。

  7、班长计时。 【活动过程略】

  【模仿走路一】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仔细推敲、多次锤炼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王安石都是其中的典范。据说王安石为了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曾经修改过六次。下面再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仔细推敲、揣摩诗中的语言。

  再看颔联:

  莺争树 燕啄泥

  1、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

  2、早莺争暖树 新燕啄春泥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处处) (家家)

  【模仿走路二】

  颔联中“莺争树、燕啄泥”是作者眼中所见到的景象,“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但是这并不能体现早春特色。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第一层:[“暖”、“春”]

  加了个“暖”字,暖树是向阳的枝头,黄莺争抢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惧怕早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湿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第二层:[“早”、“新”]

  加了个“早”、“新”字,这两个字,写出了人们初见莺燕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的消息的使者。人们或许会想:连黄莺、燕子都来了,身上厚重的棉衣应该脱掉了,应该像黄莺、燕子一样,欢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第三层:[ “几处”、“谁家”]

  加了个“几处”、“谁家”。请注意,这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语也极有分寸,一方面因为少而带有欣悦之情,另一方面这时毕竟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到处莺歌燕舞”的时候。

  三层分析下来,令人惊叹:诗人写的真是初春景色!

  七、展读——学以致用

  通过刚才的模仿训练,以及同学们的密切配合,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剥而复加 层层赏析 ”这一赏析诗歌的方法,你们不感到高兴吗?想不想再试一下?好!为了让同学们再大显身手,一展才华。请同学们课后再试用这种方法试着赏析一首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诗境散化”的方法就是用优美的散文语言,再通过丰富地联想和想象,将诗歌所蕴涵的意境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jǚ jǚ)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尾声——相约明天

  亲爱的同学们: [ 课件展示 ]

  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到此一游;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不要忘记优美动人的传说;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互相切磋过,用白娘子的话说这是一种“缘分”。

  我们在此相约:

  在座的各位同学,等你们也成了“杭州刺史”的时候,就不再麻烦白居易他老人家了,请你

  再次带领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一起去享受一下,还有我本人,行吗?白娘子与许

  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20年等一回!

  为了我们的缘分:

  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的双手,用你们的真诚,热情地感谢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 注:上面所述是本人于20xx年在县五中教学辅导片开的一节公开课时所设计的一篇教案]

  钱塘湖春行

  【教学过程简案】

  一、传说——导入新课

  二、熟读——感知全诗

  三、精读——理清游踪

  四、听读——尽显春机

  五、悟读——景中情语

  六、品读——寻觅春踪

  七、展读——学以致用

  八、尾声——相约明天

  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学海无涯

  一、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也可以赏析杜牧的《清明》:

  雨纷纷————————人断魂————————酒何处—————————杏花村

  清明雨纷纷——————路上人断魂——————借问酒何处———————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牵手课外 读诗与识法

  识法,就是识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欣赏者的文章可以写出上千个字,说意境如何优美,诗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读诗者真正读透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而下,“黄河”如线由西往东,那简直就是大彻大悟了。

  几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还是写作者对宫女的同情争执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的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了作者对宫女的深刻同情。这首小诗,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例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是写时间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深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便表达出来了。如果用其他方法去叙述描摹,可能简约精妙到如此?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3.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雨中情境的课件,学生相互交流,说出图上的情境。

  2、再播放课件(下雨了,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

  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齐读课题, 认读“伞”字,老师拿出雨伞,说一说与实物的异同?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自主识字

  1.对照字表圈画生字

  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5.生字的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来?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3. 小结:丁丁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展示:

  “伞”的笔顺。

  “变”下面是“又”,不是反文。

  “奔”要注意下面部分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描字。

  3.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应用媒体资源学习生字,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课件《小雨沙沙》师生边舞边唱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营造了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通读课文,感悟语言

  1、出示课件,听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3、课件出示小雨情境:

  (1)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谁先读第一句话“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2)怎样才叫“慢悠悠地走回家。”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3)朗读第二句话“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小雨会说话吗?

  (4)同桌讨论这一小节诗歌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轻柔、喜爱)

  4.课件出示大雨情境:

  (1)下大雨时,丁丁又是怎么样回家的呢?

  (2)自由读第二小节。

  (3)安排5、6个同学来表演“伞群”,安排一个同学表演“机灵的'小鹿”。

  (4)机灵的小鹿,多么快乐!谁再读一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又分别用了“小雨中”和”“大雨中”两个视频场景来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5.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不让妈妈送伞来呢?

  (1)全班默读第三节诗

  (2)质疑:A.你的爱指的是什么爱?

  B.什么是“小糖人”?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朋友的形为像“小糖人”的行为?

  (3)不想做“小糖人”的同学齐读这一句话。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愉快地获取知识。〕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情境渲染气氛,书声朗朗,再造意境,使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得以升华。〕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大家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仿照例子编一编)

  例: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布置作业:

  准备班会:《妈妈,我长大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总结】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二年级上册“自立”为主题的第二单元中的一首小诗。诗中两个地方的“喜欢”,都流露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而愿在风雨中历练,逐步自立的心愿。这首小诗语句清新、活泼、自然,充满了儿童情趣,小诗的题目《妈妈,不要送伞来》,只有学生在真正读懂小诗,并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领悟。

  一、在“谈话导入,激发思考”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问学生:“沙、沙、沙,下雨了,同学们有的穿着雨衣,有的打着花雨伞回家去。可是有位叫“冬冬”的小朋友没拿雨伞,也不希望妈妈送雨伞,她说‘妈妈,不要送伞来’(板书课题),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大多又娇气,下雨不用家长送伞这是他们一时很难理解的,因此,问题的提出自然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了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

  二、在“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这一环节中,我同样引入了“冬冬”这个人物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听一听,冬冬都说了些什么,”(老师范读课文), “喜欢冬冬的文章吗?读冬冬的文章,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生字、读文章。“(学生自读课文)“冬冬要考考你们生字掌握得怎么样,谁有胆量接受考验?”(小组合作学习,检查生字)……这样,通过“冬冬”这个人物的引入,让“冬冬”进入学生心灵,让“冬冬”与学生对话,让“冬冬”引出学生的思考,让“冬冬”与学生一起“勇敢、欢快”。

  三、 在“疑中导读,体会感悟 ” 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有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然后自由提问。孩子们逐渐能提出较完整的问题,如:“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小糖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妈妈,不要送伞来”等等。其中,“小糖人是指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较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小朋友的行为像‘小糖人’的行为?‘小糖人’还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理解?”如此设计,有条理,有坡度,学生理解既自然,又深入。而“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则采用男女生互读互相评议的方法,来理解“勇敢、欢快”这两个重点词……

  学完了这篇富有启迪的小诗后,为了把学生进一步引入生活,使感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成为能力和习惯。课后我特别布置这样的作业:“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同学们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回家后,把你的心理话说给妈妈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你不是“小糖人”,是一个勇敢、欢快、自立、自强的人。”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 能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 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语境指代不同内容或对象。

  3、 通过阅读,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4、 能向家人或伙伴流利地讲述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并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通过读文,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三、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语境中指代内容或对象是不同的。

  2、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讲述这个故事。

  四、教学准备

  1、 老师:相应的课件

  2、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浏览注释,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板书:孙叔敖

  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名字。

  书空“敖”的左边部分(注意“竖”和“撇”是两笔)

  师:有谁了解他呢?

  组织交流

  师补充:孙叔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楚国的令尹,令尹是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大官。

  师:今天我读的这篇古文是讲述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2、齐读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板书课题:*30 孙叔敖杀两头蛇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组织交流

  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产生了哪些疑惑呢?

  预设一:孙叔敖为什么要杀两头蛇?

  预设二:孙叔敖是怎么杀两头蛇的?

  (二)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正确古文:

  1、指导朗读古文

  师: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大声地朗读这篇古文?

  指名朗读古文;教师进行指导

  2、重点指导古文中的停顿:

  出示:

  孙叔熬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熬/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尝试朗读;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三)借助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古文意思

  师:刚才我们已经读通了古文,现在请你默读古文,借助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自己在重要的加点字处做好学习记号,也可圈出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予以指导帮助

  2、交流学习过程

  四人一组交流学习情况(重点字的理解;不懂地方的解答)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课文中几处“之、其”的`不同意思

  师: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之”字,故事中出现的几次“之”的意思一样吗?

  1)“之”在文言文中常用的解释有如下几个:①往,到;②直到;③人称代词;④指示代词:这;⑤的。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读懂“之”的不同意思。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中的“之”意思是“的”;“杀而埋之”、“向者吾见之”中的“之”意思是“它”,指代那条两头蛇。)

  2)师:“其”在文言文中经常指代不同的对象,你能知道文章的“其”分别指的是谁吗?

  (“其母问其故”中两个“其”所指的对象是不同,一个“其”的意思是“他的”,指孙叔敖;第二个“其”是指“孙叔敖在哭”这件事。)

  师:古文中一些指示代词在文中具体所指的内容一定要联系前后文来确定,读古文的时候可要特别注意。

  4、解疑课题疑问

  师:在刚开始学习时,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现在你能解答了吗?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组织交流(用古文中的原句回答)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述吗?

  组织交流

  (四)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并流利讲述故事:

  1、感受孙叔敖的为人

  齐读古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组织交流

  2、讲述故事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感受到了他的善良,为他人着想。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吗?

  同桌尝试;组织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入: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里,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的。

  A、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的词。

  B、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拣 闹嚷嚷

  (2)读准下列的字。

  魔术匣子 闹嚷嚷 忸怩

  (3)理解词语。先解释下面的字。

  成千盈百(盈):

  座无隙地(隙):

  4、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帖。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子(xiá jiǎ jiá )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2、学习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横线和曲线分别划出来。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A、出示句子:成千上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B、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A、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B.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在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联想的句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了儿童的神态和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A、 出示,指读: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B、 用"阳光下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2)熟读第6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自由读7、8小节后,说说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第5题(1)、(2)。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找不到春天的?(儿童在春光明媚的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A、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春光还是写儿童?

  B、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书后第5题(3)。

语文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倆、摘、伯”等三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2.能通顺得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球、玩”等6个生字,并组2个词

  【教学过程】

  1.动画导入(4min)

  以“牛顿万有引力”的动画进行导入,设置疑问,到底是什么东西,让苹果掉下来呢?让我们学习课文《地球爷爷的手》就会知道答案了。

  2.听课文录音(2min)

  3.自读课文(4min)

  自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找出不会读的字词。

  4.出示会认的生字词表(7min)

  (1)出示生字“倆、摘、伯、而、且、踢、引”带领学生老师读一次,学生再读三次。

  (2)出示生词“他俩、摘桃子、伯伯、而且、踢球、引力”

  (3)让学生自读生词,随后进行开火车读。

  5.出示会写的生字词表(15min)

  (1)出示“球、玩、跳、桃、树、刚”6个生字,读一次

  (2)对每个生字进行书空,并对各字结构提示,提示“王、足、木”三个偏旁

  (3)同位之间互相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并写在书本空格上

  (4)出示“地球、皮球、玩具、玩水、跳高、跳远、桃子、核桃、大树、树下、刚刚、

  刚才”让学生自由读,并抄在书上

  (5)开火车读读这些生词

  (6)做选词练习

  6.再读课文(3min)

  全班再次齐读课文,把刚学的生字词读懂读通顺。

  7.自读课文,找出地球爷爷的手到底是什么?(5min)

  教学板书:31.地球爷爷的手

  地球爷爷的手

  地心引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得朗读课文,读出角色的语气

  2.初步认识地心引力这个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有感情得朗读课文,读出角色的语气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能干……的`句子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2min)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爷爷的手》课文中的生字宝宝,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看看同学们还认不认得他们了。(出示生词课件读三次)

  2.出示练习题让同学做。

  2.初读课文,设疑思考(10min)

  下面,我们和认识的生字宝宝一起,自己读一下课文,边读边想想:

  (1)地球爷爷真的有手吗?地球爷爷的手到底指的是什么?

  (2)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指导学生找出谁、在干什么)

  3.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5min)

  (1)一起来读一下第1自然段到第3自然段,看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2)小猴想请小兔子吃桃子,可是他摘不了,看看他接下来怎么办?齐读第3-8自然段

  注意读出请求、感谢、奇怪的语气。(邀请同学个别读)

  (3)再读读3-8自然段,同学们要把小猴和小兔子的把感情读出来,看谁读得最好。

  (4)读9-10自然段,尝试模仿着地球爷爷说话(地球爷爷年纪很大了,是怎样说话呢?)

  4.模仿说话(3min)

  谁能模仿地球爷爷说的话,用……能……能……来说一段话。

  5.角色扮演,表演课文(10min)

  老师来扮演旁白,让学生扮演小猴、小兔、猴爸爸和地球爷爷的说话。

  6.总结全文,拓展结课(3min)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爷爷的手这个小故事,也知道了地球爷爷的手指就是我们的地心引力,那么地心引力到底是谁怎样发现的呢?今天请大家回去查资料,下次课请同学来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