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9 07:59:1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大全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一. 整体感知

  1.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2. 感知内容

  ① 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② 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 草报春

  春花图 花争春

  盼春 绘春 春风图 风唱春 颂春

  春雨图 雨润春

  迎春图 人迎春

  二.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3. 潜心精读

  问题组

  ①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②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③ 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4. 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

  三. 体验与反思

  a) 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b) 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春天的诗文互相交流。

  [作业]

  〈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设计及意图学生活动及目标

  一、根据课文质疑,激发学习情绪

  1.汇报交流预习读文后的感受。

  2.提出读文自己仍不懂的地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者想深入学生心灵,要先了解他们的感受、困惑和疑问。)

  二、体验怀念之。情,领悟人物情感

  点拨内容:

  1.认真读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2.从哪儿能体会出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点拨重点:

  1.比较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⑦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体验人物内心感情。

  ①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紧扣情字,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领悟。)

  三、.品味母子之情,产生情感共鸣

  伴随舒缓深沉乐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与境结合,体会课文中抒发的情感,走入课文,倘祥其中,充分感悟母与子的深情。)

  四、抒写内心感受,表白生命激情

  1..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2.出示怀念母亲的文章,或出示表现母爱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3.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今后准备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中的人和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五、课堂延伸,走进生活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可过生活中的小事体现他们之间深情。(以上是一个迁移运用的训练,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个性内容,焕发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板书:

  雁阵北归

  我推着你走走树叶飘落

  秋天的怀恋菊花烂漫

  要好好儿活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课始读文感知后自由谈感受。默读课文后试着用书上的句子,加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交流沟通。学生专注地投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根据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脑海中形成画面,形成自己的联想和体验,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自觉抓住描写的语句说出母亲对子女深情。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与情感世界相互沟联、碰撞,产生更高层次的思想精神和人文意识。学生表白内心,以个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3、教师小结归类: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三、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自学,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自学。

  3、小组汇报。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2分)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默读批注法初读了22课,谁还记得文章写了哪五件事?

  (吟诗落泪、弄脏梅图、提起回国、赠送梅图、赠送手绢五件事。)

  2 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写事为主的文章以《梅花魂》为题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的学习课文。

  二、新授:

  1 师:同学们,你们看,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来。(课件:梅花图)望着那朵朵梅花,我不禁想起了与外祖父之间的往事。(1分)(学生听,进入情境。)

  2 请大家默读文章所写的五件事,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外公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的表现的句子,划完后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4分)(学生用心去读书,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3 两人一组汇报句子,一人读外公的表现,另一人读“我”的表现。(初步感知)(2分)

  (1)外公落泪我拍手笑

  (2)外公发脾气我不理解

  (3)外公哭起来我不明白

  (4)外公送我梅图我不知为什么

  (5)外公送我手绢我不解

  (板书五件事)

  4 从“我”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1分)

  (总结出婴儿不理解外公的所作所为。)

  5 当时幼小的莺儿不理解外公的感情,你明白吗?你是从哪读懂的?请你从刚才划的外公表现的句子中找到最能表达外公感情的的句子,大声的朗读。(3分)

  6 请你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来评议。(3分)

  7 全班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要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加以评议,如果你觉得自己比他读得还好,那你就站起来读。

  第一件事:(2分)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指名读

  (2)同学加以评议:重点体会外公在吟诵诗句时的意境,体会老人思念故乡之情。

  (3)你们想试一试吗?每个人试着读读。

  (4)全班齐读,共同体会老人的思乡之情。

  第二件事: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2分)

  (1)指名读

  (2)同学评议:声不在高,批评的分量重,十分严厉。

  (3)带着这样的感情试着读出来。

  (4)指名读。

  (5)简单评议。

  第三件事:(10分)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一)

  (1)学生读到时出示投影

  (2)是啊!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歌颂了梅花精神,你知道哪些呢?(学生诵读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文。)

  (3)你见过梅花吗?想再看一看吗?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梅花,边看边结合着同学们找的的句子、资料和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梅花与其他的花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评议,抓住愈是寒冷句,教师边总结边变“愈”字的颜色。)

  (4)每个同学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5)指名读。

  (二)

  (1)外公由梅花联想到什么?

  (2)自由读外公说的话,想想还有哪些有气节中国人?

  (学生反馈,说自己知道的有气节的人。)

  (3)在读,读出中国人的气节。

  (三)

  (1)我们再看13自然段,这是在我即将离开外公时他对我说的一段话,想一想此时的外公应用怎样的语气对我说这段话?(学生讨论:语重心长,教育,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期望之情等。)

  (2)每个人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

  (3)指名读,大家评议。

  (4)师生对读,体会外公的感情。

  8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也可以结合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的巨大变化来谈。2分)

  9 老人为什么把自己珍爱的梅图送给我呢?齐读16自然段,思考。(2分)

  (把他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到祖国)

  多少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了外公的心。

  10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1分)

  这节课我们有深入的学习了《梅花魂》,知道了这篇文章由我看到了梅花想到了外祖父,回忆起他生前的五件事,进一步体会到了老人的思乡之情和眷恋祖国的感情,也从中感受到了老人盼望回归的心。

  11 学忘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2分)

  (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12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请大家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体会爱国华侨们的心声。(2分)

  板书:

  22 梅花魂

  落泪

  外公 赠手绢 训斥 思乡之情

  赠图 痛哭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梅花魂》教学设计十二,梅花魂,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这是—篇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事理性说明文,语文教案-秃鹰之死。作者从光化学:烟雾、有毒化合物、潜在的核污染、泄露的石油等几个方面,说明工业“三废”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揭示了现代社会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条理清晰、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思路结构

  文章开头以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秃鹰的事件,引出了“光化学烟雾”、废气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由现象到本质进行了逐层说明。然后又介绍了废水污染、废渣污染、核污染、石油污染等等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的问题。最后发出呼吁,提醒人们在运用新技术时,千万不要忘记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文章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三、说明方法的运用

  本文大量运用举例子、列数据等说明方法,进行科学地说明。如1952年的“洛杉矶烟雾”使65岁以上的老人有近400人死亡;20世纪50年代的洛杉矶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有一千多吨有害气体排入大气;1970年,日本东京的光化学烟雾就使6000人受害;在谈到废水、废渣对人类的危害时,作者指出“当今世界,人工制取的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已超过500万种,在这些化学品中,有害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达400万吨”;据20世纪70年代的情况估计,全世界每年排入环境的固体废物超过30亿吨,废水为6000亿~7000亿吨,废气中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就近4亿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19世纪的0.028%增加到现在的0.032%。这些典型的事例,这些统计数据既突出了“三废”对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危害的特征,又让人触目惊心。这些事例和数据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向人类发出严重的警告: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另外,文中还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清晰地突出了事物 特点,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四、说明中心与顺序教学方法建议

  学习每一篇课文,都要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每一篇说明文都有说明对象,全文又围绕说明对象,安排若干个说明中心,每一个说明中心又通过一至几个段落来说明。如果抓住了这几个说明中心,也就能理解全文的内容及说明的中心了。因此,反复阅读、多多揣摩是关键。

  事理说明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但由于说明对象与内容的不同,逻辑顺序又可分为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等。因此,在学习具体的文章时,还要分析课文运用了怎样的逻辑顺序,这是学习事理说明文的一个难点,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秃鹰之死》。

  教学设计示例

  自读过程:

  1.设置情景,导语引入。

  (播放一段有关环境污染的录像材料)刚才,大家从影片中看到的浓浓黑烟、

  脏得发臭的河流和堆积成山的废弃物,是否难以想像生活于其间的滋味。但事实是,我们确实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不信,请你看看这篇《秃鹰之死》。

  2.通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掌握并积累词语。

  3.研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围绕中。乙、精心选材的写作特点,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4.赏读课文,指出课文在写法上值得借鉴的地方。

  5.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解说:研读课文是突出自读要点,实现自读目标的关键环节。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其概括能力,既而引导学生研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掌握并运用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同时,通过课文的研读也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自读点拨:]

  题意简释。

  (1)题目“秃鹰之死”的作用。

  明确: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说出了工业“三废”所带来的危害,显示出文章的说明重点。

  (2)因环境污染而导致死亡的生物很多,为什么要以“秃鹰之死”为题呢?

  明确:用捕食小兽和其他鸟类的体强性凶的鹰的死亡,来强调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警示人们要重视环保。

  (解说:通过对题目的解析,体味标题的意义力深对文章的理解。)

  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第1-7 段)工业“三废”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一层(第1-4段)工业废气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二层(第5、6段)工业废水废渣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三层(第7段)核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第二部分(第8-10段)工业“三废”给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的严峻挑战。

  重难点分析。

  (1)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①说明中心:工业“三废”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②选材角度:从废气、废渣废水、核污染三个角度选取材料来说明中心。

  ③围绕中心,增添材料:a大量氟利昂的排放导致臭氧层空洞,从而引发人类皮肤癌病增多;b金属冶炼厂排放的含铅或其他重金属的废渣废水可弓没人的多种血液病;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造成数万人的受害,连下一代的小孩也有遗害,轻者头上不长头发,重者患上白血病而不治身亡。

  (2)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a.为说明工业“三废”的危害,举了“秃鹰之死”和“水俟病”为例;b.为说明“光化学烟雾不只洛杉机有”,举了日本东京和我国兰州为例。举出事实,以达到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增强说服力。

  ②列数字。a.为说明“洛杉矶烟雾”的危害,举出当地老人死亡人数(400)和东京受害人的具体数目(600);b.为说明化学品中有害化学品的年产量之多,列出“400 万吨”的具体数目;c.为说明工业“三废”量之大,列出了“30 亿吨”“6000 亿—7000亿吨”“4亿吨”“0.028%”“0.032%”等数目;d.为说明石油对海洋的污染,列出了“五百多万吨”的数目。列出具体的数字,真实可信,给人以确切的印象。

  ③作比较。为说明“现在全世界核武器的总破坏力”,把它与在广岛爆炸的两颗原子弹的破坏力作比较,得出超过“数百万倍”的结论。通过比较,强调所要说明的对象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④打比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提示:

  这首诗歌语言亲切,琅琅上口。应以读为主,从语言文字入手,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一、整体读文初步感受山村小学的样子

  (山脚下一幢幢漂亮、整齐的瓦房,学校前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学校四周树木郁郁葱葱,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认真地读读课文,谁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找一找,画一画有关的词语、句子。用“——”画出谁,用波浪线画告诉我们什么?然后把相关的词句读一读。

  然后把相关的词句读一读。

  二、多元方法感悟美

  1、对比读感悟美。

  A、那漂亮的瓦房就是课堂。

  B、那最漂亮的瓦房就是我们的课堂。

  A、那平坦的土地,就是操场。

  B、那最平坦的土地,就是我们的操场。

  A、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很清脆。

  B、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是多么清脆。

  A、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很悠扬。

  B、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是多么悠扬。

  通过对比读感受学校的美好,体会学生在优美的环境里学习是那样的'高兴自豪。读中积累词语,训练语感。

  2、借助图画感受美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山村学校的样子、说说在学校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时的快乐心情。带着真实地感受有感情地朗读1、2、3小节。

  三、思考质疑描绘美

  学习最后一个小节:我们的学校,在祖国的地图上,找也找不到,画也画不上。引生质疑:自己读最后一个小节,联系上一个小节,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为什么学校那么小,却装得下祖国的历史、今天和未来的理想。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生活、收获、理想。教师小结:我们的学校虽小,但是在这里,我们这些小朋友同样快乐地学习,了解古今天下事,认识中外知名人,笑谈理想抒情怀,这个小小的山村学校,就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一句话,学校虽小,可是我们的理想却远大的很呢!

  四、回归整体诵读美

  朗读全文,假如你就是这个山区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将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们的小学校呢?

  五、联系实际描绘美

  你们的学校什么样?可以仿照诗歌的样子,也向大家介绍介绍。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1.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学生自由发言 从而引出板书:以诚待人)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自主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注意:举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他组员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三、班级交流:

  1.注意事项: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2.出示“以诚待人”的名句: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动者也。”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自诚明,性也;自明诚,学也”

  诚而后才有真仁真义,不诚只能是假仁假义;诚而后才能躬行实践,感人感物,不诚则遇难而退,有始无终。所以诚存则仁存,诚立则仁立。

  习作:

  先学习“我的发现”

  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1.同学们,最近有几个同学找我谈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心里很着急;有的同学说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一点自由都没有;还有的同学说平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等等。我很感谢这些同学,那么信任老师,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得不够。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享;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有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出出主意解决;你们说好不好?

  二、明确要求,拓展表达思路。

  1.指名朗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里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

  4.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师生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三、小组合作,生生互动。

  1.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教师巡视,倾听,并发现“典型”。

  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

  2.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学生评议。(教师小结、点评,并强调习作中的注意问题。)

  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心里话是向谁说的。

  2.话的内容要真实。

  3.习作时可自由选择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二人称“你、您”。体裁上可以用书信、日记或其他。

  四、动手练笔,交流修改。

  1.学生动笔习作。

  2.选择学生例文,师生共同点评。

  3.相互朗读习作,相互点评。

  4.自我修改。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4.小练笔: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学习22课《云房子》上节课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字词,现在,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2、出示词语:(要求正确、清晰、响亮)

  (小老师带读词语)。

  3、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云房子是谁在什么时候造的吗?请一位小朋友起来朗读,其余的小朋友边听边思考问题。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刚刚下了一场雨,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生读文段,回答)

  我们也可以用练习3中学过的一个成语来形容大雨过后的天空——“雨过天晴”。(指名回答)

  雨过天晴,天空空出现了一朵朵美丽的白云。送词语“白云朵朵”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书本,一起朗读一下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段。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教师边说边播放多媒体)。这么美丽的景色把小鸟引来了,它们情不自禁的说了一句话!

  1、(出示句子):哇,这么多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

  (1)指名读,

  (2)让我们通过朗读听听,哪只小鸟最想造云房子,指读。

  (3)齐读。

  2.好吧,那就抓紧时间开始造云房子吧!

  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出示课文: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1)请小朋友们翻开书本,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

  小鸟们造了哪些模样的云房子呢?请你用横线把写云房子的样子词语划出来。

  (2)品读各种各样的云房子。

  出示句子请同学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a.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

  b.“有的像大冬瓜那样横着。”

  课文中多了一个“傻傻的”——多了这个词呀,这个大冬瓜立刻变得傻乎乎的,真……?(可爱)

  我们把这个词放到句子里面读一读,你能读出大冬瓜那种傻乎乎又可爱的样子吗?(指名读句。)

  b.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

  这朵花儿是怎样地开着?点红“美美地”

  这句话我先请第一、二组同学来读一读,希望你们能把这朵花儿读得美美的。

  一二组齐读。

  嗯,这花儿开得真美!三、四组的同学也来试着读一读吧,我相信你们可以让花儿开得更美!

  三四组齐读。

  我们看到了像大冬瓜那样傻傻的横着云房子和像花儿那样美美的开着云房子,天空中还有别的云房子吗?

  c.有很高的大楼房

  什么样的大楼房?谁能把这么高的大楼房读好,你可以加上动作,比划一下这高度?

  指名读。

  d.有很宽的大礼堂

  这大礼堂真宽敞,有哪一小组愿意来读好它吗?[

  指名小组读。

  e.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小鸟们还造了一种云房子,和前面的可不一样呢!它呀,只有一点点小,究竟有多小呢?……(请小朋友看看图,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嗯,看来这云房子呀,可真是小,我们能一起读好这幢小小的云房子吗?

  指名读。

  f.云房子丰富多彩,有大冬瓜那样的,有花儿那样的,有高的,有宽的,有小的,老师忍不住也想读一读,你们愿意听吗?(师范读,加上动作。)

  (4)齐读(看投影)。

  小朋友们也把五幢云房子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注意要像老师一样加上动作哦!

  (4)指导背诵。

  课文把云房子写得多美、多有趣啊!你能试着背一背吗?老师给你一点提示。

  有的像,有的像

  。有,有,也有,小得。

  3.句式转换练习。

  出示句子: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看了这么多各种各样的云房子,不知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里的大冬瓜和花儿是用“有的像……有的像……”连接起来的,而大楼房、大礼堂和一点点小的云房子则是用“有……有……也有……”连接起来的,这是两种不同的说话方式,现在,老师将两种说话方式互换了一下,你能试着填一填吗?

  出示句子:有很傻的大冬瓜,请同学试着填写:有很美的花儿。

  出示句子:有的像大楼房那样高高的,请同学试填:有的像大礼堂那样宽宽的',有的像小麻雀住的房子那样一点点小。

  *哦,看来这样表达的意思和原来的句子是一样的,只是说话方式发生了改变,小朋友也要学会这样的灵活运用啊。

  4.其实啊,小鸟们还造了其他的云房子呢。你想看吗,出示图片,看这幅图上的云房子像什么呢,你能像老师一样用两种不同的说话方式来表达吗?(出示2张图)

  例:这幢云房子像(笔直的大树)

  这幢云房子像(大树)那样(笔直的站着)

  【生练】:

  (2)这幢云房子像(欢快的小鱼)。

  这幢云房子像(小鱼)那样(欢快地游着)。

  指名回答。

  生活中有更多的云房子等着我们小朋友自己去发现。我们要留意观察。

  5.齐读第2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小鸟们造了这么多可爱美丽的云房子,它们的心情怎么样?请你从第3段里找个词来形容一下。(开心极了)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它们很高兴?请小朋友们轻声读一读第三、第四自然段。(出示第三、四自然段)

  指名回答。

  a.小鸟们从什么样的云房子里飞出来,又向什么样的云房子飞过去?

  b.“叽叽喳喳叽叽喳”是什么?——小鸟的叫声,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3.齐读让我们齐声读一读这两小段,跟着小鸟一起到云房子里去转一圈吧。读出小鸟那种开心的感觉。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正当小鸟们开心的时候,忽然,呼啦啦吹来一阵风。小朋友们,这下发生了什么啊?

  1、出示句子:咦?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哪儿去啦?(“咦?”变红)

  看到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这个“咦?”表达了小鸟什么样的心情?(吃惊,疑惑)谁能把小鸟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小朋友们还记得小鸟们刚刚看到那么多白云时是怎么说的吗?

  2.出示:“哇,这么多的白云!我们来造云房子。”

  指读:“哇”“!”变红,这时小鸟的心情是怎样的?(非常惊喜,高兴)

  3.同桌互练分读,体会小鸟们感情的前后变化。

  4.分组读。不同的语气表达了小鸟前后不同的心情。都被我们读出来了。

  5.这云房子到底到哪里去啦?——被风吹走了。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小鸟说,没有了没有了,虽然云房子没有了,不过天空还是很美的。同学们齐声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读第六自然段)

  2.“天空湛蓝湛蓝的,像洗过一样干净”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这就叫“一碧如洗”。读词

  3.指名朗读这一碧如洗的天空谁能读给大家听?

  4.云房子不见了,天空中还有什么?点红“笑眯眯”“水汪汪”(水汪汪的天空就像是被水洗过之后非常干净的天空)

  5.训练训练ABB形式的词语。

  6、齐读课文。

  六、总结全文。

  大自然是神奇的、是美丽的。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你就会有更多意外的发现。希望每个小朋友都做个有心人,观察大自然,你会在大自然中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最后,让我们再次捧起书本,将课文美美地读一遍。

  七、学习书写生字“及”、“耍”。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本课10个生字,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耍,阵,洗,净”。

  2、看笔顺图,说说“阵”字笔顺容易错的地方,右边的“车”字第一笔为“横”。

  3、耍——上半部分是一个“而”,不是一个“要”,应写得扁一点,下半部分是“女”,写得扁一些,“横”要写得长。

  净——两点水,左窄右宽,右边的争,横要长。

  这些左右结构的字,有一个共同点:左窄右宽。

  八:课时作业

  完成《习字册》。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正”“好”相“3个生字,并能组词。

  2、培养欣赏漫画的情趣,体会幽默带来的愉悦。

  3、体会幽默画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情幽默画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字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给别人照过相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给别人照相的?对,照相的时候也要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幽默——动脑筋照相。

  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1、引导学生观察幽默画。

  有一位著名的摄影师想给长颈鹿照相,可每次照的都是长颈鹿的腿和脖子,怎样才能照到长颈鹿的头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大漫画家莫迪罗是怎样让照相失照到长颈鹿的头的'?

  2、引导学生仔细看图。

  3、学生汇报。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脑”“照”“这”。引导学生拼读,了解生字在本课的意思。

  2、“相”会意字,

  3、由摄影师在照到长颈鹿时说了一句话引出“正”“好”两个生字。

  “正”会意字。“好”会意字。

  4、指导学生在虚宫格中写字。

  5、老师小结。

  6、知识延伸: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可以照到长颈鹿的头?

  四、布置作业。

  把两幅漫画拿给爸爸妈妈看,给他们讲一讲漫画的意思。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开展研究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训练阅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提升情感价值。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人教版)第19课:《第一场雪》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3、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20xx年10月20日

  教学地点:

  教学班级:六年1班

  教学准备:雪景录像

  授课类型:精读课

  教学特色: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主动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是南方孩子,在我们每年冬天很少见到雪。你们喜欢雪吗?大家对下雪时的情景不熟悉,谁愿意说说你印象中下雪时的情景?(生简要描述从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的雪景)

  (点评:通过联系已有视觉经验导入课文,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的兴趣。)

  师:从你们对雪的印象中,老师看出来你们对我们雪的喜爱。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写的是哪儿的雪呢?(胶东半岛),那么让我们现在就随着作者峻青一起走进胶东半岛40多年前的那[指板书,生齐读课题]——“第一场雪”

  [初读感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来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第一场雪的?

  (师配乐范读)

  师:现在对课文有点认识了吗?对作者的写作顺序有点认识了吗?(生:有)

  师:那么要有进一步的了解,要有深入的认识,你们还需要进一步读书。请你们快速地再读一遍课文,继续考虑一下。

  (生自读0.5-1分钟)

  师:读好了吗?(读好了),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第一场雪的?(生汇报,师相继板书:)

  (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自读自悟,读中悟情、语法]

  师:在我们进一步读书之前,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了解哪些读书的方法?

  (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抓住修辞方法;把心放到文中设身处地去读……)

  (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的提升是很重要的环节,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学会感受和品悟课文的途径,通过调动已有经验,使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阅读兴趣。符合课标中提出的“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师:下面请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读书,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了解第一场雪的特点,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把心放到文章中去,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老师提示你,读书时可以勾勾画画,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生自读3-4分钟)

  师:读好了吗?读好了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希望你们相互之间会有些启发。(2-3分钟)

  (读书汇报)

  雪前:天气变化快,骤然。

  雪中:又大、又急、又猛,鹅毛般 飘落 (看到的,听到的)

  (略)

  雪后:

  生:我觉得非常美。松树上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亮晶晶的,非常可爱,非常动人,非常的美,到处都是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我们来看一看,读一读,想想粉妆玉砌是怎样的画面呀!

  投影出示:大雪整整……

  生读。

  生:一片雪白的世界,晶莹的世界,十分的美丽。

  师:他想得跟你一样吗?

  生:我想那里全部都是白色的世界,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

  师:你们是怎么想象出来的?

  生:读课文。

  师:你读哪看出来的?

  生:从第三句到最后。

  生:我觉得这场雪很美,非常洁白的世界。

  生:雪非常的纯洁,非常的洁白,像白色小天使,从天而降,仿佛置身于白色的世界。

  师:白色小天使,你想象力多丰富啊!

  (点评:师生在这一部分对话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任务。)

  师:不仅能联系上下文,还能借助生活体验来理解这粉妆玉砌的世界。我们看到大地一片银白,在阳光照射下千树万树仿佛看到了迷人的雪世界,想不想读一读。

  生:想。

  师:好,读出美来。等一会儿我们要开展一个朗读比赛,开始读。

  生读。

  师:朗读比赛现在开始,谁来参加比赛,谁先开始。

  两个同学比赛读。

  师:他们朗读你们别闲着,一会当评委,给他们评评。

  生读。

  师:谁来评评他们俩的`朗读?

  生:他们读的停顿时间不够。生:我觉得他读得比较有力。

  师:你能发现他的优点,真不错。

  生:他们读“好大的雪啊”,没有读出雪大的语气。

  师:你能不能读一读,试一试。

  生读。

  师:你觉得你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我读得不错,还可以再努力一下,读得更好。

  师:那你再读一读。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面向全体同学)你们行不行?

  生:行!

  生齐读。

  师:告诉老师你读这句心情怎么样?

  生:很兴奋。非常大的雪可以打雪球,堆雪人。通过孩子们的欢乐,表达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要读出喜悦。

  生:我觉得彩虹应该读得重一些。

  生:读得轻和读得重是两种不同的美,读得轻都读出轻飘飘的美,读得重是雪落时的那种美,但都是美的。

  师:还有谁有信心读得好,站起来。没信心的没关系,在底下来,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美美的读。老师起个头,你们来读。“大雪整整下了一夜……

  生读。

  (点评:理解体会雪的特点,及作者的写法,在理解同时指导朗读,在语言文字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师:这么大、这么美的雪景,你们想看一看吗?(示录像)

  师:这些是胶东半岛当年的第一场雪,是如此壮美,作者不光写了雪的美,还写了丰富的联想!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了什么?谁来读读下面的课文?

  师:他想到了什么?你现在知道了吗?说说看:(生简要谈:“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师:现在请同学们读读这部分内容,谈一谈你的理解。师:作者认为这是一场及时的雪,一场吉祥的雪,现在你知道作者的喜悦除了雪的美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吗?

  (丰收、瑞雪兆丰年……)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胶东半岛这场雪正是下在我国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在国际上又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那是在全国人民没粮食吃,饿肚子的时候,胶东半岛下了这样的一场雪,一场预示着明年能大丰收的瑞雪,作者怀着一种深厚的民族之情表达了对这场雪由衷的喜爱,他怎么能不喜悦呢?

  师:愿意再读读课文吗?现在我们回头再看文章,作者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找出来,带着作者传递给我们的民族之情和由衷的喜悦来读一读,用你们的朗读来赞一赞这场雪好吗?

  (点评:这一部分的读,是在学生深入理解景物特点及课文内涵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水到渠成。)

  师:你们不仅读出第一场雪的美,更读出你们和作者由衷的喜悦,不由得使我想到这样一首赞美雪的歌,《我爱你,塞北的雪》,我们用这首歌来唱一唱胶东的雪怎么样,能唱唱吗?试一试。老师唱,能唱的和老师一起唱,不能唱的为我们打拍好不好?

  歌:我爱你,胶东的雪,

  飘飘洒洒,满天遍野,

  你用白玉般的身躯,

  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

  你用生命融进土地哟,

  滋润着山村的麦苗,迎春的花叶

  啊……我爱你

  啊……胶东的雪,胶东的雪

  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课虽完,但意未尽,如果你喜欢这篇课文,请你课后再去仔细品味这篇文章,你会有更多的收获。下课!

  [板书设计]

  雪前 天气变化快 骤然第一场雪 雪中 鹅毛般 飘落

  喜悦雪后 粉妆玉砌 五光十色联想 瑞雪兆丰年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设想:

  批判性地阅读课文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孟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前者被尊为圣人,后者被尊为亚圣,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常常把他们相提并论,说其中的一个,必然会说另一个;他们的思想就那么一致吗?让我们阅读《孔孟》,看看黄仁宇是怎么看待的。

  二、作者

  阅读文后补白文字。

  三、阅读课文

  思考:1、梳理思路;2、完成练习一

  四、研究课文

  (一)梳理思路

  文章思路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前部分论述二人思想言行的差异,后部分分析原因。

  (二)把握内容

  1、二人思想言行的差异有哪些?

  2、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个性、书的记载体裁不同的原因,是明显而又容易懂的.,文章没有展开论述,而“此一时,彼一时”的不同是文章分析的重点。作者用自己的研究去观察周边的世界,从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看法、认识中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条分缕析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质疑研究

  思考:请你用作者的“此一时,彼一时”,来回答:

  1、为什么孔子“轻松愉快”,而孟子“凡事紧张”?

  2、为什么孔子主张性恶论,而孟子主张性善论?

  3、为什么孔子重视“礼‘,而孟子却”没有这样的耐性“?

  明确:作者的“此一时,彼一时”不能解释差异二,后文也没有这样照应前文的语句,表明作者的论证、论述欠严谨、严密。

  进而推出文章不够严谨的表现二——第3段推断孔子主张性恶论显然主观臆测,牵强得很。

  再指出第8段首句的语病。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经典】08-18

(精选)语文教案08-15

语文小学教案05-30

【精选】语文教案08-02

(经典)语文教案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