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7 08:42:43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实用的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合集)实用的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案例背景:

  《我要一本书》叙述了罗蒙诺索夫小时候随父亲去打渔,遇到狂风巨浪,他勇敢地爬上摇晃的桅杆,扎紧了吹落的帆,渔船才慢慢平稳下来,父亲要奖给他一件鹿皮上衣,而他却要一本什么知识都有的书。故事赞扬了罗蒙诺索夫与狂风大浪搏斗的勇敢精神及热爱读书的好品质。

  我曾两次上过这篇课文,印象中学生通过学习了此文,又认识了一位俄国的科学家,他的勇敢和强烈的求知欲打动了许多学生。但有关他的其他信息一概不知。今天,我又面对这篇文章,一时考虑了良久,如果我还是按照前两次的上法让学生感悟课文,深悟人物的品质,在倡导新理念的今天,显然是不合时宜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走近他,进而学习他身上的优秀品质呢?我想到了电脑,通过查阅,发现罗蒙诺索夫原来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他曾创立的大学现在被改名为罗蒙诺索夫大学。小时候家境贫寒,他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还是一一地克服了困难,就是这位科学家,在音乐、美术、文学、天文等十几个领域中都有建树,是一名知识渊博的“大家”。有了这么一个“发现”,我决定让学生课外去搜集资料,了解有关信息,通过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信息互动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理解课文。以下就是我的实践与想法。

  二、案例分析:

  有目的地搜集信息,实现信息的互动。

  [片段一]:

  出示句子:罗蒙诺索夫爬上摇晃的桅杆,扎紧吹落的帆,渔船才慢慢平稳下来。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为什么罗蒙诺索夫要扎紧吹落的帆?因为海上起了大风,如果不把帆船上的帆扎紧的话,船会被浪打翻的。

  师:谁知道帆船?

  生:帆船是靠风力来吹动的。

  生:帆船帆船,必须有帆,如果没有帆不仅不能向前进,而且还会摇晃,最后会翻身的。

  师:那现在帆――

  生:现在帆吹落了,渔船就不平稳,船会沉下去。

  师:所以说船在――

  生:颠簸。

  [片段二]: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他的勇敢?

  生:小时候罗蒙诺索夫经常跟着父亲出海打渔,因为在海上打渔很危险,他这样做,可以看出他的勇敢。

  生:从图片里我观察到风很大,浪也很大。这也说明他很勇敢。

  生:我从“扎紧吹落的帆”这几个词中体会到他很勇敢,因为爬上桅杆已经很吃力了,现在要爬上摇晃的桅杆还要抱紧桅杆,很容易掉下去的。

  师:那你知道桅杆吗?

  生:有二三层楼那么高。

  生:可能有20多米那么高。

  生:有五六米那么高,爸爸告诉我,相当于二层楼房那么高。(还拿出搜集的图片做了展示)

  (学生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那么高!”)

  师:是呀,多高呀!当时这桅杆还是――

  生:还在不停地摇晃着。

  生:这样爬上去就更加危险。

  生:如果罗蒙诺索夫不抱紧桅杆的话,他就要掉到海里去。

  生:当时风很大,把帆都吹落了,现在罗蒙诺索夫却要用尽力气把帆扎紧,很不容易。而且我还从“渔船慢慢平稳下来”这几个词中体会到帆扎紧后,风力还是很大,渔船是慢慢地平稳下来的。

  师:在他的'努力下,原来颠簸的渔船总算――

  生:平稳下来。

  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朗读读出他的勇敢,自己试试。(发现一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老师发现你读得很好,请你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罗蒙诺索夫爬上桅杆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他爬上摇晃的桅杆就更加不容易了。所以我这个地方读得很慢。

  [评析]:

  在上第一课时时,有学生就提出“桅杆是什么?帆船上的帆到底有什么作用?”等问题。从许多学生一脸茫然的神态中我知道学生的期望,有的虽然说了,但也没能让更多学生领会。我想,与其由老师告诉他们这些知识,还不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搜集信息(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让孩子们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搜集信息的能力。

  “桅杆”学生没有亲眼见过,学生通过了解,知道桅杆有二、三层楼那么高,还拿来图片做了展示。当时桅杆是摇晃的,那更是难上加难的事了,我们一般爬竿都觉得不太容易,更何况罗蒙诺索夫是不顾一切,爬上摇晃的桅杆,扎紧了吹落的帆,渔船才慢慢平稳下来。这样,罗蒙诺索夫和风浪搏斗的勇敢形象就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里。

  带着问题去搜集信息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丰富的信息又为学生的互动提供了保证。

  适时地展现信息,提高信息的互动。

  [片段三]:

  “难道一件皮上衣还比不上一本书吗?”父亲的意思是——

  生1:皮上衣是很珍贵的呀,怎么要一本书,不要皮上衣呀。

  生2:一件皮上衣比一本书贵多了。怎么只要书,不要皮上衣呢?

  生:难道一件皮上衣比一本书差吗?

  生3:老师,我知道罗蒙诺索夫的第一本书不是他父亲给他买的,他和父亲到邻居家,罗蒙诺索夫看见邻居家有一本书,他很想看,就向人家借。可邻居的小孩却要罗蒙诺索夫三天之内为他们捉一只小海象,才肯借给他。小海象不是这个季节养的,很不容易捉到。罗蒙诺索夫给一个商人无偿地干了四天活,才换来了一只小海象。可后来邻居家的小孩又刁难他,让他在坟地上睡一夜就把书借给他。罗蒙诺索夫太想看这本书了,真的在坟地上睡了一夜,于是那两个邻居看他这么要看书,只能把书借给了他。

  师:听了刚才张立然的介绍,你想说什么?

  生:他想要一本书,连在坟地里睡一夜都愿意,他真爱学习。

  生:要是我的话,我肯定不敢一个人在坟地里,更别说睡一夜了。

  生:刚才张立然的资料能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了罗蒙诺索夫的爱学习,我们以后也要向他学习认真地去搜集。

  师: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他带给我们这么多信息。

  [评析]: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往往想在课上一股脑儿地发布给大家,但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课文的重点、难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需要将信息资料适时地展示出来。本课的教学中,在理解罗蒙诺索夫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开始三位学生的回答只局限于对文本的认识,而第四位同学则从查到的资料中选出很有代表性的小故事给予展示,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罗蒙诺索夫为了要一本书,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了。此时,一个勤奋好学,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少年仿佛“立”在了学生面前,再高大的形象在他面前也会显得渺小。

  及时地给予评价,激活信息的互动

  [片段四]:

  师:他长大以后真的有出息吗?

  生:他是个科学家。

  生:还是一个画家。

  生:我从网上查到资料,他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哲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在13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有学生在底下说:“真厉害!”

  生:我也查过,罗蒙诺索夫还自己创立了一所大学,现在这所大学叫罗蒙诺索夫大学。

  师:罗蒙诺索夫真的很了不起,老师发现你们也很了不起,课外查到那么多资料。

  [评析]:

  教师鼓励赞美的话能激发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也许还能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老师的肯定,学生的信心肯定倍增,而另外的学生也会以这位学生为榜样,这就激发了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片段三]和[片段四]中,我及时地对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评价,给予了肯定,这样,孩子们乐于把自己知道的、搜集的告诉同伴,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中表达信息,进而生成新的信息。

  走出课堂,提升信息的互动。

  [片段六]:

  师:他从小就喜欢提问题,那我们能不能像他那样提问题?

  生:海豚为什么那么聪明?

  生:海是怎么形成的?

  生:海上的天气为什么会那么恶劣?

  ……

  师:同学们脑子里也有许许多多的疑问。怎么解开这些疑问呢?

  生:多看有益的书。

  生:上网查资料。

  生:从报刊上看。

  生:还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发现。

  师:我们可以从各种渠道去查资料,去发现,也可以和同学去交流,来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让我们也像罗蒙诺索夫那样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成为一个爱书本、有出息的人。

  [评析]:

  “天地大课堂,万物皆书卷。”信息源于生活,要使学生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就必须走出课堂。正如学生说的: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发现,从丰富的生活资源中汲取鲜活的信息,应用于课堂,服务于课堂,以更丰富的经验、广博的知识提升再次信息的互动。

  三、反思:

  这一次上课后的感受与前两次完全不同。孩子们也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他们走进生活,走进网络,向父母,向他人请教,向书刊查阅,借助先进的信息资源,上网查寻所需资料,他们各显神通,多渠道地搜集信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利用搜集的信息帮助解决问题,打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使参与学习的群体获取了新的信息,教师运用鼓励性评价,激起了全班学生收集、交流的欲望,师与生、生与生的信息处于良性动态交流之中。信息的互动让孩子们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参与,使语文课堂变得更精彩。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成语,引入新课

  1、说说你们知道的成语。

  2、导语: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成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们习惯用成语来表达意思,准确、生动、简洁。知道吗?许多成语都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读完故事,相信你会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

  二、熟字新解,引导板书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思考“亡、牢”的意思,并在课文中找依据。

  四、检查自读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圈”

  3、汇报“亡、牢”的意思。可争论,可查字典。

  4、相机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进一步理解内容。

  ⑴ 第二段,要读出劝说的语气。

  ⑵ 第三段,要读出养羊人着急、泄气的心情。

  ⑶ 最后一段,要读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五、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六、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1、四人合作交流:

  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2、全班交流。

  七、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八、学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写字。

  3、比一比,组成词语:

  悔( ) 叼( ) 屈( ) 窿( )

  梅( ) 叨( ) 窟( ) 隆( )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战国时期,魏王曾想进攻赵国。魏过的贤人季梁十分着急,就匆匆地去见魏王。为了开导魏王,他给魏王讲了一个故事。你相知道是什么故事吗?魏王最终会不会打赵国呢?请你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地方。理解“南辕北辙、盘缠”两个词。

  3、练习朗读课文,讲述故事。

  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相对哪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文开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打赵国呢?为什么?

  五、总结

  《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么努力,也是达不到目的的!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边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七、拓展活动

  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参加语文活动:讲寓言故事。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13个新词和6个生字。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适当的小练笔。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入:同学们,作者小时侯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奶奶当时是哄着作者玩的,可作者却当成了真的,他一直想有一天能够遇上神仙,跟着神仙腾云驾雾,飞到五彩池边去看看。没想到他长大了来到四川省松潘旅游,看到神奇的五彩池时,他感到自己的梦想变成了——(生齐答:现实。)现在就让我们到五彩池去游览一番。

  (2)揭题: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这个题目给了大家什么想象呢?

  (这么一个简单的题目就给了大家十分美丽的想象,相信同学们能在课文里感受到五彩池的更多美丽。)

  二、初读课文。

  (1)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想想五彩池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用喜欢的方式来认读生字。

  3、谁来谈谈游览之后的感受?

  (2)交流:

  A:这篇课文的词语很美,我们先来积累词语。读给同桌听,同桌觉得他读得挺好的,请推荐他来读给大家听。(叫3个学生)相信同学们都已经会读了是吗?那就用朗读来告诉老师。读的时候想想哪个字型难记,可你却有绝招记住他。

  B:学生自由谈论。(抓住“耀”、“镰”、“笋”)相信这些新词现在都已经装入同学们的脑袋了。

  C:同学们,你们来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小结:五彩池的确神奇,(板书:神奇)作者更是妙笔生花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把五彩池的神奇美丽再现了出来。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进入情境,自读自悟

  1、你觉得要想了解五彩池的神奇要先学习哪些段落?(1、2)

  2、自学1、2自然段,喜欢哪一段就多读一读,并画出自己觉得能体会出五彩池神奇的句子。(教师去下面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特别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能否听出他为什么喜欢。

  学生评价。

  (2)读读说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

  生读读,说说。

  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A、这些水池不但多,而且样子很好看: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一般的池子不是圆的就是方的,没有这么美。

  动作联想:师:你能联系平时的生活实际来体会五彩池的美,很好。我们大家把这些表示形状的词语圈出来,我们一起用手比划比划这些动作,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形状的池子,告诉老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神奇)你来读一读。

  找:同学们我们再到课文的插图里找一找这些形状。你感受到什么?(美丽、神奇)你来读读,

  比较: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把池子围成各种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像莲花。

  B、而且这些池子的池边像是谁用金黄色的彩带围成的,也和一般的池子不同,真是太神奇了。你把金色的带子的神奇美丽也读出来吗?

  说话练习:师:为了把这些奇特的形状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作者用了许多比喻。大家想象一下,五彩池还会有怎样的形状呢?你能仿照课文来说一说吗?

  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恰似()的()。

  大家都感受到了五彩池那奇特的形状。(板书:形状奇异)

  师:大家想的多么有趣呀。这些形状的池子说不定在藏龙山上都能欣赏到。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五彩池形状的特点?

  配乐读、记忆:师:你觉得怎么读可以表现出这种神奇的特点就怎么读。(生练读)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3)(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练习朗读,师或点拨,或示范。)

  师:这么美的词句,如果能记在脑子里,今后写作文就不愁没有词汇了。请试着背一背。

  (生练习背诵,然后同座互背,最后背给大家听。)

  (4)在第一节中除了体会到五彩池的形状的神奇,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他的神奇呢?

  学生可能会抓住这些句子来谈。

  大的面积不足1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谈体会,朗读出奇异的感觉。

  师:从这里体会到的是什么的神奇呢?

  生:大小的不同,显得非常有趣。深浅不同,显得神奇。

  理解数字:一亩是多大,三米有多高?比划比划菜碟子多大,伸出手指看看多深。(拿出菜碟子)

  找:咱们到图中找找,这真是有趣神奇啊!

  分角色读:咱们一起来读读吧!同桌配合读。师生读,老师读红字,黑色的你们读!

  (5)现在大家一定非常清楚这段话是紧紧围绕哪句话来讲的了吧。我们一起读。分角色朗读。

  (师)这些池子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大的面积不足1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女)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池子的形状的美丽神奇我们已经领略了。那么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里呢?听录音第二自然段,看你能感受到吗?大家边听边把你认为能表示池子神奇美丽的句子划一划。

  (生边看书边听)(学生汇报,池水的神奇表现在两方面:a。水池的颜色各不相同。b。同一水池的颜色也不相同,教师利用课件辅助使学生加深感受。)

  A“站在山上,向下望去,漫山遍野的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红、黄、绿、白、紫、蓝等各种光彩,象一幅巨大的彩画铺展在眼前。”

  体会:可见水池不是一两个,也不是三四个,而是整个山头都布满了,这水池真多呀。(引导:从“漫山遍野“你体会到了什么?)

  谁能读读这些句子,读出水池的多?(生练读,略)

  (2)我们来看看本段描写颜色的词语:(板书:咖啡色、柠檬黄、橄榄绿、湖蓝色)像咖啡一样的灰,像柠檬一样的黄,像橄榄一样的绿,像湖泊一样的蓝色。这样词语都是一种事物加一种颜色,让人听起来十分生动、鲜活。描写颜色既准确又生动,你还能通过这些色彩的词语联想到其他词语来说一说吗?(苹果绿、葡萄灰、桔黄、茄子紫)

  (生自由说出)

  (3)多么美的色彩啊!五彩池还会有怎样斑斓的色彩呢?请展开想象,仿照这一段说一说。(生自由练说)

  有的上边的池水是(),流入下边的池就成了();有的走边的池水是(),注进右边的池却变成了()。

  师:大家想得可真美!有机会到五彩池去看看,说不定这些美丽的色彩在五彩池里都能看到呢!

  5、学习第四自然段

  面对这一派起义的自然风光,我们一定会不禁深深赞叹:“美啊,藏龙山上的五彩池!”

  四、选取情景,拓展思维

  播放五彩池的录象,学生欣赏,可以边看边说,可以指指点点。

  多美啊,把他介绍给更多的人们吧,咱们一起来编写广告词。

  参考:(1)瑶池瑶池来到_____,

  池形______________,

  池水_______________。

  简直是______________!

  (2)五彩池

  昆仑山上五彩池,五彩缤纷的世界。

  赤橙黄绿青蓝紫,这里都可看得见。

  大大小小的水池,闪耀各种不同色。

  姿态各异的石笋,活像这个活像那。

  (3)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案美丽的地球第一课时。

  2、过程和方法:以读为主,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做旁批;图文结合借助教师的课件体会地球的美丽以及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有关地球的资料,图片、视频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美丽的地球》。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因为她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地球。昨天让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案美丽的`地球第一课时》。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快速巩固生字后,听写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小组长批改,教师评点。

  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3、交流词语的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勾画出确实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三、自渎自悟,提纲学习。

  1、教师布置任务。

  (1)、说说课文史抓住那些要点来写的?

  (2)、完成课后练习3.

  (3)、细读课文,把你在阅读中所增长的见识写在课文旁批处。

  (4)、思考: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关系?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上述4个问题。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学生分别汇报自学情况,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问题(1):地球的颜色、年龄、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转和公转等几个方面。

  问题(2):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教师小结。只要有依据即可。

  问题(3):指名汇报,或者根据巡视情况小结。

  问题(4):前后照应的关系。作用: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形式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五、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照应。课文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面对有关地球的许多问题,究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接着具体从颜色、年龄、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转和公转等方面展开了介绍;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认识到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球只有一个,只有我们珍惜她才能拥有买好的明天。

  六、作业

  抄写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词语;有感情郎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技能目标

  在对话,交流,质疑中,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体会江凡在火灾中的冷静,机智,沉着的品质。

  情感与价值观

  目标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到事情冷静,沉着,机智;激发学生提高自救意识合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了解江凡为什么能够从火中把奶奶和邻居救出以及我们应当向江凡学什么的问题。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展开联想,学习江凡冷静,机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小朋友们,看着视频上这些触目惊心的火灾现场,想来大家心里都觉得很害怕吧!生命只有一次,在无情的大火面前,即使是大人,也会惊慌失措。今天,老师就要将大家带领到一个火灾现场,而小朋友们,今天也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充当小记者,来记录下这个关于火灾场上的故事。”

  师:“那么,小记者们,跟老师一起去还原这个火灾现场吧,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熟读词语

  师:“在充当小记者之前,我们有一场记者入职考试,不过关的小朋友可不能当上记者呢。”

  师:“让我们来男女分工合作。男生先读,女生跟上。看谁今天是我们班的最佳小记者。”

  生读

  师:“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当一名好记者的潜质。现在就请我们班的小记者们前往火灾现场吧。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火灾发生的时候火势如何?人们又是怎么表现的?”

  三、精读 第二 第四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看着同学们认真考察的神情,老师相信你已经能将现场描述出来了。请一位小记者为我们描绘一下当时的场景,请他读读第二自然段。注意,阅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逗号和句号之间的停顿,他们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句子,读懂文章。”

  师贴“注意逗号和句号”

  师:“这位小记者的朗读真是让老师如临其境。那让老师再来考考小记者们。阅读课文时,找出关键词语也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你能圈出表示现在火势情况的词语吗?请小记者们动动小手指,拿出笔来,圈出描写火势的词语。看谁才是合格的小记者。”

  师:“有哪一位小记者画出来了?”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师:“是啊,这可不是一场小火,而是一场大火啊!这场大火迅速蔓延,仿佛一只火龙,想要瞬间吞噬人们。人们从甜美的梦中惊醒过来,一下子,什么声音充斥了楼层。”(生:喊声、哭声、咳嗽声,以及呼呼声)

  师:“听这声音,多么的令人为之一颤。情况已经非常危及了,请小记者们带上危急的感情,一起再来读读这第二自然段。”

  抓住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火势庞大,情况紧急。指导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从外面看,楼层已经非常危急了,那楼层内部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勇敢的小记者们,随着老师,一起来楼道里看看吧。请同学们自由地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 “从这一段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处境已经刻不容缓了,行动已经受到了限制。人们都被呛得无法呼吸,因为楼道里——(烟雾腾腾),更可怕的是,眼睛看不清前方的路,已经被熏得睁不开眼睛,都是因为楼道里——(烟雾腾腾),这可怕的烟雾完全阻挡了人们逃出的步伐。多么浓的烟啊!据统计,火灾中,很多人并不是被火烧死的,而是被烟呛死的。可想而知,当时,在烟的笼罩下,人们的感受是怎么样的——用一个词来概括(惊慌)”

  抓住重点词句。

  3、师:“耳闻不如亲见,小记者们想不想亲自走进现场,去感受一下火灾发生时的情景?”(播放图片)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刚刚进入甜美的梦乡,就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惊醒了,一时,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他们有的……有的……有的在喊……有的在叫……还有的……还有的……(激发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他们实在太惊慌了,所以他们挤来挤去,碰倒了杂物,撞上了自行车,却依然是找不到出去的大门。请小记者们,带着你对火灾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火灾发生时的情景。再次齐读这两段话。”

  师:“请小朋友们张开你们的火眼金睛,瞧一瞧,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引出“形声字猜义法”

  三、精读 第三、第五自然段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现场,你就住在那被火和烟包围着的小楼上,你最想干什么?”

  师:“是啊,逃,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赶快逃出去,那么,年仅10岁的江凡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也和别人一样惊慌吗?

  生:“不是,他很镇静”

  师:“你从课文什么地方读出了他的镇静?请小记者们默读第3、第5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小江凡动作的词,读一读,想一想,他是怎么做的?。”

  指名回答。

  师: “江凡的本能反应也是害怕,他迅速地就让自己镇静了下来。他急忙先——(拿起一件衣服),为什么要拿衣服(为了给奶奶捂住鼻子,为了防止吸入烟雾)。是啊,这个小江凡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仍然能考虑得如此周到,照顾奶奶如此体贴,真的是很不容易啊!可是要逃出火灾现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人们失去理智,挤来挤去的时候,我们的小江凡脑筋一转,不是跟人们挤来挤去,而是——?(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师:“这位小记者的朗读让老师都忍不住想见一见这个江凡了。是啊,他不像人们挤来挤去,而是先思索了一下,就马上()在地上,接着(——沿着墙脚一点一点摸索),用了一个动词是什么(摸索)因为烟雾已经挡住了他的`实现,如果莽撞跑来跑去,只会事半功倍,所以他只能一点一点的摸索。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找到了(木板),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一下子就判断出这是什么?(楼门)可见,他平时也是个留心观察事物的人啊。摸着这木板,他一把 (推开)大门,新鲜的空气终于又回到了他们身边。这一系列的动作,一气呵成,你们觉得,这个江凡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啊?(聪明、冷静……)如果没有一个冷静、机智的思考,他能做到吗?(不能)事实上,根据后来的调查,我们了解到,慌乱的人群中,有不少大人也学过火灾自救的知识,但是,最终将30多位邻居救出火海的却是这个年仅10岁的小江凡。那么,为什么江凡能将邻居从火海中救出来呢?请同学们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读该段课文,注意动词,体会江凡的机智。

  四、相机学习对比

  相机点出“对比”的手法

  师: “面对同样的火灾,人们和江凡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反应。大人是非常的惊慌,而江凡他是非常的镇静,文章通过描写大人的惊慌来凸显江凡的镇静,这种的手法就叫做:“对比”。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对比)。当我们描写人物时,用上对比,相信你的文章一定是最有创意的那一。”

  五、拓展延伸,充当小记者

  相机点题:这一位遇事冷静,勇敢机智的小江凡,从火海中救出了30多位邻居,他就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你们喜欢他吗?(喜欢)作为一个小记者,现在需要你去采访小江凡,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请小朋友拿出笔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赞美小江凡吧。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一小段赞美的诗句。

  六、拓展延伸

  火灾扑灭了,邻居们也得救了,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也被小江凡的冷静和机智深深的折服了。希望你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像小江凡一样,冷静、机智,因为,惊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用生动的感受和形象的比喻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场面烘托、人物映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课文提示】

  1、刘鹗,清代学者,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

  2、本文节选自《老残游记》。《老残游记》,是我国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鲁迅将《老残游记》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

  【正音正字】

  鹗 髻 鏦 棰 羯 遽 皓 熨 霍

  【积累词语】

  抑扬顿挫 入耳动心 不绝于耳 粗布衣裳 毫无分别 鸦雀无声

  暗暗叫绝 千回百折 轰然雷动 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这篇文章,是按照说书人出场先后的顺序来写的。

  第1段,先介绍一个弹三弦的男人的形态、技巧。这名男子长相丑陋,但气质沉静;一出台貌不惊人,弹奏三弦也无人留神听,后来用轮指,才看出其功力不凡,叫好声不绝于耳,仍压不下琴声,这的确是很高的境界。但这才是开场锣鼓。

  第2段,写黑妞的出场和演出效果,也是先抑后扬。黑妞的出场,衣着打扮,并无惊人之处,取琴弹唱,只是一般声响,直到后来,才渐渐显出她的真本事。从“羯鼓一声” 响起,到“以为观止”,极言黑妞弹唱的美妙,已经不亚于白居易《琵琶行》中对弹唱技艺的描写。不料黑妞也是陪衬,是为描写白妞再作铺垫,好戏还在后面。

  第3段,通过听众的议论,为写白妞的高超技艺设置悬念。文章先让观众误以为黑妞即白妞,夸赞她的技艺高不可比。一句“黑妞是白妞教的`”,说明白妞远远超过同门学艺的姐妹。接着再议论黑妞唱是“可学”的歌唱,而白妞则是“不可学”的天籁神韵。最后说以卖唱为生的人只能学到黑妞的一点儿,而黑妞则是学白妞的,白妞的水平,真是神乎其神。这段议论层层追加,登峰造极。

  第4、5段,是正面写白妞说书,这是文章的重头戏。先写白妞登台,也是貌不惊人。但一举一动,一顾一盼,竟然使观众为之倾倒,正是未曾出声,光是眼神就摄人心魄。后来写白妞说书时,作者运用大量新颖的、贴切而形象的比喻。

  第6段,把对白妞的夸赞再推进一层,即借一个懂得音乐的湖南少年之口,把白妞的高超技艺加以既理性,又十分夸张的总结。唯有理性的分析,才使夸张可信。

  文章极善于运用铺垫和衬托的手法刻画主要人物,如以琴师衬托黑妞,以黑妞衬托白妞。而每一个段落里又有铺垫衬托,层层而上,达到登峰造极的效果;作者还善于使用侧面描写手法,通过观众的议论,感受演唱者的成功;作者也善于用形象的比喻来写声音。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写好声音,一般离不开形象。如用“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来写白妞的高音部,将声音的魅力渲染到极致,与欧阳修的《秋声赋》、白居易《琵琶行》可谓异曲同工。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3、最后一段是什么描写?它的作用是什么?

  4、作者把白妞的演唱与登泰山联系起来。这二者的联系点在哪里?

  5、本文以写声音为主,声音看不见摸不着,而读来十分真切。请你找出例句说明原因。

  6、文章描写白妞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它们有什么作用?

  7、观看白妞的表演,台下听众的感觉有什么变化?它们有什么作用?

  【课外预习】

  1、读一遍《可爱的地球》,扫除文字障碍。

  2、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语文教案 篇7

  (一)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3、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2、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3、体会本文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描写。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领会艺术和美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

  2、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艺术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一、复习检查、激趣导入

  新课导入

  1、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谜底是影子。我经常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踩影子等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2、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3、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蘸(zhàn)惬意(qiè)朱砂(shā)

  参差(cēncī)一缕(lǚ)肥硕(shuò)

  幽暗(yōu)丰子恺(kǎi)口头禅(chán)

  赵孟睿╢ǔ)水门汀(tīng)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本文以几个少年月下描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主旨)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第三自然段)

  有趣的发现:

  ①细看月光下的人影,头上有烟气。

  ②水门汀上的竹影像中国画。

  3、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引出下文,为下文画竹影做铺垫。

  三、合作互学、展示交流

  1、文中写到“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孩子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情,而且已全被父亲看在眼里,担心会受到父亲批评。

  2、文章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主要有三处:

  第3段: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第3段: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第8段: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三、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自己不懂的字词。

  2、课前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的耳朵都可以听到很多声音,飞机飞过的声音、下雨的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现在,同学们可以听到老师说话。那么老师想请问同学们,这样的听是倾听吗?(提问学生,总结学生答案)

  师:倾听就是认真地听,仔细地听。但它还有什么更重要更深的含义吗?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倾听的力量多么神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倾听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倾听的内涵,看看这次倾听又给谁带来了什么样的帮助?。

  2、揭题解题

  ①出示课题:师在课件中出示课题,并在黑板上板书:12*

  用心灵去倾听

  ②读题:

  师:请齐读课题,再齐读,再读。(生读三次课题)同学们,在这个课题中,你们觉得关键词语是哪个?(总结学生答案,再叫学生齐读关键词语:心灵、倾听)

  ③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都预习过课文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总结学生答案:苏珊和作者汤米。)

  师:那谁来和大家说说,是什么让苏珊和作者汤米联系在一起,从而发生了一段美好的故事?(总结答案:电话)

  师:这就和听有关了。那苏珊在哪里工作?(总结答案:问讯处。)

  师:问讯处是什么地方?(总结学生答案,介绍有关问讯处的小知识)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都在课前去了解过附近的问讯处,与里面的工作人员交流。现在老师就给大家讲讲有关问讯处的一些小知识。问讯处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也都设有问讯处,比如,医院、车站、码头、商店、银行等。它们为人们就医、乘车乘船、购物,办理金融业务等这些活动带来很大的方便。可能大部分同学对问讯处还是比较陌生,希望大家可以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或医院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师:回到我们的课文当中来,哪位同学能说说在问讯处工作的苏珊,她的听是什么样的听?心不在焉的?认真的?(总结答案:她的听是认真地听,倾听。)

  师:苏珊的倾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总结答案:用心灵在倾听)

  师:是的,倾听,不仅仅用耳朵,更用心灵。这就是倾听更深一层的内涵了。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得很认真,并且很有效果。给自己掌声鼓励鼓励吧!

  ④再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读完以后请大家说说,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动人故事?(指名叫学生说

  “我”和苏珊交往的过程)

  师:同学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这个故事,下面我们就要来深入学习感受它。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的发展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总结答案,出示课件,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按事情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

  第二部分(3~6段)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

  第三部分(6~12段)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

  第四部分(13~结束)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⑤深入分析:

  师: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齐读第1、2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着迷这个词什么意思?(总结答案: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师:那小时候最令“我”着迷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总结答案:那台老旧的电话机。因为这部奇妙的.电话机,住着一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师:无所不知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小精灵无所不知的?(总结答案:无所不知:没有什么不知道,万事通。因为爸爸可以从她那里知道现在几点了,明天天气怎样,火车出发的时间以及爸爸朋友的电话号码。叫学生画一下这些句子。)

  师:电话里真的住着一个这样的小精灵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受“我”小时候美好纯洁的童心,由此使学生更深体会苏珊的用心倾听、热情帮助对保护“我”的这颗童心,使我健康快乐成长是多么重要)

  师: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第三部分。大家快速默读第3~12自然段,读完以后,四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出示课件)

  (3)生活(关心)

  ①当“我”一人在家,手指被锤子砸伤时,急忙打通了问讯处的电话,发现什么?

  (“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她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这时,苏珊已经化身为作者心目中的小精灵)

  ②“我”的手指受伤,刚接通电话时“我”的反应是怎样的?(总结答案,出示句子: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③“我”为什么哭?(手指被锤子砸伤了,很痛,所以哭。)

  ④为什么“我”在打电话之前没有哭?直到电话接通了才放声大哭?(因为“我”知道哭也没人听见,所以忍着。这时候有人听“我”说话了,就像在孤独无助时找到了希望。所以除了因为手指受伤了,痛苦地哭,还因为在孤独无助时找到了希望的幸福地哭。)

  ⑤听着“我”在哭诉,苏珊怎么说的?请读一读。(“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引导学生读出关心、安慰的语气。叫几名学生读。)

  ⑥接下来,苏珊还说了什么?(“你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里,再拿起一块放到

  受伤的手指上。”用演示当时情景的办法,让学生学习苏珊,加深体会,学会怎么倾听安慰别人。如:师:可是我听了仍然疼,怎么办?生:汤米,别怕。你的手指很快就会好的,你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里,再拿起一块放到受伤的手指上。还疼吗?师:嗯,不疼了。谢谢你,苏珊!谢谢你的关心和帮助。)

  (板书:生活、关心、安抚)

  (1)学习(耐心)

  ①我学习上遇上问题时,苏珊怎么帮助我?(耐心为我解释。)

  ②解释什么问题?请读。(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物体的面积?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

  ③师生演示打电话。师当小时候的作者,学生当苏珊。(师:你好,苏珊。生:你好,汤米。师:你能告诉我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物体的面积吗?生:……师:可是我还是没听清楚,你能重复一遍吗?生:……师:我记不住,你能告诉我用什么方法记住吗?生:……师:哦,苏珊,我还想问你一个问题,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生:马德里。师:苏珊,我的语文作业还有个地方不会做。生:……师:“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生:……师:明天要秋游,我要怎么准备?生:……)

  (适时提醒学生礼貌用语和说话语气,并特意反复问一个问题。多指几个学生演示,直到学生被训练得很有耐心。)

  ④同学们,从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苏珊很有耐心,工作有责任心。)

  (板书:学习耐心,讲解)

  ⑤出示句子: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这句话该怎么读?该强调什么词?为什么?(引导学生读出感激的语气,强调“总是”、“一遍遍”,先齐读,再指名读。)

  (2)心理(爱心)

  ①师指课题:还从哪里可以看出苏珊是在用心灵倾听?(当“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苏珊安慰我说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出示句子: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让学生齐读)

  ②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因为“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很伤心。苏珊想安慰我。)

  ③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指名回答,再齐读,引导学生读出非常难过的语气。锤子砸了手指,作者说心比手指还要疼。看来作者确实伤心了。但没有告诉苏珊自己伤心。)

  ④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是从“我”的话里听出来的: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一动不动了呢?叫学生齐读“我”说的话,引导学生读出伤心、难过、困惑的语气)

  ⑤师再读:“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一动不动了呢?”

  大家用心听,看听出什么了?(指多名学生回答,总结答案:作者非常不愿意金丝雀死去,他希望金丝雀只是不动了,过一会儿还能活过来;作者对死充满了恐惧;作者伤心到了极点……)

  ⑥师: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听出来了。)

  ⑦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她很有爱心。她不想让“我”太伤心;她很乐观,把死看成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板书:心理爱心、乐观)

  ⑧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安慰作者。(再读苏珊的话,引导学生读出美好平和、乐观安慰的语气)

  ⑨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总结答案:从第1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作者不伤心了。

  ⑩男女生比赛读读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信任平静、很有爱心的语气,强调用心灵去倾听。)

  (3)回味(童心)

  ①师:小时候,苏珊用心倾听并帮助“我”。长大后,她还会用心倾听“我”说话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下面我们就要接着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从中寻找答案。(总结答案:会用心倾听。从这些地方看出:作者回故乡小镇,与苏珊取得联系,问苏珊“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她回答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②苏珊与作者回忆的是作者什么时候的事?(小时候)

  ③作者对苏珊是怎样的感情?(出示课件: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苏珊和作者一起回忆作者的童年,这说明苏珊依然保持着一颗?——童心。苏珊对“我”付出了母亲般的关爱,是我未谋面的母亲,成了我心灵的守护神。)

  (板书:回味童心、守护)

  ④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⑤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先指名读、再齐读,要有感情地读。)

  ⑥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希望我乐观对待生活,过得幸福快乐……)

  五、课外拓展

  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小练笔)

  2、如果你是汤米,你想对已年老的的苏珊说些什么?(小练笔)

  3、细心的同学们,四川地震以后,留下了很多孤儿,让我们也用心灵去倾听,带给那些受伤的小朋友的幸福与快乐好吗?

  (可在报刊或网络上查找有关信息,感受他们的苦难痛楚,根据自己的能力付诸关爱他们的实际行动。)

  六、总结深化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完后叫学生画出觉得感动或喜欢的句子,小组讨论并和全班同学分享感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一个有关倾听的美好故事。同学们知道吗,这其实是发生在西班牙的一个真实故事。希望同学们都能从两个主人公身上汲取到真情的力量,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懂得用心去倾听,真心去关爱,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与幸福。能懂得在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向别人寻求帮助,像汤米一样;在别人求助时要真诚地伸出援手,像苏珊一样。让我们一起体味人性的美丽之一:用心灵互相扶持。因为正是这人性之美才能帮助我们度过人生的一个又一个难关。

  【板书】

  用心灵去倾听

  苏珊 倾听 抚慰 我

  关心、安抚 生活

  耐心、讲解 学习

  爱心、乐观 心理

  童心、守护 回味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1、重点:

  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难点:

  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不是生活在视野开阔的平原地带。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

  (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这么想?

  (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

  二、学习词语、注音

  三、学习课文

  师: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课件出示目标)

  1、整体感知:

  (1)师: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鼓励学生读得更好。配乐,画面。评价。

  (3)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教师出示思考题)

  ① 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山──困难;海──理想/信念

  ② 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第一节:童年时候的想望和困惑──现实

  第二节:长大以后的拼搏和奋斗──象征

  ③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不怕困难,坚持奋斗,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2、研读与赏析:

  师: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出示课件)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提示:“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学生有感情朗读)

  (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提示:“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全班齐读)

  (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提示: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提示:失败后就灰心丧气。

  师: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学生朗读诗句)

  (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提示: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坚强了。

  (学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5)“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提示: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

  (齐读)

  3、体验与反思: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讨论)

  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

  (生说自己的经历)

  师: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四、布置作业

  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语文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

  复习词语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经典】08-18

(精选)语文教案08-15

语文小学教案05-30

【精选】语文教案08-02

(经典)语文教案07-23

[经典]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