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2 08:47:3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先说一个词语,你仔细听,然后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师:杨柳依依(板书在黑板上) 老师选取了其中几个词语写在了黑板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 这些词都描写了一些动人的场景,我们如果平时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并注意恰当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去,一定会使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

  二、导入:

  1、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 谁来读一读课题?这个“弦”字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读一读课题,注意读准字音。

  2、“弦”指的是—琴弦,“绝弦”就是—扯断琴弦。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指生说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三、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自己读一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文) 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3 (你读的很流利;这一句话不太好读,谁再来读一读;听老师读一读,你再来试试??) 指导读 “兮”是一个语气词,拖音 真好,读文言文,就应该这样慢慢读,慢慢品,读出其中的韵味

  2、听老师读,体会读文言文的感觉

  3.(出示停顿)请同学们看着屏幕上标注的停顿符号,自己练习读一读文章 生练读 谁来读一读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四、初步感知

  同学们,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谁?(板书人物)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手头的资料理解每一个句子的意思,读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和同学老师交流交流生自学 五、细读品析,感悟知音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课文中有一句话介绍了伯牙和子期,找出来 指生说 他们一个---擅长弹琴,一个---善于倾听。

  你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指生说这里“善哉”的“善”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怎么不一样?指生说一个字有多种意思的现象在古文中很常见。这正是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将如何赞叹?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将如何赞叹?

  这是古代子期的赞叹,现代的子期又会怎么赞叹?我们这些90后的子期会怎么赞叹?

  我们的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中华语言文字的另一特点 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这两句话。 3、同学们,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指生说(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当“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指生说 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理解,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4、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来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的知音情。 生读

  5、其实,伯牙和子期的相识缘自一次山间偶遇:(出示资料) 此时伯牙的心情如何?(乐曲)

  伯牙于是把这惊喜、欣喜、与激动化作动人的乐曲在山间流淌, 假如你是伯牙,你最想对子期说些什么? 拿起笔来写在书上空白处 我们来交流一下

  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他们也许还会谈论——人生、谈理想,谈志向??

  同学们,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心的人我们才叫他——知音!

  此时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诉全天下的人,我终于怎么样? (找到知音了!)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段话

  6、是啊,人生得一知己难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来年中秋再来相会。无奈世事难料,第二年伯牙如约来到了江边,等待他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坟墓——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学生读。子期已死,伯牙又要回到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这种无人能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那就是—破琴绝弦-- (读)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他所有的期望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理解伯牙此时的心情---—(读)

  六、拓展总结: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诗歌)

  我们一起来读,共同体会伯牙痛失知音的悲痛之情生齐读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

  2、《伯牙绝弦》全文仅仅77个字,却让我们读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识相知,读出了情深意长;只有77个字,却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简约而不简单。让我们伴着动人的旋律再读这个故事,把这凝练、精美的语言留在我们心中。

  齐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积累以下的词语“一阵大风”、“一阵雨点”、“一只蜘蛛”等。

  2.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蜘蛛织网的不容易和它不怕困难的'精神。

  3.引导孩子们朗读课文,培养他们从小主动朗读、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积累以下的词语“一阵大风”、“一阵雨点”、“一只蜘蛛”等

  2.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蜘蛛织网的不容易和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们朗读课文,培养他们从小主动朗读、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引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看过蜘蛛织网吗?

  能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吗?

  2.揭题引入新课.让我们一起听听蜘蛛织网的故事.

  3.老师范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书.要求:

  生字连词勾画出来,借助拼音反复认读,并读给同桌听.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采取抽生读,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3.初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顺,了解大致意思.

  三、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1.蜘蛛在织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勾画:一阵大风、一阵雨点、一阵冰雹)

  2.遇到困难后的蜘蛛是怎样做的?

  (勾画:重新、不泄气、不灰心、又大又结实)

  3.你懂得了什么?朗读。

  四、请你夸夸蜘蛛,在生活中你遇到困难是怎么做的?

  五、学习生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伙”、“伴”等11个生字,会认“挖”“紧”等6个生字。

  2.正确书写学会的11个生字。

  3.体会小动物的美好愿望。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合作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伙”、“伴”等11个生字,会认“挖”“紧”等6个生字。

  2.正确书写学会的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1.体会小动物的美好愿望。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合作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了解多音字,学会“伙、伴、象、栽、坑”5个字,并正确书写。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能认读生字,会写“伙、伴、象、栽、坑”5个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不会认的字做上记号。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同座检查读音。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三、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小组内讨论。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读记生字:“伙、伴、象、栽、坑”。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三个小伙伴

  野猪小象袋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书“运、肥、培、桶、浇、足”6个生字。

  3.能说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书“运、肥、培、桶、浇、足”6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说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些什么?”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生字词抽读竞赛:

  伙伴挖坑施肥

  二、朗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小野猪做了什么?(第二自然段)

  a.指名读地二自然段

  b.指名说

  c.指导朗读

  (2)小袋鼠做了什么?(第三自然段)

  (3)小象做了什么?(第五自然段)

  (2)、(3)学生自学,方法同(1)教学。

  4.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又跳又笑?

  三、演一演:

  1.小组合作。

  2.全班表演。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读记生字:“运、肥、培、桶、浇、足”。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回家把故事演给家长看。

  板书设计:

  三个小伙伴

  小野猪拱树坑

  小袋鼠运肥料

  小象浇水

语文教案 篇4

  一、设计理念。

  探索奥秘,是人类的天性,因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谜是推动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谜,试图去解开这些谜,这本身就是一个孕育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本教学设计力图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之成为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怎样才能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呢?语文课有语文的方式,那就是:引导孩子在与文本、文化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去敞亮,去点染。

  二、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统一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想象、资料交流、质疑等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同学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五、教学难点。

  因为月球对于人类来说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宇航员登上了月球,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月球上久留,只能从月球上采集一些标本或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有关月球的知识是知之甚少的。依据此点和对教材的分析,特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六、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具体方法有:

  1、创设情景法:

  《月球之谜》一课描写了月球奇异的景色。对于月球上面的神秘之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悠悠课堂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合作探究法:

  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3、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会拉近。

  《月球之谜》这一课的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及学习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同时,由课文第一段导入,既使学生重温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也为新课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好吗?(揭示题目,板书)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1、学习第二段和资料袋。

  (1)出示课件演示:

  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引导学生观看录象,整体感知。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把它划下来,并读一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月球景色的句子,想象月球上神秘的景象。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以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指名读)

  让我们把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地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体验读书的快乐。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想象的简直太不一样了,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宇航员们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是怎样行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针对这一理念,这一环节我采用读→找→议→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6自然段。重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月球之谜。宇航员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做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发现了哪些未解之谜?

  (1)自己小声读一读3~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实验?仔细读一读,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发现了很多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问题及遇到的困难。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着眼于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4)课文的第7自然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5)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了没有揭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教学中以知谜、探谜为主线,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不断质疑的兴趣。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培养了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同时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决心。

  2、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丰富自己的积累,感受诗句的优美。

  3、课后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月球资料。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四)总结全文。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同学们和科学家们一样都对月球有很大的兴趣,有志气有决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会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齐读)

  板书设计: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

  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8个生字。

  2蹦读课文,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坚韧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

  1苯萄时,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说说本课的阅读要求。然后按照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记号和批注,要把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画出来,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并把小组里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备盖资窃谑裁辞榭鱿戮龆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有清楚的说明,父亲是在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菜园的情况下决定开垦新的菜园的。他又是怎样开垦菜园的?课文就这个问题讲了四点:(1)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2)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高高的石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些可怖的岩石。(3)当菜园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的时候,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去肥土。(4)四处拾粪,伺候这块菜园。

  3贝用栊锤盖籽孕械挠锞渲刑寤岬礁盖浊诶汀⒓崛偷钠分适墙萄У闹氐恪?赏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来体会,然后说说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梳理。

  (1)决定开荒。“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开垦荒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垒上石块。“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种上豌豆。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豌豆肥田。“父亲说:‘……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节俭、对土地的热爱)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优秀教案优质教案语文03-07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 语文优秀教案06-02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1-20

【精选】语文教案08-02

(精选)语文教案08-15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