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

时间:2024-04-10 17:49:1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1

  〖教学目标〗

  1.能解决一些简单图形求面积的实际问题。

  2.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面积”这一单元主要是结合学生熟悉的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学会根据物体的大小,合理选择面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和简单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和实际联系紧密,趣味性较强,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与周长的计算混淆。面积单位的换算也是学生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

  在解决问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面积公式都能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怎样使用公式,常会出现无从入手,不知该怎么办的现象。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新课

  1.练习题一:投影出示教材53页第6题图

  这是铺了正方形地砖的客厅地面。

  (1)这个客厅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①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客厅地面有多少块地砖?

  ②汇报。(说一说你的算法。)

  (2)如果每块地砖的边长为5分米,这个客厅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①独立完成。

  ②交流算法。(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5=25平方分米;

  25×60=1500平方分米;

  1500平方分米=15平方米。

  2.练习题二:投影出示53页第7题图

  (1)绿化面积是多少?

  ①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②交流算法。

  38-2=36米;36×13=468平方米。

  (2)每块水泥砖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铺路共需要多少块水泥砖?

  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总结算法。

  方法一:38×13=494平方米;

  494-468=26平方米;

  1×1=1平方米;

  26÷1=26(块)。

  方法二:13×2=26平方米;

  26÷1=26(块)。

  3.练习题三:算一算

  某足球场的长约是100米,宽约是50米,足球场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由练习,集体订正。)

  4.练习题四:小调查

  (1)调查并计算标准球场的面积,并在全班交流。

  (2)让学生拿出课前调查好的结果。

  (3)整理数据,完成填表。

  (4)小组内交流。

  5.练习题五:数学游戏

  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 cm2的图形,你能画出几种?他们的周长相等吗?

  (1)画面积是16 cm2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能画正方形吗?

  (3)动手试一试,能画几种?

  (4)小组讨论:面积相等,周长相等吗?

  〖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认识、体会面积的含义,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懂得了解决问题要有策略。教学时,改变了以往的让学生对面积公式机械记忆、偏重面积的计算和单位换算,而是通过生活化的问题,使学生在铺地砖、搞绿化、运动场等活动中,运用知识,加深理解。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公式,更重要的是理解并学会运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1题。

  (1)出示图,学生独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师生共同归纳:先看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看涂了几份。

  2.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2题。

  (1)独立在课本上填写合适的小数。

  (2)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

  3.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3题。

  (1)出示题目,请学生口头说说每人储蓄的钱各是几元几角?

  (2)比较,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3)。

  4.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4题。

  (1)引导看懂数轴,理解题意。新课标第一

  (2)独立完成,思考哪个数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馈。

  (二)综合练习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写成小数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写成小数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厘米。

  (3)零点八(),2.6读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厘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里填上>、<或=。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4.在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军跳了4米,()跳得远。在100米比赛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军跑了16.9秒,()跑得快。

  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

  小组校对、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有疑问的题目。

  5.作业:练习十第5题(前四个)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反馈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3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第12—1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法则,包括被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及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计算法则,学会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合理。

  教学关键:

  使学生的计算方法更加简便合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卡片口算。

  26×3 16×50 62×4 60×50

  35×11 800×7 400×2 400×60

  2、竖式计算,并口述笔算法则。

  36×14 127×34

  二、指导练习。

  1、引言。这两天同学们学习了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为了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同时提高同学们两位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2、指名板演并回答问题。

  (1)408×67 (2) 204×85

  提问分析:

  ①你是怎么算的?②0乘任何数得几?被乘数十位上的0怎么乘?

  小结:遇到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数,不能跳过去不乘,乘的时候如果有进上来的数要加上。

  (2)676×20 320×40 2900×30

  提问分析:

  ①你是怎么算的?

  ②乘得的数的末尾要添写几个0?为什么?根据什么道理?

  小结:遇到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算式,可以用简便算法,但要注意:乘完后看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要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3、订正错例。

  1050×60

  (中间0漏乘) (末尾少添一个0)

  三、作业。做练习四的第12—16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和分数大小比较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计算下面各题:2/5+1/5=3/8+5/8=7/9-4/9=1-1/3=4/6+5/6=

  7/8-7/8=10-4/4=14/30+5/30=12/28+16/28=

  二、新授

  1、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

  2、涂一涂,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妈妈吃了六分之一。

  (1)他们一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几分之几?

  4、分数计算

  5、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个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6、有三个苹果四个梨

  苹果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梨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苹果占的分数比梨少几分之几?

  7、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8、(1)参加跳绳活动的共有几人?

  (2)男同学占总人数几分之几,女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9、数学故事

  10、实践活动:制作七巧板。

  这是个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数的知识。七巧板又变成了研究分数加减法的学具了。

  一定要鼓励学生亲手制作七巧板,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能使他们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11、做一做

  (1)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剪下来。

  (2)用剪下的正方形纸,按下面的顺序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11、想一想

  (1)1号图形是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2号呢?它们共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3号、4号、5号、6号、7号图形分别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估一估,量一量,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大约是多少?

  三、小结

  课后反思: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5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xx×1013×3021×3043×20xx×4051×7063×30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32×1342×11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32×1342×1121×2323×3241×2122×23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31× 3123×3322×24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31× 1312×1222×1111×25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 860

  31×12 605

  20×43 180

  55×11 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3、李老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的价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6

  教学内容:练习二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笔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多位数法则的运用。

  教学关键:乘数与被乘数的`积的个位要与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5+5 3×6+4 8×7+6 6×9+7

  9×3+8 5×9+6 7×4+ 9×4+5

  2、三个学生板演36×52,并复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

  二、指导练习。

  1、板演和练习:18×32

  (1)读题,表示32个18是多少?

  (2)讨论算法:

  启发学生思考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时可以分成三步进行:

  第一步: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2”去乘被乘数18,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第二步:再用乘数十位上的“3”去乘被乘数18,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第三步: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在相加的过程中教师明确地给学生指出乘数十位上的“3”,表示30,乘18得54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这时把个位上的“0”擦掉)黑板上留下计算过程的完整的乘法竖式后再给学生点出所得576就是所求的积。

  2、学生讲述算法的训练。

  根据18×32的竖式计算,说一说: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第三步算什么?然后,再把三步连起来完整地讲一遍。

  三、作业。

  做练习二的第11—15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7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0—16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2÷31 44÷22 720÷80 168÷42 70÷5 90÷6

  94÷74 93÷63 98÷43 99÷11 84÷42 324÷54

  2、在下面的 里填上>或<。

  54×6 320 32×8 65 41×9 364

  63×7 424 24×7 170 25×5 128

  二、指导练习。

  1、板演与全班笔练。

  9900÷45 9083÷31

  (3)议论后归纳: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有的只要一次就准确定商;有的初商偏大或偏小,就要进行适当地调商。必须指出:“四舍”后把除数着小,初商容易偏大,商大要调小;“五入”后把除数着大,初商容易偏小,商小要凋大。

  2、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试商时把除数着作多少来试商最好?用口算估计商应该是几?

  ①546÷78 ②900÷37 ③2960÷83

  ④282÷29 ⑤4372÷585 ⑥754÷16

  提问:

  (1)怎样确定商有几位数?(先根据除数是几位数,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被除数的前几位比除数小,就多看一位,确定商的最高位,然后再根据数位顺序确定商的位数。)

  (2)以上哪几题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试商比较简便?为什么?(第①、②、③题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比较简便。因为第①、②题两题除数的个位上的数8、7比5大,第③题除数个位上的数3比5小,它们都不接近“5”,所以用”四舍五入”法试商,比较简便。)

  (3)第⑥题为什么不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这道题用口算的方法试商比较简便,如果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要试商几次,比较麻烦。)

  (4)第④题为什么不用“五入”法试商呢?(因为这道题除数和被除数的首位相同,而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可以直接商9,比较简便。)

  (5)第⑤题怎样试商较简便?(第⑤题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除数的一半,所以直接商5。)

  综上所述,教师指出: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试商方法,但要我们计算既正确,又迅速,必须灵活运用各种试商方法。

  三、作业。做练习十三的第10—16题。

  (12)商中间有0的两位数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的例13及“做一做”题目,练习十四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商中间补“0”的意义,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出下面各题商的最高位是什么位?商是几位数?

  2、学生板演计算并口述过程。

  教师结合订正评讲时强调: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说,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之后,每除一位必得一商。

  3、全班笔练。

  提问:

  ①第(1)题商的百位上为什么是0?

  ②这三道题除的过程,会出现被除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的情况,这样的商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

  1、引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这个方法也适用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商中间有0的两位数除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3.2835÷27

  (1)排出竖式。

  (2)师生一起边议论边演算。

  ①商是几位数?是怎样确定的?商的首位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上?应该商几?

  ②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用13除以27,不够商1,怎么办?(在商的十位上写0,然后移下被除数个位上的5继续除。)

  ③十位上的商为什么必须写“0”?这个“0”可以不写吗?为什么?(求出商的百位上的数以后,余下13个十,被27除不够商1个十,要在被除数的十位上写0,这个0起占位的作用。)

  板书:

  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为什么写0?

  (3)这道题应如何检验?

  105×27

  小结:初学商中有0的除法容易发生错误,为此,在计算过程中要验证商是否正确,可以用“除数乘以商”来验算除法。

  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63页上面“做一做”题目。

  四、课堂总结。

  两位数除多位数与一位数除多位数一样,要先确定商是几位数,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一定要在那一位的上面写0占位。

  五、作业。做统习十四的第1—5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8

  教学内容:

  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

  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通过一道道练习题的精心设计,来体现以下特点:

  一、营造人文的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只要以人为本,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本人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增强成功的体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平均数问题的理解进行阐释,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全体,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感受,不以教师权威压制学生的思维,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使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做到课堂教学体现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激励学生,从而提高人的教育原则。

  二、深刻的思维引领。

  本人在练习课教学中呈现的练习题,只要针对学生在学习求平均数问题过程中极易出错的典型问题为着眼点,把学生学习中的“模糊点”,常犯错误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探究交流中碰撞,使之明确错因,并主动纠错。然后,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通过合理的习题进行深度挖掘,举一反三,对学生思维进行深刻、逆向性、批判性的指导和渗透。这样的课堂设计会因习题的多元化而倍显生动精彩,使学生感到一股浓浓的数学味,体验到思维的快感,抵制错源,享受课堂师生的平等交流的快乐,从而更加乐于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和环保教育。

  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利用有关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平均数的定义

  2、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课堂练习:

  (一)基本训练

  师:我们已经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看一道习题。

  1、判断:

  ⑴小华所在班级平均身高131厘米,小明所在班级平均身高135厘米,所以小华比小明矮。( )

  ⑵全体同学为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12元,李洁同学可能捐了15元( )

  ⑶小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3分,小明的语文成绩是93分。( )

  2、小丽家这一星期用塑料袋情况如下图:

  看图填空:

  ⑴图中每格代表( );

  ⑵用塑料袋最少的是( );

  ⑶平均每天用塑料袋( );

  ⑷你的建议是( )。

  3、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统计你家上个月用水情况,制成统计图:

  姓名合计

  用水量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后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二)拓展训练:(课件出示)

  1、一个小组有7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求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2、商店买来5筐苹果,第一筐重38千克,第一筐重39千克,第一筐重43千克,第一筐重34千克,第一筐重36千克,求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

  3、哪一组的成绩好?

  4、选择题:想一想:下面哪个列式才对?

  5、小丽期末考试中三门的平均成绩是96分,其中语文是89分,英语是100分,她的数学成绩是多少?

  6、小华期末考试中四门的平均成绩是92分,其中语文是96分,科学和英语都是87分,他的数学考了多少分?

  7、小芳有36本书,小丽有22本书。小芳送几本书给小丽,他们两人的书就同样多?

  三、练习小结。

  四、作业

  1、复习课本第42、43页的内容。

  2、做课本第45页的第5题。

  3、收集资料: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及作用。

  附板书设计:

  求平均数的练习课

  (一)平均数的定义: 几个不相等数-----→相等的数

  (求平均数)

  1、移多补少

  2、计算方法:

  (1)先求出总数----→ 把各个部分数加起来。

  (2)再求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二)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总数÷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份数=总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2、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巩固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选适当的单位填空。

  (1)一根跳绳长约2()。

  (2)一间卧室的面积约为22()。

  (3)一张报纸的面积约为44()。

  (4)教室的门高约为2()。

  2、填空:

  7平方米=()平方分米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500公顷=()平方千米

  3公顷=()平方米4米=()厘米15平方米2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3、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可以剪成面积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个?

  4、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边厂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长方形,它的面积有多大?

  5、调查我国的陆地土地面积约多少平方千米。你能从地图上知道我国哪个省或自治区的面积最大吗?

  6、右图是铺了正方形地砖的'客厅地面。

  (1)这个客厅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2)如果每块地砖的边长5分米,这个客厅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7、(1)绿化面积是多少?

  (2)每块水泥砖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铺路共需多少块水泥砖?

  8、某足球场的长约是100米,宽约是50米,足球场的面积约是多少?

  9、小调查

  调查自己家房屋、院子或学校操场的面积,并在全班交流。

  长㎝

  宽㎝

  面积㎝

  10、数学游戏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cm的图形,你能画出几

  种?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复习了面积与周长的含义;能够画出多种形状不同的图形,充分发挥想象力;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的周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的数学事实。)

  三、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基本能正确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但对一些稍微有变化的题目,就感觉措手不及,说明空间观念比较差。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和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那些?谁能按从大到小说说?

  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从左到右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怎样的?从右到左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是怎样化的?米与厘米,米与毫米间是怎样互化的?

  (2)练习

  1米=()分米10厘米=()分米

  1米=()厘米10毫米=()厘米

  1千米=()米600厘米=()米

  2、举例: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可捉高90(),教室长10(),小学生每小时步行4(),黑板长5(),火车每小时性80()。

  (2)练习书p87t3

  4、练一练,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6千米=()米9千米430米=()米

  5000米=()米3450米()千米()米

  5、独立完成p87t4、5

  二、综合练习

  1、判断题

  (1)学校的三层楼高是11米。()

  (2)小明1分钟能走100米。()

  (3)一条路长4千米,另一条路长4000米,这两条路一样长。()

  (4)一辆货车在公路上每小时行56米。()

  (5)小英从家里到学校走了20分钟,他家离学校大约是1千米。

  2、应用题

  (1)南京长江大桥长6772米,九江长江大桥长7675米。

  a:哪座桥长?长多少?

  b:这两座桥的长各合多少千米多少米?

  (2)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火箭的速度是喷气式飞机的9倍,火箭每秒飞行500米。火箭每秒飞行多少千米多少米?

  (3)体育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3、提高练习

  天平的一边放了一个1千克的砝码,另一边放了5个苹果和两个100克的砝码,正好平衡。平均每个苹果重多少克?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作业《作业本》p52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11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测量、作图技能。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进一步体会面积单位的作用,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教材分析〗

  这一练习课主要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在教学“面积”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对于如何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面积的问题还是很陌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并熟练应用,尤其是和上学期的“周长”有混淆,像课本中的一些练习,如“52页第4题,用铁丝围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容”,这些题目大多或是根据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逆向思维解决的,或是离我们的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缺乏经验基础的。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有意识地将这些琐碎的`问题串联起来,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实例,努力将数学生活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空间,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想一想,这一段时间,你都了解了什么知识?我们学习了哪些和面积有关的内容?

  (二)新课

  1.活动一:自选单位

  (1)拿出课前准备的实物,说说它们有多大、有多长,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

  (2)找一找生活中的实物,小组讨论:什么物体的大小与什么样的面积单位相对应。

  (3)出示题目。

  ①一根跳绳长约2();

  ②一间卧室的面积约为22( );

  ③一张报纸的面积约为44( );

  ④教室的门高约为2( )。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2.活动二:剪一剪,算一算

  (1)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小组合作测量出长和宽,然后计算面积。

  (2)如果要在这张正方形的纸上画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能画几个?试一试。

  (3)汇报小组的操作过程,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然后把小正方形剪下来。

  (4)小组合作学习: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可以剪成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个?

  (汇报学习结果,总结学习方法。)

  3.活动三:动手围一围

  (1)拿出钉子板,用线围出你喜欢的图形,说说每条边有多长、面积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2)用线围成老师指定的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想一想,用了多长的线,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计算?

  (3)用同样长的线围长方形,试一试,有几种围法,每种的长和宽是多少?

  (4)师生订正,共同讨论计算方法。

  (整理所有记录,汇成表格。观察后,你发现了什么?)

  4.活动四:调查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多少平方千米

  你能从地图上知道我国哪个省或自治区的面积最大吗?

  (1)出示中国地图,初步了解我国的版图,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2)你认为哪个地区比较大、哪个地区比较小,说说你的理由。

  (3)小组介绍本组了解的关于地理方面的内容。

  (三)拓展提高

  找一找生活中和面积、周长相关的内容。

  〖教学反思〗

  对图形的认识与一般知识的学习不同,它需要以一定的空间观念为基础,而空间观念的形成不是靠模仿和记忆就能获得的。本篇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足以证明学生的动手做对空间观念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动手做,学生对图形才会有感受,这些图形才会印在学生的心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案例点评〗

  发展空间观念不能靠纸上谈兵,必须以学生自己的空间感觉和体验为基础。这部分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的实践机会。教学中提供大量的“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这些都成为课堂中学生亲身经历的生动过程。此外,还需要教师创设、充实更多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1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7页第6题。

  (1)出示例图,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口答,全班校对。

  (3)师生共同归纳。

  2.完成第107页第7题。

  (1)自由读题,独立思考完成。

  (2)集体校对。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指名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5)。

  3.完成第107页第8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仔细观察,说说每组的规律。

  (3)独立试着往下写。

  (4)集体反馈并。

  4.完成第107页第9题。

  (1)引导看图,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填的正确。

  (3)全班交流反馈。

  5.完成第107页思考题。

  (1)尝试独立解答,如有困难可请教你的同位或小组成员。

  (2)集体交流思考方法。友情提醒:可以把第二个条件中的“2倍”在图上表示出来。

  6.自由阅读“你知道吗?”

  (1)自由阅读文字介绍。

  (2)交流获得的信息。

  (3)补充介绍课前搜集的信息。

  (4)谈谈了解这些知识后的体会。

  7.作业(小黑板出示)

  (1)一桶色拉油,连桶共重5.1千克,桶重0.2千克。油重多少千克?

  (2)一只茶杯4.5元,一支牙膏2.8元,一把牙刷3.6元。

  ①买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一共多少元?

  ②一只茶杯比一把牙刷贵多少元?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三、反馈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13

  教学目标:

  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和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 吨)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

  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 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

  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吨

  (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8题。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14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中间、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2、 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 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二、基本训练

  1、口算

  49×3 840÷70 61×7 320÷80

  120÷40 18×6 570÷30 65×5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8505÷17 8355÷83 8160÷34

  9045÷45 7816÷26 8232÷56

  三、综合训练

  1、对比练习

  2856 ÷28 3840 ÷16

  8484 5760

  5788 8485

  2、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5 12

  26)5330 54)5508

  52 54

  130 108

  130 108

  0 0

  3、计算并验算。

  8640÷36 4935÷47 8945÷85

  1185÷29 9600÷32 3854÷82

  4、文字题

  (1)一个数乘63得7560,这个数是多少?

  (2)9548是77的多少倍?

  (3)除数是24,商7余11,被除数是多少?

  四、提高练习

  +7004÷34=300 (200- )×26=3640

  五、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1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利用直观教具正确地用分数表示相关的数。

  2、能利用分数知识将低级单位的长度、钱币换算成高级单位,并用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为下面认识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600÷3320÷4690÷3720÷9

  60×40×7889+2572-56

  80×6080+6015×616×5

  二、在下图中涂上分数所表示地部分。

  3/4

  2/3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6题

  2、做“想想做做”第7题

  提问:为什么第一个括号填写1/10,第二个括号填7/10?

  教师在线段上再任意表上几个括号。

  3、做“想想做做”的`第8题

  出示放大图。

  这把尺总长是几厘米?也是几分米?看着直尺说一说1厘米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为什么?也就是几分之几分米?3厘米和7厘米呢?

  4、做“想想做做”第9题。

  5、做“想想做做”第10题

  6、做“想想做做”第11题

  四、全课。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课】相关文章:

数学练习课教案(精选20篇)03-14

《练习课》教案04-08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练习04-10

《单元练习课》教案02-25

《认识小数》练习课教案09-16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课教案11-18

练习课二年级数学教案04-03

数学课教案05-06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练习的教案08-27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课教案8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