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快与慢》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快与慢》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快与慢》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局部。
第一局部:哪一个溶解得快。
这局部选择前几课屡次用到的食盐作为观看材料,让学生通过比照试验的方法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首先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比照试验的方法是教科书教给的:把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观看它们溶解的快慢。然后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试验的结果比照是格外明显的,学生很简洁从试验中观看到: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食盐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教科书强调热水为 60 摄氏度,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两组试验强调只转变一个条件,为其次局部的试验设计供给示范。
其次局部:加快方糖溶解的争论。
这局部实际上是仿照着进展比照试验的设计和争论。学生会自然地想到要加快方糖的溶解可以使用搅拌和热水的方法,可能还有学生会想到把方糖碾碎。重要的是考虑怎样掌握这些因素,让每一组试验只转变一个条件。教科书还强调了如何选材、用多少水、如何计时、如何记录等问题。引导学生经受比较科学、标准的比照试验活动的过程。最终的吃糖块竞赛,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同样强调了活动的标准性。
学情分析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靠于三个主要因素:
物质颗粒的大小〔即外表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在前几课的溶解试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留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怎样让食盐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简洁想到的是搅拌,由于前面几课的试验中屡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阅历。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比照试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争论,指导学生运用比照试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在此根底上,让学生依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经受“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外表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试验,亲历掌握单个变量进展比照试验的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比照试验,使学生理解搅拌加快溶解的方法。让学生拓展到加热水和碾碎的比照试验方法。
难点:比照试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掌握。
评价任务
能对加快物质溶解的影响因素进展猜测。
能设计比照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教学预备
为小组预备:2 个透亮玻璃杯、1 根筷子、1 个水槽、冷水、热水、食盐、方糖、溶解快与慢记录表。
教师预备:方糖溶解快慢的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问题
师:教师倒了一杯冷的纯洁水,放入了一颗水果糖,想请同学帮我试试够1.
甜了吗?〔请一学生试喝。预设:不甜或没有味道〕水中放入了糖,怎么会不甜呢?〔糖还没有溶解〕
请大家帮教师想想方法,让我能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预设:
生 1:用筷子搅拌。
生 2:把水换成热水。
生 3:把水果糖打碎。
生 4:把水果糖打碎,放在热水里再用筷子搅拌…… 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是令教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方法4.
真的有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争论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阅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头就做好了情感和学问等方面的预备,自然进入争论状态。】
二、设计试验,探究影响溶解快与慢的方法
〔一〕以加热试验为例,探讨试验方法。
师:刚刚同学们提到的这些方法只是一些猜测,在科学课上我们要用试验1.
来验证。为了试验效果更加明显,我们这节课用红糖做试验〔出示:红糖〕。下面我们就以加热为例,大家说一说,你们怎么证明加热的比不加热的快呢?〔引出比照试验〕。
师:怎么比才公正呢?〔师生共同争论一样条件和不同条件。〕
师:一样条件有好几个,不同条件只有一个〔一个加热,另一个不加热。〕
这种方法在我们的试验课上叫做比照试验。
师:现在就依据同学们刚刚说的,教师来做这个试验,看我做得对不对。
师做加热加快溶解的演示试验。〔边说边做,并用投影仪展现。〕
过渡:观看加热对物质溶解快慢的影响还需要一些时间,我们先想想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这个试验怎么做呢?
〔二〕探究“搅拌能否加快溶解”试验。
师生共同争论试验步骤及应留意的事项: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放入的
物质应当一样多;水一样多;放入时间应当一样,水的温度也应当一样。
投影出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试验的步骤。〔抽生读一读〕
学生领取试验材料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试验结果。
再看我们刚刚加热的试验现象,你看到了什么,说明白什么了?
〔三〕自主探究“碾碎能否加快溶解”试验。
碾碎呢?你能自己设计试验了吗?小组争论一下,该怎么做这个试验?
学生沟通试验方案,确定后领取试验材料进展试验。
汇报试验结果。
教师小结:通过试验,我们验证了用热水、搅拌、碾碎这三种方法都能加4.
快溶解。
【设计意图:以加热试验为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扶”到“放” 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试验,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确比照试验应留意进展变量的掌握,为后面的试验探究做好铺垫。在探究过程中,留意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合作互助意识的培育。】
三、加快水果糖溶解的争论。
师:看大家做试验这么认真,教师嘉奖每人吃一颗水果糖。但先思考一下:
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
争论玩耍方案:同时放入嘴中,小组长含在嘴里不动,试验员用舌头翻动1.
搅拌,材料员把糖块咬碎但不搅拌,记录员咬碎并搅拌,用 1、2、3、4 记录糖溶解快慢的挨次。
小组进展吃糖玩耍,做好记录。
小玩耍:怎样吃糖,溶解更快
溶解糖块的方法 溶解快慢挨次
含在嘴里不动
用舌头翻动搅拌
把糖块咬碎
咬碎并搅拌
汇报玩耍结果,谈谈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玩耍的形式调动了他们的心情,保证了试验效果,实现趣味和有效的统一。】
五、拓展与应用
我想制作一瓶肥皂液玩吹泡泡玩耍,你有方法快速制作出来吗?课上沟通后鼓舞学生课后自己尝试。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加快溶解的现象,比方喝咖啡的时候,小调羹有什么用?炒菜的时候为什么要在锅里放盐比较好?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连续探究有关溶解方面的问题。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强调以培育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乐观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受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有学问教育的要求,又表达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和科学探究的实践。本节课突出的特点是: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一上课,端起一杯凉开水,向里放了一块水果糖,和学生沟通:教师这有一杯凉开水,我在里面放了一颗水果糖,请一位同学来尝一尝。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并且都想来亲自尝一尝,心情马上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教师问:
假设我想在短时间内喝到一杯很甜的糖水,你有方法让糖快点溶解吗?这个问题又激起了学生对已有生活阅历的回忆,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做好了心情和学问等方面的预备,自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由“扶”到“放”突破重点难点。
学习比照试验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我主要实行了先以一种试验方法为主〔加热〕,指导学生把握用比照试验进展争论的方法,并进展了演示试验。然后让学生探究搅拌和碾碎两种试验怎样做比照试验。这样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对比照试验概念的理解渐渐加深。在试验中将食盐替换为红糖,试验现象更加简洁观看。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堂的完毕不应成为问题的终点,而应成为学生争论问题的起点。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科学课堂,更应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科学课堂,课下连续进展科学探究活动。这样把学生的探究热忱延长到了课外,科学探究力量、科学素养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培育和提高。
《快与慢》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三、学情分析:
怎样让食盐溶解得快一些,学生很容易想到搅拌,因为前面几课的实验中多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验。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玻璃棒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水果糖两颗、食盐、勺子1、水槽1。
六、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在液体中看不见颗粒,看不见沉淀,分布均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教师引入:我们都喝过牛奶,在冲牛奶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什么?
学生答:把奶粉放入杯子,然后倒开水,搅拌就可以喝了。
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搅拌?(因为可以让奶粉溶得快一些)
师:搅拌真的能让溶解加快吗?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那么要如何做呢?
让学生小组谈论,制定出实验计划。引导学生将试验计划补充完整,并将表格投影。
(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准备两个杯子,每个杯中都盛大约30毫升的水。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杯子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杯,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指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提出新的条件:我们冲奶粉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开水呢?(因为开水也可以让奶粉溶得更快些。)真的是这样么?那么我们也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证明吧。
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补充完整:取大约30毫升热水(60摄氏度左右)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实验同时放入水中。观察比较哪一杯中食盐溶解的更快。
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得出结论:热水能让溶解加快。
(二)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
出示水果糖:一块水果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水果糖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水果糖溶解;将水果糖压碎成小块更容易溶解。
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 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七、板书设计:
5.溶解的快与慢
影响溶解的因素:搅拌
温度
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我将更多的时间分布在第一部分“哪一个溶解得快”,也就是对比搅拌和水温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整节课我主要让学生从“问题—假设—验证—证实”这个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从提出问题,到让学生假设都比较顺利,但是在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时,没能够抓准本节课的主线,学生的回答和方法偏离时没能够用简练到位的语言将学生牵回到主题中,导致在本环节耗时过多。而这一部分由于学生自身还没能很好的.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因此本环节更多的是我在引导,指向性提问较多。根据课本设计,本节课的第二部分为“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本环节意为让学生经历过第一部分的实验后,让学生借鉴其方法来完全自行经历一个“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本节课我在前面耗时过多,在这一部分学生并不能拥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整的经历这一过程,导致本节课很多学生没能较好掌握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此外,在课堂中我提问的指向性太明显,不利于学生开拓思维,学生更多的时候被我的提问所困在较为狭小的思维空间中,虽然课堂进行的较为顺畅,但学生的感受更像是在上数学课,无法充分感受科学课的真正魅力。
《快与慢》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 初步尝试测量、计算速度
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体会物理思维过程
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速度的概念
2、 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 、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观看录像,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学会回答
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快慢的比较
播放录象,比较奥运会游泳运动员游泳的快慢?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
2.相同路程比时间
举例: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学生用上述方法比较两者谁运动的更快?
提出问题:如果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均不同,如何比较快慢?
启发导出“速度”的概念。
师生讨论板书:
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单位:米/秒
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单位―――km/h
单位换算:1m/s=3.6km/h
引导学生:
观察汽车仪表盘加强速度单位的印象。
讨论速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值,比较两者的大小。
二、速度的大小
学生估测自己步行的速度,感受大小。
质疑:学生的估测是否准确?如何测出自己步行时的速度?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选取实验器材。
学生自主实验,3位同学从教室的一端步行到另一端,第4位同学利用秒表测出步行的时间,第5位同学利用皮卷尺测出步行的路程,并记录实验数据,全体同学处理实验数据。
教师只作适当指导,并点评刚才的学生实验。
利用学生测量的路程和时间,说明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
观察“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学生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并与自己的步行速度相比较,增加感性认识。
三.例题
1、看课本25页书上的例题
2、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以24.79s的成绩,夺得50m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本人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她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及要求
已知:s=50m,t=24.79s。
求:v=?
解:根据题意,
v?s50m??2.02m/s t24.79s
答:她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2.02m/s。
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四项:已知,求,解,答。
学生板书练习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
四、直线运动
下面看两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看图2-25,计算小汽车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比较速度大小,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速度大小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生活中你见到有什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回答: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
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
看图2-26,探究天鹅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了解了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要求,知道了有关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板书设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2) 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
二、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计算公式: v?s t
3.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三、例题
四、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测量自己回家时上楼的速度。
《快与慢》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4)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实例分析、对比、讨论;
(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汽车:火车:
200m2、5km
10s1min
相同路程比时间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
单位时间比路程
定义:
物理意义:运动快慢
二、速度公式:v=s/ts=vtt=s/v
单位:米/秒(m/s)—国际千米/小时(km/h)——常用单位
人步行:
路程时间速度
1m1s1m/s
2m2s1m/s
3m3s1m/s
………………
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
(1)速度不变
(2)路线是直线
不能说v与s成正比或与t成反比
只能说s与和t成正比且比值不变
二、运动类型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变化
(2)路线是直线
=s总/t总
……
计算题格式要求
1、格式:(已知、求、)解、答
解:公式(统一符号)=数据
《快与慢》教案5
教材分析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赖于三个主要因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在前几课的溶解实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怎样让食盐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是搅拌,因为前面几课的实验中多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验。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好的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对溶解已有一定认识,在前面的实验中也用到过搅拌的方法。对如何加快溶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比实验是证明各种猜想的的探究方法。学生刚刚接触这样的的探究方法,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
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验证加快溶解的方法
学习难点:对比实验中单个变量的控制.
《快与慢》教案6
综合活动:跑得快、跑得慢的动物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动物的行动速度。
2。积极参与谈话活动。
3。产生对动物运动的兴趣,并模仿动物运动的速度。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头饰、字卡,音乐带。
2。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观看电视中有关动物速度介绍的节目,丰富经验。
活动过程:
一。究竟谁快谁慢。
1。森林里有一只小羊在喝水。这时来了一只老虎,它先悄悄地靠近小羊,然后突然冲向小羊,小羊吓得奔跑起来,老虎能捉住小羊吗?
2。有的`动物奔跑的速度很快,有的则慢一些。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跑得快?哪些动物跑得慢吗?(教师根据幼儿说出的动物名称,用多媒体进行引导或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
3。你能分出你带来的图片中哪只动物跑得快,哪只动物跑得慢吗?(幼儿自己先看图说一说,再和同伴交换讨论)
二。进一步了解动物的行动速度。
1。集中讨论、判断那些动物行动很快,那些动物行动较快,那些动物行动较慢,进一步感知快慢的相对性。
2。动物什么时候跑得快,什么时候跑得慢?
放音乐,启发幼儿两两结伴,扮演一对跑动速度不同的动物,如老虎和牛,狮子和斑马。在根据角色需要控制速度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快和慢的含义。
《快与慢》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速度的概念。
(2)速度的测量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难点
(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3.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
4.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小车、刻度尺、停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生甲: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生乙:比一比,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
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也就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
用相同的时间,看谁跑得远。也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师:速度用来表示什么?
生: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师板书。
2.速度的概念。
师: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
生: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教师板书。
3.速度的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主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v=教师板书。
4、速度的单位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教师板书。
师: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教师板书。
师:速度单位“m/s”与“km/h”之间换算关系如何?
师边讲解边板书:
1km/h==m/s
1m/s==3.6km/h
72km/h=72=72m/s=20m/s
10m/s=10=103.6m/s=36m/s
三、课堂巩固练习(用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写出具体换算过程。
(1)54km/h===m/s
(2)15m/s===km/s
(3)7m/s===m/s
(4)0.5m/s===km/h
2、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师:请同学们阅读例一:课本P25的例如……,与你小学数学学过速度计算有什么不同?
生:阅读、比较回答:小学数学计算过程不要带单位,而物理学计算要带单位
师:强调物理量单位的重要性:没有单位的数字,就没有物理意义。例如“5m”代表路程是5m,而“5”代表什么物理量?
师:速度公式是v=,如果已知v、t,求s那么s=?
生:s=vt(速度公式变形)
师:如果已知s、v,求t。那么t=?
生:t=(速度公式变形)
教师板书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例1(课本P25例题)。
生:你觉得这道例题值得注意的是哪几点?
生:(1)路程单位km要换成m。(或将速度单位换算成km/h)
(2)不能直接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的,应先写出原公式,再写出变形式。
(3)计算过程要带单位。
(4)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小数。
(5)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解、答。
师补充。
例二:一辆公共汽车以4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经过第一站牌时是8时32分,经过第二站牌时是8时36分,问两站相距多少米?
让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教师说明解答物理计算题解题规范:要求拿出已知,求、解、答。单位可在已知中统一。
教师按课本格式规范板演:
已知:v=45km/h=12.5m/st=4min=240s
求:s=?
解:据v=s=vt=12.5m/s240s=3000m
答:两车站相距3000m。
课堂巩固练习:
猎豹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28m/s,它5min能跑多远?
3.速度的测量。
师: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小车、刻度尺、停表,请你们动手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在测速度前,请你们先讨论如何正确地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
生:小车从A处运动到B处时,小车通过的路程S=SAB-l车。为了便于准确地测出小车运动时间、在月处最后放一个金属挡板,小车于挡板碰撞发出声音,马上按表,这样比较准确。
师:下面各小组开始测小车运动速度。
学生探究活动:测小车运动速度。
师:还有其他测速度的方法吗?
生:用速度仪直接测汽车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26图2—23、图2—24汽车速度仪和利用超声波测速仪直接测量速度讲解图2—22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速度。
师:请大家看课本P28:人和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27。图2—25所示,一辆小汽车在乎直的公路上平稳地行驶,在这条路上任意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其运动时间,请你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这辆小车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生:V1=V2=V3=20m/s
师: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这辆小车作直线运动时,快慢始终不变。
生乙:在这各段路程中,小汽车的速度是不变的。
生丙:小汽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师: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作匀速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生: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27。图2—26所示,一只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若在天鹅飞行途中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这3段路程的运动时间,请你
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天鹅在这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
生:v1=10m/sv2=13.33m/sv3=20m/s
师: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天鹅在空中作直线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生乙:天鹅在空中作变速直线运动。
师: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变速运动是比较复杂的机械运动。
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生: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四、归纳与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公式:v=,变形式s=vt,t=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单位:1km/h=m/s
1m/s=3.6km/h
5.速度的测量:(1)据v=,测出s、t,求出v。
(2)用速度仪直接测。
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7.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课后练习
1.课本P28,作业1。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快与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v=(定义式)
s=vt,t=(变形式)
4、速度的单位:基本单位: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换算关系1m/s=km/h1km/h=3.6m/s
5、速度的测量
(1)据v=,测出s、t,求出v。
(2)速度仪。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七、课后反思
《快与慢》教案8
授课时数:2课时
备课时间:x年x 月x日
授课时间:x年x 月x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泰、衡、黝、咧、呗、哲、憨”7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下面的词语:节奏、平衡、饱览、诵读、不解之谜、耽误、哲理、意味深长、心悦诚服。
3、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说明的道理。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学习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联系以前的自学方法,在质疑问难的基础上,学会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教师要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推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渲染、主题导入
从今天起我们学习新的单元《快与慢》。一提起快慢,老师就会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说)
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与快慢有关的一篇课文:《挑山工》。
二、交流资料,链接文本
课前布置同学们上网或通过其他的渠道搜集有关泰山和挑山工的资料,下面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生汇报)
三、初读感知,自主质疑
1、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打开智慧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2、组织交流: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自己说不好,也可以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各小组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如下几个:①“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②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③课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什么?……)
四、布置作业,熟读延伸
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能够读流利为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课文。师生从正确、流利、朗读习惯、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议。
二、以疑促读,读中感悟
1、按处理的次序出示上节课提炼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内容见前)
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
(1)各自默读思考,然后填写表格中概括差异的部分。
|___挑山工___|___游___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结果:
(2)在小组内分析交流,开展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统一认识。
3、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你看,是不是这个理?”挑山工是怎样理解“这个理”的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挑山工说的话,反复朗读,精读细品,然后填写表格中“对比结果”部分。
(1)放手让学生自学。
(2)组织交流评议。
(3)通过朗读,你觉得在挑山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有一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鼓励学生读出挑山工的精神。
4、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因为我需要它”里面的“它”指的是什么?
三、再读深思,学习表达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2、组织交流,形成共识,指导习作。
四、情境交融,心灵互动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挑山工。他们身上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去登泰山,你会和挑山工进行一次怎样的对话?(出示画面《与挑山工“面对面”》)
五、赏读品味,激发情感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之时,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自己最喜欢的,请你富有激情地读一读,再说一说理由。如果你心里的想法一下子无法表达出来,那么就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行吗?
《快与慢》教案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3、食盐1、勺子1、水槽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快与慢》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度状态。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学生回答:(1)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2)比一比,用相同的距离,看谁跑得远。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用来表示什么?(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2、速度的概念
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
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v=s/t速度=路程/时间)
4、速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师边讲解边板书两速度公式之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1km/h=(1/3.6)m/s
5、课堂巩固练习(写出换算过程)
54km/h=m/s15m/s=km/h
720km/h=m/s0.6m/s=km/h
三、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P25例一,观察计算方法与小学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板书解题过程,强调计算格式。
课堂练习
一物体在10min内通过600米,求这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四、本课,作业。
阅读例题,预习速度公式的应用。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快与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km/hm/s
5、速度的测量
六、教学后记
《快与慢》教案11
〖教学目标〗
1、 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 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 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重点重点〗利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授课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李白诗《朝发白帝城》中,告诉我们的是小般的运动,用小船由早到晚经过了“万重山”这么远的路程,这里,描述的是小船的速度很快,而有时,如,早上我们到学校上课,有时候,起得早,我们走路就可以慢一点,有时候,起得迟,我们就得快一点,那么,我们是怎样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过几天,就是校运会了,在运动会上,我们是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除了这种办法可以比较运动的快慢之外,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
总结归纳:
①可以通过要相同的路程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越少,说明越快。
②可以在相等的时间之内比较所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多,则运动得越快。
除了这两种办法之外,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有时候,如果两个人运动的时间或路程不相同,例如,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他们运动的时间不同,运动的路程也不同,那我们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呢?一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我们可以比较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在单位间之内所通过的路程。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多,就谁跑得快。
⑴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速度,它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⑵公式:
注意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⑶单位:m/s km/h P28信息窗
速度等于路程除了时间,因此,速度的单位也应等于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
①单位的读法:米每秒,千米每小时
②单位的物理意义:
③单位的换算:
2、关于速度的计算
例1:声音在空气听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你1km处产生的雷声?
《快与慢》教案12
活动目标:
⒈探究纸片下落时的不同状态和速度,乐意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尝试记录。
⒉感知纸的形状改变会使下落速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活动准备:
制大小相同,厚度不同的纸片若干(由红色卡纸、绿色A4打印分别纸制纸成长度约20厘米宽度约2厘米的纸条)、幼儿记录纸、铅笔、橡皮、视频仪。
活动过程:
⒈猜测纸片落下来的样子
⑴猜一猜纸片怎么落下来?(幼儿猜测,并尝试用笔记录猜测结果,不会记录可以请幼儿用动作表示)
⑵玩一玩纸片,看看纸片是怎么落下来的?(弯弯扭扭地落下来;斜着落下来,等等)
⑶师小结:原来纸片落下来的样子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翻着跟头落下来,有的是弯弯扭扭地落下来,有的是斜斜的落下来。
⒉探索大小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下落的快慢。
⑴看,什么纸片也来了?它和绿纸片怎么样?(重叠比较)一样大。一样大小红纸片要跟绿纸片比一比,谁是快纸片谁是慢纸片。
⑵幼儿拿好纸片,进行猜测。你猜是什么纸片先落下来?为什么这么猜?
⑶观察记录纸,了解记录的方法。先把猜测的结果记下来。
师:记录纸上有什么?“?”是什么意思“?”代表我们猜想。小手标记表示我们做实验。先在?一栏里把你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鼓励孩子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记录,把快纸片打√或者圈出来,或者是做上标记)
⑷教师交代操作要求两张纸片同时落下。幼儿观察谁快谁慢。
⑸看看什么纸片落得快,什么纸片落得慢,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小结:两张大小一样,厚度不同的纸片,在相同的高度同时落下来,厚纸片快,薄纸片慢。
⒊探索纸片形状的改变,对下落速度的影响。
⑴提出问题
师:如果把纸片变一变,再和红纸片比一比,落下来时会怎么样呢?请你等会儿把绿纸片变一变,看谁落下来快好吗?
⑵幼儿探索,并交流
①师:刚才,你是怎么变的?谁落下来快?
②师:纸变了一变以后,落下来的速度就变了。那他们三个如果一起落下来,又会谁快呢(三位幼儿演示后发现折成小三角的最快)
⑶小结:原来,折一折、团一团,改变纸片的样子也能让它的速度变快呢。原来,同样的一张纸变得越小落得越快。
⑷延伸活动:折纸蜻蜓
师:如果再把这张绿纸片纸变成纸蜻蜓,它又会怎么落下来呢?
《快与慢》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三、教学设备和用具
多媒体图片,《快与慢》教学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
师: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吗?
生:不同。有些运动得快,有些运动得慢。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是如何比较的?
生:(略)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授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总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
师:若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例如:一个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个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该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再回答。
(1)、速度的定义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公式
若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为v=s/t,变形公式:s=vt,t=s/v。
(3)、国际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常用单位: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4)、单位换算:1m/s= km/h 1km/h= m/s
(5)、例题
【例1】、你的同学跑100 m用了17 s,而你用25 s跑了165 m。你的同学和你谁跑得快呢?
【例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1 km处产生的雷声?(教师强调解答过程)
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阅读课本:计算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
通过计算小汽车的速度,知道小汽车在这三段路程中的速度是不变的。
(2)、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运动沿直线进行,速度恒定不变
(3)、匀速直线运动是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
2、变速直线运动
(1)、阅读课本:计算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的`速度
通过计算可知,天鹅在飞行中速度越来越快,在各段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
(2)、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运动沿直线进行,速度大小变化。
(3)、平均速度v=s总/t总
【拓展】
下面是人和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平均速度
人步行:1.2 m/s 自行车:5 m/s 火车:28 m/s
客机:250 m/s 子弹:900 m/s 光:3×108m/s
(三)、巩固练习
1、一辆轿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轿车上的速度表显示数据为90km/h。求:
(1)轿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2)在2min内轿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一座大桥全长6.89千米,江面上正桥长为1570米,一列长为11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120秒,则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火车通过全桥需用的时间是多少?
五、小结
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完成学生用书相关练习。
七、板书设计
《快与慢》教案14
活动目标:
1.探究纸片下落时的不同状态和速度,乐意交流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感知纸的形状改变会使下落速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页《快纸片和慢纸片》。
一样长度、不同颜色的纸片若干,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纸片落下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片,老师来玩一玩这个纸片。
2.纸片是怎么落下来的?(弯弯扭扭地落下来;斜着落下来,等等)
3.可以请幼儿用动作表示。
二、快纸片和慢纸片
1.今天老师给每人都准备了两张纸片,一张是红色的一张是绿色的,它们要比赛看看谁是快纸片谁是满纸片。我们一起来比赛吧。
2.教师交代操作要求两张纸片同时落下。幼儿观察谁快谁慢。
3.看看哪些纸片落得快,哪些纸片落得慢。(不一定,有时这张快,有时那张快)
三、快速降落的纸蜻蜓
1.黄纸片也来了,黄纸片说我要做落的最快的纸片。
2.黄纸片想了一个最快的办法,它要来个大变身,我们一些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边示范纸蜻蜓(“y”形纸片)的制作,边讲解方法(详见示意图和方法说明)
3.教师给每位幼儿发放事先做好的纸蜻蜓。
4.幼儿让未折的纸片与纸蜻蜓一起下落,看看哪个快哪个慢。
5.纸蜻蜓和纸片是怎么落下来的你们发现了吗?教师出示记录纸交代记录要求及方法。
6.和幼儿一起描述纸片与纸蜻蜓下落的`情状,如“纸片飘呀飘呀落下来,纸蜻蜓转着圈儿落下来”,再用简单的图示记录它们的下落状态。
7.讲评.你是怎么记录的?你看出纸蜻蜓是怎么落下来的吗?
8.和幼儿一起念完儿歌“往上拋,落下来,慢纸片翻筋斗,快纸片旋得快,还像蜻蜓飞下来”后,让纸片和纸蜻蜓一起落下来,反复感受两者下落的不同速度。
9.红纸片和绿纸片也想变成快纸片请你们帮帮它们吧!
《快与慢》教案15
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快与慢,初步学会遵守规则,有序地活动。
2.乐意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准备:PPT课件过程:
一、 在游戏中感受快与慢。
1. 游戏:木头人。
2.你们还玩过什么游戏也需要快?
二、了解生活中的.“快”,知道做事要抓紧时间。
1.除了游戏,平时爸爸妈妈、老师还告诉你做哪些事情也是需要快的?
2.平时,你还看到知道哪些事情需要快3.小结:生活中我们做很多事情需要快,需要我们专心、认真,抓紧时间去完成。
三、了解生活中的“慢”,知道做事要有秩序。
1.是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快?哪些事情需要慢?
2.看录象,知道排队喝水的好处。
3.小结:很多人在一起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排队,看起来慢,但实际上有秩序,又快又安全。
4.在幼儿园做哪些事情需要排队?
5.爸爸妈妈在什么时候也要排队?
6.小结:在很多公共场所,大家也要遵守规则,有秩序地排队。
四、探讨快与慢的相对性
1.播放过马路动画,复习儿歌《大马路》
2.看倒计时,幼儿一起倒数。
3.面停在剩8秒时,引导幼儿讨论:到底是快快过马路呢,还是慢慢等?
4.小结:生活中,有的事情需要快,有的事情需要慢,无论是快还是慢,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有秩序地去做。
【《快与慢》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快与慢教案参考11-22
幼儿园中班科学快与慢教案11-22
新陈代谢快好还是慢好?04-12
手机充电慢为什么耗电快04-17
手机充电慢耗电快的解决办法04-18
慢小姐与快先生旅游记儿童睡前故事05-09
手机充电慢耗电快的原因和解决方法04-12
声声慢教案05-23
《声声慢》教案最新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