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案

时间:2024-02-21 09:18:2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牧童》教案14篇[经典]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牧童》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牧童》教案14篇[经典]

  《牧童》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这是一首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的乐曲。我在《中国传统文化》主题下设计了此节音乐欣赏活动。这首乐曲的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江南风情,是三段体音乐,第一段四分之四拍的节奏,舒缓、悠扬,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牧童骑在牛背悠扬的吹着笛子;第二段转换为四分之二的节拍,以欢快、跳跃的节奏,展示牧童和水牛在水中、田间嬉戏的的场面,和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音乐主题,夕阳西下,牧童返回乡村,给人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人之发展水平,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

  活动目标:

  1、区分音乐的性质,了解乐曲ABA三段体曲式的结构特点。

  2、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音乐、理解音乐。

  3、感受民乐与水墨结合的优美意境。

  活动重点:区分乐曲的音乐结构。

  活动难点:分析了解乐段的表现情绪。

  活动准备:

  1、《牧童短笛》音乐。

  2、《牧童短笛》水墨动画。

  3、水墨材料及笛子。

  教学手段:口头语言,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技术。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幼儿演唱歌曲“什么乐器在歌唱”。

  师:什么乐器在歌唱?(钢琴、小铃、铃鼓)

  师:小朋友还知道什么乐器会唱歌呢?我们来听一段音乐。

  基本部分:

  一、欣赏音乐《牧童短笛》了解笛子的演奏特点

  (1)幼儿静听欣赏音乐。

  师:听到什么了?感觉怎么样?(悠扬、欢快)猜猜看,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回答后出示笛子)

  (2)认识乐器————笛子。

  师:见过这个乐器吗?见过谁吹笛子?怎么吹笛子的?这么美的音乐会在什么地方吹呢?

  小结:笛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吹奏乐器,演奏的时候把它横着放在嘴边,它能吹美妙的音乐来。

  教师:笛子演奏的这段音乐有几段呢?我们接着听。

  二、再次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ABA的曲式结构。

  师:听出来了吗?有几段?音乐的节奏都一样吗?

  哪一段是舒缓优美的?哪一段是欢快活泼的?

  小结: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听出了优美、平和的感觉,有的听出了欢快、跳跃的感觉。第一段的音乐比较缓慢、抒情;第二段的音乐听起来比较欢快、跳跃;第三段的音乐和第一段一样是缓慢抒情的。

  师:这么好听的音乐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这一次我要边听边画了。

  三、教师听音乐“画”牧童短笛的故事,了解乐曲表达的意义。

  1、教师听音乐快速绘制“牧童短笛”的水墨画图。

  师:看出来了吗?有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到底谁在吹笛子呢?(幼儿根据画面自由讲述)

  2、小结:这个音乐就叫《牧童短笛》,讲述了发生在江南水乡的事情,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扬的吹着笛子的故事。

  师:到底是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听听音乐,看看你能想到什么?

  四、分段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

  1、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音乐悠闲、缓慢的.特点。

  师:这一段音乐听起来什么感觉?(优美、抒情、缓慢)牧童在做什么事情?

  (幼儿自由讲述)

  小结:优美抒情的音乐表现牧童悠闲自得的骑在牛背,吹着手中的短笛,看着随风飘动的柳条,飞舞的小鸟,走在美丽的田间小道。

  2、欣赏第二段,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

  师:这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节奏一样吗?他们来到了哪里?牧童这时候在干什么?

  小结:欢快活泼的音乐表现牧童从牛背上下来,斜靠树枝休息,水牛在水里嬉戏,在田间逗乐的场景。

  3、欣赏第三段,再次感受抒情、优美的音乐特点。

  师:这段音乐和前面的哪一段音乐一样?(第一段)牧童又在干什么?

  小结:和第一段的音乐一样,牧童又骑上牛背,悠闲自得的吹着短笛,走远了。

  五、幼儿欣赏视频,教师配乐讲述故事,感受水墨画与音乐结合的意境美。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看一看,听一听。

  故事:弯弯的溪水旁,柳条随风摇动。在小路的尽头,一头水牛缓缓走来。牛背上,穿着短裤短褂的牧童悠然自得吹起一首悠扬小曲,悦耳的笛声,飘到郊外每一个角落,鸟儿、蝴蝶、花儿都被他的迪声陶醉了。

  小河里,鱼儿在水中欢快的游来游去,水牛下入河中,享受难得的清凉,水牛一会儿在水中和鱼儿嬉戏,一会儿在田间和蝴蝶逗乐嬉闹。牧童斜靠在树枝上,进入梦乡。

  夕阳西下,牧童醒来,拿起笛子,唤回远处的水牛,骑在牛背上,牧童又悠然自得的吹着短笛,笛声飘向郊外的每一处角落,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结束部分:

  教师梳理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用长笛演奏的《牧童短笛》,还有用钢琴演奏的《牧童短笛》呢,下次活动我们继续欣赏,看看不同乐器演奏的《牧童短笛》有什么不一样?

  延伸活动:

  结合区域活动,将《牧童短笛》的音乐投放表演区,幼儿听音乐表演。

  《牧童》教案 篇2

  这篇课文生动的儿童故事。讲述了唐代时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以及戴嵩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在读、议、演、评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难点:

  多种方法体会、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图文结合阅读理解,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学习者特征分析:

  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悬殊差别,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教学应确立以下原则:以词语和句子为主要认知对象,以感悟和体验为主要认知目标,以感情朗读为主要训练形式,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演为主要努力方向。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拓展阅读资料

  教学策略选择及设计: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悬殊差别,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一)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画家和牧童》,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生字宝宝就藏在了这首儿歌里面,你还能找到它们吗?(出示短文)

  (三)引读全文:你们可真棒,把生字都认准了。

  (四)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戴嵩是唐朝()。

  【设计意图抓实基础,把握内容,自然过渡。】

  二、品读课文,了解人物品质

  (一)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了解戴嵩,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对他有什么新的了解。

  (二)从你们自信的眼神中,老师知道你们又有了新的收获。为此老师奖励你们一幅画。这是(戴嵩第一次画的《斗牛图》。)他是怎样画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1、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

  2、谁愿意在这幅图上给大家找一找“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

  看图理解词义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3、我们再来一起感受画家作画时的快乐吧!

  你能用“-----一会------,一会-----。”说话吗?

  【设计意图注重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说话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语言的运用,而且使学生发散了思维,达成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三)1、这《斗牛图》很快就画好了,围观的人是怎样评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3~5自然段。

  2、教师出示商人、教书先生的两句话。(指导朗读)同学们朗读时一定要注意标点哦,它可以帮你读得更好!

  3、像这样,你也夸赞,他也夸赞就是纷纷夸赞!

  (四)都是夸赞吗?还有不同的声音吗?

  看!一位小牧童挤了进来,喊道:()

  这炸雷一样的声音使所有人呆住了,

  1、戴嵩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默读5、6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这时,戴嵩把牧童叫道面前,和蔼地说:“???”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和蔼”,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听了他读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

  你能给“惭愧”换个词吗?(用换一换的方法体会词义)

  体会戴嵩的心情,加上动作一起读一读“多谢指教。”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小牧童怎么知道戴嵩画错了呢?同学们自己读读小牧童的话。

  (五)生合作分角色,共同演读5、6自然段。

  此时你想对小牧童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古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采用多形式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与故事内容产生共鸣,在读书感悟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结:你们想看一看戴嵩改过以后的《斗牛图》吗?出示图,你们也是仔细观察的小朋友,看看与他一次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后来,戴嵩也学会了仔细观察,他的画也越来越出名,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升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的理解,从而受到启迪与熏陶,并从书本走向生活。】

  三、拓展阅读

  古往今来,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虚心的人,请同学们打开阅读书p42页,带着文章前的小问题读一读:《画师与岳柱》

  《毛泽东的一字之师》《诸葛亮改错》;

  读完的同学接着读《恩格斯向鸭嘴兽“道歉”》、《谦逊的贝罗尼》。

  四、打写题目

  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小狗熊刚刚和小熊菲菲闲在家里坐着无聊,便带着自己心爱的皮球,来到了森林公园里玩。

  它们俩拍得可高兴了。可是,这一切被藏在大树后面的小猴跳跳看见了。它想把那个皮球拿过来自己玩。于是,顽皮的小猴趁菲菲摔(shuāi)倒的时候,把皮球抢了过来。

  此时的小狗熊和小熊目瞪(dèng)口呆。而小猴却得意忘形。小猴边跑边笑,也许是地滑,也许是一时大意。小猴“扑通”一声掉进了水池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你以《知错就改的小猴》为题目写一写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吧

  工作的两年里,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如何做到高效的进行语文教学。通过同伴的帮助,和自己不断的实践,我想在《画家和牧童》的授课过程中能给自己一些启发:那就是关注学生,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深知学生是教学的主题,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比较关注学生。能用创设情境,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去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我敢于叫停,并及时纠正,如在进行语言点“??一会??一会??”训练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一会读书,一会思考。”显然,这位学生把“一会??一会”,和“一边??一边”混淆了,我及时纠正说:“如果这句话换成‘我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就更好了。这样既不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及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高效只关注学生还不行,还得思考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如果仅仅教给学生本节课的知识点,显然,就显得很单薄,广度不够。我认为高效的语文课还应该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画家和牧童》的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在词语理解中,我运用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在体会“惭愧”一词时,我先让学生给“惭愧”换个词语,当感觉到学生换词有难度时,我创设一个情景:当你做错事老师批评你时你感觉怎么样?,同时我还把头低下做出羞愧,不好意思的样子。这时学生马上理解,把“惭愧”换成了“不好意思”。扎住契机,我立刻总结:我们可以用换个词的方法来理解词义。其实,我相信学生还学会了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方法。另外我在理解本课重点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纷纷称赞、和蔼时非别采用了看图理解词义、练习生下文理解词义、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词义的方法,当然,每次我都会及时总结,交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在阅读上我也注重方法的指导。在进行指导读好商人和教书先生夸赞画家画的好的时候,我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时,提示学生:注意标点哦,标点可以帮我们读得更好!在我的提醒下,学生果然读得越来越好。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默读还有一定的难度,要不断提醒他们,教会他们默读的方法。当我让学生默读5、6自然段时有很多学生习惯性的大声读起来,于是我立即提醒他们:记住哦,是默读,默读就是不动嘴,不手指,边读边思考。在我的提醒下学生安静下来。在进行拓展阅读时,我发现这个班的孩子读书喜欢拖长声,这势必会影响阅读的速度,果然在10分钟的阅读后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读完规定的篇目,对此情况我耐心的做出总结:读书时不拖长声,眼睛看的快一点,就能读得又快又好了!经过《画家和牧童》的授课,真是让我收获颇多,使我明白语文课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本课语文点的死知识,而是应该多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也活起来!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

  《牧童》教案 篇3

  【目标预设】

  1 、通过同音字字义比较,建构“戴”字的意义;运用形声字识字方法认识“惭、愧”;通过语境的反复朗读认识“价、购、墨、抹”;通过动作演示,认识“拱”。学习书写“批、评、抹、拱”4 个汉字。借助画面理解并积累“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两词,拓展并积累表示画作生动的词语:绝妙之作、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2 、读通课文,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感悟戴嵩的画技高超,并能运用积累的语言夸夸戴嵩的高超画技。

  3 、学习“一……就……”的句式,并结合文本,学习运用这一句式。

  【教学预设】

  一. 回忆榜样

  孩子们,喜欢看故事吗?平时你都看过哪些故事?看来你们知道的故事还真不少。老师这儿有几幅图,每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这几个故事你看过吗?

  出示:孔融让梨

  你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的题目吗?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孝敬父母)

  出示:司马光砸缸

  这个故事的题目又有谁能说出来?故事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

  出示:凿壁借光

  再让大家来看一个,故事主人公匡衡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爱不爱学习?

  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平时看书还真不少。小朋友们平时看书的种类应该更广泛。

  二. 引荐画家

  孩子们,孔融、司马光、匡衡,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节课,老师要介绍大家认识这么一位画家。

  出示: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化大价钱购买。

  谁能第一个站起来读读这句子,和这位画家见个面?

  这个句子中有两个生字宝宝,可不能念错他们。

  真能干,老师没教你,也能把这两个穿红衣服的生字宝宝读正确。奖励你带着大家读读这两个新词。(用卡片出示,请这位学生领读:价钱 购买)

  1. 谁也能像他这样正确地读一读这句子?

  2. 初次见面,你就发现这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伟大、著名)你又是从哪里读懂的?

  预设:

  (1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稍停顿,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学生说不上来由老师说),他的画刚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里有一个句式,(边板书边告诉学生:一……就……)是的,这么多人来观赏他的画,确实是个著名的画家。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位著名的画家?

  (2 )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

  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意思就是: 。(个个点头称赞),他确实了不起。

  你还能找出这位画家著名的地方吗?

  (3 )有钱的人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体会:争。争就是“抢”。大家为什么要抢着买?如果不及时去抢的话?

  你们说的都没错,这的确是一位画技高超的画家。知道了这位画家画画水平那么高后,再读这几句话肯定比刚才要好了,咱们一起读一读。

  三. 认识画家

  大家想知道这位画家的名字吗?先不着急,等会儿你们可以自己从课文中找到。今天咱们要一起来学习的故事就和这位画家有关,题目叫“画家和牧童”(课件出示题目,板书题目),谁能站起来把课文题目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故事就藏在课本95 页,请小朋友自个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一下子读不通的地方,回过去多读几遍。老师给你4 分钟时间,看这四分钟内,谁读得最有效。

  初读检查:

  孩子们,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位画技如此高超的画家就是:唐朝著名的画家——戴嵩。

  请你叫一叫他的名字。

  1 、认识“戴”字:我们学过一个和戴读音相同字,就是这个“带”,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可样子完全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看看谁能够把这两个字正确地用一用,告诉我每个词语应该选择哪一个?(课件出示,给每个词语选择正确的“戴”或“带”)。我们先来读“戴”的词语(一边读我们还可以一边做动作),从这4 个词语中,你理解到什么?(“戴”是一样东西加在头、面、颈、手等地方)那再快速看看“带”的词语,这个“带”是指(引导,率领,或者指一些长长的东西,还有一些词语表示放在身边的意思)。

  再来看这个句子,句子中的哪一个词语也在告诉我们戴嵩的画技高超?(板书:著名)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著名?(有名)看,我们帮助它找了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就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

  2 、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发现同学们有一个句子读得不够准确。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纠正多音字的读音:斗、夹。这个句子中的两个多音字可别念错了,我们请出拼音来帮忙吧。

  强调以后再请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比较难读的句子,里面藏着三个生字宝宝,谁来挑战一下?

  读读这两个词语:(卡片出示:惭愧 拱手)

  学习:惭愧。看看这个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竖心旁)这个词和什么有关?(和心情有关)心情很怎么样?(后悔)

  学习:拱手。会做拱手的动作吗?古人在对别人表示尊敬的时候,常常在胸前做拱手的样子。(老师示范一起做)

  再齐读该句。

  四. 了解画家

  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除了课文第一段,还有好多地方能够看出戴嵩画技高超。咱们再快速地读读课文,拿出笔找一找,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戴嵩的画技高超?

  反馈交流预设:

  来说说你都找了哪些句子。

  1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这句话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习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一起读读这两个词语。谁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是中国国画绘画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技法,这就是戴嵩画的《斗牛图》,你来说说,哪些部位画的时候是浓墨涂抹的,哪些地方可是轻笔细描出来的?(指名让学生点一点)是的,画中的细节可得轻笔细描。

  (板书“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你们看,有时候画面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词语意思不一样,读的也应该不一样,现在再来读这两个词语,相信你们肯定读得比刚才好。(浓墨涂抹要读得重些,轻笔细描要读得轻些)。理解了这两个词语,回头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相信一定有新的感受了。(请学生读)说说你从这句画中感受到了什么?

  是呀,戴嵩画画有轻有重,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他的动作那么娴熟,技法那么高超,一会儿就把图给画好了,的确是位画技高超的大画家。

  齐读该句,指导读好“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还有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戴嵩画技高超?

  2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夸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1 )谁能看着屏幕来读一读围观的人夸赞的话?请一个学生读商人的夸赞,另一个读教书先生的夸赞。(指导读,这些话都是发自围观人的内心。要读得真真切切)

  谁也想这么来读一读?

  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谁有勇气和老师挑战一下?

  (2 )你看,围观的人的夸赞中,哪一个词语充分说明戴嵩的画技高超?

  学习“绝妙之作”(板书该词):你知道还有哪些词也同样表示画画画得很像?

  推荐拓展词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请学生领读,再齐读。

  (3 )如果你也是围观中一个,你会怎么夸呢?要是你能用上这几个词语,相信一定会夸得更到位。

  (4 )像这样你也夸,我也夸,这个夸,那个夸,就是(纷纷夸赞)(板书“夸赞”)。这里还有词语和“夸赞”意思一样,看看是哪几个?(称赞、赞扬)一起读一读。

  你们把戴嵩夸得这么好,老师也忍不住想加入进来。这次老师读这三个词语,请你们来读围观人都说了什么。

  你们读得太好了,可这都是围观人的夸赞。咱们现在换一种方式来夸夸这位著名的画家。(课件出示)像这个句子一样,我们用上“一……就……”这个句式。夸之前请你们再读一读这篇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哪些信息能用“一……就……”这个句式来说明这位画家画画技术的高超?

  预设:

  他的画一挂出来,人们就都点头称赞。

  他的画一挂出来,有钱的人就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你们很了不起,你们的赞扬让我们更明白戴嵩的画技是如此高超。(再出示:夸赞、称赞、赞扬)这三个词语太重要了,我们把这三个词语再念一次。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和它们意思完全相反,这个词语是什么呢?赶紧从课文中找一找。

  五. 写字指导

  指导书写:批评。

  批评这个词语是我们这节课要写的两个生字。“批”的哪一部分要写得矮小些?“评”找准哪个笔画?

  指导书写:抹。

  接下来,我们还要掌握这篇课文中这几个四字词语。(课件出示)请一个小老师来领读一次。这些词语中,其中“抹”是一个生字。和“抹”同偏旁的“拱”我们也来写一写。“抹”第一横稍长,第二横稍短。“拱”字的“共”要写得饱满。

  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好笔,人坐正,本子放中间,开始写。

  全班点评。

  六. 结课质疑

  这节课,我们和戴嵩这位大画家有了初步的接触,看到了他画画水平非常高。可是戴嵩的著名不仅因为他画画得好,更重要的是他身上还有更闪光的品质。下一节,我们将再次走进课文,走近画家。

  《牧童》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我决定不给学生讲述空泛的道理,而是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学习课文,朗读语句,加深体会。

  在处理教材时,我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言为重点训练点,指导朗读,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的表现,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采取激励读、评价读、分角色等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使学生自悟自得。利用课本教材、插图及多媒体教具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使其发挥想像和创造,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参与思考、交流和讨论的整个过程,朗读感悟获得各自独特的感受。学生在体会主人公优秀品质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和启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小组认读生字词: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火车在大家的帮助下,顺利开走了!

  2、教师随机导入新课。

  二、读文品悟

  1、默读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画下来。

  2、学生汇报。

  3、随机理解句子。

  a、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1)体会“一……就”的意思并进行说话练习。

  (2)学生读句子。(个别读,齐读)

  b、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体会:没有不、争着、花大价钱。

  (1)学生再读句子。(个别读,齐读)

  (2)带着体会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过渡:这么棒的画家,他是怎样画画的呢?(引出句子)

  戴松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

  (1)“沉思片刻”是什么意思?

  (2)戴嵩为什么要沉思片刻?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好了。

  (1)指导朗读:男女比赛读,互相评价。(师:只要读出了你喜欢的方式就好了。)

  (2)看图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图画)

  你觉得画中哪些地方是“浓墨涂抹”,哪些地方是“轻笔细描”?

  (3)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3.过渡:如果是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引出句子)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1)指导朗读:男女比赛读、代入角色读。读出称赞的语气。

  (2)师评价:这样读才是称赞别人,夸赞别人!把这两个词画下来。(学生标画“称赞”、“赞扬”)

  师:你从画下来的这两个词中发现了什么?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和这两个词意思一样的另外一个词。(夸赞)

  (3)理解“纷纷夸赞”:

  想象说话:可能还会有什么人在称赞他呢?(小孩、牧童、村民、秀才、过路人、大官等)

  (4)师:原来这么多人在夸赞才叫“纷纷夸赞”啊。(认读词语。)

  (5)小结:看来这个画家真了不起!真是一个著名的画家!

  (二)体会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

  1、过渡:就在人人都夸赞他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1)随机指导朗读牧童的话,体会句子“这声音好象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个别读、赛读、齐读)

  (2)提问:为什么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呢?

  2、过渡:这时,戴嵩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

  (1)默读课文5、6自然段,画出戴嵩是怎样做的句子。

  汇报:

  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了?”

  (2)请你用这种表情读读句子。(生自由读)

  (3)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评价。

  (4)师:原来这样读就叫“和蔼”。(认读词语)

  3、过渡:画家到底错在哪里呢?读读牧童的话吧。

  4、学生自由站起来读牧童的话。指导语气朗读。(个别读、齐读)

  5、师:原来真的画错了,画家后来是怎么做的呢?齐读第6自然段,边读边做动作。(理解词语“拱手”)

  6、你觉得这个画家怎么样?(体会他的虚心、勇于承认错误。)

  (三)体会牧童的品质

  1、刚才,牧童指出画家画错了,围观的人纷纷指责牧童,你认为牧童这样做对吗?

  2、学生讨论作答。

  3、小结:牧童观察得多仔细呀,面对大画家,也大胆地指出错误,小牧童和画家一样了不起!

  三、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品质。

  1、小组分配角色读,体会人物品质,老师巡视指导。

  2、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表演读。

  3、引导学生评价。

  四、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们对画家和牧童都非常了解了,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吧!

  我想对画家说:

  我想对牧童说:

  (1)分组讨论。

  (2)汇报。

  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著名纷纷称赞挤喊

  叫和蔼指说

  惭愧拱手

  虚心请教勇于批评

  《牧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渗透学习栖蟾的《牧童》古诗。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上课:

  一、启:牧童身影越千年

  我看到同学们刚才很陶醉的样子,说说吧,这样的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悠扬的笛声自然而然地就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一首描写牧童的诗,还记得吗?指名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

  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题目就叫 读课题—《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

  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读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

  2.指名诵读:谁来单独为大家读读

  正音:这个 “蓑”字,是平舌音,写的时候要注意它是草字头,有一种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书空一遍,可别漏了中间的一横。(过渡:一丝不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师声配合读。

  3.齐读:好,我们一起来读读

  过渡:诗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你读后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

  1.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远景,现在就象拍电影一样,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拉近。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

  A 草铺横野六七里

  (1) “铺”(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

  1.指名说,你找得很好,(板书“铺”字)我们平时铺什么?

  2.出示:草长横野六七里

  草冒横野六七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

  与“长、冒”比较,铺感受到草的多和广。再读这一句学生说道六七里:真的六七里吗?“六七里”在这里是虚指,就是说呀,这原野——非常广阔,你读读。铺得再广阔些,再读。

  3.看着这样的原野,你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指名说。出示:

  郁郁葱葱 青草繁茂 绿茵遍野 绿毡铺地 绿草如毯 铺青迭翠 绿草如茵 一碧千里 生机盎然 绿草茸茸 绿草如毡

  ( 草地仿佛一块无暇的绿毡,在铺展。

  郁郁葱葱像碧绿的画卷在铺展 再读

  4.在这么广阔的草地上,牧童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小结:对,牧童就是这样,在原野上自在地玩,自由地乐。这广阔的原野带给了牧童多少的乐趣啊,一起读读这句

  板书:自由!

  过渡:一个“铺”字激活了我们想象,再往下读读,让我们再往下读读,我们还看到怎样的画面?

  B 笛弄晚风三四声

  “弄”:(板书“弄”字)

  1.组词:诗中弄笛就是——(玩弄笛子)

  怎样就叫“逗弄、玩弄”笛子呢?这问题不急着回答。也许读懂了这句诗你也就明白了弄字。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北宋]雷震 《村晚》

  看看注释,你读懂这句了吗?不成曲调,想怎么吹就怎么吹。这就是“短笛无腔信口吹。”“笛弄”就是-“短笛无腔信口吹”啊。

  指导朗读:笛声高了,引读笛弄晚风三四声 低了 引读

  3.(联系生活)我们班很多孩子也在学乐器!那你们学乐器能不能说“弄”?(时间、地点、目的、心情)根据学生所说的,给予回应:你说的是地点不同

  哦,你是为了形成一样技能,目的不一样啊 心态也不一样呢

  4.我听出来了,他的弄笛比我们多了几分轻松,几分自由,少了几分压力,几分紧张。心情也是自由自在啊!这就是““笛弄”啊。

  板书:自在!再读“笛弄晚风三四声”

  过渡:看到牧童在晚风中怎样吹笛子了吗?请你把看到的写下来。

  5.写话

  你可以写第一句,也可以写第二句,能干的同学也可以把第一、二句都写下来。要做到下笔如有神。

  6.交流。回读第一二句。

  7.拓展:

  刚才,你们这么一想象啊,牧童仿佛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示画面),他也出现在其他诗人的诗句里:(师读)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你也读读,(生读……)见到牧童了吗?他正干吗呢?

  是呀,牧童骑着牛,披着蓑衣,吹着短笛,游荡在青山青草里。这样的生活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哪,我们一起读: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带着对这两幅画的美好印象,让我们再读吕岩的这两句诗,读出牧童的悠闲与自在:(齐读两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过渡: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哪个字又激活了你的`想象?

  C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请你看看插图,你仿佛又看到了怎样的话面?指名说。再读诗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卧: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卧的?

  他就是这样,随心所欲地,想怎么卧就怎么卧,多自在啊,谁读读这句?透过插图和这个卧字,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板书:悠闲

  这么自在的感觉,我们一起在读中享受

  3.有诗人直接写出了他的悠闲和自在。:引入,师读: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你),无是亦无非。(生交流)自己读一读(……)什么意思?你读明白了吗?谁能像你这样,过着无是无非的生活呢!

  4.是啊,何人得似尔,引读: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何人得似尔,引读: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5.(音乐起)来,让我们连起来读整首诗,再次体会牧童的这份悠闲与自在。

  四、合:牧童身影在人间

  1.通过刚才的学,诗人笔下的牧童仿佛就在我们面前闪现。吕岩为什么会写这样的牧童呢?让我们看一下吕岩的资料

  吕岩:字洞宾,唐代末年进士,当过两次县令。正遇到农民起义,兵荒马乱的,带领家人逃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传说到山中学道,不知所终。

  2.这回你知道他为什么写牧童了么?——吕岩渴望过上这样休闲自在的生活。

  3.总结:其实,向往这样的生活的又何止吕岩一人呢?

  刚才我们在学习《牧童>诗的过程中,读到了栖蟾的几句诗,连起来其实就是一首完整的诗,题目也叫《牧童》。(出示)让我们一起连起来读读——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北宋]雷震 《村晚》)

  回读生齐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清]

  4.这些诗都是写牧童的。

  有位专家他专门做过一个统计,在古人的诗作中以牧童为主题的诗在不同的朝代中曾出现过二十多次。

  诗人想表达的都是对乡村牧童生活的向往啊。而这二十多首写牧童的诗,都是表达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的向往和追求。像这样写牧童的诗,它不仅仅是一个个方块的文字,也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它更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板书:文化

  5.如果你以后再听到短笛声,——你可能会想起一个人——(生:吕岩);你可能会在心中念起一首诗——(生背诵《牧童》,再齐背诵。)

  师:从此,你对牧童不再陌生,尽管你们相隔千年。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也相信写牧童的诗还会延续,写牧童的歌不会间断。

  6.作业菜单:选做

  1.课外收集以牧童为主题的诗,与同学分享感受。

  2.把《牧童》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3.默写《牧童》。

  《牧童》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

  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

  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1、导入: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板书课题)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

  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

  1、让我们认真地读,满看度,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2、、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预设一]:归来报贩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

  (2)这样的.生活真是——? (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3)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

  [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都弄得她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

  (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

  (“铺”:着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似乎富县宽阔的原野。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那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

  “弄”:逗弄的意思。快乐的牧童实在则那样那个抖动的笛声。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张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有远的牧童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或 许......

  4、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由,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在这样的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

  (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

  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

  《牧童》教案 篇7

  设计意图:钢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这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可让大班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从而了解这种音乐结构的特点,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2、难点:教幼儿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师:“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则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幼儿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让幼儿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师:“请小朋友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向幼儿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幼儿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活动反思: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它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全曲共分三个乐段。第乐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乐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递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风格的五声调式特点。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据《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编而成。

  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习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一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习效果。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小百科:牧童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ù tóng,是指放牧牛、羊的儿童,出自《吕氏春秋

  《牧童》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纲要、艺术》的“内容与要求”里说的,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音乐欣赏《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国人》主题中的一次集体活动。幼儿对中国民族音乐有初浅的认识,通过音乐律动《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带入音乐主题。活动前幼儿欣赏过水墨动画片《牧笛》,感受田园风味的牧童生活。活动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体验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变化,提高对同类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幼儿在“静听细看”中感受中国式的美,在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创编各种牧童和小牛在田边嬉戏的动作,想象各种有趣的游戏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

  【活动目标

  1、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节,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2、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增加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点

  跟着音乐节奏创编牧童和小牛游戏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语言与肢体动作分辨不同的音乐情绪。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幼儿观看过《牧笛》的动画片,对小牧童的田园生活有初步了解。

  (二)环境准备:

  1、由牧童及田园风味的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2、牛角头饰和自制短笛,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 进入音乐情景(音乐律动《牧童之歌》)

  “今天,我们一起到田野里去玩,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完整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一) 完整欣赏音乐,展开想象

  重点提问:

  1、田野到了,你们瞧远处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

  2、瞧瞧,今天他带谁来了?

  (幼儿欣赏音乐,老师用表情提示)

  (二) 配乐讲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画制作成的PPT)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三、分段欣赏

  (一)AB段对比分辨

  重点提问:

  1、哪段音乐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

  (模仿跟着音乐吹笛子的动作,教师捕捉孩子的亮点)

  2、哪段音乐牧童和小牛在做游戏?

  小结:A段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闲地吹着短笛。

  B段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玩耍。

  (二)重点欣赏B段

  1、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

  重点提问: 牧童和小牛会做些什么有趣的游戏?

  2、两位幼儿合作

  重点提问:请大家猜猜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孩子们把平日玩过的游戏都迁移到活动中来,教师提示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游戏。大家猜上来的两个孩子玩的游戏,起到上下互动的作用。)

  3、弟弟朋友和妹妹朋友合作游戏

  请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着音乐做游戏。

  (找出亮点:节奏、表情、动作。请几对小朋友做示范,大家一起学一学。)

  (三)欣赏A‘段

  重点提问:游戏做累了,牧童会干些什么呀?

  小结: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四、完整表演

  提供牛角和短笛,分角色进行完整表演。

  (提供道具,进一步让幼儿融入音乐情景,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天真的牧童和淘气的小牛,完整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大胆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评析】

  (一)活动的选材具有艺术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选用同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墨画与《牧童短笛》音乐组合,视觉上直观感受水墨画和具有中国风味的旋律的完美统一给人带来的美感。幼儿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大胆的表达表现。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角色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参与活动,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善于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闲,B段活跃欢快。教师通过音乐故事,帮助幼儿区分音乐段落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引导幼儿在领会各种情绪、情感的基础上表现出相应的动作。

  《牧童》教案 篇9

  一、主题一:自然

  自然是古诗《牧童》所描写的主要题材之一。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尤其注重表现了自然的美,颂扬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展开对自然主题的课堂讲解。

  1.观察自然,感知美好:让学生在校园或户外环境中,以诗歌中的意象为切入口,去观察自然,感知它的美好,比如云彩的飘逸,鸟儿的欢鸣等等。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进一步理解自然的价值与意义。

  2.比喻理解自然: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古人也常将自然界的一些事物比喻为人物情感或思想等,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湘江之水清”(杜甫《登高》),“雁阵斜行遥相对,胡天明月共长河”(王之涣《登鹳雀楼》)等等。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中隐含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提升古诗文的审美价值。

  二、主题二:生活

  古诗《牧童》中提到的牧童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中普通百姓生活的一面。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对牧童生活空间、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方面的讲解,体现这一主题。

  1.牧童生活空间: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古代农村的生活场景,比如村庄、草原、山林等等。与此同时,我们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利用材料创造牧场的模型,以寓教于乐。

  2.牧童生活方式:本着生活喜悦,手艺精湛,智力不凡等几个方面,讲解牧童的职业生涯,并从牧童的工作内容以及劳动方法等角度,让学生理解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牧童作为其中的.一份子的形象,促进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主题三:童真

  童真是古诗《牧童》另一个重要主题。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牧童像是一个没有被世俗雕塑的幼态,充满了童真活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此主题。

  1.比喻创作: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比喻和象征等手段,创作自己的童真诗歌,并鼓励学生互相分享,体验童真的魅力。

  2.童真体验:通过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参与各种童真活动,如制作玩具,游戏比赛等等,让学生发掘自己的生命活力与童真悸动。

  在《牧童》这首古诗中,自然、生活、童真都是其重要的主题,既彰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又表现了农民的生活与情感,同时体现了童年的美好与纯真。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牧童》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购、挤、决”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利用关键词语概括故事的大意。

  3、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受戴嵩的画技高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1、师:画画特别厉害,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我们叫他——画家。(板书)

  迁移说“歌唱家、科学家、舞蹈家”

  2、我们再认识一类人,他叫“牧童”。牧童是什么人?

  迁移认识“琴童、棋童、神童”

  3、画家和牧童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放声读课文。

  2、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画家名字“戴嵩”,说说可以戴什么。

  三、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戴嵩(),牧童(),戴嵩()。

  2、交流,并随机出示词语卡片:一幅斗牛图、批评、惭愧。

  认识“惭愧”2字同偏旁,并引导用这3个词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示课件:读了课文,我知道戴嵩是一个(),当他画完(),围观的人都说(),而一个牧童却说(),戴嵩听了,()。]

  四、学习1-4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真能干,把课文的故事都概括出来了!接下来就让我们去细细地读读这个故事吧!

  1、出示第一自然段

  [示课件: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自由读——指名逐句读

  读了这段文字,你都知道了什么?

  (1)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略讲)

  (2)很多人很喜欢他的画。(你从哪里知道?——指导朗读)

  A、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B、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出示词语:大价钱、购买

  (3)语言训练:他的画一挂出来,看画的人就()。

  他的画一挂出来,有钱的人就()。

  过渡:有一回啊,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让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他是怎么画的!

  2、学习第2自然段:随机点拨

  请你用波浪线划出戴嵩是怎么作画的。

  出示: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1)把“一会儿……一会儿”变红,指名读,说体会

  (2)可见戴嵩画画技艺高超,画得很快。谁来把它读出来?(指名读)

  (3)图片欣赏“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

  [示图:斗牛图]同学们,这就是斗牛图。图的哪里需要浓墨涂抹,哪里是需要轻笔细描?(指名一生上来指指)

  2、学习3、4自然段

  过渡:你觉得这斗牛图画得怎么样?对呀,围观的人看了,也纷纷夸赞呢!

  “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1)同桌分角色来学学商人或教书先生的语气夸一夸?

  (2)指名读商人的话,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动作。(齐读)

  (3)教书先生的话谁再来学学?师问:教书先生,什么是画活了?

  (4)想扮演商人的'站起来,想扮演教书先生的起立,想演谁就读谁的话。

  (5)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画画得很像,简直就像活的一样?

  出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神来之笔

  (6)围观的人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吗?如果你就是围观的人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夸赞什么呢?(如:画得太像了,简直栩栩如生!)

  师:这么多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夸,就是课文说的——纷纷夸赞。

  五、巩固生字

  1、儿歌巩固生字:画家戴嵩本领大,浓墨涂抹手法佳,轻笔细描精心画,一幅斗牛人人夸。

  2、读生字卡片

  3、开火车读词语

  123下一页六、指导写字

  过渡:戴嵩的画赢得大家的夸赞,看看今天谁写的字也能赢得大家的夸赞。

  1、示字“购、挤、决、抹、商、价钱”

  2、仔细观察,说说哪个字难写,需要注意什么。师范写:抹、商、价钱

  3、学生书写

  4、师生共同讲评

  《牧童》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一个是画家,一个是牧童,因为一幅《斗牛图》,他们之间发生了一段故事。画家的从善如流,牧童的大胆率直,是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现的两种品质。而这两种品质都蕴含于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述之中。

  教学设想:

  一个距离学生一千多年的故事,怎样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那时那刻,那景那情,唯有将学生带入文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方能体验。所以,此课的教学思路,就是创设情境,师生同步进入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进入戴嵩作画的地方,进入不同的角色,去让故事重现,实现学生与文本最近距离的对话。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不同人物不同时刻的心理想法。

  2、从文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并有所启发。

  学习过程:

  一、联系学生实际,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

  2、从了解学生的爱好出发,领会什么人才称得上是画家。

  3、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知道什么人是牧童。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导语:一边是画画得很好的.画家,一边是放牛的小孩子,这两个人似乎毫无关联,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3、师生一起小结并板书:牧童批评画家。

  三、创设情境,进行文本对话。

  导语:一个画家的画,居然被一个牧童批评,是不是他徒有画家的虚名,其实画画得根本就不好呢?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看画家的画好在哪里?

  (学生汇报时,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一……就……”进行说话训练。另外还让学生体会其它反映画家画画得好的词:没有不、争着、大价钱)

  2、指导学生对第一自然段朗读。要求:读了让人觉得画家的画确实画得好。

  (学生练读,汇报读,师生互相评价)

  导语:第一自然段让我们明白了,其实戴嵩的画画得挺好,但是还是被牧童批评了,不过,牧童批评的不是画家的画得不好,而是画错了。那么,戴嵩画错的是一幅什么画呢?

  1、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要求用笔画出描写戴嵩作画的句子。

  (读,体会,谈:轻松、认真、速度快等)

  2、围观的人什么反应?

  (学生抓词抓句)

  2、师扮演戴嵩,学生扮演围观的人,对戴嵩的画进行夸赞。

  导语:在人们夸赞声中,出现了一个不同的声音,谁出场了?

  1、请一学生扮演牧童,其他学生帮助分析牧童该如何出场。

  (抓出文中牧童的动作:挤、喊 语言:画错了!画错了!)

  2、牧童出场,人们的反应如何?

  (学生表演。师朗读: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人们一下子都呆住了。)

  分析:为什么会呆住?

  3、在人们呆住的时候,如果你是戴嵩,你心情如何?文中的戴嵩是什么态度?

  (抓重点词“和蔼”,学生表演当时的戴嵩。)

  4、请学生扮演牧童回答戴嵩的问题后,讨论:牧童的批评的对吗?为什么?

  导语:戴嵩把《斗牛图》画错了,你们认为原因在哪里?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借此机会阐明两点:

  一,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从文中传说一词可以看出;

  二,戴嵩是唐朝有名的画家,擅长画牛,画得栩栩如生,原因在于能认真观察,细心揣摩。

  2、尽管戴嵩把《斗牛图》画错了,但文中两个主要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生分析人物的品质。在分析时师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具有相似品质的人进行回忆,再次整体感知。如:打碎花瓶的列宁、动手做做看的伊琳娜等。)

  四、剧情表演,升华情感体验。

  1、师生共同确定剧情需要的角色。

  (在确定角色时,可以把围观的人根据课堂上的拓展多确定几个。)

  2、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背诵或改编台词。

  3、师生同台演出。

  (师可选择一个没有台词的演员:戴嵩的朋友,进行台词编写,作为第一个人物出场,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4、师生评价首场演出,然后分小组表演。

  五、知识拓展,丰富语文积累。

  1、学习这篇课文,你获取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表)

  2、学生互相交流课外搜集的其它画家及画家的故事。

  《牧童》教案 篇12

  古诗《牧童》的教学主题:赋予孩子们“自然,纯真,自由”的精神世界。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天赋与才华。然而,在当今时代,孩子们常常受制于琐事和功利性的压力之下,难以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教育不应该只是关注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成绩,更应该赋予孩子们“自然,纯真和自由”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启迪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从而成就更加美好的人生。

  古诗《牧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牧童的自由自在,纯真天真的生活。这首诗可以作为教学题材,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神秘,理解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发掘自己的才华和潜能。

  第一节课:理解《牧童》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牧童》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牧童》的内容和主题。

  3.追求自由、纯真、自然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

  1.导入:讲述唐代诗人白居易生平和成就,介绍古诗《牧童》的创作背景。

  2.讲解古诗《牧童》的内容和主题。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秘,理解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3.理解、吟诵和欣赏古诗《牧童》,让学生领略到古典诗歌的优美和高雅。

  4.小组讨论:如何理解“棋子摇落九天外,五龙破蜀道山回”、“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意境。

  5.自主学习:请学生阅读古诗《将进酒》,感受白居易的豪放不羁,寻找其与《牧童》的共通之处。

  第二节课:诗歌创作与展示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表达能力。

  3.表现自由、纯真、自然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

  1.导入: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展示一些优秀的现代诗歌,与古诗《牧童》进行比较与分析。

  3.点拨学生的创作思路和技巧,让孩子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态度。

  4.学生分组创作,或在课下写作。

  5.展示诗歌创作成果,和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提高创作水平。

  教学后记:

  《牧童》这首古诗以其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纯真的热爱和感动。在这个喧嚣的社会,通过这首古诗的教学,可以让孩子们迈开心灵的舞步,重新回归大自然,找回自由、自然、纯净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诗歌创作的环节,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更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审美情趣、心智品质,进而塑造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想的人格。

  《牧童》教案 篇13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全班均能正确读准“戴、价”等13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95%的学生能正确书写“价钱”等生字,写工整、写美观。

  2、全班均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90的学生能读得有感情。

  3、会运用“……一……,就……”和“……一会儿……一会儿……”两个句式说话。

  4、能联系课文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惭愧”等词语的意思。

  5、能通过读文,感悟到戴嵩和牧童两个人物形象身上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有感情。

  3、学习戴嵩虚心、乐于接受别人指正的品质和牧童大胆、勇敢、敢于指出别人错误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人物身上的良好品质。

  四、课时安排:

  2——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设问导思,激发兴趣。

  1、写课题“画家”写得大一些,“牧童”写得小一些。谁知道为什么这样写课题?

  2、小组讨论汇报。

  二、 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生字词。

  3、读懂什么,不懂什么记下来。

  4、汇报。

  (1)、自己读懂的问题。

  (2)、不懂的问题。预设:

  不懂的词语:绝妙之作、浓墨涂抹、轻描细笔

  不懂的问题:牧童为什么说戴嵩的斗牛图画错了?

  戴嵩挨了批评为什么还要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

  三、 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把字音读准、读正确。

  2、去拼音,巩固字音。

  3、根据每个字的特点,识记字形,并进行扩词等训练。

  4、多种形式读生字,巩固。

  四、 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观察字形。

  2、辨认字形、掌握笔划要点。

  3、重点指导“挤”和“商”

  4、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5、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生字,检查巩固情况。

  二、品读第一段。

  1、指名读。

  2、找出本段中概括性的句子。

  3、汇报??第一句。并画出中心词“著名”。

  4、接下来是怎样描写戴嵩的有名的???学习本段。

  5、说话训练:……一……,就……。

  6、理解“没有不”。

  7、齐读全段。

  三、品读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

  2、戴嵩是怎么画《斗牛图》的?找出相应的句子,读。

  3、利用p99徐悲鸿画是马进行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

  4、再读句子。

  5、男女声赛读。

  四、赞画

  1、我们一起来看看旁人是如何称赞的。

  2、读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

  3、拓宽思维:还会怎么称赞?

  五、牧童指错

  1、自由读这段。

  2、指名分角色读。

  3、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牧童和画家身上的优秀品质。

  4、抓住文中“挤”,体会牧童的`大胆、勇敢、自信等。

  5、文中还会一个词语也充分体现了牧童的这些精神,你能找到吗???喊。

  6、戴嵩的谦虚体现在哪里???戴嵩的话,以及戴嵩的“和蔼”

  7、你还在课文的哪个地方再次感受到戴嵩的谦虚???最后一段。

  8、理解“惭愧”和“连连拱手”

  六、回到全文

  1、分角色读全文。

  2、你想对牧童或戴嵩说什么?

  3、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画家和牧童

  虚心 勇敢

  乐于接受意见 敢说真话

  《牧童》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在学习中理解词语,理解时积累,积累后运用词语说句子。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获得生活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表达。

  教学难点:

  从人物对话中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课件出示戴嵩的画作,第一幅:牡丹图出示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第二幅:牧牛图(出神入化、绝妙之作)学生欣赏并夸夸这些画作,学生用上这些词语练说句子。

  一、导入部分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画家和牧童》,请小朋友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画家”二字大,“牧童”二字小)

  师:看课题后你发现什么了吗?()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师:小朋友很会发现问题,想想该怎样读才能把一大一小的意思告诉听课的老师(以手示意“画家”二字读大声些,“牧童”二字读小声些),学生再读课题。

  师:大画家和小牧童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文95页,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二、品读课文,从画作的画法、旁人的夸赞、态度等体会“著名”

  (一)引出“著名”

  师: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师: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谁能用“著名”来说说戴嵩这个人。(二)品“著名”

  重点句1: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现在我们知道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那课文哪些句子具体写戴嵩画画的?请小朋友们拿起笔,找到写戴嵩画画的句子画起来。(学生汇报后齐读)师:(课件)看看这幅画,谁来指指,哪儿是“浓墨涂抹”,哪儿是“轻笔细描”。(请一学生上台指画)

  师:好,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是戴嵩,请起立,拿起笔,伸出手,边读句子边画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师:两个“一会儿,一会儿”让我们看到戴嵩画画得(又快又好、真快啊)对,这里用两个“一会儿”是表示戴嵩画得很快的意思,那些小朋友能用上这两个“一会儿”来说说句子。(学生说句子,教师相机评价。)小朋友们说的句子都是表示做事快的,咱们的戴嵩他一会儿一会儿。

  师:戴嵩的画画得又快又好,所以〈课件出示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学生齐读。

  重点句2: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课件“一就”变红)你能把这两个变红的字读好吗?()让学生读句子,想画面,(可让学生边听老师朗读,边闭起眼睛相画面,然后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从而感受来看画的人来得可真(快啊),来得也(真多啊)那是因为戴嵩的画画得(好啊)

  师:哪些小朋友能用上“一就”来说个句子吗?(学生练说,教师相机评价)戴嵩的事可是一就

  重点句3: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

  师:人们一边欣赏着戴嵩的画,一边大声地称赞他的画画得画画得好。请听一位商人大声地称赞说(课件出示商人说的话)

  生:齐读商人说的话。

  师:商人的话音刚落,一位教书先行又大声夸赞(课件出示教书先生说的话)生:齐读教书先生说的话。

  师:我就是那个商人,你们就是那个教书先生,来一起夸夸戴嵩的画。注意老师的表情和动作(师生互读)男同学当商人,女同学当教书先生,一起来夸夸(分男女读),这位商人摇头晃脑的夸赞道(指一学生读)这位教书先生摇着扇子称赞道(指一学生读)。

  师:戴嵩画画的现场除了商人、教书先生外,还有很多人。他们看到戴嵩的画,会怎么夸赞他呢?师:小朋友们,课文中商人和教书先生夸赞的时候用上了“绝妙之作”这样的词语,如果我们也能用上这样的词语,那戴嵩听了会更高兴的。(提示学生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师:大家你夸一句,我夸一句,都在夸赞戴嵩,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找一找,是(纷纷夸赞)。

  三、读议结合,理解人物品质

  师:就在人们的纷纷夸赞声中,一位牧童挤了进来,并大声喊道(课件出示插图和牧童的话,示意学生学着牧童的样子喊)

  师:牧童这一喊就像(炸雷一样),把(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师:大画家戴嵩听了牧童的话是怎样做的?有什么反应?又是怎样说的?师:这句话告诉我们,戴嵩是怎样做的?像我一样吗?(师做生气状)()从哪儿看出来的?(和蔼)谁能学学戴嵩和蔼的表情?

  师:现在我是小牧童,你们是戴嵩,一起来学学。

  师:大画家,您这么大的年纪,并如此著名,却叫我这个放牛娃“小兄弟”,这“小兄弟”三个字表达了戴嵩对小牧童的(),来,带上我们对小牧童的尊重,再叫叫他()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喜欢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吗?()可戴嵩却对小牧童说“我很愿意”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戴嵩呀?(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虚心或谦虚),来,让这位谦虚的戴嵩来到我们身边吧(师生互读对话)再互换角色读

  师:此时我就是戴嵩,小朋友们就是小牧童,我有问题请教你们了。小兄弟,请你说说我什么地方画错啦?(课件出示:这牛尾巴??)提示学生用上动作表示

  师:小牧童们,真了不起,我还真没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你们怎么对牛这样了解呀?

  生:认真观察,细心??

  师:这不仅是个细心观察的小牧童,他还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指出一位大画家的错误,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小牧童?(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细心或勇敢)

  师:让这位细心、勇敢的小牧童也来到我们身边吧(师生互读对话)

  师: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谁能学学戴嵩的表情,做做他的动作。()你的头向下低着,脸有点红,这种表情叫(惭愧),我们一起带着这种表情再来读读。这个“连连拱手”怎么做呀?在这表示什么意思。()来,做上拱手动作读读,再带上惭愧的表情,做上连连拱手的动作,再读读这个句子。

  师:我就是戴嵩,小朋友们就是小牧童,咱们再来学习一下人物的语言,(课件出示对话)。开始。(师生互读对话)互换角色再读,同桌互读,指导学生带上表情、动作读。

  师:多谢你的指教,多谢你的指教,小兄弟,你还有什么话想对我戴嵩说说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评价)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大画家戴嵩,还有一位大胆指出他人的错误小牧童,他们的品质一样(了不起、让我们学习、敬佩),孩子们,再看看老师的课题,有需要改的地方吗?怎么改?是啊,小牧童那样大胆那样了不起,我们可不能小瞧他,我们也要把“牧童”写大(修改课题字体大小),让我们带上对他俩的敬佩之情再读课题——《画家和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