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篮球专项理论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篮球专项理论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流程:
一、篮球运动的起源及我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
1、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在1891年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由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他看见学生、儿童经常用球向桃筐内做投准练习的游戏而受到启发。于是,他就设计将两只桃筐分别钉在健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筐上沿距离地面3.05M,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搓,球进入篮筐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员。以后逐步将竹篮筐改为活底的铁质球篮并挂上线网。1892年奈·史密斯博士制订了13条规则,比赛人数从开始的10人、9人、7人,最后定为5人,时间为上、下半场各15分钟。1893年,这种掷准游戏因为是使用桃篮和球,史密斯博士把它取名为“篮球”比赛的器材也发展近似现代的篮球、篮板、篮圈和篮网。
2、我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篮球运动于1894年传入我国天津,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
篮球运动在我国开展较为普及(三大球之最),特别是在学校、机关、工厂。
(1)我国篮球运动水平在世界上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美国、俄罗斯、克罗地亚、立陶宛、南联盟等国家篮球运动水平较高,而众所周知的美国nBA职业联赛代表看世界最高水平,一年一度的总决赛全球都要进行现场直播。
(2)在亚洲我国篮球水平属一流,男、女篮的主要对手来自韩国、日本。中国男、女篮多次在亚锦赛亚运会上获男、女冠军。
(3)国内有每年一度的职业俱乐部联赛(cBA),通过联赛我国已经将王治郅、姚明、易建联、巴特尔、孙悦等球员输送到nBA。
(4)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举办的(cUBA)联赛,在全国各高校反响强烈,分为南、北区进行,参赛运动员,必须是注册在籍的大学生。另外还有大超联赛等高校篮球比赛。
二、篮球运动特点及健身意义
1、篮球运动具有严格的规则限制(十章六十一条),每四年修改一次。是以球为工具,争夺球权为手段,把球投进对方篮圈为而进行的一项运动。
2、篮球运动是集体项目,要求同队队员齐心协力、密切配合,集体的力量去战胜对方,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和战术纪律性。
3、篮球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具有复杂性,紧张激烈的对抗性,可以培养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意志品质。
4、篮球运动是由各种各样的跑、跳、投基本技能组成,经常参加能促进力量、速度、耐力、弹跳、灵敏等水平素质的提高,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5、有较大的吸引力,参加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1、技、战术更高超、全面、准确。
2、速度越来越快。
3、高空优势更加明显。
4、对抗越来越激烈。
四、篮球运动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预防与处理
1、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运动损伤的发生并非偶然,有一定的规律,思想上要重视,潜在因素:运动项目不同,技术特点也不同,对机体活动都有特殊的要求。这种特殊要求就会成为一个潜在的致伤因素,如:篮球运动经常是跑动、急停、转身、起跑,落地缓冲等动作,膝关节处于半蹲,处于受伤位置(发生韧带撕裂、骨髓劳损)、踝关节落地不稳或被别人踩等而造成韧带撕裂(排球同样如此)。
直接因素:认识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忽视自我保护。
2、预防措施:
①重视准备活动。
②加强易受伤部位的锻炼。
③加强自我保护。
3、处理方法:
①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擦伤、刺伤、裂伤其特点是均有创口和出血,初步处理时要注意保护伤口,以免发生伤口感染。用干净纱布和毛巾包扎,迅速到医院作进一步处理。
②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挫伤、扭伤、拉伤、包括肌肉、韧带撕裂、表皮不出血(内出血)。主要症状为:受伤部位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处理方法:损伤后均有内出血发生,应尽快止血,减少血肿。
A、立即冷敷、抬高伤部位,目的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达到止血目的。
B、活血去瘀、消肿止痛:24-48小时后进行,热敷(毛巾)活血,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c、加强功能锻炼,使受伤部位尽快恢复功能,活动幅度应循序渐进,不造成再度损伤为原则。
③关节脱臼、骨折
易脱臼关节:肩关节、肘关节。
处理方法:脱臼后对其关节部位不能乱动,迅速到医院进行复位。对于骨折者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篮球专项理论课教案】相关文章:
体育篮球理论课教案(通用10篇)11-20
体育理论课教案06-02
足球规则理论课教案04-07
关于体育理论课教案09-19
体育理论课教案15篇10-18
足球脚内侧踢球理论课教案12-01
篮球的教案03-31
小班《篮球》教案11-21
中班篮球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