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美术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名称:美术《手形画》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大胆发挥想象和创造,体验画手形画的乐趣。
2.能根据自己变换的手形大胆进行添画和用色,学习手型
画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过玩手影的经历。
2.物质准备:纸、彩笔、手形画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玩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
2.我们的手不仅能变出石头、剪子、布,它还能变换出很多的手型来。
提问:谁来说一说你还能变出哪些手形?你是怎么变得?重点:激发幼儿变换出更多的手形。
二、认识手形画。
1.观看PPT,认识更多的变换手形。
2.提问:小朋友,你能把你变换出的手型画出来吗?
谁愿意上来画一画,仔细看他是怎样把变出的`手形画出来的?
3.如果我在上面添上几笔,小朋友们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重点:知道在变换出来的手形的基础上再进行添画,变成其他的图形,这就是手形画。
三.PPT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手形画:
1.展示手形一。
(1)想一想,这个手形会变成什么?(先让幼儿自由想象,再展示孔雀)
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孔雀的?孔雀的身体在哪里?羽毛在哪里?(手掌是它的身体,手指是它的羽毛,添上头和颈就变成了美丽的孔雀。)
(2)这个手形能不能再变成其它的呢?(展示树)提示:这个手形是怎样变成树的?手掌是树的什么?手指部分又是树的什么呢?(手掌是树的树干,胖胖的,手指是它的树杈,我们再添上树枝和树叶就变成了一个大树了)。
2.展示手形二。想一想,这个手形添上几笔会变成什么?(展示鸡)
添上了哪些部分?(添上了鸡冠、眼睛、嘴巴、翅膀和脚)
3.展示手形画作品,激发幼儿对手形画的兴趣。重点:更好的理解手形画并学习手型画的方法。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在纸上摆好要画的手形,然后不要动,用笔从最外面的手指开始,仔细地沿着手的形状走,一直画到最后一个手指,启发幼儿添画并进行装饰。
2.鼓励幼儿自己动脑筋,自己变化手形,大胆尝试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图案。还要不断变化手形,大胆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画面。
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变换的手形大胆进行添画和用色,体验画手形画的乐趣。
五.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相互欣赏交流自己的手形画。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想象力,体验快乐的情感。
2.尝试通过表情变化来表现心理活动,从动作和色彩中感知美、创造美。
3.能自由设计画面,创作出有生活情景的小鱼活动画。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绘画纸、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愉快玩音乐游戏"几条鱼"(歌曲附后)
1.启发幼儿用夸张的表情体现鱼的情绪。
2.启发幼儿用优美的姿态表现鱼的活动。
游戏玩法: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一条鱼、两条鱼、许多鱼的活动,并表现出与歌词相符的造型动作。
(评析:让幼儿自由地用表情和姿态表现音乐,激发了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二、示范画表情,引导幼儿互相讨论
1.孤单发愁时的表情该怎样表现(撅嘴、垂头、掉泪、嘴角下弯、闭眼、躲在角落),教师示范1-2种表现形式。
2.快乐游玩时的表情怎样表现(笑、唱歌、拥抱、嘴角上翘,鱼儿间头碰头、嘴对嘴、手拉手、尾连尾),教师示范1~2种表现形式。
(评析:教师根据孩子讲述的表情动作进行示范,如同给孩子拍照片一样具体实在,便于孩子接受。)
三、交代要求,引发作画欲望师
小鱼儿生活的地方非常美丽,都有些什么呢?(水草、礁石、珊瑚、轮船、海带、水泡……)鼓励幼儿用这些美丽的东西做背景,把刚才的音乐游戏用画笔表现出来。可以突出形态各异的鱼,绚丽多彩的背景。可以只表现孤单发愁的情景,也可以表现快乐游玩的`情景,还可以表现整个游戏情景。
(评析: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已有了不同的情绪体验,又从老师的示范讲解中获得了用笔表现的相关经验,教师对水中美丽背景的语言启示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为孩子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四、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表现。
五、幼儿互相介绍作品(展示幼儿作品)再玩音乐游戏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自己喜爱的作品,可以是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伴的作品。
(评析:活动首尾照应,无论是音乐动作表现还是色彩构图表现,教师都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注重了情绪情感的真实体验。整个活动活而不乱,将艺术领域中音乐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幼儿从动作和色彩中感知了美,创造了美。)
活动反思:
从欣赏绘画作品入手,使幼儿在一定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诱发想象、循序渐进、大胆构思,从而发掘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轻松导入,使儿童的画面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美术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设计这节《生气娃娃》,近期我观察并分析了我班幼儿的现状,中班孩子孩子年龄小,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喜怒形于色,本节活动就是让幼儿根据自己平时生气时自己随自己的情绪而做出身体的变化反映,了解生气时候的气鼓鼓的样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黏贴、彩笔添画的方法画出娃娃的五官。
2、利用一些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感知事物的多样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提前请家长辅助收集干净的方便面桶、吸管、塑料袋。并且有过粘贴的经验。
2、教师准备:轻音乐、彩笔、剪刀、固体胶、胶带、卡纸。已经完成的作品。
活动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黏贴、彩笔添画的方法画出娃娃的五官。
难点:能将塑料袋口粘贴在吸管上,并完成“气鼓鼓肚皮”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小朋友们,你们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会跺脚、扭头、手叉腰、肚子气鼓鼓的)。
2、请幼儿模仿自己生气时候的样子。(加深对生气时肚子气鼓鼓的样子的了解)
二、讨论制作环节:
1、教师出示已做好的生气娃娃,并示范玩法,引起幼儿参与制作的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这么好玩的“生气娃娃”呢?(幼儿:想!)
2、教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生气娃娃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1)首先,我们要看看制作这个生气娃娃都用什么材料:
①娃娃的头,是用我们的手工DIY底纸。
②娃娃的身体,是用两个方便面桶做成的。
③娃娃气鼓鼓的肚皮是用塑料袋做的,肚皮鼓鼓的样子是利用吸管吹起来的。
④娃娃的肚脐眼是用卡纸做好的,并拿比画好脐眼。
(2)探索生气娃娃制作的步骤以及方法:
①制作娃娃的头:将头发、胡子、皇冠粘贴好,并且拿彩笔添画娃娃的眼睛、鼻子、嘴巴。
②制作娃娃的身体:利用两个方便面桶,教师要强调粘贴娃娃的身体时,粘一侧就好了不然吹娃娃的肚皮的时候肚子就鼓不起来了。
③制作娃娃的肚皮:利用塑料袋和吸管,教师要强调在制作娃娃的肚皮时,要把吸管和塑料袋拿胶带把口粘好,不然肚皮是鼓不起来的。
④制作娃娃的肚脐:先用笔在卡纸上画好一个圆,然后使用剪刀剪下,再拿笔画好脐眼,将肚脐眼贴在肚皮的中间。
⑤把制作好的娃娃的头、身体、肚皮连接在一起。
三、幼儿操作:
1、注意:在连接娃娃的肚皮时,要用剪刀在桶上钻一个洞,强调幼儿注意安全,如果不会,可以请老师帮忙。
2、鼓励幼儿大胆添画五官。尝试画出不同的人物表情。
四、作品展示:
作品完成后,幼儿要试着吹一吹,看看自己制作的生气娃娃的肚皮,能不能鼓起来。把你的作品及玩法,介绍给客人老师看一看、玩一玩。
活动延伸:
尝试为自己的生气娃娃穿上漂亮的衣服。
活动反思:
这节手工课,活动起来非常有意思,导入环节谈话的方法进行导入,提问接近幼儿的生活,然后并出示已制作好的生气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及制作欲望。《生气娃娃》是让幼儿学习用大拇指和食指将制作材料取下,将头发、胡子、皇冠粘贴好,并且拿彩笔添画娃娃的眼睛、鼻子、嘴巴。能将娃娃的头制作好后粘贴到方便面桶上面的一个手工过程。活动过程中,发现有大部分幼儿在将塑料袋口粘贴在吸管上时,动手能力相对都比较薄弱,精细动作有所欠缺。但多数幼儿注意力集中,参与性强,并很好的完成了作品。
第二个环节,让幼儿自己探索制作的材料及方法,并能示范。教师要在制作的同时强调制作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能巡回指导每一个幼儿。
活动延伸部分,能将自己做好的娃娃进行装饰,添画一些衣物等。在整个活动中,所有的幼儿都全身心的投入,这说明幼儿的好奇心很大,对探索很感兴趣,从而也使整个活动顺利完成,并且效果不错。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背景:
圆圆的物品是我们班这个月的主题,孩子们头脑中收集了大量的圆形物品的资料。但是用剪刀大部分孩子还停留在碎剪和直线剪的阶段。第一次尝试剪图形。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尝试剪圆形。
2、培养幼儿安全使用剪刀,碎纸不乱放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彩纸、剪刀、胶棒
2、各种圆形物品的图片。
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了,我先让幼儿再一次回忆都见过哪些圆形的物品。幼儿七嘴八舌的回答(苹果、橘子、饼干、烧饼、)然后,出示这些圆形物品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说说他们都是什么样的。开始剪之前,我问:那圆圆的应该怎样剪呢?这时,一个孩子边用手划着圆边说:“就这样转着圈的剪。”我想:这下应该没问题了。
开始剪了,孩子们拿起一张大纸纷纷从纸的不同部位下剪,剪完一块纸后,有几个孩子拿起来左看右看,然后停下来对我说:“老师,我剪得不像。”我一看,原来,他们剪得确实是奇形怪状,剪出的圆形四周都有尖,其实,出现这现象很正常,他们剪得时候先直线剪,剪到拐弯时是直着折剪,所以会出现棱角。于是,我引导说:“那你觉得哪里不像呢?”他们互相看看,没说话,我拿起我剪好的圆形让他们看,又让他们摸摸这个圆形的边,再摸摸自己剪得圆形的边,我们争着说:“我的圆形有尖,你的光滑。”我说:“那你把尖去掉不就行了。“孩子们动手开始修剪自己的圆形,可是,修剪完后,他们又一次停下来说:”老师,我剪得还是不像。“我再一看,原来他们已经把菱角去掉了,但是还不是规则的圆形,有的像鸭蛋,有的像石头。与我的圆形样子相比确实相差很远,可是孩子的水平已经可以了,于是我安慰他们:“你们剪的已经够像的了,剪得很好了,继续剪吧。”孩子们没有因为我的.鼓励而充满信心。在后面的剪纸中,仍然有些失落。
活动反思:
这次剪纸活动中,开始时孩子们的剪纸兴趣较浓,但幼儿的左右收的协调能力还不强,从直线剪还不能自如的到曲线剪。他们的兴趣就开始不高了。但他们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向老师寻求解决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解决问题。虽然,结果还不是很满意觉得不像圆形,但事后我想:如果我不出示规则的圆形,当幼儿觉得自己的圆形还是不像时,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剪的圆形像什么,可能孩子会更有信心剪下去。其实,艺术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幼儿剪得圆形圆不圆不是最终目的,在剪得过程中,幼儿学会思考用什么方法剪,怎样剪,才是最重要的。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看制作步骤图,按步骤来制作鸡娃娃。
2、在看看、撕撕、贴贴、画画中体验自制玩具的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材料与环境创设:
幼儿用材料:
1、每位幼儿一只操作盒
(内放:幼儿自带的熟鸡蛋一只、自制小鸡材料一套、记号笔一支)
2、每位幼儿一张自制小鸡玩具操作步骤图
教师用材料:kT板蛋壳内藏小动物、自制的鸡蛋小鸡一只
活动过程:
一、 歌曲导入,激起兴趣
1、(出示kT板做得蛋壳)这象什么?
2、里面会藏着哪个动物宝宝,听我唱首歌,答案就在歌里。
3、你从哪句歌词里听出来的?
二、 猜一猜
1、除了小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2、(出示有裂缝的蛋)根据幼儿的回答,揭晓秘密。
三、 变一变
1、请一位幼儿配合教师变魔术。
2、这只小鸡是用什么材料变出来的?
四、看一看
1、怎么变呢?学看操作步骤图。
2、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圆点、数字、箭头三种标记。
五、 做一做
1、引导幼儿先看步骤图,看好再做。
2、辅导能力较弱的孩子,帮助其观察、制作。
六、 延伸
1、(出示小鸡的家),天冷了,小鸡的家没有门,小鸡会冻得生病的,我们明天在区角活动里帮助他们做门好吗?
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第一次让我们班级的幼儿尝试看步骤图来制作小玩具,教师希望孩子们能从小学着看步骤图是出于对孩子终生发展的一个考虑,因为教师感到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有很多地方需要看示意图或是步骤图,如行―――地铁内的`自动购票机;自动饮料机;吃―――方便面的泡面方法;住―――平板家具的安装等等,如果能从小培养幼儿看步骤图,不但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帮助,更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及观察能力。
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师采用了实物鸡蛋,从孩子们的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来看,幼儿对于一手拿捏鸡蛋,一手制作有一定难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在冷兵器时代,盾牌是防御性武器,并了解盾牌在当今生活中的用途。
2、结合现有的资料和材料,从外形、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制作。
3、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从小树立防范意识,建起心中的盾牌。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盾牌外形及图案的特点并进行设计和创作。
2、难点:让学生感受威武的含义并能做出让敌人胆战心惊的威武的盾牌。
三、教学准备:
彩色卡纸、蜡光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彩色笔及大锅盖、雨伞等。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盾牌,问是什么?
2、教师左手握住盾牌,用力往前伸,让学生配上声音。
3、导出课题。
(二)、欣赏盾牌图片
课件显示盾牌图片(8幅),着重介绍北约和平之盾,让学生在视觉上初步接触盾牌,并有简单了解。
(三)、探究式学习
1、你知道盾牌的用途吗?
2、盾牌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设计出哪些形状?
A、左右对称。
B、请四位同学上前设计盾牌形状,其他同学在白纸上画,比一比谁画的又多又好。
3、盾牌的图案设计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
A、学生回答盾牌图案设计的特点,并谈感受。
B、你能例举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威武的形象?
(欣赏课件显示生活中威武的形象:石狮子、铺首、青铜器、面具。)
C、看了那么多威武的形象,你能选一选这幅图片中的三个形象哪个最威武吗?为什么?
D、你认为要显得威武,关键是抓住哪个部位的变化?
E、你能不能上来做一下威武的样子?
F、课件显示两只不同形象的.老虎,问:哪只更适合做盾牌?
(四)艺术实践
1、小组讨论、分配每位同学的具体工作任务。
2、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A、制作是要做好盾牌的手握部分。
B、用动物头的图案来设计盾牌。
C、装饰盾牌的色彩要对比强烈。
3、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做游戏。
(六)课的延伸
师:在古代,人们遇到危险时用盾牌来保护自己。那假如你以后遇到危险,将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呢?
美术教案 篇7
1、知识与技能:欣赏色彩静物画作品,认识色彩静物画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尝试选择适合的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静物画。
2、过程与方法:在讨论中分析色彩关系,尝试运用不同的色彩秩序,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景物的感受和想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色彩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了解色彩和风格的.关系,增加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品味。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
学习过程
方法设计
检查教具、学具、课件的准备
出示作品,比较这两幅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对比两幅同一组合选用不同色彩关系来表现的静物画
播放课件
课件出示讨论题
课件出示讨论题
展示多种风格的静物画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
1、你能把你喜欢的静物画作新的处理么?
2、你能按你所想来化或制作一幅新的静物画么?
完成一幅静物画的创作
明确本课所用材料
引起兴趣
简单理解色彩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培养,整合画面的能力。
说说对这些作品的感受
总结这些画都用了哪些色彩关系。
1、从改变明度、纯度、色相、色调对比等方面讨论,提示学生还可以把两幅画中的元素互换
大胆表现自己对景物的色彩感受能力。
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教后反思
谁的作品最有创意?
谁的作品最棒?
谁的色调最协调?
美术教案 篇8
设计背景
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寒假,与爸爸妈妈亲密地相处了一个多月,新学期,刚入学,妈妈的影像一直在幼儿的脑海,妈妈在孩子的眼中是个什么样?让孩子们画一画,开心的说一说。
活动目标
1、利用自己的画作来介绍自己眼中的妈妈,表达母子亲情。
2、积极地与同伴交流、分享。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妈妈的生日、喜好以及对自己的最大心愿等。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敢于说出心中的妈妈。
感受妈妈的爱,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幼儿写生画我的妈妈。
2、记录用的纸、笔人手一份。
3、每个幼儿利用废旧纸盒装饰制作“亲亲妈妈爱心盒”。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介绍自己妈妈的热情。
师:老师知道你们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好妈妈。现在就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妈妈,比如你的妈妈长什么样,在什么地方工作,平时最喜欢干什么,生日是哪一天.妈妈对你的最大心愿是什么,等等。
2、幼儿分组交流“我的好妈妈”。
3、幼儿集中交流。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妈妈?
幼:这是我画的妈妈,她有着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卷卷的头发。妈妈每天下班都要亲亲我。你们看,我把妈妈最大的心愿记录下来了,她希望我将来有出息,所以我画了好多好多奖状。
幼:这是我的妈妈,皮肤白白的,脸蛋圆圆的,总喜欢看着我笑。我妈妈最大的心愿是,我能吃饭多一点,将来长得高一点。我爱我的妈妈。
4、为“亲亲妈妈爱心盒”添加“爱”。
师:这个“亲亲妈妈爱心盒”是用来收集习这些表达对妈妈的`爱的物品的。你们想在里面放些什么呢?(与妈妈的合影,妈妈的画像,妈妈喜欢读的书,等等。)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我提议每个人将妈妈的心愿、生目、喜好等用图画或符号记录下来.再把它们和其他材料一起放进“亲亲妈妈爱心盒”里,好吗?
教学反思
活动准备过程比较完备,幼儿利用上绘画课的时候画一张妈妈的像,上课的时候展示出画,说一说心中的妈妈。活动过程中小朋友都能大胆的说一说,教师边引导补充鼓励,较好。“亲亲妈妈爱心盒”这一环节幼儿也能踊跃的参加。我觉得应该再做好后续的活动:“三八”节到了,小朋友们怎样表示对妈妈节日的祝贺?
美术教案 篇9
课题:长呀长
教材分析: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都有过种植小植物的体验,所以本课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是怎样长大的并画出成长的样子并不是太困难,但可以提前一周要求学生回去种大蒜等速生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回忆与想象植物生长的生长情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从环境、生长过程或片段、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生活,激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与流畅性,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各种种子(植物、庄稼、水果等都可);找有关种子发芽的童话故事(文字、影视都可);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课前准备:教师带领学生两周前在透明的器皿中种下种子,待上课时观察种子的生根——发芽——长出的小叶等。(注意:植物的根最好紧贴器皿边缘便于观察种子长的根。)学生的作品。
2. 教学器材:电脑、实物投影等。
3. 教学课件:记录片(植物生长的过程)、《绿拇指》动画。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教学
1. 教师带领学生两周前在透明的器皿中种下种子。
2. 请学生每日观察并记下种子的成长记录。(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学生种种子,每日做记录。
二、导入新课:
1. 请学生汇报自己两周来观察记录下的种子的生长情况。
2. 教师播放影片课件:总结、观察、欣赏种子成长的过程。
(种子在适合的阳光、空气、水等条件下,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且在每一个生长时期色彩、形状都会有所不同。)
学生回忆汇报
学生观看。
三、讲授新课(观察与想象)
1. 教师出示一粒种子:
你们认识这是什么种子吗?这是一粒豌豆(或花)的种子。如果老师现在将它种在土里,几秒钟后它有什么反映吗?
我们看,“绿拇指”也在此刻种下了一粒种子,顷刻间会怎样呢?(多么神奇呀!这粒种子顷刻间生根发芽、越长越高,冲破了城堡的窗户,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2. 观察想象:
面对着我们眼前这一棵棵刚刚发芽、长叶的小苗,想象一下你想把它移栽到什么地方?(出示课题)长呀长,它将长成什么样子?在它的生长过程中你将会做些什么?它在成长中会碰到谁?它会开花吗?会开什么样子的花?会结果吗?会结什么样的果?(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想象。)
3.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指名个别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给其他学生以启示。)
4. 动画欣赏再次启迪学生的想象。
让我们来看看“绿拇指”种下的这种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吧?
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的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呢?
5. 请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象,在指名将自己的想象讲给同学们听。-学生回答:这么短的时间,种子不会有什么反映。
学生看动画片。
学生独自想象思考。
学生边汇报边用肢体语言形容。
学生欣赏动画片,再次进行联想。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象,汇报自己的想法。
四、作业要求:
1. 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画一幅植物生长的画。
2. 展示范画(水彩笔画的、油画棒画的、二者相结合的。)给学生以绘画的启迪。
五、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教师指导学生绘画,解决学生绘画中的问题。学生绘画
六、小结评价:1.学生介绍自己的.画面。
2.颁发“勤劳种植”奖。
3. 颁发“种植创意”奖。学生介绍自己画面和互相评价。
札记:
让学生面对眼前这一棵棵刚刚发芽、长叶的幼苗展开充分的想象。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入想象的空间,将现实中的植物与想象中的植物结合起来,使情景具体、丰富。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从植物的环境、生长过程或片段、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生活,激励创新,生动、自由、流畅的表现画面。在第一次想象之后,让学生再一次欣赏动画中众多植物神奇、自由生长的情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学生通过反复的想象、交流、汇报,达到想象的充分与丰富。为创作绘画奠定了基础。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精选]09-24
美术教案(经典)10-06
(精选)美术教案08-31
美术教案[经典]09-17
(精选)美术教案09-16
【精选】美术教案09-26
(经典)美术教案10-12
美术教案【经典】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