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02 10:03:5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共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共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吸水的纸

  活动名称:吸水的纸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

  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延伸: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同一个标准的方法量米,感知科学测量和统计方法。

  2.通过探索发现同样大小的纸做成的圆筒和方筒,装的米不一样多。

  3.能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用记录纸两张。

  2.每张桌子米一筐。

  3.幼儿人手一张记录纸 、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卡纸、一支笔、一根直尺。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并示范用其中一张卡纸变成一个圆筒,交代幼儿往这个圆筒里装米,要几杯才能装满,请幼儿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量米。

  1.交代幼儿做圆筒时,要沿着黑线粘贴。

  2.操作后集中交流,量了几杯米才把圆筒装满,并集中统计。

  3.教师提问: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张做成的圆筒里量米,为什么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呢?请幼儿来示范刚才是怎样量米的。

  4.教师小结原因:因为小朋友量米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做成的.圆筒里量米,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

  学习同一个标准的量米方法:先在杯子里装满米,然后把直尺竖起来沿着杯沿轻轻刮一下,接着轻轻把米倒入圆筒里,不要把米倒出外面。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量米。

  1.教师把另一张纸变成一个方筒,请幼儿猜一猜哪个容器装的米多,并集中记录。

  2.用老师教的方法量米,看圆筒能装多少米,进行记录。然后请幼儿自己做方筒,再次交代要沿着黑线粘贴,做好后用同样的方法量米,将结果进行记录。

  3.集中交流操作结果。(错误的幼儿到区角继续尝试)

  4.得出结论:用同样大的纸,做成圆筒比方筒装的米多。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哪些装东西的容器是做成圆筒状的。(因为做成圆筒状装的东西多)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设疑——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发现莫比乌斯环现象。

  2、在多次操作尝试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体验科学操作的乐趣。

  3、初步了解莫比乌斯环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各种纸环、纸条、胶棒、剪刀、记录表、笔、筐、课件。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变变变”。

  用大拇指和食指变成一个圈、变成两个圈

  二、操作尝试,发现莫比乌斯环现象。

  1、操作比较没拧过和拧过一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别。

  1)(出示纸环)纸环也来做游戏。怎样把一个纸环变成两个纸环?

  示范:纸环对齐捏一捏,先在中间剪个口,再把剪刀伸进去,咔嚓咔嚓剪到头。

  2)幼儿操作。

  你剪出了几个环?(一个、两个),将纸环送回家(两处)

  为什么有的剪出来一个,有的剪出来两个?发现了什么秘密?(没拧,拧过一次)

  3)请两名幼儿上前操作。

  小结:没拧的纸环剪过以后变成了两个环,拧过的变成了一个大环。

  2、操作比较拧过一次和拧过两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别。

  是不是只要拧过的纸环都会变成一个大环呢?

  1)幼儿再次操作拧过的纸环。

  你剪出的纸环是怎样的?(将纸环送回家)

  同样是拧过的纸环,为什么有的剪出了大环,有的却剪出了相扣的两个环?

  2)教师分别演示拧一下和拧两下的纸环。

  3)请两名幼儿上前示范操作。

  出示记录表记录并小结:拧一下的纸环剪过以后变成了一个大环,拧两下的变成了两个相扣的环。

  3、猜测拧过三次或四次的.纸环剪开后的区别,并自主操作验证。

  拧三下的纸环剪开可能会变成几个环呢?拧四下呢?

  1)幼儿猜想、记录

  2)幼儿操作:先拧、再剪。

  3)交流操作结果,并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三、了解莫比乌斯环现象发现者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今天我们玩的纸环有趣吗?这是一种神奇的科学现象“莫比乌斯环”。早在150年前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了这种神奇的纸环,人们就用他的名字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莫比乌斯环。莫比乌斯环在生活中有许多运用:过山车、立交桥、机械传送带、打印机色带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利用自己动手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变化,喜欢探索风的秘密。

  2、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风筝、塑料袋、幼儿自己制作风车的材料(彩纸、图钉、高粱杆、小剪刀)。

  活动准备:

  2、关于风的图片(风的作用与危害)。

  3、幼儿用书大班上2第10页。

  活动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

  谈话:今天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一看,你认识它吗?(展示风筝让幼儿看,并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老师带来这件礼物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问题:怎样让它飞上天?

  2、想一想,看一看:

  (1)一年四季的风有什么不同?(春天的风柔柔的、暖暖的,夏天的风热热的,秋天的.风凉凉的,冬天的风冷冷的)

  (2)你知道人们利用风做了哪些事情?(鼓励幼儿想一想,大胆发言,老师可作适当提示)

  展示图片,让幼儿看一看,老师小结:人们利用风发电、风可以把我们的湿衣服吹干、庄稼可以借助风传播花粉、小朋友们利用风把风筝送让天、风还能吹响风铃……

  老师: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有时却能造成很大危害。

  (3)看图片,让幼儿了解台风、飓风的危害:引发海啸、吹倒大树房屋、翻船等,它是一种自然灾害,但人类有信心有一天能征服它。

  3、试一试,做一做:

  风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风就在我们身边,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做游戏?

  指导幼儿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风车(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4、玩一玩,找一找:

  让幼儿玩风车,感受风速、风向变化对风车的影响。

  (1)让幼儿站在原地,观察风车,说一说它的转动速度。

  (2)让幼儿试着慢慢走,观察风车的变化。

  (3)跑起来,让幼儿再观察风车的变化。(幼儿跑动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不要让风车正对小朋友的脸)

  教师小结:风车转动的快慢和风速、风向有关,风速越大风车转动的越快、迎着风转动的快。

  5、听一听,学一学:

  秋风起来了,树叶在慢慢地落下来,有时它在院子里到处飞,是谁让它飞起来的?(风)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除了树叶会被风吹起来,还有什么东西会让风吹起来?(塑料袋、纸)

  如果让这些垃圾消失我们周围的环境就会变得更美!(培养幼儿不随地扔垃圾、见到纸屑捡起的好习惯)

  6、课堂延伸:

  小朋友们制作一个风铃,试一试,挂到房间的哪一个位置,发出的声音最响亮。活动设计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活动遵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说一说,在知道风筝上天需要风的基础上,了解风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也知道过大的风带来的危害,不过随后给幼儿提示不要对风产生恐惧,风还是我们的朋友。指导幼儿做一做,玩一玩,让他们去感受风的“趣”。同时也让他们在尝试中探索风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幼儿认识影子产生的条件即有物体、光的照射,并且物体挡住光。

  2.丰富词汇:照射。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教学准备:

  玩具动物一只、幻灯机一台、 “手影”辅助道具若干。

  教学过程:

  1、猜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跟着你,就是从来不开口。

  2、教师出示玩具动物,请小朋友想想怎样让小动物出现影子。

  3、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办法,你们说为什么用这些方法能出现影子?

  4、教师利用幻灯机做若干实验,说明影子产生的`条件。

  a 打开幻灯,让光线照射在墙上。问:现在墙上为什么没有影子? (因为没有物体)

  b 出现小动物,不开幻灯,问:为什么没有影子? (因为没有光的照射)

  c 打开幻灯,把小动物放在幻灯机后面,问“为什么没有影子”? (因为物体没有挡住光线)

  d 打开幻灯,把小动物放在幻灯机前,问“为什么出现影子了”?

  通过实验,使幼儿归纳出影子产生的条件:物体,光的照射,物体必须挡住光。

  e 请幼儿谈谈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影子有哪些用途?

  教师鼓励幼儿充分地想象,并进行启发,如:小朋友可以利用影子玩、“踩影子”游戏,还可以做手影等。

  f 教师做“兔子”、“孔雀”、“螃蟹”,让幼儿猜是什么小动物。

  g 幼儿两人一组用手影创编故事,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2、简单了解食物链的知识,初步感知动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重点)

  教学准备

  故事幻灯片,狼、羊、草的图片和道具,食物链图片和操作架。

  教学难点

  简单了解食物链的知识,初步学习辨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梳理,对话中感知

  1、讲故事并提出问题:谁会吃掉小草?谁会吃掉小羊?老狼要吃掉小羊,小羊是怎么说的?老狼会怎么回答它?那你觉得狼该不该把羊吃掉?

  2、继续故事展开讨论,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做?

  教师:因为没了狼,羊才会变多,把草原吃光,草原变成了荒漠。

  3、现在觉得该不该把狼全部关起来?为什么?

  4、板书

  草——羊——狼,揭示食物链的概念。

  教师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依存的,不因自己的意愿而干涉。

  二、情境表演,游戏中感悟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游戏。

  2、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因角色得多少而造成的食物链断裂,幼儿进行表演。

  三、合作拼摆,操作中体验

  1、俩人一组合作拼摆食物链。

  2、针对幼儿拼摆的`食物链,教师与幼儿共同验证纠错。

  四、活动,拓展延伸

  自然界中有很多的食物链,从现在开始用心观察等你长大了你会了解更多更有趣的关于食物链的知识。

  教师:

  把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注重各领域的整合,利用语言故事的形式把食物链知识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幼儿,通过游戏再次让幼儿感知,通过体验让有了初步理解食物链,目标达成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活动准备

  1。图片:芒草

  2。带锯齿的茅草,橡皮泥,锯子一把。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

  (1)教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些茅草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

  (让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小心地在橡皮泥上划一划,看看会发现什么?

  2。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引导幼儿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教师:古时候也有一个很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为什么说他聪明呢?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1)出示锯子

  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

  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

  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都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造出来的。

  3。 出示匹配图片

  (1)鸟,鸭,蝙蝠,鱼。飞机,船,雷达,潜水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

  (2)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竞猜游戏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 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1) 渔网(蜘蛛网)

  (2) 母子雨衣(袋鼠)

  (3) 电鼻子(猎狗)

  (4) 脚蹼(蛙蹼)

  (5) 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来告诉大家,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1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1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19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0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