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7 10:00:1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必备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必备10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设计意图:

  前几天的下午,突然下起了雨。有的孩子则特别兴奋,高声叫到:“下雨了!下雨了!”有的孩子闷闷不乐的说“:下雨就没法出去玩了”,这时一个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呢?”孩子们的回答真是千奇百怪,带着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次的活动。

  活动《雨从哪里来》选自主题十二《下雨了》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幼儿大胆推测、操作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三、活动分析:

  重点:通过幼儿的主动实验,了解雨形成的原因。

  难点:在实验过程中让幼儿大胆操作,细致观察试验现象。

  “雨的形成”这一问题对于5、6岁的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弄明白,如果仅凭教师枯燥的讲述,幼儿被动的接受,不但达不到活动目标,更让幼儿对这节活动产生厌烦,所以我就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简单的实验,自己得出结论,既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又让幼儿学会寻找问题,不怕困难,根据问题难易程度来寻找答案。5、6岁的幼儿好动,对新鲜事物、现象虽充满好奇,但往往沉不住气耐心的观察、探索,所以,本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大胆操作、耐心细致的观察。

  四、活动准备:

  1、雨的形成的课件:小水滴旅行记,雨声的录音

  2、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片、夹子、水等

  五、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运用了实验法、讲述法、直观法,引导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活动中把枯燥的灌输、被动的接受为幼儿主动的实验,大胆的推测、迁移的学习,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六、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听雨的声音,引出活动内容:

  师:小朋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得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幼儿:下雨的声音。

  提出疑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呢?(允许幼儿充分想象和猜测)

  (二)引导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原因

  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了解“蒸发现象”。

  1)教师把烧杯里的水加热,让幼儿仔细看看有什么现象?让幼儿上前把手放在杯口,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幼儿1:有气泡

  幼儿2:有气从试管口冒出来。

  幼儿3:有水蒸气

  幼儿4:感到热了

  总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你在那里看见过水“蒸发”的现象?

  (烧水、煮饭、晾衣服......)

  (由于实验中需酒精灯,对幼儿的安全考虑所以使教师操作。)

  2、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1)教师每组发一个烧杯和一片玻璃片,烧杯中倒有热水,先让尤尔摸一下杯子,感到热,再摸一下玻璃片,感到凉,请幼儿将玻璃片盖在烧杯上,说说又发现了什么?

  幼儿1:玻璃片上有水

  幼儿2:玻璃片上有气

  (过了几分钟)

  幼儿3:我发现玻璃片上有水珠

  幼儿4:我发现玻璃片上的水珠掉下来了

  (很多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个现象)

  2)让幼儿思考: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呢?

  共同得出结论:许多水蒸气在一块遇冷变成小水滴。

  3、幼儿观看雨的形成的课件:小水滴旅行记,更深一步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请幼儿结合刚才的实验,再来说一说:雨的怎样形成的?

  幼儿:水加热以后,形成了水蒸气,水蒸气渐渐多了,他们抱在一起,当遇到冷空气,形成了小水珠,当他们快托不住的时候,小水珠就落下来,这就是雨。

  (三)引导幼儿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雨对人的好处与危害。

  (四)以古诗结束,通过雨联想到带雨字的古诗,让幼儿复习、背诵。(《春晓》《夜雨寄北》)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不小心把几种不一样的东西混在一起。为了能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了此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发现方法。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尝试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体会成功的喜悦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并学会用标记记录。

  2、能主动大胆操作与尝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3、发展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体会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带分离的物品若干如:花生肉和花生皮、米粉和赤豆,菜籽和黄豆、回形针和纽扣、小铁球和塑料球、玻璃球和跳跳球、糖和小石子等。

  2、工具:塑料筐,筷子,勺子、杯子、碗、磁铁、筛子、水等。

  3、视频仪、记录表、记号笔。

  四、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花生肉和花生皮)“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分离开来?”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记录表)老师用简单的标记把幼儿的分离方法记录在表。

  (自评:此环节设计的问题,能让幼儿大胆想像,有效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用标记记录的方法,符合了“做中学”的科学原则,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通过探索,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并学会用标记记录。能主动大胆操作与尝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发展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体会的能力。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分离花生肉和花生皮)

  1、老师介绍几种特殊的工具。

  2、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去尝试各种分离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记录结果,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一种分离方法,并说说原因。

  (自评:幼儿能使用各种工具大胆验证方法,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

  1、出示几种待分离的物品,让幼儿逐一认识。

  2、幼儿分组讨论本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并由组长记录下来。

  3、幼儿再次尝试、验证。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方法,并做好记录。

  4、请每组的一名幼儿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并说出最成功方法的`原因。

  5、老师小结。

  (自评: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用筛子分离物品,不仅完成任务,而且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引导幼儿探讨区别生熟鸡蛋的方法。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找找生活中利用分离原理发明出来的物品。 通过探索,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并学会用标记记录。能主动大胆操作与尝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发展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体会的能力。

  六、活动评析:

  该活动中的操作材料贴近幼儿生活,唯幼儿所熟悉,较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在“试一试”活动中启发和鼓励了幼儿大胆地自由尝试,找出多种分离各种混合物的方法。在“比一比”活动中,加大了探索的难度,不但要将混合物分离,而且要找出该混合物的最快、最好的方法。此次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影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小朋友在平常都喜欢互相嬉戏抢着踩着别人的影子,或者高兴地带着自己的影子跑,对影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大家分享了大班科学我的影子朋友的教案,欢迎借鉴!

  设计意图:

  幼儿平常的活动中很喜欢玩影子的游戏,通过让他们玩“找影子”“踩影子”“藏游戏”等游戏增强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能让幼儿明白阳光对形成影子的作用,物体挡住了阳光就有了影子。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影子的奥秘,感知太阳光对形成影子的作用,获取有关影子形成的具体经验。

  2.能与同伴合作玩手影游戏,提高观察力吉想象力。

  3.在影子游戏中,增强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

  活动准备:

  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乐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在户外活动中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影子”,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1.由谜语导入:有个好朋友,一直跟着你,身体黑又黑,跟你不分手,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这个好朋友是谁呢?

  2.幼儿讨论并回答,带领幼儿到户外有阳光的地方找影子。(你找到它了吗?在哪里?)

  二.游戏“踩影子”,巩固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1.我们来玩一玩踩影子的游戏,怎么玩?

  引导幼儿回忆游戏的玩法,师幼共同游戏,提醒幼儿在奔跑、躲闪时注意避让不碰撞,保护好自己。

  2.说说游戏后的感受。刚才“踩影子”的时候你发现了影子的什么秘密呢?

  引导幼儿发现影子慧随着身体的运动而变化,身体动影子也会动,站着影子就长点,蹲下影子就变小了。

  三.游戏“藏影子”,了解影子形成的奥秘。

  1.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影子藏起来或者把影子变没有,去试一试吧。

  2.你是怎么把影子藏起来的?

  师幼共同总结:在照不到阳光的地方,在大影子(如树、楼房等)底下,自己的影子就没有了。

  3.哪些地方有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

  师幼共同总结:因为物体挡住了阳光就有了影子。

  四.合作玩手影游戏。

  1.教师示范手影,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

  2.我们小朋友的书上还有很多手影游戏,你可以看一看、玩一玩。

  教学反思:

  本周由于天气的原因,没有太阳,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只能在室内进行。本次活动原本要是感知太阳光对形成影子的作用,主要通过“踩影子”和“藏影子”的游戏直接帮助幼儿进行有关影子形成的具体经验的获取。因为没有阳光,教师只能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来展开讨论,孩子们对影子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对于教师提出的两个游戏也是跃跃欲试。但对于如何藏影子,因没有亲身的尝试,显得有些纠结。之后进行的手影游戏介绍时,许多幼儿都看着图片跟着一起做,一会小兔子、一会老鹰的,显然幼儿对于这种自然形成的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没能玩到“踩影子”和“藏影子”的游戏,还是有点遗憾的,争取在下次有阳光的是时候,带着他们去操场玩一回,让他们感受一下影子的奥秘。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意图:

  秋天来到,伴随着瑟瑟秋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各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陆续上市。秋季的水果很多如: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等数不胜数。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对身体十分好。特别是秋天的水果,那真的是聚集了一年的精华。结合实际开展了此次活动《秋天的水果》。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各样秋天水果的特征。

  活动目标:

  1、 观察秋天水果,比较水果果核特征。

  2、 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实物。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秋天水果果核的特征。

  活动难点:

  感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你们都吃过什么水果?

  小结:好多水果都是我们喜欢吃的,秋天有好多水果多成熟了。

  二、幼儿观察,讨论

  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出示PPT1)

  小结:原来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都是秋天成熟的。

  这些水果里有果核吗?

  (幼儿根据经验讲述)

  三、果核配对

  看一看!(出示PPT2)

  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果核是哪一种?

  水果果核连线,出示食物进行验证。

  小结: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再找找还有哪些是秋天的水果?看看果核是怎样的?

  活动反思:

  秋天,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水果成熟了,有了这些水果,我们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可是在水果的世界里也蕴藏着许多知识和秘密,活动通过说说,看看从而获得许多关于水果的知识。活动中引导幼儿由外到内地认识各种水果。按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掌握的知识水平而设计的,每个活动都充满趣味性,符合幼儿需要,完成了活动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图书角是孩子们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一个轻松的、与同伴交流的环境,平时,角色游戏时、自由活动时,孩子们也特别喜欢去图书角看书,久而久之,有些书被孩子们翻破;有时候,孩子们发生抢书的现象,把书撕破了;有时一些特别调皮的孩子,故意把书弄破了。虽然已经大班了,但很多孩子对图书的爱护还不够,一但书撕破了,就找老师修补,老师每次都帮忙修补好,这样,孩子对图书的破坏只增不减,反正老师会修补的心理也成了孩子不爱惜图书的原因,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次科学活动,想通过让幼儿动手修补图书,从动手修补图书升华到幼儿爱惜图书宝宝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修补图书的工具。

  2、幼儿乐意主动探索、动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修补图书。

  3、幼儿爱惜图书,与图书宝宝做好朋友。

  活动准备:损坏的图书若干、透明胶、双面胶、胶水、剪刀等修补工具、舞会音乐。

  活动重点:幼儿乐意主动探索、动手修补图书难点:从修补图书升华到对爱惜图书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哭的声音,出示书宝宝。

  (柏拉图说过:“好奇心是知识之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设计书宝宝哭了,这一情境导入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

  2、幼儿观察、讨论书宝宝为什么哭了,造成书宝宝哭的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书宝宝破了,所以哭了,进而引导幼儿讨论书宝宝可能是什么原因破的呢?为培养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做铺垫)

  二、幼儿主动探索、修补图书

  1、书宝宝因为破了,所以很伤心的哭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修好它吗?

  (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的。”《指南》中也提到:“幼儿的生活与游戏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整体性,幼儿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也在其生活和游戏中自然地发生并一体化地进行。”)

  2、简单认识修补图书的工具(完成教学目标1,为下面幼儿动手操作、修补图书做铺垫。同时,也给幼儿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的条件。)

  3、分组合作,动手操作,修补图书。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讨论、交流、探索、动手操作,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4、每组介绍修补图书的方法。

  (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三、参加舞会,提升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

  1、你们用了很多的方法,把书宝宝修补好了,书宝宝很开心,它想请孩子们一起去图书王国参加舞会,你们愿意吗?

  (通过书宝宝为了感谢孩子们的帮助,请孩子们参加舞会的形式来结束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成功修补了图书的喜悦。)

  2、每个孩子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宝宝,带着书宝宝跳舞。

  (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在与书宝宝跳舞的情境中,升华对书宝宝的喜爱之情,同时感受与书宝宝是好朋友,以后要爱惜图书的情感,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图书角里,还有小朋友家里,还有很多书宝宝可能在偷偷的哭呢,让我们去找找,去帮助它们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2: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过程及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喷发的过程和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火山喷发的原因。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铅笔、托盘。

  2:气球一个、火山模型、红色色粉、苏打粉、白醋、汤匙两个、吸管 一个。

  3:教学课件、电脑、投影仪、音响。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

  在大山的家族里,有一个脾气特别暴躁的家伙名叫火山,你们看,他又发脾气了……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

  2:提问:小朋友看见发生了什么事情?

  3:提问:为什么火山会喷发呢?

  幼儿自由发言

  总结:地壳下的岩浆受到地球内部巨大压力,当遇到地壳比较薄的地 方就冲破地壳喷涌而出所以形成了火山喷发。(一边讲解一边用气球演示原理)

  4:火山喷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再次播放课件)

  请幼儿举手回答

  老师小结:火山喷发时,首先喷发出的'是瓦斯及有毒气体,然后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岩石碎块,紧接着岩浆喷出并沿火山口流下形成熔岩流,最后熔岩冷却,火山渐渐平息。(出示四幅图片)

  5:请小朋友将四幅图片按照火山喷发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6:提问:火山喷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并举手回答。

  7:小结:火山活动对人类有不好的影响也有好的影响 。火山活动喷出的有毒气体对人类及动植物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 ;火山灰会覆盖大片的房屋庄稼,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炽热的熔岩会引发大火,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火山活动会形成新的陆地;火山活动会促成钻石等稀有矿产的形成。(边出示图片边小结)

  三:结束部分

  请一位幼儿和老师一起演示火山喷发的实验。

  四: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时,幼儿亲自体验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课件的准备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不足之处在于对课件的应用不够熟练自如,火山模型的高度太低,导致后边的幼儿看不清楚,还需改进,在语言引导的科学性上还要多加学习。

  设计背景 因为孩子们通过电视了解到近期冰岛火山喷发,相互之间谈论的兴趣很高,再结合本学期我班教材,设计了这样一节课,通过一个小实验深入浅出的向幼儿讲解火山喷发这个复杂的问题,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学习了科学知识。

  小百科: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由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携带的固体碎屑冲出地表后堆积形成的山体。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是炽热地心的窗口,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爆发时能喷出多种物质。危害有:火山泥石流、熔浆流等。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果实的多样性,了解水果和干果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学习区分干果与水果的不同及对人类的作用。

  3、发展观察、比较、分类等能力,培养初步探索兴趣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果子美食节的展览会场及动物图一个

  2、盛有鲜桂圆与桂圆干等同种植物的两种不同果实形态的'盘子若干活动过程

  一、欣赏丰收景象,感知果实的多样性以猴子大婶的形象出现,邀请幼儿参加森林。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秋天到了,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许多果子都成熟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在果子展览会上有哪些果子?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生长在哪里?(带幼儿参观果子美食节)

  请你选两种果子,然后坐下来。

  二、布置展览会场,学习分类(一)运用原有分类经验,尝试多种分类方法1、猴子大婶第一次举办果子美食节,开展览会,不知该怎么放这些果子,所以很乱。请小朋友帮忙,想想怎么放,才能做到既整齐又能方便参观者。(集体商量分类方法)2、根据幼儿人数及意愿,自由结为若干组,将所选果实合在一起进行多种方法的分类。教师启发、支持幼儿不断探索、创新,想出多种分类方法。3、交流探索操作结果,师幼共同归纳分类方法(按形状、颜色、大小、生长地方、气味、味道、软硬、吃法等分类)。

  三、了解干果与水果的主要特征。1、出示个别组幼儿或教师按干果、水果分类的两堆果实,请幼儿寻找不同之处,猜猜分类方法。2、请幼儿用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了解干果和水果的特征。3、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反馈交流感知结果。 教师小结,引出干果和水果的主要特征:干果和水果都是果实,都能吃,都有丰富的营养。

  四、区分干果和水果的不同。

  让幼儿讲述干果和水果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不同的地方:水果有水分,干果没有水分,水果外面是一层软软的皮,干果外面比较坚硬。

  五、迁移应用“干果”、“水果”概念,进行干果和水果的分类。

  幼儿合作,用多种感官,将这些果子放在合适的展览处(按干果、水果分),并说出:你们是怎么分的?哪些是干果?哪些是水果?为什么?六、了解水果和干果的作用。

  你知道水果和干果有什么用?

  延伸活动:同时让幼儿运用已有感知经验,帮猴子大婶想想,果子美食节上还可进哪些果子(水果、干果)?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主要构造,知道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2、能辨认整点。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自制钟

  2、课件PPT

  3、游戏题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时钟

  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教师小结: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事情,它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我们的生活少不了它。

  二、播放课件、观察交流

  (一)认识钟面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1、引导幼儿欣赏钟表,从中认识钟面结构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钟表,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看(PPT课件),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师:钟表上有哪些数字?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小结:原来钟是由1到12这些数字围成的',不多也不少。

  (3)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

  师:比比看,两根表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

  小结:个子高的是弟弟叫分针,个子矮的是哥哥叫时针。

  2、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师:今天时针和分针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小朋友们当裁判员。

  提问(1):请幼儿猜猜时针和分针跑步比赛谁跑得快?

  提问(2):分针跑了一圈,时针跑了多少?

  小结:分钟走一圈,时钟才走了一格。(弟弟长,哥哥短,弟弟跑了一大圈,哥哥一格才跑完)

  (二)、认识整点

  1、教师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整点运转规律。

  提问(1)三只钟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想一想,3点整时,时针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在哪个数字上?7点整时,时针指在哪里?分针在哪个数字上?

  2、老师归纳:当分针指在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三、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

  1、游戏《修理钟表》

  教师充当钟表店的管理员,放歌曲《钟》,幼儿根据老师唱出的时间,在自制的钟面上拨出时间,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2、分组操作,巩固整点

  A看时拨钟B看时间对应画时钟

  C对应时间插卡D时间时钟对对碰

  四、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离不开钟表,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钟表,就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看时间,到点睡觉,吃饭和学习。

  活动延伸:

  1、户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1)老狼(教师)出示标有时间(整点、半点)的钟面,请幼儿说出是几点。

  (2)幼儿扮演的小兔在自制钟上拨出老师说出的时间。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影响物体在坡面下滑速度的重要因素。

  2、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合作设计和实验,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纸板、小车、纸、毛巾、长条木板积木);

  2、记录表A、B,铅笔。

  活动过程 一、从日常生活导入。

  提问:你们玩过滑滑梯吗?滑滑梯由哪些部分组成?

  1、教师出示不同坡度的两个滑滑梯斜坡,将同样的两辆小车放在滑滑梯上。

  提问:哪边会跑得更快?

  2、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学习使用。

  提问:怎样制作记录表,把实验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引导幼儿使用图示法)

  二、幼儿合作操作,师观察指导。

  1、幼儿自由组队,3~4人一组,进行斜坡搭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2、幼儿合作探究相同小车在不同斜坡高度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分享实验结果。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才能让小车赢呢?

  :原来斜坡的坡度越平缓,车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积木越多,坡度越陡,小车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4、幼儿继续探究相同小车在不同光滑度的`坡面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记录。

  5、归纳实验结果:

  提问: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原来我们的小车速度的快慢,也跟斜面的光滑度有关,表面光滑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会快,表面粗糙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慢。

  三、探索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现在我们找到了小车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规律,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规律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你能想出哪些例子呢?

  请幼儿找一找斜坡带来的方便和不方便的地方,一起分享。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将活动材料投放于探索区内,鼓励幼儿继续合作探索。

  2、请家长配合共同探索记录,探究使赛车下滑速度最快的斜坡和斜坡材质条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了解各种动物过冬的方式。

  2.学习用不同的表征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索经验。

  重点难点: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了解各种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说明:

  动物过冬的方式作为一种知识对幼儿的发展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幼儿怎样获得这些知识。因此本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提高幼儿获取知识的'能力上。

  活动准备:

  1.饲养一些动物如乌龟、兔子、鸟、鱼等。

  2.准备纸、笔让幼儿记录自己的探索结果。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讨论:冬天来了有什么感受?人怎么渡过寒冷的冬天?

  (2)提问:动物怎么过冬?说明

  回答这个问题必然会涉及具体的动物,如狗怎么过冬?鱼怎么过冬?凡是没有得出正确答案的幼儿或答案不一致的,教师可将想应的图片贴在教室里,让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有关的书籍和图片。

  2.通过探索活动是幼儿自主的,即由幼儿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探索,用什么方式探索。

  3.通过表达活动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

  说明:

  探索要持续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探索成果,如用图画或语言(由教师或家长记录幼儿口述的内容)。然后让幼儿将答案贴在相应动物的周围。

  4.通过交流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获取知识的方式。

  说明:

  交流活动以讲述为主,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成果和探索经过。

  5.通过相互提问引起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