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5 11:17:2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8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变化的。

  2、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变化事物,体验变化的乐趣。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纸、回形针、粗麦管、夹子、绳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分组活动。

  ——这里是变变变俱乐部。有许多小东西,只要我们灵巧的手动一动,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变化的。你们相信吗?

  ——教师示范用报纸揉成纸球和用回形针弯成小钩子的过程,激发幼儿产生“变”的兴趣。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并尝试使物体发生变化。如果幼儿束手无策,教师就多示范几个变纸的例子。如:把小纸条撕一下,变成旋转降落伞;用夹子夹住长长的`纸条,变成飞镖;将粗麦管一段段剪下,连接成项链,等等。

  二、自由参观。

  ——互相观看其他组的小朋友用什么办法使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他的办法你想到了吗?

  ——教师应及时请幼儿欣赏有创意的想法,以拓展幼儿的思路。

  三、交流与分享。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重点介绍变化过程,展示变化结果。

  ——在参观其他组使,你发现谁的办法特别好,为什么?

  ——教师现场演示将一张纸折叠,剪几刀后变成长长一条纸拉花的过程。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变变变俱乐部》是为了加强幼儿的探索及动手能力,在变的过程中通过提供的材料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参与并进行联想及验证。从而使幼儿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纲要》中提出既要符合幼儿的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课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在这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就围绕一个变字展开,也用这个变字为主线开展活动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学习由大到小排列物品,体会大小的相对性,并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提前把6-10个不同动物的图片,例如老虎、小鸟和鱼等,按比例印制成不同大小的图卡,放进神秘袋。

  大自然的风景画。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出示神秘袋,请幼儿轮流抽出动物图卡,并说说每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2.告诉幼儿动物要排队回家,请幼儿把同种动物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好队。

  3.待幼儿正确排列图卡后,请他们分别指出最大和最小的动物,并引导幼儿比较发现,除了最大和最小的动物外,其他动物会比有的动物大,又比有的动物小,体会大小的相对性。

  4.请幼儿用“……比……大。”和“……比……小。”的句式比较动物的体形,进一步体会大小的相对性。

  5.出示大自然的风景画,如森林、沙漠等,请幼儿观察画中环境的特点,并把动物图卡贴在适当的.位置上。

  6.请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动物住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鼓励幼儿搜集有关的图片,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活动评价

  能由大到小排列动物图卡,体会大小的相对性。

  能运用句式“……比……大。”和“……比……小。”比较动物的体形。

  活动建议:

  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帮教师取一个比乒乓球大、比苹果

  小的圆形的东西等,使幼儿进一步体会大小的相对性。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放大镜、硬币、手电筒、三棱镜、泡泡液等。

  2、多媒体课件(一):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多媒体课件(二):医用的胃透镜、x光、激光、汽车的反光镜、潜艇的潜望镜、南极考察用的冰透镜、照相机、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

  1、设置场景。(拉上多媒体教室的窗帘使室内变暗)

  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屋里为什么变暗了?(幼儿自由回答)

  (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那么,谁能说说自己都见过哪些光吗?

  2、了解光的种类。

  幼儿各自说说自己见过的光。

  老师讲解: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发出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灯光、激光、X光、荧光棒发出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3、探索光的特性。

  老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帘拉上,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还可以在有太阳时,在窗玻璃上贴上一块中间剪有洞的黑纸,让幼儿观察太阳光是怎样射进来的。

  老师引导幼儿了解: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太阳光是直着射进来的`。

  老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

  实验(二):(拉开窗帘)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

  老师:小朋友边玩边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

  老师引导幼儿发现:小镜子会反光;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老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筷子折了;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老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三个特性。

  老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4、讨论光的用途。

  老师: 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给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一):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二)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学考察、照相等。老师结合课件一一介绍光的这些用途。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 帮助找东西等。)

  5、游戏。

  用泡泡液吹泡泡和用三棱镜反射太阳光,让幼儿观看光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活动结束

  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还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和讲述等活动,初步了解有关动物卵生和胎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增强对小动物的热爱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蜻蜓和母鸡生宝宝的多媒体课件、红、绿彩带、小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客人,看,是谁来了呀?(小鸟)小鸟长大了,它想飞到外面去看看周围的世界,我们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评析:幼儿对小动物都很喜欢,导入时借用小鸟这一小朋友都熟悉的动物形象,以引起孩子的专注力和探索的兴趣。

  二、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观看蜻蜓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

  (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课件,(卵→幼虫→蜻蜓)

  (3)师:还有哪些动物和蜻蜓一样也是产卵的?(出示ppt课件:蝴蝶、苍蝇、蚊子)

  (4)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呢?

  评析:课件的出现,给孩子们一个视觉的探索空间,幼儿通过观看了解蜻蜓妈妈生宝宝的过程。

  2、观看母鸡的课件。

  (1)小鸟看到谁在干什么?母鸡是怎样生宝宝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课件(母鸡→鸡蛋→小鸡)

  (2)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出示ppt课件:鸭、鹅、鸟)

  小结:像这些动物妈妈先产卵,小宝宝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养分,然后不断的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卵生。

  评析:对于常识的概念如果没有形象的感知,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像这些动物妈妈”从具体再到抽象,并及时的帮助幼儿梳理并小结,让孩子对”卵生”的概念更加的形象。

  (3)扩散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出示ppt课件:鹰、蚂蚁、鱼、壁虎)

  师小结:其实动物界里,很多鸟类、昆虫累、鱼类、爬行类都是卵生动物。

  (二)了解胎生动物的有关常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的呢?(不是)

  (2)出示ppt课件,猫的图片,猫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

  (3)出示ppt课件,狗的图片,狗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个模样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还要喝妈妈的奶长大呢。)

  小结:像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胎生。

  (4)发散性思考:出示ppt课件,大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出示ppt课件,猪、牛、兔……)

  师小结:其实在动物界,许多哺乳动物都是胎生动物。

  三、巩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1)分别出示各种小动物ppt课件,让幼儿猜猜它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

  (2)幼儿讲述后,教师逐一出示答案。

  评析:图片的的一一展示,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X,也是帮助幼儿记忆胎生、卵生的一种直观、有效地方式。

  四、出示ppt课件,以竞赛的形式,幼儿进行抢答,进一步巩固对卵生、胎生的知识。

  1、师介绍参赛小组:红队:红队必胜,耶。绿队:绿色绿色,健康快乐!耶。

  2、师介绍游戏规则:当出示动物图片时,请每队队员进行举手抢答,答对的小组队员自己插上一面小红旗,抢答结束后以红旗多的一队获胜。

  3、总结得分情况,祝贺获胜小组。

  评析:“比赛”是大班孩子很喜欢的一种竞技形式,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合作、团结意识。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强,都想通过努力得到小红旗为自己队争光。

  五、活动延伸:

  师:大自然还有许多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收集一些图片带到幼儿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了解声音的特性,引起兴趣。

  2、知道噪音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养成不大声喊叫的习惯。

  3、丰富词:振动、噪音。

  二、活动准备

  1、鼓,鼓槌,纸折的青蛙一只。

  2、各种操作器具:响筒、糖纸、拨弦、小铃、水杯、响板各6份。

  3、时钟1只,录音机、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的产生

  1、出示青蛙和鼓,让幼儿感知声音的振动。

  (1)出示青蛙和鼓

  师:这是什么?(青蛙)

  谁能让青蛙在鼓面上跳舞?(敲击鼓面)

  (2)幼儿讨论,青蛙为什么会跳动?

  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鼓面有什么变化?(振动)

  (3)知道振动能产生声音。

  鼓面振动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现在呢?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丰富词:振动)

  2、幼儿介绍自己,并用手摸摸颈部喉咙处,体验发声时声带也在振动。

  师:鼓面振动能发出声音,人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让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喉咙。

  当我们不发出声音时,喉咙怎么样?

  现在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这时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3、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声音的产生(分6组)

  (1)我这里有许多东西,你们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我们去试一试吧!(6种颜色为6组)

  (2)从小组的形式回答

  师:刚才你们都试过了,现在,每组派一位代表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的?

  (二)感知声音的特性

  1、让幼儿知道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1)请1——2位幼儿上来敲击乐器(响板和小铃)

  师:现在,我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做动作,请你们猜一猜他在干什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那响板、小铃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们的耳朵里的?(空气)

  2、感知声音的大小

  (1)教师击鼓,你们听到鼓声了吗?

  (2)教师拿出一只时钟,请幼儿听一听(不让幼儿看到)

  师:现在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有:你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拿时钟请每一位幼儿听一听

  (3)教师:

  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没有空气,我们就听不到别处的声音,声音大,传播得远;声音小,传播得近。

  (三)知道噪音对人体有害,教会幼儿保护嗓子

  1、请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听到哪些声音?喜欢听什么声音?

  2、放录音

  师:录音中的声音你喜欢听吗?为什么?这些令人感到难听的是噪音。

  3、:

  在生活中,有的声音优美动听,使人感到舒服,而噪音会损害人的健康,在平时,我们不能大声说话,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四)声音的保存

  师:春天是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欢庆一下吧!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找一样东西,合着春天的音乐,发出美妙的声音吧!

  1、幼儿在老师的哼唱中伴奏

  2、让我们把这些美妙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来吧!(教师指挥)

  四、活动结束

  1、

  2、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纸筒的粗细与承受积木数量间的关系。

  2、鼓励幼儿积极猜测、讨论,表达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

  3、在科学操作活动中,能耐心、细致地与同伴合作。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操作1:人手一张长条形的白纸;

  操作2:两人合作,各长短不一的白纸一张。

  2、胶水,记录表,铅笔,积木。

  活动过程:

  一、怎样让纸站立。

  1、提出问题:

  师:我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的纸,你有办法让这张纸站稳在桌上吗?

  2、幼儿自己探索。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4、肯定和表扬小朋友好的方法。

  5、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自己的方法:将纸制作成纸筒。

  二、制作纸筒,发现纸筒的粗细与纸的长度的关系。

  1、师:我们也来制作一个可以站立的纸筒吧,请小朋友看看虚线部分的.边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是卷起来后涂胶水的地方。

  3、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张,制作纸筒,做好后让它站立在桌上。

  4、幼儿制作。

  5、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纸筒粗,有的小朋友的纸筒细?

  6、引导幼儿发现纸筒的粗细与长度有关。

  三、盖高楼。

  1、师:我们一起来玩盖高楼的游戏吧,把积木一块一块放在纸筒上,怎样放才能放得又多又稳?

  2、轻拿轻放积木,注意不碰撞自己和别人的积木。

  3、出示记录表:不同粗细的纸筒到能能放几块积木呢?我们两个孩子合作实验,把结果记录在这张记录表里。

  4、记录方法:放一块数一块,边放边数,当积木倒掉的时候,数到几就把它记录下来。

  5、幼儿两人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6、介绍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结果。

  7、分析记录表。

  听着这么多小朋友的记录结果,你发现了记录表上的秘密了吗?

  8、纸筒越粗,积木放的越多。

  延伸活动:

  出示两个粗细一样,高低不同的纸筒。

  师:如果是同样粗的纸筒,高低不同,哪个放的积木会更多呢,我们到活动区再去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一、有效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而教学设计是基于对本班孩子的了解以及对于教材知识熟练把握上做的较高层次的教学课堂管理。结合小班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选择了故事《鳄鱼和长颈鹿》作为活动的导入,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展开环节分为了两部分:首先设计选择同样形状、大小的积木玩具引导幼儿合作盖高楼环节,借此给幼儿提供一个盖高楼的初步经验,激发幼儿对尝试活动的兴趣。第二部分给幼儿提供充足的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操作,从而学会运用各种材料来堆高、堆稳的方法。第三部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幼儿成功搭建高楼的照片,引导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总结出搭建高楼地方法。结束部分没有特意设计,在幼儿自由操作中自然结束活动。本教学设计的不足:首先知识目标的制定偏于简单,幼儿很容易完成。其次,活动流程设计不是很合理孩子坐下站起来频率太多,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第三,照片的放映设计虽很有新意,但效果不是很好,孩子过多的关注的是人而不是高楼。

  二、有效的分配课堂时间。有效的分配课堂时间,可以对教材内容做出更准确的阐释、叙述从而引导孩子参与各项活动,最终完成活动目标。本次《盖高楼》活动的不足在于没有合理分配好课堂时间,使得各环节活动开展有蜻蜓点水的感觉,显得都不够扎实,尤其是自由操作环节的活动提供的时间不够充分。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使瓶中的水位升高。

  2.能够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瓶中物体的大小有关系。

  3.愿意动脑思考,体验合作与探索发现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石子、小石子、沙子、贴有水位线并标有1号、2号的塑料瓶若干、漏斗、小勺子、小抹布、小组活动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二、交流验证,知道“填石头”能够增高水位

  1.提出问题:刚才的故事中,小乌鸦用什么方法喝道了水?

  2.验证猜测:请一位小朋友来验证“填石头”的方法是否可行

  小结:经过小朋友的验证发现小乌鸦的'方法是可行的,石头放进瓶中,水位线真的升高了。

  三、动手实验,探索并发现乌鸦能喝到水的方法

  第一次实验:取三个2号瓶,并放入不同的材料,观察是否都能让乌鸦喝到水。

  1.提供2号瓶,观察与1号瓶有什么不同。(水位)

  2.引发猜想,2号瓶里的水少,填入哪一种材料能让乌鸦喝到水?为什么呢?

  3.操作实验,发现往2号瓶里填小石子和沙子,乌鸦可以喝到水。填入大石子则不能喝到水。

  4.交流思考,影响水位上升的因素

  小结:水位线受石子间缝隙大小的影响,加入小石子或沙子后,水会流到缝隙中,但因缝隙小,剩下的水被挤到上面来,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而大石子见得缝隙较大,可以容纳大部分的水,被挤出的水就变少,乌鸦就不容易喝到水了。

  第二次实验:怎样做才能让乌鸦在填了大石子的2号瓶里喝到水呢?

  1.提出问题,引发猜想:怎样做才能让乌鸦在填了大石子的2号瓶里喝到水呢?

  2.操作验证,交流讨论:“继续在装有大石子的2号瓶内加入小石子和沙子还能继续增高水位线,让乌鸦喝到水。”这又是为什么呢?将实验结果用对号、或错号标记到小组活动记录单上。

  活动延伸:

  联系生活,交流经验。让小朋友们想想说说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乌鸦成功的喝到水。

  小结:经过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的合作,开动脑筋的思考,找到了很多方法来帮助小乌鸦,那么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小乌鸦一样遇到大大小小的难题,希望我们都能学习小乌鸦多动脑筋,多观察思考,然后去动手把它解决掉!

  活动反思: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虽然很简单,但转而变成一个科学活动之后,却让我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一开始内容的选择,到后来目标的制定,再到环节的不断调整,可以说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蜕变的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一、教学内容: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保护自己。

  2、对动物的过冬方式感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归纳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制作成PPT课件。

  2、收集了解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保护自己。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法、讲述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的天气怎么样?那小朋友会怎样使自己不怕冷呢?

  2、总结:我们是穿棉衣、开空调、取暖器、加强锻炼让自己不怕冷的。

  讨论: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的呢?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1、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动物怎么过冬的资料。

  师:我们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也在书上呀、网上,找到了许多关于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资料,现在请你拿着你的资料介绍给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好吗?说说什么动物,它是怎么过冬的?

  2、幼儿相互交流,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倾听幼儿的介绍,并适当的进行引导。

  3、请个别幼儿进行介绍。

  解释:

  (1)冬眠:比如小青蛙整个冬天都躲在洞里,不吃也不喝,一动不动地睡觉,到春天才苏醒,这样的.过冬方式叫“冬眠”。

  (2)南飞过冬:北方的气候太冷了,小燕子们都是飞回南方过冬的,因为南方比北方更温暖。像小燕子这样南飞过冬的鸟类,我们把它们称作“候鸟”。

  (3)换毛过冬:小朋友冷了会穿上厚厚的衣服,小兔身上会换上一层厚厚的毛,就象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所以不怕冷,这就是换毛过冬。

  (4)贮食过冬:冬天的天气很冷,小动物是很难找到食物,所以它们在秋天里就找了许多食物贮存在自己的窝里,冬天就靠吃这些贮食过冬。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总结:小动物们有很多过冬的方法。靠冬眠过冬的有狗熊、蛇、乌龟、蜗牛;南飞过冬:大雁、天鹅、黄莺;换毛过冬的有兔子、狼、狐狸等;贮食过冬的有蚂蚁、松鼠;大雁、候鸟都是迁徙到南方过冬的等等。

  三、欣赏PPT课件,归纳。

  1、观看PPT课件。

  2、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提问: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在陆地上和天上的动物,谁能告诉我,生活在水里的鱼类将怎样过冬呢?

  介绍鱼类过冬:冬天,河面上的水都结冰或是非常冷,但是河底的水更暖和,所以河里的鱼都游到河底去过冬。

  3、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提问: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

  总结:如果动物们不过冬很有可能会饿死会冷死。动物们过冬是为了保护自己生存。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2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0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2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