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精品[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内容:小雨点去旅行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雨水不见”的奥秘,并感受自然现象的变化。
2、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3、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通过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雨水不见”的奥秘。
难点: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材料创设:
1、电暖气1个
2、吹风机1个
3、小手帕14个
4、雨点图片4张
5、插线板
6、曾让幼儿感受雨天的快乐及变化
活动流程:故事导入——讨论、理解——动手操作——表达表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T:今天,我带来了你们的好朋友,和我们大家一起学本领、一起做游戏,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
(出示雨点的图片)
S:小雨点(雨点宝宝)。
T:这里有好多的雨点宝宝。既然你们和雨点宝宝是好朋友,那他有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S:帮助他。
T:小雨点呀,他很喜欢在外面旅行。可是呢,他已经旅行了好几天,他有点想云妈妈了,他想回家了。但是呢,他又不知道怎样才能从湿漉漉的地上回到云妈妈的身边。所以呀,他就想到了你们,想请你们帮帮他,看看你们能不能想出好的办法来帮助他。
T:那你们就替小雨点想个办法吧,让他赶快回到妈妈的身边。
二、理解、讨论
T:你们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一个人想办法,然后把你们想出来的办法告诉小雨点,让他快点回家。
(幼儿讨论)
T:谁能告诉小雨点,你想出了什么办法?
(请3—4名幼儿回答,最好能说出用太阳,风等自然条件。)
小结: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帮小雨点回家,小雨点真开心。你们的本领真大,真聪明。
T:对了,我差点忘记了,还有许多的雨点宝宝呀,他们在旅行的时候,都跑到了我的`小手帕上,你们能不能也把这些雨点宝宝送回家呢?要是他们回不去家也会很伤心的。
S:能。
T:那你们还能想出什么办法让雨点宝宝回家呢?
(请3—4名幼儿回答,最好能说出用吹风机,电暖气。)
三、动手操作
T:你们想的办法真多,真棒。
T:刚才呀,小朋友们想出来的办法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说用太阳照,有的说用吹风机吹,有的还说用电暖气烤一烤。那我们自己动手来试一试,看看你们想的办法能不能把雨点宝宝送回家,行不行。
T:老师呀,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一个小手帕,你们用自己相出来的办法把雨点宝宝送回家,好吗?
四、表达表现
T:你们把雨点宝宝都送回家了吗?
T:谁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把雨点宝宝送回家的呀?
(请幼儿说明、演示)
总结:雨点宝宝都回家了,你们高兴吗?那你想想,如果雨点宝宝跑到我们的身上,衣服上,鞋子上,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作为延伸)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一次,我随手将一面镜子放在窗前的桌上,从窗外透过的阳光照在镜子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光斑,这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为了让孩子们对光的反射现象有个初步了解,同时顺应孩子的兴趣,挖掘幼儿兴趣点中的教育价值,于是组织了一次探索光斑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初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能将反光的物体归类并概括,知道亮度强的,照人明显的物体,其光斑的亮度也强。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
2、准备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可以反光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室周围,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其他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3、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室内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4、区域中提供:各种电筒和台灯。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光斑是怎么来的?
1、师:小朋友!你的桌上有什么?(镜子),那今天我们就用镜子到外面去做一做游戏,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2、幼儿拿镜子到外面自由探索。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用镜子做游戏时,发现了什么?
幼1:我用镜子一照,发现了亮亮的东西跑到墙上去了。
师:是吗?哪些小朋友发现了这个现象?(幼儿全部举手)
师:那这个亮亮的东西是什么?(光斑)
幼2:我还发现我晃动镜子,光斑也会动。
师:那光斑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幼3:镜子将光照到墙上去了……
师:说得有道理,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那是不是在外面的任何地方都会形成光斑呢?
幼4:不是的,我刚才在走廊上就没有发现。
师:这是为什么呢?
幼4:因为走廓上没有阳光。
师:观察真仔细!
(二)引导探索——哪些东西能形成光斑?
1、引发幼儿回忆、讲述已有经验。
师:请你们想一想,除了镜子,还有没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一照就形成光斑呢?
幼1:我发现光碟可以的……
幼2:我看见我家爸爸的表可以的'……
幼3:我送点心盆时,发现点心盆也可以……
2、幼儿寻找可以反光的物体。
A: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你们去玩一玩,看一看哪些东西也能形成光斑?
B: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和指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
幼:有自行车铃、光盘、茶杯……
师: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在墙上形成光斑呢?他们有什么秘密呢?
幼:它们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的……
(三)幼儿再次探索——这些光斑有什么不同?
1、师:小朋友!你们再去玩一玩镜子和刚才小朋友找出来的东西,你们还会发现什么呢?
2、幼儿再次去探索,教师引导。
3、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1:我发现镜子的光斑很亮……
幼2:我发现光碟上的字也跑到墙上去了……
幼3:我发现小小的东西照出的光斑也小……
幼4:我发现茶杯、脸盆的光斑是一圈一圈的……
(四)延伸探索——还有哪些光源也能使镜子形成光斑?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电筒
师:那手电筒照在镜子上是不是也会有光斑呢?(幼儿猜测)
师:这里有手电筒和台灯,你们去试一试吧!
2、幼儿探索和交流。
活动反思: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因此,我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的材料为载体,使孩子在与材料的不断互动中层层深入探索。在探索中,他们获得了满足,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同时在活动中我能够有机渗透安全教育,当发现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其他幼儿的脸上时,我能及时制止并有机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评价: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在活动中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探索,教师紧扣目标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探索,步步深入,有机引导,并在活动中注意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表达探索的情况。
中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尝试用两种颜色调配后为格子涂色,认识同种色。
2、通过故事游戏的方式初步学习调色的方法。在自由操作中发现色彩加白后会变成深浅不一的同种色。
3、能尝试与同伴进行协商,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1、画有格子的大纸。
2、红、白颜料,调色盘。水粉笔。
3、幼儿用书:《爱跳舞的格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格子很喜欢和颜料一起跳舞,可是这需要小朋友用水粉笔帮忙,你们愿意吗?
★教师:请你让调色盘里的"白宝宝"和"红宝宝"一起跳个圆圈舞,看看"红宝宝"会有什么变化?
★教师:又来了一个"白宝宝"想和他们跳舞,看看现在的"红宝宝"和刚才有什么不同。教师:今天"红宝宝"心情很好,一个人跳起了圆圈舞,它转呀转呀(教师用笔在颜料盘匕的红色。里转),格子看见了说:"红宝宝。你到我家里来跳吧!""红宝宝"点点头(教师在颜料盘边上舔笔)说:"好呀!"就来到一个格子的身上跳起了舞(教师涂色)。
教师:"白宝宝"看见了说:"红宝宝,我能和你一起跳舞吗?"(教师用笔在白颜料里蘸一下)"红宝宝"说:"好呀!""白宝宝"就和"红宝宝"一起转呀转呀(教师将白颜色放入红色中转动)跳起了圆圈舞,然后两个人一起来到另一个格子的家里跳着(教师用调好的颜色在格子内涂色)。
二、教师指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爱跳舞的格子》,激起幼儿参与涂色活动的兴趣。
教师:你想让你的"红宝宝"和"白宝宝"与格子一起跳舞吗?跳的时候要在格子的每个角落跳一跳。
★引导幼儿与同伴进行协商。教师:今天我们要两个小朋友在一张纸上帮颜料宝宝到格子里跳舞。想一想你准备在哪一边格子跳?要和你的'朋友商量。
三、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教师:你们用了哪几种颜色和格子一起跳舞?可是却变出了这么多不同的颜色!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
★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红宝宝"和"白宝宝"不停地跳舞,变出来的这些颜色就是同种色。你们猜一猜,其他的颜色和"白宝宝"跳舞会变吗?
效果反馈孩子们很喜欢给格子涂上颜色,有些孩子意识到颜色的相互搭配,会用渐变色。此次活动成思行进步最大。
活动反思:
这次涂鸦活动,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情景――圆点娃娃找朋友,通过让幼儿扮演的小魔术师来“变点”、为圆点娃娃“拉拉手”,把操作过程融入游戏中,情节生动有趣,激发了幼儿创造的兴趣。孩子们很兴奋,积极性很高,思维也很活跃,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思维力和想象力。活动中,我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处于温暖可靠的信任中,从而信心产生动力,动力产生行动,行动得到收获,收获得到自信,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活动中,孩子们还体验了合作,这对于我们中班幼儿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如何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稳定的心理素质?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煮面条的过程中,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2、发挥想象,体验用动作表现内心感受的乐趣。
3、培养合作精神,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观察过煮面条的过程,吃过拌面。
2、幼儿有一定的肢体表现能力。
3、煮面条的录象带,录有进行曲的音带,代表调味品的各色皱纹纸。
4、铺有地毯的活动室,旁边画有若干圆圈。
活动过程:
一、进行热身游戏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来摸摸口袋——呀!孙悟空的金箍棒放在我这儿了,它还会发出好看的光呢!(教师作神秘状,吸引孩子的注意)。
师:咦?我的金箍棒好象在慢慢变大,越来越长,越来越粗……(教师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带幼儿一起表现)粗得我都快抱不住了……金箍棒好象在慢慢变小,越来越小,越来越细……最后把它小心地放回口袋里。刚才我手里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呢?
幼:没有,是假的,是想出来的。
师:那金箍棒在哪儿呢?
幼:脑子里。
师:对了,当我们想象自己真有这么一根金箍棒时,我们游戏起来就会很有趣。怎样才能让别人也认为你有一根金箍棒,也被我们的表演吸引呢?
幼:动作也要很像,表情也要很像。
师:首先自己要相信,然后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别人也相信。记住这两点,接下来我们的游戏会更有趣!
二、观察表现对象
师:接下来我们模仿的是:在煮的面条。你们看过爸爸妈妈煮面条吗?
幼:看过。
幼;我自己也煮过。
师:好,我们来看一段煮面条的录像,看看面条是怎样变化的?你们看,烧面条前先往锅里加什么?(水)什么水?(冷水)面条怎样了?(开始翻滚)这是什么动作?(关火)面条熟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变软了)
师:面条没煮之前是怎么样的'?请你来模仿一下。(幼儿用伸直手指头、站得笔直等动作来表现)面条煮好后是怎样的?幼儿用身体柔软无力、放松手腕和膝关节、低垂着头来表现)面条是突然变软的还是……
幼:一点一点变软的。
师:一开始面条沉在锅底,水开了,面条怎么样了?
幼:浮在水面上。
幼:像蛇一样缠在一起。
幼:好像在发抖。
幼:在扭来扭去转圆圈。
(A)想象与表现
(B)师:好,我们也来学学面条。看看谁像一根面条?(教师边看边摸,促使幼儿增加力度)面条在热水里,慢慢地变软,(幼儿身体左摇右摆,逐渐下蹲,软绵绵地蹲在地上)水越来越热,水开了,面条浮起来了,开始不停地扭动、旋转、抖动。(幼儿跟随教师的语言提示用肢体动作表现翻滚的面条,教师也从孩子的动作中吸取有创意的动作)加冷水了,哧……哧……(幼儿的身体保持不动,个别幼儿用弯曲的身体保持不动,个别幼儿用弯曲的身体表现面条柔软的状态,一位幼儿将腿伸到半空中,静止不动)我看到很多面条都变得很软,可有的面条好象还不够软,等会儿水开的时候要翻滚得更厉害才行。咦,这根面条的一头还挂在锅子边上,真有趣!水又开始变热了,面条怎么样了?(幼儿用更大幅度的动作进行表现,由于受同伴的影响,幼儿相互学习,表现的方式更丰富了)啪!我关火了!(幼儿努力调整自己的姿势,用松弛、弯曲的动作加以表现,神态是懒洋洋、无力的)让我来把面条捞起来,我捞——(幼儿随着教师的手势,被动地站起来,有的幼儿低垂着头,耷拉着手,以表现被捞的感觉)哎呀!面条太滑,滑下去了!(幼儿一下子躺倒在地上)这回我用筷子夹,我夹——(部分幼儿弯下腰,双手挂下来,表现得很传神!其余幼儿纷纷仿效)把面条放到盘子里。(幼儿开心地集中躺在了一起)我来尝一尝,哎呀!怎么没味道?
(C)幼:忘了放调料了!
(D)幼:加点调料!
(E)师:好,那我们就再来煮一锅面条吧!
(F)(B)讨论并丰富表现内容
(G)师:我们怎样才能表现得更像,让别人更相信呢?面条下锅前是什么样的?
(H)幼:一把一把的。
(I)幼:一束一束的。
(J)师:我们怎么来表现一束面条呢?(幼儿迅速围拢抱在一起,但因为拥挤,有点拉扯推挤)看来有的面条和别的面条粘住了,那可就不好吃了!(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陆续松开手,同时调整自己的空间位置,与他人保持一定的间距,与同伴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配合,令孩子们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K)师:想一想你是中间的还是外围的面条,怎样才能均匀地撒到锅子里。准备!我撒下去喽!(幼儿用眼神和身体与同伴进行着沟通,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站位,慢慢后退散开,最后软软地沉到锅底)水开了……加冷水了……关火了!(幼儿表现)我要把这些面条捞起来放到盘子里。(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将“面条”盛成四盘)我来搅一搅,拌一拌。请你用柔软的部位和其他面条缠在一起。(幼儿尝试用手臂和腿与同伴充分缠绕,身体的接触使幼儿非常开心,所形成的身体造型也非常有趣。教师不断地做搅拌的动作,引导幼儿进一步互相缠绕)
(L)师:现在我来撒调料喽!各种味道的调料撒在面条上,面条会有什么感觉呢?(教师分别假装在幼儿身上撒上辣椒酱、花生酱、葱花……幼儿做出相应的咳嗽、皱眉、伸舌头等动作)
(M) 师:让我来品尝一下,真香!太棒了!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欣赏离奇的童话故事情节,拓展想象空间,对蛋的种类有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该童话的录音磁带一盒、母鸡、鸡蛋、国王等桌面教具一套、实物蛋若干。
活动过程:
1、欣赏童话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先出示实物蛋,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遍,让幼儿欣赏童话故事,思考:
故事叫什么名字?
故事里有谁?
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2、结合桌面教具演示听故事一遍,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思考:三只母鸡下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3、欣赏童话录音一遍,让幼儿用语言与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
4、让幼儿想象"蛋"的奇遇记,集体合编童话故事.
5、小组自由讨论,想象"蛋"的奇遇记.
6、集体续编童话故事.
7、组织幼儿讨论:有几种动物会下蛋?(鸡 鸭 鹅 鸟类 蛇 等)它们下的蛋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加以比较)
活动延伸:
根据不同动物下的蛋继续续编童话故事,讲给客人老师或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绘本《最奇妙的蛋》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发现自己优点的视角,让每个孩子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是自己爸爸妈 妈的王子和公主。
一节优秀的绘本课应该是幼儿主动参与,主动创造,从而升华主题的过程,幼儿没有兴趣一直作为一名旁观者,要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引入故事氛围,体验故事的奇妙。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建议:
1. 可提供一些圆片、瓶盖、圆形积木等,让幼儿沿轮廓画出圆形后,再来剪、贴,以满足能力较强幼儿的需要。
2. 在活动后,可带领幼儿一起布置一个有树、花、草的大花园,然后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其中。
活动目标:
1. 能沿线剪出较光滑的圆形。
2. 能拼贴出大青虫的不同姿态并进行简单的添画。
活动准备:
1. 水彩笔、剪刀、浆糊、抹布等每组两份。
2. 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过游戏“可爱的大青虫”,表现出大青虫的不同姿态。
活动过程;
1. 谈谈大青虫的运动。
——大青虫是什么样子的?(大青虫的身体是长长的、一节一节的)
——引导幼儿边说边用身体动作模拟大青虫是怎样运动自己的'身体的。
2. 剪贴大青虫。
——将圆形沿线一一剪下,并一个接一个粘贴成大青虫。
——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粘贴出不同动态的大青虫。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细心地剪,并拼帖出大青虫的不同姿态。
——鼓励幼儿添画大青虫的生活环境,如:树叶、大树、小草、小花等。并涂底色。
——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大青虫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复习侧面钻、手脚着地爬行等动作,提高动作技能。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音乐:《拉德茨基进行曲》
2.录音机,山洞(小椅子摆成),小垫子(铺成小路),纸球(地雷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随音乐作模仿动作(乌龟爬,小兔跳等),根据时间情况决定
做几遍。
2.组织幼儿到老师身边:小朋友,前面发现了一个雷区,小动物们想
请我们帮忙把雷区排掉,你们干不干?
二、展开
1.教师用简练的语言交代游戏玩法:
在进入雷区前,首先要钻过山洞,爬过山沟,然后用双脚夹住纸球(地雷)跳到投掷线前,用双脚把“雷”投出去,跑回。
2.幼儿用自己的钻爬方式游戏一边。
师:小朋友可以用自己最快的方式钻、爬到雷区,用双脚把雷投出去。
3.请几个动作发展较好的幼儿示范一下,教师发现和及时纠正出现的
问题。
4.幼儿集体游戏,提醒幼儿:不同身体素质的幼儿可选择距离不同的
投掷线将“地雷”掷出,让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根据幼儿身体状况确定玩游戏次数,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三、结束
1.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利用,椅子,垫子,纸球进行创编游
戏,教师及时给与指导和鼓励。
2.收拾活动器械。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⒈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⒉掌握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⒈兔子卡片3张,分别为1只、2只、3只。
⒉分别有1、2、3个点的房子卡片。
⒊六个萝卜卡片。
活动过程:
⒈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兔宝宝。
师:小朋友们数一数有几张卡片?看看卡片上有谁?卡片上的兔宝宝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哪张卡片上的兔宝宝最少?是几只?(1只)这张呢?(2只)(带幼儿点数,说出总数)这张呢?(3只)请幼儿点数验证。
⒉送兔宝宝回到与之点数相应的房子里。
师:“这里有什么?”(出示点数房子)数一数有几间房子?每间房顶上都有什么?有几个点?这些黑点告诉我们哪只兔宝宝应该进哪间房子?
请个别幼儿操作,指一只兔子的卡片“你怎么知道要送这只兔宝宝进这件房间呢?”(一只兔宝宝住一个点子的家)“这两只兔宝宝呢?三只兔宝宝呢?”(两只兔宝宝住两个点子的家……)引导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说:一只兔宝宝,我送你回一个点子的家。
师:小朋友看一看,几只兔宝宝住在最前面?几只兔宝宝住在他的'后面?几只兔宝宝住在最后面?
⒊喂兔宝宝吃萝卜。
师:兔宝宝很饿了,请小朋友每只兔宝宝喂一个萝卜。一边喂也一边说:一只兔宝宝请你吃一个萝卜,一边送一边说:“一只兔宝宝请你吃一个萝卜”,萝卜送完了,再说说,几只兔子我送了几个萝卜。
教师重点听幼儿操作时的语言表达,看他们对操作材料的理解情况。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京剧的特点,并尝试表演京剧。
2.感受京剧脸谱的形象美、色彩美,并尝试绘制脸谱。
3.在欣赏脸谱及表演京剧的基础上,萌发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请大班的小朋友表演"戏说脸谱"。每人一个角色一个脸谱。
2.音乐《铡美案》、视频《贵妃醉酒》。
3.脸谱若干、蜡笔、小鼓。
活动过程
一、教师展示京剧视频,引导幼儿用眼睛和耳朵欣赏京剧。
1.教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京剧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小段京剧,这段京剧我请小朋友用耳朵来听一听。(铡美案)你听到了什么?其实他是在唱歌。唱的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声音、唱法、调子不一样)。刚才我们是用耳朵听的,接下来这段我请小朋友一起看一看来再欣赏一段京剧。你看到了什么?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人有什么不一样?(服装,走路,脸上的彩妆)
2.教师小结:其实,你们刚刚看到的和听到的就是京剧的一部分了。这个独特的唱腔唱法和服饰装扮就是京剧的特色。主要用二胡和锣鼓一些乐器伴奏。京剧角色还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生"是男性角色,"旦"是女性角色。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如包拯曹操。"丑"是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色粉,俗称小花脸。京剧是中国戏曲,京剧有这么多的学问被视为中国国粹。
二、通过大班幼儿表演京剧《戏说脸谱》,引发幼儿对京剧的兴趣。
1.教师请出五位大班幼儿表演《戏说脸谱》,请幼儿欣赏。
教师: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大班的哥哥姐姐,为我们小朋友表演一个节目,名字叫《戏说脸谱》,我们用掌声欢迎!
2.观察脸谱,了解京剧脸谱的特征。
教师:唱的真好,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表演的是谁呀?先请哥哥姐姐把他们的脸谱拿下来,请他来介绍一下吧!这是什么呀?扮演的是谁?我们来学学他们的动作吧!
教师:找找京剧脸谱上有哪些颜色?(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地讲,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再看看脸谱左右两边的图案是怎样的?
三、幼儿自制脸谱。
教师:老师这呀还给小朋友提供了脸谱的图案,请小朋友也用好看的颜色来画一个脸谱好吗?(用京剧音乐做背景)
四、戴上京剧脸谱学走圆场步。
教师:脸谱画好后贴在脸上,现在你就变成京剧演员了,我们来学京剧里的人走路怎么样呀?老师准备一段戏曲音乐,介绍圆场步,一起走圆场步。
五、介绍京剧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增进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你喜欢京剧吗?为什么?很多的外国朋友也喜欢我们中国的京剧,所以有很多的外国朋友都到我们国家学京剧,并把京剧艺术传播到了国外。我们国家的京剧表演团也会收到国外的邀请,还到国外演出表演,让外国人了解京剧,了解我们中国文化。小朋友长大了也可以来学习更多的京剧。
活动延伸
开设"京剧小戏院",让幼儿听听京剧唱段,学唱京剧。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30
中班的教案04-06
[精选]中班教案07-25
(精选)中班教案08-11
【经典】中班教案08-20
中班教案(精选)08-17
中班教案(经典)09-26
[经典]中班教案09-17
中班教案[经典]08-05
(精选)中班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