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4篇(经典)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四月的春季气候温润,阴雨天过后,自然角里多了几只蜗牛。"哇,蜗牛"好玩死了!""那个那么大,这个只有这么一点点小!""它缩进去了。""它的触角也缩进去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蜗牛的出现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只要在户外发现一只蜗牛,他们就会围在一起看,并指指画画地说着关于蜗牛的事情。有的幼儿回家之后,还会从父母那里了解一些关于蜗牛的知识,来分享给大家。顺着孩子们的兴趣与探究欲望,我紧紧抓住身边的资源,开展了本次科学活动。幼儿科学活动不仅仅是科学经验的获得途径,更可以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操作、发现来探究、关注自然,萌发好奇心,对科学探索产生兴趣,并积累一定的`科学经验和研究方法。因此本次系列活动特别注重幼儿的亲自操作、自我发现和及时的总结与讨论,旨在让幼儿在探究和总结中感受发现的乐趣,并学会从总结和讨论中不断发展。
二、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蜗牛的身体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能大胆地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乐意与同伴分享。
三、活动准备:
1.蜗牛、玻璃片、放大镜、青菜人手一份。
2.有关蜗牛的图片、视频。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4.课前让家长带孩子寻找蜗牛并带到幼儿园;
四、活动过程:
1. 分享交流寻找蜗牛的经验。
提问:你在哪里找到了蜗牛?
教师小结:菜叶上、石头缝里、泥土里、枯叶堆里都能找到蜗牛,原来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在那里总能发现蜗牛。
2.结合自身经验说说对蜗牛的认识。
出示大记录纸
提问:你知道关于蜗牛的哪些知识?
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简笔画记录
教师小结:蜗牛有两对触角、柔软的身体上背着一只漂亮的壳······
3.通过讨论、交流、探索进一步认识蜗牛。
·讨论:你还想知道有关蜗牛的哪些知识?
教师介绍实验工具
·幼儿分组观察蜗牛,能轻声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集体交流分享,鼓励幼儿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你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你发现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 它的嘴巴在哪里?
结合课件验证蜗牛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结(根据幼儿观察后的回答):蜗牛有两对伸缩自如的触角,长的那对触角上有眼睛,短的触角是用来找食物的,每只蜗牛贝壳上的花纹都不一样,蜗牛爬过后会留下一条粘液可以使蜗牛足部保持湿润,以免在爬行时把“脚”磨坏。
4.PPT欣赏蜗牛图片,丰富相关知识
·蜗牛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动物,也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原来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等。
5.延伸活动
设问:是不是蜗牛,吃进去红我的食物拉出来的是红色的便便。
教师在自然角里为你们提供草莓、青菜、萝卜喂蜗牛,看看蜗牛喜欢吃什么?吃进去的食物拉出来的便便是什么颜色?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孩子对水则怀有及其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之一。我们紧紧抓住幼儿爱水,爱玩水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和认识水的活动,把孩子们无意识的戏水引导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认识探索过程,提高了了幼儿的认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水是没有颜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活动三:讨论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升入中班以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在逐步增强,也开始更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对它们产生了好感。在开展《身体的秘密》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一起寻找了身体上可以转动的部位,发现了身体可以转动的秘密,而在许多户外活动中孩子也经常对一些小器械的转动非常感兴趣,于是,根据本班幼儿爱探究的特点,也是结合主题内容,以及幼儿的兴趣,将“转动”这个科学的概念融入在这样一个探索活动中,希望通过幼儿的摆弄、交流,开始关注生活中有转动这种现象,并感知转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愿意探索使生活中各种物品转动的方法。
2、对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关注,体会转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
筷子、瓶盖、光碟、碗、风车、绳子、积木等生活物品。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找找身体上哪些部位会转动?
2、它们是怎么转的?
:原来,在我们身体上有许多部位都可以转动,转动真有趣。
二、进行部分
1)第一次探索
1、看看,我带来了什么?
2、这些东西能转动吗?
3、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转动起来呢?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交流分享
你用了什么方法让它转起来?
把你的好办法介绍。
(请幼儿介绍,教师注意归纳)
:原来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原本是不会转动的,但是只要我们用一些方法,“搓、吹、扭、转、拧”等,很快不会转的物品也转起来了,转动真有趣。
3)第二探索
1、刚才我们想办法让一件东西转动起来了,现在我要考考你们能不能把两样东
西同时转动起来呢?看看,我手里拿了什么?
(筷子、绳子)
2、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同时转起来吗?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办法)
:原来把绳子和筷子连一起,用力甩动绳子,筷子也随之转起来了。
3、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物品,去找两样物品,想想怎么让它们同时转起来,好吗?
4、分享交流
谁有了好办法?快来介绍。
(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
:恩,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想到了许多能让两样物品同时转起来的好办法,虽然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没关系,一会我们还可以继续想一想。
3)生活中会转动的物品
1、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本来就能转动?
2、它们为什么要转动?
3它们是怎么转动的?
:原来生活中也有许多物品是能转动的,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转动真有用。
三、延伸部分
1、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好的呢?
2、有没有不好的转动?
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寻找,下次再来聊聊这个话题,好吗?
活动实践效果:
这个内容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了生活,内容的选择是贴近幼儿的,能引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兴趣,容易产生共鸣。整个设计注重让幼儿去尝试和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对平时生活中一些转动现象的关注,是比较有价值和意义的。
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投入,探究的兴趣浓厚,活动设计一环扣一环,不断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究的愿望;动静交替的学习方式,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自己的摆弄,更加深了他们对“转动”这个科学概念的理解。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
重点难点:
活动准备: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观察与指导:
一、活动的导入:师:桌子上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玩镜子
1.提问: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谁还有不同地发现: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点?(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点。)
③墙上的光点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点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点,还能让光点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子来?
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是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游戏:
①我们把小动物贴在镜子上?
②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③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
四、我是小小摄影师。
①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②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③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④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镜子、杯子、三菱镜等“镜子”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8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6
中班科学教案07-20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7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0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3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7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