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时间:2023-09-21 12:35:4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

  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

  通 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难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二、讲授新课

  读图讨论: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讨论以下问题:

  (1)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2)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xx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的地势特点。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学生的教材展示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通过读图分析、探究讨论,大家掌握了读图的方法,理解了我国地势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农 业在全国的地位,知道主要的农产品其分布。

  2、分析山东农 产品丰富的原因。

  3、知道山东主要的工 业部门和分布地区,理解山东工业分布的差异。

  4、了解山东主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的主要农产品和旅游资源。

  2、教学难点:山东农业和工业的分布和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演示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讨论发言,介绍自己家乡主要的农产品和工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家乡的主要产业和文化资源。

  展示山地主要农产品分布图

  学生活动:分 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蔬菜、水果、畜牧和水产,通过阅读农产品分布图,找出山东主要的农产品和分布地区,讨论其分布和地理条件的关系。

  总结讲述:山东的`农产值多年居全国首位,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省,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和禽蛋等居全国首位,其中,粮食集中 分布在鲁西北平原和沿海地区,经济作物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著名的蔬菜产地有寿光、苍山和章丘等。

  板书:一、农业生产与名优产品

  1、主要农产品:蔬菜、水果、油料、水产品,肉类和禽蛋。

  2、蔬菜之乡:寿光、苍山、章丘

  引申:山东农业发达,农产品产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优越,回忆前面内容,讨论山东的气候,地形和海陆位置对于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得出答案

  展示海尔、浪潮等几个全国著名品牌。指导学生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找出山东主要的工业部门。

  (2)了解山东工业分布的不均衡性 。

  (3)知道山东著名品牌所在地。

  (4)结合1 02页活动,完成相关题目。

  重点讲解:山东是全国著名的工业大省,多种工业部门居全国第一位,如黄金、水泥、家电等。但是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胶济、京沪线沿线地区。鲁西北和西南地区工业较少。

  板书:二、工业产 生优势

  1、主要工业部门:能源、化学、机电、纺织 、建材、食品。

  2、分布:胶东半岛,胶济、京沪沿线。

  展示山东著名旅游资源和孔子的图片。

  讲解: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之乡,有齐文化和鲁文化之分,是圣人的诞生地。其中齐文化 以淄博为主,鲁文化以曲阜为主。其文化特色迥然不同。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102页,了解齐鲁文化的特点和区别。

  (2)观察山东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找出山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补充: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东主打的旅游品牌,其中山是泰山,水是泉水,圣人是曲阜孔子的故乡。

  板书:三、地域文化与旅游

  1、分类:齐文化(淄博,青州),鲁文化(曲阜)

  2、旅游胜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岛 海滨。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东主 要的工农业和发展和分布,了解了山东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一定要为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

  板书设计:

  一、农 业生产与名优产品

  1、主要农产品:蔬菜、水果、油料、水产品,肉类和禽蛋。

  2、蔬菜之乡:寿光、苍山、章丘

  二、工业产生优势

  1、主要工业部门:能源、化学、机电、纺织、建材、食品。

  2、分布:胶东半岛,胶济、京沪沿线。

  三、地域文化与旅游

  1、分类:齐文化(淄博,青州),鲁文化(曲阜)

  2、旅游胜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岛海滨。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

  3、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二、重点难点

  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

  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点拨

  导入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指的就是我国的'地理位置。

  三、自主学习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2、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xx带,少部分位于xx带,没有带。

  3、我国位于xx洲的东部,东部濒临xx洋,有许多的海岛,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

  5、自北向南我国频临的海有海、海、海、海。独立自学完成

  四、团队合作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的优越性。(从所属地区的气温对农业影响去思考)

  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从海陆位置对国家对外贸易、海洋事业及国土范围的影响去思考)

  3、阅读图1.4说出我国四至点

  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4、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找出陆上邻国、海上邻国,其中陆上邻国中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海上邻国中亚州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日本。

  5、阅读图1.5.1.6,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试分析原因。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那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现象又和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呢?

  出示我国不同地区衣、食、住的景观图片。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回顾展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可是他这次沿途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这个结论是咱们感受出来的,接下来咱们用专业点儿的地图验证一下──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归纳:出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要先读图名,这两张图分别是什么?左边是我国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右边是我国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那咱们先来看一下我国1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1.1月气温分布

  总体趋势:

  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大家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我国1月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特殊线:

  在递减的过程中,有一条等温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条等温线有着重要意义。──0℃等温线

  它大概穿过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呢?从图上可以看到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这条线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会结冰,而这条线以南,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会结冰。

  转承:读气温分布图,先看总体趋势,然后再来找极值。

  大家看,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30℃左右,1月我国最低平均气温呢就出现在这里,是黑龙江漠河,最低达到过-33.3℃。

  再看海南岛气温大概是多少摄氏度呢?──20℃左右。

  所以同学们可以计算一下我国1月南北温差有多大?──50℃

  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那咱们再来看一下夏季的气温分布情况。

  2.7月气温分布

  总体趋势:

  阅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夏季等温线分布明显稀疏了很多,说明什么呢?──气温变化并不剧烈。

  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全国气温的地方,这时全国气温的.地方并不在最南端,而是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这时16℃以上的范围,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的低温区在哪呢?──青藏高原。

  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普遍高温。

  承转过渡:我国冬夏两季气温的分布情况有很大不同,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天则普遍高温,这是为什么呢?咱们先来看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思考分析:

  出示三组数据:

  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以及12月22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1.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2.三地昼长时间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3.由以上两个分析,你得到怎样的结论?三地获得热量如何?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并且昼长时间逐渐缩短,所以获得热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使得冬季南北温差大。

  引导: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南北温差呢?比如每到冬天我们经常能听到天气预报报道刮什么风?──偏北风。

  出示冬季风示意图。

  这是我国冬季的盛行风,源于哪里?──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带来寒冷的空气和降温,对我国南北气温影响有什么不同?──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更近,而南方受其影响较小,这也就进一步加剧了南北温差。

  承转过渡: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那为什么夏季温差小呢?我换一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

  思考分析:

  出示三组数据:

  漠河、北京、广州的纬度,以及6月22日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

  学生自主分析──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但昼长时间逐渐增长,所以南北获得热量差异不大,使得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承转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我国气温的分布及成因,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再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就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咱们来看一下温度带的含义和划分标准。

  概念明晰:

  介绍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和积温的概念。出示温度带划分表。

  按照这样的标准划分出的温度带,将我国划分为这样一些区域,大家根据刚看到的个温度带的积温数据,看看能不能在对应的区域填上相应的温度带名称。

  特殊线:请同学们看看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和哪条线很像呢?──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对于温度带,咱们特别容易把它和热量带混为一谈,比如“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中的热带和地球上五带中的热带在我国的范围一样吗?──它们的划分标准是不同的,五带是热量带,按照获得热量的多少以纬线来划分的;而温度带是根据积温划分的,更多地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业、作物的熟制相关。

  读图判断:

  1.不同温度带的熟制分别是什么呢?

  2.不同温度带盛产的水果是什么呢?

  我们看到,这些水果的分布受到气温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用温度带的划分来确定分布。

  课后延伸:出示不同干湿地区的景观图,请大家课后思考。

  1.这几张图片分别对应在哪个点呢?

  2.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原因

  温故知新: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2.温度带填图。

  3.回顾特殊分界线──秦岭─淮河。

  承转过渡:上节课给大家留了思考题,这些植被都对应哪个点呢?(移动图片到对应点)

  那大家说这些植被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降水,好咱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我国的降水情况。

  提问引入:咱们先来看看几个城市的降水情况。

  根据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同学们觉着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不同:从降水量上看有多有少;相同点:变化趋势相同,夏季多雨。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不同地方降水量差异很大,且时间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的降水会集中在夏季呢?

  读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分布):

  1.降水集中在夏季

  出示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和对比表格

  问:大家能否根据这组资料来解释下这一问题?(一边分析,一边完成表格。)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和季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我国地处世界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而每年冬季,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东北季风,寒冷干燥,使我国降温减湿。所以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承转过渡:咱们再来看这几个城市的降水,虽然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但是具体持续的时间又不太一样,各地降水量超过100mm的月份明显不一致,能据此总结出雨季分布规律吗?──越向北雨季越短。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和季风有分不开的关系。

  2.东部雨带的推移

  演示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

  冬季我国大陆一直被冷空气控制,到五月夏季风开始从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冷暖气流相遇,这时就会发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锋面雨(转PPT)──因此随着南部暖气团势利的逐渐加强,我国东南地区自五月起就进入到了雨季。

  随后,暖气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夏季风向北推移。六月,夏季风北上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雨带随之向北扩大,此时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长江中下游徘徊,于是形成了细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之后,夏季风继续北上,七八月到达华北、东北地区,全国降水达到最多,而此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却处于下沉暖气流的控制之下,出现了伏旱天气。

  进入九月,冷气团势力增强,暖气团势力减弱,夏季风迅速撤回到南部沿海地区,10月,彻底退出我国,我国雨季结束。

  归纳总结: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示意图

  承转过渡: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我国降水不仅存在着季节的变化,年际之间的降水分布,也很不稳定。

  3.降水的年际变化

  简述年际变化概念

  出示我国北京1951~2000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标注降水量和最低年份,分析这两年可能的夏季风进退情况。

  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降水量大;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降水量小。

  承转过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夏季风,也看到了季风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影响,那在这样夏季风的影响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又会是怎样的呢?大家能推测一下吗?──东南多西北少。实际是不是这样,咱们来印证一下。

  读图分析(降水的时间分布):

  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动态分布图,依次展示1600mm,800mm,400mm,200mm,50mm的区域和界限,学生总结降水分布规律。

  ──因夏季风的影响,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因此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承转过渡:由此我们再次印证了我国不同地区降水情况不同,根据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少和蒸发的情况,把全国划分成不同的干湿地带。

  概念解析:

  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共分为四类干湿地区,分别是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对照干湿地区分布图和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将各地区和其降水量范围连起来。

  读图判断: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不同会影响到植被的种类和农业的类型,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四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哪个干湿地区?

  湿润区──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植被以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区──以温带草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牧区。

  干旱区──远离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

  课后延伸:大家再看一下几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有没有哪个你觉着特别熟悉的?──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此线都是哪些分界线?有怎样的地理意义?此线南北又有怎样的不同?请大家课后思考。

  《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气候类型及影响因素

  温故知新: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呢?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所在,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所在,也是划分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划分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界线。

  在此线南北两侧有着鲜明的景观差异,此线以北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耕地以旱地为主;而此线以南冬季河流不结冰,水田面积广大。

  承转过渡:由于我国不同地方气温和降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将其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

  读图分析:我国一共有五种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大家看下面这两张气温降水图,分别应该是哪种气候类型。

  这是我国西部的两种气候类型,大家来判断分别是哪种气候呢?

  要判断是哪种气候类型,得先看它们的气候特点。

  ──第一张图,夏季气温接近30℃,冬季最低气温接近-10℃,全年降水都很稀少,所以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应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在图上的吐鲁番。

  ──第二张图,夏季气温7℃左右,冬季最低气温接近-20℃,降水较少,7、8月降水最多,所以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应该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对应五道梁。这种气候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在我国众多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使得我国气候更为丰富多彩,比如横断山脉南麓,从山脚到山顶出现这样的变化,被称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转承:我们再来看这三张图,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呢?

  它们分别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漠河;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上海;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海口。

  这三种气候有着共同的特点──雨热同期,这一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区。

  总结归纳: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此外,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构成了我国气候的另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

  承转过渡:因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所以,同世界其他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会出现一些不一样的特征。

  实例印证:

  同在北回归线上,阿拉伯半岛上沙漠广布,而我国江南地区却是山清水秀,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正是因为长江以南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承转过渡:除了降水上的不同外,季风气候显著还表现在气温上。

  出示同纬度城市的气温对比数据

  问:与同纬度城市相比,我国气温具有怎样的特点?──我国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而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冬夏温差较大。

  承转过渡:以上我们看到了我国的气候特征,下面我们来总结下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总结归纳:

  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纬度因素;

  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是受到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高原山地气候、出现垂直分异的现象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

  受这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所以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6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图片及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咱们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已经很了解了,那么南方地区在这些方面跟咱们雷同吗?有谁去过南方地区,跟大家谈一谈你的所见所闻。

  学生自由发言。

  一、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播放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录像资料。

  教师:从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那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以及中国地形图,找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板书:1、从地形上

  教师:从地形图上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上。具体来说,两个区域在地形上有何差异呢?各有一些什么地形区?

  学生: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平原等,主要地形区: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比较复杂,主要地形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板书:2、从气候上

  教师:从气候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什么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强调:哈尔滨和北京代表北方地区,武汉和广州代表南方地区。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教师: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季节变化比较明显;而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较多,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学生完成教材活动“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

  板书:3、从河流流量上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中的长江和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教师:长江和黄河的河流流量有何差异?为什么?

  学生讨论。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7

  教材分析

  “多民族的大家庭”中蕴涵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课文通过图片以及设计的问题和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二,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特点。我国民族数量多,分布不均,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衣、食、住、行、节日等方面,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这些都是中国人文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况,本部分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民族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们好奇心强,对中国的民族风俗感兴趣,有的学生还会表演民族舞蹈,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如浏览网页,复制和粘贴。教学设计中具体方案的难易程度,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相适应,同时也顾及程度较好的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爱我中华”MTV,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二、自主学习

  1、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民族?哪些民族人口超过了400万?

  5、中华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三、释疑解惑

  1、中华民族的数量共有56个,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1%,所以其他55个民族被成为少数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9%。

  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约有1500万,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另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的人口数量也较多,超过了400万。

  3、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人口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在边疆,汉族多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有20多个少数民族。

  课堂体验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3、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6、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8、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9、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

  三、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方法:

  质疑、表达法。

  五、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

  教师引导

  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

  教师评价: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

  乘转: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师讲解: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学生活动: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到台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发言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鼓励其在方法方面的阐述。

  教师引导:由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重点讲解由假说到学说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师讲述:举例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对火山地震的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生活动:学生宣读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发表自己的问题或观点。

  课后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及景观图,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主要自然景观的分布。

  2、能够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能分析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景观特征

  三、教学难点:

  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

  四、教学过程:

  (一)由“探索”活动导入教学

  1、简单介绍自然景观

  2、自然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纹、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

  3、由于地形、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因素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二)学生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回答汽车拉力赛沿途经过哪些气候类型

  (三)借助教材上回幅景观图来讲解什么是自然景观

  (四)读教材“热带气候类型”图,说出四种气候类型

  依据四个地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森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1、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就应该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2、不同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不同,形成不同气候的特点

  3、归纳四种气候类型的异同点并明确四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

  (五)亚热带气候类型

  1、让学生观景雅典和上海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比较这两个同属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地中海气候,这两种气候的分布特征,这两种气候景观差异和对比

  3、阅读地中海气候区的植物经一部加深对地中海气候类型的理解

  (六)温带气候类型

  1、三种:伦敦、乌兰巴托和北京的气温分别代表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异同。

  2、齐齐哈尔和巴黎分别位于亚欧大陆东西岸且唯独相当但温差很大,归纳温带海洋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差异。

  (七)寒带气候类型

  1、读图读出寒苔原气候和寒带冰原气候分布地区。

  2、读卡扎奇耶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其代表的寒带苔原气候和特点。

  3、东方主要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所代表的'寒带冰原气候。

  (八)高原、水地气候,教师通过板书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关于气候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变化成因。

  (九)教师对全文总结。

  (十)作业:

  1、从统计图上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的依据是( )

  2、欧洲、亚洲、南北美洲都具有的气候类( )

  3、欧洲西部温和多雨的气候受大西洋影响很大,据此可看出其影响因素是( )

  4、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的主要因素( )

  5、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这种气候是( )

  附答案:

  1、气温和降水

  2、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水地气候。

  3、洋流

  4、地形

  5、热带雨林气候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0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我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等;害:洪水灾害等。

  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在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出示板书课件第三节-河流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42~44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教材42页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结合教材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提问:

  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

  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从源头到下游的方向指或观察。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向东流。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为什么内、外流区的水量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因素带来了影响?

  【学生回答】是降水。仔细读图,你会发现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哪条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我国东部外流河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我国西北内流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是什么?外流河受季风气候影响很大;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就小;东部外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水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度,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河流在汛期容易泛滥成灾,在枯水期,水量减少,人们生活用水能以满足,轮船不能正常航行。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河流有无结冰期是以哪条线为界?主要影响结冰期的因素是什么?

  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有冰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河流冬季无冰期。

  以下面四条河为例,教材43页图2.31,注意这四条河的分布情况。我们把它们按自北向南的顺序编号。松花江、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长江、西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这幅图是什么图?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能用来分析哪些水文特征?怎样分析?水量、水位、汛期、结冰期。

  1.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夏季盛行夏季风,降水多;冬季盛行冬季风,降水少。我国外流河大都流经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而冬季降水少,形成枯水期。)

  2.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黄河、松花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流量小,冬季出现枯水期,有结冰现象,甚至断流。)

  3.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一般北方河流汛期开始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汛期较短;南方的河流汛期开始较早,结束时间较晚,汛期较长。)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从古至今,它们为我国的航运、灌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举世闻名的京杭运河就是一个典型实例(教材44页阅读材料)。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水量

  汛期

  结冰期

  含沙量

  秦岭—淮河以北

  较小

  较短

  有

  大

  秦岭—淮河以南

  丰富

  较长

  无

  小

  外流河共性

  大

  夏季

  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中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中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中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中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中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中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中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中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中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中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中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中国的面积很大,中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中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中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中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中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中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中国的南部。中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中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中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中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中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中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中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中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中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中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中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中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中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中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中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中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

  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中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对后面的河流、自然资源、农业、区域地理的学习都非常有利,所以我对本节内容及时给以巩固。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读图、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在技能训练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三、设计思想

  结合我们中考的大纲要求,这章节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基本章节,在这章节中我认为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对容易,而知识和能力的实现比较难。因此,在落实知识目标方面,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培养能力的目标方面,我重点训练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以及通过阅读某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描述其气候特点的技能。由于我们学校学困生人数所占比重大,因此,问题的设计尽量简单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由于本节中有些知识点是年年中考必考的,因此在复习时特别强调。

  四、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地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难点: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六、教学过程

  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多媒体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

  导入:播放几张反映气候与人们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图片。以此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探究一: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

  互动一:出示“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阅读等值线图的方法,共同分析、归纳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出示)阅读等值线图的步骤是:

  (1) 根据图例,读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2)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3) 根据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

  (4) 阅读南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

  (练习一)阅读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让学生根据以上方法阅读“7月份气温图”,总结7月份气温分布特点,从而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

  (1)夏季最北的气温在 ℃以下,最南的气温在 ℃以下,我国南北气温大约相差 ℃。

  (2)与1月等温线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 (密集或稀疏)。说明夏季我国气温南北温差 (大或小)。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

  (3)等温线在 出现向南的弯曲,并且 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

  (4)泉州夏季气温大约是 ℃。

  互动二:出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观察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对应关系。

  小结:(学生完成练习二)归纳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探究二:我国降水分布特点是什么?影响因素是什么?

  互动一: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在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相吻合,加深秦岭-淮河自然地理分界线的印象。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互动二:出示“我国的干湿地区”图,问: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干燥。);出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和“我国的干湿地区”图,学生观察各干湿地区之间的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相吻合,了解不同干湿地区的降水量状况。

  学生完成练习三: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探究三:分析总结我国的气候特征,说说你对我国气候特征有何评价?

  互动一:教师讲清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出示图2。26,学生阅读四幅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出四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出示泉州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出泉州的气候特点。在“不同的气候类型图”中找出这五个地区,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气候特征之一——气候复杂多样。

  互动二:学生阅读“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及“不同的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气候特征之二——季风气候显著。

  互动三:学生完成练习四,(阅读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哪几个月降水量较多?哪几个月气温较高?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总结季风气候的特点:雨热同期。

  互动四:讨论我国的季风气候会带来哪些灾害性天气?

  学生完成(练习五):总结我国的气候特征,说说你对我国气候特征有何评价?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工业,及工业生产,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和类型。明白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是国家独立、自主、现代化的保证。结合同学的日常生活实际,了解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幸福。

  通过本节教学和学生的表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工业分布特点:不能分析出分布的原因,沿线、沿海、沿江、沿河分布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便利的交通,再次体现交通运输的作用,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对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缺少综合的认识和分析,如:资源的分布对工业的影响,联系学习印度的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理解辽中南发展重工业的基础和有力条件。

  3识图能力有待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单一。学习上海的工业,尽管没有发展工业所相关的资源,但不能从社会需求、市场空间、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城市特点等优势方面分析。

  4联系生活实际,说己了解的家乡的一些工业,哪些是轻工业,哪些是重工业,他们的原料、生产过程、产品、对生活的作用等方面是否一样。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五种地形的面积比例。

  3.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图中提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地理特征(本章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

  1.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2.熟记较多的地形区名称。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资料,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爱国热情。

  二、新课教学

  (一)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设疑导读

  (1)有没有同学知道,在地球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2)我们为什么说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呢?他们呈现出什么特点?

  ①类型齐全。

  ②纵横交错、相互交织。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间夹着山脉,山脉间又镶嵌着平原、高原、盆地。

  ③在每一种地形内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看图学新知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地认识一下我国的一些地形(请对照图2.2)。

  (1)高原:我国有四大高原,它们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请一位同学告诉我们,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贵高原在西南,黄土高原在北方,内蒙古高原在黄土高原北面。)

  它们虽然都是高原,但是还是存在很大差别。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这里有高原牧场、荒漠、草原,还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山脉、高峰,比如珠穆朗玛峰。山巔白雪皑皑,冰川广布。黄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黄土,地形丰富多彩。黄土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地方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城市、村庄多集中在“坝子”里。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东部水草丰美,西部是荒漠草原。

  (2)平原:集中在东部,这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如东南丘陵,地形起伏和缓,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这里。

  (4)盆地:主要位于群山环抱中。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下面让我们对照图2.3来分析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面积比例。

  通过对比,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山地、高原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再加上丘陵,比例可以达到70%.这说明山区在我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广大的山区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开发建设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但也有不少有利条件。请同学们从利和弊两个方面来考虑山区对我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

  (二)认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我国有众多的山脉,请同学们首先阅读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让我们从图中找出一些规律,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山脉的走向主要有哪几个方向?

  (生答)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2)在几个主要方向上有哪几条山脉?

  (生答)①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③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⑤弧形走向的有喜马拉雅山。

  大家看看,在这些走向中,哪些走向的山脉比较多呢?(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

  2.完成课本P25“活动2”和“活动3”.

  我们按照课本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将不同走向的山脉分别连线。

  连线以后,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盆地、高原、平原等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三、课外作业

  此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五种地形,同学们下课后去调査一下我们家乡所处的地形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进而对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地理教案02-08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03-22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教学反思04-15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03-01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模板11-29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04-02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1-25

八年级上册教案06-07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