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7 11:43:0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4篇[实用]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4篇[实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与影子的联系,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的影子。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探究与发现,体验探究影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户外活动中已初步感知阳光下会有物体的影子,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2、物质准备:手电筒、玩偶操作台、玩偶、动物小图片、窗花等。

  活动过程:

  1、猜谜,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引导语:我有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紧紧跟在我身边。它是谁?(谜底:影子。)

  2、师幼谈话,了解幼儿对影子形成的原有经验。

  提问:

  (1)你见过影子吗?影子是什么样的呢?它是什么颜色的?

  (2)什么时候见过影子?(太阳光、灯光照我们的.时候就会有影子。)

  3、幼儿初步探究影子的形成,感知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

  设置问题,引发幼儿猜想(口头猜想)。

  提问:如果我们在室内要变出影子,你们猜想,可以用什么变出影子?怎么做才会变出影子?

  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探究影子的形成。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将光打在物体上变出影子。

  师幼交流分享探究的发现,从而获得影子形成的经验。

  提问:你们都变出影子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原来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光被挡住了就有影子。没有了光,影子就不见了。

  4、幼儿再次探究,发现不同物体的影子是各不相同的。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再次探究。

  提问:小朋友发现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到底影子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有影子?它们的影子都一样的吗?

  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老师准备了许多动物玩偶和图片、小朋友自己剪的窗花、塑料胶粒等,请你们动手试一试让它们变出影子,并认真看一看,比一比它们的影子是不是一样的。

  幼儿自选材料再次探究影子。

  师幼分享交流:这些东西都有影子吗?它们的影子是什么样的?所有东西的影子都一样吗?

  教师梳理,引导幼儿获得不同物体的影子是各不相同的等经验。

  5、到户外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什么东西有影子,进一步感知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

  引导语: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我们一起到操场外面玩“找影子“的游戏,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中提供材料,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影子。

  家园共育:请家长用手电筒或台灯和幼儿一起做影子的实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获取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经验;培养探索影子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材料:手电筒。立体小玩具和白色背景板每小组一份。

  (2)教师演示材料:纸做的蝴蝶一只,并在蝴蝶翅膀上开几个洞。

  (3)图片三幅:太阳。树。影子的贴绒教具。

  活动过程:

  (1)通过实验,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鼓励幼儿用比较恰当的语言表述影子。

  A、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进行第一次操作,探索怎样让玩具出现影子。

  介绍材料:手电筒和立体小玩具。幼儿尝试让玩具出现影子。讨论:你们是怎样让玩具出现影子的?为什么这样做会出现影子?

  B、幼儿带着问题再次操作探索,讨论为什么光照在玩具上会出现影子。

  教师演示:将蝴蝶分别放在光源中和光源外,观察是否会有影子出现。

  小结:物体挡住了光就有影子。

  (2)了解影子的变化。(说一种,演示证实一种)

  小结:改变玩具的.位置,影子会发生变化,改变了光源的位置,影子也会发生变化。

  (3)游戏:摆放光源的位置,巩固光和影子之间变化的关系。出示三幅图,请幼儿根据树和影子的方位,正确摆放光源的位置。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与操作,获得有关拆装玩具的具体经验。

  2、初步掌握拆装玩具的简单方法,在拆装过程中发展观察与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拆装成功所带来的快乐,积极参与并不断尝试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可以拆装的 ,幼儿人手一份玩具,一个小塑料筐。

  2、幼儿人手一张《我的玩具统计记录表》人手一支笔。

  3、每组桌子上有一个小工具筐(筐子里有锤子、起子、扳手、剪刀、指甲剪、直尺、卷尺、锯子等)。

  活动过程:

  1、玩与玩,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带的是什么玩具?玩一玩,你是怎么玩的.?

  教师:仔细观察玩具,看看玩具上面有什么?你想知道玩具里面有什么吗?

  2、拆一拆,尝试将玩具由整体拆成部分。

  教师:怎样打开玩具?

  启发幼儿观察桌子上的小工具筐,鼓励幼儿探索用工具箱了的工具打开玩具,探索玩具中奥秘。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玩具一个一个拆开的?(拉、拧等)教师在幼儿拆装玩具过程中,给予关注和适当的指导,提醒幼儿将拆装下来的玩具零件放在小筐子了。

  鼓励幼儿数一数筐子里玩具部件数量。

  3、出示《我的玩具统计记录表》。

  引导幼儿在第一个表格里打√,如果用的工具表格上没有,可以自己在空表格上画一个工具。

  4、探索由部分组装成整体的规律和方法。

  鼓励幼儿将筐子里的小零件一一拼装成原来的玩具。

  教师:你是怎样拼装玩具的?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把小部件一一安装到大部件上的规律。

  5、讨论:没有安装好怎么办?

  教师:这个玩具没有装好怎么办?

  引导幼儿讲述可借助实物图片、图纸等方法来帮助完成安装工作,也可以请个别帮助完成拼装玩具。

  幼儿交换玩具,重新玩拆装游戏,感知体验拆装玩具的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 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离不开水)。

  2、学习分辨鱼类和非鱼类,并说出理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于鲫鱼和金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物质准备:《小朋友的书》、金鱼和鲫鱼的手偶各一个、人手一张指示牌,正面笑脸,反面哭脸。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鲫鱼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特征

  --通过比较在黑板上罗列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点。

  --及时帮助幼儿归纳总结出鱼的特征。

  三、辩论赛:它们是鱼吗?

  --提出问题:乌龟鱼是鱼吗?幼儿举牌回答,笑脸表示肯定,哭脸表示否定。

  --请幼儿分成左右两队坐,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直至说服对方,得出正确的结果。

  --教师播放乌龟生活习性的视频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乌龟不是鱼。

  --提出新的`问题:墨鱼是鱼吗?再次辩论,结束后播放视频请幼儿了解。

  四、《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水中生物吗?哪些生物你觉得不是鱼类呢?说一说你的原因。

  活动延伸:

  请你再去收集资料:还有哪些"*鱼"其实不是真正的"鱼"。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06-28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0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1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9-1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