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6 12:32:2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合集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单元教学要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亲情”的可贵和伟大为自己能够拥有浓浓的亲情而感到幸福,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能为亲人做些什么?

  2、认字18个,写字22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能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3、理解“寄托、关爱、期盼、滋润、收藏、相依为命、唯一、犹豫、震撼、一瞬间、郑重其事”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阅读时注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找出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5、练习记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6、自读《妈妈的葡萄》;通过“畅所欲言”、“笔下生花”等活动,进

  一步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一、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

  1、认字1个,写字6个。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前四小节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领悟。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体现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自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每一个礼物都寄托着亲人的关爱与期盼。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学习课文的写法,展开合理想象,仿写诗歌。教法学法:自主读文,合作交流、质疑探究。教具准备: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解题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处你们从未去过的地方,是哪呢?(出示草塘图片)对,是草塘。(板书:草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是怎样的草塘呢?(板书:可爱的草塘)

  1、速读课文,看看作者觉得草塘哪些地方可爱?(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1~}

  3、过渡:大家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说明你们很会动脑筋,这非常可贵!刚才有同学问“题目是可爱的草塘,为什么……”(因为作者不了解北大荒)于是,小丽就把作者带到了草塘,身临其境感受了一番。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1、来到了草塘边上,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五自然段)

  两个学生读,老师范读,生自由读。(感知文本)

  2、草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塘?(感悟文本)

  3、在学生畅谈感受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感受读出来。(品味语言)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课型: 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 通过学文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

  1.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来概括人物的特点。

  2.理解寓言的寓意。

  3.通过加提示语中人物的神态、言行、以及心理活动,深入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寓言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寓言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被人们称为“理性的诗歌”。

  2、揭题

  出示课题,投影片。解释辕辙

  让学生查字典,然后利用投影的插图,形象地指出具体的.事物,有利于深入地理解。

  二、整体导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读通,并且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概括的说说课文的内容

  3、再次读读课文,要求:用数字标出课文主要写了几组对话?说说你对课文中的人物留下的印象。

  4、反馈。

  三、深读、探究

  1、指名读课文中的对话,集体评价,读得怎么样?

  2、想象当时的情景,尝试给人物对话加上当时说话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至少选择一组)

  3、按照选择的对话的内容,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进行合作、交流、评议、完善。

  4、集体交流、优化。

  朋友他

  (1)急忙、好奇不紧不慢、慢条斯理

  (2)奇怪满不在乎、不屑一顾、若无其事

  (3)焦急心不在焉、不以为然

  (4)无可奈何不耐烦

  心理活动略

  5、有感情地朗读

  四、讨论体验

  1、加上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好还是不好?

  2、不加提示语,有感情的联系朗读。

  3、自己寻找学习伙伴进行汇报。

  五、拓展

  1、课文中最后,主人公扬长而去,他的朋友见了其他人会怎么说?

  如果你在那个场合,你会怎么说,怎么想?

  2、读一读课文最后的一个小节,说说自己的感想。体会寓言的寓意。

  3、作业:找寓言拓展阅读;写读后感;寻找生活中“南辕北辙”的例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

  教学中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对自己母校的赞颂之情。

  引导学生对在母校五年来的生活的回忆,寻找成长的足迹并且会用信息技术来交流汇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出示媒体图片,听录音:听一听作者看到了什么,回忆起了什么?

  学生活动: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划找句子,体会感情。

  2、小组交流。

  媒体出示:(根据作者的回忆顺序出示图片)边看边读。

  归纳写作顺序:课文是按地点转变的顺序安排内容的。

  体会人物感情:重回母校的感慨,触景生情,留恋母校热爱母校的情感。

  二、延伸学习,激发情感

  师:我们也将和生活五年的母校分别,你们有什么特别美好的'回忆吗?老师在课前请大家到校园里找一找,看一看,今天有同学愿意来交流吗?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制作做好的幻灯片进行交流,回忆学校的学习生活。

  三、触景生情,指导写作

  1、媒体出示:课文的写作方法。

  2、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的镜头出示要求:选择其中几个镜头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抒发出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教案02-25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鲸》教案02-23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07

小学语文教案07-16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22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