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01 11:07:19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锦集九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蚂蚁。

  2、体验观察蚂蚁的乐趣,激发爱护蚂蚁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对蚂蚁的初步认识及捉蚂蚁的经验。

  2、物质准备:昆虫瓶、树叶、羽毛、冷饮棍、瓶盖等。

  活动过程:

  1、唤起先前经验,激发探究兴趣。

  (1)师:最近我们在幼儿园里找到了许多的小蚂蚁,谁来说说你在哪里发现了小蚂蚁?

  (2)师:前几天我们一起来捉蚂蚁,我们发现如果用手捉蚂蚁,蚂蚁很容易死掉?为什么?

  2、自主探索捉蚂蚁的方法,体验观察蚂蚁的`乐趣。

  (1)师:那我们还可以怎么捉蚂蚁呢?

  (2)师:你想用哪些工具?

  (3)介绍材料: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去试试看能不能捉到蚂蚁?

  3、比较捉蚂蚁较好的方法,培养爱护蚂蚁的情感。

  (1)师:你用了什么方法捉蚂蚁,捉到蚂蚁了吗?

  (2)师:哪种方法捉到的蚂蚁最多?

  (3)小结:我们发现用食物引诱蚂蚁就能捉到更多的蚂蚁,但是当我们观察完,就要把蚂蚁给放回家,不然它们就会闷死、饿死,在捉蚂蚁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蚂蚁。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尝、说等感知活动,激发幼儿为水果干果分类的兴趣;

  2、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和干果,了解其主要特征,能区分并分类。

  重点难点

  幼儿在活动中了解水果和干果的特征,能区分并分类

  活动准备

  1、实物水果若干、干果若干;

  2、小盆若干个,4个标盘;

  3、PPT;

  4、果实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故事导入: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秋天里会丰收很多的果实。松鼠妈妈为客人们准备了很多的水果和干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观看PPT。

  3、请幼儿说一说松鼠妈妈都为客人们准备了哪些果实?(有香蕉、苹果、开心果、橘子、核桃、花生……真多啊)

  二、观察、品尝果实,比较异同。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吃过这些果实吗?教师出示4组果实(苹果和核桃、橘子和花生、梨和栗子、香蕉和开心果)请小朋友观察、摸一摸是什么感觉?相互讨论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请小朋友们品尝苹果和核桃,做比较,并说一说苹果吃起来有什么感受?核桃吃起来什么感受?核桃会像苹果一样有很多的果汁吗?

  3、小朋友们,老师的这些果实中哪些像苹果一样吃起来味道甜美,有很多的果汁呢?(香蕉、橘子、梨)哪些像核桃一样外壳坚硬呢,吃起来干燥少汁呢?(开心果、花生、栗子)

  4、教师小结:吃起来有很多果汁的`,皮很薄的,它们是水果,吃起来干燥少汁,外壳很硬的,这些是干果。它们都是植物的果实,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也非常的丰富,小朋友们要多吃。

  三、果实分类。

  1、小松鼠太粗心了,把妈妈准备的果实碰到了地上,混到了一起,小松鼠想请小朋友们帮忙把水果和干果分开,好不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总结:今天小朋友们不仅认识了水果和干果,而且能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

  四、游戏《点果果》

  现在每个小朋友来老师这里取一张你喜欢的果实宝宝图片,小朋友们就是这些果实宝宝,我们玩“点果果”的游戏,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念儿歌“点,点,点果果,点果果,水果干果你是什么果?”,老师点到哪个小朋友,那个小朋友就介绍自己是什么果实宝宝,例如:我是葡萄,我是水果。然后游戏继续。

  活动总结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水果和干果分一分》这节活动中我首先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导入主题,再通过对果实的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等进行探索实际操作,运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感知水果和干果的不同,知道它们的特点,并能区分和分类。最后运用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坏境中巩固对水果和干果的认知。在活动中每个环节设计的循序渐进,过度语句做到了衔接,整个过程动静结合,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使本次活动达到了预定目标。在本次活动中,我也有不足之处,今后我会改进,做的更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探索科学有序地合理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难点:探索科学有序地合理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活动准备:

  若干个:(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沙子、玻璃瓶子)、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郑老师,昨天答应你们要给你们带来好玩的玩具。瞧:看看是什么玩具呢?好,我们现在要上课,我们先把它收起来吧!

  教师:噢,刚刚我们的箱子是盖得紧紧的,而现在盖不紧了,为什么呢?(幼儿说一说)

  教师:好,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请你们做一个实验。

  二、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有什么不同?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有什么不一样呢?”

  2、教师小结:乒乓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沙子又细又小,当我们把沙子抓起来时,沙子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三、幼儿探索、尝试把沙子、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把这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都装到这一个玻璃瓶里,还要把盖子盖紧,小朋友,你会装吗?好,那我们现在开始实验吧,看看哪位小朋友最爱动脑筋,能把它们都装进去!”

  2、教师说明记录表的使用,并让孩子们自己选出记录人,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同时让孩子注意操作规则:

  a、要把一种材料放完,再放第二种材料,而且要把它们都放完哦。

  b、操作时我们要轻拿轻放,不要把沙子撒到外面。

  四、说一说我的发现。

  1、教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请你拿着记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怎样装的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记录表板书)

  五、引导幼儿把瓶子里的材料放回各自的杯子里,再进一步探索成功的装瓶方法。

  六、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这一次你们都成功了吗?

  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沙子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七、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

  教师:“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沙子,这样沙子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

  八、拓展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见证,成功了吗?(成功)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玻璃球和沙子,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因为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教师:好了,今天的实验做完了,你们还记得老师之前带来的那箱玩具为什么拿出来后又装不进去呢?小朋友想到了吗?(应该是先放大的到中的,最后放小的.玩具)

  九、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的活动原则,一开始在出示操作材料后,教师便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你能把这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装到这一个玻璃瓶里面吗?在这里,教师不给出假设,而是鼓励孩子们自己运用已有经的验进行猜想、假设,在活动中大胆“放手”操作,在亲自的试装中,探索和讨论如何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并进行记录、观察、比较和交流。本节课我们设计了简单、明了的课件展示环节,以动画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明确物体间间隙的特点:在瓶中,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放上小米,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给填上了,所以它们都被装进了瓶子里。

  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用统计记录的方法,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2、能利用生活经验考虑问题,大胆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

  3、学会与人合作。

  二、活动材料

  1、人手一套:透明的杯子,热水瓶。温度计、毛巾。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记录纸、笔。

  2、每组一块记录归类板

  三、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这里有一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师:如果这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

  一、提出办法、猜测:

  1、师 :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并把方法贴入表格,统计一共有几种方法。(方法相同的贴一起)

  二)、小组实验,记录结果:1、小组讨论,哪几种方法能让热水快速变冷,引导幼儿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情况。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杯中的水温,并记录。

  三)、交流讨论

  1、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2、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水?

  (2)为什么在热水中放入冰块,热水也会快点变冷水? (3)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一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

  四)、延伸: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

  四、注意事项:

  1、应提供给幼儿足够的纸,让他记录设想。

  2、热水的温度应具有安全性。

  3、提供给每组的水温应是一样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与影子的联系,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的影子。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探究与发现,体验探究影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户外活动中已初步感知阳光下会有物体的影子,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2、物质准备:手电筒、玩偶操作台、玩偶、动物小图片、窗花等。

  活动过程:

  1、猜谜,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引导语:我有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我到哪它到哪,紧紧跟在我身边。它是谁?(谜底:影子。)

  2、师幼谈话,了解幼儿对影子形成的原有经验。

  提问:

  (1)你见过影子吗?影子是什么样的呢?它是什么颜色的?

  (2)什么时候见过影子?(太阳光、灯光照我们的时候就会有影子。)

  3、幼儿初步探究影子的形成,感知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

  设置问题,引发幼儿猜想(口头猜想)。

  提问:如果我们在室内要变出影子,你们猜想,可以用什么变出影子?怎么做才会变出影子?

  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探究影子的形成。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将光打在物体上变出影子。

  师幼交流分享探究的发现,从而获得影子形成的经验。

  提问:你们都变出影子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原来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光被挡住了就有影子。没有了光,影子就不见了。

  4、幼儿再次探究,发现不同物体的影子是各不相同的。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再次探究。

  提问:小朋友发现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到底影子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有影子?它们的影子都一样的吗?

  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老师准备了许多动物玩偶和图片、小朋友自己剪的窗花、塑料胶粒等,请你们动手试一试让它们变出影子,并认真看一看,比一比它们的影子是不是一样的。

  幼儿自选材料再次探究影子。

  师幼分享交流:这些东西都有影子吗?它们的影子是什么样的?所有东西的影子都一样吗?

  教师梳理,引导幼儿获得不同物体的影子是各不相同的等经验。

  5、到户外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什么东西有影子,进一步感知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

  引导语: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我们一起到操场外面玩“找影子“的游戏,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中提供材料,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影子。

  家园共育:请家长用手电筒或台灯和幼儿一起做影子的实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用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难点: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

  活动准备:

  碘酒、村长头饰、馒头、胡萝卜、土豆、白菜、饼干、青瓜、梨头、香蕉、奶粉、一次性杯子和盘子

  活动过程:

  1、认识碘酒

  师(慢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最近我发明了一瓶神奇的药水——它叫碘酒

  提问:我们来看一下碘酒是什么颜色的?(棕褐色)

  师:碘酒有消毒功能,能杀死许许多多的细菌,在打针的时候经常用到我,细菌看见我就跑,哈哈哈

  最近,我发现,碘酒除了能消毒之外,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我们看看这里有一个馒头,现在加入了碘酒,现在我们看看馒头怎样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2、幼儿操作

  1)试一试

  将碘酒滴到食物上,观察现象

  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2)记录

  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对应的栏里打勾,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3)揭示现象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3、问题解决——运用

  1)情景表演

  师:灰太狼,为了挣些钱给红太郎和小灰灰买好吃的,动起了歪脑筋,开了一家奶粉超市

  灰太狼“快来买呦,便宜浓稠的奶粉,原来,他在有的奶粉罐中放了许多淀粉,这样买可以比超市便宜,所以许多羊村的村民上当买回了家,上了当,结果宝宝营养不良

  卫生局的警察叔叔知道后,来进行检查。警长遇到了难题: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帮他想想好办法,用什么办法可以检测奶粉的真假呢

  2)想一想

  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

  看颜色、尝一尝、用碘酒

  3)动一动

  请你们用碘酒的方法试一试,哪瓶是合格的哪瓶是不合格的

  4、结束游戏

  师:找到了不合格的`奶粉,灰太狼被警察叔叔带走了,神奇药水把它送进了监狱,羊村又恢复了平静。请小朋友回去做做看那些食物中还含有淀粉。做一份食物淀粉大调查。

  活动反思:

  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碘酒的秘密,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题目。

  科学活动——制作雪雕“小企鹅” 。

  二、活动目标。

  通过雕刻“小企鹅”雪雕作品活动,使幼儿感知经过积压的雪很硬,懂得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雕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录像带、小冰铲、小角铲(自制),笤帚、小锯等。

  五、活动过程。

  (一)探究的问题:怎样雕“小企鹅”。

  (二)幼儿讨论。

  (1)用彩笔画企鹅。

  (2)用彩泥捏企鹅。

  (3)用雪坯雕企鹅。

  (三)幼儿实验。

  (1)用彩笔画各种姿态的企鹅。

  (2)用各种颜色的彩泥捏企鹅,企鹅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种工具雕琢企鹅。

  ①试一试,铲雪。

  ②教师在幼儿做好的雪坯上画企鹅。幼儿观察教师画的图样,听教师讲制作雪雕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后,开始选择工具进行雪雕创作。

  (四)教师引导幼儿从四个角开始铲雪,做大体轮廓。

  (1)怎样雕琢大体轮廓?

  幼儿铲雪时,教师关注幼儿掌握铲雪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引导提示幼儿在画的轮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鹅的翅膀怎样雕?

  幼儿互相商量,教师引导幼儿用小雪铲根据图样从前面铲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铲通。

  (3)怎样雕企鹅的.身体? 教师提示幼儿选择角铲铲雪,使翅膀与身体区分开。用小铲雕出企鹅的嘴。

  (4)眼睛和脚怎么雕?

  幼儿选择工具铲雪,用小铲雕眼睛和脚。

  (5)你做的雪雕满意吗?

  幼儿不满意。教师组织幼儿统一整理,进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师启发幼儿使用小磨板,幼儿开始拉、推进行磨雪。实验后发现很平、很光、很美,幼儿对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边磨,一边清理企鹅身上的残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爱的小企鹅终于雕刻成了,幼儿高兴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写上了他们名字的牌子。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记录雕刻的过程。

  六、注意事项。

  提示幼儿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闹。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烹炸过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用来探索的材料:树木的`纸条、铁珠、压缩棉、紫菜、黑木耳。

  2、用来实验的冷水、而睡、盛水的缸(每组一份)。

  3、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笔,张贴表格的黑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膨胀的结果。

  (一)请幼儿观察比较“海洋宝宝”泡水前后的差别。

  (二)教师归纳:像放在水里的海洋宝宝一样慢慢变大胀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二、区分哪些物品容易膨胀,哪些不容易膨胀。

  (一)教师呈现多种材料请幼儿猜测哪些放在水里能膨胀,哪些不能?

  1、出示记录

  表(1)请幼儿看看有些什么?猜猜哪些容易膨胀,哪些不容易膨胀?

  2、请幼儿将猜测的结果填在“我猜”这一栏里,容易的打√,不容易的打×(用两张颜色分别记录)。

  (二)幼儿操作实验,验证猜想。

  1、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仔细观察,究竟哪些材料在水里容易膨胀?哪些不容易膨胀?并将观察结果填在“我发现”这一栏里。

  2、幼儿动手实验,教师观察、巡视,给予适当指导。

  (三)展示幼儿记录表,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其他幼儿一同对照(发现问题及时验证)。

  (四)教师小结

  三、观察比较物体膨胀速度的不同。

  (一)擦侧物体跑呢故障速度的不同。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猜猜“谁”膨胀的快,“谁”慢。

  2、请幼儿将猜想结果用数字表示,填在记录表(2)“我猜”里。

  (二)幼儿操作实验呢,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

  (三)教师小结

  四、冷热水中哪个膨胀快

  1、出示冷热水,猜测并记录。

  2、利用木耳展示证明,在热水与冷水中的膨胀速度。

  五、日常生活中的膨胀

  教师例举馒头、气球、爆米花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蛋壳与醋之间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幼儿参与实践,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抽空蛋液的蛋壳、水彩、画笔。

  2、小铁盒(也可用易拉罐)、酒精灯、蜡烛、回形针、醋酸、塑料小刀(若干)

  活动过程

  1、想一想、说一说

  (1)出示鸡蛋壳,教师启发幼儿说一说蛋壳上能不能雕刻图案,让幼儿自由发挥,想办法。

  (2)出示老师的雕花蛋壳,让幼儿想一想,猜一猜老师用什么方法做的。

  2、试一试,做一做

  (1)鼓励幼儿在蛋壳上画图案,作为底稿。

  (2)教师用小铁盒在酒精灯上溶化一段蜡烛,引导幼儿用干净毛笔蘸上蜡烛均匀地涂在蛋壳上。

  (3)稍后,用曲别针按照底稿的线条刻划图案,并提醒幼儿小心地仅把线条上的石蜡划掉。

  (4)再用干净的毛笔蘸上醋酸在蛋壳上的线条刻划处反复涂2-3次。

  (5)过15分钟左右,把蛋壳上的蜡全部用塑料刀刮掉。

  3、比一比,说一说

  让幼儿把制作的作品拿给大家看一看并说说是如何制作的。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用彩色水笔把图案涂成彩色。

  2、开个"雕花蛋壳展示会",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3、引导幼儿知道,我们的牙齿是怕酸的.,食物的残留物在口腔内时间长了也会变酸,所以要认真刷牙,保护牙齿。

  活动建议

  1、在酒精灯上用铁盒取蜡油时要注意安全,用曲别针在蛋壳上刻划图案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别扎着手。

  2、鸡蛋可不抽蛋液,若抽蛋液要把蛋壳口封上。

  3、用红皮鸡蛋效果最佳。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02-22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怎么写04-14

科学教育活动教案12-16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1-08

【热】科学活动教案01-20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05-08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