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时间:2023-06-28 19:26:1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合集8篇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多一些和多得多,少一些和少得多,到底该怎样界定,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理解的事。基于上述情况,本节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色:

  1.在操作中体验。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哪个量多,哪个量少,两个量之间的差距是大还是小,在教学中,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一起摆方块,一边摆一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感受“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在表达中内化。

  当学生认识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后,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恰当选择其中的一个词对比较的结果进行描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杯子 小方块

  学生准备 小方块 圆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玩跷跷板吗?有一天,小熊看见兔子兄弟俩在玩跷跷板,玩得开心极了,小熊也想玩,正好小猴子路过这里,小熊就请小猴子跟它一起玩。可是他们俩怎么也玩不起来,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因为小熊太重,小猴子太轻,它们俩的体重差得太多了)

  差得多还可以怎样描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学习新课

  1.在操作中认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1)出示小方块和三个杯子,指两名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教师拿出几个小方块放进一个杯子里,一名学生拿出比教师拿的多一些的小方块放进另一个杯子里,另一名学生拿出比教师拿的多得多的小方块放进第三个杯子里。

  (2)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杯子,将两名学生拿的小方块与老师拿的小方块的个数比一比,将比较的结果说出来。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然后说出比较的结果)

  (3)提问:这两名学生拿的小方块都比老师拿的多,多的程度一样吗?

  (学生讨论、汇报)

  师小结:多的程度不同,我们在描述的时候,用的词也不同,一名学生比老师拿的多一些,另一名学生比老师拿的多得多。(板书:多一些、多得多)

  (4)指导学生用小方块进行操作。

  先拿出60个小方块放在一起,再拿出比60个小方块少一些的,最后拿出比60个小方块少得多的,分别放在一起。

  (学生明确要求后动手操作)

  提问:你们摆的另外两堆小方块的数量都比60个少,少的程度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小结:少的程度不同,我们在描述的时候,用的词也不同。(板书:少一些、少得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形象具体,印象深刻,为下面表达比较的结果打好了基础。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比较的'结果。

  (1)课件出示教材43页例6情境图(不出现瓶子下面的文字)。

  提问:黄球有10个,你能估计一下红球和蓝球各有多少个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呈现瓶子下面的文字)

  (2)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红球与蓝球比较的结果。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加以适当地指导,帮助学生准确描述)

  (3)任意选择两个瓶子中的球比一比,并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比较的结果。

  (学生自由选择比较,先跟同桌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先选择两个瓶子中的球进行比较,并描述比较的结果,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为后面其他学生描述其他瓶子的比较结果提供了标准,使接下来的表达更规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姿势,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学习描红、临帖等写字方法,提出明确要求,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做到:读书写字时身体重心落在坐骨和凳(椅)支撑点范围内,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胸部与桌缘距离保持在6—8厘米之间,始终做到坐姿端正,读书时要使视线与课本平面所成的夹角接近直角:写字时左右手臂平放在桌面上,笔杆与练习本平面成6()‘左右的夹角。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笔处与笔尖保持3—4厘米距离。

  [教学重点、难点]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挂图。

  一、导人新课小朋友们,我们已在学校生活了一学期了,知道了读书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知道了怎样坐,怎样拿书,怎样握笔。但这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巩固,形成习惯才行。只有这样,才能读好书,写好字,保护视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训练正确的读写姿势。

  二、看图说活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第2页,从上往下看,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

  1.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字姿势歌》,歌唱的是我们写字时要做到的要求。小朋友们还记得吗?投影显示《写字姿势歌》。

  2.逐句出示《写字姿势歌》,结合看图,训练写字姿势。

  (1)投影映示第1页最下面的—一幅图,同时在图下方覆盖上“眼离书,约——尺”。

  ①请小朋友看这幅图,谁来说说,眼睛离书本大约有多远?为什么要有一尺远?

  ②上学期老师讲过,一尺在米尺上30厘米过一点的地方,请小朋友拿出尺,同座互相量—量,看有没有达到要求;

  ③同座互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

  (2)胸离桌子约有多远?

  ①点名说。

  ②请小朋友按要求做,同座互查。

  (3)在图下方覆盖:“臂肩脚,要摆平”:

  ①哪个小朋友来说说,这句话要求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什么?写字时背要怎样?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点名说。

  ③请小朋友按要求做,老师巡查。

  (4)写字时该怎样握笔呢?请小朋友们看书上第3页最上面的小朋友是怎样握笔的。

  ①写字用右手握笔,握笔时,壬要用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他的两根手指起帮助作用。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让学生也做一做。教师巡查,对于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②握笔的地方离笔尖该多远?请小朋友们看第1页中间的'图,观察后、投影出示“离笔端,约一寸”。点名说。请小朋友们用尺量一量,在3厘米过一点的地方用橡皮筋或水彩笔做上记号。

  ③再次训练握笔姿势,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同座互查。

  (5)写字时,左手该怎样放?书本和文具盒该怎么放?投影映示“用左手,轻按本,学用品,放有序”。点名说。

  (6)训练写字姿势。

  请小朋友按照《写字姿势歌》的要求去做,看谁做得好。

  ①请小朋友读儿歌。

  ②同座小朋友拿出本子、铅笔,摆好写字姿势,同座小朋友互相检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姿势。

  3.评析错误写字姿势:下面请小朋友们当老师,说说图上的小朋友错在哪里,投影映示:胸靠在桌缘上,眼睛离本子太近,人身体倾斜着写字,握笔点离笔尖过近或过远等。

  四、找出相通处,训练读书姿势

  1.投影映示一小朋友读书的正侧面图。请小朋友想和写字姿势有什么相同或相近的地方。

  2.点名说。

  3.小结:读书和写字的坐姿大部分是一致的,如身子坐直、两臂平放、胸口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课本和练习本放在正前方。

  4.复习《读书姿势歌》,投影显示,齐读。

  5.小朋友们能按要求做吗?请小朋友们摆好读书姿势,教师巡查,同桌互查,纠正错误。

  五、举行读书写字仪式,再次训练读写姿势

  1.刚才我们学习了正确的读写姿势,知道该怎么做,从现在开始,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小朋友们就要按要求去做,注意读写姿势,读好书写好字。(板书:读书写字)请小朋友们起立,我们一起读《读书、写字姿势歌》。

  2.老师请小朋友们先摆好读书姿势,再做写字姿势,看谁做得好。(教师巡视,表扬优秀学生。)

  六、总结

  1.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2.我们不光在学校要注意读写姿势,在家里也要注意。

  3.发读写姿势检查表,要求家长填写

  附:读书、写字姿势歌

  读书姿势歌写字姿势歌

  学写字,重姿势读书时,要做到:

  眼离书,约一尺眼离书本要一尺

  胸与桌,离—拳脚放平,背挺直

  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拳

  臂肩脚,要摆平书本稳稳手中拿

  用左手,轻按本还要稍稍向外斜

  学用品,放有序书本用具放有序

  记得牢,学巩固条条要求须牢记

  好习惯,早养成还要天天坚持练

  终身益,受无穷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像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系系相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0的认识及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1.3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直尺割裂图。

  3.跳远起点条及终点位置标志条,一把长米尺。

  4.数字卡片,磁性黑板(用来完成练习四第2题)。

  5.鱼缸图投影片(用来完成练习四第1题)。

  6.1~5的数字卡片和一张空白卡片(为写0做准备)。

  教学设计

  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谁?看它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猜为什么有这引进变化?(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猴子形象,创设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描述三个猴子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行。

  揭谜底,教学第一种含义

  导语: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数数看。

  1.揭示第一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学生用2表示,举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学生用1表示,举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没有表示没有的卡片,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有的学生领悟到什么,举起课前让准备的空白卡片。

  揭示课题: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

  板书:0的认识。板书0并领读。

  2.发散思维,充分想象。

  老师竖起2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学生读1);再竖起1根手指,学生说是几(学生读2)。

  [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学生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这时我指头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那么,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他东西表示0吗?

  学生充分联想,利用藏起桌上的物品、书包里的书、口袋里东西等等方式来表示0。

  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0在1的前面。)

  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学生从前往后读

  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大。

  让学生试比较三角板和黑板擦的长度,让学生看到两面三刀样东西的一端都对齐0起点,三角板的另一端对齐5,黑板擦的'另一端对齐2,说明三角板的长边长,黑板擦的长边短。

  教师强调:量东西长度时,0就是起点。然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起点0。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用长米尺示范性地量,说出大概远近,注意强调: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事先在教育前面地上贴上0起点纸条。)

  a。指名请学生到教室前面从老师设好的0起点起跳,比赛跳远。

  b。说说怎么比才公平。

  c。说说课后比赛跳远时,也要注意什么。

  (一听说比赛跳远,学生立即兴趣大境,而且主动当起了小裁判,从0起点起跳的规则也深入人心。)

  [将知识教学融于有趣的跳远比赛活动中,以动促思,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情趣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数学的工具性。]

  教学书写0

  教师:学习了0的这么多作用,我们应该掌握好0,写好0。

  a。说说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写0,注意什么。(注意0要封住口,要写得长长圆圆、要圆滑,没有棱角)

  b。教师边总结边示范写0。

  学生跟教师书写。然后全班同学在书上第29页描写0,请两面三刀位同学上小黑板描写,全班同学评价公有缺点。(学生提出的优缺点比老师想的要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学生实际,教师要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的说法,但也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巩固练习

  1.练习四的第1题。

  a。学生依次数出每信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b。学生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整洁规范。

  2.练习四的第2题。

  a。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写有0~5的数字卡片。

  b。排好顺序的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

  c。有不同排列顺序的组都可以上台展示,鼓励不同的排法。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感受是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浓;课结束,趣未尽。

  本节教学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以动促思。教师向学生多方面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2.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一)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 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数图形。(练习五2)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五、小结。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几种常用的绘画、作色工具,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画画。

  2、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大家一起画的画线、涂色练习,训练手指、手腕的灵活性和力度。(湘版第一册美术教案)

  教学重难点:

  在画线和涂色中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整张白纸4张,每组课桌组合排成方形

  各种画笔、涂色工具(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喜欢画画的小朋友请举手;你都会画什么呀?)

  二、导入新课:

  检察学具。(学生带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美术工具,把它们找出来,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并说出名字。)

  三、讲授新课:

  1、在下面五个盒子中分别放入沙子、毛线、方便面、豆子、小棒,请一位同学摸,猜猜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先小声告诉老师,然后用简单的线条尝试画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猜)SORRY,此处图片无法上传。

  2、与学生们一起采用不同的工具尝试。如: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让学生自由的作画、涂鸦。(教师可先示范不同工具的握笔方法,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握笔)

  3、添画游戏:学生们随着音乐围着课桌(课桌课前摆成长方形或圆形)旋转,音乐停,学生就坐在面前的座位上,将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添画。(教师可先作示范)

  4、念儿歌:彩笔手中拿,大家一起画。画个小点变雨滴,画个方形变楼房,画条竖线变筷子,画团曲线呀,变呀变成妈妈手中的毛线。

  5、教学小结:

  A、展评学生作业。(由一个小组的学生共同来完成一张的作业,最后比一比,大家评一评哪一组的最好看,好在哪里?)

  B、总结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题,第70页想想做做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又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式的积。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基础上认识几个几相加,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1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天到了,天气真好!瞧!小动物们三三俩俩的来到了小河边,在草地上觅食、玩耍。

  师: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

  (小白兔和小鸡)

  二、看图、操作列加法算式,归纳发现几个几相加

  1、观察例1,初步感知几个几

  (1)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 6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2个2个地数,2个2个圈出)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2+2+2=6(只)

  师:仔细观察这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加数都相同。

  师:加数都是几?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算式里有几个2。(师生齐数)

  师:3个2加在一起也可以说是3个2相加。

  板书:3个2相加

  师:3个2相加得几?

  板书:3个2相加得6。

  (2)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鸡?12只。

  师:你是怎样数的?(3个3个地数,3个3个圈出)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12(只)

  师:仔细观察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是几个几相加得12?

  板书:4个3相加得12

  师:你怎么知道有4个3?请一个小朋友带大家数一数。

  指出:刚才,小朋友们从图中和算式中,都找出了几个几相加。

  2、操作感受几个几

  师:下面,我们来操作学具。15个圆片,要每堆摆的同样多,摆摆看。

  师:你是怎么摆的?

  3个3个、5个5个。。。

  师:我们来数一数有几个几。

  师:哎!这种摆法很奇怪(展示),老师也用圆片摆一摆。

  * * * * *

  * * * * *

  * * * * *

  师:同座讨论讨论这种摆法怎么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

  横着看,每排有5个,有3排。

  师:是( )个( )相加得( )。

  板书:5个3相加得15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3=15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竖着看,每排有3个,有5排。

  师:是( )个( )相加得( )。

  板书:3个5相加得15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5+5+5=15

  师:这两个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都能算出圆片是15个。仔细比较这两道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3个5相加与5个3相加的得数相同,都是15。

  三、联系实际、认识乘法

  1.引入乘法。

  (1)师:过几天要春游,每人交3元车费。请你们跟老师一起算一算全班一共要交多少元?加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3+3+3+3+3

  师:这样列下去繁吗?

  师:繁!我们就得想一个办法解决它。谁知道的?

  生:乘法(板书课题)。

  (2)小组讨论,归纳发现共同特征几个几相加

  师:怎样把它们改写成乘法呢?我们研究研究这类算式的特点。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连加算式,每道算式的加数相同,都是几个几相加。)

  师:对了,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些加法算式都是几个相同加数在连加,都是几个几相加。具有这样特点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根据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数学家们这样设计了乘号(演示:将+旋转成)。

  2、教学例2。

  (1)师:下面我们就来用乘法解决这一类数学问题。看动画。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数一数,也可以算一算。)

  师:怎么数呢?

  这样数得的:2、4、6、8。一共有8台。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 2+2+2+2=8

  师:有几个2相加?

  板书:4个2相加

  师:4个2相加,可以写成几乘几?

  板书:24 或 42

  师:2表示什么?从哪儿来的?

  4表示什么?从哪儿来的?

  指出:2就是这个加数,4表示2的个数,有4个。

  4个2相加,可以写成24 或 42

  师:等于几?

  板书:=8

  (2)介绍乘号、乘数和积等名称以及另一种写法。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个符号叫乘号(书空),读作乘(板书)。这道算式谁来读一读?多请几人读。

  板书:24读作2乘4。

  师:4和2的名称是乘数(板书),8的名称是积(板书)。

  (3)说出24=8这道算式里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师:2和4叫什么?8呢?

  师:谁会读?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乘法,4个2相加,可以列成24或42,24或42都可以表示4个2相加。

  3.感受乘法的.简便

  (1)师:你会不会将刚才我们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师: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2)教学试一试

  师:操场上,上体育课的小朋友们正在跳长绳,谁来说一说图意?

  师:加法算式你会列吗?乘法算式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指名读题。

  师:哪种写法简便?

  师:今后要求几个几相加,你会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指出:有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几乘几。

  四、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想想做做1

  (1)(看动画:钢笔图)

  师:有几盒?每盒有几支?

  师: 一共有几个2枝?

  师:列出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师:集体订正。怎么想的?

  指出:有3盒,每盒有2支。一共有3个2枝,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2)(看动画:鲜花图)

  师:有几束花?每束有几朵?

  师:一共有几个5朵?

  师:列出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师:集体订正。怎么想的?

  指出:有2束花,每束有5朵。一共有2个5朵,乘法算式是52=10或25=10。

  2、想想做做2

  (1)师:先用圆摆一摆,再写算式。每堆摆2个,摆4堆。

  师:填算式。

  师:集体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2)师:每堆摆4个,摆2堆。

  师:填算式。

  师:集体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指出:有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几乘几。

  四. 游戏

  师:下面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

  小朋友们问老师:几个朋友抱一抱?,如果我说2个朋友抱一抱。那么台上的小朋友就要两个两个的抱在一起, 台下的小朋友就要说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听明白了吗?

  开始游戏!先选6人上台,2人抱;再加2人,4人抱;再加1人,3人抱。

  五. 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4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试一试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想想做做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再计算。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练习,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了5以内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评: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导入新课,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

  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评:新课部分设计了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让学生在交流中分发挥想像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

  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接力赛游戏。从第一组开始每组派一名代表,前面一组同学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后一组同学马上解答。看哪组小朋友对今天学的知识掌握得好,合作得好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小猫钓鱼:教师把每张卡片上算式得数贴在黑板上(鱼),下面小朋友手持卡片上的算式当钓竿,到黑板上找得数。看哪个小朋友能钓中,钓中了的小朋友,这条鱼就属于他。

  (游戏在欢快的乐曲中进行)

  5、拓展练习:□-□=1,□-□=2

  [评:练习部分设计了学生动手摆一摆、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有动手、动口和人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形式和内容上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创造性使用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评:让学生自己说出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也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总评]

  这节课的特点是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练习的设计有趣味,体现了开放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圆片。

  投影片(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教学设计

  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

  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勾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贾老师把静态的教材制成动态的投影片,使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激发学习积极性。]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师给予高度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生评略。)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此环节明显地体现出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基本理念。]

  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2=5

  2+3=5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b.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贾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习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计算、想象、拼摆,全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开放二字。

  1.教学时,思维方式的开放。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时空结构,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开放情境。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贾老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想法和自己的选择。

  2.教学评价趋于开放。师生互评计算方法,生生互评小组的使用评价形式的开放,有效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练习题的开放。由于绿叶即(条件)有多余,所以学生要给花蕊里5、4、3等红花配绿叶,就要经过观察,口算等思维过程,结合小组同学的审美观点,可以摆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同时,5以内加法的各种算术基本都口算一次。习题的开放,学生的开放,学生就有多种选择的可能,这样才能得到自己发展。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教案11-12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03-21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12-27

数学小学一年级的教案12-21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11-22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01-02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案01-13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05-14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05-15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