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时间:2023-06-05 10:53:1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

  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教具:

  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小型地球仪(学生可自带)、手电筒(学生可自带)、自制课件等。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阅读:学生一起朗读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引入本课内容。

  演示:教师用教具演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步)”,请学生观察。

  自学:学生自学本课数分钟。

  二、讲授新课

  投影:地球自转动画

  提问: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

  提问:假定地球不自转,太阳照在地球表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演示:要求学生利用自带地球仪、手电筒、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交替的情况。

  提问: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并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的初步印象。

  讲述: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出昼夜两半球的范围,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使地球不同地区产生了时刻差异。

  提问: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周期。

  投影:从地球公转姿态动画得出地球公转及其重要特征

  投影:通过动画和图片讲解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投影:通过地球公转动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动画及太阳直射点移动动画,讲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填写二分二至日

  太阳直射点纬度

  南北半球获得光热状况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提问:第12页活动2(通过动画讲解)。

  归纳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有规律变化形成四季。

  投影:地球的五带图

  提问:

  ①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②各带内接受太阳照射情况和气候最明显特征;

  ③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哪一带。

  [小结]学生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2

  【教学目标】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其中季节变化又是难点;

  【课时安排】

  2~3个课时;

  【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讲授法等;

  【教具】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flash课件;

  【情感价值】

  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材处理】

  从现象上看,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小从生活中就有所了解。但要求学生从理论上解释就不太容易,尤其是四季产生的原因。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请大家解一下原因。学生争抢回答:地球一方面在自转,另一方面还在绕日公转。

  【活动】

  1、用手电筒当作太阳,请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

  2、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并对地球自转、公转做简单的描述、评价、对比等。

  二、地球的自转

  【设置问题】

  在学生演示活动结束后,教师设置以下问题:

  1、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地球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2、若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地球永远是白天。

  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自由合作、探究很快完成。接着,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在一定时间的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仍不能用很清晰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昼夜交替现象。

  【演示】

  1、用红色的粉笔将地球仪的任一经线圈勾画出来;

  2、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借手电筒的光束当太阳;3、让学生观察:当一红色经线正对太阳时是什么时间(正午),另一红色经线背向太阳时是什么时间(子夜);当这两条经线随地球仪不停转动时时间怎样变化(昼夜交替)?

  在演示后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三、地球的.公转

  【活动与探究】

  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自由合作完成下面问题:1填表(用flash课件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运动)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

  四季划分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2、一口井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井底的机会,这口井可能位于什么地方(借助flash课件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有一个地方一年四季昼夜平分,这个地方位于哪里?

  4、结合生活经验,比较6月1日、12月1日昼夜长短情况。

  5、地球绕日公转运动中是直着身子还是倾斜着身子?如果是直着身子,能不能产生四季?

  教学中教师及时检查、指导各小组的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

  昼夜长短

  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

  一年(365天)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

  四、地球上的五带

  【问题与假想】

  1、如下图:在三种情况下,哪个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多,地面的气温最高?

  2、演示:用手电筒做太阳光源,在教室黑暗处按上图三种情况照射墙面。要求学生观察:在三种情况下墙上光斑亮度强弱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如下图a,若地球是一个平面,不同纬度的地方(如A、B、C三点)冷热程度是不是一样?

  4、如下图b(同时与图a比较):地球不同纬度的地方(如A、B、C三点)冷热程度是不是一样?若地球不自转,会不会产生四季变化?

  5、探究题:在生活中,太阳能装置如何放置,取得的采光效果最好?

  通过师生合作探究后归纳: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表划分为五带(同时要求学生读教材第12页的图说出地球上的五带)。

  【活动与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面问题:

  1、中国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

  2、全球最炎热的大陆是哪个?

  3、全球最寒冷的大陆在哪里?

  【小结】

  1、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全球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大陆,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大陆。

  【教学后记】

  教学中要贴近生活经验设计问题,尽量降低问题难度,鼓励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

  重点难点

  太阳高度

  教学过程

  一、观测标影的发现(分3步探讨观测标影的启示)

  1、探讨观测标影日变化的启示

  【图4-9】用灯泡模拟太阳的观察过程。(纸上先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图4-10】太阳东升西落造成标影方向和长度变化的原理,以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思考P128】

  2、探讨标影季节差异的启示,从标影季节差异发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规律。(夏高冬低)

  【讨论P128】

  3、探讨标影纬度差异的启示,从标影纬度差异了解太阳直射点概念,发现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实验可证明:正午太阳高度随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从而导致标影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增长。

  二、地球的公转

  1、棋标的影子:

  (1)一天之内有长短变化

  (2)同在中午时(同一天里),纬度不同,长短也不同。

  (3)同在中午,季节变化,长短也会发生变化。

  其中造成(3)现象的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其根本原因是地球在作公转。

  2、读图

  (一)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北极上空看,绕日逆时针运转。

  (二)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和方向始终不变,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PS】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以上仅指北半球而言,南半球情况相反)

  公转一周即一年,约为365.2422天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实验P131】

  【PS】

  (1)让地球仪绕日公转时,使北极始终朝向事先确定的某个遥远的方向。

  (2)过地球仪球心,与桌面平行的面为公转轨道面。

  【得出结论】

  1、夏至日直射点所在的纬度称为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期)

  冬………………………………南………。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进一步分析可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有北纬23.5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在冬至日,由南纬23.5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在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夏季高,冬季低,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的季节变化规律。

  【PS】

  (1)地球绕日运动的方向也为自西向东;其轨道为近似圆形的椭圆。

  (2)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周期为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白昼最长的月份是6月,最短月份是12月

  2、北半球:【读图P132】

  3月21日—9月23日昼长>夜长夏半年

  9月23日—次年3月21日昼长<夜长冬半年

  3、一年中北半球哪一天白昼最长?(6月22日)为什么?

  太阳直射点移到其最北端。这一天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4、昼夜长短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5、当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北半球各纬度昼长是否相等?(不等)有什么规律?(纬度越高昼越长)

  6、南半球各纬度长是否相等?(不等)

  7、有什么变化规律?(纬度越高,夜越长)

  8、当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的情况与直射北纬23.5度的情况有何不同?(正好相反)

  五、五带划分

  1、春节:哈尔滨人溜冰,看冰灯;广州人看花市,玩狮舞。

  圣诞:欧美大部分国家的人……;澳洲人……。

  【引出】纬度高低不同,太阳辐射能不同。主要是因为纬度不同造成的,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太阳能丰富;阳光斜射的地方,能量分散,热量较少。

  2、【读图,思考P135】

  (1)划分五带的依据是什么?

  (2)为什么有无阳光直射是划分热带的依据?

  (3)为什么有无极昼现象是划分寒带的依据?寒带极昼期长时间受阳光照射,为什么还是寒冷?(用手电演示)

  【答】寒带虽有极昼现象,但是由于太阳入射角很小,阳光仍比温带少得多。==>>太阳辐射总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原因。

  【小结】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变化的重要原因。

  当地球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获得太阳能超过北半球,此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同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北半球为夏季。

  【作业】P137——①②③④⑤⑥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件演示及地球仪等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为主、直观教学法为辅

  教学媒体

  课件、地球仪

  教学设计

  导入:

  情境: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爸爸笑着说:"孩子,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太阳转50圈啦,我还准备再转几十圈呢!

  1)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可信吗?

  2)你知道这位宇航员爸爸的年龄吗?理由是什么?

  考点梳理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

  2、昼夜交替现象

  3、四季的变化

  4、五带的划分

  考点解读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

  中心方向周期地理意义

  自转

  公转

  学生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意义):

  情景导入:在同一时刻,家住中国福州的明明和远居美国纽约的姑姑打电话互致问候:明明:姑姑,晚上好!姑姑:明明,早上好!

  为什么打招呼会有时间的差异呢?

  课件展示图片及思考内容,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三、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意义)

  学生活动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

  课件展示图片及思考内容,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造成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意义)之一:四季的变化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意义)之二:五带的划分

  课件展示自测内容,指导学生完成。

  释疑"导入"情景。

  教学反思:本节复习课教学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地球的运动"知识的理解。该内容属于初中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和过于宏观,因此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就很重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根据教学需要,把收集来的复习自测等图片资料等的展示,然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地球仪及学生的肢体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相关文章: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理教案09-06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教案01-02

地理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04-15

高中地球的运动教案11-06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02-16

海水的运动地理教案11-13

七年级地理教案素材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02-13

七年级地理教案12-12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