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01 16:50:2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数学教案 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数学教案 15篇

中班数学教案 1

  6和7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并会认、会读、会写6.7这两个数,并能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及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会读写6和7,并能用6和7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数012345

  (二)创设情境说一说、数一数

  出示同学们值日的'情境图

  1、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2、它们各有几个,数一数。

  3、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三)、摆一摆、画一画

  1、让学生数出6根小棒,摆一摆,看看你能摆出什么?

  2、用7个你喜欢的图形表示数字7.

  (三)拓展应用、说一说

  说说教室中,哪些物品能用6和7表示?

  (四)拨一拨,看一看

  1、

  2、

  3、

  4、请学生在计数器上练习拨6个、7个珠子.(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观察直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比一比(6和7比较大小)猜数游戏(6和7)

  (五)说一说,议一议

  出示课本图片,共同探讨6和7的意义:

  (六)写一写

  让学生说一说6和7各像什么?然后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最后学生线描黑,再练习写。

  五、课堂小结

中班数学教案 2

  活动目标:

  能辨识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梯形、圆形,三角形,体验其多种变式。

  活动准备: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梯形、圆形各15个;泡沫地垫90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图形片。

  活动过程:

  一、玩骰子

  提问:抛一下,说说是什么图形?找一个一样的图形作朋友。

  小结:图形骰子上的6个面都有不一样的图形。

  二、游戏《图形火车》

  玩法:听指令,在骰子上找出相应的图形。从火车头开始一个接一个,将这些骰子连起来,变成一列火车。放好骰子赶快回到座位上,表示完成。

  规则:听完儿歌,要先坐在位置上找到这个图形;图形上火车的时候,要对着小朋友。

  1. 呜~呜~,火车火车就要开。三条边,三个角,这样的图形快上车。

  小结:呜~呜~,火车火车就要开。三条边,三个角,三角形火车回家了。

  2. 呜~呜~,火车火车就要开。弯弯边,没有角,这样的图形快上车。

  小结: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弯弯边,没有角的图形。

  3. 呜~呜~,火车火车就要开。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这样的图形快上车。(可请幼儿发指令)

  小结:呜~呜~,火车火车就要开。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正方形火车回家了。

  4. 呜~呜~,火车火车就要开。两条平平边,一条长一条短,还有两条斜斜的`边这样的图形快上车。(可请幼儿发指令)

  小结:呜~呜~,火车火车就要开。两条平平边,一条长一条短,还有两条斜斜的边,梯形火车回家了。

  5. 呜~呜~,图形火车就要开。四条边,四个角,这样的图形快上车。

  小结:呜~呜~,火车火车就要开。四条边,四个角,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

中班数学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数量在7以内)

  2、能够独立地取放、整理操作材料

  3、能否认真听讲,并跟随教师要求,积极举手发言

  二、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高矮不等的娃娃和大小不等的圆片)

  操作条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出示点卡、观察目测群数,复习7以内的数及数量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量的`差异

  教师出示高矮不等的娃娃,请幼儿说说谁来了有几个,他们长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高矮)

  师:今天这几个娃娃要出去春游,老师觉得这样随便站成一排太乱了,像请小朋友帮助他们按着顺序排队,谁有好方法的,请你来说一说。

  a、从矮到高排

  请幼儿将自己的娃娃卡片取出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排一排

  排好后说一说你有几个娃娃,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教师请1—2名幼儿演示并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b、引导幼儿进行逆向排序(从高到矮)

  有没有小朋友有不同的方法不是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的?(请用不同方法的幼儿展示)

  启发其他幼儿思考:他是怎样排的?这样排对吗?

  请幼儿集体操作从高到矮排列,教师巡回检查总结

  c、教师出示一张与之前一样的娃娃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这个娃娃排在哪里好呢?

  2、幼儿操作活动

  (1)给圆片排队

  请幼儿说一说这些圆片有什么不同,你能帮他们排好队吗?

  请幼儿排好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

中班数学教案 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纸、笔若干。

  活动流程:

  图形分类——认识梯形——观察——变梯形

  重难点:

  认识梯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一、图形分类。

  黑板上有许多图形,谁会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请一名幼儿操作)每个图形有几个?

  二、认识梯形。

  这是什么图形?它和长方形有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梯形上面边短,下面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不一样长,有四个角,不一样大。

  三、引导幼儿观察直角梯形、四边形。

  这两个图形都是梯形吗?(不是)哪一个图形是梯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是梯形?它上下两边平平的,不一样长,四个角不一样大。

  四、变梯形

  请小朋友们在纸上画一些梯形,并在梯形上加一些图形,使它成为你认识的东西,好吗?(教师在一旁指导)。

  效果记录:

  幼儿对梯形的认识比较欠缺,问他们一般梯形认识吗?(认识的)问他们这是什么图形(直角梯形)就不认识了,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没有一个说的出来的,告诉他们以后就明白了。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中班数学教案 5

  活动目标:

  1.在认识“0-9”数字前提下,将它们排序。

  2.在比较观察中,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扑克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10个格子,幼儿数出。

  师:眼睛看屏幕,瞧瞧屏幕上一共有几个格子?

  幼:6 8 9个 10个

  师:答案这么统一啊,确定吗?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格子。

  师:小朋友们真棒,数数能力真强!

  2.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

  师:在这每个格子里,都藏着有一个不同的数字宝宝,接下来请你边看边猜他们分别是数字几。

  幼儿根据提示猜出每个格子中的数字宝宝并说出位置。

  师:1最容易发现了,1在哪个格子里呀?(颜色:黑)

  师:还有哪些数字式你认识的? 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打开看看,是不是xx? 再找,你还找到数字几?

  3.幼儿说最大最小的数

  师:好了,10个数字宝宝都被你们找到了,看一下,10个数字里,哪个数字最大,哪个数字最小,一起告诉我。

  有比1更小的吗?

  二、给数字宝宝排队

  1.请幼儿排列(提示两种方式“顺数”“倒数”)

  师:如果老师请你给这些数字排排队,你会怎样排?刚刚我们已经说了,0最小,9最大。

  小朋友们讨论

  师:那我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该怎么排

  幼:“ 0123456789”

  师:谁会倒过来排呀?从最大的到最小的排

  幼:“9876543210”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

  1.展示扑克牌,幼儿排序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10个数字宝宝,而且你们肯定都见过他们,我们也来给他们排排队,好吗?

  展示扑克牌,幼儿上前来排序

  师:他们不仅是数字宝宝还是我们生活中的好玩伴呢,我们如果无聊了,就会几个人一起玩扑克牌,数字宝宝会给大家带来欢乐的。

  2.平时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字宝宝呢,谁来告诉我一下呢。

  (幼儿说生活中的例子)

  3.认识图片 ,并找出图片上的数字 说出数字的用途。

  师:老师在家里也找到了一些数字宝宝,看看,你们家里有没有?

  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1)药瓶

  师:这个熟悉吗?生病的时候用的,看到上面的数字了吗?

  这是一个药瓶,我们咳嗽的时候就要喝的,是止咳糖浆。瞧瞧,老师在止咳糖浆上找到数字了,这些数字是干嘛用的?

  师:药是一个很特殊的东西,要听医生的,它会告诉你到底喝多少,多也不行,少也不行,所以,糖浆上的数字是告诉你,你到底要喝多少剂量的'药。

  师:瞧瞧其他图上的数字告诉你什么。你说.

  (2)温度计

  师:没错,宝宝看到温度计上的数字了。体温计上的数字是告诉你你的身体健不健康。那你知不知道正常的体温是多少啊?所以数字能告诉你身体的情况!

  (3)日历

  师:日历上的数字可以告诉你现在是什么时间。

  (4)目录

  师:数字还可以告诉你方位,我想看的故事到底在哪一页呀,我只要看一下目录上的数字就好了。

  师总结:

  生活当中到处都有数字,有时候数字会帮我们确定方位,有时候数字会告诉我们时间,有时候数字会告诉我们身体是否健康,有时候数字会告诉我们一定的知识。

  四、活动延伸

  师:数字是我们生活当中的好朋友,那老师今天找了这么多数字宝宝,老师也请你们回家去找找哪些物品上有数字宝宝,这些数字宝宝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好不好? 记得,明天要把你找到了和老师和你的好朋友们分享哦!

  教学反思:

  从小朋友的总体表现来看,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这节课的重点的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通过猜一猜藏起来的数字,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字画等这些环节来完成目标。

  在第一个猜数字的环节,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浓厚,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猜一些特别显眼的数字如0、8、7、4、1等,但数字5小朋友都把它猜成了是数字6,因为上面一部分是遮住没有出现的,所以这两个数字小朋友难免会猜错,但在小朋友说出原因后我没有及时地给予纠正,也没有将数字5和数字6进行比较,而是直接出示了答案,相信小朋友们也没有真正的弄清楚。

  第二个环节给数字宝宝排队,从大到小从小到大小朋友都排的很好,但是按规律给这些数字排成不同的形状,小朋友就有困难了,站起来的时候能说出自己想要排成的形状,到了黑板面前来操作之后便六神无主,这最主要的原因是对10个数字的排序还不够了解。

  第三个环节是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在哪些东西上面也看到过数字,为了节省上课的时间我把这个环节放到了晨间谈话的时候,小朋友都能积极开动脑筋,说得也很好,但是老师的回应还不够,没有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认同。

中班数学教案 6

  活动目标:

  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AABAAB、ABBABB和 ABCABC,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在做珠帘、欣赏珠帘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美。

  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找规律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

  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小猴、小猪、小猫的图片;三条有规律的路;三个已粘有部分AABBCC规律的盘子;一根长绳子,上面穿有夹子;一条有AABBCC规律的围巾图片。

  2、学具:人手一根长纸条,一个固体胶、各色小圆片若干。

  3、经验准备:幼儿已有AABABB、ABBABB的排序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复习规律AABAAB、ABBABB,引出规律ABCABC

  1、出示三种动物图片。

  2、逐一出示三条路,引导孩子发现AABABB、ABBABB和ABCABC排列规律。

  二、学习新规律AABBCC

  1、出示围巾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发现AABBCC的规律。

  2、观察围巾上的花纹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又有几个并排放在一起?

  3、引导孩子发现盘子上的规律,并接下去往下排。

  第一个集体排,还有两个请两个孩子上来比赛排,检查是否排对。

  4、小结:原来这三个盘子上的花纹也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

  三、操作,进一步巩固规律AABBCC

  1、做一串珠帘,要三种颜色有顺序地排。

  2、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人拿一根长纸片,从画着颜色的这一头开始粘,三个颜色有规律地排,一直到纸片粘满了,就把它挂到珠帘下面,用上面的夹子夹住。

  3、孩子操作。

  四、欣赏漂亮的'珠帘,感知规律美

  教学反思:

  我设计了以“小熊请客”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与这些“动物”的互动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而且决大多数的孩子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也能正确地完成排序规律,但是在自己的讲解和孩子的操作中也有不足:

  1、在引导孩子感知AABBCC的排序规律时出示了一个圆盘,但当孩子全部粘贴完整之后,忽然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一个起始的标记,没有标记颜色就混在一起,规律不再那么清晰。

  2、我提供给孩子长纸条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根据规律粘贴,应该提示孩子当纸条已经不再有地方粘时,一个节结束的时候就不再往下粘了,而我们则应该 在孩子操作之前就要要提醒孩子将AA也要去掉,地方不够了就不再往下粘了。

  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做的前期准备有太多,包括教材的核心经验,知识点的正确把握等等,尤其是数学、科学领域,是不允许老师有丝毫的学科知识方面的偏差,甚至只是环节设计中的一个小细节,教师都需要考虑周全才性,才能带给孩子最为科学的认知经验。

  小百科:找规律是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目的是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多媒体出示: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同学们观察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吧。(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用手掂一掂)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一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

  ()比()重

  ()比()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形状最大,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用刚才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因为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办法)

  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诉大家。(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

  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

  3。学生交流。(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三)吊一吊

  1。师:老师这里的梨和苹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吗?(生:用天平秤来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2。比较矿泉水和生梨。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讨论交流)

  (1。用手估测,2个2个比较;2。2个2个吊起来比较;3。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师:哪种方法会比较方便?(全吊上去)

  师: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

  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并记录结果(从轻到重)

  填写在书上的表格内。

  3。学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长说明这个物体最重。

  4。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

  四、知识拓展:

  1。出示课件:小朋友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止晃动,像现在这样时,你能说出谁比较重吗?为什么?(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如果他们两人一样重,那跷跷板两边的高度会怎样?(一样高)

  2。师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幅图里看懂了什么?(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

  师:要使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答)

  师:如果再加1个苹果,那右边要加几个香蕉才能使它们一样重呢?(2根香蕉)

  3。课后拓展练习: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饮料,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饮料,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饮料的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饮料的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12×4=48(瓶)

  6×8=48(瓶)

  (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中班数学教案 8

  活动目标:

  1.幼儿正确点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并能找出用来表示其数量的数字。

  2.幼儿发现物品的排列规律,并将数字1—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幼儿能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名称。

  4.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好玩和有趣。

  活动重点:

  幼儿正确的进行点数、排序,并认识几种几何图形。

  活动难点:

  幼儿能准确的数出物品的数量,并快速的按物找数,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上面粘贴各种水果),挂图两张,数字卡片一套。音乐《小司机》

  学具:数字卡片幼儿人手一套。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

  教师:小猫家盖了新房子,今天它邀请小朋友去做客,你们想去吗?

  2.幼儿手口一致唱数1-30。

  教师:现在我们来清点人数。(教师指幼儿,幼儿边拍手边数数)

  3.律动《小司机》

  教师:我们开着小汽车去吧。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发现物品的排列规律。

  教师:小猫在门上挂上了漂亮的气球。

  (1)看看气球有什么不一样?是怎么挂的?(大小、颜色)

  教师:在门口还摆上了漂亮的花。

  (2)花有什么不一样?是怎么摆的'?(高矮、颜色)

  教师:这儿还有几盆没摆好,请小朋友帮助小猫摆好好吗?接下来该怎么摆?(叫个别幼儿摆)

  2.播放课件、出示图片,幼儿点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小猫家的墙上还挂了许多画。

  (1)看看画有什么?数数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叫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找出相应的数字。

  (3)教师出示数字,验证幼儿的答案。

  3.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认数,并拿出相应数量的玩具。

  教师:小猫还准备了许多玩具要和小朋友玩,现在老师拿出数字卡片,小朋友看卡片上是3,就拿出3个玩具,看谁拿的又对又快。

  (1)教师说,幼儿操作。

  (2)教师检查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小结操作情况。

  4.出示图片,幼儿认识几何图形。

  教师:小猫准备了许多水果想请小朋友品尝,他把水果放在了几个不同形状的盘子了,看看这些盘子都是什么形状的?

  5.说一说、数一数、找一找。

  (1)三角形盘子里有什么?各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述?找出相应的数字。

  (2)圆形盘子里有什么?各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述?找出相应的数字。

  (3)正方形盘子里有什么?各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述?找出相应的数字。

  6.出示图片,巩固复习。

  教师:小猫家还来了几只小动物,看看是谁?他们也在玩游戏,看看玩的是什么?有几张牌?这些牌是怎么排列的?杯子里的饮料谁的最多?谁的最少?

  7.给数字排队。

  教师:数字宝宝和小朋友玩游戏走乱了,让我们从左边开始,按照从小到大的顺数给他们排好队好吗?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本节内容,提出希望。

  2.律动《小司机》。

中班数学教案 9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

  2、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糖(幼儿每人15颗)、小篮子20只、保鲜袋幼儿每人5只(里面装有数量为1-5的点卡),数字卡片1-5。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参观彩虹糖果屋,通过自己的感官,调动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参观彩虹糖果屋,我是彩虹姐姐。我们糖果屋的糖果多不多啊?你们可以用鼻子上去闻一闻,都有什么味道?你们喜欢糖吗?好,那我们先来玩一个糖果小游戏。

  二、猜糖、夹糖游戏1、猜糖:

  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吗?(没有)请你闭上眼睛,我要变糖了。(教师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好,把睁开眼睛,请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几粒糖?你们可以在1、2、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幼儿猜对后请全体幼儿都拿出和教师一样多的糖)(把糖送给猜对的那位小朋友。)(幼儿游戏数次)2、手指夹糖:

  来,把手做成夹子(幼儿用两只手指头做"剪刀"状),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好,下面,我们来玩夹糖游戏,我来数"1、2、3",你来把糖一粒粒夹到桌子上,彩虹姐姐数到"3"你马上停下来,然后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停!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提问:谁也夹了X粒糖?;站起来去数一数别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谁的糖和你一样多?)(幼儿玩夹糖游戏3-4次,每次停让幼儿先自己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教师每次都要改变数数的速度)三、装糖游戏:

  (目的是通过幼儿积极的、主动的操作,让幼儿将圆点与实物(糖)正确匹配起来,提高幼儿匹配能力,并为今后学习数物匹配打下基础。)请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小篮子拿起来。篮子里是什么呀?抓住袋袋的口,把塑料袋倒过来,数一数有几只塑料袋?(幼儿点数塑料袋一共5只),每只塑料袋里都有一张圆点卡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来装糖,先数数口袋里的卡片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听清楚了吗?

  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四、买糖、品糖游戏:

  教师扮演彩虹姐姐买糖,幼儿卖糖。幼儿检查糖装得是否正确,再次点数5以内的数量,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可以反复进行,每一名幼儿都要买糖并数出数量,数对的'奖励一块糖果,尽量帮住能力较差的幼儿完成得到奖励,使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中,幼儿们感知了彩虹的七种颜色,以及颜色的排列的顺序。同时,幼儿们尝试以彩虹为线索进行大胆想象、创作。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作品《彩虹真美丽》,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不会画彩虹,需要老师指导和帮助。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整个的探究活动,幼儿经历了猜想-设计-探究-验证这个完整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注意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幼儿语言不完整,注意对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幼儿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表扬与激励。

中班数学教案 10

  活动目标:

  1.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动动板、统计表四份、操作统计表1份、货架4个、蔬菜4种、果4种、学具4种、日用品4种

  活动重点:

  1.掌握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读懂记录表。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

  幼儿:喜欢

  师:在超市你们都看到哪些商品?

  幼儿:有苹果、毛巾、水杯、鱼、土豆、猪肉、洗碗精等等。

  师:超市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幼儿:水果放在水果架上,毛巾放在日用品架上。

  师:它们可以放在一起吗?

  幼儿:不可以,因为它们不是一类。

  师:这里是一个小超市,请你们看看货架上都有什么?

  幼儿:书、白菜、笔、毛巾等等

  师:我就是这里的经理,我准备在进点货,想了解一下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怎样摆放更加合理?所以请大家来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幼儿:愿意

  师:怎样来统计4个人分为1组,统计一个货架,并把你们统计的结果记录下来(出示记录纸),4个人做一件事不太容易,谁来记录谁来分谁来数选择哪个货架请你们商量一下,选择一名小朋友来做记录,下面请负责记录的小朋友到老师这里来取记录用的纸和笔,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

  幼儿:准备好了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货架上的物品吧,大家要仔细看每种物品有多少个?并且把你统计的数量详细的记录在记录单上。

  师:小朋友们你们统计好了吗?

  幼儿:统计好了

  师: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统计表,请小朋友们把统计到的数量告诉给老师(提问1、2、3、4组)。

  幼儿:上报统计数量。

  师:刚才四个小组已经把货架上的物品数量分别的`统计出来了,那们就请我们的好朋友在数位板上帮我们统计出来吧!

  师:老师展示数位板上的统计结果。

  师:听音乐,请小朋友分别把同类的物品核对之后放在指定的货架上。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在生活中统计出家里的物品,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班数学教案 11

  活动目标:

  1. 尝试在游戏情境下,正确数数的方法,感知数量8;

  2. 体验和朋友一起游戏的愉悦心情。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包装盒若干:PPT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春天的茶园

  引导语:春天来了,茶园里的茶树都绿了,茶农们都忙着采摘茶叶,忙着做春茶呢!大家看一看茶园里都有几种不一样的.茶,

  1. 引导幼儿观看PPT。

  二、试一试,采茶叶

  引导语:茶园里还有很多茶叶都还没采摘,你们可以帮帮我吗?。

  每位小朋友只要采摘8片茶叶并把它贴在茶树上,每8棵茶树组成一个茶园;

  三、做一做,茶叶加工厂

  引导语:茶叶都采摘下来了,你们可以去我的加工厂帮我一些忙吗?

  1. 包装茶叶

  每个小袋里装8片茶叶,装好以后要放进茶叶罐里,每个茶叶罐装8包茶叶

  2. 找出茶叶加工厂中与“8”有关的东西。

  a.找出数字8;

  b.找出数量是8的东西;

  c.找出点数为8的卡片;

  四、玩一玩,开茶叶店

  引导语:我的茶叶店马上就要开业啦~可是我的东西还没有摆上货架,你们可以帮帮我吗?

  请小朋友将之前找出与“8”有关物品分类摆放在货架上。

中班数学教案 12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表述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粗细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积木、香肠、记号笔、蜡烛等数量若干;课件ppt;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粗细。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小结:哦,你们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还是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插一插、叠一叠、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2.比较判断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红色和绿色积木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块红色的积木,你认为它是粗的还是细的呢?我们请绿色的积木来帮帮忙,和它比一比。

  ②继续出示蓝色的积木和绿色的积木进行比较,知道粗细的相对性。

  师:咦,为什么刚才和绿色的积木比,是红色的积木粗,现在和蓝色的积木比,红色的积木就变细了呢?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找出最粗和最细。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块积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认为哪块最粗,哪块最细呢?

  (3)小结。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较粗细的`三个秘密。第一,最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较粗和细,单独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的;第二,和不同粗细的物体比,结果是不一样,粗和细是相对的;第三,三种以上的物体比较粗细,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细的。

中班数学教案 13

  活动目标:

  ⒈能按照要求指出有关对象位于队伍的“第几个”,感知7以内的序数。

  ⒉能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细节,比较某些对象的异同。

  活动准备:

  ⒈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5页《找妈妈》。

  ⒉材料袋:妈妈和宝宝的图片。

  活动重难点分析:

  能指出有关对象的位列序数,并能通过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激发兴趣

  师: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的妈妈要带宝宝去参加亲子郊游,他们都穿上了一样的亲子装,宝宝班的老师有点搞不清楚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找找他们。

  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衣服着装的细节,比较家庭之间、亲子之间衣服着装的异同。

  ⒈游戏:找妈妈

  师:请你在图片中寻找和宝宝穿同样“亲子装”的妈妈。(重点指导:按照幼儿的回答,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将妈妈的图片标出来,表示“他们是一家”。)

  ⒉观察、比较每对家庭着装打扮的不同。

  师:这些宝贝家庭有着怎样的穿着打扮?(重点观察:有什么图案?发饰、发型、鞋子是否一样?)

  ⒊观察、比较妈妈和宝宝着装的不同。

  师:妈妈和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例如:妈妈的个子比宝宝高,妈妈的裙子比宝宝的裙子长,妈妈的鞋子比宝宝的鞋子大等。)

  ⒋教师小结

  师:原来每个家庭的`衣着打扮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图案、颜色等。同一个家庭衣服款式、打扮虽然一样,但是妈妈的衣服、鞋子等尺寸会比宝宝的大。

  三.引导幼儿根据提示找到相应特征对象,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说出“站在队伍的第X个”。

  ⒈数数几个宝宝

  师:有几个宝宝?你是怎么数的?(从左往右,一个一个地数)

  ⒉根据“妈妈”提示,找宝宝

  师:请你帮我找宝宝,我的宝宝穿着一条红色背带裤,他排在队伍的第几个?(重点:引导幼儿完整说:“站在队伍的第X个”。)

  ⒊根据“宝宝”提示,找妈妈

  师:请你帮我找妈妈,我的妈妈穿着XXX的裙子,她排在队伍的第几个?(重点:引导幼儿完整说:“站在队伍的第X个”。)

  四.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7以内的数序。

  ⒈讲解操作要求

  2 师:请翻开活动材料《数学》第5页《找妈妈》。根据左边宝宝的服饰在右边的队伍里寻找他们的妈妈。

  ⒉幼儿操作:仔细观察画面上的细节,找到宝宝的妈妈,用笔把妈妈圈起来。

  ⒊讲评展示

  师:请你说说每一位宝宝的妈妈分别排在队伍的第几个,用画点的方式记录在空白处,如排在第3个,就画3个点来记录。

中班数学教案 14

  活动目的: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3、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难点: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

  1、 演示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

  2、 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套娃等等。

  活动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 出示两个娃娃,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啊?(两个娃娃)我把她们都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看看这两个娃娃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大娃娃比小娃娃高,小娃娃比大娃娃矮。)”

  2、 再出示一个中娃娃,引导幼儿比较。

  “我还有一个娃娃,我也把她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并放在这两个娃娃的中间,这里就有1、2、3三个娃娃。看看她比哪个娃娃高?比哪个娃娃矮?(比这个小娃娃高,比这个大娃娃矮。)原来她们是比过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 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高矮。

  “刚才我们的娃娃比过高矮了,那我们小朋友也来比一比吧,我先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你们都站在平平的地板上。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 再请一个中等个子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

  “我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站在地板上,在这两个小朋友的中间,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比一比,再请这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同上。

  (三)幼儿和树小组比高矮。

  1、 幼儿和大树比高矮。

  “现在我请小朋友和别的东西比一比,知道是什么吗?(树)我把树放在平平的地板上,树高还是矮啊?(不知道)要想知道树是高还是矮是要有东西和它比的,那我请这组的一个(中个)小朋友来和这棵树比一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出示小树。“你们说是小朋友矮,那我还有一棵小树,也把它放在平平的地上,看看现在是谁比谁高?谁比谁矮?那小朋友和两棵树比一比是(小朋友比大树矮,小朋友比小树高。)”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和树比一比,再请那组的一个(高个)小朋友上来。谁最高?谁最矮?(大树比小树高,,大树比小朋友矮。)

  小结:高和矮是要通过比较以后才能知道的,单独一个东西不能判断高矮。

  (四)按高矮排序。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这些玩具有高有矮,请你们在桌子上去比一比,按高矮来排排队。”

  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

  (1) 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套娃的高矮排序;(3)用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4)按杯子高矮排序;(5)按小棒高矮排序。

  2、讨论:请个别幼儿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讲台来,这是什么玩具?数数有几个?教师指其中一个问,说说比这个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有哪些玩具?

  (五)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么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中班数学教案 15

  设计意图:

  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情景,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在探索中寻找数字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目标:

  1、知道5的相邻数,理解数群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尝试总结相邻数的规律,并能迁移运用。

  活动准备:

  1、1-6数字卡、1-6数量不同的动物卡片、彩笔。

  2、幼儿用书第三册第32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分别出示动物卡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及各自相邻的好朋友。

  “小动物们最近搬新家了,它们听说你们最聪明了,想请你们帮它们认识认识它们的左邻右舍,你们说可以吗?那我们一起帮助它们吧!”

  (1)分别出示5种不同的小动物卡片,利用1-6数字卡,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数量。

  (2)找出它们的相邻好朋友,并说出里有(它们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2、学习5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数的含义。

  (1)出示6种动物图片,引导幼儿按顺序给它们排排队。

  (2)“小花猫说呀我还是没弄清楚我的左邻右舍是谁,想请你们再来帮帮它,可以吗?”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它的相邻好朋友是谁和谁?找出5只小猫左边的'邻居是谁,有几只,5只小猫的右边是谁,有几只,比较小狗比小猫少多少,小羊比小猫多多少。并说出5比4多1比6少1的关系。

  3、引导幼儿寻找相邻数的规律。

  (1)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数都有两个相邻好朋友,一个比他多一是他的相邻大朋友,一个比他少一是他的相邻小朋友,三个数之间中间的数比前面一个数大,比后面一个数小

  (2)引导幼儿根据相邻数规律进行推理。找出6的相邻好朋友是几和几?7的相邻好朋友是几和几?

  (3)组织幼儿完成操作练习:《找朋友》。通过操作练习,巩固5的相邻数。

  (4)评价幼儿操作练习情况。

  (5)教师利用幼儿用书第3册第32页,引导幼儿根据相邻数的关系,完成数学活动。

  活动延伸:

  和幼儿一起玩数字娃娃的游戏,巩固对5以内相邻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