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案

时间:2023-03-31 09:28:16 教案 我要投稿

《庐山的云雾》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庐山的云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案1

  一、说教材:

  (一)单元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这些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令国人引以为豪。如果让我给这个单元定个主题,我想应该是“祖国山河赞”。(加入各课侧重点。)

  (二)文本解读:

  《庐山的云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散文紧紧扣住“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两个关键词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庐山云雾图。全文层次分明,总-分-总的叙述方式适合刚刚接触习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通过庐山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庐山云雾写得十分形象、美丽。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致。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两个自然段就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即“总-分”结构。它们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学生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习作训练的重要凭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流连忘返”一词,表达了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文章情景交融,文质兼美。

  二、说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习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习说话。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比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四、说教法、学法

  篇:“导学-自学”。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相同,都是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半学期要掌握的重要的构段方式。因此,我采用从扶到放、学法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段:读悟结合,“读-划-品-读”,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具体方法:对学生陌生的和词句进行点评,理解意思;学生不了解庐山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因此借助音、像,对抽象的文字进行直观感受,领略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和“动态美”;根据学生爱动的特点,请学生作画,加深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象,拓宽文本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配乐读词造氛围。

  1.认读《练习1》的8个词语,说说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这样设计一是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回忆,配上音乐营造气氛;二是为课后写话提供相应词语。

  (二)引读课文回顾美。

  在第一课时理解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式回顾第一自然段。具体设计:景色秀丽的庐山,有——,有——,有——,有——,那——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三)“形态美”中悟学法。

  1.分三次读。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用“——”画出来。找出中心词,用“.”标出,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2)再读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我把内容排列出来,关键词加上点。先点明“总分”结构写法。接着组织讨论: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练习词语运用(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然后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一个问题引出比喻。再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处比喻好在哪里,请学生到黑板上画白色绒帽和一条条玉带。(学生在画的时候,就要对云雾有充分的想象。其他看的学生也会把画出来的云雾与自己想象中的云雾进行对照,这样印象会比较深。其它两处利用“凤凰语文”资源库中丰富的图片来加深直观感受。)

  (3)相机逐句指导有感情朗读,再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内化积累。

  2.回顾此段学习,小结方法:读——划——品——读。

  (四)“动态美”中用学法。

  1.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2.检查自学的情况,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要点:

  (1)找准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讨论: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

  抓住关键词: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3)用朗读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 利用文中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

  4.利用资源库中的视频短片来帮助理解并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5. 背诵。

  (五)创设情境露真情。

  情境1: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 请给外地游客介绍一下。

  情境2:我国的名胜数不胜数,你还去过哪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分层创设情境,给不同经历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练习用“流连忘返”说话。

  配乐朗读全文。

  (六)课后练写固方法。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的写法,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层次明,结构清,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

  【附:板书】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 令人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案:

  教材分析:

  (一)单元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这些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令国人引以为豪。如果让我给这个单元定个主题,我想应该是“祖国山河赞”。

  (二)文本解读:

  《庐山的云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散文紧紧扣住“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两个关键词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庐山云雾图。全文层次分明,总-分-总的叙述方式适合刚刚接触习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通过庐山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庐山云雾写得十分形象、美丽。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致。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两个自然段就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即“总-分”结构。它们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学生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习作训练的重要凭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流连忘返”一词,表达了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文章情景交融,文质兼美。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习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

  一、配乐读词造氛围。

  1.认读课后练习中的8个词语。

  (1)指名读正确。(2)齐读。(3)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一是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回忆,配上音乐营造气氛;二是为课后写话提供相应词语。】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再去好好欣赏庐山的云雾。

  2.板书课题:3.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

  二、引读课文回顾美。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有——,有——,有——,那——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像——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理解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式回顾第一自然段,回顾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

  过渡:确实,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美丽而神奇。欣赏这样的美景,

  我们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去感受。

  三、“形态美”中学构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找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交流中心句。从这一段,哪个词特别能表现庐山的云雾的特点?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读句子。

  3.再读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1)边交流边把内容排列出来,在表示位置的词语下划线。再点明“总分”结构写法。

  (2)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①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比喻好在哪里。

  瞧这山头,现在是有模有样啦!看它戴着“白色绒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美丽、可爱、暖和、神奇等)适时理解“笼罩”。

  ② 看图加深感受。

  ③ 读出学生自己理解的感觉。

  ④ 点回中心句:这处恰当的比喻,让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庐山云雾的姿态。庐山的云雾还会有什么姿态呢?

  4.抓住 “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词语,运用图文结合,展开想象的方法感受其它几处比喻的精到。

  指名读一读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它的样子吗?给你什么感觉呢?看看图,是这样吗?再读句子。

  5.背诵。

  (1)自己边想画面边填: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就像是戴在——;那些缠绕在——,又像是系在——。云雾弥漫——,它是——;云雾遮挡——,它又是——。

  (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6.回顾此段学习,师生共同小结方法:读——划——品——读。

  【设计意图:对学生陌生的和词句进行点评,理解意思;学生不了解庐山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因此借助音、像,对抽象的文字进行直观感受,领略庐山云雾的“姿态美”。读悟结合,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从学习过程中提炼学习方法,为下段的自学提供“扶手”。】

  四、“动态美”中促想象。

  1.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2.检查自学的情况,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要点:

  (1)找准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讨论: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找关键词: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②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③读好关键词,读出变化之快。

  (3)讨论: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多,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找出云雾由什么变成什么?

  ②用朗读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 利用资源库中的视频短片来帮助理解并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叙述: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神秘的色彩。看,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过渡: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4. 利用文中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

  (1)学生说自己的想象。(要注意开阔学生思维,使想象丰富起来。)

  (2)出示说话训练的句式: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3)学生写话、交流。

  五、创设情境露真情。

  练习用“流连忘返”说话:

  情境1: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 请给外地游客介绍一下。

  情境2:我国的名胜数不胜数,你还去过哪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配乐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分层创设情境,给不同经历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引导学生找到合理的、能吸引人的内容,说规范的句。】

  六、课后练写固方法。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的写法,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例:

  河边的小树林生机勃勃。……

  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

  美丽的街灯令人眼花缭乱。……

  习作要求:

  1.可以选择提供的内容写,也可自己另外定。

  2.用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3.展开合理想象,用上“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 令人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学反思:

  这课教什么?怎样教?

  如何使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使学生获益更多是老师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教学的一个关键话题。在进课堂之前,教师总是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要教给学生什么?二是怎样教?即明确教学目标与制定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恰当地使用方法,也是让目标落到实处的一个关键。

  目标一: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凭借《庐山的云雾》这个文本,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在读教材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条理特别清晰,第二、三两个重点段都是“总——分”结构尤为突出。而这一构段方式正是三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构段方式,教材的课后练习中也有设计相应的训练(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一个本领: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层递进训练。这篇文章最让我满意的是有两段同样的“总——分”构段,我可以先扶后放,逐步进行教学。围绕这点,我先指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感悟构段方式。课上,我先请学生找中心句(总写)及句中的中心词;然后找通过哪些句子具体写(分写)的`;接着点明“总——分”结构;再逐句品读,每品过一处分写,便点回中心句,强调总分;最后根据文本来总结此关系的构段方式。这样逐步明确“总”与“分”的关系,使学生在头脑里对此关系一清二楚。

  学过之后,便要巩固,于是师生共同总结上段学法,再请自学下段,再一次清晰这一构段方式。在巡视的时候,我很高兴地看到几乎所有学生都找出了“总写”的句子,学生还有滋有味地品读着句子。弄懂之后,便要运用。我利用文中的“……”,指导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课后再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这样从学到用,逐层深入,可以说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用得轻轻松松。

  不过,自己认为课后习题中的提示设计还不够理想,当时着急快要派用场了怎么就没招了,一时情急反而影响正常思维。上完之后静下来再想,倒不如列出例如“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这类提示,反而更有启发性,学生也更容易着手。

  目标二: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

  此文中的比喻句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想象无限。迷茫的云雾在作者的笔下,竟活灵活现地成了不同的景物(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座冰山……)。从生活的到虚构的,从天上的到海上的,如此丰富的想象,着实让人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于是,凭借这点,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二个本领:通过对文中描绘庐山云雾的比喻的品味,学会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辞。

  在达成这一目标的时候,主要方法之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其实,想象得再不着边际,也是离不开生活的,大凡想象之中东西都是生活的本原或再创造。文中的比喻有些跟学生生活很贴近,如“白色绒帽”,我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处比喻的感受。有学生马上说感觉很“暖和”。这是多么生活化的感受!如果在现在这样的12月的季节里,给你一顶绒帽戴在头上,你一顶也会觉得暖和。有学生说感觉很“美丽”,确实,青山白雾,想来也美。也有学生说感觉很神奇的,这也不错,那么大的山戴着顶绒帽,能不神奇吗?学生的感受谈得多么真切。

  在指导利用文中的“……”写话时,我也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开始的几个学生说像小狗,像小鸟,像老虎等等。我一听,学生都想到动物了呀,于是我引导:庐山的云雾除了像这些“动物”,还会像什么?学生很聪明,马上就更大范围地想开去了,植物也出现了,房子也出现了,汽车也出现了,还有很多(这些都来自于生活)。学生思维开阔了,想象也就丰富起来了。所以说教材来自生活,教学也应来自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来教,学生容易接受,也能生发出精彩的思维碰撞。

  说到这处写话练习,在学生“写”的时候,我为学生提供了参照格式。(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这样不仅降低了写话的难度,(课堂上的写话训练目的一是要把想象到的用比喻句写下来,二是要尝试“总——分”构段,不宜太难。)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独立写话的时候有法可依。

  “总——分”构段方式和比喻修辞手法这两点是我在这堂课上特别要教给学生。在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中还设有其他些许目标,如背诵、用“流连忘返”说话等,其实也是在这两个主要目标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可以达到的。(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几乎是每篇课文的第二课时都会训练的。这类“大众”目标应该可以不要写进“教学目标”之中了吧?)

  另外,内容与方法的整合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在听课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如果一堂课的容量太多,就会处理不好细节,使训练流于形式而学生学得并不扎实。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我理了一下我设计的训练,就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于是,我将训练内容进行整合,将省略号的扩充练习之“说”改成了“写”,而将原本要“写”的形式移到了此处。这样一处理,将原设计中的两个“说”(还有一处是用“流连忘返”说话)改成了一“说”一“写”,并将写的要求明确化,也围绕了“总——分”这一重点展开。有机整合了修辞、构段于一处写话之中,让课堂精简了,训练也落到实处了。

  课文是教学的主要凭借,谨防步入教教材的误区。明白了要教什么,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可凭借的依据,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扶手”。明白了怎样教,才可以将文本化为学生的内涵,使之成为课文与学生之间的可行“通道”。这关键是要为具体的目标寻找与之相应的具体方法(这方法也可能是一组方法),使两者相匹配。

《庐山的云雾》教案2

  教材依据

  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只有在民主、平等、积极、愉悦的课堂情境下,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下,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有灵感,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自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配套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秀丽、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想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2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云雾一种姿态,让生说说画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姿态,师生共评。

  4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云雾,生齐读课文。

  5那么庐山云雾是这四种姿态吗?它还有哪些姿态呢?

  6让学生画,指名上黑板画,生解说内容,师生共同评点所有内容。

  三、自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②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句?

  2、按照自学的要求,读懂第3自然段的同学请谈自己的感受。

  (1)让学生读课文

  让学生

  再让学生读课文

  学生

  (2)读书时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才能给别人带来享受,请你们谈谈自学时,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说,引导就弄懂这段话的中心句,总分构段方式。理解“瞬息万变”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具体的语境,确切地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巧妙地点拨学法。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词句,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

  让学生说一说

  4、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写得具体形象的,我们一齐来读这一段。

  5、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号,它表示什么?生说

  6、想想看,云雾还会变出哪些样子?

  生说

  谁能用上一些词,把你们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

  学生自己说,指名说

  7、这么多的样子,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

  生齐读千姿百态。

  云雾的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也用一个词概括叫做——

  生齐读瞬息万变

  8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课文,真了不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9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这一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生齐说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吗?

  五、,升华

  教学后记

  本是一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有独到之处,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因此,本教学设计根据这课文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下面谈谈教后的几点感想。

  一、淡化分析,重视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语言文字重在感悟,让学生有所“感”然后各自“内化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减少老师的分析、讲解、还是以读为主,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词语。

  二、注重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并注意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学科整合渗透,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画一画庐山的云雾,与美术学科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庐山的云雾》教案3

  教学理念:

  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

  教学内容:

  《庐山的云雾》运用比喻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以及练习写作。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我国自古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其中庐山位于我国江西九江市,山峰秀丽,是我国有名的风景名胜,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2、庐山以风景秀丽闻名,但更吸引游客的是这里变幻无常的云雾,他为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二、检查预习

  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

  第一关:生字

  景、秀、尤、幻、增、添、漫、姿、态、笼、罩、弥、茫、匹、返

  第二关:词语

  景色、秀丽、尤其、增添、龙爪、弥漫、茫茫、千姿百态、流连忘返、瞬息万变

  第三关:成语积累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以生动有趣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习作了了解,又给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2、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以上这些没能难道你们,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二段:庐山云雾的样子;

  第三段:庐山云雾的变化;

  第四段: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三、学习第一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快跟随作者去一睹为快,瞧,庐山到了!

  2、放第一段文章录音

  3、看书中插图,文中都描写了图中的哪些景物?

  4、众多景物中,云雾印象最为深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四周都是云雾,我们漫步山间,真的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5、感情朗读此段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庐山的秀丽,下节课让我们充分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秀,庐山云雾的奇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这节我们就来细细品味它内在的美。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云雾的特点是,用一个词来形容。(千姿百态或其它)

  3、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把它找出来,同桌读一读。

  4、再读读这些句子,你最喜欢哪句?说说理由。

  5、作者把不同的云比作帽子、玉带、大海、天幕,这些动人的语句让大家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这么美的语言不读太可惜了。

  6、感情朗读。

  7、听到你们美妙的声音,我似身处云雾中,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样的云雾?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画一画。

  (将“话”转化为“画”,使生硬的文字变为美妙的画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还给人什么感受呢?读读第三自然段便知。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从这段中又发现了云雾的什么特点?(瞬息万变)

  3、“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觉得云雾怎样?(变化快)

  4、你还从哪些词体会到云雾变化得快?

  5、这段我们应该怎样来读?

  6、“瞬息”是说快,那“万变”是说变化的样子多,想象一下云雾在哪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大胆、丰富的想象是对文章内容的补白。)

  7、学生交流

  8、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将庐山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由赞叹(引出文章的第四自然段)。

  四、写法拓展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都以中心句起头,其他几句围绕中心句展开具体叙述,这就是“总分”结构,今后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写写身边的景物。

  (激发学生习作欲望,读写结合)

  五、总结

  庐山的秀闻名天下,庐山云雾的神奇令人流连忘返,古今多少文人赞颂庐山,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从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六、作业

  1、学习“总分”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像:帽子、玉带、大海、天幕……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背诵《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

  师:刚才,在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大诗人苏轼和李白都不谋而合地赞美了同一座山,这就是——

  生:庐山

  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俺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俺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师: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外面是一个广字框,里面是家家户户的户,这一瞥要写的长一些。

  教师范写庐山,

  同学书空

  师:好,齐读课题

  生:庐山的云雾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别忘了拿出一支笔,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假如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同学自由读课文。

  师:好了,都读完了。看你们读的那么认真,这一课的生字新词一定难不倒你们。

  来读一读。应该自身读一读,才干发现读的对不对。

  2.课件出示词语,先自由读,再开火读词语。

  幽谷 游览 弥漫 漂浮

  四蹄生风 瞬息万变

  师:俺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

  弥漫:

  师:这个生字读得很准确,这个字的声母是“m”。

  漂浮,出现在这个句子中,谁来读,你来读吧。

  生读。

  师:漂:假如放在句子中还能读对吗?

  在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带有风字部的飘

  出现在这个句子中,你读读这句话。

  小结:看来,漂浮在水面要用“三点水”的漂,而“随风飘荡”就是“风字部”的飘。

  这个小组的同学读得很正确。

  生:再看看这些词语中,有没有哪个词你不太懂?

  生:幽谷是什么意思?

  师:好,俺们来看,这样的山谷给你怎样的感觉?看屏幕。

  生:老师,这个山谷很高又很静。

  师:好了,这个山谷不是高,应该是深。山峰才说高。你看,这样幽深的山谷就叫

  生:幽谷。

  生:什么叫四蹄生风

  师:课文中是来形容什么的?

  生:白马

  师:联系你的生活,什么样的马,可以成为四蹄生风

  生:跑得比风还快的马

  师:课文中就是指形容马的四蹄跑得比风还快。

  (三)感情朗读,体会特点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四个

  生:快标出来。

  师:这个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任务更重,考虑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开始生读。

  师:读课题,——恩,这四个同学都读的正确流利。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给俺留下的印象是变化很多很神奇。

  师:谁还想说,那个女同学。

  生:庐山的云雾给俺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印象。。

  师:你看,他还用上了书上的词语。说的可真好。老师也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伸出手,和俺一起来写。谁还想说

  生:变化无穷的云雾有神秘的色彩。

  师:能把有关的语句给大家读一读吗?这句话没有读完,接下去。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师:究竟是怎样一种神秘的感觉,你能接着读下去吗?。

  师: 是啊,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假如读得再轻一些,再慢一点,就更好神秘的感觉。

  生读。

  哟,你仿佛已经把俺们带入这飘飘欲仙的仙境啊。看来,庐山云雾的确是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文中的那一部份是写了它的千姿百态呢?

  生:第二自然段。

  快速读一读,写了几种姿态。

  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四种。

  师:那你说吧。

  生:第一种是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第二种是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第三种是云雾弥漫山谷,第四种是云雾遮挡着山峰。

  师:现在,选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听清楚,再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师:谁愿意把你划出句子的读给大家听。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俺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把云雾比喻成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作者把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比喻成系在一条条的玉带,戴在山腰间。俺觉得写得很有趣,很美。

  师:刚才俺发现很多同学也把这个句子划下来了。一起读读。男同学读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女同学读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看来,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得比如也不同。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俺们感受到云它的千姿百态?

  师:俺注意到了,你把云雾的位置读出来了。你喜爱这些云雾吗?谁再来读读。

  师:哎哟,听了你的朗读,俺觉得这山也像人一样,又带白帽,又缠玉带,可真有趣。谁来说说,你还喜欢什么句子?

  生: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俺觉得云雾神奇在他的壮观。

  师:谁把壮观读出来。

  生读

  师:是呀,大海多辽阔啊。这云雾就像大海一样,千里茫茫,该怎样读呢?先听俺来读一读。

  师读

  师:谁来像俺这样读读吗?

  能感觉到云雾很辽阔了,能读得更辽阔吗?

  生读。

  师:你喜欢这样的云雾吗?让俺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教师来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读。

  师: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写四种云雾的时候,写每一种用了分号。

  师:发现老师读得那一句了吗?

  生:老师读的句子是写云雾千姿百态,俺们读的是每一种云雾的样子。

  师:俺读得句子像首领一样。统领全段,这就是中心句,也叫总起句。把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总起句。。

  师:让俺们把这美景,优美的句文字记在心间。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是怎样的?练习,先背一下。自身背自身的。

  师: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你来试一试吧,其他的同学跟她一起轻声背。

  师:哎哟,好像这些云雾就在你眼前似的,都背下来了。

  师:那么,现在俺把表示位置的词语也去掉,背一背。能背吗?这么有信心。俺们一起来吧。没有掌握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一读。

  全班齐背

  师:哎呀,这美丽的云雾永远的留在了你们的心间。

  教师小结: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常驻在你们的心间了!学习这一段时,俺们通过总起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让俺们领略到它神秘的色彩。其实,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运用了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的。快找找。

  4.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方式来写的,谁找到了?

  生: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师:你发现了云雾的什么特点?

  生:瞬息万变

  师:俺们把这个词写下来。(板书)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出来呢?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句话就是总起句。学到的知识马上能运用起来,这不错

  师:仅仅有这几种变化吗?

  师:不只能读出语言文字的含义,,还能读出标点符号的含义

  师:云雾的变化不只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变化的速度还特别的——快!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俺们感受到这一特点吗?自身先试一试,读一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其他同学。评一评它读的怎样?

  生读: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生:你冰山读的延长一点,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生:你转眼间读得很慢,读的快一点。

  生读。

  师:转眼间能让它变化得更快一点吗?

  师:这段话还能读得更快一点吗?

  师:快看看这云雾又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四幅画面。)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雾变化的样子写在这一段的句尾。

  同学写

  师:

  你看,眼前的云雾说变就变——(同学尝试填空)

  你写得什么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别忘了,回家查查字典,张开大口的狮子

  师:【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生:一只小兔子,

  生: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师:【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生:一只吃竹子的熊猫。

  生:一只只可爱的小企鹅。

  师: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可是一眨眼,它又变了:

  生:

  一只吃竹子的熊猫,

  生:一只小兔子在吃草。

  师:【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变成了————】

  生:一朵朵盛开的百合花。

  师:这么多的变化,就在俺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这庐山的云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你觉得“瞬”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

  一眨眼的意思。

  5. 学习第4自然段

  师: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一起的感受——

  读: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师:是呀,这美景吸引了俺们,不想回去了,这就是——

  生:留恋忘返。

  板书。

  师:这也是俺们对庐山由衷地赞叹啊!谁来读读。

  同学读

  师:读出俺们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四)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虽然俺们恋恋不舍,但俺们终究要告别庐山,挥挥衣袖作别这神秘的云雾。最后俺请大家优秀3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俺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俺们一起的感受!

  师: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真让俺感受到庐山神秘的色彩。课文都用总起句写出庐山的特点,然后用比喻句,运用合理的想象写出特点。下一节课俺们就学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俺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其他地方,山间的云雾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师优秀你们两篇文章。《阿里山的云雾》、《黄山云海》,还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庐山云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这三篇文章,找来读一读,看一看不同地域的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云雾的不同特点。

《庐山的云雾》教案5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习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

  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 庐山的云雾(板书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介绍,我们知道景色秀丽的庐山有 ,有 ,有 ,有 ,有 ,可作者为什么最喜爱庐山的云雾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出示:作者最喜欢庐山的云雾是因为庐山的云雾 。

  二、精读课文

  (一)探讨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变幻无常)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最喜欢庐山的云雾?(更、神秘的色彩)

  指名读第一句。

  3 神秘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怎样的感觉呢?(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云多、雾浓)是啊,在庐山游览、漫步,眼前飘来的是云雾,迎面拂来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的是云雾,你们仿佛在空中行走,走进了仙境,此时此刻你们感觉自己就像......(体会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齐读第二句。

  4 齐读第一段。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

  1 自由朗读第二段,找出中心句。(板书:千姿百态)

  2 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到底有哪些姿态呢?

  (笼罩在山头的~~`缠绕在半山的~~弥漫山谷的~~~遮挡山峰的~~~)分别出示图片与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云雾的千姿百态。

  3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云雾的姿态的?(打比方)

  出示句子天空:

  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 ; 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 ;

  弥漫山谷的云雾像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 。

  4 通过对图片观察想象,齐读第二段。

  5 练习背诵。

  过渡:庐山的云雾之所以神秘,除了千姿百态,还有瞬息万变,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 齐读第三自然段。

  2 这一段主要写了庐山的云雾什么特点?(瞬息万变)

  3 瞬息万变又是什么意思呢?(很短的时间内有很多变化)

  庐山的云雾有哪些变化呢?(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4 图片欣赏,读课文。

  5 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变化很快呢?(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了···)

  6 在本段的最后还有一个符号叫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还有很多变化)还有哪些变化呢?(学生自由说)

  (学生开始的时候只说有关于动物的想象,点拨之后想象比较丰富)

  7 仿照课文中的句子把刚才想到的变化连在一起说说。

  说得真好,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瞬息万变。

  8 齐读第三段,练习背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1 齐读最后一节。(板书: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对景色非常喜欢,舍不得离开)说明作者对庐山的云雾非常喜欢。

  2 用“流连忘返”说话。(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风景如画的西湖,连绵起伏的长城,美丽的北大荒···)

  三 小结: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我们一起来向大家介绍神秘的云雾吧!

  齐读课文

  四 拓展延伸

  1 庐山四季风景如画,古代许多诗人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如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

  2 仿照课二、三段,写一段话。

  傍晚,西边的天上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

《庐山的云雾》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庐山云雾的奇丽。

  一、谈话导入,读题解题。

  1、上星期我们跟随老师不但领略了长城运河的风采,也感受了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老师要带领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去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去游玩,大家开心吗?(板:庐山)

  2、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北濒波涛滚滚的长江,南临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有着避暑山庄的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会的人跟老师一起背,好吗?(师生同背)这首诗大诗人赞美的是什么?(庐山的瀑布)

  3、这堂课,(板:的云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庐山的云雾(生:齐读)

  4、读了这个题目,你看课文的重点会写什么?(读题目要动脑筋,好多文章的题目会告诉读者文章要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是写庐山的云雾。)

  5、质疑:现在,你们的脑瓜里会产生什么问题呢?(生质疑:为什么写?有什么特点?)

  6、你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们是想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自己到书中找答案?(看来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是学习真正的小主人。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初步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顺,并结合预习情况动动笔,读懂的地方写下批注,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生读师巡视)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词语)

  庐山、瀑布、似乎、笼罩、系腰带、变幻无常、千姿百态、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幽谷、游览、弥漫、云遮雾罩、瞬息万变、一屡青烟、神秘

  漂浮、四蹄生风、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A.看看小朋友有没有全读准了这些词(开火车,随意点击认读,及时肯定)

  似乎:即好象。(提示)似,多音字,大部分时读[si],如:似乎,骄阳似火,似茫茫的大海;只有在“像……似的”的句式中,与“的”连起来读翘舌音[shi]

  系腰带:系,多音字,当解释为“打结”时读[ji],如:系腰带、系鞋带、系蝴蝶结;更多的时候它读[xi],如:关系、联系、系统

  B.这些词中你们读懂了哪些词?能用朗读和大家分享你的学习收获吗?

  交流:

  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手势理解)

  变幻无常:常,规律。

  千姿百态:千百种姿态,形容很多姿态。(真的有这么多姿态吗?用文中的句子来证明一下,读——)

  一泻千里:泻,很快地流。江河水流迅速。(正如李白诗句所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

  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开。流连、留恋,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但在用法上,它们有一些细小的区别:流连,通常用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而留恋,则用于对故乡、母校、亲人等。

  幽谷:幽深的山谷

  弥漫:(热气、水气、雾气)充满、布满(联系实际:大雾天、浴室)

  瞬息万变:瞬,眨眼;息,呼吸。形容变化极快。

  神秘:

  C.同学们词语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课文的朗读情况了。(分组读,边读边想刚刚提出来的两个问题,看看有哪些聪明又胆大的孩子能用简短的话来解决那些问题)

  D.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很流利,而且好多同学读得还很有感情呢,老师相信他们一定读懂了。现在有哪些同学已经找到那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呢?

  (生答)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

  这两个句子是二三两节的中心句,概括了这两个小节的意思,放在前面,起到了总起的作用,也叫总起句。后面的话全是围绕它来写的,这样的写法叫总分。

  E.那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吗?

  (1)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4)写人们对云遮雾罩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

  三、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呀,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人一种神秘感,难怪作者要来写它呢。快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作者对庐山云雾的情有独钟?哪些词句又让你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神秘?

  2、生朗读思考,交流

  3、引读: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是因为那——(),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

  4、小结:我们班的同学真是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理解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还初步解决了刚刚提出的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真是厉害,把掌声送给自己。下面还有本堂课最后一项任务,掌握生字的书写。

  四、生字教学

  1、学生自己看生字,提出注意点:瀑、幻、罩、系

  2、辨析识记:幻(幼),庐(炉),瀑(暴),泻(泄),返(饭、板)

  3、好词积累:三顾茅庐、风云变幻、天姿国色、迷途知返、返老还童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辨别组词

《庐山的云雾》教案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写景课文。本文以优美明快的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课时安排:

  全文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导学第二、三段,体会庐山的特点,掌握运用“总——分”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目标: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的.联系,所处的 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五)、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图片。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易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因为本班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我选用了幻灯机等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入情入境,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又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2、这一部分内容分别描绘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都是运用形象的修辞手法,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来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基于学生对修辞手法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导学——自主学习”的学法迁移,带着学生学习理解第二小节,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这样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得以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为了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段内容不但描绘得情境美,而且语言也美,因此,我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分组读等方式,入情入境地指导朗读,能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领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诵读学文,体验感悟:

  1、导学第二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找出中心句。

  ②、齐读中心句,默读学文,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③、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④、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⑤、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点出“总分”结构写法。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2、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运用学法迁移自主学习本自然段。

  ②、检查自学的情况,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3、过渡学习最后一段:

  ①、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我们置身其中感受了“美丽”吗?如果老师让你们马上离开!你们愿意吗?(教师相机引导体会“流连忘返”)

  ②、为什么庐山的云雾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呢?指导用“留连忘返”造句。

  4、总结全文

  ①、配乐朗读全文

  ②、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③、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以上教学体现了教师的“导学”特点,使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初步领会了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从中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四、说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完成《评价手册》

  五、说教学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中,课堂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和表达为主线”的原则。既展开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又让学生展开了思维,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层次明,结构清楚,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附:板书)

  千姿百态

  庐山的云雾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8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秀丽”和“流连忘返”造句。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思考题。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字音。

  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并说说每段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四、教学生字新词

  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幻添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听写生字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意词的方法)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

  第二句:理解“尤其”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启发想象,引读。

  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用~~~画出。

  2、齐读,说说这段是围绕庐山云雾的哪个特点来写的?(千姿百态)

  3、轻声读一读,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5、师生共读课文。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引导背诵。

  7、小结:围绕中心句写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8、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习背诵课文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背、议,了解作者怎样写清庐山云雾特点的。)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课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

  多

  10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教案9

  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那你都去过哪里?

  生:我去过……

  2、 你觉得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美不胜收、风景如画、山清水秀)

  3、 说到旅游,谢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它就是(点击)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边的(庐山)板书(庐加拼音)。

  4、 指名读。(两名)。“庐”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广加一个户。

  师:庐半包围结构,广字旁的撇要写的长一点。(师描广字)。

  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一) 第一自然段

  1、 庐山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它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关于庐山的这段介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

  生自读。

  2、 师: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还有(云雾)。

  (1) 师:谁能来读准这些词语?指名读。评价:字音准确,声音响亮。谁再来试一试?

  (2) 瀑 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三点水加暴。

  师:从山壁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我们就叫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特别难写,谁来说一说暴怎样写?

  生:暴这样写:竖提、点、提、撇、点。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瀑。齐书空。

  (3) 师:在庐山的这些景物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云雾。

  师:(板书:的云雾)文中说这是怎样的云雾?(变幻无常)。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指名两名。

  师:幻 生字怎样记住它?

  生:幺部 加横折钩

  师:你能为幻找一找词语朋友么:

  生:幻想、梦幻

  师: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这就叫(生:变幻无常)

  师: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受。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两个,齐读。

  师:读准了这些词语,你会把这段话读得更通顺。自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

  庐山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但最神奇的还是(生:庐山的云雾)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庐山的云雾,去感受她的神奇魅力。

  (二)

  1、请小朋友们轻轻拿起你的阅读文章,自己来读一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生自读2、3自然段。

  3、师:很多小朋友读好了书就坐端正了,学习习惯可真好。通过读2、3段你还

  庐山的云雾有怎样的特点?

  4、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5、师:你是一个非常会读书而且会思考的小朋友(贴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谁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

  生读,两人。你读准了姿的平舌音。瞬的翘舌音可真准。

  1、 姿 是一个生字,它是上下结构女字底。你能为它找一找近义词么?(形态万千、形态各异)

  2、 一起来读准这两个词语。生齐读。

  (三)

  1、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能读通这一段吗?自己先来试一试?

  2、指名读。一生读。

  3、文中还有些动词你能读准么?(出示)

  笼罩 缠绕 系 弥漫 遮挡

  (1) 指名 你读准了罩 缠绕 遮的翘舌音。谁也能读准?指名。

  (2) 课前预习了你知道那个词语的意思?

  A: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就是笼罩。(图片)指名读2名。

  笼 罩 生字 师范写 四字扁扁在上面,日字略宽,主题横长又平。

  生描红。

  B:缠绕 动作

  C:系 多音字 系上 关系 联系 一起读一读。

  D:弥漫 充满、布满(烟雾、水汽)我们就叫弥漫。(图片)山谷里到处都是云雾,这就叫云雾(弥漫)山谷。

  E:遮挡 找 近义词 遮住 挡住 指读

  (3)齐读

  (4)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指名,女生齐读。

  (四)

  1、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姿态多,而且变化快。(出示)谁来读通这段话?

  2、指名读。评价:真了不起,句子都读通顺了。

  这里有两个词语 飘荡 和 漂浮 一个是(风)字旁,一个是三点水,为什么?

  2、 谁再来读一读?指名。

  3、 男同学让我们一起来读通这句话。男生齐读。

  (五)

  1、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让人都舍不得离开了,真让人(流连忘返)啊。

  2、指读。返生字,反加一个走之底,返是回的意思,和它相反的就是往,往返是一对反义词。

  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流连忘返?

  3、造句

  三、词语

  1、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语。你能读准么?

  2、出示

  变幻无常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千姿百态 笼罩 缠绕 系 弥漫 遮挡

  瞬息万变 一缕 一泻千里 四蹄生风 漂浮

  流连忘返 云遮雾罩

  (1) 自读.(2)指名分行读。(3)齐读。

  3、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庐山,那里的云雾变幻无常给庐山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且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让人流连忘返。

  4、那好你的课文,请1、2、3组小朋友分别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然后齐读最后一段。

  准备好了么?景色秀丽的庐山起!

《庐山的云雾》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的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课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4.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比喻、排比手法的妙处,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概括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弄清“瀑、罩”等字形,写好钢笔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美丽的祖国有许多的名山大川,今天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庐山(板书:庐山),去欣赏那里的迷人景色。(出示图片)

  2.庐山的景色是秀丽迷人的,但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将课题补充完整,“庐”字正音)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并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意思准备好相关的社会语境。)

  三、初步感知, 正确读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认识、理解这些生字词,并将这些字词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庐山 瀑布 幽谷

  游览 笼罩 弥漫 遮挡

  似乎 系 漂浮 瞬息万变

  一泻千里 一屡轻烟 四蹄生风

  千姿百态 变幻无常 流连忘返

  注意读好平舌音“似、姿”,翘舌音“罩、遮、瞬”等字。注意读好多音字“系”在本课中读jì。

  (2)指名、开火车分段读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用笔做标记,读得好的地方,我们向他学习,不足的地方,呆会儿我们当小老师帮他。

  A.读好长句,注意停顿: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B.理解词语:

  如: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

  (设计意图:读好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理解不懂的字词,为下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如果说不清,还可以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2.根据以上思考,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黑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第二部分(2、3):详细介绍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三部分(4):总结全文,写人们对云遮雾罩的庐山的喜爱。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通过老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厘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学习第一部分

  1.从第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游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为什么作者偏偏喜欢云雾呢?云雾又给庐山增添了怎样的色彩呢?

  3.的确,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出示图片,引读):在山上游览( ),漫步山道,( ),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像( )。你能读出庐山这一份神秘美吗?指名读,集体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抓住“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等词语,整体把握庐山云雾给人留下的印象。然后,通过看图,读文,想象,让学生置身于其间,提醒庐山云雾无处不在有变幻无常、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六、指导书写,写好钢笔字

  1.自由认记,想想怎样巧妙记住这些字,写好这些字。如:

  瀑:左右结构,右面下部不要写成“水”。

  罩:上下结构,上面的“罒”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

  2.指导书写这些生字。

  3.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比喻、排比手法的妙处,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比喻、排比手法的妙处,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二、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读题导入,复习词语:

  腾云驾雾 变幻无常 千姿百态

  飘飘欲仙 瞬息万变 流连忘返

  2.回忆课文内容,将这些词语填入下面这段话中。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漫步庐山,你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庐山因为有了这(变幻无常)的云雾,更加令人(流连忘返)。

  (设计意图:读词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用选词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三、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先睹为快】

  1.这庐山的云雾到底怎样呢?让我们先去看一看吧!出图欣赏。

  (设计意图:学生对庐山云雾的景观不是很了解,所以先欣赏景色,为课文学习植入背景认知。同时,也为更好地学习作者描写庐山云雾的选材策略和写作手法做好准备。)

  2.多美的庐山云雾啊,怪不得作者会说:漫步山道——学生读。那么在作者的笔下,庐山的云雾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课进文,走进庐山的云雾!请同学们打开书,放声读文2、3自然段,用心感受。

  3.指导交流:庐山的云雾是怎样的呢?学生说。

  过渡:下面,让我们去细细欣赏着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吧!

  【千姿百态】出示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段内容吗?其实在这段话中,就有一句话表达了你的意思,找找看。

  小结: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为“中心句”。划线。下面的内容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样的构段方式,我们称为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2.那你知道(点红)“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这段话具体描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呢?默读这段话,思考问题并圈划出相关词语。(板书:读、思、划)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板书:说)。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绒帽、玉带、大海、天幕。

  3.作者把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比作了不同的景物。你最想读好哪一个比喻句?生读。你在读这个比喻句,你是怎么想的?看图片。谁也来把这份神奇、这份美读出来。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说说、读读的方式,感受语言的优美,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

  4.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看:

  云雾笼罩山头,它像___________;

  云雾缠绕半山,它像___________。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___________;

  云雾遮挡山峰,它是 。

  (1)生记忆、交流。

  (设计意图:提炼比喻内容,为下面的背诵做准备。)

  5.这里有一些动词(点红),能不能换一换?为什么?读读看。老师给你一点提示(点蓝地方名)。

  指导交流,小结:不行,相应的地方要用相应的动作。

  6.这么准确的比喻,这么优美的语言,这么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让我们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吧!(板书:背)

  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想问题、划词句、说想法、背优美语段的方法学习了第2自然段,下面让我们用这个方法再来学习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读、思、划、说、背”这一方法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到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分明,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在山的各个地方有不同的形态,边读边想,入情入境,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体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并背诵积累。)

  【瞬息万变】

  1.指名读。细心的同学肯定会发现这段话与刚才那段话的构段方式是一样的,也是(指板书)总分结构。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找一句中心句来概括这段内容?

  2.那(点红)“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呢?你们从哪里能看出它的变化多、变化快呢?默读这段话,划出关键词语。

  3.指导交流,相关点红:

  A.你们是从哪些关键词语看出它的变化速度很快呢?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B.变得这么快,那它究竟变成了什么东西呢?(轻烟——银河,白马——冰山)这些都是真的吗?(不是,都是作者想象的。)难道作者只想象到了这些?(……)还可能会变成什么?请你也来想象一下。

  根据句式想象说: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 ,

  转眼间就变成了 ;

  明明是 ,

  刹那间又变了 ……

  总结:正因为有了这姿态万千、瞬息万变的云雾,才使得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也正因为有了这云雾,才使得那些置身其中的人们产生了一种羽化成仙的感觉,让人们来了之后都不舍得离开了!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段。

  1.让我们一起再来赞一赞这云遮雾罩的庐山吧!齐读。

  2.到底是什么让人们“流连忘返”的呢?(庐山的云雾)是啊,如果对庐山云雾这类自然景色产生热爱之情而不舍得离开,我们就要用“流连”这个词(出示:流连:用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那如果对我们的母校非常热爱而不舍得离开,改用哪个词呢?(出示:留恋:用于故乡、亲人、母校等)

  3.其实,庐山不仅云雾让人如此流连忘返,其他的景色也是让人——流连忘返。它不仅迷住了我们,还迷住了大诗人李白,出示《望庐山瀑布》,齐诵;还迷住了大词人苏轼,出示《题西林壁》,齐诵。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学习方法的巩固,学习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幻之快,另一方面感受到作者想象的丰富和语言的准确。)

  四、介绍景物,迁移写法

  1.那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有没有让你“流连忘返”的景物呢?

  2.下面请你仿照课文2、3自然段,用上“总分结构”介绍一下这个让你流连忘返的美景吧!

  3.指导写,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美景”的练习,内化课文内容,渗透“总——分”构段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摘抄、背诵2、3自然段。

  2.完成本课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11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 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 联系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听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吧!桂林秀丽的山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那你是否听过“匡庐奇秀甲天下”呢?这里的匡庐就是我们的庐山。庐山四季如画,景色奇异。那里的云雾更是无可比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踏上旅程,去欣赏一下庐山云雾的奇吧!

  请集体读课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 感悟题意,激情诵文

  1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的云雾怎么样?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2 你从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我们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一下(指名读课文)

  3 读的非常棒!而且大家意见一致!那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庐山的.云雾是如何的千姿百态。请大家集体读出写千姿百态的段落。(大屏幕现实第二自然段)

  4 那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思考下面的问题:(大屏幕出示)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A这句话写的是哪的云雾?把什么比作什么?

  B“白色绒帽”写出了山头云雾的什么?

  C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

  5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我们继续看:(大屏幕出示)

  “哪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A这句话写的是哪的云雾?把什么比作什么? B“一条条玉带”写出了山头云雾的什么? C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

  6 同学们理解的太好了!可是还有两句老师在备课时给忘

  掉了,谁来帮老师分析分析?(学生自己小组讨论)

  7 大家表现太棒了!都能当老师的老师了!那我们了解了

  怎么多,你能将它读好吗?

  8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瞬息万变。

  我们请一个小组来读读(大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9 老师现在想知道什么是“瞬息”?

  10 那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瞬息?(刚刚还是 转眼间 明明是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11 老师想把这些词语换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你来试着读读,看看怎样?(师生分析差异)

  12 那我们不换了!瞬息解释清楚了,还有“万变”呢?哪写出来了?

  13 咦?只写了四钟就叫做“万变”吗?

  14 呕!原来还有一个省略号呢,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怪不得他说“万变”!

  15 那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大屏幕显示)

  16 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也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庐山的云雾。那我们来看看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老师读,你来想。(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板书:变幻无常 神秘)

  17 也正式因为这样,庐山的云雾常常给人一种(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的感觉!

  18 此时此刻,你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你仿佛到了云端。你能通过朗读让我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吗?

  三 总结全文

  是啊,庐山的云雾太美了!怪不得来到这里的人都舍不得离去,这里的美景真的令人流连忘返啊!(板书:流连忘返)

  四 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

  2 仿照2 ,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五 板书

  千姿百态

  变幻无常 { } 流连忘返

  神秘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重点句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奇异景象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2.谈话(1)初读了课文,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我们应该着重研究课文哪几个自然段?(3-5)

  (二)分赏课文

  (1)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①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美丽的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②检查交流。

  A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快?▲投影重点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B.抓重点句深入感知神奇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雾来是怎样的景象?理解"风起浪涌",指导朗读。□哪句话写出了云雾"飘飘悠悠"的景象?哪个词与"飘飘悠悠"的含义相近?□这两个词又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③欣赏动感录像,要求:边看边用书上的语句说说画面的内容

  ④指导朗读投影: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自由试读一抽生朗读--男女分读

  B.句子比较(出示比较的两个句子),体会格式对称、节奏整齐的韵律美和恰当的比喻使句子更生动--朗读体会(齐读),背诵重点句子。

  C.小结特点:(板书)变化快

  (2)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2.交流汇报。

  ①有什么特点?板书:时间长②你从哪些词句中领悟到这个特点的?(投影首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云雾出现的时间很长?(解释"朝夕相处")→你能把这个特点读出来吗?(个别读)→那又是一种怎样奇妙的'景象呢?

  读第二句话。评价,齐读1、2两句话→而此时的山镇牯岭是一半隐进仙镜,一半留在人间。投影:牯岭图片3.学法小结:找特点、读特点。

  (3)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按学法自学课文第5自然段。

  2.交流说特点:(板书)壮观3.找句子朗读体会。

  ①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云雾壮观的?(生说句子:相机投影两段重点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两段句子中挑选其中一段句子讨论学习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壮观"的特点,综合本小组的意见,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给大家示范朗读。

  ③交流、指导朗读。A.抽生朗读第一组句子,评价点拨:□理解"万顷白云","青峰秀岭"怎么会变成"小岛"的呢?投影:图片感知□哪个字写出云雾的壮观?("海")

  ④指导个别朗读,齐读。B.哪些小组是研究第二段句子的?□抽生说:你们怎样体会到云雾壮观的?□师点拨:"银涛雪浪"真的是指大海中银白色的浪涛和雪白的浪花吗?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吗?(生想象描绘)投影:图片感知

  ⑤你能读出这种壮观美吗?指导个别朗读,评价,齐读。庐山云雾是否真的像同学所理解得这样气势磅礴,绚丽多彩,我们再来看一段画面。

  (播放动感录像)⑥生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这样壮观美丽的云雾我们平时能看到吗?难怪游客初见到它感到十分的--板书:神奇

  2.生联系板书,小结所学知识。

  3.学到这里,同学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这样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

  (四)课堂练习摘录3~5自然段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后随感: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作者用华丽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因此,我确定为"读中悟情,以读抒情"的散文学习策略,在萧山市第九届小语年会的观摩教学中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具体教学有两特色: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情景化教学,降低感知难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点突破,学法迁移通过抓重点,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初步形成学法,并自学课文头5自然段,巩固学法。在师生互动的生动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庐山的云雾》教案13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2、课文着重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文中哪两句话分别告诉你们的?把它划出来,一起读一读。

  二、精读第二小节:

  1、这一小节重点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自由读第二小节,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试着用简笔画的方法来画一画这些姿态。

  2、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结合简图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

  师述引读:看作者用词多贴切呀。站在山腰或山脚,抬头仰望,那山头的一片云雾,就像——( ),多么轻柔可爱啊;那些——( ),又像——( ),显得高贵典雅,让人爱不释手。站在山顶,俯瞰山谷,那云雾——( ),一眼望不到边际,令人觉得辽阔而深远;仰望天空,云雾——( ),使我们不禁想仰天长啸。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云雾,真是让人觉得心旷神怡、陶醉其间。你们能用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自由练习,指名读,齐读)

  4、庐山云雾这么美,这么神奇,那是它真的有这么多形态吗?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云雾千姿百态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通过丰富的想象,用了比喻的手法)

  3、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4、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真的让人神往,让人陶醉,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三、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指名读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表示变化快变化多的字词。

  (生读圈)

  3、交流:

  A.变化多:

  (1)请大家一起告诉我你们一共找到了哪些姿态?(4种……)

  (2)这4种就能让你们觉得变化很多了吗?(不能,还有省略号)

  (3)我们来看看这4种姿态究竟能不能说明变化多?

  一缕青烟:细细的、轻轻的、柔柔的——轻盈柔和的美

  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浓重、厚实,气势非凡——雄伟壮丽的美

  四蹄生风的.白马:小巧运动着的美

  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高大静止的美

  师述:这些或浓或淡、或静或动的形态是多么地具有代表性啊,而这些形态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时间再长一些,那变化该有多少啊?可见变化真多。

  B.变化快:

  (1)那你们又从哪体会出云雾变化的快呢?

  (2)学生交流: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3)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4)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句式练习: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 ),转眼间( );

  明明是(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了( )……

  4、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它的变化之多、变化之快真是令人惊叹,我们该怎么通过朗读来展现出来呢?(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5、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就置身于庐山的云山雾海之中了。在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四、略讲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们也置身于云遮雾罩的庐山,感受着这神秘莫测的云雾奇景,你们想说些什么?(生交流)

  2、师述:看来大家的感受一如作者一样,都不想回去了。

  3、造句:像作者一样,面对美丽的自然景物,不忍离去,即流连忘返。你们能用这个词造个句子吗?(生造句)

  4、美丽的景色总让我们沉醉,让我们流连忘返。现在我们正身临庐山,让我们再次读一读作者的慨叹:(齐读最后一小节)——

  五、作业: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庐山的云雾》教案14

  一 导入:

  庐山景色秀丽,山水怡人,庐山的云雾更是奇幻美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板书课题

  二 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课文中有很多生词,王老师把他们摘录下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

  2、检查读文:生词宝宝回到了文章妈妈的怀抱里,同学们还认识他们吗?指四名同学起来读课文。

  三 赏析课文:

  (一)作者游完庐山后,在最后一段写道:

  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释:“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

  作者游览庐山十分留恋那儿的景色,都忘记回去了。庐山到底有什么景色呢?作者最喜欢什么?

  学生回答

  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尤其)

  作者为什么最喜欢游览云雾缭绕的庐山呢?

  生答后,出示画面。

  师:在庐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还是云雾,此时此刻游人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了祥云,行走于天空中,进入了仙境。让我们体会一下这种云中游走的感觉吧!

  指导朗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

  (二)作者游览云雾中的庐山,感觉像神仙一样。那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各段围绕那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回答,指导中心句的作用,整段文字便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三)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出示文段

  2、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美 奇丽 神奇 美不胜收 ……)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描写出来的呢?(比喻)有几个比喻句?各把云雾比作什么?

  4、你能想象庐山的云雾还可能有哪些形态吗?请你仿照作者的方法,用美妙的文字描绘出你想象到的各种姿态的云雾。

  例如:漂浮在山腰下的云雾像是 。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

  王老师非常喜欢。配音乐范读。

  从山顶到山谷,从上到下,庐山上千姿百态的云雾缭绕,这是多么神奇美丽的境界啊!指读。

  当你置身其中,似神仙飘飘悠悠,正是因为有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指读。

  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啊,我们都爱你!齐读。

  6、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把它变为我们自己的?

  出示填空,师生合作。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还瞬息万变呢。“瞬息”是什么意思?(眨眼、呼吸)“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变化又快又多)

  2、庐山的云雾在一眨眼、一呼吸的工夫中,就出现很多很多的变化,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

  学生读出后出示文段。

  3、那些词语体现了云雾变化之快?

  4、使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分别把云雾比作什么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5、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庐山的云雾还可以变成什么?

  6、瞬息万变的庐山的云雾,这景致多么奇异,让王老师惊叹不已。配乐范读。

  你肯定也惊叹于庐山的云雾吧!指读。

  这变化又快又多的庐山云雾太神奇了,太壮观了。相信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齐读。

  7、这段文字写得太美了,看提示背一背。出示填空。

  四 总结全文

  1、游览至此,我们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板书:流连忘返

  2、作者为什么能把庐山云雾写出这么多姿态,写出这么多变化?作者为什么能把庐山的云雾写得这样美呢?

  (认真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

  3、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下,学完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 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词语。

  3、搜集有关庐山的诗句。

  4、仿照2、3段描写一处景色。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最爱云雾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15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片段),从中领悟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2.迁移运用《明天,我们毕业》表情达意的方法完成习作。

  3.通过,激发学生对老师、同学或学校里其他人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借鉴例文和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学校老师、同学或其他人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含书面习作)

  四、教学用具:

  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明天,我们毕业》这课文,作者通过对一幕幕往事的回忆,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我们都被那纯真的情感所打动,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再过一个月,我们也即将毕业,也要告别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也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老师和同学书。今天,我们就来写一话别的。

  板书课题:话别--写给......

  二、引导审题

  1.看到文题,你先想一下,你的心里话要对谁书。

  2.把题目补充完整。

  3.认真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要把心里话写给这个人。

  5.讨论:这就是说文章要有个明确的中心。此外,要注意的是”话别“,所以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学习例文。

  1.怎样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又要有真情实感呢?我们先看文章的片段,这是吴小亮写给传达室沈伯伯的,我们来看他是怎样写的?

  2.自读例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事?

  (2)从这几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沈伯伯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沈伯伯怎样的感情?

  (4)联系例文和课文《明天,我们毕业》,思考: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

  3.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板书:

  表达真情实感具体事例典型场景

  5.教师:文章抓住沈伯伯为”我“送作业本、打扫校园、迎送同学等具体事例,生动表现了他工作认真、关爱同学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沈伯伯的眷恋之情。

  四、指导选材。

  1.同学们已经想好了要写给谁了,请大家再回顾一下,在6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有具体事例吗?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来表达你的感情。

  2.同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评议。

  五、学生完成习作,教师巡视。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案】相关文章:

庐山的云雾教案03-06

《庐山云雾》教案02-24

小学语文庐山云雾教案08-28

《庐山的云雾》教案(通用20篇)12-15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07-23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03-07

云雾肉的做法02-02

拍摄云雾的技巧01-29

望庐山瀑布大班语言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