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9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1
教学内容:
P 3,《加与减》。
教学目标:
1、能从图、文字、语言中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
2、能看懂线段图,知道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好处。
3、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4、能进一步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重点:
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数据,看懂线段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可爱的小猫正在从大鱼缸中捞鱼,你能根据这个图来说意思吗?
生:桶里有5条鱼,鱼缸里有18条鱼
【设计意图: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猫捞鱼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尝试独立地从图、文字等不同渠道收集信息,为探索新知作好铺垫。】
二、认识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如果要编一道应用题,可以提什么问题呢?
(生自由回答)
生1:鱼缸里原来有几条鱼?
我们可以请一位新朋友线段图来表示这道应用题
出示线段图①
师:观察线段图,这里一共有几条线段?每条线段代表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鱼缸里原有的条数
鱼缸里原有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
鱼缸里原有的条数-捞出的条数=鱼缸里还有的条数
师:根据线段图,我们能很容易的列出算式
生尝试解应用题,反馈交流
5+18=23(条)
答:鱼缸里原来有23条鱼。
师:有算式以及单位名称和答句,这样才算是完整的解答。
生2:鱼缸中的鱼比桶里的鱼多多少?
你和小巧提的`问题一样
出示线段图②
师:这张图中,要我们先填出桶里有几条鱼,鱼缸里有几条鱼,你能试一试吗?
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问:多多少是什么意思?怎么求鱼缸里的鱼比桶里的鱼多出几条呢?(小组讨论)
算式:18-5=13(条)
答:鱼缸里的鱼比桶里多13条。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空间、时间2个角度来思考。尝试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加或减的数学模型。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中3条线段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线段图的含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巩固应用。
1、师:先请哪个小朋友来看线段图编题目
生编题目、列式解答
2、师:同桌讨论,编题并列式解答
3、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用去28元,还剩32元,原来有?元,用去?元还剩32元
原来有60元,用去28元,还剩?元,原来有60元
同桌讨论,并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同一事件不同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分析图意,牢固构建数学模型,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并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数据,看懂线段图,能使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盒子里有34个草莓,框里有16个草莓。
①总共有多少个草莓?
②盒子里的草莓比框里的草莓多多少?
【设计意图:二期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互的
吃了16个苹果剩下的比吃掉的多少?还剩31个苹果
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在拓展学习中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知识的延伸与碰撞中得到相应的提高。】
板书设计:
加与减
算式:5+18=23(条)
答:鱼缸里原来有23条鱼。
捞到桶里5条
还剩32元
原来有?元
桶里有5条
鱼缸里有18条
鱼缸里比桶里多多少条?
算式:18-5=13(条)
答:鱼缸里的鱼比桶里多13条。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重量及其单位千克和克,进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表示重量的各数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位时间的观念,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进一步巩固画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1千克盐、教具钟面、一副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分别有哪些?(板书)
2、揭示课题。
二、千克和克的复习
1、长度单位复习。
(1)问:长度单位哪个大,哪个小?一米大概有多长?(手势比较)1分米、1厘米呢?
(2)问:长度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复习。
(1)问:重量单位哪个大,哪个小?问: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盐和1个2分硬币的重量。
(3)问:什么时候应用到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应用到重量单位?
三、时、分、秒的复习
1、问:时间单位有哪些?哪个大?哪个小?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问:1小时内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时刻并记录下来。
四、综合练习
完成复习第9、10题。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1、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并说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复习第11题。
4、复习画角。
(1)说说画角的步骤。
(2)画一个角。
(3)画一个直角,并用符号标出来。
5、练习复习第12题。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3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
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参观了小猴子的水果店,现在老师又带你们去参观茄子老师家开的乐器店好不好?(课件出示图)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一共有多少把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8+7=□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用小棒代替喇叭,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算法。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8+7=15
25
10
还可以怎样算?
板书:8+7=15
53
10
小结:这些都是“凑十法”,不一定都拆较小的数,有时也可以拆较大的数。
谁来说说这两道题是怎样凑十的?(交流算法)
5、试一试。
书上P84“试一试”中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你能根据提示来计算吗?
提示:先用小棒摆摆再填得数。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摆学具,独立完成后同伴交流。
(2)指名板演。
(3)让一生评价。
(4)引导加深理解“凑十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里有一些白菜和苹果,你们如果能很快地圈出各10个再正确地算出得数的话,那么这些白菜和苹果就是你的了。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师:我们已经学了8、7加几的算法,现在用你喜欢的算法来计算。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游戏“采蘑菇”: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认识当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写得数。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开火车”:分小组进行,每组利用数字卡片进行。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今天我们上的这节数学课你学会了什么?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86例题,试一试,P86~87“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不能一下想出来的话,可以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不同的算法。
5、讨论:可以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试一试。
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5-8,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想加算减)为什么呢?
书上P86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一道题,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提示:从图上看,可以想8和几合成13,□里就填几。11-7=□也可以这样计算。
(3)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4)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游戏“采蘑菇”:如果你们能把这些题都做对的话,蘑菇就是你们的了。小组合作学习。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游戏“夺冠军”: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快快长”: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一道题,喇叭花就长高一节。看哪组的喇叭花长得。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每横行和每竖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游戏“摘苹果”:请同学们把得数大于5的苹果涂上红色,得数小于5的涂上绿色。如果涂对了这些苹果就送给你了。
学生开火车口算。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五、教学后记: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4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教具准备:
算式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话叫《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丑小鸭,只要小朋友们把这些题做对了,这些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10-1-6=
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先加后减
师:屏幕上出示动态的画面:湖里有4只天鹅。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
屏幕上出现2只天鹅向湖里飞走的画面。问:湖里的这些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又飞走了2只天鹅)
师:要求湖里现在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并列出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4+3-2。
引导学生读一读算式,再对照画面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最后通过对比连加、连减的算式的不同引出课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试着计算4+3-2的得数,计算后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配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小步骤,以突出计算的顺序和第二步计算减法时的被减数。
2、学习先减后加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注意观察,看到了什么?(湖里有4只天鹅)
在注意观察 ;湖里的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要求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式呢?
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并板书:4-2+3
师:谁来说说这道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指名说说)
师:这道算式谁会计算呢?(指名说说得数和计算顺序师板书得数和小步骤)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4、学儿歌
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向右依次算。
加法在前先算加,加法在后先算减。
三、巩固练习
(1)算式大比拼
(2)判断
(3)看图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的我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根据算式7+2-5编个故事。
2、指导丛书第35页。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七”“儿” “九”“无”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初步了解四季的一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
经历拼读与识记、看图与想像、交流与游戏、朗读与表演等学习过程,初步体验识字和阅读的基本方法。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受汉字的'一些特点,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3、读书姿势正确,注意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欣赏四季风景图片,板书课题。
看图片(连续出现春、夏、秋、冬的四季图,最后定格)。
师:猜一猜这4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呢?你怎么看出来的?
师:谁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 (说话训练)
2、教师小结: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四季(板书课题2.四季 )
过渡: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走进美丽的四季。请打开书本61页。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课文。
2、根据字音,读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师:要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一定要认识生字宝宝。瞧,刘老师把生字宝宝请上了大屏幕,你们会读吗?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2、齐读(顺序读、不按顺序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3、去拼音读——男女生比赛。(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4、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这么棒的表现,果园里的农民伯伯也想请你们帮忙摘苹果,你们愿意吗?谁的苹果摘得好,农民伯伯还有礼物送呢!)
5、读词语。(齐读、指名读)——词语娃娃也来了,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小朋友们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了,现在他们回到课文里,我们来看看课文。请看大屏幕。
四、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学习第一句
1、哪些小朋友喜欢春天的?把描写春天的句子读一读。
2、指导读。(春天的小草长得嫩嫩的,绿绿的,我们要读得轻细些。)
3、图上画了什么?(草芽小鸟)
4、师:春天到了,小草绿了,小鸟飞来了,谁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草芽)——他就是指草芽。
5、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春天里,我们除了能看见嫩嫩的草芽、可爱的小鸟,想想,还能看到什么呢?(说话训练)
过渡:春天过去,夏天来了。
(二)学习第二句。
1、看看图上画了什么?(荷叶 青蛙)
过渡:瞧,小青蛙跳出来了,猜一猜荷叶姐姐会对他说什么呢?(说话训练)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6
教材分析:
本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
教学设计:
根据意识理念,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的:
第一步:通过优美的画面,创设情境,将学生引进课文。
第二步:让学生“读中学,读中悟“,以读代讲,在自读自悟中感受阳光的美,以及阳光的宝贵。
第三步,识字是低年级的重要学习任务,通过游戏机器学生认字识字的愿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活动中来,又在活动中认识到生字,一举两得。
第四步,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自主选择自己能完成的作业,做到自主学习。作业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在课文中找生字。(适合于成绩一般的.同学。)第二层:课外延伸,在课外找带有”日”字的生字。(此设计适合中等成绩的学生。)第三层:画阳光,并写几句话。(成绩较好的同学不满足于呆板的学习,他们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想象中的阳光。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写几句话。)
教学目标:
1、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与一个偏旁(双耳朵)。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河像长长的锦缎”这一句话。
2、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直观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引入
2、太阳有什么作用呢?哪些小朋友能给大家讲一讲?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阳光》。让我们一起看看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件朗读
2、自读全文,划出生字词。
3、检查朗读。逐句检查指导。
4、朗读巩固。分小组分段朗读。
三、巩固识字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勇攀高峰的比赛。比一比,谁最先到达山顶,夺得红旗。
2、同学们真能干!勇敢地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今天,老师给大家到来了一些句子,你能选择一句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吗?(课件示句子。)
3、学写“也、长、山、出”4个生字。
四、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多种形式复习生字
二、观察图画,引入课题
课件展示阳光图片,观察图画,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直观教学是学生最意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课文。图是美的,文也是美的。让学生说一说阳光,让后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与小作者进行对比。)
三、深入感知,朗读课文
1、听师范读:
听了后,你有什么感受。(阳光很美,很宝贵,小作者很喜欢阳光……)
2、过度:阳光的确很美,我们看看小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它的。
3、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颜色像,都闪亮亮的,很宝贵。)
5、练习填空:阳光像,洒遍、和。
6、为什么说阳光很宝贵?
①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②能说说挖们阳光会使禾苗变得更绿、小树更高?小河像长长的锦缎呢?(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挥)课件展示图片,帮助理解“小河像长长的锦缎”这一句话。
③女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④拓展:还有谁因为有了阳光,就更好了。(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7、男生齐读三、四、五自然段,阳光有没有跳进过你的窗户?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师:是的,阳光会跳进你的窗户,我的窗户,他的窗户,阳光是大家的。
8、全文朗读,学生质疑。
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金子不能使禾苗变绿,不能使小树长高。是阳光带给万物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学习,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课文,并通过阅读课文,知道阳光与金子的关系,还了解到阳光的珍贵性。同时,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有一个思维的空间,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四、复习巩固二会字。
1、形声字练习。
课件出示:早、星、晨、春、香、阳、晚
找一找,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都和"日"有关)
组词理解。
(设计意图:找出字的特点,给学生创设观察的平台,学会观察,找出联系。让孩子通过组词理解字义,使孩子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五、作业大超市
1、在课文中找找有"日"的生字。
2、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日”的字呢?你能将它写下来吗?
3、你喜爱阳光吗?请将你想象到的阳光画下来,并写几句话。
(设计意图:学习要通过积累才会越学越多,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的能力,让孩子在作业大超市里,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能完成的任务,尽量做到自主学习。)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看懂图意,围绕着“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金色的沙滩上和一个小姑娘一同与浪花嬉戏,你们想去吗?(想)好,先闭上眼睛,听到声音再睁开,好吗?(动画出示课文插图)
二、指导看图。
1、一边听着海浪声,一边观察图。
2、先看图上的小女孩坐在什么地方?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什么?她为什么这么高兴?(浪花涌上来,撞在她的小脚丫上,她觉得很好玩,所以她张开嘴,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3、再看看她身边有些什么?篮子里装满什么?海边的贝壳、小虾真多呀!是谁把它们送上岸的呢?
4、浪花涌上沙滩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像在干什么?
5、再看看大海、天边。
6、小结:天气晴朗,景色优美。浪花,一会儿与小女孩玩耍,一会儿又为她送来贝壳、小虾,难怪她跟浪花玩得这么开心。
三、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幅图画来写的。题目是《浪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认识”浪”字,说说识记的方法。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语气。
4、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读两遍,要把句子读通顺,注意课文中有好些字读轻声,比如:一会儿……
5、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四、随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段,明确重点问题:对照图,“我”指谁?浪花是怎样走到她脚边的?浪花到她脚边干什么?听教师读一句话,看跟书上第二句话有什么不同?(浪花迈着步子走来,搔痒了我的小脚丫。)哪句更好?为什么?(课文中的`句子写出浪花很小,涌上岸的声音很轻很轻。)
2、再读读第二句,看看小女孩高兴的样子,是谁给她带来的欢乐?句子中的“它”指谁?浪花的家在哪儿?它是怎样跑回家的?小组内讨论以上问题。
3、汇报交流。师点拨,指导朗读。齐读这段,注意:“轻轻的”、“悄悄地”要读轻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来读。
4、说说你读了这段有什么问题吗?
5、认识本文的8个生字,“沙”、“浪”、“泪”让学生用记部首的方法记字形。“走”让学生了解字的演变来记字形,多种方法认读,了解字意,进行扩词练习。
6、指导用虚宫格写“丫”、“才”。
五、作业布置。
1、积累好词好句。
2、读课文,说说你还有那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读生字新词。(出示写有生字的幻灯片。)
2、指读课文。
二、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数有几句话?
2、过了多久,浪花又跑来了?它这次是怎样来的?
比较句子(多媒体课件):这两句话哪儿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3、看浪花这次给小女孩带来了什么?请读第二句。这句话中,哪个词讲出浪花怎样给我带来贝壳、小虾?(捧。)学一学“捧”的动作。
4、对照图,是什么样的贝壳、小虾呢?(雪白的、青青的。)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贝壳、小虾多不多?你从哪知道的?这么多的贝壳、小虾,小女孩见了高兴极了。我们读了,也和她一样感到欢乐。
5、指名读这段,看谁读得好;
6、识记“雪、贝”,了解“贝”的字理演变,扩词并练习说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第1段是描写浪花来了和退回去了,第2段写浪花又来了一次,那儿浪花就来回这两次吗?请看第3段又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这段。
3、浪花为什么会跑去又跑来呢?你觉得它像什么?
4、比较句子。(多媒体课件)
5、指导朗读。(“又”“淘气”要重读、突出浪花来回的次数和浪花的可爱。)
6、识记“去”,并指导用虚宫格书写“泪、贝、去”。
7、让我们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来齐读课文。
四、作业布置。
读课文,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或者画一画你心中的浪花。
反思
今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第23课《看浪花》,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完全撒手让孩子们自己学习去,嘿嘿!让他们有一个真正做学习主人的体验。
导课后,我让孩子们开始分组合作,完成我提出的学习任务。
1、认读生字;
2、解决本小组提出的问题;
3、仿写一小节,并画一画你们心中的浪花。
接下来的时间就全总交给孩子们了。对于分组合作学习,他们并不陌后,但让他们填写研究记录表,这可是第一次。在以前的学习中,上了四年级的孩子才开始练习填写,现在,我拿给这些二年级的孩子们。他们能用好吗?我这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最主要怕他们浪费了这表格哟。
时间、课题、组别、组长、记录员、噪音控制员、时间控制员、小组发言代表,时间不长,孩子们就填完了,他们可比以前那部分学生聪明多了,我没说,他们就会填了。不过,是不是真正会用这表格,还得看他们后面的学习情况。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才进步了一半。唉,两课时完成本应一课时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这就是让孩子们做学习主人的代价。如果孩子们在这样的合作中学会学习,我想还是值得的。
下午第二节课,让他们继续合作学习,我则密切关注着。十多分钟过去了,一萱小组第一个完成任务,接下来,子佳小组也完成了,再接下来,是伊诺小组,再再接下来,哟,让不清了,二十分钟后,有8个小组完成任务,他们也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还有3个小组没能完成。
我先是检查生字。一圈下来,2个小组各有一名孩子认读有困难,其他孩子顺利过关。随后,我检查孩子们第三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我一个组一个组地读着,孩子们认真听着,嘴里时不时地发出“啊”、“呀”的声音。读完8个小组的,我请孩子们评价。他们第一个选出子佳小组的,宗琛小组也榜上有名。嗯,8个小组中,有2个小组完成不错,这也算是收获吧,也算是收获不小吧。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8
课题、13、anenin、总54课时
三维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en、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正确认读由声母和an、en、in组成的音节,会读拼音词和拼音句子。、本课1-3教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重点
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难点
正确认读由声母和an、en、in组成的音节。
教学过程
备注
明确目标、课前预习:
一、看图导入
1.教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上的小朋友们正在干什么?屏幕上出现了什么?
2.学习语境歌。
(2)请学生跟着老师念两遍情境歌,注意让学生读准:天安门、摁、印。
3.教师引导过渡:今天我们就学习an、en、in这几个韵母。
二、指导发音
1.学习韵母an。
(1)教师板书an,过渡叙述:这是天安门中“安”的拼音,去掉声调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韵母an。
(2)认清形。(教师指着a。)这个单韵母认识吗?在单韵母a的后面加了个鼻音做尾巴,这样组成的韵母就叫鼻韵母
(3)指导读准音。
指导发an音。要求先发a的音,声音响亮,然后向韵尾滑动,一口气读成an。
教师领读,指名读、学生自由练读,齐读,“开火车”读。
(4)指导读好an的四声。出示ān、án、ǎn、àn,请同学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2.学习韵母en。
(1)请学生做一做摁遥控器的动作,再请同学说说“摁”这个词。
(2)板书en,指导读好音。“摁”是第几声?去掉声调符号是什么韵母,会读吗
(3)教师让学生试读后范读,再用各种方式请学生读。
(4)指导读好en的四声。
3.学习韵母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
(2)检查自读情况,纠正问题。
(3)请学生试着给in加上四声声调,再读一读。
(4)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in及其四声,告诉学生yin和ye、yue一样也是整体认读音节,请学生练习读准。请用yin及其四声说话。例:印象、因为、引路、银行。
三、书写韵母
1.教师在四线格里范写an、en、in。
2.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写这三个鼻韵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请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1)教师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诵读情境歌。
教师告诉学生读这个韵尾要用舌尖抵住上齿龈,不留缝隙,鼻子出气。教师做口形,让学生体会舌尖顶住上齿龈的'感觉。
(1)指导学生自学:你们能运用前面学到的发音方法读这个鼻韵母吗?
(两个字母大小差不多,占满中格,字母间隔要近。)
质疑探究、交流展示:
一、复习激趣
2.教师请拿到声母、韵母、音节气球的小朋友分别起立,说说读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二、导学新知
1.学习两拼、三拼音节。
(1)学习第1组。出示音节ban,声母是谁?韵母是谁?声母b和an做朋友时,怎样拼?(学生拼读。)
同上方法教学dan、nan。
(2)合作学习第2~4组。
教师叙述:刚才老师给每一组发了三组滚动卡片,下面就用我们刚才学的方法自学。每组由小组长负责,发挥小组力量,比比哪组小朋友最团结,合作得最好,评出“最佳合作奖”。小组长组织同学们自学。、黑板上贴有不同颜色、图案的气球,背面写有学过的声母、韵母、音节,明确要求:我们今天到北京天安门去秋游,好吗?瞧!天安门广场前飘着许多气球,你们喜欢吗?你喜欢哪个就摘下来。读一读
归纳整理、拓展提高:
延伸拓展:小朋友,你打算让你的小飞机飞到什么地方去呢?悄悄告诉老师。教师将小朋友说的地方用拼音写出来,让学生拼一拼。
反馈检测、课后训练:
(1)教师出示三张图片:“山水”、“枕头”、“金鱼”,请学习说说每张画上的内容。
(2)出示三个双音节词:shānshuǐ、zhěntóu、jīnyǔ,自由拼读。
(3)指名上黑板,将音节贴到相应的图下方,由学生示范拼读。
(4)集体拼读。
3.学习拼音句子。
(1)教师出示四架纸叠的小飞机。快看,飞机飞来了,每架飞机上都有一个小秘密。(翻开纸飞机,就是音节,分别是:zhěn、wán、1án、tiān。)小朋友,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2)教师翻开纸飞机,向学生展示音节:zhěn、wán、lán、tiān。指名请学生读准。
(3)请学生读好以下句子。
wǒdejímùzhēnhǎowán,dājiàfēijīfēilántiān
学生自由练习拼读。
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13anenin、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9
设计思想:
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解读:
学习数学是为了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教材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内容分析:
加减混合在教科书75页。它安排在连加连减之后,与之采用了同样的编排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能联系连加连减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安排的生动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需要两步才能计算出结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经掌握要先计算第一步的得数,再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进行第二步计算。本节课的加减混合,也需要进行两步计算。有了前一节的基础,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知识的学习。但还是不能忽视加减混合计算的另一个难点-----由于前后两例题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策略:
1、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
2、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3、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湖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回忆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操场上画好游戏的图形。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编故事,然后说说计算的顺序。
3 + 4 + 2 = 7 - 3 - 2 =
师:小朋友看着这两个算式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可以说说你身边的事。(请学生自由说,如:森林里3只小鹿在找食物,没过多久跑来了4只,后来又跑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鹿?)让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在7 - 3 - 2 =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题说故事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把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与实际接轨。同时还让学生说计算的步骤这样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2、激情设疑。
电脑出示森林与湖水,天鹅们快乐嬉戏。
瞧!这里都有些什么?
根据学生对画面的描述,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知。
师: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小天鹅们跳起了天鹅舞。
(1)教师电脑演示:4只天鹅在湖面上,又飞来了3只天鹅。)看到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要算湖里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回答板书:4 + 3
(2)教师操作屏幕,上面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师:湖里的2只天鹅洗完了澡拍着翅膀飞走了,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接着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 + 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4)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 类比探究算法。
(1)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2)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讨论。
②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标明计算顺序。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点。
3、 学习例2。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电脑演示修改后的例2:湖中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试着计算5-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5-2。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在屏幕上闪动
师:为什么先算5-2?
生:因为图画上是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只有用减法先算出5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几只后,才能算出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生:是5减2的得数3与3相加。(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写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4、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设计意图:教学时扶放结合,观察概括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反馈练习
1、乘汽车(电脑演示:车上有6位乘客,到了车站后走下了2个,但又上了3个。)。
(1)说图意。
(2)提数学问题。
(3)列式计算。
2、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添加4根。让学生根据小棒摆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3、室外游戏。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图。
(2)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分别选三位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 -2 +4 -5 +3=
8-6 +4 +2 -3 +5=
7+2 -3 -4 +5 +3=
1+4 -5 +7 +2 -5=
8-1 -3 +6 -7 +3=
2+6 -6 +5 +3 -8=
[这样有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4、回教室,继续练习。
(1)出示:做一做。
(2)学生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01-12
《乘加乘减》教案(精选17篇)04-28
加与减教学反思10-29
《加与减》教学反思03-31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03-25
一年级《加与减》单元教学反思04-19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08-14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12-28
加与减一教学反思(精选13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