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猫》教案(精选2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猫》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猫》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能在图标的帮助下熟练地朗诵绕口令。
2.尝试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减少图标记忆绕口令,喜欢朗诵绕口令。
3.提高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兴趣,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根据绕口令内容自制教学图片。
2.每人一份《猫和包》的'图标(图标后面贴上双面胶)、贴图标的底板。(放在幼儿的座位下面)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1.教师将绕口令《猫和包》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
2.教师逐步提问故书内容:故书的名字叫什么呀?故事里面有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摆放图标如、当幼儿说出故事的名字叫《猫和包》,教师就将标题图标“猫和包”放在自板上;当幼儿说到“故事里有小宝,还有小猫”。教师就将“小宝”和“小猫”的图标摆出来。以此类推,根据幼儿的回答增加图标,并有意识地根据绕口令的格式将图标摆放出来。
二、集体欣赏绕口令《猫和包》,了解绕口令的主要特点。
1.教师:你知道吗,这个故事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念,想不想听一听?
2.教师示范朗诵绕口令1一2遍,并加快速度,使幼儿初步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三、幼儿练习朗诵绕口令2~3遍。,引导幼儿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1.教师:你在念绕口令时有什么感觉?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 (根据幼儿的回答把这些图标特别指出来,让幼儿反复念一念,感知这些字词的发音特点)
2.教师小结:绕口令是将一些发音相近的字和词放在一起,帮助大家练习发音。绕口令有节奏感,可以越念越快,十分有趣。
四、引导幼儿借助小图标朗诵、记忆绕口令。
1.请幼儿把椅子下面的图标和贴图标的底板拿出来。
教师:请小朋友自己看着图标读一读,练一练,注意把那些容易念错的字念准确。
2.鼓励幼儿自己看着小图标朗诵绕口令。教师注意巡回倾听,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3.幼儿尝试根据自己学习的进度逐步减少图际记忆绕口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去掉两个图标进行练习,然后逐渐去掉多个图标,直到最后鼓励幼儿不使用图标进行练习。
五、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绕口令比赛。
1.加人节奏练习,如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朗诵绕口令。掌握绕口令的节奏。
2.引导幼儿尝试加快速度朗涌绕口令并进行比赛。
3.“绕口令秀”:鼓励幼儿朗诵自己掌握的绕口令,增加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4.教师:你们回去学一些绕口令,我们再开一个绕口令表演会。
中班《猫》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念儿歌,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2、能按多维特征做集合。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教学准备】
卡片、帽子、眼镜、带有数字的项链、儿歌PPT。
【教学过程】
(一)出示PPT引题,导入。
1、出示PPT(一个小男孩和一把伞)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哭泣的小男孩
提问:小男孩他怎么啦?(哭了)怎么会哭呢?
(二)学念儿歌
1、结合PPT,教师朗诵儿歌一遍(从开头——被只老鼠偷走了)
提问:现在,你们知道小男孩为什么哭了吗?
2、学念儿歌1—2遍
提问:
(1)老鼠长什么样呢?
(2)想一想,怎样找到这只小老鼠?
(三)游戏:猫捉老鼠几点钟
1、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第一:符合条件的站出来,不符合条件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第二:要求师幼合作,幼问师答。
2、幼儿第一次游戏
第一遍游戏:按一维特征分类(它是只男孩子老鼠)
第二遍游戏:按二维特征分类(它是只不扎辫子的女孩子老鼠)
3、幼儿第二次游戏
(1)教师介绍玩法及规则
(2)幼儿按卡片上的内容打扮自己
(3)幼儿游戏、集体验证
第一遍游戏:按一维特征分类(它是只戴帽子的老鼠)
第二遍游戏:按二维特征分类(它是只戴着眼镜、戴着项链的老鼠)
第三遍游戏:按三维特征分类(它是一只戴着帽子、戴着眼镜的、女孩子老鼠)
第四遍游戏:按四维特征分类(它是一只戴着帽子、戴着眼镜的、戴着项链,项链上有ⅹ点的老鼠——1个)
(四)延伸活动:自主游戏
游戏由幼问师答变为幼儿问一幼儿答,即让个别幼儿说出要找的老鼠的特征,其他幼儿寻找、验证。
教学反思:
课堂环节紧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享受,由于在游戏过程中,我讲游戏规则不到位,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有的'捣乱,气氛太过度的活跃,导致我控制不住场面。今后我要加强本班的游戏规则的培养,是幼儿愉快、友好的分享游戏乐趣。
中班《猫》教案 篇3
【活动前评析】
这是一节小班下学期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会安静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诙谐有趣的特点;
2、初步感知ABA三段式(第一段音乐、第三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不同)结构的特点,会看图谱来感受音乐,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重点做以下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只会跳舞的小猫一定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也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小猫的形象能够使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具体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2)设计适宜的图谱:在图谱的帮助下,引导孩子通过边看边听,理解音乐的性质、结构。图谱的变化也能让孩子较好地分辨音乐ABA三段式结构。
2、幼儿准备:
预先熟悉教学内容: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紧张很多时候来源于对音乐作品的不熟悉,因此要让孩子预先熟悉教学内容。比如利用过渡环节,(来园时间、午餐前后)播放乐曲,在宽松的氛围下以谈话的形式,让大家说一说听完音乐的感受。
3、场地准备:
在活动空间的的布局上,我选用每人一块泡沫垫,让孩子倾听时席地而坐,活动时则放在活动室两边,然后让每个孩子自然伸开手臂原地转个圈,划出适合自己活动的空间大小。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真听一首好听的`音乐,看谁能听得出这首音乐一共有几段,每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这首音乐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而第二段和它们不同。
师:在这三段音乐里都藏着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听出它是谁了吗?(孩子回答)
师:小朋友猜出那么多的动物,一起来看到底是谁呢?(放幻灯片,出示小猫跳舞图片)
(引导幼儿在安静倾听整首乐曲的基础上能够感受并说出“这首音乐前面和后面的部分听起来比较缓慢,感觉优美,而中间部分比较欢快。”然后教师给予小结。)
(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尽可能地说出与音乐有关的动物,教师不急于做出评价。最后利用图片的形式把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活动的主题上来。)
小结:这是一首小猫跳舞的音乐,名字叫——跳圆舞曲的猫。
二、分段欣赏音乐,视听结合,大胆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游戏:谁的耳朵灵
师:我们一起来听第一段音乐,如果你听到了音乐中有像猫叫声的地方,就马上用这个动作(教师示范小猫叫的动作和声音)来表示,我们来比比,谁的耳朵最灵,好吗?
(播放A段音乐,寻找小猫的叫声,并用动作加以表现。在孩子的倾听与模仿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暗示出此段音乐的节奏并激发他们做出各种猫叫的动作、表情。)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你们看,这就是小猫跳舞时留下的一串串小脚印。你们想知道小猫是怎么跳舞的吗?我们一起用小手在自己的身体上学着小猫跳舞吧!
(引导孩子根据图谱比较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同时进行动作的创作和表现)
小结:这段音乐里我看到了许多只小猫都在跳着优美的舞蹈,现在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第二段音乐,听一听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游戏:谁的舞姿妙
(播放B段音乐,教师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音乐结束后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这段音乐和前一段相比,变得欢快了很多,让人听了有一种跳跃的感觉。那你们想一想,这次小猫留下的脚印和刚才一样吗?(停顿片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并欣赏)
师:这么欢快的音乐,小猫又会怎样跳舞呢?让我们都来扮演一只跳舞的小猫比一比,谁的舞姿最妙?(发挥孩子的想象以及同伴榜样作用,学习脚尖跳、旋转跳)
(在B段图谱中,跳动的线条让幼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跳跃,上滑线和圆圈则勾勒出了一个活灵活现地跳舞的小猫。图谱上图案的变化也证实着孩子们的想法)(A段与B段不同)。
3、游戏:谁藏得最好
师:我们接着往下听,听一听这段音乐和哪一段很像?你还听到了什么?(播放A1音乐)
(再次欣赏A1音乐时,孩子们会很容易发现它与A段音乐的相似。从而完成了对ABA三段式音乐结构的理解。“一声狗叫”带来的躲藏,使孩子们又一次地感受到了音乐的诙谐有趣。)
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很相像,还听到了狗叫的声音。
师: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讨论)
小结:你们想得都很好,小狗的确来捣乱,小猫吓得藏了起来。
师:小猫跳累了,舞步放慢了,想一想,这一次小猫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脚印呢?(听第二遍,用图谱来表现音乐。)
小结: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放慢了舞步,有的小朋友跟着图谱创编出了新的动作。
(鼓励孩子探索多种跳舞的方法,利用即兴地表演,强化、发展他们对音乐的感觉,增加对音乐欣赏的热情。)
三、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师:让我们跟着小猫的脚印,再听一听这段美妙的音乐吧。(完整播放乐曲)
(在听的同时,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能够自如地表现出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第二次倾听,体验ABA结构的完整性。运用图谱和肢体动作将音乐进行搭建,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同时,孩子们会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每一段音乐的不同。)
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是一首非常有趣、好玩的音乐。
四、创编音乐游戏,让幼儿用动作大胆进行表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是那只跳舞的小猫,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音乐开始时,孩子们会把泡沫垫轻轻放在活动室两旁,教师有意识地张开双臂,自转一圈说:“这就是我的舞场,你的呢?”孩子们会自由站开,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
(前面设计的三个小游戏由浅入深,每个小游戏解决着一个难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游戏,使得孩子在这个环节中能够更加自主地去创编,发挥孩子的想象,对音乐充满了热情。)
(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其实,音乐就像一本书一样,里面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音乐又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让小朋友画出美丽的图画。老师也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这只可爱的小猫,好吗?
中班《猫》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是动画片的音乐,并且通过画面和情节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通过优秀的动画片音乐以此可以了解儿童的音乐趣味,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聆听、探究音乐情绪的同时,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回忆和总结动画片音乐,联系动画片的画面和故事情节,初步感受音乐、画面、故事情节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优秀的动画片带给人们的愉悦。
2、欣赏歌曲《蓝皮鼠和大脸猫》。
3、随音乐做律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聆听和感受歌曲《蓝皮鼠和大脸猫》,培养儿童专心聆听的习惯,启发儿童大胆表现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发展儿童的肢体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引导儿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如何创设活动,给予儿童表现自己的空间和手段。
教学方法:
视觉图像法、角色体验法
教学准备:
头饰、图片、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人,播放《大风车》,启发学生谈谈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
2、播放《蓝皮鼠和大脸猫》,引导学生欣赏歌曲,然后请学生猜一猜动画片的名称,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3、请学生简要介绍《蓝皮鼠和大脸猫》的故事情节,师小结。
二、聆听歌曲,学唱伴唱部分:
1、请学生完整聆听歌曲,提问: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师归纳。(外形、叫声、情节等)
2、再听歌曲,看大屏幕,将想象和具体联系起来。
师提示:歌词中哪部分最能体现蓝皮鼠的活泼机灵、行动敏捷?(叫声)从大脸猫的叫声中你感受到什么了呢?生回答。
3、师范唱老鼠和猫的叫声,学生跟唱。
4、指名唱,分组唱。
5、师再范唱,生体验两种动物的叫声特点,师归纳得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不同效果。
6、小活动:送小动物回家,将蓝皮鼠和大脸猫贴在正确的图片上。
三、随音乐做律动:
要求:做老鼠和猫的代表性动作,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拓展:
播放多部动画片歌曲,让学生聆听,说出动画片名字。
五、活动结束,师小结
教学反思:
激发孩子的兴趣。用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可随着音乐举手投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活动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
中班《猫》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能根据故事的开头及情节发展,按各种动物的特点创编出各种有趣的、合乎情理的故事结尾。
2、通过角色的扮演,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帮助幼儿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帮助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猫医生过河”的背景图,猫、大象、牛、鹅、兔子贴绒教具各一个;画纸人手一张,水彩笔人手一只。
(2)猫、大象、牛、鹅、兔子头饰各一个
(3)小药箱、听诊器、水桶各一个
2、知识准备:活动前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即故事中这些动物的.自身优势。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猫医生的贴绒教具,通过提问:这是谁呀?你们瞧,它走得匆匆忙忙的,我们一起问问它要去哪里好吗?借此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出示挂图,教师运用贴绒教具讲述故事内容。
(1)提出听故事的要求:听一听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2)幼儿听完故事后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提出疑问让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1)幼儿讨论:这些小动物都有什么本领?如果你是他们其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帮助猫医生过河?
(2)教师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开动脑子,积极思维,启发幼儿想出最好的过河办法并把故事结尾编得合情合理。
(3)讨论后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编的故事结尾,要求幼儿连贯生动地讲述。
(四)引导幼儿按各种动物的特点创编故事内容并将创编的故事结尾画下来且在展示台上进行讲述。
(五)组织幼儿表演故事,复习巩固故事内容及创编的内容。
(1)请7名幼儿分别戴上不同的动物头饰,把故事情节及创编的结尾完整地表演一遍。
(2)要求幼儿扮演角色时,动作要形象,讲话声音要响亮,富有表情。
(六)活动结束:
(1)教育幼儿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帮助的道理。
(3)表扬表演得好的幼儿并组织幼儿说一说谁编得好,为什么?
四、各领域的渗透
(1)社会领域:故事中通过引导幼儿合理的创编来帮助幼儿懂得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帮助的道理。
(2)语言领域:通过创编来帮助幼儿发展其语言表达的完整及流畅性。
(3)科学领域:在故事中及讨论中帮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自身的优势特点。
(4)艺术领域:以绘画的形式让幼儿来学习记录故事的内容。
五、生活中渗透: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别人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学会友好互助。
六、环境中渗透:
创设与故事内容相关的角色表演区,让幼儿进行表演创编故事内容。
七、家庭中渗透:
要求家长配合帮助幼儿学会遇到困难会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或求助于他人帮助他。
中班《猫》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对音乐剧欣赏,学生能够认识音乐剧是综合性的审美舞台消费艺术。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本课以《猫》为载体,通过戏剧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让学生走近音乐剧,体验音乐剧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积极主动的探究音乐剧中各种元素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式导入
师:下面播放三种剧目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的特点,并猜猜哪个是音乐剧?(学生举手回答)
当学生说出歌剧的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你能说出判断为音乐剧的理由吗?(学生回答问题)
师:引出音乐剧的概念。(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作品的片断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的兴趣)
二、欣赏音乐剧《猫》
(1)媒体播放音乐剧《猫》片段,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作者是谁?初步了解作者。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共同欣赏《猫》等图片。)
看完音乐剧片段之后,回答这些问题:
问题诠释: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emory回忆》)
(说明:《回忆》在剧中出现了四次,因演唱者不同或是演唱时的心境不同,使得每次聆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体会音乐在烘托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5、舞台美术
据介绍,在百老汇的音乐剧中,绝大多数制作都是不惜投入巨资运用声、光、电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创造出梦幻般的舞台面貌,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首先在《猫》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妆也是形态各异,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形象逼真。
课件展示:其中一些猫化妆前后对比
舞台效果,在前面的舞蹈和音乐片断中已经感觉到了舞台效果在剧情的表达及人物的塑造中所起的作用,《通往九重天》这一段,舞台效果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纯洁的白猫维多利亚首先对魅力猫表示同情,杰里可猫们终于原谅了她,接纳她回到族中。领袖猫选择魅力猫是今年获得重生的猫,猫儿们欢送她登上了通往九重天之路!
播放《通往九重天》视频
(观看《通往就重天》片断,学生深深的被导演创造出梦幻般的舞台效果折服。小小的舞蹈居然能隐藏如此多的“秘密”。)
6、欣赏改编成电影的音乐剧
播放《音乐之声》、《红磨坊》视频
(体会音乐剧之所以风靡世界,是因为它以音乐来述说故事,满足视听上的享受,魅力四射的舞蹈,配合着眩目的舞台效果。很容易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和喜爱。)
四、课堂小结
以《猫》为代表的现代派音乐剧,与歌剧、舞剧比起来,它在音乐与舞蹈的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流行音乐的元素,并将观赏性放在首位。使表演更加通俗化、大众化、现代化。这大概就是音乐剧能在众多舞台艺术中异军突起,广受观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今天的介绍希望同学们喜欢音乐剧,为音乐剧而疯狂。
中班《猫》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从教育杂志上看到了这首《老鼠画猫》的歌曲,觉得此歌无论是从形象,还是从风格上来看,都是幼儿感兴趣的。这首情节幽默,诙谐的歌曲也是其中之一,我改变了以往老师唱孩子学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理解,感受歌曲丰富的画面且让幼儿通过操作想象及自身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幼儿在边演示操作、边画、边唱的过程中很快掌握了这首难度较大的歌曲。这种以弱战强,以智取胜的诙谐生动的反串角色的表演,使幼儿的兴趣和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曲的趣味及滑音的乐趣。
2、学会演唱歌曲,借助简单而有节奏的念、唱和体态律动,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表达形式。
3、幼儿理解滑音的唱法,尝试说唱的形式表演歌曲,大胆的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的'和谐,幽默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按照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我把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习理解歌曲内容,活动中会控制自己的歌声。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及掌握滑音的唱法,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活动准备
1、画有猫轮廓的纸若干张,黑笔人手一支;
2、猫头饰,大老鼠头饰各一个,小老鼠头饰与幼儿相等`;
3、音乐光盘《老鼠画猫》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新歌曲。
1、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带领小老鼠去找食物,老鼠大队前进!播放音乐《小老鼠上灯台》。
2、遇到了一只凶狠的大野猫(另一老师饰),使老鼠们的觅食行动受到了阻碍,猫趾高气昂地走了。
3、为新歌的画面,埋下伏笔。鼠妈妈:“哎呀呀,好痛!我可怜的孩子们被吓坏了吧?该死的野猫,眼睛要是再小点就不会发现我们了,看,这是被猫爪子抓的,要是猫的爪子再少一点,该多好啊!”
(二)、学习新歌曲《老鼠画猫》
1、初步感受旋律。
2、理解、熟悉歌词
⑴鼠妈妈:从歌词与画面中发现大野猫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眼睛要变得小小的,腿变得短短的,胡子要往上翘?┄┄(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⑵鼠妈妈:那你们喜欢这样的猫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画这样的猫吧!要求:4人一组,根据音乐歌词,合作画猫。(音乐旋律起)
⑶边检查画面,边再次演唱歌曲
鼠妈妈:现在我要检查你们画的老鼠是不是我所喜欢的。共同用歌声检查自己的画。
⑷拿着自己的画,随乐一起表演唱
(三)、结束部分
一声猫叫——鼠妈妈:妈妈告诉你们我们梦想的猫是不存在的,真的猫还是要来的,我们还是悄悄搬家吧!(《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声中结束)
中班《猫》教案 篇8
目标
1、培养幼儿听辨音级上行、下行的能力。
2、并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过程
小朋友你们听,谁来了,“喵喵……”(小花猫)
小花猫可喜欢交朋友了,你们想和小花猫交朋友吗?(想)
那快过来和我一起玩吧,我们一起说个儿歌好不好?(一只小花猫,聪明又勤劳,喵喵,聪明又勤劳)站着说用高音说。第二遍蹲着说用低声:第三遍站着说用高声。
嘘,你们听谁来了(老鼠)
这个可恶的小老鼠,老是偷吃粮食,还总是跑来跑去,可烦人了,你们听小老鼠跑到哪里去了。(上行音阶)再听(下行音阶)
待会儿我们去捉老鼠好不好?(好)但是在捉老鼠之前我们得先练好本领,要知道她的去向才能捉住它们。对不对?下面我们来当老鼠的卧底,混进老鼠中间,来熟悉一下它的作案情况,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用身体动作表示出来,它跑哪去了,是跑上还是跑下。如果是下行音阶同样也是用动作表示出来。……
你们的耳朵真灵,我想呆会儿我们就可以捉了。下面请一些小朋友先当老鼠,谁来……小老鼠们你们听好了,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应该跑向哪里躲起来(高房子),如果是下行音阶你们要躲哪里去呢?
而小花猫们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猜一猜老鼠应该跑向哪里了(高房子),相反,当你们听到下行音阶时你们猜一猜老鼠应该跑向哪里了(低房子),如果听到(教师就在C调高音I或低音上1的主三和弦商弹了三遍)就是捉老鼠的信号,你们就可以转身去捉,捉之前千万要听清老鼠在那个房里,看那只小猫最聪明,捉的老鼠最多,明白了吗?
好,那我们在捉之前先唱一首歌,鼓一鼓劲儿。“一只小花猫……”小花猫转过身,听仔细,小老鼠们你们也要小心了。……(玩)
交换一下……
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都抓到了老鼠,小花猫特别高兴交了你们这些能干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庆祝吧!唱:一只小……
结束
交换一下……
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都抓到了老鼠,小花猫特别高兴交了你们这些能干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庆祝吧!唱:一只小……
结束
教学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中班《猫》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能根据故事的开头及情节发展,按各种动物的特点创编出各种合乎情理的故事结尾。
2、通过角色的扮演,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使幼儿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帮助的道理。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猫医生过河”幻灯片
(2)猫、大象、水牛、鸭子、兔子手偶各一个
2、知识准备:
(1)活动前讨论小动物有什么本领,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即故事中这些动物的自身优势。
(2)熟悉游戏“变变变”。
(3)生活中渗透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帮助。
活动过程:
师:我有一根神奇的魔棒,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试一试它能变出什么?
教师魔棒一指:幻灯片(一条小河)
(一)引出游戏“变变变”。
师:我们在“河边”一起玩游戏“变变变”好吗?
幼儿边动作边儿歌。
游戏:变变变,变出长鼻子,幼——学大象走走走,走走走。
变变变,变出水牛角,幼——学水牛洗刷刷刷,洗刷刷刷。
变变变,变出长耳朵,幼——学小兔跳跳跳,跳跳跳。
变变变,变出扁嘴巴,幼——学小鸭游呀游,游呀游。
变变变,变成好朋友,幼——好朋友,拉拉手,拉拉手。
(二)幻灯片“猫来了”引出故事。
播放猫的叫声“喵”。
师:什么声音?原来是猫医生。
(1)借助幻灯片讲述前段故事“猫医生要去给动物看病”。
(2)引导幼儿分别扮演大象、水牛、兔子、小鸭子、鹅(变变变,变成小动物)说出“猫医生,别着急,我来帮助你。”
师:刚才河边都来了一些什么小动物。
猜猜它们听到猫医生的求救声会怎么说?
教师引导幼儿表演:
师:正在河边散步的大象听见了,急忙赶来说……。
幼儿学说:猫医生别着急,我来帮助你。
(三)提出疑问让幼儿分析思考。(逐一出示幻灯片6——8)
(1)提问: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喜欢它们呢?
(2)小结:我们要向他们一样,当别人遇到困难是,主动帮助别人。教育孩子懂得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热心帮助。
(四)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合理续编故事。
(1)提问:如果你是小动物会想什么办法来帮助猫医生?
师:如果你是大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如果你是水牛,你会用什么办法?
如果你是小兔,你会用什么办法?
如果你是小鸭,你会用什么办法?
如果你们是鹅姐妹,你会用什么办法?
(2)幼儿讨论:这些小动物都愿意帮助猫医生,谁的'办法最安全?
教师在幼儿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开动脑子,积极思维,启发幼儿想出最好的过河办法并把故事结尾编得合情合理。
(3)分组讨论。
(4)请四名幼儿(每组选出一名幼儿)代表戴上不同的动物手偶,把创编的结尾完整地讲说,要求幼儿连贯生动声音响亮地讲述,并且富有表情。
(5)教师小结。
(四)活动结束:
拓展幼儿思维。鼓励孩子去探索更多更安全的过河方法。
(1)河边还会有谁,谁还可以帮助猫医生用更好的办法过河?
(2)布置小任务。
(3)放松活动结束。
播放打雷的声音“轰隆”。
师:打雷了,猫医生也过河了,我们赶快回家吧。
变变变,变成小兔子,跳跳跳,跳跳跳……
教师和幼儿随着兔跳的音乐律动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中班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能把词恰当的组合起来,还能把话说得有声有色,突出重点。不但能陈述事件,还能用语言来表达感觉。除此之外,四岁的幼儿变得非常爱说话,也许是想象力较以前丰富了。为了满足孩子的这种特定阶段的需要,使孩子的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设计了这次的语言续编活动让孩子的活动中去说、去想象、再去说。
中班《猫》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有节奏的朗诵儿歌,掌握“附点”朗诵的方法。
2、能在图片和游戏的提示下,学习续编儿歌。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儿歌与游戏融为一体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老鼠、猫的大图片各一张,小图片若干张:小老鼠、小眼珠、小牙、八字胡。
2、儿歌教学图一张,并注意附点的使用:横线就是代表“附点”。
3、游戏音乐《小花猫和小老鼠》的磁带一盘。
4、小锣鼓一只。
5、节奏卡一张:
活动过程:
一、节奏游戏“小花猫学唱歌”,为“附点”儿歌的.朗诵做好准备。
1、(幼儿戴上小花猫的头饰,老师扮演主人)师:小猫们,你们会唱歌吗?(会)那请你们唱首歌给主人听听。(幼儿自由学猫叫)
2、幼儿单独学猫唱歌,听好老师敲打锣鼓的鼓点节奏。
3、根据节奏图,重点练习“附点”唱歌法:喵——喵喵喵喵。
二、观察老鼠图片,说说老鼠的长相。
1、师:嗯!今天小猫们的表现都不错,主人我特别高兴。今天的午餐奖励你们吃“爆鱼”,好吗?(好)请这只小猫把那碗油拿过来。
2、(幼儿拿过来一只空碗)师:咦!碗里的油呢?油到哪里去了?(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3、师:幸亏我在房间里装了一个摄像头,来,我们一起看看被拍下的照片,究竟是谁偷吃的油?
4、(出示老鼠的大图片)师:小猫们,是谁偷吃的油呀?(老鼠)可恶的老鼠,快仔细看看它的样子,今天晚上谁能把它捉住,这就是冠军小猫。
5、幼儿说一说老鼠的主要特征,教师有意识地提示幼儿观察老鼠的眼睛、小牙、八字胡。
三、学习有节奏的朗诵儿歌,注意“附点”处的朗诵法。
1、(出示儿歌教学图)师:主人我把这只老鼠的长相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一起来听一听。
2、提问:老鼠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语言回答问题)
3、欣赏老师朗诵第二遍,边朗诵边贴上小图片:小老鼠、小眼珠、小牙、八字胡。
4、讨论:儿歌图中的一条横线是什么意思?了解“附点”儿歌的幽默、滑稽。
5、幼儿多种形式学习朗诵儿歌:
(1)幼儿跟老师完整地朗诵儿歌,注意“附点”处的朗诵法。
(2)幼儿加上动作朗诵儿歌。
(3)幼儿与老师互动朗诵:老师念前两个字,幼儿念后三个字,其次相反。
(4)个别幼儿朗诵儿歌,老师用鼓点加以伴奏。
四、通过讨论和游戏的验证,尝试续编儿歌。
1、师:小猫们想想看,这首儿歌念到这里有没有结束呢?老鼠出来偷东西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说说)
2、游戏验证“猫捉老鼠”,体验猫的厉害、老鼠的害怕,为续编儿歌做准备。
3、师:以前我们都是用爪子去抓老鼠,今天我们换个方法,用我们的歌声去吓唬吓唬老鼠,好不好?(好)
4、(出示节奏卡)跟老师一起朗诵:一——只小花猫,喵——喵喵喵喵。注意语气的力度,要尽量可以吓倒老鼠。
5、师:老鼠听到这样的猫叫声,会怎么样呢?(害怕、吓死了)如果你是老鼠,请你来表演一下“害怕、吓”的动作、表情。
中班《猫》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7以内的数量,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根据数字和图形标志匹配相同的图形。
3、知道做客的基本礼仪,体验做客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
2、幼儿人手一盘鱼;
3、幼儿人手一个手环。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根据数字在操作板上贴相应数量的盛满小鱼的盘子,并且根据手环上的数字贴相应数量的图形。
活动过程:
一、准备去做客。(复习7以内的数数)1、交流做客的礼仪:
师:今天倪老师要带你们去猫妈妈家做客!你们一定很开心吧!那我们去做客要注意什么呢?(懂礼貌)什么是懂礼貌?看见猫妈妈要打招呼。那还要带些什么呢?(礼物)带什么礼物呢?(鱼)是呀,猫妈妈最喜欢吃鱼了。
2、准备礼物:
老师这里有很多盆小鱼呢!大家每个人来端一盆吧!每个人都端到了一盆鱼,大家数一数,你的盘子里有几条鱼?
幼儿讲述自己盆里的小鱼个数,并一起验证。
师:礼物准备好了,我们准备出发啦!(音乐:欢乐舞。教师带领着幼儿绕着教室走一圈)二、去做客的'路上。
1、出发前的准备。
师:在出发之前,老师可有个要求:你们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
2、去的路上。
依次出示课件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幅图:
教师随在着画面的变化提出不同的问题。
第二幅图:一座小桥。
第三幅图:二座蘑菇亭。
第四幅图:草地上有三座房子。
第五幅图:四朵花的花园。
第六幅图:池塘里有五只小鸭子。
第七幅图:草地上有六只长颈鹿。
第八幅图:树林里有七棵小树。
3、小结:小朋友想一想,去猫妈妈家经过了哪些地方?出示相应图片。他们分别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请小朋友有一句完整的话来表示。
三、去家里做客。(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1、到达猫妈妈家师:猫妈妈家到了,出示课件第九幅图,并发出敲门的声音,并问:猫妈妈在家吗?
学习做客的礼仪:敲门,你好,欢迎你们来我家做客!
我们给你带礼物来了。
2、给猫妈妈送礼物:
师:我们给猫妈妈带来了这么多鱼,究竟该放在哪里呢?
猫妈妈说:“别急,我这里有好几个数字宝宝,你的盘子里有几条鱼就把盘子送到几的数字宝宝下面。小朋友你会送吗?好,现在先请女小朋友送,再请男小朋友送。”
一起验证一下。
3、猫妈妈也要送礼物给我们。
(1)提出要求:
师:猫妈妈说她收到了礼物非常高兴,也有礼物要送给小朋友们,他要给每一个小朋友送一个手环。但是猫妈妈非常忙,礼物只做了一半,剩下的要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做了,做对了,礼物就是你的了。
(2)老师示范做手环。那手环怎么做呢?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出示手环,介绍材料。上面有什么呢?数字和图形。这是什么意思呢?4和三角形(就是要在手环上贴4个三角形。)(3)幼儿操作:指导有困难的幼儿,提醒幼儿看清楚数字和几何图形。
(4)交流:我做了几个手环,数数有几个什么几何图形。
三、结束师:时间很晚了,我们要准备回家了,和猫妈妈说再见吧!(音乐:欢乐舞)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中班《猫》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词内容及歌曲的变化,随乐玩圈上游戏。
2.尝试用表情、肢体动作表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形状、味道等,体验随乐创意表现的快乐。
3.在表情、肢体动作提示下尝试替换歌词演唱,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并有过圈上游戏的经验。丰富幼儿吃东西的动作。
2.物质准备:食物ppt,猫、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歌曲情境,导入活动。
师:小老鼠们,这么多天没吃东西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和鼠姐姐一起去找好吃的吧。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作为一节歌唱活动,教师没有用以往的歌唱活动模式来上,而是通过创设老鼠吃食的游戏情境贯穿整个活动过程,使孩子在游戏情境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轻松地将歌唱活动融入游戏之中。】
二、幼儿在游戏情境的提示下,熟悉歌曲。
(一)游戏:我做你猜
1.师出示食物兑换券,用表情或肢体动作表现食物,幼儿猜想。
2.幼儿寻找食品兑换券,按兑换券颜色分组讨论商量
3.幼儿分组用表情、肢体动作表现兑换券上食物,替换歌词演唱歌曲。
(二)幼儿围坐成圈,教师提问引发幼儿猜想,引出歌曲第四段
1.幼幼互动自由猜想。
2.师随乐变唱边扮演大猫
【幼儿园艺术活动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本环节教师通过鼠姐姐找到好吃的东西制造神秘感,并用动作、表情表示出食物引发幼儿兴趣和猜测,为接下来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表情表现食物做好铺垫,幼儿在分组商量动作时教师能注重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和表达表现】
三、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然学唱歌曲。
(一)师幼共同学唱歌曲:
师:原来偷吃食物的时候还要小心猫?猫出来是怎么走的?看见老鼠要抓的时候,猫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唱一唱。
(二)学唱歌曲第四段
(三)幼儿完整唱演唱歌曲
这首《猫捉老鼠》,你们会唱了吗?有没有哪里不会唱?需要什么帮助?
【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没有用以往图谱展示进行歌唱教学,而是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将歌曲旋律、歌词反复的通过肢体动作、游戏形式让幼儿熟悉并自然的跟唱,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很快哼唱并掌握歌曲。这样的学习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在完整演唱完歌曲后教师通过询问幼儿有哪些地方不会唱,让幼儿一起帮助其再次演唱,充分的`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并帮助幼儿共同发展】
四、游戏《猫捉老鼠》
(一)确定游戏规则
(二)师幼自由游戏。
1.第一遍师扮大猫,师幼交流第一次游戏感受
2.第二遍幼儿做大猫,师幼交流第二次游戏感受
3.第三次游戏,师幼集中交流第三次游戏感受
【此环节是前几个环节的递进和高潮部分,教师通过三次猫捉老鼠的游戏,帮助幼儿逐步梳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在边玩边唱边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幼儿对歌曲的旋律、节奏的感受,并且学会了演唱歌曲,同时更加满足了幼儿的愉悦、快乐、自主的情绪需求】
四、替换歌词“大猫”,游戏中幼儿再次演唱。
师:你们猜小小老鼠除了被大猫发现,还有可能被谁发现?
【通过替换歌曲的歌词进行演唱、游戏,不仅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灵活性,同时使整个活动更加有趣。】
五、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
师:小老鼠们,我们出来太久了,天快亮了,我们的肚子也填饱了,但是这一趟真是太惊险了,回家休息休息,以后还是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想办法挣钱买吃的吧!回家去找妈妈吧!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这节课虽然是艺术活动,但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将品德教育很自然的渗透进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不能学小老鼠偷东西吃,培养孩子将来要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获取东西的良好行为习惯。】
活动反思:
一、创设游戏情景,让游戏贯穿始终,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以往的歌唱活动,教师都是以练声—熟悉歌词——图谱学习歌词—学唱歌曲等形式开展,此次活动,打破了以往固有的歌唱活动模式,将老鼠偷食——找食——猜食——猫捉老鼠的游戏形式将歌曲旋律、每段歌词逐步的展现出来,使孩子在游戏情境中轻松学会演唱歌曲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使原本教学性强的音乐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更乐于被孩子接受。
二、多媒体使用技术,便于活动的开展,增加活动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活动中,教师使用了激光笔展示幻灯图片,减少了以往教师在活动中要频繁走动和不便与幼儿近距离交流的麻烦,教师在和幼儿近距离游戏的过程中,在任何方位、任何时间都可以用激光笔展示出想要的图片,并通过制造神秘的氛围“变出”已设置好的东西,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体现幼儿自主性,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
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兑换券,自由的分成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表现兑换券上的是食品,教师没有做过多限制和要求。并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四、活动各环节紧扣,层层递进
本次活动内容能根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循序渐进地开展,从乐曲情境导入——游戏熟悉旋律——游戏导入歌词——学唱歌曲——歌唱游戏——游戏替换歌词——游戏活动结束这几个环节,将活动形式逐渐丰富、使这节课更有层次感。
五、注重领域之间的整合和渗透
这节课虽然是音乐活动,但活动最后,教师注重将品德教育自然的渗透进去,教育孩子不能学小老鼠偷东西吃,而是应该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获取东西,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养成的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使幼儿园教育不只是注重某一技能的发展,而是将幼儿全面发展乃至一生的影响作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真正目的。
建议:此次活动是放在中班上学期授课,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用肢体动作、表情表现某一事物方面做的没有那么到位,个别幼儿显得很拘谨,当个别幼儿不知道怎么表达表现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幼儿认识一些食物的形状、味道,以及品尝味道后的表情等,当孩子有了这些生活经验的时候,幼儿就能更加大胆的表现。
当部分幼儿仍出现不清楚猫捉老鼠游戏规则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或同伴一起说一说猫应该在什么时候捉老鼠,老鼠在什么时候跑,并通过个别幼儿的正确示范,让能力较弱的孩子再游戏一次,而不是在中途终止了他游戏的机会。
在幼儿跟随音乐旋律游戏的时候,教师也应当注重孩子节奏感的培养,提醒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猫一步一步的轻轻走到最后很快的发出“喵”的声音,通过教师语言提示和表现力强的幼儿示范作用,鼓励其他幼儿更加投入到游戏中。
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评价不能只用“你真棒”来概括,而是应根据不同幼儿的表现情况来进行评价,如评价扮演猫的幼儿:“这只猫真敏捷,一下就把老鼠抓住了”,评价扮演老鼠的幼儿:“这只老鼠真机灵,连猫也捉不到它”等。
中班《猫》教案 篇13
目的:
1、观察主要角色的动作、神态变化,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能用语言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本,大图书一本。
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
1、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看故事《怪猫》。我们一起翻到49页,看看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些什么。
2、引导幼儿安静地看书,提问:刚才你们在书里看到些什么?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1、我刚才听到××讲(略),你们知道他讲的是故事中的哪几页吗?你们在小图书上找,我在大图书上找。找到后,我们看看这幅图片讲了些什么。
①翻到图二,引导幼儿观察鼠娃娃的.神态、动作,说说从哪里看出鼠娃娃是又哭又喊逃回家的,它是怎么喊的。
②鼠妈妈听了鼠娃娃的话后是怎么做的?从哪幅图片中可以看出?
③有怪猫吗?鼠娃娃怎么会把皮帽当成怪猫呢?
2、我刚才还听到××说(略),他说的是哪几幅图呢?我们来找一找。
①翻到图四,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四只脚是谁的?你怎么知道的?鼠娃娃知道吗?
②翻到图五,提问:你从哪里看出这是摇篮?
③翻到图六,提问:瞧,兔宝宝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哄它睡觉好吗?
三、引导幼儿讲述图画故事
1、现在我们做个游戏,我讲故事中的一小段,请你们在图书上找一找我讲的是哪几幅图。
2、用同样的方法,请个别幼儿讲故事中的某一小段,其余幼儿找一找是哪幅或哪几幅图的内容。
3、师生共同讲故事。
中班《猫》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老鼠动作造型,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3、在教师的提醒下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便移动,等大家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观察过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并用动作表现过他们的'造型。
2、幼儿用书:《猫和老鼠》。
3、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原有了解老鼠的造型。
1、幼儿回忆以往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老鼠的造型。
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的屈伸,来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
二、幼儿听音乐。
跟随教师边唱歌边学习表演2―3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
1、引起幼儿对歌词内容的关注。
教师:小老鼠出去干什么?让我们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2、提问歌词内容教师:小老鼠跑出去干什么呢?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吃完米干什么?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让我们大家唱一唱。
3、教师唱歌曲,同时带幼儿边唱歌边表演。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三、启发幼儿猜测第四段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
教师出示猫图片,启发幼儿猜测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
四、一起来表演。
中班《猫》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猫的外形特征及相应的生活习性。
2、感受猫的各种趣事、,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各种形态动作的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有一只小动物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2.出示小猫
(提醒小猫怕生,怕噪音,小朋友别发出很大的声音)
二、展开
1、观察小猫脚部特征
(1)小猫的爪子是什么样的?
观察小猫的爪子,尖尖的、弯弯的。
(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说说)
(2)你知道小猫尖尖的爪子有什么作用呀?
(幼儿学学爪子抓老鼠的样子。)
(3)尖尖的爪子长在哪里呀?(脚上)小猫有几只脚?
(4)小猫的脚上除了爪子还有什么?说说那块肉垫
(5)小猫为什么走路要静悄悄。
2、观察小猫脸部特征
(1)看看小猫的嘴巴有什么特别吗?(三瓣嘴)
(2)小猫的嘴边长着什么呀?(胡子)
怎样的胡子?(细细长长)
(3)小猫的.胡子有什么本领你知道吗?
(4)这些都长在小猫的哪里啊?(脸上)
3、感受猫的生活习性
(1)教师:小猫主人给小猫拍了些照片,看看小猫在家都干什么呢?
(2)欣赏图片
调皮的小猫
睡觉的猫
爱干净的猫
它为什么老舔自己的毛呢?说明小猫怎么样?
三、结束
小猫可以做我们的小伙伴,我们都要保护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只有你去伤害它它才会攻击你。
小猫还有很多品种,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种类的小猫是怎么样的?
中班《猫》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及教师的动作提示,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老鼠的不同造型,有节奏的做老鼠跑、老鼠吃米等动作。
3、在老师提醒下,能遵守游戏规则,知道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便移动,等大猫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
活动准备:
1、生活中见过小老鼠,并用动作表现过他们的造型。
2、图片
3、幼儿用书:《猫和老鼠》。
4、音乐磁带、录音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1、教师出示小老鼠的图片。
t: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呀?
2、幼儿根据图片回答。
二、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1、t:小朋友们,小老鼠平时会做些什么呢?
2、t:老鼠会跑、会吃米,会睡觉,那谁也来学一学小老鼠的样子呢?
3、教师出示图片。
t:小老鼠在干什么呢?
4、t:那小老师出去到底干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歌里面是怎么唱的.?
5、教师通过提问歌词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快慢。
t:小老鼠出去干什么?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吃完米干什么?应该唱的快点还是唱的慢点?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6、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并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词的内容。
7、启发幼儿猜测第四段歌词。
t:老鼠睡觉了谁来了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8、t:猫和老鼠哪个身体大?猫的动作是轻还是重?该怎么唱?我们来唱一唱吧!
三、师幼练习歌曲,活动结束。
中班《猫》教案 篇17
设计思路:
在主题活动“动物王国”中,小朋友喜欢上了动物朋友,他们对“老鼠和猫”的故事很感兴趣,常常会在表演角自己表演,他们还喜欢唱小动物的歌,跳唱小动物的舞,由此,我设计了音乐欣赏《老鼠和猫〉,孩子们可以依靠自己熟悉的故事情节,理解音乐形象。充分感受乐曲的结构,尝试分辨各段的'音乐性质,体验听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一、欣赏音乐《老鼠和猫》,充分感受乐曲的结构,尝试分辨各段的音乐性质,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大胆的表演。
二、体验听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磁带、老鼠和猫的图片、背景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用好听的声音来演唱。
3、重点:在回音的地方用声音响、轻来区分。
二、欣赏音乐:
1、美丽的山谷传来一首好听的音乐,请你听听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感觉?(第一遍完整欣赏)
2、再来请你听听,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音乐会说话,你觉得音乐好像在和你说什么?(第二遍完整欣赏)
3、其实,这首音乐讲的是两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闭上眼睛仔细听听,猜猜音乐里倒地讲了那两个动物,为什么?(第三遍完整欣赏)
4、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图片表演配合音乐欣赏)
5、请你猜猜老鼠和猫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自由讲述)
6、小朋友讲了这么多,现在就请你听着音乐来演演老鼠和猫,用动作把他们从音乐里请出来,看看那里是老鼠,那里是猫?(配合音乐进行肢体表演)
7、表演得真不错,谁来把你小老鼠和猫的动作来演演。(请个别幼儿示范表演)
8、我们一起来做一做音乐里的小猫和老鼠。(集体表演)
三、结束部分:
猫咪捉到了老鼠,小鸟也飞来庆祝了,我们一起来挑个小鸟的舞。
中班《猫》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练习钻和跑的能力。
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3.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猫的头饰两个、头饰六个、沙包若干、音乐、钻圈(鼠洞)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操场慢跑一圈后听音乐做律动,活动身体上肢运动(猫理胡子)、手腕和脚腕运动(磨爪子)、下蹲后跳起活动(捕鼠)。
2.快乐的小
引导幼儿利用场地上的“洞”,练习钻和跑的动作,提示幼儿在跑的过程中知道躲避,不和其他小朋友碰撞。
3.游戏“猫捉”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请两个幼儿扮猫站在大圆圈内,另请幼儿扮,站在大圆圈外,请其余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
游戏玩法:全体幼儿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念完最后一句时,要设法钻进圆圈内偷粮食,偷到的粮食放在鼠洞里,猫要看守粮食,并追捉,被捉到的站在场地一端,捉到一定数量的后,游戏结束。
游戏规则:猫只能捉钻进大圆圈内的`,被拍到就算捉住;
每次只能偷一个沙包。
(2)幼儿游戏:幼儿带上头饰进行游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游戏结束后,教师讲评游戏情况,请两名幼儿示范钻的动作,并指出游戏中应改进的事项。
(3)调换角色进行第二遍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4)游戏结束,教师进行小结:鼓励姿势正确、钻得迅速、跑的灵活的幼儿。
4.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放松运动,并带领幼儿收拾整理好操场。
小花猫
小花猫,本领大,(抖抖手,抖抖脚)
小,最怕它,(拍拍腿,揉胳膊)
喵喵喵,喵喵喵,(甩甩脑袋)
今天要把抓(弯弯身子笑哈哈)。
5.游戏结束,教师进行讲评:不劳而获去偷粮食是不对的,但是老师还是要表扬今天的小,个个都很机灵,今天的小猫也非常棒,保护好了仓库的粮食,以后我们要把精神养的好好的,更好地保护好仓库粮食,不让粮食被偷走。
活动观察与反思:
孩子们对猫捉的游戏很感兴趣,整个游戏活动中情绪很高,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了钻和跑的动作,同时也体验了集体活动的快乐。活动开始时,孩子们根据已有经验,能够做出猫走路的姿势,小吃东西的样子以及猫怎样捉的动作,活动中我把自主权教给孩子,让他们自由选择角色,然后再进行交换,第一次游戏时,“们”还有点畏畏缩缩,不敢去偷粮食,“猫”也没有勇敢地去抓,第二次游戏时,“”明显胆子大了,游戏开始后趁着猫不注意,赶紧去偷粮食,猫还没反应过来,有的就已经把粮食偷出来了。“猫”看见粮食被偷后,一下反应过来了,很快就去反击。做圆圈的小朋友也在边上为他们鼓掌加油,游戏中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角色选择躲闪和追逐,尤其是猫捉到的兴奋感、自豪感和被猫捉到的失落感、挫败感孩子们都表现得很真实。
中班《猫》教案 篇19
设计意图:
猫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也是幼儿非常常见的,但是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我们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能够近距离地接触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指南》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有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即为本活动的核心经验之一。我们都知道自然既包括:云、霜、雾、雪这些现象,也包含着动物、植物这些真实的生命体。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把猫咪作为幼儿亲近自然的主要载体。
活动目标:
1、愿意近距离地观察实物猫咪,认识猫的主要外形特征及相应的生活习性。
2、能用相应的语言讲述观察结果,学习词:毛茸茸、明亮、尖锐等。
3、感受猫咪的各种趣事,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实物猫咪一只、关于猫的视和图片,猫咪贴绒图一份。
活动过程:
一、了解已有经验,诱发学习兴趣
1、了解幼儿对猫咪的已有经验。
2、出示实物猫咪,引发幼儿的观察愿望。
二、多次观察猫咪,互动交流提升
1、远观——观察整体感受动态
远观:指坐在位置上远远地观察,让幼儿对猫咪有整体的感知。如:皮毛、尾巴等。
皮毛:了解皮毛的`颜色,知道猫的皮毛色是各种各样的。
尾巴:直观讲述尾巴外形及动态,结合视频了解尾巴的作用。
2、围观——自由自主观察交流
围观:指围在笼子边上观察猫咪,引导幼儿对猫咪外形自由补充交流。如:眼睛、耳朵、胡子,及其他幼儿感兴趣的部位等。
眼睛:了解晚上猫咪的眼睛视力特别好,能在夜间抓老鼠的生活习性。
耳朵:结合动态了解猫的耳朵会转动,听力灵敏。
胡子:述说胡子外形,并结合视频了解胡子的作用。
3、近观——验证观察解决问题
近观:指针对细小部位,由教师怀抱猫咪,到幼儿身边组织幼儿细看,如:肉垫、爪子。
肉垫:摸摸肉垫,近距离感受。看猫咪走路,感受它走路轻盈的动态。
爪子:细看爪子,述说猫咪爪子的功能。
备注:以上三种观察类型根据“远观—围观—近观”的顺序进行,但教师会根据幼儿现场的观察兴趣点,及师幼互动时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灵活使用。
三、组织拼图游戏,主动梳理经验
1、拼图游戏:提供小猫身体的局部贴绒图,请幼儿将小猫的各部分身体进行拼接,变成一只完整的小猫。
2、拼图时需要对该身体部分进行描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师幼共同梳理小结。
中班《猫》教案 篇20
活动目标:
1、通过实物观察,了解猫的外形特征(主要是脚部分与脸部)及相应的生活习性。
2、在视频录像中了解其生活习性、感受猫的各种趣事,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视频、小猫、手套、猫粮。
活动过程:
1、幼儿对猫已有经验的反馈。
教:今天有只小猫来我们中二班做客,你知道小猫的一些事吗?谁来介绍一下。
教师把幼儿的已有经验以板画形式给予展示记录。
2、出示小猫(提醒小猫怕生,怕噪音,小朋友别发出很大的声音)。
3、观察小猫脚部特征(同时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验证)老师戴上手套抱出小猫。
教:老师为什么要戴上手套?
(小猫有爪子)小猫的爪子是怎么样的?幼儿先说再验证,教师抱着小猫给幼儿近距离看爪子,尖尖的、弯弯的象什么一样?(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说说),你知道小猫尖尖的爪子有什么作用呀?(幼儿学学爪子抓老鼠的样子,教师配音帮助幼儿感受其厉害之处)(补充:尖尖的爪子不用时是缩在里面的,所以我们刚才不太看得清楚。用了才露出来)
教:尖尖的爪子长在哪里呀?(脚上)小猫有几只脚?教师画出四只脚,并画上尖尖的爪子谁也有四只脚的啊?
教:小猫的脚上除了爪子还有什么?再次近距离给幼儿看看脚,说说那块肉垫,引申到已学儿歌的词(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小猫为什么走路要静悄悄。(把猫放下来让它走走,大家倾听其走路无声。)
4、通过喂食观察其脸部特征回忆一下猫爱吃的食物,再出示猫粮,这是小猫的食物,老师进行喂食(根据情况是否能请幼儿尝试喂食)
教:看,小猫在干嘛?看看她的嘴巴有什么特别吗?(三瓣嘴)瞧,它边吃嘴边还有什么在动啊?(胡子)谁也长胡子的啊?怎样的胡子?(细细长长)小猫的胡子有什么本领你知道吗?这些都长在小猫的'哪里啊?(脸上)教师勾画猫脸,画上嘴巴胡子,小猫像了吗?还少什么?添画眼睛、耳朵(谁来说说小猫眼睛、耳朵的事情)随意说说即可看看黑板上的小猫还少什么?添画长长地身体和尾巴。简单表示小猫全身的毛。
5、通过视频感受猫的生活习性教师交待:小猫主人给小猫拍了些录像,看看小猫在家都干什么呢?
欣赏碟片(分段看、三段内容)
第一段:调皮的小猫看看这里的小猫在干嘛?边看边加点配音小猫在家在干嘛呢?怎么玩得呀?看得出来这是只怎么样的小猫?
第二段:睡觉的猫调皮的小猫玩累了,要干嘛啦?(睡觉)我们来看看小猫睡觉的照片,为什么它白天总喜欢睡觉啊?
第三段:爱干净的猫再看看这里的小猫在干嘛呀?它为什么老舔自己的猫呢?说明小猫怎么样?
接下来有一段小猫和小狗的录像(看时间进行)你猜它们在一起会是好朋友还是要打架?如果打架谁会先动手呢?观看录像(边看讲述小猫的动态)知道结果了吧。
6、小结:
小猫可以做我们的小伙伴,我们都要保护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只有你去伤害它它才会攻击你。小猫还有很多品种,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种类的小猫是怎么样的?(看照片)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猫》教案 篇21
活动设计
《猫抓老鼠》是一首音乐形象极为鲜明的音乐作品,这首乐曲通过机敏诙谐和紧张急促的音乐对比,生动的描述了老鼠偷食和猫抓老鼠的故事场景。本活动设计通过听音乐故事、创意手指表演、乐器演奏和音乐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体验合作表演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感受机敏诙谐和紧张急促的音乐情境。
2、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猫和老鼠的'音乐形象,尝试用乐器给乐曲伴奏。
3、体验合作表演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猫和老鼠手指偶各一个猫头饰一个。
2、CD《猫抓老鼠》。
3、乐器:泰能鼓沙蛋摇铃。
活动过程
一、热身部分:泰能鼓节奏游戏
二、基础部分:
(1)感受音乐:
A、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和特点。
B、出示猫和老鼠的手指偶伴随音乐讲述猫捉老鼠的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
(2)理解音乐:
A、引导幼儿用手指游戏表现乐曲,体验音乐跌宕起伏的情节变化。
B、启发幼儿创编不同的手指动作表现猫和老鼠的音乐形象。
C、合作游戏:幼儿自由创编手指动作在他人背上表现猫和老鼠的音乐形象。
(3)表现音乐:
A、尝试用沙蛋和摇铃给乐曲伴奏。
B、交换乐器演奏一次。
C、表演游戏:启发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和小猫的动作表演音乐游戏。
D、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演奏组和角色扮演组共同表演,体验合作表演和音乐游戏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活动迁移:启发幼儿回家和家人共同表演音乐游戏。
中班《猫》教案 篇2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儿歌的提示按顺序学画小猫,表现小猫的主要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添画背景。
活动准备:
纸张、蜡笔、玩具猫。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师:喵!喵!这是谁在叫呀!(出示玩具猫,猫的口吻说)我是猫妈妈,我的孩子不见了,小朋友请你们帮我找找好吗?我的孩子和我长得很像,我画张像给你们看看。小朋友仔细看,我的孩子是长得怎么样的'。
二、老师讲解示范。
1、老师边示范边念儿歌:有间房子,上面开着两扇小窗子。房子里住着两个好孩子,他俩合用一只小锅子,每人有一双小筷子。房子下有个土墩子,土墩后面挂着个小钩子。
2、老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书空练习。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发放作画工具,指导幼儿有序摆放油画棒和纸张。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要求按儿歌内容有顺序地画,可以多画几只猫,并涂上鲜艳的颜色,启发幼儿画出简单的情节。
四、讲评。
1、组织幼儿收拾作画工具。
2、教师出示玩具猫,以猫妈妈的口吻说:“我来找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在干什么?”最后说:“我的孩子都找到了,是小朋友帮我找的的,谢谢大家”。
中班《猫》教案 篇2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创作和想象的兴趣,体会合作的快乐。
2.发展幼儿表达与表现的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画出不同形态的猫。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猫”拼图若干(大范例一套,小拼图幼儿每人一套)。
2.长卷画纸、彩笔、双面胶。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一边演示拼图,一边讲故事的开头:“有一只猫,过着幸福的生活,早上起床,猫先伸个大懒腰,[拼图:猫四肢伸展,头略歪]然后洗洗脸[拼图:上肢弯向脸部]、就出门找快乐了。它走啊走……[拼图:猫走路,尾巴上扬]
(2)教师停顿,启发幼儿继续创编“发生了什么事?它看见了谁?它说什么?”并请1~2名说得好的幼儿来边讲边拼摆猫的动作。
2.幼儿创造性拼摆操作并讲述。
(1)教师启发:后来又发生了什么?猫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
(2)[请每个幼儿从信封中取出小拼图]请你来摆一摆、讲一讲。
3.幼儿分组合作绘画。
(1)教师鼓励幼儿将猫的故事画下来,“猫的故事太有趣了,我们把它画出来好不好?”
(2)尝试合作画长卷画。[出示长卷画纸]“我们一起合作,画一幅长长的画,再一起编一个长长的、有趣的`故事吧。”
(3)请幼儿取彩笔,分组选择喜欢的位置进行绘画。
(4)教师巡回指导。给与幼儿适时适当地帮助。
(5)鼓励先画完的幼儿串编故事并进行适当地添画。
4.作品展示,讲评。
(1)过程讲评,幼儿绘画中进行随机讲评与鼓励。
(2)请幼儿合作将画纸粘贴到展示墙上。
(3)自由欣赏,鼓励幼儿发表评论。
(4)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串编好的故事。
(5)幼儿自由编讲故事。
5.延伸活动:继续编讲故事,并邀请小班幼儿参观,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
【中班《猫》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猫》教案01-14
中班猫和麻雀教案10-12
猫捉老鼠中班教案04-20
中班美术猫的教案优质12-15
中班音乐猫捉老鼠教案06-21
中班音乐教案:猫捉老鼠02-16
《猫捉老鼠》中班体育教案11-09
中班语言猫和包教案09-04
中班音乐猫捉老鼠教案 3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