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养生原则

时间:2023-03-27 12:24:14 秀容 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雨水节气养生原则

  雨水节气到了,该如何养生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雨水节气的养生原则,养生人士们一起来了解这些雨水节气的养生原则吧。(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该标题正文哦!)

雨水节气养生原则


▼目录▼
【1】雨水养生饮食篇【5】雨水节气养生知识
【2】雨水养生疾病篇【6】雨水养生注意事项
【3】雨水养生运动篇【7】雨水的介绍
【4】雨水养生情绪篇【8】雨水的习俗


  雨水养生饮食篇

  雨水养脾是关键,少吃酸多食甘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节气最应该养脾,少吃酸多吃甜。雷仕君解释,立春过后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春天为肝木升发的季节。中医认为,在五行学说里,太过则克己之所胜。木气太旺了就会克土,所以春天人的脾胃功能会比较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应该养脾。

  甘味的东西都是养脾的,此类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如山药、芋头、茯苓、甘蔗等,推荐健脾汤粥有:淮山粥、板栗粥、花生粥、薏仁粥、黄花菜汤等。酸味的东西都是助长肝木的,一般来说应少吃一点。

  雨水节气防上火,少吃羊肉狗肉

  按理说,在下雨充沛的雨水节气,人们是不容易上火的,但医生提醒,雨水时更应该预防上火。

  雨水节气,天气逐渐转暖,但早晚天气依然较冷,风邪渐增,人们很容易出现口舌干燥、口腔溃烂等情况,也就是俗称的上火。因此,此节气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菠菜、韭菜等都是不错的蔬菜,少食油腻之品。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此季节,应少吃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

  雨水后进补,宝宝长更快

  作为一个父亲,他经常把传统中医养生理念运用到生活中。他发现,春天给孩子多进补,孩子会长得很快。这是什么原因呢?

  雨水时节已经到了春天,春天万物生发,植物如此,人也不例外。小孩子身体里面的每一个细胞都像是干旱了一个冬天的土地一样,终于迎接到雨水的来临,如果这时特别注意给孩子补充好营养,如熬骨头汤,吃钙片等,让孩子有足够的能量来供应给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偷偷地生长的身体,那么,孩子们就会快速成长。家有宝宝的父母,千万不要错过宝宝这个成长的好机会!

  日常饮食

  1、雨水节气省酸增甘

  春季的饮食养生时曾提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的饮食原则。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少食用酸味食物,多吃甘味食物,以调养脾胃。

  2、多吃温性的食物

  雨水节气应少食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雨水节气最适合就是调理脾胃,所以在饮食上要多吃温性的食物从而对脾胃进行调补。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等作为要药膳的调理品。

  3、少食油腻多食蔬菜水果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天气转暖,春季多风,气候干燥,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所以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

  雨水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1.蜂蜜

  春寒料峭,是最容易感冒的时节。此时喝些蜂蜜水,既有清肺解毒、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有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的功效。

  2.红枣

  随着天气的转暖,人们户外活动也会增加,对热量的需求就会增大。我们都知道,甜食是热量的主要来源,而红枣不仅可以增加热量,还有养胃健脾的功效。

  3.韭菜

  春季由于气候多变,因此,保养阳气就显得特别重要。韭菜、特别是春天的韭菜,营养格外丰富,具有健胃提神、强肾护阳的作用。

  4.春笋

  在南方,春笋有着“素食第一品”的美誉,从古自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上海人吃“枸杞春笋”,南京人喜欢吃“春笋白拌鸡”,浙江人喜欢吃“南肉春笋”。

  5、春芽:大家都知道吃蔬菜的重要性,而吃蔬菜就要选择当季蔬菜。春季吃什么蔬菜好?当然是吃春芽了,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和莴苣等。

  雨水节气的养生食物

  红枣:红枣不仅可以增加热量,还有养胃健脾的功效。

  蜂蜜:春寒料峭,是最容易感冒的时节。此时喝些蜂蜜水,清肺解毒、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韭菜:春季由于气候多变,因此,保养阳气就显得特别重要。韭菜、特别是春天的韭菜,营养价值格外丰富。

  雨水节气饮食推荐

  适宜吃什么:根据此时风邪渐增、湿气渐重气候特点,应多吃谷类、豆类、面食和新鲜蔬菜,例如粳米、山药、黄豆芽、绿豆芽、春笋、莴笋、韭菜、小白菜、菠菜、荠菜、芹菜、油菜、蒲公英、柳芽、猪肉、大枣、花生、枸杞、胡萝卜、黑木耳、鸡肉、鸡蛋、蜂蜜等。宜服用生阳祛湿清补药物,如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淮山、茯苓等,以调养脾胃。

  禁忌吃什么:忌食红参、川芎、肉桂、茴香、花椒等热性物,以免耗气伤阴。少食狗肉、羊肉、雀肉等温热之品。少食其他油腻、腥发之物。

  多喝汤粥养脾胃。雨水时节,人脾胃容易虚弱,此时应多食汤粥以滋养脾胃。汤粥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脾胃负担,山药粥、红枣粥、莲子汤都是很好选择。如果将汤粥配上适当中药做成药膳还能滋补强身。如可根据初春时节肝气旺盛特点,在药膳中加入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等升发阳气之药材。

  喝杯玫瑰洋参茶

  雨水节气过后,平时应尽量喝些温水,很多人在春天容易出现上火症状。这时您不可轻易饮用凉茶,以免导致虚火更加旺盛,您也不可盲目进补,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腻脾胃,肝郁脾虚,脾失健运,造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助长湿滞,导致一系列的脾胃问题。这时您可以喝杯玫瑰洋参茶,选用玫瑰花5朵,西洋参片3克,用开水冲泡,待温后可加入适量蜂蜜。此茶不但可以滋阴降火且可以有效地调理脾胃,是您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不二茶饮。

  饮食以性平为宜

  雨水节气过后,天气逐渐转暖,但天干物燥,很多朋友常常会出现口舌干燥、皮肤皴裂等不适,应该多吃些新鲜蔬菜及多汁水果来补充人体水分,少吃油腻食物,以免助阳外泄。春天应该省酸增甘,可多吃山药、大枣、百合、蜂蜜、莲子、萝卜、藕等食物以养脾脏。多吃性平食物,避免饮食过于寒凉,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应保持平和,避免吃寒凉的饭菜,慎吃辛辣、酒类等性温、性热的食物。

  适当喝些调养脾胃的粥

  此外,雨水节气以喝粥为妙,如山药薏米芡实粥、莲子百合粥、红枣桂圆粥等,这些都是调养脾胃不错的选择。但南方人食疗多以汤为主,如猴头菇煲鲜鸡汤、淮山药煲瘦猪肉汤、菠菜滚牛肉片汤等,而健胃养脾的汤有冬虫夏草炖水鸭、杞子淮山炖猪颈肉等。据介绍,用中药材调养时要考虑脾胃功能的特点,如用生发阳气之法来调补脾胃,可选用西洋参、沙参、决明子、杭白菊等。

  砂仁鲫鱼汤

  配方:鲜鲫鱼150克,砂仁3克,陈皮6克,生姜、葱、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鲜鲫鱼刮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砂仁放入鱼腹中,然后与陈皮共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放入生姜、葱、精盐,煮至汤浓味香即可。有醒脾开胃利湿的功效。

  玫瑰花糕

  配方:糯米粉1500克,黏米粉3500克,核桃肉250克,大枣500克,白糖300克,玫瑰花60克。

  做法:将大枣、核桃肉洗净,切成小丁备用。把糯米粉、黏米粉放在盆内,加适量水,放入白糖、大枣、核桃肉、玫瑰花,用500毫升水拌匀,揉成面团,做成糕状,然后将糕上笼蒸约25分钟即成。有疏肝理气、健脾暖胃的功效。

  仙人粥

  配方:何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红枣3-5枚,红糖适量。

  做法:将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同入砂锅内煮粥,粥将成时,放入红糖或冰糖少许以调味,再煮一会儿,沸即可。

  此粥有补气血、益肝肾之功效。通用于肝肾亏损、发须早白、血虚头昏耳鸣、腰膝软弱、大便于结,以及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病症。

  金橘山药小米粥

  配方:金橘20克,鲜山药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将金橘洗净,切片备用。

  做法:山药去皮,切片,与金橘片及淘洗干净的小米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有疏肝健脾的功效。

  雨水节气饮食省酸增甘

  1、多吃蔬果

  雨水节气,饮食调节是根据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现象,为此,我们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品。 可多食大枣、莲子、山药、韭菜、菠菜等。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山药粥、莲子粥、红枣粥等。

  蜂蜜

  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所以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雨水节气吃蜂蜜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每天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对身体很滋补哦~

  红枣

  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且春天户外活动较多,需要的热量也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吃太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吃红枣是很棒的选择。

  樱桃

  樱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樱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其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雨水节气吃樱桃可发汗、益气、祛风及透疹。不过樱桃属火,不可多食。吃不了樱桃的话,草莓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春天的菠菜根红叶绿,鲜嫩异常,最为可口。雨水节气吃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不过菠菜含草酸较多,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最好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豆苗

  豆苗,俗称豌豆藤。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豌豆种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种,苗生柔弱如蔓,有须,叶似蒺藜叶,两两相对,嫩时可食。”

  豆苗所含的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质,具有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的功能。豆苗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纤维素,可以防止便秘,有清肠作用。豆苗还含有极多的钙质、维生素B、C和胡萝卜素。中医认为,豆苗性凉微寒,具清热作用,春天吃可清热祛火,还助于使皮肤光滑柔软。另外,豆苗还有利于消除水肿。

  2、少吃温热之品。

  “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此季节,我们也应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

  雨水节气应节4款膳食

  根据雨水的节气特点,养生能手的煮妈们,又有什么雨水应节膳食呢?

  小米

  古人认为:“小米汤赛参汤”,可见小米的营养价值之高,对于老弱病人和产妇来说,小米可以说是最理想不过的滋补佳品。同等重量的小米中含铁量比大米高一倍,维生素B1比大米高1.5—3.5倍、维B2高1倍,而纤维素更比大米高出2~7倍。

  推荐菜:小米粥

  材料:小米、食用碱

  做法:

  1、小米淘洗干净。

  2、锅中放足量水烧开加入小米,搅一下锅,防止粘底。

  3、开锅后要不停地搅拌才能浓稠。

  4、加入一勺食用碱,增加粘稠度。

  5、上锅

  虾

  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虾营养价值丰富,脂肪、微量元素(磷、锌、钙、铁等)和氨基酸含量甚多,现代营养学家一致认为,不管何种虾,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维生素A、胡萝卜素和无机盐含量比较高,而脂肪含量不但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

  推荐菜:虾仁炒蛋

  材料:虾仁、鸡蛋、油、盐、葱花、鸡精、淀粉、胡椒粉、蚝油

  做法:

  1、虾仁在凉水中自然解冻,冲洗干净控干备用。

  2、加入适量淀粉、盐、鸡精。

  3、拌匀后看看淀粉的稠稀,能看到淀粉粘连着虾仁即可。

  荠菜

  自古以来,荠菜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我国很多地方有阴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有的人还在这天采集大量的荠菜晒干,留着经常煮水服用。有的从三月春分荠菜刚吐出嫩叶时,就开始采摘当菜吃,说是此菜能治百病,对身体很有益处,称它为“护生草”。所以民谚说:“三月初三,荠菜当灵丹。”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C,还含有黄酮苷、胆碱、乙酰胆碱等。荠菜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病。

  推荐菜:荠菜炒年糕

  材料:年糕、荠菜、香菇、鸡胸肉、剁椒、盐

  1、鸡肉切丝,香菇切片,剁椒切段 荠菜洗净,焯水后挤干切碎,(不必很碎)。

  2、锅里倒油下姜片爆香,下肉丝炒到发白,盛出待用。

  3、锅里少油,先放入剁椒段煸炒后加香菇煸炒。

  4、等香菇出水后加年糕炒匀,加盐。

  5、最后加荠菜碎,炒匀即可。

  饮食少酸多甘、健脾抑肝

  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现象,为此,我们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品。

  饮食总的原则是少酸多甘、健脾抑肝。酸有收涩作用,不利于体内阳气升发。甘味食物是指本身具有甘甜味道的,如蜂蜜、大枣等。食疗多以粥和汤为好,可常做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

  此节气容易湿气过盛,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除了要使用艾艾贴进行艾灸祛除体内湿气,也要注意饮食,今日艾艾君推荐的这道芡实莲子苡仁汤就有健脾祛湿的作用。

  原料: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苡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

  做法:首先把芡实、莲子、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然后把排骨剁成小块,水开之后,焯一下,然后把排骨、芡实、莲子、苡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用大火煮开,煮开之后,改用小火炖两个小时,最后放点儿盐即可。

  作用:芡实和莲子有健脾益肾的作用,苡仁健脾祛湿,陈皮能够醒脾行气开胃。

  雨水节气应当喝花茶,最好是喝菊花茶

  菊花茶既养目又养肝。还可以用山楂片和菊花泡水喝,不加糖,加一两滴蜂蜜最好。

  除了喝之外,用菊花茶熏眼睛,可以起到明目,消除眼部疲劳的效果。

  做法

  把菊花茶泡了之后,先别喝,先用菊花茶的热气熏眼睛,熏完之后再喝,一点也不浪费。

  黄菊是解毒作用为长,杭菊以清目为长,熏眼要选杭菊。

  睡觉前,用菊花、龙井和普洱沏茶喝可调节肝功能。

  普洱茶的作用是养脾的,对消化系统最有益,可在晚上睡眠的时候用来保养消化系统。

  注意:这三种茶泡水,晚上喝三五口,不要多,不是当水饮,而是用来调节肝功能。

  有肝炎的患者,一定要吃的东西叫猴头菇

  猴头菇有抗癌作用。除了猴头菇之外,木耳也是很好的养肝食物。木耳和猴头菇炖汤喝口感也很好。

  做法

  1.猴头菇用开水浸泡,反复冲洗后,剪去根部,再换温水加适量碱泡发,直到酥软,捞出,再漂洗干净碱性,沥干水。

  2.银耳用水浸透,洗净,与猴头菇一起放入锅内,加入冰糖,炖熟喝汤。

  晚上可以吃黑木耳和黑豆,或者把黑木耳、黑豆煮水,用其漱口,亦可口服。

  养好血才能护好肝

  肝藏血,我们平时吃各种食物都是为了汲取这些食物当中的营养,通过血液循环,将营养物质运达全身,补给我们的身体。

  一天怎么吃最养血

  早晨吃番茄,中午吃红枣,晚上吃猪肝(或者牛肝、羊肝)和菠菜。

  每天早晨吃一个生番茄(不要和饭一块儿吃,炒番茄、番茄汤都是另论的),大小不限,番茄中多种维生素含量都比较高,对养血有益。

  中午喝红枣汤补血。晚上吃菠菜。炒着吃也可以,煨汤吃也可以,最好加点猪肝、牛肝或者羊肝,做成汤。

  搓手心是好用的养血保肝法

  方法

  两手伸直,手心相对,上下搓,前后揉,然后两手做“负阴抱阳”的动作——右手包着左手。

  早上做完之后,可以在中午11点到13点再进行练习,是雨水节气养生的一个不错的保健法。

  从经络的角度来说,手掌心有心包经的劳宫穴,是主血的。手心搓热后就有活血的效果。

  想要养肝还必须要注意

  1、少喝酒

  白酒就是酿成肝病的一个大祸患,如果要饮酒的话,最好多饮点绍兴酒、红酒,切记要少饮白酒,这是保护肝脏最基本的方法。

  2、平心静气

  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对于肝脏的保健也是必不可少的。老百姓平时常说“火大伤肝”,“怒伤肝”,“肝火太旺”,其实都是在说情志过度刺激会使五脏之气平衡协调的关系受到破坏。故而,春天应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方可使肝气顺畅条达。这就要求大伙儿要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心胸开阔,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并及时进行宣泄,防止肝气郁结。

  雨水节气吃什么

  适宜吃什么:根据此时风邪渐增、湿气渐重的气候特点,应多吃谷类、豆类、面食和新鲜蔬菜,例如粳米、山药、黄豆芽、绿豆芽、春笋、莴笋、韭菜、小白菜、菠菜、荠菜、芹菜、油菜、蒲公英、柳芽、猪肉、大枣、花生、枸杞、胡萝卜、黑木耳、鸡肉、鸡蛋、蜂蜜等。

  宜服用生阳祛湿的清补药物,如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淮山、茯苓等,以调养脾胃。

  禁忌吃什么:忌食红参、川芎、肉桂、茴香、花椒等热性物,以免耗气伤阴。少食狗肉、羊肉、雀肉等温热之品。少食其他油腻、腥发之物。

  雨水节气养生之饮食防护

  饮食防护也是预防春季多发病的重要措施。阳气虚的人,可用黄芪、党参、大枣适量,煮成茶水饮用,以补气护卫,提高机体免疫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可以喝一些姜枣糖茶,即取生姜10克,大枣10枚,加水煎煮成茶,少加红糖,日日饮用;患有关节疼痛的人,生姜是不可缺少的食品,可以生吃,亦可以到超市买糖姜片食用。此类病人,不可食用寒冷食物,亦不可过量食用辛辣温热之品,以防出汗过多,腠理开泄,诱发感冒等疾患。

  饮食养生

  唐代药王孙思邈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雨水节气宜少吃酸、多吃甜味食物以养脾。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人在春季肝气容易过旺,太过则克己之所胜,肝木旺则克脾土,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因此,雨水节气在饮食应注意补脾。甘味食物能补脾,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故雨水饮食宜省酸增甘,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小米、糯米、核桃仁、扁豆、黄豆、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桂圆、栗子等,少吃酸味食物如乌梅、酸梅等。同时宜少食生冷油腻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饮食调节

  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

  雨水后天气转暖,风多物燥,早晚较冷,人体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饮食上应少酸多甜,可选择韭菜、百合、山药、荸荠等。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

  想要调理脾胃怎么能够少得了饮食的调节呢。要想健脾养胃,那么就应该吃些滋补它们的食物,所以对于那些性质平的食物,我们应该多吃,而对于性寒,还有就是容易伤脾胃的食品,我们应该要少吃。

  还有就是大家对于食物的选择,应该以吃蒸,煮,还有炖的食物比较好,因为这类食物有利于肠胃的消化,并且营养价值也保留的比较高。在平时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这样可以保护胃部,减少胃酸的分泌。

  返回目录>>>

  雨水养生疾病篇

  风湿患者可点艾草祛湿保暖

  中医认为,春天雨水增加,风气很重。这个季节,风湿病容易发作,家有风湿病患者的,可以经常点燃艾草。因为艾草性温燥,芳香而辟秽,可以祛湿。此外,普通市民也可以点艾灸熏足三里等穴位,起防病保健的作用。

  医生称,经常用艾条熏三阴交、阴陵泉、涌泉等穴位,可以健脾祛湿,温阳利水。从现代观点来说,春天细菌繁殖很快,而一些实验已经证明,艾条燃烧所产生的烟雾能杀灭很多种类的细菌。

  高血压患者别再熬夜

  在雨水节气,冬天气开始转暖,冬天储存在地下水中的能量开始上升,人体相应的就是肝气开始生发。医生提醒,此时,阳气的浮动会导致一些人身体根基不稳,中焦空虚,小儿多会表现出体虚的病症。

  春天阳气开始上升,高血压病人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定,此类人应特别注意避免熬夜。雨水节气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罹患哮喘、心脏病、慢性胃病的几率更高,此时,人们更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饮食有节,按时起居。

  雨水节气要预防的疾病有哪些。

  预防感冒

  “雨水”之季的气温变化较大,虽然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容易感邪而致病,引发呼吸道感染,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春捂秋冻”中的“春捂”也是有讲究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捂好腿和脚。很多人习惯减衣时先减去几条裤子,其实,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较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受寒后伤肺,容易引起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因此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抵抗力较弱的中老年人和儿童。

  寒湿易致骨关节炎病发

  “雨水”节气将至,随着降雨增加,加之天气寒冷,昼夜温差较大,不少有骨关节炎的中老年朋友不免开始担心“老病复发”。90%的关节炎病人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甚至比天气预报还灵。

  对于空气中的湿度上升、冷热无常,都可能导致关节肿胀,疼痛加重,甚至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关节疾患。骨科医师分析说,根据传统中医以及其延伸的气象医学认为,雨水过多、湿气侵入会诱发相关致病因子,在受寒或着凉后,人的防御能力下降,也会使这些疾病复发,甚至病情加重。

  易乏困

  春天,气温升高,腠理疏松,脑血流量相对减少,所以常感疲劳乏困,此时应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气候日渐转暖,人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就是春困,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季,许多人出现困倦乏力、眼涩头晕、提不起精神和昏昏欲睡等症状,医学上称为“春困症”。

  肠胃病高发

  随着进入“雨水”节气,降雨增多,寒湿之气最易困扰脾脏,因此,在“雨水”前后特别应注重养护脾脏。平时,里遗留下来的“食积”带来了胃胀胃痛,上饮酒,易诱发胃食管反流病。二是与季节因素更替有关,这个时段胃溃疡类的疾病很容易复发,最常见的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过病史的朋友尤要注意防护。

  经络养生

  中医认为,雨水节气与人体的手少阳三焦经相对应。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23点)旺。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亥时是十二时辰中最后一个时辰,被称为“人定”,其含义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此时是安歇睡眠的时间。人如果在亥时睡觉,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体养,对健康十分有益。

  疏肝气推搓两肋

  加之年初工作比较繁忙,对于压力较大的工薪阶层而言,难免会有肝气郁结的时候。怎么办呢?雨水节气养生试试疏肝的运动推搓两肋法。即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

  活肾水暖暖腰部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相应,到了雨水的节气,也应该注重肾水(中医认为肾主水)的调养。只有活动的“水”,才更有利于健康。怎么通过运动来健肾呢?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要护肾千万别忘了护腰。雨水节气养生大家有空的时候,先将两手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在腰部两侧,手掌贴着皮肤,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有温热感为止,每次约200下左右。呼气时,加做缩肛运动,吸气时放松,反复进行30次左右,都能起到健肾的效果。

  养脾胃揉“足三里”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专家刘万里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对于在电脑前工作的`坐班族而言,雨水节气养生最简单的养胃运动就是揉揉自己的足三里穴。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开1横指,该处即是。按揉时,正身端坐,小腿略向前伸,使腿与凳保持约120度,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移放中指在上面加压,两指一并用力,按揉足三里穴,连做1分钟。两侧交替进行,以按揉处有酸胀感为佳。

  雨水节气要护肝养脾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下降。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春季养脾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目。

  雨水节气要注意保暖

  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同时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目。

  雨水时节,还要预防"倒春寒"。这是因为初春降雨会引起气温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身体健康威胁较大,特别是温度骤然下降时候,老年人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所以这里还要再次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雨水节气要防上火

  雨水节气时,应该多喝温水,因为多数人容易有上火症状。但是也不能因为上火喝过多凉茶,否则会虚火过旺,也不能盲目进补导致助长湿气。

  提防“寒”“湿”两邪

  最近的天气确实很舒服,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脱掉了冬装。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可见,在雨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阳光灿烂的日子并不是很多,天气阴沉,或者下雨,都会使气温降低,且昼夜的温差变大,这都会使轻易就脱掉棉衣的人容易生病。

  湿冷的天气最容易使人体遭遇寒邪和湿邪的侵袭,寒气大了,会使人体的阳气减弱,从而抵抗力下降;而湿气重的人,则容易头疼、肢体沉重、腰酸背痛、消化不良等,特别容易患上风湿性关节炎。

  不少年轻女性为了穿着漂亮,并不注重身体的保暖,只穿看起来不臃肿的打底裤,这肯定会伤害到膝关节。因此,千万不要在这个看起来挺暖和的天气里脱衣服,如果真的觉得热,也应带着外套出门,以防早晚凉。

  注重脾胃的调养

  随着天气变暖,肝脏也会随着万物阳气的生发而持续上升,若是肝气生发太过,就会导致内热,从而使脾胃受到损伤。因此,春天是调养脾胃的时节。

  中医里面所说的脾,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脾脏,而是包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几种器官。一旦脾胃不好,就会表现在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恶心、腹泻、便秘等方面。这也是人们判断自己的脾胃是否健康的很重要的一把标尺。无论健康与否,中医都强调要调理。以下这几种食物,不妨从现在开始,就多吃一些,它们对脾胃的保养有莫大的益处。

  1、多吃高粱

  高粱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北,它既可以作为一种粮食,又可以用来酿酒,是人们熟知的一种作物。中医认为,高粱能入脾经和胃经,因此,对脾胃有着很好的调养作用。高粱里面含有尼克酸,这是一种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健脾胃成分,对于脾胃虚弱、容易腹泻的人来说,食用高粱可以起到很明显的效果。

  2、多吃红枣

  我们往往认为,红枣是女人最需要的食材,因为其含有铁元素,可以给生理期及产妇补血之用。实际上,不仅是铁,红枣里还含有丰富的糖、钙、维生素C等元素,它们都对脾胃有着很好的滋补作用。

  刚才我们说到,春季的时候,肝容易生发过度,从而殃及脾胃,而红枣可以防止肝的过度反应,保肝的同时,也就保了脾胃。因此,多吃红枣,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力,还可以保肝健脾。

  3、多吃薏米

  中医认为,多吃薏米可以帮助我们除去湿气。这也是前文说到的,雨水节气之后,雨量增加,正是我们容易被湿邪入侵的时候,所以,多吃薏米除湿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薏米的另外一个显著功效就是可以健脾。因此,无论是出于哪种需求,这个时节都是吃薏米的最佳时机。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薏米性偏凉,阳虚体质的人食用应适量。

  为什么要健脾养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中气血皆是由此而来。一旦脾胃失调,那么就会造成消化吸收的功能混乱,那么人就会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腹泻,呕吐的情况发生。而在雨水节气更应该注意到对脾胃的养护,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健脾养胃呢?

  按摩

  如果说有什么样的方式健脾养胃效果立竿见影,那么按摩肯定是首当其冲的。因为它直接作用于需要健脾养胃的部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可以非常有效的帮助大家养护脾胃。那么该怎么按摩?

  首先需要大家按摩的就是腹部周围,因为有肠胃还有脾的存在,所以我们在平日当中按摩腹部,其实也就是间接性的在保养脾还有胃。按摩的方法是双手分别贴紧肚脐的两边,然后上下左右来回揉动,直到腹部有发热的感觉为止。

  经常按摩这里还能够有效的促进肠胃的蠕动,减少便秘的情况出现的作用。对于那些急性肠胃炎的患者,还有就是平时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群来说,在肚脐旁边有一个穴位叫做天枢穴,按摩此穴位就可以很好的处理这种情况的出现。

  雨水节气的防病方法

  春季是常见病多发季节,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日子。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的人,一遇到气温突变,或花絮拂面,或粉尘飞扬,旧疾就会复发,甚至加重,此类病人要积极保护自己的身体。患呼吸道疾病的人,出门要戴口罩,少到公共场合去;患关节疼痛的人,要保护好自己的关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不可忽视“倒春寒”的影响,“避风如避箭”这句话,要时刻记在心上。

  返回目录>>>

  雨水养生运动篇

  晚睡早起 宜动不宜静

  春天后,很多人都有春困的情况,雷仕君提醒,雨水后应少睡多运动。他解释,《黄帝内经》描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就是说,生活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提倡人与自然相对应。春天来了,白天渐渐延长,黑夜慢慢缩短,阳气渐长,阳主动阴主静,阳气生长了人就要顺应大自然的气机,减少睡眠的时间,增加活动的时间。

  医生提醒,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早晚仍然较为寒冷,雾气大,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过剩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让肝气慢慢地上升。但因为雨水很多,最好不要晨练。

  1、不宜剧烈运动: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特别是北方,仍然较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过于激烈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以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2、要做好春捂工作:雨水节气天气较凉,要注意根据气温培养衣服。同时,不要过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是喝凉茶,可适当吃些较温些的甜食,以养脾胃,避免脾胃受凉。正如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3、要心平气和:静心则气血平稳,既不会扰乱心血,也不会损伤心气。心气充沛,方能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春天的天气多变,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常态。同时还要清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

  运动养生

  雨水节气可适当练导引功以锻炼身体。具体做法是:

  每天晚上,盘坐,两手相叠按右大腿上。上体向左转,脖颈向左扭转牵引,略停数秒钟,再以同样动作转向右,左右各做15次。

  雨水节气的运动调理

  作息起居应早睡早起,重视午觉。早春节气仍然较为寒冷,不宜剧烈运动。天晴时户外锻炼,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运动量以“微汗”为宜。

  雨水后,春寒料峭,老人小孩要“春捂”,预防“倒春寒”。“春捂”最重要的是捂好腿和脚,很多人习惯减衣服时先减几条裤子,其实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较差,容易遭风寒侵袭,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儿童,受寒后,易引起感冒、哮喘等疾病。

  雨水节气养生之运动保健

  雨水过后,在起居方面也要做到顺应自然,早睡早起。随着气温回升,人们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春季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会消耗津液、损伤阳气、易受风寒。同时由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万木吐翠的春天,也是是采纳自然阳气养肝的好时机,各人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清晨、傍晚及节假日,可漫步于芳草小径,舞拳弄剑于河畔林间,或去郊外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无形之中增强了心身健康。

  返回目录>>>

  雨水养生情绪篇

  少生气多夸人可护肝

  春季阳气生发速度开始快于阴气的速度,肝火也处在了上升的势头,需要适当地释放。肝喜疏泄厌抑郁,生气发怒易让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导致各种肝病。因此,春天不应该郁闷、生气。这段时节,除了保持愉快心情,也可多称赞别人,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保持好心情,也是护肝的一个窍门。

  雨水节气宜动不宜静,适合进补,可进食花生粥、骨头汤菜。

  安养心神

  雨水节气天气变化不定,时晴时雨,时寒时温,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特别是正气不足之人,比如肿瘤、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哮喘、关节炎等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烦躁、忧思、情绪低落等不适。因此说,雨水节气调理情志至关重要。要尽量调整心态,使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要乱发脾气,或钻牛角尖。平时多做深呼吸,放松心情,多与朋友或家人交流,力争及时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

  养阳防寒

  雨水时节,气温从冬寒向春暖过渡,天气以多风多湿为主。且此时冬寒尚未完全退尽,寒邪时作,若不注意保暖,容易外感寒邪而生病。

  养脾化湿

  雨水节气,湿气渐重。从中医来分析,湿性粘滞,易伤脾胃。且脾胃主土,应于六淫的湿。按“同气相求”的道理,生活在湿气重的环境里,人的脾胃容易变弱。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胃。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胃。

  雨水节气的心情调养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此外,变化无常的天气,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不利。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心静平和、舒畅。

  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返回目录>>>

  雨水节气养生知识

  防“倒春寒”春捂要恰到好处

  雨水节气是春节里面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节气,因为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如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雨水节气期间饮食的基本原则还是谷类食物为主,食物多样。尽管天气开始转暖,但早晚的气温还比较低,要保证能量的充足摄入。能量的来源以谷类为主,形式可以是米饭、馒头,同时注意变换花样,如南方的米线、米粉、北方的面条、大饼等;雨水节气养生注意经常吃些粗杂粮,除了做成玉米面、高粱面窝头等,每天可以通过粥的形式来增加粗杂粮的摄入;做粥时,加些薯类如地瓜、山药等,可做成地瓜杂粮粥、山药米粥、莲子粥、红枣粥等。雨水节气养生动物性食物适量吃、油炸等油腻的食物不吃或少吃。

  “雨水”湿气重健脾祛湿食芡实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贵如油的春雨通常会慢慢增多,但若雨水过多也会导致湿气过盛,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最简单的健脾祛湿的办法便是食疗,比如芡实莲子苡仁汤。

  准备养阳睡前摩腹加提肛

  民间有句俗话叫“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很多读者朋友会觉得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晚上睡觉不再像冬季那么冷了,这主要是因为人体此时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时间,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多人睡眠不好都是因为阳气没有养护好,比如阳虚怕冷睡不着还多梦。

  少酸多甜以养脾脏

  雨水节气养生防止肝气过旺。初春后的一段时间,饮食方面要尤为注意,雨水节气养生应尽量避免酸味食品,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防止肝气过旺,同时要适当增加甜味食品,这不仅有利于补益脾气,还可避免肝旺而克伤脾。所吃食物性宜偏凉,要慎用或禁食热性食物,以免饮食助长内热,而发生温热性疾病。

  多喝水防春燥

  雨水节气以后,气候仍然干燥,雨水节气养生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防止毒素损害肝脾脏。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又风多物燥,常常会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因此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的开始,阳气发越的季节,雨水节气养生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所以,雨水节气养生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雨水养生三要点:养阳、春捂、护脾胃!

  艾灸养阳护脾脏

  春季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此时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春天万物复苏,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古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用艾艾贴艾灸天枢、脾俞、足三里等穴位,可以健脾祛湿、养生保健。

  天枢穴

  位于脐中旁开2寸。天枢是大肠之募穴,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

  脾俞穴

  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穴是脾脏散热除湿之要穴,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艾灸此穴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之作用。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归属于胃经,艾灸它可以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激发胃部功能。

  要注意“倒春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

  所以,艾艾君提醒大家,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大家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同时,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更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肢。与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绒服,下身的衣裤鞋袜却过于单薄,不如加强腿和脚的保暖,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雨水三候分别是哪三候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雨水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候,獭祭鱼

  獭,又名为水拘贼或食鱼。祭鱼,即川鱼祭天。雨水时节,冰开始融化,水獭在水里面很容易将冰打破。每到这个时候。水獭都会把自己从水里面捕到的鱼摆放在树木之上,围着自己摆成一圈,而自己就将两只前爪拱在身前,像祷告祭奠天地、感恩自然一样,在圈里面转上一圈。

  二候,鸿雁来

  雁,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南方天气暖,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

  三候,草木萌动

  天地间阴阳交泰,出现生机,草木乘此生机,开始萌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将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返回目录>>>

  雨水养生注意事项

  不要过早减冬衣

  需要提醒的是,大众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保暖的重点在腿脚

  在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更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上。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与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绒服,下身的衣裤鞋袜却过于单薄,不如加强腿和脚的保暖,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

  年老体弱者少用冷水

  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尽管养生道上有种说法,称常年用冷水洗脸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若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很容易侵入关节,加之没有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在手上,就容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在头上就容易出现疼痛等症状。

  另外,在春季时期,湿冷犹存,洗头后应该及时用风筒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再变凉,很容易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

  饮食以平性为宜

  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又风多物燥,常常会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因此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食物以平性为宜。“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因此不宜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使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这个节气期间饮食的基本原则还是谷类食物为主,食物多样。

  保证能量的充足摄入

  能量的来源以谷类为主,形式可以是米饭、馒头,同时注意变换花样,如南方的米线、米粉、北方的面条、大饼等;注意经常吃些粗杂粮,除了做成玉米面、高粱面窝头等,每天可以通过粥的形式来增加粗杂粮的摄入;做粥时,加些薯类如地瓜、山药等,可做成地瓜杂粮粥、山药米粥、莲子粥、红枣粥等。动物性食物适量吃、油炸等油腻的食物不吃或少吃。

  禁忌食物:春季忌食发物,不得生食葱蒜,多多吃素。花生宜煮不宜炒。

  起居:“春捂秋冻”需适宜 按时起居是关键。

  雨水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节气。因为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引起气温骤然下降,这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尤甚,如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需要提示您的是,在不急脱冬衣的同时也不要过分“春捂”——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以防捂过头使人上火、血压升高。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 以下就需要捂,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需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春捂的原则是要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此外,春天阳气开始上升,高血压病人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定,此类人应特别注意避免熬夜。

  雨水时节尚属早春,此时大气乍暖还寒,气温尚低,且昼夜温差变化大,湿度增加。雨水时气温虽然不像寒冬腊月时那么低,但由于大气转暖,人体的毛孔开始打开,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降低,故人们不应急于脱去冬衣,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素有关节痛的人,更应重视肩、腰、腿等部位关节的保暖,以免寒湿之邪外侵而引发疾病。

  雨水节气养生之穿衣保暖

  初春到来,气温回升,但这个回升是一个渐变过程,气温会忽高忽低,天气会忽冷忽热,人们常常不能预测到这种变化,遇到气温回升就减去衣服,而突然气温下降了,衣服还没有加上,这样就会患上感冒、支气管炎等疾患,也会使原来的疾病加重,特别是老人、小儿,以及产妇和慢性病患者,不要过早地脱掉棉毛衣服,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

  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雨水节气过后,气温开始回升,湿度逐渐升高,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因此,在这个时候,养生保健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好中焦脾胃,注意保温。具体来说,我们养生保健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雨水节气天气较凉,要注意根据气温培养衣服。同时,不要过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喝凉茶,可适当吃些较温些的甜食,以养脾胃,避免脾胃受凉。

  第二,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天气仍然较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第三,雨水节气,饮食调节是根据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现象,为此,我们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品。可多食大枣、山药、莲子、韭菜、菠菜等。食疗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此季节,我们应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

  第四,精神上,还应注意清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

  1、雨水节气防倒春寒

  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所以穿着轻便的衣物可以方便增减衣物,在感觉到热的时候上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

  2、雨水节气注意补水

  雨水节气气候干燥,容易上火,平时要多喝水,尽量选择喝温水。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现所谓的上火症状,不宜轻易饮用凉茶,以免导致虚火更甚。

  3、雨水节气调理脾胃

  雨水节气是一年中调理脾胃最佳时候,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4、雨水节气多加锻炼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困的发生除了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其实也还与人们一个冬天运动较少有关系。长时间不运动,会使血液循环量减少,大脑的供血自然也就不足,自然就会产生困乏感。所以多加运动会让你的身体和大脑都兴奋起来,让你神清气爽。

  返回目录>>>

  雨水的介绍

  介绍1:

  雨水在农历的24节气中,仅次于立春,排行第2。每年立春后15天,即2月的18日前后,当太阳黄经处于330度的位置时,就到雨水节气了。雨水节气过后,万物呈萌动状态,充满生机的春天就要来临了。这时,不仅天气逐渐变暖,冰雪也开始融化,而且降水量开始增加,因此这个时节就叫做雨水。雨水节气始于2月18日或19日,结束于3月4日或5日。名俗专家告诉我们,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一共有四个,分别是春季的雨水、谷雨和冬季的小雪、大雪。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节气时段为雨水日起,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介绍2:

  雨水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这个时节天气渐暖,春风拂面,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人们走来。

  雨水节气养生应强调“调养脾胃”的重要性。脾胃健旺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调养脾胃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另多食热粥调养脾胃。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古人云: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介绍3: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寅;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

  春天离不开雨水的滋润,春天的雨水,润物无声,让枯木得以逢春,让种子得以萌发。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归。雨水相关民俗主要有“补天穿”、“拉保保”、“撞拜寄”等。

  雨水时节会开的花是什么

  玉兰花

  玉兰花,木兰科落叶乔木,别名白玉兰、望春、玉兰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各省,现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木兰科玉兰亚属,落叶乔木。花白色到淡紫红色,大型、芳香,花冠杯状,花先开放,叶子后长,花期10天左右。

  水仙花

  水仙又名中国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桃花

  桃花,蔷薇科、桃属植物。落叶小乔木;叶为窄椭圆形至披针形,长15厘米,宽4厘米,先端成长而细的尖端,边缘有细齿,暗绿色有光泽,叶基具有蜜腺;树皮暗灰色,随年龄增长出现裂缝;花单生,从淡至深粉红或红色

  迎春花

  迎春花学名,别名迎春、黄素馨、金腰带,落叶灌木丛生。株高30—100厘米。小枝细长直立或拱形下垂,呈纷披状。

  山茶花

  茶花,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属多种植物和园艺品种的通称。花瓣为碗形,分单瓣或重瓣,单瓣茶花多为原始花种,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达60片。

  兰花

  兰花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雨水节气的气象变化

  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历史渊源: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雨水节气通常预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元人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在《逸周书》中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述。滋润万物生长的水,皆从雨而来。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万物生长需要雨水来滋润,所以人们常把春天下的雨看得特别珍贵。二十四节气中有多个节气直接反映降水,可见中国先民对降水的关注。

  天文历法: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气象变化:

  综述

  雨水到,草木萌动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但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形成降雨。

  各地情况

  从气象学角度来说,“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一般能够升到0℃以上,虽然进入春季的雨水节气,但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尚未有春天的气息。南方不少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此时,油菜、冬麦等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灌溉,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因为中国区域不同,有的地区春来早,有的地区春来晚。雪本是冬季的重要标志,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一些地区仍下雪,尚未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仍是很冷。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雪最大、大雪最多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因为那时气温更低、大气中水汽更少),而是在2月下旬的春季“雨水”节气。 南方的西南、江南的大多数地方都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温暖,田野青青。华南地区则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

  物候现象:

  自然物候

  春天自然离不开水的滋润,雨水节气前后,草木萌动。“甘雨时降,万物以嘉。”春天的雨水,润物无声,让枯木得以逢春,让种子得以萌发。中国雨水节气的南北自然物候差异较大,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而南方大多数地方则已经是一幅早春的景象。

  雨水三候

  雨水有三候,一候水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说的是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所以有了“獭祭鱼”之说。雨水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十四番花信风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雨水花信为: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花开准时为三候报信。菜花也就是油菜花,在中国种植非常广泛,每年从1月到8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油菜花从南到北次第盛开,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壮丽景象。

  农事活动:

  综述

  虽然雨水在立春之后,但是对于北方地区来说,雨水节气仍是冬天景象,此时尚未出九,还在“七九”当中。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气温回暖,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因而要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以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此时降雨量一般较少,应及时组织春灌。淮河以南地区,雨水较多,应做好农田清沟沥水和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等现象发生。

  做好春播备耕备种工作

  雨水节气前后,全区气温较高,无降水,天气干燥,土壤墒情下降,不利春播旱地作物,但利于甘蔗砍运和备耕备种工作。

  小春管理大春备耕

  雨水对农业来说,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的关键时期。雨水节气过后,气温开始回升,小麦自南向北开始返青,土壤中的水汽不断上升,凝聚在土壤表层,夜冻日融,开始返浆。

  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

  早春大棚蔬菜浇水的技巧

  早春季节气温低,大棚蔬菜浇水要看天、看地、看苗情,防止因浇水不当而带来的副作用。看天灵活浇水需掌握“晴天适当多浇,阴天少浇或不浇,风雪天切忌浇水”的原则进行。

  返回目录>>>

  雨水的习俗

  一、回娘家

  到了雨水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会带着郎君,去给岳父岳母送节。此时送的礼物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也会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在民间也被人们称为“接寿”,表达的意思就是祝父母长命百岁。还有一种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大豆,海带,然后直接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父母送去。

  雨水这一天给父母送东西,也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父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说回家娘的是一对新婚夫妇,此时女方的父母还需要回赠雨伞,这个寓意就是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是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二、拉保保(找干爹)

  在以前的人们来说,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主要是看看自己的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找干爹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在雨水节气的时候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特别是在川西的民间,这天有个特定的拉干爹的'场所。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作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当“干爹”,有的能挣掉就跑了,有的扯也扯不脱身,大多都会爽快的答应,也就认为这是别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运也会好起来的。

  三、占稻色

  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四、送雨水

  四川成都东山客家雨水节上,有个民俗是女儿给父母、女婿给岳父母送节。女婿送节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称为“接寿”,祈求岳父母长命百岁。女儿则是炖了猪脚、鸡汤,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由女婿给岳父母送去。这是女婿对辛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母表示感恩。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母还要回赠雨伞,女婿出门奔波可以遮风挡雨,祝福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

  五、接寿

  在我国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长,长命百岁。

  六、撞拜寄

  在川西农村,雨水这一天,路边早早地就会出现一些领着小孩妈妈,在等待着给孩子拜干爹或干妈。一旦有人经过这里,不论男女老少,按倒孩子磕头便拜。其目就是为孩子平安健康地成长。

  七、走红运

  在四川农村,雨水节气当天,已婚不孕女儿要回娘家,母亲要为她缝一条红裤子,穿上它就能尽快怀孕。

  返回目录>>>

【雨水节气养生原则】相关文章:

芒种节气养生原则02-18

雨水节气养生小常识08-19

雨水节气的养生食谱11-01

清明节气的养生原则11-17

雨水节气养生吃什么11-01

雨水节气后吃什么食物养生11-11

小满节气的养生原则是什么11-10

小满节气养生三大原则02-14

雨水节气养生食疗方有哪些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