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活动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区域活动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
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区域活动时更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开学初我们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学期活动区的内容,平时工作活动时大家各自做什么,相互怎么合作,什么活动需要怎么样的配合我们都一一做了安排。所以各项活动在开展时都比较顺利、有头有绪。
在活动中我们几位老师还是比较会观察孩子的,活动时我们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随时纠正,或下次改进。活动评价完了我们还会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一个月来,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
1.活动有目标性
我们把开学初定的特色计划中关于游戏、区域活动的目标细化。3月份,我们的活动目的就是让幼儿熟悉区域,了解区域活动。4月份1.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2.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两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其他象美工区,3—4月份我们的重点是撕纸,4月份是学习使用剪刀,比如学习剪纸、学习纸帖画等等。音乐区3—4月份愿意参与音乐表演,5月份学习使用打击乐器等参与表演。有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2.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动区规则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不足的地方: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开学初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3.注重讲评工作
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一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比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2
一、班级中区域活动的情况:
因为教室的局限性,小班的区域活动多少会受到一些阻碍,比如:区域的摆放不能长时间固定、区域的占地面积较小、区域材料投放的局限等等。
但是,老师们还是根据现有的条件为孩子们创设了较好的区域环境,这学期,我们也可以从各个班级的区域中看到老师们的创设与理念的转变。
班级中的各个区角是孩子们最喜爱玩的地方,但是因为他们是小班的`孩子,生活经验欠缺,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不能很好发挥它的正确作用,从而使孩子们乱玩,什么都学不到,或许还会染上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二、本月区域活动的创设:
在活动中,我们是在观察孩子的同时,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及时给予帮助解决。活动结束后要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
这次的区域我们根据孩子们在前几次各区域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删减和扩充。比如把建构区进行了扩充,把原来的娃娃家也纳入到了建构,为孩子们的建构成果提供了保留和展示的空间。另外把阅读区撤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就这样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活动的需要我们重新进行的规划,今天是我们新区域的第一次展示,在孩子们的活动中我发现了重新布置之后不合理和欠缺的地方。
三、本月区域活动的重点:
(一)区域活动开展的优势:
● 活动目标明确
我们区域活动多样化、目标详细化。
五月份的常规目标是:1、引导幼儿利用手中的区域牌自主选择区域活动;2、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这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五月份的活动目标是:1、角色扮演:逐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学习模仿成人对自己的关爱;2、建构区:在搬运、取放、堆叠平衡积木的过程中,可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3、探索区:尝试用瓶盖蘸上颜料盖印,感知数量的一一对应。
● 区域活动的游戏规则化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
● 及时的评价
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一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二)区域中感到的困惑:
1、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3
本学期的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人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同时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活动。同时,教师通过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制订计划,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使个别化学习活动成为了适合幼儿教育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本学期将合并科学区和操作区,投放高结构和中低结构材料各占50%,老师提供了各种成品、半成品让幼儿操作或制作,发展幼儿的小肌肉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除了小鱼绕线,蝴蝶穿线,老虎刷牙等,其余均为低结构材料或中结构材料。 在建构区中,本学期为幼儿投放了颜色多样、形状简单的大型积木,废旧塑料瓶、露露罐、酸奶盒、卫生纸筒、光盘等,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便于搭建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尤其是孩子们根据主题进行的图形搭建,大树搭建,燕子搭建等,几乎突破老师的想象。
本学期中,在小二班家长们的支持下,投放了大量基础材料
在美工区,如报纸、彩纸、收集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品,供幼儿发挥、创造,进行主题环境的创设。幼儿根据春天主题创作的.《花儿开了》,《小树吐叶了》不仅丰富了主题墙,还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兴趣激发了出来。
开学两个月之后,幼儿基本掌握区域活动规则,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开放的综合空间,幼儿可根据主题、幼儿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创设、组合,共同参与、多区域整合生成新的内容,促进了幼儿自主探索和对主题的深入了解,如幼儿已知跳舞毯活动的内容可以随主题变化而变化时,便在美工区进行了动物形象的绘画,在老师的帮助下塑封,然后贴到跳舞毯上……
总而言之,在本学期的区域活动开展之下,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行为,兴趣和难度,作好《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还要在活动时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引导孩子学会最基本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但是,在本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也有不足之处,在应该根据幼儿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时,没有当好幼儿的助手,有时过于急功近利,有时对寻求帮助的幼儿关注不够……所以,以后我们在指导区域活动时,更应该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要始终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要给予孩子太多的要求,过于限制他们的行动和思想。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4
一、“以大带小”帮助新生熟悉幼儿园生活活动
幼儿园的生活环节包括盥洗、餐点、午睡等,以往都是各班教师管好各班孩子,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则是由教师耐心地告诉每一个环节“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手把手地教、一次又一次耐心地提醒,所以小班的教师总是特别辛苦,9月里她们的嗓子常沙哑。而“大带小”这一做法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还能锻炼大班的孩子,特别适用于小班刚入园初期。我们在大班段与小班段之间建立相应的友好班级,每个大班每天轮流选派5-6名哥哥姐姐到相应的小班带小弟弟妹妹开展活动。首先,9月初要在大班段与小班段之间建立相应的友好班级,如大一班和小一班,大二班和小二班等;其次,相应友好班级的老师要相互沟通,拟定一个简单的“大带小”计划,比如:什么时候,哪一个环节小班需要大班的“帮带”,大班安排哪些孩子来“带”,“带”什么,再次,大班的老师要告诉大班孩子“带”什么,如何“带”弟弟、妹妹,小班的老师要告诉孩子们怎么跟哥哥、姐姐学,然后,大班就可以每天轮流选派哥哥姐姐到相应的小班带小弟弟妹妹开展活动了;最后,大班、小班的老师分别组织一个简单的谈话或小结活动,主要是帮助大班孩子更好地学会带弟弟、妹妹,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更好地学会怎样跟哥哥姐姐学习。于是,有了大班这些小助手的帮忙,9月份小班的生活环节中,老师、阿姨就不会手忙脚乱,而变得井然有序。小班的弟弟妹妹在哥哥姐姐的带领下,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常规,而大孩子的责任感也骤增,“小老师”们处处都会注意到自己的一举一动,表现得更棒了!
二、“以大带小”帮助新生适应幼儿园户外活动
幼儿园户外活动大多是以班级为单位由本班教师组织活动的,是所有孩子都很感兴趣的一个项目,可对于分组自由游戏环节,很多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就很茫然,不知道该做什么。而一个教师要指导一个班那么多的孩子,的确有点力不从心,而“大带小”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小班教师有了这些大班小助手的帮忙就会从容得多:不懂玩?不要紧,哥哥姐姐来教你!不敢玩?没关系,哥哥姐姐来帮你!比如:我们幼儿园的草地上置有不同高低的小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游戏。在大班孩子的示范下,小班胆大的孩子就会勇敢地、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胆小的孩子怎么办?没关系,大哥哥姐姐会牵着他们的手,鼓励他们勇敢地过小桥。又如:滚皮球游戏,老师的讲解,并不能让每个孩子都明白。如果让一个大班的孩子带3—5个弟弟妹妹,小班的`孩子很快就能在快乐的游戏中、在模仿中学会滚皮球的方法了。
三、以“大带小”有效促进新生适应幼儿园集体活动
以往,除了混龄班,我们大多数幼儿园的集体活动都是按年龄段来组织开展的,不同年龄的孩子不在一起“上课”。而根据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做法,“大带小”也可应用在集体活动中,且效果颇为明显。比如:由于民间体育游戏具有就地取材、简便易行、自发开展等特点,使得很多民间体育游戏适合以“大带小”的方式进行游戏。“大带小”在此类集体活动中的应用可以用如下两种形式:一是教师讲明游戏方法后,大孩子和小孩子分组进行游戏,大孩子自己游戏,小孩子由教师带领游戏;二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一起玩。比如:民间游戏“丢手绢”,由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反应速度、奔跑速度差距比较大,适合按不同年龄分组玩。又如:民间体育游戏“抬花轿”,由于大小孩子自身体重有差距,大孩子的腕力、臂力及腰腿部等承受力比较大,就适合混龄游戏。大孩子可以用各种方法搭花轿,请小弟弟妹妹当“新娘”,用各种“上轿”的方法坐在“轿上”送到“洞房”中。大小孩子可以互相关心,累了,弟弟妹妹还可以帮哥哥姐姐捶捶肩、臂、腿,稍事休息再继续游戏。活动期间,大孩子会用语言、动作手把手地“教”弟弟妹妹,如老师般循循善诱,可以有效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交流、互相关爱。在老师的鼓励下,大孩子很乐意把自己所懂的一切都教给弟弟妹妹,即使是很调皮的孩子,也不甘落后,也会尽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弟弟妹妹面前“挣够面子”,而刚入园的新生们则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融入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了。
四、“以大带小”帮助新生熟悉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也有以班级、年段或整个学园为单位开展的,但更多的是在各自班级开展活动。班级的区域活动一般会同时开放5-6个区,这些区的地点又不一,有的在室内、有的在前走廊、还有的可能安排在后走廊。即使两教一保同时到位,指导起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也很辛苦。而“大带小”在区域活动中的应用可以有阶段性的和长期性两种。采用阶段性的“大带小”这一形式主要是在9月份,大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带小孩子熟悉、了解每个区域的常规、玩法等,小班的每个区域中都有一名大班的孩子当“小老师”进行榜样示范,加上小班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不仅可以向大孩子学习区域常规,也会更快更全面地获得知识经验,提高各方面能力。比如: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要做什么事情呢?哥哥姐姐在喂宝宝,弟弟妹妹也会跟着喂宝宝;美工区里姐姐是怎么撕面条的,大家也一起跟着撕;阅读区里哥哥是怎样翻图书的,怎么看图书,怎么取放图书的?小班的弟弟妹妹都会不停地观察、不停地模仿。同时,大小孩子之间的不断对话,也能培养孩子倾听和表达的能力,有效促进语言的发展。而如果要采用长期性的“大带小”这一形式,就要创设一些公共的区域(如玩沙区、戏水区、泥巴坊、木工坊等),大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带小孩子一起玩、一起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能有效促进孩子们社会性的发展。
五、“以大带小”帮助新生熟悉幼儿园创造性游戏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5
情景描述:又到了区域活动时间了,幼儿像往常一样,拿了区域牌,开心地进入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游戏。而我就在旁边当一名观察者,观察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语言、交往方面的表现,并且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适时得给予一些指导和帮助。
今天和往常一样,娃娃家还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活动区,来这里的人也最多。毛毛进入娃娃家后拿起玩具手机给妈妈打电话,雯雯进了娃娃家后看见毛毛手中的电话,上前就抢,嘴里还说着:“我打一个,我打一个。”两个孩子开始争抢起来,把那些“小朋友要一块儿玩、和小朋友商量商量”的话抛在了脑后。我等了一会儿,两人还是僵持不下,谁也不肯让,而且看情形,她们马上就要来告状了,看来非要我出马了。于是,我马上走过去说:“雯雯,毛毛是小妹妹,先让她打行吗”雯雯虽然停止了争抢,但是仍不甘心地看着毛毛的手机。这样不行,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灵机一动,去其他班上又借了一部电话,并大声说:“铃铃雯雯快来接电话,妈妈找你。”只见雯雯满心欢喜地跑去接电话,并和妈妈聊了起来。矛盾化解了,雯雯也投入到愉快的游戏中去了。看来我这招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还真是有效。
评价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常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准与他人交往,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发生争抢,教师可以利用幼儿情绪易转移这一特点,适时地介入并加以引导,使“纠纷”很快化解。这样,既保证了游戏的正常开展,又不影响幼儿的游戏情绪,真可谓一举两得。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6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
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可以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的。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直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应该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现在,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考虑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那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了《学前儿童
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通过学习,教师
们知道: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既不能急于指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过对幼儿的仔细观察,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给予幼儿适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要求主班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要有重点指导的区域,配班教师、保育老师要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区域的活动以及各活动区域的安全,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
幼儿区域活动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区域活动的反思,每周写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让教师们通过及时的分析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地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良好的常规是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通过与同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交往、表现等各种能力,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能保证游戏的正常、顺利地开展。所以,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应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怎么做。在活动前,老师会和幼儿共同商讨,总结出活动规则,如:在活动中要学会和小朋友协商,谦让,轮流玩,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活动时要爱护操作材料,不随意摆放,不损坏材料;活动中要注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取
放东西轻;活动结束收拾时动作要轻要快等等。通过这些具体、明确的活动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希望以后通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水平不断提高,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7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幼儿教育形式,和幼儿园集中教育活动及游戏活动一样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它通过幼儿自主选择区域的内容和材料,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和摆弄为途径,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能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真正实现“玩中学”、“学中玩”,是预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途径。虽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颁布实施两年了,但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很多老师对《指南》精神领会不够,不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对区域活动的形式不理解,存在较多问题。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对转变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教师观念,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管理者观念陈旧,存在小学化现象。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隶属于当地完小管理,大部分完小校长对幼儿园教育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懂得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把幼儿园当成小学学习的准备期。加上农村小学附属园离城镇较远,生源不多,经费不足,普遍存在师资配备不足的现象,甚至有的幼儿园教师还要包班。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对于区域活动,很多老师不知道是什么,该怎样组织。大部分农村小学附属园课程还是集中教学,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
2.见样学样,区域设置不科学,内容选择缺乏本土性。当组织教师到当地示范性幼儿园参观学习后,小学附属幼儿园都开设了相同的区域,区域活动的内容大都简单、雷同,投放的材料也大同小异。益智区都在“走迷宫”,数学区的孩子都在“套指环”,科学区从小班到大班都在“转莲花”,生活区都在做水果沙拉,还有角色游戏区的“贝贝服装城”、“快乐烧烤吧”、“音乐茶座”等等。还有些幼儿园小班设置大班的内容,大班的要求比中低等等,都没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及自己幼儿园所处的地域特点,利用本土资源,开设合适的区域活动,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
3.材料投放盲目,跟主题活动、周教育目标不一致。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的老师由于时间、经费等种种原因,为孩子准备的操作材料单一、粗糙、数量较少,且常常收集到什么就投放什么,不考虑主题活动,不考虑周教育目标,只停留在有东西让孩子玩就行的层面,材料投放缺乏有效性、梯度性和挑战性。如:某小学附属园大班,美工区孩子在画柳树,数学区孩子在按数取物,语言区孩子在看丑小鸭的图书,操作区的孩子在串珠珠,而活动室门口贴的主题活动是“美丽的秋天”,数学活动内容是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等等。
4.教师的观察指导走过场,缺乏有效性。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在幼儿选择了喜欢的区域活动后,就放任孩子自由地玩,没有明确的观察目标,不知道要看什么,怎么看,而是在各个区域走来走去。一个活动下来,看似场面热热闹闹,然而孩子的能力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教师没有观察本次开设的区域活动幼儿是否有兴趣,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如何,评价时自然无法对本次的区域活动进行梳理和反思,也不知道下次活动时应如何调整,组织教学能力也就无法提高。
二、提高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对策
面对存在的这么多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及特点。完小校长和附属幼儿园园长要和幼儿园教师一起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领会其精神,知道幼儿园活动的组织形式,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期不是小学学习的准备期,它跟小学、中学一样是人的.一生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有它特定的发展规律。《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而区域活动正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和摆弄材料获得经验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2.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设置活动区。(1)区域空间的合理规划。一是充分利用空间,合理规划。小学附属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规划要充分利用空间,特别是利用小学的富余校舍,合理规划,采用固定和灵活相结合的办法,让幼儿既有固定的区域活动位置,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幼儿兴趣灵活设置,调整区域活动场所,满足不同的需要。二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设置。小中大班一般的认知区都可以开设,只要在材料的投放上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社会性区域活动在设置上应注意针对性,如: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设在社会生活经验欠丰富、喜欢模仿成人行为的小班;超市购物能较好地锻炼幼儿的计数、分类、交往等综合素质,适合设在中大班;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三是根据幼儿兴趣点设置活动区。有的活动区男孩喜欢,有的则是女孩的天地,有的喜欢科学区,有的则喜欢美工区,不同年龄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点也在不断地转移。因此,我们在设置区角时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点设置不同的区角。(2)选择合适的区域活动内容。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主题活动,选择适宜的内容。如:小班幼儿以发展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小手肌肉群的发育为主;中班侧重于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大班则侧重科学探究,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同时还要结合主题活动,发扬本土文化,选择有特色的地方内容。如:语言区可以让孩子当“小导游”介绍自己所在地的风景名胜、文化特色;建构区让孩子建构家乡的特色景区“客家山寨丁屋岭”、“马罗梯田”、“九曲山庄”、“美丽乡村”、“茶园”、“果场”等;角色区设置“赶圩”、“农家乐”、“土作坊”等。
3.挖掘乡土资源,结合教育目标,投放适宜的材料。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应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幼儿活动需求投放材料。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没有城市幼儿园的高大上,但却有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各种树叶、野果、石块、瓦片、木块及各种农作物、稻草、树枝等都是很好的活动材料。如编织区,我们可以投放棕榈叶、藤蔓、篾片等让幼儿操作;美工区除了画纸还可以投放石块、瓦片、木块等让幼儿彩绘,还可以收集各种树叶让幼儿进行拼贴、添画;数学区投放小石子、松果、树叶等让孩子进行计数、分类、统计,还有稻草、地瓜、芋仔、花生、蔬菜等,都是幼儿进行认知的好材料。至于生活探究完全可以带孩子走进村庄,春天看农民播种、施肥、捉虫,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秋天与农民一起收获,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收获的喜悦;夏天感受天气的炎热,冬天寻找冬眠的动物,在大自然中真正感受四季的变化。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8
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参照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状况,在新《纲要》、《指南》和《园务计划》指导思想的引导下,贯彻、落实“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发展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发展个别化教育。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安全为首要目标,尊重幼儿的兴趣,加强日常观察;创设良好的环境,优化一日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二、班况分析:
我班共有幼儿35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5人。经过一学年的中班生活,大多数幼儿已建立了比较有序的生活作息;在园能保持愉快的情绪,对周围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感兴趣;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合作分享,乐意为集体和同伴服务,初步养成了规则意识。但是,幼儿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幼儿不能主动表现自己,个别幼儿缺乏谦让意识,挑食现象仍存在,个别幼儿规则意识不强,各项活动我行我素。本学期,我们将针对这些现象,采取相应措施,注意个别指导,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三、工作思路:
(一)班级文化:
营造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幼儿产生归属感,触动孩子自发加入创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创设与幼儿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皮皮鼠》故事中小老鼠们的活泼可爱、机智勇敢是小朋友们努力的方向,班名皮皮鼠由此而来,它引领幼儿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嘴角微笑、用小手帮忙、用心灵感悟。
(二)课程特色
1.本学期拟开展《我是大班小朋友》、《自信的中国人》、《丰收的季节》、《我喜欢的动物》、《拥抱冬天》等主题活动。
2.开展班本剧《筷乐童年》,围绕筷子开展主题活动,和幼儿一起讨论剧本确定角色、动作、对话等,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提高幼儿的参与性,做到班上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表演。
充分利用幼儿园多功能厅剧场排演班本剧,让幼儿在演一演、说一说的过程中锻炼胆识、增强自信。
3.开展生成性课程《家乡的大海》,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自然界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感受家乡大海的壮阔与美丽,激发幼儿对海洋文化和大自然的浓厚兴趣,萌发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海洋的意识。
4.开展每月的“生日课程活动”,在集体生日中感受温暖。
5.开展“我和音乐一起玩”课程活动,精心挑选韵律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幼儿感受乐曲的能力,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三)班级日常管理
1.班级常规常抓不懈。
与幼儿共同商讨、制定班级公约,并督促幼儿自觉遵守,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衔接,保证一日活动环节的正常有序地进行,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
3.建立“值日生”制度,每天5人轮流当值日生,鼓励幼儿主动完成每天的值日任务,在生活中培养劳动习惯,在为他人和自己服务中加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发展动手能力。
4.认真观察幼儿,用照片、文字等对幼儿的游戏、学习和生活进行记录,认真完成每日班级日记。
5.全班幼儿参与竞选升旗仪式主持人的活动,锻炼孩子们的胆量,培养民主意识。
6.每天正常开展阅读活动,积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感受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开展亲子阅读表演,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7.班级老师及时交流沟通,反思一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商讨最佳的教育方案,不断增强班组成员的默契度。
8.注重班级网站的管理,将收集的幼儿活动照片、作品,及时上传,并通过特定栏目向家长宣传家园共育知识,将班级的活动情况及时在班级网站上公布,使家长能第一时间了解班级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真正做到网络信息化。
(四)环境创设
1.创设安全舒适的环境,鼓励幼儿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并懂得爱护班级的各项物品。
鼓励幼儿与老师完成主题墙的布置与更新,体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让环境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
2.优化班级教育环境,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定期更换主题及活动区材料,注重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在美工区设立美术作品栏,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展示作品及欣赏作品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
3.在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中,美丽的种植区始终都是班级环境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为它不仅具有绿化班级,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在当今的都市生活中,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它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因此我们利用自然角开展有趣的种植养殖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4.幼儿园种植园地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在创设教育环境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让幼儿在园体验田园生活,回归自然,同时也让幼儿体验劳动收获的快乐,根据新《纲要》的精神要求,我班会充分利用种植园地作为教育资源对幼儿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认真考察,合理布局,规划管理种植园地。通过种植活动,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种植管理、简单的田间劳作,更让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看到了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亲历了种植这一感性经验,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从而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种植园地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五)游戏活动
1.深入开展课程游戏化,结合主题活动及本班特色,创设适宜的活动区,设计适合大班幼儿的一系列区域游戏内容。
2.结合主题活动、根据幼儿的水平、能力和需要设置合理的区域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有效地观察幼儿,从幼儿行为中反思活动中的各项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
3.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提供各种不同的操作材料,注重更新升级,实现区域游戏常态化。
注重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小组学习”、“区域学习”。
(六)家长工作
1.本班外地家长较多,一些家长由于语言的不流利和老师交流较少,我们要利用接送机会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在园外的表现,加强家园联系、沟通。
2.及时更新家长园地及班级网站,介绍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反映班内一些情况和每周教学内容。
指导家长创设教环境与生活环境,营造幼儿良好的家庭氛围。向家长提供幼儿生活、教育常识给予指导,定期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宣传正确的保教思想,争取家长对班级管理的理解,使家长能够自觉抵制社会错误的'教育舆论。
3.利用信息化家园联系方式,电话、家校通、QQ群、幼儿园网站中的大三班网页等,鼓励家长积极留言,主动与老师联系沟通。
4.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
尝试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家长更深入的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使家长与教师间、家长与家长间形成互相探讨、沟通、学习的良好家园互动气氛。
5.充分利用家长、社区等资源丰富主题活动,鼓励幼儿与家长收集活动资料、废旧物品来园,充实教学、游戏资源,寻找有职业特色与个人特长的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逐步构建与实施适合孩子成长的课程模式。
亲子活动:
1.开展“亲子一日游”,感受家乡大海的壮阔与美丽,体验与爸爸妈妈一起游玩的快乐。
2.开展班级亲子讲故事比赛。
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熟悉并讲述自己最喜爱的故事,在每天的餐前阅读活动中与老师、小朋友们分享故事内容,结合生成活动开展“亲子绘本剧”展演。
3.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日常活动照片、作品的收集,认真观察幼儿记录成长故事,制作“亲子档案”。
(七)安全教育:
1.科学摆放室内物品,创设干净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坚持对教室早、午检,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
2.加强安全教育,采用谈话、讨论等形式,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幼儿尝试记住父母工作单位、家里的电话号码。
3.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园地,开展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增强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
4.做好接送安全工作,教育幼儿不跟陌生人离开或擅自离园。
5.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记,主动遵守社会基本规则。
6.带领幼儿参加户外活动,保证活动量。
通过教育,使幼儿知道在所有的活动中不要互相推挤。尤其是玩大型玩具时做到不推不挤,不从上往下跳。
(八)卫生保健:
1.严格执行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卫生消毒工作,做到每天早晨来园开窗通风,玩具定期消毒,认真彻底地做好班级卫生工作,做到教室无杂物,厕所无异味,睡眠室整洁干净。
2.给生病的幼儿以特殊的关爱,观察孩子身体的细微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加强自主点心和自主午餐的管理,尽可能的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指导幼儿做好值日生工作,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良好的劳动习惯,知道爱护劳动成果。
4.加强幼儿的户外活动的管理,及时提醒幼儿增减衣服,为出汗的幼儿及时擦汗、换衣、垫汗巾,督促幼儿多喝水,提醒孩子管理好自己的保温杯,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的侵扰。
20xx年幼儿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范文三学期初,我们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共同讨论并制定了本学期的班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幼儿33名,其中男生17名,女生16名,刚来的新生1名。有了小班一年的基础,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一定的进步,大部分幼儿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仍有个别幼儿不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因此今年孩子入园哭闹的现象仍然有,有2个孩子在入园的头两天哭闹得比较厉害,即使在老师的安抚下,安静下来也比较慢。本学期将在培养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基础上认真规范幼儿的一日常规,努力做好保教工作,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1.加强幼儿的常规培养。
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活动秩序,从而影响孩子的发展。通过晨间谈话、随机谈话、离园前谈话等,向幼儿讲清常规、要求,并采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训练,严格检查常规执行情况,逐步培养幼儿能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之间的友爱、谦让、协作精神。根据每周活动目标,及时在各区域有层次地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认真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在活动遇到的问题。
2.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幼儿的讲述能力。
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方法,能逐页翻读、学习用完整的话表达每一页的大致内容。训练幼儿讲述故事的能力,利用空余时间开展故事比赛活动。
3.班本课程的开展。
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和学习愿望有效开展班本课程。
4.继续开展区域和主题相结合的活动。
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方面,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必须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本学期我班共设置六大区域:(1)阅读区,(2)益智区(3)阅读区(4)、美工区。(5)建构区,(6)角色区(娃娃家、理发店、医院)。
5.结合季节特征,收集废旧泡沫箱带领幼儿进行种植豌豆活动,让幼儿从认识豌豆种子开始,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种植的过程和豌豆的生长过程。
并尝试进行观察记录。
6.积极有效的开展户外活动。
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重要活动。要确保幼儿活动的时间,保证活动的质量,增强幼儿的体质。结合我园“运动特色”的办园宗旨,有目标的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
7.做好家长工作。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利用各种网络平台QQ群,电话等主动家长联系沟通交流,我们还将利用向家长园地公开我们的各项活班本课程的实施动,包括一些育儿经验和针对问题幼儿采取的促使。同时,教师还鼓励家长大胆提合理化意见,以便本班保教工作的改进。
8.安全工作。
把安全放在首位,从细微处着手,确保幼儿健康安全。本学期我园正在进行施工建设,园内环境比较复杂,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教师需要高度警惕,加大力度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责任意识,时刻关注每一名幼儿,确保孩子们在安全的范围内活动。本学期我们搬到了二楼,在前两个月内,要每天叮嘱孩子们正确的上下楼梯方法,不在楼道内追逐玩耍,不扒栏杆,通过故事、情境表演、观看动画片等多种生动的形式,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教育幼儿不玩火、不玩电,不到水池或池塘边玩耍。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安全逃生方法和自救办法。
三、逐月安排:
九月份:
1.创设适宜的班级环境,迎接幼儿的到来;
2.制定教学计划、班务计划、主题实施路径表、完善集体备课形式等;
3.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排早操;
4.和幼儿共同收集废旧材料,丰富班级区域游戏;
5.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6.结合中秋节,开展“中秋家家乐”主题活动;
7.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8.跟随幼儿的兴趣,生成班本课程主题;
9.和幼儿共同商讨、创设班级自然角;
10.及时将幼儿活动剪影、观察记录等上传至班级网站;
11.和幼儿共同规划园内种植角,对种植角进行整理、播种等;
12.结合《指南》中的健康领域,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评价、总结。
十月份:
1.开展“庆国庆”主题活动;
2.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3.继续开展班本课程活动;
4.开展“浪花节”园本特色活动;
5.开展“九九重阳节”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爱身边的老人;
6.开展“美丽的秋天”亲子秋游活动;
7.对照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找出薄弱环节,进行改进;
8.及时更新区域游戏材料,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必要的条件;
9.班级开展“读书漂流”活动;
10.结合《指南》中的语言领域,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评价。
十一月份:
1.开展“
11.9”幼儿逃生演练及安全教育活动;
2.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3.结合“感恩节”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幼儿知道家人、老师等对自己的爱,学会感恩;
4.结合班级情况,继续开展班本课程;
5.为每位幼儿建立成长档案;
6.结合《指南》中的艺术领域,对幼儿的一日活动环节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评价;
7.开展“升国旗”主题活动。
十二月份:
1.继续为幼儿建立成长档案;
2.积极参加幼儿园的课程叙事展示活动;
3.结合《指南》中的科学领域,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分析、评价;
4.撰写“我的成长故事”,参加幼儿园的师德宣讲活动。
一月份:
1.开展“庆元旦”庆祝活动;
2.撰写评语,填写幼儿素质报告书;
3.对幼儿进行发展评价;
4.对幼儿进行假期前安全教育工作;
5.归还、清理班级物品;
6.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20xx年幼儿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范文四为了使自己本学期能够更好地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特拟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工作重点及具体要求
这一学年是孩子进入小学的最后一年,是关键性的一年,我们会对孩子继续进行一日常规的要求与管理,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1.班级集体日备课方面:
每天下班后,班级的三位老师在一起回顾当天班级孩子的生活、游戏、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并反思,提出有效的次日指导事项。同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好第二天的活动计划。
户外活动:包括体能锻炼、集体游戏、户外早操、户外劳动、户外散步等等。在这里着重介绍两点,体能锻炼与集体游戏。体能锻炼: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场地情况,开展不同的游戏活动。每天以一项体能锻炼为主,如走:首先我们会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练平衡走,跨越障碍物走等等。集体游戏:以运动量小、放松游戏为主。
区域游戏:我们会根据主题活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结合季节特点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
集体备课:我们会结合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并根据孩子的兴趣与需要随机生成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
生活活动:结合前一天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小组活动:根据活动延伸或《操作》进行活动,主要以数学操作与绘画为主。
阅读、律动:每周我们会不定期的安排绘本阅读、律动活动,同时也每周开展一至二次“我是故事大王”的讲述故事活动,提前做好安排,做到人人轮到参与,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胆量。
2.种植活动
种植角:结合本班特色,和幼儿一起布置植物角。分班级特色种植区、观赏区(观赏、实验)。
户外种植:根据季节及场地特点,组织幼儿进行种植。
3.幼儿阅读
(1)开学初,要求每位幼儿自带1——2本绘本,丰富阅读区。
(2)家园互动,进行亲子阅读。
(3)每周的阅读时间,开展1——2次的“故事大会”活动,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进行讲述。
4.环境创设
本学期,我们以蓝印花布与纸板为主材料进行班级特色布置。
5.班本课程实施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制定班本课程计划,并付诸于实施。我们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家长参与到课程活动中,真正意义上做到家园互动。
6.亲子活动
我们将结合“重阳节”,邀请爷爷奶奶走进教室,开展“重阳情”亲子活动,另外,我们还将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郊游等活动,进一步增进亲子之情。
7.安全保育工作方面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的首要工作,孩子健康,是一切目标实现的关键。本学期我们会更加做好班级幼儿安全卫生工作,合理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加强室外体育锻炼:
(1)做好班级的各项消毒,以防病毒感染。班级保育员必须要按消毒制度来开展工作,按时消毒幼儿活动室、午睡室、水杯、毛巾等,班级物品要摆放整齐,保持桌面、活动室的四角无杂物,让幼儿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2)培养好幼儿的各种生活习惯,以防幼儿病从口入。教育幼儿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不要玩水,不要把手指含在嘴里,不要把脏东西放进嘴里,不要随便把东西塞在鼻子或耳朵里等等。
(3)保证幼儿的活动安全,活动前检查活动器械的安全,活动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等等。
8.家长工作
利用家长园地,早晚入园、放学等方法与家长交流、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班级动态、教学活动、幼儿在园情况。继续充分挖掘家长、注意发现与利用家长特有的教育优势,对幼儿进行教育,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及我们的教学。
二、逐月安排:
九月:
1.制定各类计划。
2.创设班级环境、收集区域游戏材料。
3.结合孩子的换牙期,开展爱牙日活动。
4.开展《中秋乐》、《迎国庆》等主题活动。
5.制定班本计划,开展班本课程活动。
6.丰富班级种植角,进行户外种植。
7.学习新早操。
8.开展“增强防范能力”为主题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月。
9.迎接插班生入园,稳定新生情绪,热情接待家长来访,积极做好家长工作。
做好常规的规范工作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常规。
十月:
1.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
2.结合重阳节,开展“重阳情”亲子活动。
3.结合主题活动调整班级环境创设和游戏材料的提供。
4.结合金秋时节的季节特点,开展“秋游”活动,培养幼儿的游览之礼。
5.继续开展班本课程活动。
6.做好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7.加强安全常规教育、文明纪律养成教育,形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乐于帮助别人。
8.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避火演习、避震演习)。
9.结合秋游在幼儿中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十一月
1.开展亲子运动会。
2.加强幼儿班级常规教育。
3.做好班本课程的工作,完善班本课程资料,准备参加年级组、园课程叙事评比。
4.积极准备参加消防日(119)活动—
—“安全在我心中”,进行“119”防火演练。
5.开展家庭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并进行防拐演练。
十二月:
1.开展自理能力—
—“叠被子”比赛。
2.结合“庆元旦”主题,与幼儿共同创设迎新年的班级环境。
3.鼓励幼儿不怕寒冷,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身方式,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
一月:
1.开展“冬天”主题活动,结合主题活动调整班级环境创设和游戏材料的提供。
2.做好寒假班级整理工作。
3.做好学期结束各项总结工作。
4.做好幼儿离园工作,加强假期安全教育。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发达,我们幼儿园迎合了社会的需求与家长的愿望,根据3—4岁的幼儿已有了初步的交往能力,“家”已不是他们唯一的生活场所,于是小班教学也慢慢地盛行起来,因为这里有更加宽敞的空间供他们翻滚、这里有更多的小朋友和他们交流。因此根据刚入学的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来说,教师预设的活动和集体活动宜少、宜短,教师应以个别教育为主。而区域活动正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它不仅能够让教师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发展水平、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强调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潜能得以发挥。因此在孩子们入小一个月后,我们开始尝试在小班展开区域活动,主要通过创设丰富的区域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发展。
一、“家”氛围的区角创设。
对于小班孩子,他们的依赖父母的心理还是比较大的,如何让他们喜欢幼儿园、喜欢这个新鲜的环境?这就需要把环境设计成具有浓厚的“家”氛围来吸引幼儿。具有“家”氛围的设置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帮助幼儿更加适应与喜欢幼儿园,甚至会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由于小班孩子进入幼儿园生活的时间还不长,生活经验的缺乏和行动能力的不足,引导他们参与活动区的创设还需要一个时间段的等候,我们两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1、区角的格局如家一般。
首先我们把区角布置得比较有家的感觉,有高高低低的色彩鲜艳的柜子、有漂亮的小床与沙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了具有个性化弧线状的桌椅等。我们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划分了几个活动区。例如“温馨小屋”、“小小运动房”、“小手坊”、“玩一玩”“陶艺区”等多个活动区域,而投放于各个区角的材料以“安全”(小班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差);“量多”(为减少孩子之间的冲突);“多用”(一物多用,可利用价值高)为原则。
2、灵活地根据幼儿能力发展水平和兴趣增添区角。
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行动能力的加强,我们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学习兴趣,逐步逐个地增设了新的区角。小班幼儿由父母的喂养一下子要自己学会用调羹吃饭,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于是我们开辟了生活训练区,制作了非常漂亮、形象地小动物的'头像和小宝宝的头像,用物体代替食物,再摆上许多调羹。孩子们在喂养“小动物”、“小宝宝”的
游戏过程中既发展了小肌肉动作,又练习了正确拿调羹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体验到了家一般的乐趣。
又如印章画、手指点画、手掌印画等美术活动的实践经验活动后,我们看到孩子们对色彩的喜欢非常地迫切,于是活动延伸就自然地摆放到了我们立即为幼儿开辟的玩色区中,提供红、黄、蓝、绿等颜料及印章、画纸等材料,让孩子自由选择方式作画,这样既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又让幼儿在活动中增加了同伴之间的友谊。如“照照我的脸”、“颜色宝宝的家”角都是根据集体教学的需要创设的。幼儿通过去“照照我的脸”这个活动区的照镜子游戏进一步巩固认识自己脸上的五官、各种各样的表情。进行颜色分类活动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较大型的教具“颜色宝宝的家”,任由幼儿去尝试探索正确的分类方法,集体活动结束后,我们把它放入活动区内,让那些有兴趣的幼儿再次操作,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掌握知识。作为一名小班的幼儿教师应更多地通过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点,随时更换增设新的区角,这样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为区域活动关注的不是知识的本身价值,而是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发展。
3、交往能力的提高在区域活动中的体现。
幼儿离开父母,来到一个新鲜的环境,迫不及待地融入这个新的集体,如何让幼儿与同伴们更和谐地交往呢?根据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独自游戏,为提高幼儿间的交往能力,我们尝试开设了“我们共同的玩具”这一区角,幼儿可以玩从家里带来玩具,资源共享。每天允许带一件,并可以与同伴交换着玩,同时介绍自己的玩具的玩法。不仅提高了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同时在这个区域中我们还提供给幼儿许多没有固定玩法、可以组合的材料,如七巧板、各种形状的七彩泡膜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相互合作、自由组合,做做玩玩。在孩子们的自主性活动中我们寻找到孩子身上的无数“闪光点”、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二、动态性活动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我们努力将发展目标、活动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体现在所提供的材料之中,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材料的投放要考虑个别差异。
投放材料既要从本班整体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又要考虑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平,使每个幼儿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如在“温馨小屋”这一区域中我们准备了许多幼儿平时穿的已小的衣服锻炼幼儿穿衣服、扣纽扣的能力,我们放置的木板宝宝和衣服大小不一,且衣服的纽扣数量、形状各不相同,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
2、材料的投放应注意递进性和层次性。
递进性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层次性要体现出幼儿须达到的这一阶段水平。以拼板游戏为例,一开始我们准备了孩子们较为熟悉的水果类简单拼板(3—4块),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班内幼儿基本都能快速地组拼正确,立即投放了一些较为常见的动物造型拼板,拼板的数量也增加到6—7块;同时又照顾水平较高的幼儿,放置了颜色较多,数量为8一10块拼板。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去选择活动材料,使每一个孩子在不断地成功后向更高层次发展与提高。
3、利用家长资源参与材料收集。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请家长和幼儿参与收集所需的材料更能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更有效地达到活动目的。如,我们在创设生活训练区的喂养角时,喂养角的材料都是通过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请孩子回家收集废旧的饮料瓶和包装袋,喂小动物、小宝宝的食物(蚕豆、小石子、树叶等)也是家长带领孩子共同搜集的,这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也让家长更多的理解我们的教师。
4、投放的材料要力求多样化、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材料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完成目标的形式要多样,材料的功能要多样,材料的品种要多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同时投放的材料应注意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①、提供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些成品与半成品结合的物品和材料。 ②、提供的材料要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想办法解决。如前面提到的拼板游戏。 ③、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和废旧物品等。如泡沫做的桌椅、盒子或瓶子做的娃娃等。
三、区域活动中的组织与指导。
小班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区域活动对他们来说是陌生而又新鲜刺激,于是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们在区角里忙忙碌碌的但没有目的性的玩。我们教师初步的找了一些针对性的方法:
1、无声示范的行为艺术。
小班幼儿拿到任何一件物品,总是急于摆弄。所以一开始我们并不强求突出区角的功效。而是先将区角开放给幼儿,等他们自主摆弄得差不多了,我们再选择那些最基本、最必须、最主要方式介绍给孩子。由于孩子在前一阶段操作摆弄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通过教师的讲解后,孩子就能摆弄得更自如,并且能创造性地运用。例如在“建构区”中,我们投放了大量的积塑后,并不急于将拼、插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孩子,只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操作。刚开始,没有一个孩子知道将积木插起来变成某个造型,他们只是单纯的把这些积塑当做成
品玩具进行游戏,把积塑充打仗的游戏或把积塑当成勺子用来喂娃娃吃饭等等,这似乎有别于该区角的设置意图,但也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我们给予充分的尊重。几天后,教师参与到了孩子们的打仗游戏之中,故意默默地在孩子面前用几块插塑插漂亮的花,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纷纷效仿,渐渐地这些插塑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好看的“花朵”、“煤气灶”、“公共汽车”、“新型手机”等。
2、循序渐进地开放区域。
小班孩子在得到一种活动材料或玩具后,喜欢通过他们的各种感知觉和身体动作,不断尝试、模仿、操作。加上小班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极短,兴趣非常容易转移,刚开始时我们只开放一个区域就已足够,如果一下子全部开放,对于还没有规则意识、自制力又差的小班孩子情况就会时有发生,不仅会影响活动的组织开展,常规的建立,而且对于孩子相互间的良好交往也有弊端。在建立了基本的活动规则后,就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决定开放区域的数量了。
3、特殊标记引领幼儿的规则意识。
每次的区角开放,都会出现某个区角“撞车”事件,而某个区角又会特别的冷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在区角的进口都会设计小脚丫的形状,有几个小脚丫进几个小朋友。并且初步采取轮流玩的制度,合理的管理区域活动,使每个区角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让每个孩子都留恋“家”一般的区域活动!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0
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策略教育评价是一种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区域活动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是幼儿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或教育目标,运用多种记录方式,系统观察幼儿在区域的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搜集、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并对幼儿的表现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评价能帮助幼儿提炼活动经验,增强他们后续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同时,它还是对教师组织区域活动水平的一种判断,从一个侧面呈现出教师观察幼儿活动的能力、分析幼儿作品及行为的能力等。笔者对30多所幼儿园的区域评价情况做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科学的组织评价策略,很好地解决了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指在区域评价时,应尽可能将参与活动的各重要当事人都作为评价主体,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更好地实施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由选择材料和同伴、自由操作活动材料和创作的过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以一种“支持者与引导者”身份参与。因此,区域活动的评价主体不应只是教师,而应该包括幼儿、教师甚至家长。
1.幼儿。这种评价表现在:有机会发表自己对在区域活动中的探究经验和情感体验;可以对同伴参与活动情况发表看法。让幼儿参与评价,既可以培养幼儿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观察他人参与活动的情况,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又能帮助教师发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经验,为区域活动材料的适宜投放提供依据。
2.教师。这种评价表现在:对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进行点评,对幼儿的评价进行小结等。这种评价可以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前进行。尤其在中、小班区域活动中,由于幼儿的语言和认知结构发展尚未完善,教师需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开展评价,以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支持幼儿的创新。
3.家长。这种评价表现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区域活动的表现,了解教师的指导与观察方式,以理解区域活动这种方式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也能让家长通过观察孩子在区域活动的进步,逐渐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参与家园合作。家长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有选择地参与区域活动评价:
(1)在家长开放日,观看孩子在区域活动的视频或者图片,亲身感受孩子在其中的成长变化;
(2)通过区域活动图片专栏(通常以图文模式粘贴于班级墙上),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和班级的活动进度;
(3)受邀观摩教师组织的区域活动现场,活动结束后参与点评。
在实现“区域活动评价主体多元化”时,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评价过程中三个主体并非孤立出现。通常在一次区域活动评价时,至少出现两个主体,如幼儿和教师。
第二,上述的三个主体不应只限于同一个班级范围内。可以是其他班级的幼儿、教师、家长,甚至是来园参观的客人老师。因为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角度不同,会给幼儿带来更多新鲜和丰富的感受,也会给教师带来不同的评价思路。这一点在幼儿园开展混龄区活动时可以充分运用。
二、评价目标明确化
要明确区域活动的评价目标,让区域评价更科学和富有针对性。教师可以从两个步骤入手:
一是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目标和建议,分别制定出各年龄班区域活动的基本评价方向。
二是综合以下维度,分别制定各区域的具体评价目标:
(1)材料的使用情况:材料是否满足了幼儿探索的需求,是否帮助幼儿完成作品,哪些材料陈旧需要改良,哪些材料欠缺需要补充。
(2)幼儿的参与情况:幼儿在操作材料过程中,是否与其他幼儿合作,是否坚持完成自己的计划,能否正确使用和爱惜材料,操作中遇到问题怎么处理、情绪有何变化。
(3)幼儿的作品或者活动过程情况:对作品的评价,需要教师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在美术区,评价一件美术作品,可以从色彩、构图、创造性与想象力、画面布局等多方面评价;在科学区,可以对实验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验证,这就需要依据一些基本的学科知识。总之,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的特性和幼儿的实际特点。
三、评价内容具体化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1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通过环境创设与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小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幼儿特点做整体安排,应该从幼儿水平与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自己做主,让幼儿做区域活动的小主人。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幼儿小班教材时,我总是根据幼儿特点创设区域环境,既考虑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又注意他们彼此之间互不干扰。这样,幼儿才能专注于某项活动,才能充满信心地探究问题。在设置活动区域时,我总是充分运用班级环境因素,采用灵活与固定设置相结合的方法,给幼儿创设多功能的、丰富多彩的自由活动区域,让每个孩子都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在设置区域环境时,我总是把活动区域分为两部分:安静区域设在教室内,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等;其他区域设置于靠近门口的地方,比如角色区、表演区等等。
二、提供丰富的区域材料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研究表明,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获得的,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具体的、感性的、形象的,他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需要动作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需要通过实物来完成,需要借助于物体的直接操作。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难发现,小班幼儿特别喜欢摆弄物体,对任何外物都充满好奇心,因此,在创设幼儿活动区域时,我总是努力给幼儿准备充足数量与种类的材料,这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投放材料的`时候,我还考虑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给不同层次的幼儿配备不同材料,为了让幼儿充分运用材料,每当给幼儿提供新材料的时候,我就和幼儿讨论:“这个东西怎样使用好呢?“这个东西可以做什么呢?”“这个东西能不能用其他的代替呢?”等等,这样的讨论过程其实也是幼儿充分想象、充分思维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给幼儿及时添加新材料,以便于幼儿尝试新的玩法。
三、采用鼓励评价方式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奥秘之一在于幼儿从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与鼓励的话。”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对幼儿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多支持、多欣赏、多容忍,这样幼儿才会越来越听话,才会在活动区域表现得更好。对活动区域的评价可以通过集体交流评价与个体过程性评价来进行,小班幼儿受年龄特征制约,很多时候以我们教师的评价为主,比如,“这样做太好了”“你是一个乖宝宝”等是我常用的评价语言。当然对待不同层次的幼儿要用不同的评价,对有创造能力的幼儿我这样评价:“你好聪明,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这个问题你解决得很漂亮,以后你会更出色的。”等等,当评价能力较弱的幼儿时,我这样说:“你有了明显的进步。”“你越来越听话了。”等。这样孩子们就会在活动中更加活跃,就会更加回味无穷、兴致盎然。
总之,区域化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区域,使幼儿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2
区域活动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活动,能够自由的发挥与探索。此刻我将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如下总结: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既要思考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们的区域活动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取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取,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小班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生活区”:、喂宝宝、扣纽扣、、编辫子等;“数学区”:数字象棋、图形投放盒等;“表演区”:头饰、手偶、手摇铃、双响筒、扇子、各式各样的服装、快板,腰鼓等进行打击乐;“操作区”:白板画画、穿编花篮、包糖果、棉花、穿糖葫芦、干树叶、毛线、穿珠子、涂颜色、喂小鸟等半成品;“科学区”里带给望远镜、小汽车、九连环、动物模型、磁性玩具等等。阅读区:各种类型的图书和大小不一的字卡;搭建区:废旧纸箱、废旧易拉罐、幼儿园带给的大、小积木玩具,因为我班可利用空间比较有限,经过商量我班将较为安静的区域操作区、科学区、阅读区、数学区建立在活动室内;将表演区、搭建区建立在活动室内的床上,区域活动时将床铺叠好,以供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生活区安排在室外栏杆上,将操作物品安装在栏杆上,即方便又有立体感,大大带给了利用空间。操作区的白板安装在墙上,以供幼儿方便操作并根据活动状况灵活调整
同时,我们也根据我们的主题活动将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也能进行学习活动,提高活动的利用率。比如操作区,会投放一些平时做宝宝秀时剩余的一些材料放在区域中,让孩子有时间时或是进行区域活动时去操作。秋天落叶,我们会带孩子到院子里捡一些形象的叶子,摆放在区域中,孩子在区域中会粘贴、会用手去撕、会插在头上当头饰等。我们班玉函小朋友在操作叶子方面比较有天赋。在数学区中我们会放入俄罗斯套娃、大小不一的物品,让幼儿自己去看、去比较,培养幼儿用心动脑的好习惯。在美工区中会投入剪刀、油画棒、橡皮泥、空白纸、水彩笔等,在平时的艺术操作中剩余的一些成品、半成品,供幼儿去参考、去仿照。有些幼儿购买的橡皮泥中会有一些模具和步骤图,我们也会将这些现成的材料投入到区域中,方便幼儿自由选取。在表演区,会投入一些自己用毛线编的假头套、表演用的衣服、扇子、腰鼓、响板、玩具剑等,带给丰富的`材料。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带给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透过带给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
主选取的需要。
二、区域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
每个幼儿有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的潜力水平不同,所以材料的投放要兼顾到每个幼儿因,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带给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小班美工区“穿珠子”游戏、教师带给三种层次的材料,由最简单的按同种颜色穿到两种颜色间隔穿再到三种颜色规律性穿。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按块数的不同拼(4、6、8、10)都就应体现层次性。
三、教师的指导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教师的现场指导显得十分重要,不做指导幼儿根本不明白该怎样做,所以说教师在这个区域活动中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教师,要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就应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带给舞台给幼儿自由发挥,能够做示范,但不能过多的干涉幼儿的操作,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主角。
观察、再指导。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观察能够帮忙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比如:我们班的熙森小朋友在操作区中包糖果,糖果有大有小,糖纸也有大有小。熙森刚开始操作,他根本不明白大的糖纸包大的糖果、小的糖纸包小的糖果,经过很长时间后,熙森还是没有掌握其规律,乱包一气,当然,包出来的形状肯定不好看,有的还都没有包好,糖果都露在外面。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伸出援助之手,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主角,给熙森指条明路。这个时候,熙森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掌握了包糖果的技巧,相信熙森对于包糖果印象很深。作为教师,我们就要了解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适宜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由此可见,教师的适时介入也十分的重要。再举两个例子:默默很想进表演区穿区内的漂亮衣服。但是表演区内的小朋友已经很多了,小朋友们在玩过家家的游戏,也没有区牌能够用了。但是默默还不想去别的区域里玩。教师就可引导他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最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表演区去玩了。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强强在不留意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强强,有的以暴力攻击强强,有的不知所措,教师立刻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
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教师有时做调解员,有时做旁观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放下自己的身份,以伙伴的身份进入到游戏中。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孩子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发生的较多是矛盾,所以教师应以调解员的介入游戏中,用适宜的方法帮忙孩子解决。
为了调动幼儿用心性,教师的指导尽量用鼓励和肯定的方法,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用心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潜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
四、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区域活动能够更好的锻炼幼儿的用心性,对幼儿的动作、言语、思维、想象、情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取游戏材料,选取活动资料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整个区域活动中也不会干涉幼儿的自由。例如: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能够选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资料。教师不占主导地位,幼儿是自由的,发散思维很强的。在我们小班,在区域里玩得最开心的当属强强、高高、玉函、笛妃、桑晨、小彤、心月、镇昊。幼儿自己构成规则。
五、特色
对于我们幼儿园来说,特色就是棋类游戏,我们小班的棋类游戏有身体动动棋、动物的食物棋、数学棋、相反朋友棋及各类原始棋、整合棋。孩子在游戏中能孩子自由探索、大胆操作、勇于创新。可能小班的幼儿没有接触过棋类游戏,学习起来比较的吃力,相信在过年后会有所减弱。
六、下一步打算
1、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我将针对不同的主题游戏做深入了解。
2、在平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进区卡,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区域里进入幼儿数量有限,以保证幼儿在区域内的安全与质量。
4、投放丰富的区域材料,保证材料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5、但是多的干涉幼儿的区域活动,尊重幼儿想象力。
6、区域活动一切以安全为主,投放安全、利于幼儿操作的材料。
我参加幼教工作快一年了,对于区域活动不算是很了解,也不太懂,我刚刚接触区域活动,在这方面还很不成熟,有说的不准确的地方请见谅。但是我相信,只要去做,付出努力了,就算成果不好,我也会很欣慰。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3
这学期本班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为主的,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鼓励幼儿自我发挥、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是根据我班特色以及幼儿水平等实际状况来设置的,同时,为幼儿带给了具有多用性和开发性的游戏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的点拨指导,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及本班幼儿的发展状况,我们为幼儿创设了音乐区、语言区、科学区、美术绘画区、数学区等,户外区域活动区和一个“棋类”公共区域。
本班的游戏活动目标是:
1、创设一个幼儿喜欢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用心主动、活泼开朗的个性,培养探索精神,提高幼儿观察和分析的潜力。
2、透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多动手制作“变废为宝”的活动,培养幼儿粗浅的环境意识,明白许多废旧材料还能够再利用,并能制作出很多漂亮的作品。
3、数学区:了解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数量、方位等明显特征,尝试简单的比较、分类、喜欢操作、搬弄、尝试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4、“棋吧”: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学会玩不通的棋,能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从而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潜力和自制力,发展手脑的协调性。
5、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和同伴合作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
6、透过自主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潜力和探索潜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7、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学会谦让、礼貌地与同伴交往、合作,乐意共享自己和别人的快乐,进而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
具体开展如下:主题环境下的区域游戏
第一主题:“个性的我”创设了美术区域、阅读区域和科学区域。
1、在美术区域中展示幼儿的《手指印画》、《脚印画》、火柴拼画《木偶娃娃》,让小朋友在日常活动中也能进行观察、欣赏、找一找自己的作品,带给机会让幼儿与同伴交流和学习,并为幼儿带给丰富的操作材料。
2、阅读区域:准备了各种“”、“口”、“足”字旁的汉字以及动作的图片若干,幼儿能够自由地取汉字图片卡并根据图片阅读汉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特点。
3、科学区域:带给了各种可拆装的玩具、圆珠笔、钢笔等启发幼儿拆装玩具,探索玩具和笔的奥秘。
第二主题:“我们的家园”创设了语言区域、科学区域、表演区域和美术区域。
1、在语言区域中投放幼儿用书,及看图朗诵诗歌的图,资料有《家》、《从小爱祖国》、《我们的祖国真大》。
2、科学区域中,展示各种各样的标记,让幼儿能在活动中阅读各种标记,培养幼儿度阅读标记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经验。
3、在表演区域中带给音乐磁带、绸带、服装及道具,让随着音乐表演《快乐的阿依古丽》《让爱住我家》《大中国》,让幼儿在表演活动中体验快乐。
4、美术区域中展示各种泥贴作品,并带给各种橡皮泥,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泥塑装饰活动。
第三主题:“四季畅想曲”
1、美术区域布置《秋叶》《美丽的树林》《彩色的菊花》供幼儿交流欣赏,并带给相应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排水画和油画棒创作活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和简单的泥工板,让幼儿进行自主的搓长、团圆、压扁、连接等技能,塑造出各种各样的花朵形象。
2、阅读区域中带给幼儿用书,鼓励幼儿看图夹文资料、朗诵诗歌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带给“木”字和“雨”字的汉子和图片,感知汉子的结构和好处。
3、科学区域中投放师生共同收集的各种花草、叶子的图片、资料和书籍,鼓励幼儿自己阅读,丰富幼儿的经验,培养观察的兴趣。
4、自然角中用自作的纸盘若干放入各种各样的水果和干果,并在纸盘上写上水果的名称,这样幼儿在自主观察水果的同时进行配对游戏阅读相应的汉子,并师生共同收集花草和植物带到自然角写上植物的名称,制作班级植物调查记录表,让幼儿来记录这些植物名称、外形特征、生长的过程等。
第四主题:“彩色幻想曲”
1、在美术区域中带给各种纸、笔、颜料、剪刀等材料,让幼儿进行折叠、印染纸花活动,感知搞笑的'印染玩色活动。带给油画棒让幼儿进行蜡染刻画创造活动,进一步感知蜡刻画的奇特效果。
2、科学区域中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加工食用的花,例如:做菜吃的花:菊花、西芹、百合、桂花、干贝、西兰花等,让幼儿能了解这些可食用的花。
第五主题:“动物大观园”
1、在美术区域中展示幼儿制作的纸工《螃蟹》和《蜗牛》,并带给彩色纸和剪刀,鼓励幼儿剪贴各种动物形象。
2、科学区域中:收集各种动物卡片,鼓励幼儿看动物卡片并根据谜语儿歌的格式讲述动物腿的数量等特征,尝试仿编儿歌。
3、音乐区域中带给磁带、乐器及道具,引导幼儿在表演区歌唱《张大爷爷家的小花狗》《三只猴子》《龟兔赛跑》《动物猜谜歌》。
第六主题:“海陆空总动员”
1、科学区域:展示各种带有轮子的图片以及轮子的统计表,让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圆形的轮子,收集各种交通工具的玩具和模型,并投放废旧纸盒,各种材料的彩色纸、冰棒、瓶盖、胶水、单面胶带、剪刀等材料,鼓励幼儿制作各种交通工具。
2、美术区域投放制作纸版画的材料,运用纸版画的表现技法,创作轮船等其他交通工具。
3、音乐表演区:投放乐器磁带、小红旗等材料,幼儿进行演奏打击乐《抬花轿》、演唱歌曲《公共汽车的轮子》《小海军》,表演舞蹈《火车舞》等。
户外区域游戏:
本学期户外区域游戏能带领幼儿进行走的游戏“熊和石头人”等,跑的游戏:“邮递员、鸡毛信”等,跳跃的游戏有“摘果果、小马运粮”等,平衡的游戏有“小飞行员、不倒娃”等,投掷和钻爬、攀登的游戏有“夺球、打狐狸、猫捉老鼠、小猴摘桃”等。
我们还和幼儿家长一齐制作了“小飞碟”、“小辫子”、“纸足球”、“三角多用器具”等多种户外活动游戏器械,都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
公共区域游戏
本学期公共区域我们新创设了一个“棋吧”专供幼儿进行棋类游戏,让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各种棋放入这个区域,同时还带领幼儿进行“羊羊火锅楼”、“羊羊美发屋”、“茶吧”等游戏,而又在这些公共区域中能遵守游戏规则,从而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潜力和自制力,发展了幼儿手脑的协调性。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4
一、问题的提出区域活动,就是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
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不同的活动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定,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它以其自主性、创造性和趣味性深得幼儿的喜爱,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了知识,开发了智力。而游戏是一种自由自发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序的活动,游戏的有序性一旦被破坏,游戏将无法很好地进行下去。区域游戏活动因其自由、自主、教师间接指导等特点,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规则比较难建立。再加上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入园前由于自己的长辈包办代替,导致自身的自理能力差,随拿随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充分暴露了这一点,活动结束后一片狼藉,杂乱堆放,整理材料成为了老师的一种负担。此现象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无奈无休止的整理,二是活动时间的短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幼儿园的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同样,班级内也要有规则的约束,这是幼儿一日生活有序开展的保障。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良好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幼儿养成受益一生的素质和习惯。
二、存在问题分析。
小班幼儿犹如刚出壳的小鸡,来到幼儿园这个浓缩的"小社会"一切都是那么地新奇,摩拳擦掌跃跃一试,看似破坏性的探索让她们试图了解新环境,获取新知识,这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对幼儿来说,区域就是一个有玩具的地方,像自己家的小房间,可以尽情地玩,玩好后可以随手摆放,反正爷爷奶奶会帮他整理,没有顾忌、没有任务,没有任何规则。而且绝大多数幼儿自理能力相对较差,没有收拾整理的经验。
场景一:刚到游戏的时间,教室、走廊就变成了热闹的菜市场。赵宇航和李子涵这俩位好兄弟正忙着把建构区的积木从里面搬到了超市,然后又从超市把自己买的东西放到了教室的角落里。
场景二:徐何、母智文、时晨棪这几个男孩子总是在建筑区玩枪战游戏,搞的建筑区乱七八糟,一片狼藉,不时的还发出"砰砰"的声音,等到结束音乐响起来后,几个小家伙把积木往垫子上一扔穿好鞋子赶紧跑进了教室。
场景三:教室里还不间断的冒出争执:"这个不能放这里的,我不准你放这里。""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老师!他打我!他碰我!"相对于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活动更需要幼儿形成强烈的规则感,如何选择区域,如何取放材料,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如何和同伴合作游戏、如何尽可能控制自己的音量来保持教室的安静、如何向老师求助等等。小班幼儿第一次进入区域,由于缺乏对规则的了解,如"超市"的场面自然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幼儿规则,只能很多规则来约束和控制幼儿,但它只能对某些幼儿起作用或者只是在短暂的时间内有效果。如何给小班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富有吸引力的环节让幼儿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呢?我们必须重视细节处理,内化规则意识,巧妙制定区域活动规则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玩出规矩来。
三、区域活动规则建立的方法。
如何在区域活动开展初期做好应对工作,让幼儿顺利地接触并玩好区域活动,让区域活动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同时让教师敢于放开手脚让幼儿尽情地玩区域活动,使幼儿玩得开心、教师带得省心,优化区域规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重视开始环节,先行活动"前"规则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指出:二到四岁幼儿要重点发展个性的自主性。小班幼儿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因此对其进行自主性教育势在必行,而自主并不等同于放任,还需教师适时适地指导,让游戏活动的价值体现出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功能。所以对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规则的有效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该让幼儿意识到区域活动有自主性外、更要有的是秩序性和规则性。在正式的区域活动开始前,规则意识应在幼儿的心中逐步建立,规则建立了,有规则地开展区域活动才能算是正式的区域活动,规则先行,为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建立规则呢?
在区域活动开展前,教师把幼儿带到各区前,一一讲解这是什么区,玩具的名字叫什么?猜猜可以怎么玩?让幼儿对材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尝试的欲望。接着介绍玩具应该怎么摆放,逐渐增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幼儿的概念中形成在幼儿园有"可以"也有一些"不可以"。作为老师不要认为对孩子说"不可以"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这些可以和不可以就是规则。对孩子讲规则时,并不是粗暴地制止而是委婉地拒绝和适时地引导。当然规则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除了活动前亮出规则外,活动中、活动后重新提规则至关重要,需要教师不断地刺激,不断地帮助幼儿巩固,规则才能牢固建立。
这里所讲的规则更侧重的是摆放规则,如:不随意移动固定放置的物品,一个区的物品不能移到别的区,(有交往需要的例外)每个玩具都有自己的"家"玩好后要送它"回家"等等,有了摆放规则,给幼儿自己和老师的整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当然还有在自选的区域坚持玩到最后等规则也是需要强调和巩固的。
区域游戏活动的制定,只是为区域活动的高质量提供一种"可依的法",而要让这个"法"发挥其作用,关键还在于"有法可依",否则,活动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规则的性质,主要运用四种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和遵守活动的规则。
(1)暗示法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含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
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我们采用进门挂牌、贴名字控制椅子数、投放适量同类材料等方法,来提醒幼儿遵守该活动的'规则。如小舞台,我们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让幼儿形成一种规则;当椅子坐满的时候,先到其他区域去玩,等椅子空了再来,避免一个区域因为认识过多而引发纠纷。再比如建构区,我们投入一定数量的操纵材料,暗示没有足够的材料的幼儿就要去别的区域玩,等等。
(2)图示法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是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加文字的方式形象地表示,并贴在相对显眼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比如,我们在娃娃家入口处的地板上贴上几双小脚印,鞋跟朝着娃娃家的地方(因幼儿进区时比较从容,离开区域是比较匆忙,这样放鞋子方便幼儿穿),我们将一双整齐的鞋(左右脚正确)画成两张相向而笑的人脸,提醒幼儿,当你的鞋子放成一对好朋友姿势时,左右脚便不会穿错。这样,鞋印不仅仅是娃娃家满额人数的标志,同时又成为了训练小班幼儿生活技能的无言之师。
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将图示法应用于有关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在收拾玩具材料中,我们用不同的区域的材料归类摆放,每一类都有相应的标志,如一把剪刀的图形告诉幼儿这是放剪刀之处,贴着积木的筐子表示这是积木的家,贴着几何图形的表示几何图形应放的位置。这样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材料是还可以渗透对应、分类学习。
(3)提醒法小班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活动中常常会因忘记规则而影响了自己或别人的操作活动。像这样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提醒。可以是教师对幼儿的提醒,也可以是幼儿对幼儿的提醒。
教师可将幼儿部分规则隐含在环境中,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感。如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当幼儿声音过响时,教师轻轻地提醒:"我听不到好听的音乐了,你们能安静一些吗?"当幼儿由于不懂规则而无法活动时,如在娃娃家中,教师看到娃娃被妈妈放在一旁,就走过去抱起娃娃,摸着娃娃的额头:"哎呀,娃娃怎么发烧了?一定是着凉了,爸爸妈妈们,快送娃娃去医院吧。"这种"介入式"的提醒,既纠正了妈妈忽略娃娃的现象,又丰富了游戏情节。
(4)趣味法要使幼儿在区域活动时专注, 就必须让他们喜欢区域,愿意长时间操作。针对幼儿喜欢模拟、情绪容易受感染等特点,教师在设计区域材料要非常注意情趣性。如在娃娃家,让幼儿学习用勺子舀各种东西来喂娃娃。在超市里,摆设各种丰富的小吃,生活用品,让幼儿身临其境的融入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2.逐区开展,材料递增,细化、完善规则(1)逐区开展,细化规则小班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弱,如果一下子让各区全面铺开地玩,不光幼儿会显得手忙脚乱,带给老师的也同样是焦头烂额。所以在组织活动时,可先带领幼儿参观活动区,帮助幼儿认识区域的名称、内容和材料。之后采用逐区开放的方式进行。逐区开放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帮助加强幼儿的行为目标,为全面开展作储备。
幼儿来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看到的接触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想去玩、想去探索,这是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此时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天性,不能有太多的限制。而且为了稳定孩子们的情绪,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适时适度地 "为所欲为"非常有必要。
(2)材料递增,完善规则逐区开放,让幼儿全面深入了解了各区的规则,材料有序的递增是完善规则得要点。如:娃娃家,在材料的提供上既要满足人数需求,又要顾到幼儿的收拾技能,所以材料遵循品种少,数量多的原则,等幼儿的兴趣逐渐减退,幼儿知晓简单的规则后,教师方可逐一丰富,丰富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幼儿的再度兴趣,以开展正式的、完整的区域活动。
3.关注结束环节,建立活动"后"规则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不会整理,教师替幼儿整理材料变得理所当然。如果教师抓一抓结束环节,建立良好的活动"后"规则,这样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变。小班幼儿认知水平还很低,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很大,让幼儿按类摆放似乎有点困难,但事实证明只要老师把好前面两道关,孩子们能做到,当然这其中需要老师的不断地鼓励、引导和督促。前面说到规则先行时提到摆放规则,有了摆放规则的建立,幼儿在整理时能按老师的要求摆放,别看孩子年龄小,但他们的记忆力强,能理会老师的意图,大部分幼儿知道怎么放才是正确的,谁放错了还会帮忙纠正,初步懂得了分类摆放。随着材料的逐步增加,遇到种类多又相似的区域材料,教师张贴形象的图标帮助孩子们理解材料和位置的对应。(也有小部分幼儿还不会按要求摆放,但我相信在这么一个洁净整洁的大环境下,在大部分幼儿的影响下这部分幼儿迟早会被同化)。
习惯的建立是一个长久的、逐步稳定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内化,是一种行为倾向。所以日常活动中的物归原处的规则要求不能松懈,如:晨间桌面活动的玩具、晨间锻炼器械材料等收放规则很重要,它和区域活动的取放规则应要求一致,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时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园一致要求对习惯的养成也至关重要。活动结束环节的自我整理规则是必定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强调参加该区域的幼儿一起动手全部整理干净,方可离开区域。这不仅能帮助幼儿建立主动整理的良好习惯,还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这时候的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观察者与引导者,而不是无助的整理者,整理工作大部分交给了孩子,不仅解放了教师,还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游戏习惯,对幼儿一生的习惯养成有利。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5
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区域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学习活动,让幼儿在自立、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学习、探索,掌握知识。而不是先教后玩,也不是边教边玩。把区域活动看作是能给幼儿提供一个优化的有利于幼儿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和机会,可以合理地安排各项活动,提供充分的能抚慰幼儿活动的资料,建立和谐、自由、轻松的气氛,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站在幼儿的角度,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从孩子的心理动身,为小班幼儿创设了娃娃家、点心店、阅读区、搭建区、音乐扮演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了科学探索区、美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将阅读区、搭建区、娃娃家等区域设为固定区,其余设为活动区。
小班幼儿善于模仿,在娃娃家小女孩玩得不亦乐乎,晨曦抱着娃娃,见小雨来了,马上对娃娃说:“快叫阿姨。”“真乖,看我给你买的新衣服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而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在开展托班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将托班区域活动定位在:宽松、自主、愉悦、积极探索、创设安全有序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性的活动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点拨。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在托班区域活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活动区的设置
1、根据班级情况合理设置区域环境。
由于托班幼儿是处在独自游戏的年龄阶段,他们还不太会合作和分享做游戏的规则。于是我设计了若干个适合独自游戏的小活动区,我们根据托班幼儿的人数及活动场地分别设置了娃娃家、阅读区、美工区,建构区四大区域,每个活动区3———6人,这样便于老师的观察与指导,一旦发生问题,能及时解决;又可满足幼儿交往与相互学习的需要。为了避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相互干扰、注意力分散,我在区域环境设计时特别注意了动、静区域的分离,。
2、根据幼儿的兴趣所在生成的活动。
比如娃娃家的创设,托班宝宝好模仿,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做事,在平时我也发现几个小朋友会聚集在一起,扮演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于是我便利用幼儿园资源:软质塑料大积木给孩子们搭建了三个相邻而格局却不同的“家”,这样一个漂亮立体的“家”真正出现在宝宝面前,宝宝们欣喜雀跃。我又在里面投放了木制的小椅子、小床、娃娃、餐具、生活用品等等,宝宝很喜欢到里面活动。
二、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区域活动的材料如果缺少经常的变化,材料单一不丰富,就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
深入开展。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本班幼儿需求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让材料更具多用性、安全性和开放性。
1、材料的制作与选择。
孩子们对区域游戏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材料最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们托班幼儿年龄小,思维以直觉行动为主,他们喜欢那些颜色鲜艳、形状漂亮的物体,所以颜色鲜艳的成品玩具的提供是很必要的.,能使幼儿有进行活动的兴趣和欲望。有趣多用途的材料使小朋友百玩不厌,沉浸在游戏的天地中令他们感受愉悦。
2、逐步增添新材料,丰富游戏内容,促进游戏发展。
托班孩子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几点,在同一区域活动中,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才有利幼儿的探索、发现与提高,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趋丰富,促进幼儿游戏主题纵向,横向发展。
三、托班区域活动的开展
1、帮助托班幼儿建立区域活动的常规。
当创设好活动区后,我们首先向幼儿介绍各个区域及相应的一些规则。如阅读区,需要安静的环境,不能在阅读区大声交谈,看书时要慢慢翻,仔细瞧,懂得要爱惜“书宝宝”;在手工区撕纸时把多出的纸放到在纸篓里。
托班幼儿很多时候没有收拾玩具的习惯,区域活动一结束就留下了一堆玩过的玩具、材料,开始时由老师整理,然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整理,慢慢过渡到小朋友自己整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和自理能力明显增强,良好的常规使孩子们在一定范围内玩得更加愉快、更加自由。
2、将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
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的延伸,将教育要求巧妙地融于区域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孩子,能让孩子更放松地投入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科学活动“颜色分类”,我们将活动的延伸放在区域中,把小动物喂食的材料换成颜色粒子,引导幼儿分类。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交往,通过自主的探索来获取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01-07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1篇02-23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精选10篇)03-08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10篇01-07
小班区域游戏计划活动总结03-21
小班区域活动方案04-16
小班区域活动计划03-23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01-10
区域活动小班教案08-25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通用13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