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的一点探讨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这几年来,随着时代与教育的发展,我进行了小班化教学的研究,我上网,听张老师的讲座,评课研讨、实践。不过我也听到了许多老师的疑惑,问题比较集中的就是“小班与大班到底有什么区别?”“小班讲合作与探究,分层教学,难道大班就没有吗?”

那么我是如何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探索大班教育所没有的教学方法呢?

1、能较好地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更好地开展因材施教。

我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更好地开展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人数少,加上教师整天和学生接触、相处在一起,能够较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每一个学生情况开展有效的教育。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因材施教。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课堂上能够及时的给与关注、指导。老师可以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充分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例如,作文打草稿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学习活动,我始终坚持在集体辅导的基础上给每一位学生作更多的个别辅导,每生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创造的空间和时间,开展能动的实践创造。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是班级学生人数少,相对每个学生占用的学习空间、活动空间和其它教育资源占有量比较大,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了改善。课堂上学生获得更多的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能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能更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开展能动的实践创造。我在课上注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在指名学生发言时,我给自己制定了几条规则:1、难题一般请优秀生,但如果有中等生举手则尽量喊中等生;2、难度中等的一般请中等生,但只要有学困生请求发言则优先让学困生;3、很容易的问题则让学困生来发言。教学活动尽量全体学生一起参与。我教传统大班级由于学生多,教学时间又是一个定量,所以,在多数情况下,为了顺利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把发言机会给予那些,能与老师上下呼应的优等生。为了提高优秀率,及格率,教师往往“抓两头”,大多数中等学生则沦为“老听众”,没有发言的机会,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在班级中不起任何作用。

  总之,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改变了班级的数量,而且可以改变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得到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多被关注的机会,是个性化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是我们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