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活动的基本内涵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1.生理层面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反映为幼儿本身的自然力,是幼儿素质发展的生物前提;对幼儿体育生理层面的认识,我们仅将其限定于身体的锻炼及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知识的传授显示体育的教育功能,体能的训练才是其目的,因为后者是知与行的统一。只有在身体锻炼中才能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培养幼儿的灵敏、速度、柔韧、协调、耐力和力量等素质,以达到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应该说,身体锻炼才是幼儿体育教学内容的载体,如果忽视了身体锻炼,那么幼儿体育本身也就失去了实际作用。因此,幼儿体育首先是姓“体”,身体的锻炼是其首要任务。

2.心理层面是益智提神、培植素养:则表现为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主体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外在的科学精神、道德规范即审美经验在幼儿身上的积淀。心理层面:(第二层面)心理层面是指体育对幼儿心理素质的促进作用。心理素质主要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部分构成。体育学科以其特有的辐射功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提高。幼儿体育成为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2.社会层面是体验成功、渗透责任、:反映为幼儿素质发展性质、方向和水平。幼儿体育的社会层面反映为幼儿的社会文化素质,借助于体育学科的特点,对幼儿进行科学的“真”、道德的“善”和艺术的“美”的教育,使体育教学目标与社会期望、社会规范相衔接。

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幼儿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如,体育活动中许多是以集体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游戏活动,在此类极需要合作精神的活动中,任何一个幼儿如果缺乏团队精神都可能导致整个活动的停顿,因此利用此类活动让幼儿从小意识到作为集体中的一个成员应该服从集体的需要。

同样,体育活动特有的竞争性是培养幼儿集体荣誉感的良好契机。让儿童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的萌芽,并通过动作、形体、场地布置、教师语言、情感暗示等手段让幼儿获得美的体验等,最终让幼儿具备与社会整体目标相适应的价值观和适应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