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做合一谈几点体会

时间:2017-04-05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由此可以理解,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中的“教”,陶先生注重在做中“因材施教”;“教学做合一”中的“学”,陶先生突出在做中“提倡自学”;“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所谓“做”,陶先生则强调“注重实践”。小学数学教育更应当充分体现出“教学做合一”,“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将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一、在做中教,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学中为了提高教的效果,应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强调做中教,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程度存在差异,他们的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及其发展方向、速度、水平也存在差异,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教学中既要面对全体学生,鼓励他们人人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更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提出统一目标和要求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对不同特长、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高标准、严要求。对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学好书本知识;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培养他们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将兴趣爱好发展为特长。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激励学生的成功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在做中学,激发兴趣,提倡自学

陶行知先生十分强调学生自学,他说:“智育重在自学”,“要自己去学,不要坐而受教。”因此,普遍存在厌学思想,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应首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良好的兴趣和情感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强制性的学习是不可能持续的,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教学时,我们一定要重视“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数学教材中有些内容通常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名词概念多,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少。因此,学生领会教材感到困难,上课常提不起兴趣。教学中,我尽一切努力发挥“做中学”的作用,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演示、举例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增强自学能力,激励学生乐学上进、勤学好问、独立思考问题,发挥个性特长。要“授人以渔”,让学生“会学”,把个人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看、自己说、自己写、自己想、自己操作、自己计算,使整个教学活动综合化。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特别注重让学生勤思考、多发问,鼓励学生质疑、求异、争论和有创见。教师的责任只在善于启发、激疑、设疑、巧于点拨、共同解题,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和规律,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形成必须经过自己的学习、训练、实践才能完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灵活采用适当的方法,多向学生问几个“为什么”、“怎样做”,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三、以“做”为中心,手脑并用,注重实践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字,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不是从前的人告诉他的,而是玩把戏偶然发现的,所以他提倡“行动的教育”,“手脑并用”。他说:“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真谛,我们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教学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学生动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同时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在讲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就趁热打铁,在全班开展小制作活动,利用实践课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学生忙得热火朝天,通过制作真正掌握了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要使学生学到真本领,教学内容必须尽可能体现“实用性”,一定要坚持手脑并用,把学知识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