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2-09-07 11:50:55 管理 我要投稿

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策略

  一个好的班集体一方面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证,另一方面也需要有良好的班级风气来支持,这两者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使班级成为良好的育人环境,但就从培养人、塑造人的角度来说良好的班级风气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班级和班级管理的的概述

  1、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班级是人们按照教育目标,将年龄、知识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组合而成的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使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2、班级管理的涵义

  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对特定班级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引导被管理者高效率地实现班级目标的活动。

  3、班级管理的意义

  (1)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2)班级管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保证

  (3)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基本手段

  (4)班级管理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法陈旧

  在这种模式下,班级管理以经验型为主,重视班主任的常规活动。通过出勤率、活动参与,学生违纪情况,学生的成绩等来量化班级工作。经验型的管理,其方法主要为压迫法,久而久之,班主任及班干部与其他学生对立情绪愈演愈烈,压则灵,不压则反弹;班主任仍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具有较大的权威,是一种我说一你不能说二的管理模式。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2、管理目标单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班级管理以人为本,所有工作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传统的应试教师仍旧占了很大比例,在大多小学,依然面临这小升初的压力,更多班主任以分数成绩为目标。整个管理活动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分数,更好的升入初中这些话题。

  3、专业性不足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大班教学是存在的普遍现象。一个班级学生数量过多,班主任大部分时间用在维持班级运作当中,没有太多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一些班主任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方法,都是来自历年的经验,缺乏系统的理论性指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班主任的管理方法、理念还停留在传统水平,忙碌于处理基础事务,不知道如何对班级更科学的进行管理。

  三、小学班级管理对策的研究

  1、班主任管理观念更新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从领导的位子上下来,应本着服务的精神建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我们应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的积极需要。因此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从本质上变学生服务老师为老师服务学生。时刻紧记班主任不应是园丁,因为园丁主要是剪剪、裁裁,而老师却要遵循学生自身特质,促其健康成长;班主任也不应是工程师,因为工程师生产的是规范、整齐的产品,而班主任培养的学生理应千姿万态、百花争艳。因此班主任应是编剧,学生是导演、演员,让学生沿着老师设计的目标不断前进;班主任应是服务员,学生的发展需要什么,则给予什么,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2、积极开展班级文化生活,抓好德育工作

  要想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狠抓学生在校思想品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人人勤学守纪,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兴趣、家庭情况。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文明的观念和习惯慢慢浸入孩子们的生活。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由于小学学生身心发育尚不完全成熟,很多问题都是依赖于教师帮助完成。在新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可以将一些简单的事情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操作。对于班级的管理,应当讲究合适的方法,而不能简单粗暴的进行管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目的。

  4、建立学校、班级、家长有效的沟通机制

  作为一名优秀的班级管理者,应当是学校、班级、家长之间的纽带,担负着沟通重任。当学生在学校当中烦了一些错误时,老师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要带着学生共同研究原因。对于家长,沟通就更为重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关心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现实因素,搭建沟通的桥梁,实现学校、班级、家长之间信息有效的传递,以便班级管理工作符合各方的要求。

  5、加强班级文化管理

  首先,教师可以经常组织读书角,让学生通过阅读,不断思考、感悟,并得到成长。其次,可以经常组织书法比赛,要求学生通过练字来提升自身的内涵。再次,班主任还可以经常组织歌咏比赛,通过一些振奋的歌曲,来提高学生精神风貌。其他还有一些劳动、卫生等活动,通过经常组织活动的方式,在班级内形成一种良好的班级文化,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四、总结

  良好的班级管理活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的管理当中,教师要采取包括明确管理目标、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等在内的多种方式,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拓展: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方法

  一、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言堂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所谓的班级管理就是严格按照班主任的指示和要求行事,所有大大小小的活动都要经过班主任的批准才能展开,否则就属于违法行为。这一模式也是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他们不希望看到本班的学生脱离自己的管理范畴而私自行动,也因此当他们看到学生们私底下有一些娱乐活动都会予以取缔或者进行相应的惩罚。事实上,这一模式是极为不科学的,教师和学生应当是平等的,学生应当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教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

  (二)学习至上

  这一思想普遍存在于绝大多数班主任和学校领导人的心中,他们在班级管理中一味地追求提高学生的成绩。有的班主任甚至取消了每周一次的班会课,而安排任课教师为学生们补课。长期以往,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相应的娱乐活动,学习压力和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的缓解,成绩也会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三)一边倒

  有些班主任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认为只要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就可以带动全班同学。他们放任一些成绩差以及纪律差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不闻不问。如果这部分同学有明显的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班主任就会对他们采取十分严格的惩罚措施。长此以往,这部分同学由于缺乏必要的尊重和管束变得越来越叛逆,严重影响了班级的学习氛围。

  (四)缺乏凝聚

  一个优秀的班级体,各学生成员都会有很强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学生之间心理互依,集体中当有一个共同进步的目标,各学生愿意为这份集体荣誉尽可能多的贡献力量。现在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所以班主任进行管理的时候,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都是学习,如非必要,不会主动提出举办一次郊游、一场知识竞答,留给学生的都是严肃的面孔,不能很好的同学生打成一片,让相同的目标引导师生并肩作战。

  二、解决小学班级管理问题的相关策略

  (一)实施民主管理

  班级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处理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挖掘学生们的特长和爱好给予他们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例如,在选举班干部的时候,应当摒弃以往钦点制,可以采用学生轮流值班的模式,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当中,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教师在学生值班的过程中要从旁做指导,使得学生想法和管理方式更为全面和科学。

  (二)注重全面发展

  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积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能把班级管理一味地局限在提高教学质量之上,而是要尽量丰富学生的班级活动,让每位同学在班级生活中都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比如,每周如期举行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课,给学生平台和机会展示自己才能;在日常管理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存在消极思想的同学要积极进行心理辅导,尽可能地给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指引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实行多元模式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使用惩罚手段来约束学生们的行为,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当慎用惩罚手段。对待成绩差、思想和态度也不端正的同学在平时就应当重点关注,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引导他们健康向上的成长。

  (四)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小学生德育素质提高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意识。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即学习目标、理想、习惯养成等教育;其次,建立监督和奖惩机制。实施定期检查,公平实施奖惩机制,这样有利于树立一个班风正、凝聚力强的班级。这样才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进而完善班级管理。

  总之,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一定要积极改变自己的观念,对以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要积极革除,建立一套民主、全面的管理机制,帮助小学学生更好地成长。

【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策略】相关文章:

小学班级管理的问题及策略分析06-04

初中班级管理的问题和策略06-04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06-04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06-22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06-04

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06-03

农村小学管理的问题和策略06-04

小学班级柔性管理的策略03-30

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及策略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