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互助的企业氛围?

时间:2023-03-30 16:54:30 欧敏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营造互助的企业氛围?

  许多企业管理者并不清楚自己该遵守什么样的行为规范。因此这些管理者的企业就像一局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虽然一步步在工作,但不得要领,而且非常机械。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觉得有用的朋友可以分享给更多人哦!

  以下10条准则可以帮助管理者营造一种互助的氛围

  (1)身先士卒。部门管理者要在各个方面树立榜样,从工作到举止,这一点是基础。

  (2)尊重所有的员工。不管其性别、种族、宗教信仰,还是个性如何。

  (3)尊重员工的隐私。你也许不得不在一位员工不在时翻他的办公桌找一份你需要的文件,你当然有权这样做。但是这不等于你有权翻阅人家的信件。

  (4)经常称赞、表扬员工。当受到鼓励时人们会工作得更好、更有效。作为企业管理者,你的工作主要是鼓励他人。

  (5)注意批评要公正。公正的批评容易让人体面地接受。

  (6)尊重他人的自主权。组织一个好的团队,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行事。不要把员工当小孩,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那样会造成一种敌对的、紧张的办公气氛。

  (7)让员工有机会接触你。如果可能,每天将你办公室的大门敞开一会儿。接自己的电话,虚心对待各种意见,甚至是批评你管理方式的意见。

  (8)用员工喜欢的方式称呼他们。如果你的女秘书比你年长,或者即使不比你年长,也要使用合适的称呼(小姐、夫人或女士)。

  (9)小事着眼,礼让他人。你是有权之士,因此你应该在小事上表现出兼让,让你的员工感到自在些。

  (10)不要把员工当作你的仆人。员工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惟命是从的。应该自己去拿咖啡,自己结算自己的收入,自己为度假购物。

  潜在的管理者,尤其是那些要完成使人发展这一任务的管理者,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他们必须成为榜样。“我是否希望我的子女以这些人为榜样呢?”这才是问题的真正所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人就不是一个合适的管理者。

  我们在此所讨论的不是理想的、完美的人,这样的认识上罕见。我们在选择作为榜样的潜在管理者时,主要看两个条件。

  第一,从职业角度来看他们必须是榜样。在业务上能力较差的人无法促进他人发展,因为他们的不到信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钢琴老师要把钢琴弹得和那些种子选手一样好——这里的种子选手是指那些技巧很高却还处于训练阶段的年轻演奏家。但钢琴老师必须了解音乐,了解钢琴。

  第二,除了业务出色以外,潜在的管理者还必须在某些特定行为上树立榜样与模范。他们必须能够完成任务并承担相关责任。我不知道如何为这类人起一个恰当称谓、头衔和名称。在有些文章中,我会冒险叫他们领导者,但这个帽子有些大。

  第二个要满足得条件实际上是人品正直诚实。精神萎靡、内心堕落的人无法促进其他人的发展,除非是教别人如何才能精神萎靡(这显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例如,“迈尔不仅是一个税收专家,他们同样对公司、对工作、对我们的客户抱有积极的态度,因此,让他来当鲍曼先生的上司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鲍曼先生在这两年会受益匪浅……”这个实际例子可以说明正直诚实的人品这一要素。

  企业文化氛围原则

  一是主题鲜明集中。长期的企业文化氛围营造,要围绕举旗、铸魂、塑形、导行等要件展开。主题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是在某一项具体活动中、或者在一个区域内,主题应该集中而不可分散。各个时期的企业文化氛围营造,都应该审时度势,设计出鲜明的主题,使氛围营造的诉求点更加集中。

  二是切合自身实际。各个煤矿都有行业性的共同特征,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策略途径、方式方法都可以也应该相互借鉴效仿。但是,每个煤矿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必须从本矿的实际出发,使企业文化氛围完全切合自身实际。一要切合本企业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实际需求,二要切合本企业的实际承受力,三要切合本企业的文化传统积淀。任何逆势而为的氛围营造,都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

  三是明确部门职能。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是一项齐抓共管的工作,单纯依靠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奏效,需要多个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努力。要根据实际和惯例确定部门职能,做到有标准、有考核、有奖惩,从而保证氛围营造工作件件有落实。

  企业文化氛围的功能

  1、企业文化氛围具有传播功能,产生宣灌功效。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其主体内容都是作为企业文化的要件元素,不仅有“是什么”,而且还要诠释大量的“为什么”,这就产生了很好的宣灌效果。

  2、企业文化氛围具有感染功能,产生渗透功效。企业文化氛围中,有许多情感的因素,能够对理性化的教育进行补偿。比如鲜活的典型实例,经过文化氛围的渲染和人性化的宣传,能够让人乐于倾听;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能够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氛围感染的渗透功效,是鲜活而生动的,给人以寓教于乐的欣然接纳,避免了许多刻板说教带来的漠然或拒绝。

  3、企业文化氛围具有引领功能,产生启发功效。企业文化氛围的导向性是十分鲜明的。人们在企业文化氛围中,能够确切地领悟到应该提倡和弘扬什么、反对和避免什么,怎样做是对的,哪些意识和行为是错误的。企业文化氛围对职工的引领,不是僵硬的指挥,而是各式各样的启发,且能够心领神会、主动认同。

  如何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一、创造快乐工作的良好氛围

  任何人都喜欢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这样的工作环境会使他们更有效率、更愿意工作下去。

  所谓“快乐工作”是一种心理状态,首先是让员工在这个企业工作有一种自豪感、感到荣耀,比如在这个行业在这个公司里有这么一份工作很体面,有比较有竞争力的薪酬,甚至包括优美、舒适的办公环境等等这些基本的东西,就是有自豪感。把工作看成荣耀,员工就不会轻视自己的工作,他会把工作当作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不分高低的。这样不管做任何工作,员工都会尽心尽力,努力去做好的。把工作当成荣耀,员工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即"精神向心力" 。

  第二,要让员工有成就感。他愿意从事这份工作,在从事这份工作的时候,比如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公司的认可、同事的认可甚至亲朋好友的认可,比如能够得到很好的学习与培训,使员工有一定的担当,敢于面对不同的事物。

  第三,企业要营造一种归属感。就是使员工对这个企业有一个情感寄托。国内很多私营企业都实行家族式管理,跟着老板创业的基本都是当年的同乡、同事、亲戚,在草创阶段同乡、同事、亲戚等亲朋好友能够互相激励、倾心扶持,一旦企业上了规模,特别是战略模式发生变化,业务“跨界”扩张,导致企业商业模式、赢利模式发生转移,部分创业元老们由于综合管理素质、文化素质等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很多老板由于感情维系,还希望事业由创业元老或者自己的儿女来承接,实际上,如果创业元老或者自己的儿女确有定国安邦之才,企业员工当然可以忠心耿耿,继续辅佐;如果创业元老或者自己的儿女是扶不起的“阿斗”,公司又缺乏象诸葛亮这样的老臣,处处给新进来的高级管理人员设置障碍,而一些老板又不愿得罪老员工,甚至一些老板喜欢玩弄权术搞“平衡”,这时候公司的处境会非常尴尬,公司上下弥漫 “复杂”的氛围、人际关系紧张,导致新进员工没有归属感,员工们无所适从,就会蠢蠢欲动准备跳槽。

  面对这种尴尬、复杂的处境,作为老板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企业之树常青呢?

  1993年,郭士纳就任IBM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这是IBM第一次从本公司员工外挑选一个领导人。而郭士纳出任之际正是IBM亏损惨重、即将分崩离析之时。

  郭士纳上任后,他的扭亏为盈的措施之一就是“裁员”。他在一份备忘录中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你们中有些人多年效忠公司,到头来反被公布为‘冗员’,报刊上也登载了一些业绩评分的报道,当然会让你们伤心愤怒。我深切地感到自己是在要大量裁员的痛苦之时上任的,我知道这对大家都是痛苦的,但大家都知道这也是必要的。”

  不解雇政策是IBM企业文化的主要支柱,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沃森认为,这样可以让每个员工觉得安全可靠。如今,郭士纳裁员却是动了大手术,辞退了至少35000名员工。

  裁员行动结束后,郭士纳对留下来的雇员说:“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为公司工作多年,薪水太少了,职位升迁太慢。你必须拿出点成绩让我看看,得给我创造出最大的效益。现在,你是否继续留任,就看你的表现了。”

  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整顿和改革,郭士纳在短短六年中重塑了IBM这个曾是传奇式偶像企业的美好形象,使之走上了重新增长的复兴之路。

  “裁员”是经常见到的事情,只有裁掉不适合企业发展的部分员工,企业才有可能发展,很多人已经是处变不惊了。

  作为老板必须清楚:公司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必须靠利润去维持发展,而要发展便需要公司中的每个员工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因此,“裁员”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为了少“裁员”,那就要让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为员工多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他们不断成长,以适应公司可持续发展。

  作为员工来说,公司是努力证实自己业绩的战场,证实自己的唯一法则就是业绩,无论何时何地,假如你没有做出业绩,你迟早是一枚被弃用的棋子。因此,为了避免被“裁员”,应该主动多学习,多参加培训。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员工离开,只有三个原因:第一,没有自豪感;第二,成就感缺失;第三,没有归属感。

  可以说,不懂得培育自己企业的管理者,等于不懂得带兵的所谓将军,这样的将军怎能不打败仗?

  一个企业,要想把优秀员工留住,企业就应创造快乐工作的良好氛围,解决“三感”问题。

  二、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杜绝内耗

  首先,是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

  俗话说:革命不分先后,功劳却有大小。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做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自以为是不干活的员工。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他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自己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

  “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说,“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争。”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才有着高明判定力的人,他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拴在四周的驴子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争,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其实职场也是一样,职场当中没有苦劳,只有功劳。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有些人十年的经验,只不过是一年的经验重复十次而已。年复一年地重复一种类似的工作,固然很熟练,但可怕的是这种重复已然阻碍了心灵的成长,扼杀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员工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也必须经历一定的“台阶”。假如只讲资历不看能力,就会出现论资排辈的现象。 但有的人经常对此熟视无睹,结果害人不利己。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有时资历无法代表全部。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作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自以为是不干活的员工。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

  通常来说,一个成功老板的背后必定有一群能力卓越,业绩突出的员工。老板心中分数很高的职员,也一定是那些业绩斐然的员工,当然,他们将获得丰厚的奖赏,而业绩差的员工,则随时会有被老板解雇的可能。

  公司要的是业绩,而业绩的实现要靠人,但人的“两面性”又使管理增加了变数。在很多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为管理而管理,谈不上明确的“业绩”导向。因此,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实上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业绩导向,真正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业绩效果,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

  二是杜绝类似机关“吃大锅饭”的情况。大家都是吃“皇粮”的,端的是“铁饭碗”,坐的是“铁交椅”,工作上做多点少点没事,可不能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做好点做差点也没关系,但千万不能捅个漏子;做不做事也无所谓,但可不能缺席早退。如你问:“一年下来绩效如何?”答:“年年岁岁都相似”。再问:“明年的打算是什么?”答:“涛声依旧”呗。

  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都是这样的,那离“倒闭”也不远了。

  三是远离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小人。

  为什么很多人经常会说公司很“复杂”,老板心里也明镜似的,就是改变不了现状呢?

  这主要是老板用人不善的原因。一个浙江义乌朋友的企业,有一个很早进入公司的员工,因为所谓的“忠诚”(表面上说对公司忠诚,一直舍不得离开,实际上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很深得老板的信任,老板也有点怕她,处处维护她。一方面,她总是在所有人的面前说老板坏话,甚至骂老板,给所有人都灌输公司这不好那不好、领导也不好的思想,使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对工作非常消极;另一方面,她总是在老板面前说其他员工坏话,在这个同事面前说另一个同事不好,可她还是深得老板信任,很多员工很看不过去,就给老板提建议,但老板处处维护她、不想淘汰她。结果导致很多员工不愿呆下去,纷纷离职,导致公司一直萎靡不振。后来一个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给他讲了实话,老板才劝退了那个“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员工,使企业度过危机,发展起来。

  《素书》说:亲仁友直,所以扶颠。同理,一个企业只有经常亲近正直、忠诚的人,才可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才可以杜绝内耗。

  所以人们经常说:任何人的成功,无论是政治上,或者是在生意上,背后隐藏著的是人际关系的成功。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有的企业把目光主要放在追求“第一利润”上,而把变革陈旧的企业管理思想摆到了次要地位,我想,他们恰恰忽略了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财富的积淀,是企业发展的内部动力源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企业不断腾飞的保证。

  2004年,广东省电影公司转制改企的时候,员工们不知道这样一改将意味什么,很多人为自己的未来担心。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公司宣布了今后的企业治理理念。这条理念十分独特,但又十分合乎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原则,员工的心一下子就踏实下来了。这条理念就是:广东省电影公司是所有员工的避风港(全场鼓掌),但不应该是安乐窝(顿时安静)。后来又提出公司的发展愿景:做中国电影产业的先锋企业,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公司说到做到,几年下来,整个团队不但稳定下来了,而且发展壮大,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员工们的收入也大幅度地得到了提升。市场的局面渐渐打开,公司的制度、人事、业务、管理都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状态。

  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企业文化可以加强员工的文化认可和归属,这种认可和归属将成为员工工作的一大动力,它甚至可以让员工为之付出比正常情况下多得多的劳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凝聚力和主人翁责任感,是企业发展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如何营造互助的企业氛围?】相关文章:

如何营造良好的职场氛围03-14

如何营造厨房的安全氛围11-16

如何为孩子营造阅读氛围01-17

如何用大光圈镜头营造氛围08-30

摄影大光圈镜头如何营造氛围11-13

班主任要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01-23

人像摄影中如何巧用色温营造绝妙氛围02-03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为幼儿营造创新的氛围10-27

人像摄影光线营造氛围技巧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