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论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论文(通用9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论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试论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行政管理学科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 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一直呈现上升的势头, 新增MPA (M aster of Public Adm inistration) 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已达近50所。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良性、快速发展的态势, 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如何构建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以培养更多的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这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始终在探讨的课题。
一、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必要环节
从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看, 一般普遍都比较注重在课堂进行学科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相对薄弱。虽然本科教学计划对学生参加实习有明确的规定, 但针对性不强, 再加上实习单位不对口, 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如不彻底改变,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将来很难适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科研单位的工作需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技能的.掌握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实践活动是开发和培养人的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毛泽东曾经指出: 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 既不能从天上掉下来, 也不可能在头脑中自发产生, 归根结底, 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的教育观点, 主张教、学、做 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陶行之强调的是生活行动(实践)。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开创了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他在《普通的教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提出了一个较有普遍意义的,以教学过程中的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四个阶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这四个阶段分别与人在学习中的心理特征相对应, 即注意、期待、探究、行动。他的学生后来又在此基础上, 总结了预备、提示、联系、综合、应用 五段教学法。他提出的教学过程阶段论, 从根本上说依然是强调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对我国以及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育部高教4号文件一针见血地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根据这一精神,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倾斜的力度还很不够, 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设有实践教学环节, 但已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必须加大力度, 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尽快构建本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1) 教师角色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行政管理专业理论教学部分, 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讲深、讲透, 为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夯实理论功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当是导师, 其作用是:侧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要根据教材有关重点章节的内容, 紧密结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 研究现阶段行政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并为他们有针对性地出一些相应的研究课题, 以供其选择。学生选好题目以后, 教师要分门别类地指导学生如何完成课题, 指导他们收集资料、开展社会调查和实证研究等, 让他们在做中学, 在学中练, 在练中创新, 在创新中增长才干。学生在自己动手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 收集资料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相应地得到了锻炼, 从而达到了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2) 案例教学的创新。案例教学(CaseMe thod Teach ing) 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创建, 历经数十年的成长发展历程, 如今已遍及美国各院校, 在世界上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认可。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 至今, 案例教学已成为管理类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但从总体看, 我国高校案例教学还相对比较薄弱, 远没有发展到成熟的程度。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教学是否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及运用多少案例完全取决于任课教师本人的主观意愿。
高校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并且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加强案例教学创新势在必行。首先, 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校要投放更大的力量尽快建成案例库,以供教师在教学中随时选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是民族创新能力的较量。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 引领教育创新, 义不容辞。
发达国家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已经领先我们一步, 我国高等院校只有从现在做起, 致力于构建创新的教育模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试论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篇2
一、我国工科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设置的大背景
行政管理是研究领域广、应用特点强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行政管理专业以培养适应新时期现实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知识精英。截止到2010年9月,全国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院校已有308所。
在教育产业发展趋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今天,高校只有在保持自己研究和教学特色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实力、扩大规模,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跻身于一流大学之列。以此为契机和导向,目前很多高校都正处于向研究型大学和综合性大学转变的过程当中。为了有力地实现这一转变,则需要在齐全学科门类、增加办学规模和加强科研能力等方面付出努力,因而许多原本在理工类学科具有绝对优势的高校也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建设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体系,并陆续设置了一些人文和社会科学相关的院系与专业。而行政管理专业正是这些理工类高校当中出现的一件新生事物。基于不同高校之间建设理念和制度安排的差异化,行政管理专业在各高校院系组织结构中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二、工科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行政管理学科特点使得教学科目繁多,课程体系设置有待完善
行政管理专业根源于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公共行政学发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开始从政治学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政府机构及其人员进行决策并开展行政活动的目标、方式、种类等等。其研究途径已从政治、管理和法律多重视角展开,融合了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多门学科领域的理论。我国的公共行政学研究也基本沿袭了这一学科体系的建构方式。
1.学生学得多而不深。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除了公共必修课和全校选修课之外,专业课一般包括了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具体到课程名称则有政治学基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行政管理学、行政领导学、社会学、行政公文写作等,涉及学科领域较多、内容庞杂。面对同一学期内众多不同学科的课程安排,学生需要在不同的学科研究视角和知识体系结构之间来回切换。
2.教师教得散而不透。学科特点和专业课程设置的客观要求,使得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也面临着类似的难题。由于知识体系和教学课时的双重限制以及考虑到本科生的实际学习与接受能力,教师只能将每一门课程内容进行压缩和处理,以导论和基础之类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较为普及式的讲解,通常不会进行过于深入的分析与拓展。
(二)实践教学场所有限,导致课程教学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欠缺
行政管理这门学科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注重实践性和参与性的学科,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理论更要联系实际才能得到巩固。课堂是教学环节当中一个重要的师生互动场所,主要以教师讲授本门课程知识点、学生接受与内化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是效率高,简便易行。因而不论是理工类专业还是人文社科类专业都一贯采用,来完成课程的理论教学。
与工科专业形成对照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基本不存在像工科专业一样相应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实验室,单纯的理论讲授显得比较枯燥,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尽管有些工科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也会依据学校地缘优势或者通过院系部门合作关系等渠道设置一个或几个能够作为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前去参观实践。
(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气氛有限,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
开设行政管理专业是大多数工科高校向综合性大学迈进的里程碑之一。建设时间不长、学科基础薄弱、师资力量有限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很多工科高校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氛围不浓的客观缘由。而从另一角度来看,长期以来在理工类高校内部积淀形成的重理轻文的传统观念并没有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开设而逐渐淡化,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不少学生在学校里自我感觉是异类。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在工科高校里往往处于边缘地位,因此工科高校里的行政管理专业在高考招生时所招收的学生大多也是以相对较低的分数而被录取进本校的,招收人数比起工科专业来也偏少,这使得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人学之初对于本专业的认知就带有了一定的偏颇。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学科基础薄弱、课程内容繁杂等等因素又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知偏颇程度,而学校内部重理轻文的整体氛围使得这种认知更加消极,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三、针对工科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当前教学中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学校层面
1.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办学理念。作为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工科高校,要努力转变长期以来对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该专业对我国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岁重要意义;要积极调整办学理念,明确设置行政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劳动力市场职业需求的'、、具备一定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在招生时加强宣传、从生源环节把好关。
2.夯实学科基础,改进研究条件。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培植出鲜艳的花朵。若是缺乏必需的各项条件,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二木。工科高校要进一步增加对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二的学科建设方面的各项资源投入,改善这些学科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使得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更加深厚、得以更好的发展。
(二)院系层面
1.拓展实践场所,鼓励课外实习。作为设置行政管理专业的院系,应当充分利用与校外相关部门的合刁作渠道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同时要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的实践项目,从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如暑巧期实践团、挑战杯竟赛等。或者让学生通过应聘一些可靠的社会实习岗位,在职场中提前获取就业经验,例如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等,特别是党政机关的实习机会更加难得。
2.加强师资力量,完善课程体系。院系要对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和调整,使之适合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培养方案中制定为专业课的各门课程,要合理安排上课学年和教学课;时,使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而又能够融会贯通的过程;要定期组织修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之适应于学科发展和实际需求。
(三)教师层面
教师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主体。教师在课程教学方面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不断合理改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的正确认知,使学生能够客观看待学科研究基础和教学条件,进而在主观思想上养成良好心态,在踏实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认真做好专业实践活动,提升个人能力水平,为早日成为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试论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篇3
一、前言
无领导小组讨论 (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是指将被评价的人6—8人为一个小组,主考官提出一个问题并要求由小组成员自发形成角色或不指定角色自由讨论,讨论小组成员自由发挥,彼此处于平等的地位,评价者通过小组成员在讨论中的言语及非言语行为的表现观察对他们做出价。近年来,随着各类各样的专业人才选拔测评机构的成立,无领导小组讨论不但在作为选拔党政管理干部的一种重要的测评手段,而且在很多事业单位、企业单位招聘中广泛应用,这种方法是对传统的理论知识的笔试和面试选拔方式的一种超越。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在行政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行政实践能力是行政管理人才最基本的能力
行政管理专业是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专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的管理人才需求,必须在教学方式上实现从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
近年来,各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各行都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加不能脱离实践。在课堂上作为小组成员(被评价者)亲自参与无领导小组讨论实践,体验讨论操作全过程,为日后成为领导者(评价者)更准确地评估其他人员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与行政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相适应,提高专业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无领导小组讨论”课堂教学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较,有很多好处。改变了一度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的单调烦闷,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主学习,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创新学习。这样的方式使实践与专业知识理论相结合,更利于提高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我国一直在努力将制造大国转变成为创新大国,正因为如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教学的不懈追求,“无领导小组讨论”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与时俱进,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领导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这两方面。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在教学应用中应注意问题的设置
(一)尽可能做到高仿真,评测过程真实
尽可能模仿企业、政府等各种社会上的工作岗位来设置题目,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无领导小组讨论”在社会中对选拔人才所起的作用。
(二)多用社会热点进行问题设置,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行政管理专业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行政管理专业是以培养能从事多方面实际工作的高中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因此,要提高本科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应该注意在教学中结合时政要求。
(三)题目难度适中
题目太难会使讨论无法顺利进行,或者讨论需要过长的时间,不利于在课堂上完整完成整个流程。同时也会给被评价者过大压力,难以表现出真实水平。题目过于容易,会使学生失去兴趣,难以分出水平差异。题目不要过于广泛也不要过于狭隘,给被评价者充分的自由表现空间。
四、“无领导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应避免的误区
(一)讨论题目缺乏争辩性
讨论就是从小组意见分歧到最后意见达成一致的过程。如果题目缺乏争辩性,小组意见趋于相同,讨论激烈程度会大大下降,测评者也就难以表现出自身的真实水平。
(二)流程不规范
虽然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讨论,但是也要保证流程的规范。在讨论小组拿到题目正式讨论之前,评价者应先向被评价者宣读无领导小组测试指导语和步骤及要求,并提醒小组成员之后评价者不会回答任何问题。在准备阶段,一般有5分钟左右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在阐述阶段,利用4分钟左右进行小组成员的轮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阶段,小组成员间围绕主题就不同的观点进行交流,最终得出小组的一致意见和解决方案,一般为30分钟左右;最后阶段,由小组成员共同推荐的一位代表代表小组向评价者进行总结陈述和汇报讨论结果,时长为3分钟左右。
(三)不公平性
不公平性首先体现在小组成员性格差异方面造成的不公平,“无领导小组讨论”也是一种人际交流与合作的实践活动。很显然,对于擅长人际交往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就比不擅长人际交往的内向的学生更具有优势,他们的性格会掩盖了能力表现的真实性。其次,不公平性还因为小组成员对“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方式熟悉程度的不同,熟悉的学生更能掌握一些技巧,做好表面功夫,而那些不熟悉的学生就处于劣势。这就是造成评测不公平的两大原因。
(四)评估的不准确
评价者是现场进行评估,评价者要同时观察和评测多个学生,难免会有观察不仔细的时候,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五、结语
要达到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全面发展的目的,应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相渗透,注重教学各环节的相互联系,既需要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又要因材施教,有区别地、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而不断地增强行政管理专业的活力和生命力。
试论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篇4
经过不断努力,行政管理教育颇丰,并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然而,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行政管理体制变革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大力构建服务型证据,凸显公共服务。为让行政管理专业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应结合新公共管理范式重新审视行政管理教学。因此,本文对于行政管理教学模式问题的研究分析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公共管理概述
新公共管理最早出现在英国,将市场竞争体系融入政府,让公共管理依照市场规律稳步运行,旨在改变政府传统、低下、官僚色彩浓厚的运作模式,构建理想、清廉型政府。新公共管理将公众看作珍贵客户,将优化政府工作放在核心位置。这一理念打破了政府机关和社会公众之间的相对关系,这两者地位平等,在某一层面上政府好比服务提供者,有些卑躬屈膝,而公众恰恰高高至上。政府应依照顾客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项目,同时,提供优质产品与良好服务,将赢得公众满意看作最终评价。
新公共管理提倡将行政权力应用到公众服务中,在这一过程,除会让公众获利,还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利益。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政府执政工作提出新标准,若政府不调整自身,则执政工作也将不久矣。将其和传统公共管理进行比较发现,在主体层面,新公共管理主要为经纪人;在获利层面,除政府外,还包含社会团体组织、个人企业与社会公众;在目标层面,强调改善服务质量;在结果层面,一般通过公众进行评价。简而言之,新公共管理好比政府执政市场化。
二、行政管理教学模式
行政管理专业担负重大责任,任课教师肩负重要使命,务必要结合新公共管理范式,不断改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为政府改革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1.综合发展型模式
综合发展型模式主要指代依照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在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就业目标的引导下,编制综合性的教学计划,统一整合理论知识教学以及专业技能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构建稳固的保障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逐步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应用此种模式时需从多元社会需求出发,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设定多元培养目标,面向不同学生选择适宜的培养方式,切实提升基本素质。
2.案例型模式
案例教学在培养行政管理人才、提升人才质量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该教学和原有的概念教学具有相同的目的,然而,案例教学更加强调思维调动,当学生处于同一思维状态时,借助个案的丰富信息内容,利用特定性理论讲解来感染学生的思维,使其从感性思维逐渐过渡到理性思维。应用案例性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内容:其一,案例选择应合理。案例选择决定着行政管理教学最终的开展情况,不仅要保证案例包含已学原理,促进案例分析,而且要强调新的原理,加深学生的记忆;其二,任课教师应全面准备。在案例教学过程,任课教师饰演导演的角色,不建议使用直接讲授法,尽量选用互动式教学法,实现知识的双向传递,而这要求教师一定要掌握背景知识,全面备课,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心理学等其余学科内容;其三,案例总结具有启发性。教学实践表明,只有采用启发性总结,方可深化、巩固案例教学。旨在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找到答案的同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实现及一反三,培养触类旁通能力。
3.研究型模式
研究性教学具体是指为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任课教师对科研活动进行模拟,以此来开展课堂教学,通常包含教、学这两项内容,其中教师应积极创设适宜的研究环境,合理指导,及时帮助。而学生则应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旨在通过研究性教学,将学生打造成创造性人才。采用此种教学模式时一般可选择的不同的方法,主要包含下述几种:其一,讲授式。它区别于满堂灌,强调讲授的探索性和研究性,要求教师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讲授课堂知识,将个人观点只是看作个人意见,并非标准答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一步探究;其二,咨询式。当学生提出心中疑问后,任课教师应合理、及时解答,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其三,研究式。当学生熟悉理论内容后,经由教师指导围绕某一题目开展研究活动,得到最终结论。
4.实践型模式
对行政管理专业而言,综合实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占据较大比重,借助实习与实践,有利于实现融会贯通,利用书本知识合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经由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管理经验。在新公共管理背景下,行政管理教学应采用实践性模式,具体可从下述几点着手:
(1)双循环教学
有机整合走出去与请进来,当学生在进入校园的那一刻便了解专业目的,毕业时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任课教师为此应开展专题调研,补充教材,增加活教案,优化课堂教学。学校还可邀请政府工作人员或者社会服务人员深入学校开展座谈会,并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给出宝贵意见;
(2)实践调查
依照课程内容,联系公共部门当前热议问题,通过节假日,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开展实践调查,独立撰写调查报告;
(3)基地实习
在校学习期间, 确保每一个学生均明确公共事业部门基本运营情况,而基地实习是达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当学生步入校园后,鼓励学生多多和实习单位沟通,并带领学生开展相关实习活动。
结语:
新公共管理范式背景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应凸显学生、重视实践、强调个性发展、达到创造性培养,不断优化专业教学模式。上述模式的综合应用,既能有效衔接新公共管理内容,还可增强行政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为社会就业奠定稳固基础,推动政府改革。
试论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篇5
一、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国家教育部曾经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定性为:培养具有行政管理能力,具备政治、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专门人才,能够在事业单位、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中多以理论教育为主,轻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1]。
2.培养的人才社会适应性差
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办学方针较为一致,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而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技能。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在进入社会后针对具体的问题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这就让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3.课程设置不合理
据统计,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中80%是理论类教学课程,而技术培养、操作能力类课程不到20%,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而忽视实用。课程设置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如此比例不协调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对理论知识掌握不错,但是动手能力极差。
二、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优化教学内容
教育内容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教育目标进行,积极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精选主干课程,保证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优化课程设置有利于完善教学内容,所以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会出现强调课程设置改革却忽略教师授课内容方法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及经验水平制定有重点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讲授课理论与研究相结合,让学生学到更专业的知识;结合国外优秀教学理论,及时向学生讲述国外科研最新动态;并且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
2.改革考核方式
以期末考试作为每学期的学习成果考核往往存在着偏重考核书本基础理论的问题,这样的考核办法不能对学生学习成果起到真正的检测作用。
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2]。完善期末考核试卷的试题内容,强调试卷考核的信度以及区分度,试卷考核应综合涉及认知、理解、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各方面内容。平时考核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作业布置设计要具有科学合理性,尽量布置具有实际性和研究探讨价值的论文。
3.创新教学方式
采取案例讨论法以及专题谈论法开展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案例讨论法是要基于基本原理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在充分讨论中促使学生对具体问题深入挖掘,对知识熟练掌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专题讨论法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通过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讨论结束之后老师要对观点给予总结归纳,巩固课堂效果。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制定实践课程计划,联系实践教学基地,给学生实践提供平台;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形成调研报告后让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聘请机关工作人员举办专业讲座,讲述在企业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和通过何种途径解决问题的具体案例,普及实践知识。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因此现有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要从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目标出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丽,王雪军.浅谈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
[2]孙林.提高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
试论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篇6
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客观要求;而行政管理专业因其自身专业特点,在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更将发挥着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本文从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等方面,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引言
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在这种背景下,不论是在科技创新方面,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都特别需要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当前,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各高等院校,在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在各专业中开展持续、系统的教学改革。为有效促使学生职业适应性得到提高,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行政管理专业,这个具有较宽就业面和较强应用性的专业,更应在教学目标、教学观念、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刻而又系统的教学改革。正是基于此,以下就从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等方面,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观念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进行知识和技能传递,大力提升学生各项综合素质,让高校所培养的学生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能快速获得并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最终实现其人生价值,这就是当今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行政管理这个专业而言,在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一定要把有效提高学生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作为其教学核心,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都要围绕着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学习这个目的来操作。在教学理念方面,一定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转变:第一,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转变;第二,把以传授理论为主向培养技能为主进行转变;第三,把以构建学科体系为导向向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进行转变。
三、关注社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行政管理专业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这样才能让所培养的学生,确确实实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相吻合,并确保他们能够快速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有效缩短岗位适应期。因此,高校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发展,这是实现高等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个途径来有效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专业,一定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需求,密切跟踪不同组织和行业对行政管理专业具体所需的人才数量、所应达到的层次要求和能力结构特征等,特别是对行政管理专业从业者所提出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基于这些,再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定位,把具有自身特色、与区域发展要求相一致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来。
四、调整课程结构,重构教学内容
高校在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设计学生所应具有的知识、能力时,一定要把适应实际生产需要作为目标、把培养实践技能作为主线,以此来实施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并完成课程结构的设置。基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重构反向课程,这是有效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在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特色及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在此基础上来优化本专业课程体系,对于那些理论类课程的比例,可适当地予以压缩;而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应予以有效强化,此外,对于选修课程的比例,也应予以适当增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把专业基础知识与当前行政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并关注行政管理理论最新研究结果,以此来把“基础、实践、前沿”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构建起来。
五、重视师资建设,优化教学方法
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更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师资队伍。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在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加强本校教师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第二,采取外派教师顶岗或挂职;第三,聘请那些具有一定行政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来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这些方式来切实增加本校教师的实践经历,在此基础上并积极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学方法上,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一定要主动转变那些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把那些诸如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积极引进到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教学课堂上,以此促使行政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善。
六、结束语
总之,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要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各类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各项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在推进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基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能够切实做到把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作为其教学核心,与时俱进不断地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并能结合社会发展的最新状况有效充实教学内容,这不仅可有效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而且也有利于提高高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试论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篇7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尤为迅速,加上未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现代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之教育教学产业的迅速发展,各企业、公司对行政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结合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更加具有实际意义,让学生在未来可以快速而有效的投入到工作环境中。
关键词: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是为了让学生在巩固行政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具备实际应用效益最大化。为了让学生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国内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由于教学起步较晚,教学经验不足,以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仍不理想,这就需要校方和各位教师,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基础,有针对性的一步一步进行改革,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有效应用于未来的实际工作中。
一、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并没有把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是过于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就是花费过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两者相互融合,达到以理论推动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需求多元化的人才,这就需要学生在拥有足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拥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亟需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问题出现时,学生第一时间使用专业知识的应对方式,不仅直接影响了问题解决的效果,也间接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创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同的企业、公司的运营方式都会有所不同,随着学生在一家公司、企业的工作时长发生变化,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也会悄然发生改变,这时学生就需要自己去适应这种变化,去改变和武装自己、去创造更加适合自己目前工作岗位上的应用专业知识的方式。自主学习意识,是学生未来自我提高的根本。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在毕业后很容易造成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停滞不前甚至是出现倒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
1.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应充分结合学生接触行政管理的时间以及之前的受教育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期而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初期,教师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所接触的实践课程内容只要符合单个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点即可。而对于行政管理涉及到的专业术语,在初期的`实践教学中,只需选取比较常见和比较通用的即可,同时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而定。这样,学生在学习初期是以一个比较轻松自由的心态学习,打下了积极学习的兴趣基础。中期以后,教师就要考虑行政管理工作的多样性。现代社会,不论企业大小,几乎都需要行政管理人员,虽然单一的企业对行政管理人员的需求相对于其他岗位并不是很大,但是行政管理涉及到各行各业。所以在中期,实践教学要更加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和真实性。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可加入完整的工作流程,即:模拟企业的日常运营,通过分析其中的突发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危机处理能力,避免学生进入工作时,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出现慌张而不知所措的情况。
2.案例与教材的应用。为了让实践教学的内容更加真实和具有代表性,加入案例教学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一般在实践教学时,教师会以课本、教材的内容为主,案例为辅。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加深其印象,但容易造成课堂上的被动,教师只讲解了案例中课本对应的知识点,而其他的相关问题并没有详细论述或解决,以致不能让案例教学达到最有效的实践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本是让学生亲身体会实践的一个过程,但课本内容却限制了整个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不能体会到完整的实际情况。并且,在应用案例教学时,如果过于注重案例的分析、运用,忽视了本应结合的课本外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却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这在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中,不论是解决问题还是管理团队,都会缺乏先进的专业理论依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停留在表面和基础上,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案例教学时,老师虽以教材为主导,但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改变严格按照教材,一个课题一个课题向下逐层讲述的教学方式,应根据案例的整体内容,把涉及到的教材内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来进行教学。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时长和工作内容的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成正比,这和学校的教材内容很相似,但案例中所含盖的实际工作内容,却不可能只涉及一个行政管理知识点。针对这方面,就需要教师把案例的选取和教材放在相同的位置上,不分高低,以实践教学中的“实际”为核心,把教材中的各知识点通过案例进行整合,将知识点凝聚为知识面,通过实践性较强的案例让学生亲身体会行政管理。如:很多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通常会兼顾人力资源管理,因此可以把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整合在案例教学中,这样在案例的选择上不但更加多样化,案例的内容上也会更加丰富和充实,案例教学的实践性也就更加具体化和真实化。
3.现代化的实践教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将会是计算机的时代,而现代的行政管理工作基本离不开计算机,所以在实践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内容上要涉及到与计算机相关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学习到先进的行政管理知识,而不是单一的利用计算机学习使用各种办公软件,避免知识落后更新慢而导致在未来工作中出现盲区的情况。把这种新技术有效的加入到行政管理中,正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大增加了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和时间,所以在寒暑假或其它节假日期间,教师可组织行政管理专业的讨论,根据具体情况发布案例,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分析案例、相互交流。
三、结语
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方式,但教师在使用此种方法时需要注意,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的引用和两者的科学结合,避免造成实际与理论的分离,致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不会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或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到实际中。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需要校方和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市场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梅;谭安富;刘玉琼.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199-200.
[2]于志勇.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问题与路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4年02期:72-75.
[3]魏红征.改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4期:21-22+16.
试论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篇8
随着时代的变化,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以及对学生教育能力的提升。虽然出发点非常重要,但是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也同样重要。据目前众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来看,其中存在着众多严重的问题,如: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建设观念相对落后、课程体系不完善、培养目标不明确以及师资力量缺乏等。因此,本文针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对的改革注释,旨在为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自应用于教学体系以来,确实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不但为国家培养大量的行政管理人才,也对学生本身产生了巨大的幫助。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而从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整体来看,教学改革的过程仍处于粗放式状态,对于今后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开展对应的教学改革,从而达到完善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以及解决国家社会的需求问题。
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观念建设落后、目的相对不明确
不可置否,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并不能进行有效且快速的改革。而最主要的因素,便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受这种模式的影响,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已经形成类似固定的状态。相对建设观念的落后,不能有效的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初衷无非为国家培养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以及提升学生自身的管理能力两个方面。但是就目前行政管理专业表现的现状来看,虽然仍旧是基于这两个方面进行的教育,但是从教育的最终目标上却出现的相对的偏差。此外,在这种背景下对培养出来的行政管理人员不仅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在服务、公众、责任等意识也相对缺乏,从而严重影响社会对行政人才的需求。
2、课程体系不完善
从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模式上来看,在课程方面存在着相对的不完善,无法对课程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甚至对于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意义以及目的都存在着不明确。而这种情况下的行政管理教育,自然不会起到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在课程体系对学生的教育模式上,由于行政管理教育模式正处于改革阶段,既不能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没有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从而导致课程体系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
3、师资力量缺乏
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上,师资的力量绝对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行政管理专业进行教育改革的关键时刻,师资的力量更是不可或缺。根据对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师资力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从数量上来看,高校的整个行政管理专业平均只有5-6个教师,而且还需要同时兼授其他课程。因此对于行政管理的教学课程就会出现不专业的情况,教师无法将主要精力用于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上。况且从学生的教育进行分析,学生在高校中需要同时学习多个学习,而学生的主要精力也不会全部用于行政管理的学习中,所以由于师资力量的不专业以及不集中,在加上学生学习的客观因素,从而导致教育水平、效果、质量难以进行提升,形成教学弊端。
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改革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专业观念提升明确定位
受时代发展的转变,自然不可避免的要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个改革,但是基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便是国家以及社会对行政人才的需求程度。因此,在对行政专业进行改革时,基于时代的变化,行政管理改革的观念要进行明确。准确的来说,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并不同于一般的管理人才培养,行政管理人才在进行培养时,需要涉及多个不同的领域,因此才更需要明确专业的定位以及培养的目标,从而对行政管理教学产生良性的帮助。根据国家对行政管理专业的明令指出,行政管理展业需要具备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法学分相关专业的知识,以便用于管理单位、科研工作以及党政机关等部门的工作。但是这种定义的目标并不具备准确性,无法在教师进行教授的过程中为提供明确的'培养方向,从而导致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进行分析,在不断地转变过程中明确专业的定位。
2、完善专业教育体系
在面对行政管理观念进行改革时,为了有效的满足国家以及社会的需求,应对主观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对应的改革方案。首先在课程体系上,针对不同的需求合理的开展对应的课程,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必修课程等方向进行对应的提升,同时针对行政管理的实际应用程度展开对应的实践课堂,从而有效的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体系。在专业的时间课堂中,可以参照社会的实例进行分析,并设计对应的场景模拟,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行政上的管理,从而实现学生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
3、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
根据现在众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来看,目前正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可同时也是改革的重要阶段。既不能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没有合适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必须及时开展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时代的需求将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和提升,从而摆脱当前尴尬的局面。在具体创新工作中,学校可以请专业的或者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相对完善的教师来根据当前的现状成立创新小组,通过对高校现状的分析,从而提出对应的创新方案,并进行深入的探究,形成一套标准且完善的教学体系以用于改变当前的现状。
总的来说,虽然目前我国众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但是也在完善的工作上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仍旧有个严重的问题需要注意,行政管理人才无论对国家还是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对应的实践教学培养,在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升以及检测,避免学生在踏入社会踏入工作中出现一定的短板,从而对自身的前途发展造成影响。
试论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论文 篇9
一、教学体系质量监控结构和方案设计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升行政管理教学质量是专家学者不断致力研究的问题。经过历年来对提升教学质量途径的探索,结合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实时管理,应突出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管理。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行政管理专业的`质量监控体系由三级构成,分别是院领导、教务处和督导组、教研室和教师。院领导组成的领导团队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最高层,负责领导、协调和监督,具有制定制度、方案、决策的职能。教务处是监控体系的核心,主要由教务处的教学科负责教学各个环节的组织、规划、监控和考核,进行教学检查、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广泛收集教学信息并进行信息反馈。督导组由系部的教管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深入教学课堂,进行抽查式听课、查课,得到第一手课堂资料,并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实施进行指导,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教研室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是教学监控体系的主体,也是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要求的主体,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丰富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并组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机制
教学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一是严抓课堂考勤制度,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督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格管理课堂教学。二是建立教研室活动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三是完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学校要广泛地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充分了解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收集学生对教师和课堂效果的评价,并上报给教务处、督导组和院领导,将学生与教研室和教师、教务处和督导组、院领导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三级结构有机结合。四是建立实践教学制度,提升教学效果,必须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制度中。
二、结论
现阶段,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教育理念缺乏针对性、培养目标不科学、教学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落后等都影响了教育的质量。经过历年来对提升教学质量途径的探索,结合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行政管理专业的质量监控体系可以由三级构成,分别是院领导、教务处和督导组、教研室和教师。运行机制由课堂考勤制度、教研室活动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实践教学制度组成。通过建设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了学校与社会双向互动的专业设置、教学团队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行政管理人才。
【试论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06-11
行政管理专业论文致谢06-17
企业组织创新的模式包括哪些11-14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04-21
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创新08-21
创新实践报告范文05-23
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选25篇)04-27
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总结04-11
大学生创新实践心得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