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时间:2023-10-19 07:09:36 管理 我要投稿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1

  管理学无疑是最与时俱进的学科之一。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早已枝繁叶茂,今非昔比。但是,管理学的本质却一直没有变。今天,我们回过头去重温经典,看看它最初是如何起步的,而这一回头,自然就得碰上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以及他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也可以说,他是第一位认真研究劳动的人,也是第一位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的人。泰勒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一片混沌中,用科学的手段去分析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以便达到雇主和雇员的双赢。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其实很简单,尽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采取许多科学量化的手段,更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去做一番细致的比较和分析。但是,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此理论体系,并无畏地致力于其实践推广,却非常人所能及。他提炼的科学管理核心为:寻求科学的操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随后,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同时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而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此外,他还开创性地提出,要将管理和劳动分离,并要求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上述理论及措施现在虽然已成为管理常识,但在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给世人以极大的震惊。此后,泰勒的追随者进一步丰富了其科学管理体系。亨利·甘特用甘特图进行计划和控制的做法,是当时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而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单工序动作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进行了研究。他充分考虑了大量生产的优点,创建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使成本明显降低。拜科学管理体系所赐,美国企业的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度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高利润的新局面。至于社会组织学大师韦伯和管理大师德鲁克,同样从科学管理体系中获益良多。

  但是,科学管理自有其局限性。在今天看来,其界定的管理范畴很单一,多局限于生产制造类企业,尽管泰勒说:“同样的原理能以同样的效力运用到所有社会活动中”,但很显然是难以做到的。这其实不足为怪,因为那时企业和管理的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个工作直到20世纪30、40年代才由一位管理大师德鲁克完成。只有在生产制造类企业内,泰勒才能依靠科学研究的方法确定“标准工作量”,然后确定“工资支付率”;至于今天盛行的创意企业、智力密集型企业,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在泰勒狭小的“管理”范畴内。

  进而言之,依靠科学量化的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毕竟有如“螺丝壳里做道场”,成效总是有限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两者的有效结合,单独强调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泰勒的科学管理更多的是一种狭义的方法,需基于稳定的科技技术和业务流程。一旦生产技术有所改变,标准动作和流程又得相应变化,要想提高效率,只得重新做一番研究和分析。而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流程和方法的变化也越来越快。就此意义而言,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生产流程再造,而这正是当今盛行“流程再造”的根本原因。在今天,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调动员工的主动积极性,才能真正快速地提升效率。而如果死抱着科学管理那一套,无疑有些抱残守缺之嫌。比如今天按需定量的生产方式,比如今天微软、Google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就远非当初泰勒所能想像的。

  除科学管理外,泰勒对管理学的另一大贡献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并认为这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泰勒希望依托“稳定工资支付率”和“标准作业量”,找到劳资两利的接合点,消除劳资对立,实现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但事实上,这只是一厢情愿。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泰勒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从随后的劳工罢工和更大规模的劳资冲突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劳资双赢,直到今天仍是一个难题。目前,消除企业内部利益对立的比较通行的方式是:依靠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来统一组织成员的价值立场,在此共同的价值立场上,依靠制度性规范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的协同效应,依靠创新,依靠科技,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发挥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历史总是充满了回归。今天当我们困惑于诸多形形色色的管理理论时,回过头去重新审视作为管理源头的《科学管理原理》,倒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2

  一个在去世后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一个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

  一个由于视力被迫辍学的人,一个被工人称为野兽般残忍的人,一个与工会水火不容、被迫在国会听证会上作证的人,一个被现代管理学者不断批判的人。

  这个人就是弗雷德里克·泰勒,管理发展史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

  泰勒于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

  年轻时,他先在液压机厂做学徒,之后加入一家钢铁公司,在那里开始奠定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1898年,泰勒来到伯利恒钢铁公司,开始他著名的改革。1901年,他离开公司,进行无偿的咨询工作。期间,他的《工厂管理》与《科学管理原理》相继发表,泰勒的影响日渐广泛,遍及全球。

  《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于1911年,标志着一个管理新时代的到来。至今,这本书仍然带给管理人无穷的启示,是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

  我花了一些时间把泰勒大师的《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读完了,准确来说,从内容上来讲这不是一本书,而是泰勒大师的一篇科学管理智慧结晶的论文。

  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管理思想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产生了影响世界的管理思想,如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劳动分工思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资本主义赢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社会的大分工、分层使资本主义国家中劳资双方矛盾突出,工人普遍认为如果他们迅速工作将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于是出现了大家所熟知的“磨洋工”现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应运而生,泰勒抱着解决劳资双方矛盾,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由于没有管理或管理不当造成的巨大浪费的目的,通过大量的贴近实际的实验,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泰勒对科学管理作了如下定义:“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成如下: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而不是分歧;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最大的产出,而不是有限制的产出;实现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富裕最大化,而不是贫困。”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从“磨洋工”这一现象出发,讲述其三个主要原因,阐述了自己科学管理原理形成的背景、基础。

  第二部分,作者认为,在管理实践中,存在着积极性加鼓励的制度,但是与科学管理原则比较起来,科学管理所产生的优越性是积极性加鼓励制度所无法比拟的,在积极性加鼓励制度下,实际上全部问题由工人决定,而在科学管理制度下,一般问题由“管理者决定”。

  接着,作者从搬运生铁、铲运、砌砖、检验钢珠、金属切割这五个实例中,分别阐述了科学管理的存在与有效性。这个五个实例,作者分别讲述了动作时间、工具、(辅助工作)方法、个人系数,变量模型在科学管理中的运用。作者在列举上述五个例子的过程中,也讲述了一些关于组织、福利等的管理知识。谈到组织,在铲运例子中,他认为工人数量不易平均分,即应以任务量来分,并且大班组存在其固有的缺陷,应加以消除。而对于分红,在检验钢珠的例子中,作者认为,比起一般的福利,个人的雄心大志已经并且永远起到强大的激励作用,以促使工人竭尽全力的工作,并且分红要讲究时效性,要准时奖励,1+1>2的原理在这里是存在的。以此,也引出了科学管理的别称“任务管理”,并且得出合适工作由合适的人来做的观点。在砌砖例子中,作者认为管理者不应只站在一旁,他应该整天和工人工作在一起,帮助工人,鼓励工人,需要时自己模范做工。在金属切割例子中,作者拿经验比较和科学管理来比较,并进行了实验,证明了科学管理的存在性与经验管理的不可攀比性,他指出了在一定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经验的工人,如果有金属切割科学原则(理论)的应用指导,也能比经验顶级的'老工人,生产出高其几倍的产量。

  最后,就是这本书的总结,也是泰勒先生这篇论文的结论。

  科学管理是过去就存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即把原来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规则,从而形成的一门科学。“它将为全世界带来最大的收益。”泰勒科学管理的对管理学而言有着极大的贡献。他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而其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也被后人所重视。所以,科学管理的确胜利了。

  它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使得许多企业生产效率成倍提高。它的许多效率措施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使用。泰勒科学管理揭开了几千年来罩在管理上的“神秘”的面纱,谱写了管理理论和实践史上新的一页,成为人类管理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人们把泰勒所处的时代称为“泰勒时代”,把他的管理理论称为“泰勒制”。虽然他已作古近百年,但他的科学管理思想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的国家,仍然有着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需要学习借鉴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但是科学管理思想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这也启示我们,做研究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应急功近利。

  这样,经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综合的比较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极为丰富,需要我们不断研读,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才能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3

  最近看完了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有颇多收益和感触。《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于1911年,距离今天100年了,至今,这本书仍然带给管理人无穷的启示,是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在管理学发展的漫漫长河中,?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就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照耀和影响着后人。

  泰勒,他是一个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导师列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一个由于视力被迫辍学的人,一个被工人称为野兽般残忍的人,一个与工会水火不容、被迫在国会听证会上作证的人,一个被现代管理学者不断批判的人。同时,也是在管理发展史中最重要,最富有争议的人。泰勒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一片混沌中,用科学的手段去分析管理,是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英雄。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很直白:采取科学的量化手段,经过细致的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劳动效率的最大化。泰勒能在100多年前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此理论体系,并将其实践推广,却非常人所能及。同时,他也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的变革。

  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社会的大分工、分层使资本主义国家中劳资双方矛盾突出,工人普遍认为如果她们迅速工作将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于是出现了大家所熟知的磨洋工现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应运而生,泰勒抱着解决劳资双方矛盾,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由于没有管理或管理不当造成的巨大浪费的目的,通过大量的贴近实际的实验,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对科学管理作了如下定义:?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成如下: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而不是分歧;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最大的产出,而不是有限制的产出;实现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富裕最大化,而不是贫困。?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专业分工思想。第二,最优化化思想。第三,标准化思想。第四,‘经纪人’思想 。泰勒同时也把科学管理归结为下列四个基本组成要素:第一,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第二,科学的选择个人。第三,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训。第四,管理者和工人之间亲密友好的合作。其中第四条,管理人员和工人亲密无间的、个人之间的协作,也是现代科学或任务管理的精髓。 经典的语句还有:从每个工人的每项操作中,都可以归纳出科学规律来;任务和奖金这两个因素就构成了科学管理机制的两个最重要因素;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职责几乎是均分的等等。

  全书有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科学管理的基础,第二部分科学管理的原理,前有几篇序言都对管理作了阐述。 第一部分,作者从?磨洋工?这一现象出发,讲述其三个主要原因,阐述了自己科学管理原理形成的背景、基础。第二部分,作者认为,在管理实践中,存在着积极性加鼓励的制度,但是与科学管理原则比较起来,科学管理所产生的优越性是积极性加鼓励制度所无法比拟的,在积极性加鼓励制度下,实际上全部问题由工人决定,而在科学管理制度下,一般问题由?管理者决定?。最后的结论:科学管理是过去就存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即把原来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规则,从而形成的一门科学。

  泰勒的管理理论对管理学而言有着极大的贡献。他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而其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也被后人所重视。所以,科学管理的优越性马上凸显出来。它运用于各个行业的管理中,使得生产效率成倍提高。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必将要求生产效率有极大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借鉴泰勒的管理思想对于我们的领导工作是有必要的。但是,在借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在今天看来,其界定的管理范畴很单一,多局限于能够量化的生产制造类企业。至于今天盛行的创意企业、智力密集型企业,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在泰勒的?管理?范畴内。进而言之,仅仅依靠科学量化的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成效总是有限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两者的有效结合,单独强调某一方面都是错误的。泰勒的科学管理更多的是一种量化的方法,需基于稳定的科技技术和业务流程。一旦生产技术有所改变,标准动作和流程又得相应变化,要想提高效率,只得重新做一番研究和分析。而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流程和方法的变化也越来越快。在今天,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调动员工的主动积极性,才能真正快速地提升效率。比如今天对员工的柔性管理以及新兴的人性化管理,就远非当初泰勒所能想像的。

  除科学管理外,泰勒对管理学的另一大贡献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并认为这是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泰勒希望依托?稳定工资支付率?和?标准作业量?,找到劳资两利的接合点,消除劳资对立,实现组织管理的首要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但事实上,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泰勒无法做到这一点。劳资双赢,直到今天仍是一个难题。

  管理,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感谢?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4

  管理学无疑是最与时俱进的学科之一。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早已枝繁叶茂,今非昔比。但是,管理学的本质却一直没有变。今天,我们回过头去重温经典,看看它最初是如何起步的,而这一回头,自然就得碰上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以及他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也可以说,他是第一位认真研究劳动的人,也是第一位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的人。泰勒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在一片混沌中,用科学的手段去分析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以便达到雇主和雇员的双赢。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泰勒的“科学管理”体系其实很简单,尽管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采取许多科学量化的手段,更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去做一番细致的比较和分析。但是,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此理论体系,并无畏地致力于其实践推广,却非常人所能及。他提炼的科学管理核心为:寻求科学的操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随后,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同时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而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此外,他还开创性地提出,要将管理和劳动分离,并要求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上述理论及措施现在虽然已成为管理常识,但在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给世人以极大的震惊。此后,泰勒的追随者进一步丰富了其科学管理体系。亨利·甘特用甘特图进行计划和控制的做法,是当时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而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单工序动作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进行了研究。他充分考虑了大量生产的优点,创建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使成本明显降低。拜科学管理体系所赐,美国企业的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度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高利润的'新局面。至于社会组织学大师韦伯和管理大师德鲁克,同样从科学管理体系中获益良多。

  但是,科学管理自有其局限性。在今天看来,其界定的管理范畴很单一,多局限于生产制造类企业,尽管泰勒说:“同样的原理能以同样的效力运用到所有社会活动中”,但很显然是难以做到的。这其实不足为怪,因为那时企业和管理的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个工作直到20世纪30、40年代才由一位管理大师德鲁克完成。只有在生产制造类企业内,泰勒才能依靠科学研究的方法确定“标准工作量”,然后确定“工资支付率”;至于今天盛行的创意企业、智力密集型企业,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在泰勒狭小的“管理”范畴内。

  进而言之,依靠科学量化地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毕竟有如“螺丝壳里做道场”,成效总是有限地。今天我们已经知道,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两者地有效结合,单独强调某一方面都是错误地。泰勒地科学管理更多地是一种狭义地方法,需基于稳定地科技技术和业务流程。一旦生产技术有所改变,标准动作和流程又得相应变化,要想提高效率,只得重新做一番研究和分析。而事实上,随着科技地发展,生产流程和方法地变化也越来越快。就此意义而言,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生产流程再造,而这正是当今盛行“流程再造”地根本原因。在今天,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调动员工地主动积极性,才能真正快速地提升效率。而如果死抱着科学管理那一套,无疑有些抱残守缺之嫌。比如今天按需定量地生产方式,比如今天微软、Google对员工地柔性管理,就远非当初泰勒所能想像地。

  除科学管理外,泰勒对管理学地另一大贡献是劳资双方地精神革命,并认为这是实施科学管理地核心问题。泰勒希望依托“稳定工资支付率”和“标准作业量”,找到劳资两利地接合点,消除劳资对立,实现管理地目标———“使雇主地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地财富最大化。”但事实上,这只是一厢情愿。受限于当时地时代背景,泰勒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从随后地劳工罢工和更大规模地劳资冲突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劳资双赢,直到今天仍是一个难题。目前,消除企业内部利益对立地比较通行地方式是:依靠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来统一组织成员地价值立场,在此共同地价值立场上,依靠制度性规范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地协同效应,依靠创新,依靠科技,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发挥个人潜质,满足自我实现地需要。

  历史总是充满了回归。今天当我们困惑于诸多形形色色的管理理论时,回过头去重新审视作为管理源头的《科学管理原理》,倒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相关文章:

《科学管理原理》读书笔记11-16

《科学管理原理》读后感10-09

瓢读后感英文读后感优秀飘读后感英文03-28

史记读后感 读后感《史记》11-16

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2-01

牧羊读后感 读牧羊儿读后感09-17

读后感《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09-09

狼图腾读后感《狼图腾》读后感11-17

《弃猫》读后感-读后感600字06-14

《闪闪的红星》读后感-读后感550字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