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工程管理开题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程管理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程管理开题报告1
一、研究背景
针对工程中一些,我国在20xx年1月1日颁布了《招标投标法》,经过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该法自施行以来,对规范市场秩序和鼓励竟争,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建筑市场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我们的探求也是相应的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深入、细化。建筑市场的发育尚不规范,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工程招标投标中存在的不正当竟争行为及其防止办法。
工程招投标是通过市场竞争与交易,形成上程合同的过程。由于招标方式与工程招投标行为过程及上程合同的形成与执行都有着部分密切的内在联系。选择不同的招标方式必然会对工程招投标的操作流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工程招投标。
工程招投标成本是指为使建设上程交易活动能顺利实施,工程招投标双方。以及包括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在内的参与工程招投标的社会有关各方所付出的财力、精力、人力、资源、时间等一切有形和无形成本的总和。它具体包括:招标人和投标人双方为完成工程交易行为所支付的交易成本;除招标人和投标人外,包括其他参与招投标社会各方在内,为使招投标各环节健康规范运行所支付的制度成本。从招标、发标、投标、评标、确定中标人直至签订工程承包合问整个流程中所需直接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招投标信息成本、招投标文件编制成本、招投标交易综合服务费、招标人的招标组织费用、投标人的投标过程费用以及投标保证舍、履约保证金的机会成本和利息损失等组成内容。
工程招投标制度成本是招投标行为主体双方以及其他相关参与方由于共同遵守相应的制度和规则。为此所必须付出的制度运行成本。主要包括法律成本、监督成本、寻租成本、信用成本和时问成本等组成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基建投资相应市场化,工程招投标制度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成为工程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所谓招标投标是在投标者自愿的前提下,坚持公开公平、等价有偿,讲求信用的原则,通过各投标人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成本控制和企业信誉的比较竞争,确定工程的最终承包方的一种经济行为。
招投标在实际工程中得以灵活的运用与实践,得益于微观经济学里的市场结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配置的最大效率。将招投标机制引入工程招投标过程是在其建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过程,由于招投标具有促进市场竞争的性质,因此有利于在工程建设领域形成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招投标是一门综合的科学与学问,它是结合了运筹学、博弈学、决策理论、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等等多方面的立体科学。
比如,运筹学是20世纪4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在决策时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是实现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在的观点普遍认为,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前者提供模型,后者提供理论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运筹学已渗入很多领域里,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是一个包括好几个分支的数学部门了。本文主要应用运筹学中的决策理论,解决工程招投标中的实际问题。
决策问题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大到国家战略的制定和规划、方针政策的制定,小到个人日常物品的采购等等,都需要进行决策,决策问题普遍存在于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在工程招投标里的决策更是影响工程全局成败的关键。
二、问题的提出
我们或多或少的知道招投标在工程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知道工程招投标已成为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成本,而且规范的招投标方式还能有效地防止招投标活动中的腐败及其他一些弊端。但是,刚才我们也提到,由于建筑市场是一个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我们的探求也是相应的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深入、细化。建筑市场的发育尚不规范,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最低价中标法的实施中,出现了两个主要诚信问题:(1)、恶性低价竞标;(2)、围标串标。它们分别正是对最低价中标法运行必须具备的如下两个基本条件的突破产生的:(1)、投标者的`投标价不得低于其完成投标项目所需的成本;(2)投标者独立投标,互不透漏投标信息。恶性低价竟标和围标串标均表现为投标者的诚信问题,其背后实质是投标者作为经济人的经济行为问题。
普遍性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工程招投标活动中,仍然存在串通招投标行为;行政力量干预普遍;招标主体错位;编制标底不规范,评标标准不统一;资质审查不严,排斥潜在投标人;评委组成不规范,评标严重违反规定;制度不键全,监督不到位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活动的动机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招投标底结果是经济博弈的结果。研究工程招投标中的经济博弈过程,对于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进行合理合法的博弈,以求正确、严正利用招投标这一方式,创造经济效益,维护合法权益,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将是本论文的探求方向。
三、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1、工程招标投标的经济学意义
2、我国现阶段工程招投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合理低价中标及其避免
2、招投标规范化可拓综合评判如何实际应用
3、招投标与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其他一些常见问题的探求。
四、论文的完成计划及进度安排
1、今年元旦之前完成开题报告
2、春节前搜集各个章节所需的资料并完成整体思路与论文大纲
3、2月份完成论文初稿并送交老师指导
4、3月份前修改整理并定稿
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途径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招投标在现实工程中的实际运用,探究招投标的重要性并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以期总结出不同问题以及有效应对措施,以更进一步发挥招投标的重要作用。
主要针对的问题如下:不合理低价中标产生的原因及其避免;招投标与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招投标规范化可拓综合评判如何实际应用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本论文中对于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的分析与防治,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方法使得招投标更有效的发挥作用,我拟采用的是文献调研的方法,针对招投标规范化可拓综合评判如何实际应用,拟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以求表达更加清楚。
二、基本思路与论文框架
在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中,由于工作原因接触了较多的招投标相关资料,加上对相关资料文献的查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知招投标在工程实际运用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也知道规范招投标对小到一个工程一个项目,大到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所以,针对招投标之间的弊端,我们予以探求、解析,希望可以更多的了解招投标、更好的利用招投标。也希望经济二字的含义“经世济民”能真正彻底的得以贯彻进工程中,服务国家,造福国民。
三、论文提纲
浅谈招投标在工程中如何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绪论
1.1研究招投标的背景
1.2招投标的重要性
1.3研究的该课题的意义
1.4工程招投标的经济学意义
二、关于招投标
2.1招投标基本知识
2.1.1招投标基本相关概念
2.1.2招投标的发展情况
2.1.3招投标相关法规
2.2实施招投标的背景及情况
2.2.1国内外实施招投标背景
2.2.2国内外实施招投标的情况
三、我国招投标现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3.1不合理低价中标及其避免
3.2招投标与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3对于招投标机制认识的误区
3.4投标单位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
3.5评标方法的科学有效性的判别
3.6评标专家素质对于招投标的影响
四、针对招投标规范化可拓综合评判的解析
4.1招投标规范化可拓综合评判如何实际应用
4.2结合实例,进一步探求。
五、做好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几点对策思考
5.1健全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完善法制体系
5.2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立严格的审查机制
5.3严惩违纪违法行为,加大腐败成本
5.4完善专家评审制度,提高公正性等
工程管理开题报告2
1、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3、开发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意义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建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和启蒙运动,其意义远远超过能源的节约。它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有机综合,从而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创造健康、舒适和优美的生活空间。它对于建筑领域的革命意义可以从技术、社会、经济等角度来审视。
3.1技术意义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对绿色建筑认识的逐步深化和成熟,人们索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理念,环境与资本的结合成为未来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新方向,绿色建筑由此也进入一个从生态伦理提倡向生态实践研究深化的新阶段。绿色建筑技术策略的深化与发展在材料、设备、形态学等不同的领域展开,在技术发展的同时,技术与其它设计元素的整合也开始从过去的简单叠加、更多关注外围护结构本身的设计向技术与建筑整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转变,逐渐成为了绿色建筑系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绿色建筑技术逐步完善和系统化的必然结果,它为绿色建筑技术的有机整合搭建了一个平台,使绿色建筑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发挥各自的作用,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系统,为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简便易行、规章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价工具和设计指南。
3.2社会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新的生活方式的提倡、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地方文化的延续两个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首要社会意义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是基于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看作是一个社会教育的过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原则是在有效利用资源和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健康的建筑空间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不是为设计人员所垄断的专业工具,而是为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开发商、业主、市民等所共同拥有的评价工具。它的开发打破了以往专业人员的垄断局面,积极鼓励市民等公众人员的参与。
3.3经济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经济意义可以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从系统全寿命
关于绿色建筑方面论文范文集340;角度出发,将绿色建筑设计所涉及的经济问题整合到从建材生产、设计、施工、运行、资源利用、垃圾处理、拆除直至自然资源再循环的整个过程。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不完全是政府机构的责任,作为从事设计工作的`建筑师同样对于制度的健全负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将相关的政策问题纳入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中,成为系统解决建筑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重要方面。在微观的层面,目前从经济角度出发的设计策略都更充分考虑项目的经济运作方式,并据此对具体的技术策略进行调整。
3.4伦理意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无论各个国家的评价体系在结构上有多大差异,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减小生态环境负荷,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为后代发展留有余地。这就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人类一味向自然索取的态度,体现出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由对立向统一的转变。
4、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5、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
5.1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组成
绿色建筑的效果分析包括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称为内部效果,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称为外部效果,按照工程经济学的观点:内部效果可进行财务评价,外部效果应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所谓国民经济评价是按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出发,考察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来评价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外部效果一般包括产业关联效果、环境和生态效果,技术扩散效果,外部效果会造成私人成本(内部成本或间接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评价绿色建筑效果主要是外部效果指标。
由于绿色建筑刚刚开始发展,统一性的量化指标体系还没有确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严格控制建筑产业规模,限制从业人员数量。粗放型增长模式的集中表现为各地争上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人海战术,一旦国家限制建设规模,将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力水平低下。
(2)加大科技投入,更新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科技装备投入机制。着力建筑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结合工程项目,针对未来建筑业特点,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攻关,研究开发新机具、新工艺、新材料,积极引进、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科学技术科技成果,提高机械化水平。
(3)在城市规划、勘察设计中贯穿“绿色建筑”的思路。家庭住宅和城镇建设必须保留在建或改建的余地,从采光、通风、排水等方面控制对环境的破坏。
(4)精心施工,降低资源消耗,在建筑生产过程中,应采用节能降耗措施,防止过多地消耗土地资源、水资源、电力资源等。
5.2外部效果给建筑经济带来的挑战
在政府的干预调控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加强建筑工程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监管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强化以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贯彻执行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全过程监管,特别要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监管,在项目成本上体现为将部分外部成本转化为内部成本,使得“非绿色建筑”项目的内部成本提高,内部效益降低,绿色建筑的外部成本降低,外部效益提高,使有效资源向绿色建筑经济领域合理流动。
6、提高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
企业建筑经济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只有不断挖掘提高外部效果的方式方法,提高外部效益,降低外部成本,其基本思路和原则为:
(1)建筑在寿命周期内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
(2)减少建筑寿命周期内污染排放,
(3)保护生态(自然)环境,
(4)形成一个健康、舒适和无害的室内空间,
(5)建筑的质量、功能、性能与环保相统一。
总结:上文中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内涵设计理念以及它的效果分析和提高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但是在未来的设计中如何掌握绿色建筑的一个度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揣摩,相信绿色建筑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一种趋势。
工程管理开题报告3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这个行业也已经进入高速的发展中,工程项目管理也就在项目干管理中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在项目管理中被大力推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升。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城市发展的脚步,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逐渐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也极大地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其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行业。然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其行业内的竞争,施工单位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显得越发困难。除了要保证施工质量之外,对施工进度的管理也是衡量一个施工单位水平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短的时间完成项目建设,逐渐成为了施工单位竞争的重要砝码。因此,施工单位加强对其施工进度的管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1]。
(二)选题意义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也称为项目的时间管理和工期管理,是指对工程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进度计划,并将该计划付诸实施[2]。有关项目进度管理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解释: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指通过组织、协调、规划、控制等方法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掌控,以期在预定的工期时限内保质保量完成施工和相关工作[3]。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阶段的进展程度和项目最终完成的期限进行的管理[4]。
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项目目标,对项目活动进度及日程安排所进行的管理过程[5]。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进度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一环,对项目的有效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项目工作范围确定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工作顺序,采用相应的方法对项目范围所包含的工作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在满足
项目时间要求和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对各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估计,并在项目的时间期限内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所有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使资源配置和成本消耗达到均衡状态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和过程。
进度管理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进度管理的实施对于施工工期的缩短和成本的降低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进度管理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工程进度的有效管理是施工工期的保证。工程施工的影响因素很多,受自然环境和内部环境影响较大,施工单位在工程进行中可能没有按照进度计划的节点完成施工任务,这就需要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做好进度管理的工作。在接下的关键工序上,缩短施工进度,减少施工日历天数,节约成本。
其次,工程进度控制对投资的影响。良好而高效的进度管理工作可以在保证质量验收合格的前提下节约工程造价。工程质量、进度、成本之间相互制约,工程进度加快,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工程造价成本相应增加,得到的工程质量却难以保障。而工程质量不过关,有需要进行返工或者维修,这就需要再次投入,造成了二次成本,进而再次影响施工进度。,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做好施工进度管理工作能够降低工程成本。
第三、增加投资者的收益。建筑工程具有施工时间长,施工工艺复杂,涉及面广泛等特点,收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工程进度管理工作的好坏,对工程按时完工,减少追加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企业能够长远而稳健的发展。因此进度管理工作具有对工程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的发展史与现状
项目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Harold R.Kerzner认为它为项目成功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是种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环境多变、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的一次性任务或项目的管理方法[6]。项目管理改善了对各种资源利用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对管理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程项目管理是管理者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工程的质量目标和
费用预算,利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全面、有序的对目标进行管理[7]。 MadterNancy认为项目管理是组织实施对实现项目目标所必需的一切活动的计划、安排与控制[8]。
项目管理的发源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埃及的金字塔和我国的万里长城时代,从这些古老的项目管理成果可以看出,它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管理过程。现代的项目管理应该从20世纪初甘特图的发明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网络计划技术在美国军事和航天技术上的应用为开始[9]。
20世纪初,被认为是计划和控制技术之父的亨利﹒甘特(Henry Gantt)在这个时期发明了表示项目进度的横道线条图(Gantt﹒Chart)[10],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运用该技术极大地缩短了建造货轮的时间。后人为了纪念甘特的成就,就把这种计划图表命名为甘特图。甘特图内容包括各项工作名称及对应序号,各项工作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各项工作的'进度横道线。甘特图通常适用于工程项目总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以及项目进展情况简介或项目进度汇报等场合[11]。甘特图以其形象直观、简明易懂、绘图简单、便于检查赢得了人们的广泛欢迎,成了进行计划信息沟通的最主要方法。
进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代项目管理理论得到的空前的发展,CMP和PERT技术的提出,使得项目管理理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12]。1956年,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为了制定内部不同业务的系统规划和管理技术,首先提出了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Method,CPM)[13]。用于对化工工厂的维护项目进行日程安排。这种方法产生的背景是,在当时出现了许多庞大而复杂的科研和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常常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对这些项目进行组织,在有限资源下以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费用下完成整个项目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这样CPM就应运而生了。
1958年,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系统工程部、艾伦和哈密尔顿咨询公司,根据研发北极星导弹核潜艇的需要,提出了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14],这一技术把该工程的200多家承包商和1万多家分包商有效地组织起来,使该项目提前两年完成。
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引入一种采用计划评审技术的系统,
[15]它强调成本控制和作业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的必要性。WBS即项目结构分解,是把项目(目标、任务、工作范围、合同要求)按照系统原理和要求分解成互相独立、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项目单元,将它们作为项目的计划、实施、控制和信息传递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工作对象,通过项目管理将所有的项目单元合并成为一个工作整体,以达到综合的计划和控制要求。
1967年美国国防部提出赢得值法(Earned value Management,EVM),是一种能全面衡量工程进度、成本状况的整体方法。赢得值法的应用主要是收集实际数据,将其与计划的工程量、投资额进行对比,对投资与进度进行综合控制,还可以根据当前的进度、投资偏差情况,对趋势进行预测,预测项目结束时的进度、投资使用情况[16]。
20世纪80年代,项目管理经过了60年代的发展和70年代的调整,已经变得逐渐成熟。这个时期项目管理的相关软件的开发和涌现,使得项目管理事业在社会规范、标准和授权等方面迅速发展。
进入90年代,综合项目管理技术TQM(全面质管量理)[17]和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同时PFI方式和ABS方式等新型项目管理的方法应运而生。
进入21世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广泛应用项目管理思想,理论上多学科整合、方法开发、软件编制,并形成一套完善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二)国内发展历史及现状
与国外项目管理的发展状况相比,我国的项目管理开始起步较晚,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十年代华罗庚教授引进的网络计划技术,创立了“统筹法”,在重点项目中推广使用[18]。国内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工程项目上。
1986年云南省鲁布革水电站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国内首次采用国际招标,实行工程项目管理,使得工程进度提前了5个月,造价降低了40%,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基于鲁布革水电站项目的巨大成功,次年建设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出通知,在一批试点企业和建设单位中要求采用项目管理施工法,并开始建立中国
的项目经理认证制度。
进入90年代,我国项目管理制度逐渐完善,相继成立了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并成为了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的团体成员。一些国内高校分别针对项目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讨论[20]。在国内相继召开了有关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会议,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在国内工程中,对工程进度采用的方法一般有关键路线法、横道图法,关联图法、前锋线网络图法等。每种方法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放映工程进度,但是各有利弊,单纯的使用一种方法很难表达出实际的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国内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体系还需要不断的补充与学习。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我们认识到了国际化的重要性。20xx年,我国自项目经理制度实行以来,在北京首次举行国际性的项目管理会议,表明中国的项目管理迈向国际化的道路[21]。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了3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国内的很多学者如杨露江[11]基于横道图与双代号网络图的优缺点相互结合实现对工程进度的有效控制;乌云娜,陈健,李泽众[22]等人在赢得值理论结合现代信息系统技术,通过系统数据库和算法设计,对赢得值进行计算和处理,从而实现在成本上对工程进度的控制与管理。
项目管理经过的几十年的发展,但是和国外的先进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还存在这一定差距,如建设单位的只注重投资收益,质量意识淡薄,缺少工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行政命令技术等问题[23],应该主动与国际接轨,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国际化、信息化和系统化,学习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网络化,虚拟化,培养工程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认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实现长久而又平稳的发展。
工程管理开题报告4
1.1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经济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基础建设和人民居住不断加以完善,随着建设规模扩大,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豆腐渣”工程发生在眼前。
就郑州住宅建设来说,目前工程质量状况依然面临严峻的状况,存在着许多风险问题,通过对郑州城市建设的大量调查研究和实践发现,住宅质量存在风险问题多是人为原因造成的,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的分析,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对其加强风险规避措施。
郑州托斯卡纳小区,建筑房屋出现了墙体裂缝及龟裂问题,房屋中每个房间出现很多裂缝,有的甚至出现墙体渗水,每家裂缝位置基本上一样,外粉刷墙和阳台也出现了很多裂缝,据小区业主反应在交房时就发现外墙有裂缝,xx年2月2日业主对托斯卡纳小区方圆创世房屋,呈现的裂缝和龟裂状况向上级部门进行投诉,投诉反应问题后,一些媒体就此问题对托斯卡纳小区建筑状况进行了曝光,以便开发商重视这些问题,尽快整改,说明问题出现的原因,但是开发商无视房屋出现的风险现状,至今未请权威合法的鉴定部门对裂缝原因做出鉴定,给出合理确切的鉴定书。
在郑州市xxx建成的小区,存在房屋漏雨,墙体裂缝等杂乱问题连续不断的发生,对此状况,业主通过与施工方交谈,进行谈判,施工方承认当时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房屋结构要加钢板网,窗户上要加玻璃纤维网的地方,没添加上,这造成了建筑房屋质量问题的漏洞,别的地方建筑施工时也存在偷工减料,这样的建筑存在较大的风险源,时间长过了保修期,小区内存在的建筑问题,得不到维修保证。给人们带来居住的不稳定,风险因素的增加广汇pama小区楼盘的座楼建成,该楼盘出现诸多建筑风险问题:建筑施工成的房屋结构形式与签署的原合同平面图有所改变;针对此问题,业主却没收到广汇实业集团的通知。晾台,厨房顶部等出现严重脱皮现状;建成的房屋室内天花板多处暴露钢筋,这些已超额出国家相关的一些规定范围;卧室窗户及墙体严重渗漏水,经过该公司维修后,仍没有解决;房屋阳台及卧室横梁弯曲;厨房地面高出客厅2.5厘米。
在郑州市建设的拆迁安置房,小岗刘社区,建成的小区楼房呈现了楼歪歪状况,拔地而起的小区建筑,一旦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若发生自然灾害,这样的建筑保证不会不出现风险,给人们带来严重风险损失。郑州市建成的小区“汇景嘉园”xx年7月17日小区建成,8栋刚建成封顶的楼房,质量存在多处漏洞,手摸墙体,砖块大量碎裂、脱落;手轻拍砖块,砖块便成为灰渣;这样的建筑存在严重风险人们无法居住,已建成封顶的楼盘面临着必须拆除的状况。
在城市建筑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楼脆脆、楼歪歪事件呈现眼前,建筑工程追求了一种量,而忽略了质的保证,这样脆弱的建筑,带给人们的风险因素较多,给人们提供不了一种稳定祥和的保证,在自然灾害面前,这些脆弱的建筑将会功亏一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种种严重的损失。郑州市在城建中出现的风险源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是导致风险发生的主体: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按原签订合同要求施工,呈现漏洞,建筑施工方施工技术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施工方无视自身道德方面的素质,监理单位在监管施工实践环节,未认真履行职责,对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缺乏重视,不依法进行,使施工方存在侥幸心理;施工项目时,验收不严,政府监管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房屋结构形式与原签定合同平面图不一致,工程合同方面存在漏洞;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建设工程师职业道德观念滞后,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建设工程通常是复杂的技术,巨大的投资,周期长,参与者广泛,连同项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使项目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风险随之而来在各种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工程项目风险是在项目目标的规定范围内,无法实现这一计划目标的可能性。建设工程项目存在风险是不可避免,但我们可采取有效措施对建筑中存在的风险加以规避,使风险控制最低程度,避免风险的发生。对工程质量,项目的风险,成本和安全性和其他潜在损失的时间限制,风险因素是在从工程项目开始贯穿到最终,所有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找出各种风险来源,对其规避。
1.2研究意义
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加上节奏的生活,社会环境因素不断变化,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人们面临的'风险不断上升,风险损失有很大规模,针对这些问题要对其风险加以规避,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科学发展。加强工程项目风险规避措施对各施工项目组和整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有深度意义。
首先,对建设项目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促进决策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保证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第二,规避风险的分配,有利于资源,使最好的组合,有助于减少的风险损失和其不良后果,有利于以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经济,人民生活得到保障,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和平生活工作,为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创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对整个经济目标的风险,社会和谐,社会的运作和快速稳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3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和理论研究结合,对工程项目建筑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规避对策。本文研究的创新点:通过城市建设工程风险的分析,遇到的风险问题,与国内外研究的分析比较,缩小国内外建筑风险方面研究差距并力争有所突破和创新,提出一系列的实际工程项目风险的对策问题,依法直接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了解真正的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对各种材料、科学理论和运用各种方法,有效率做检查,并且继续扩展它的应用范围。
通过城市建设工程风险现状,豆腐工程的屡屡出现,采取一系列工程项目的规避措施,豆腐工程追究毕竟是在事后,而现在我们还需要有超前建立监理的制度,因为建筑物建设了,人力财力付出了,人们总是希望心存侥幸,而正是这样的侥幸造成了难以修复的创伤和灾难,所以采取工程项目风险的预测和识别方法,加强理论研究、工程技术、管理者素质、完善合同管理、法制体系等。
工程管理开题报告5
一、研究课题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二、课题研究概述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形式,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的方式。村镇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信息化管理直接关系到村镇建设的效果。我国村镇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村镇建设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却严重滞后,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信息发布、传递和反馈仍然停留在传统方式的阶段,因此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缺失问题,本文研究了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建立需求。首先,运用需求识别理论分析了系统用户,将用户进行合理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结合村镇建设的具体活动明确用户需求内容与特征;其次,基于用户需求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具体功能需求及业务功能流程,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了系统体系结构和运行环境;最后,根据顾客需求满意度理论,尝试在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后,从使用需求和用户满意度两方面分析系统的适用性,并构建了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在充分分析系统需求和满足用户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村镇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目标和实际工作的要求,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根本的村镇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涉及用户入网查询、在线验证、内部审核、网上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功能,通过完善的标准业务流程设定,清晰的操作界面以及明确的工作划分,有效地将用户需求与系统各方连接起来,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逐步认识村镇建设标准的准确性、适用性,使村镇建设标准信息的透明度提高,最终达到用户的满意度。
三、研究背景
建国60年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逐渐取代了中国计划经济制度,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和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小城镇,城镇化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规划⑴。国家“十二五”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体现特色、量力而行”的原则,搞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是各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保障。
村镇建设活动极其分散且分布在广阔的地域范围。目前,全国共有约330万个自然村,66万个行政村;有2.2万个集镇、近2万个建制镇,有9亿多人口在农村居住、工作和生活。全国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3.41亿亩,城镇建城区5700万亩,而农村建设用地2.84亿亩,农村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5倍。
住宅建设一直是村镇建设的主旋律,我国村镇建设规模巨大,且持续增加。据建设部统计,20xx年农村住宅投资2334亿元,村镇住宅建设量8亿多平方米,而同期城市的年住宅梭工面积约为25?30亿平方米。20xx年我国的城镇化率约为40%,“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xx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47%。目前农民自建住宅每年还以2%的速度增长,其中楼房比例增长更快,约占60%,年梭工面积达到4亿平方米以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工程建设量将不断增长,一批适应村镇经济发展需要的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生态住宅等建筑形式也会相继出现。
每个村镇的功能不是天然的、自发的,它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如村镇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基础设施状况、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等。我国现在非常重视依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村镇建设,把村镇定位为分担大城市人U的聚居地,以“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配套、高质量管理”为指导,探索建立小城镇规划备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划执行,大力加强了村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其承担了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而非经济生产功能。
四、研究目的
为了有效地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大力发展村镇公共事业,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规划建设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方式作为技术指导来实现,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适用于村镇建设项目特点的工程建设标准,为村镇建设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维护、加固、拆除等活动提供一个协调统一的、可重复使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
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完善和发展是村镇建设标准化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涉及到有关村镇建设的众多标准的申报、编制过程管理、审核和发布、宣贯、修订和废止等等诸多标准化管理工作,同时还涉及到与村镇建设标准相关的信息发布、技术指导、动态辅导、专家支持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信息化系统平台作为媒介,满足村镇建设领域标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保障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快捷、方便、广泛传播。
任何信息服务建设都需要满足相应的需求,适合使用者的特点,同时,能够提高相关工作效率,节约时间、资源等。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当前我国村镇建设的现状,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经验,针对我国村镇建设标准不能被及时掌握和标准实施效率低等问题,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利用顾客需求识别的思想,分析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用户群体及其需求,设计符合用户需求的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和体系构架,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需求满意度评价体系,以测量用户满意度,为系统平台的开发提供依据。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研究视角从技术应用和政府职能变换转向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系统功能、体系和开发模式,能够直观地实现用户需求、达到用户满意。以用户为中心的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涉及用户、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和需求满意度四个概念,其巾需求是核心,用户是需求对象,而功能需求是用户需求的实现方式,需求满意度是用户需求的最终目的。因此本文将从用户需求、基于需求视角的功能需求与设计和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三个方面展现。
工程管理开题报告6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①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
②技术攻关研究专题;
③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所在企业目前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引进等技术难题或科研攻关项目。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际调查,进行初步的研究工作后,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
二、工程硕士在确定学位论文课题后,要写出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两部分。文献阅读和选题工作一般从全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
三、写“文献综述”以前,要大量阅读与论文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
通过阅读文献,要掌握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和发展前沿。
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内容包括: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前沿问题、发展趋势等,要对文献涉及的主要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和述评。所阅读的文献目录要在附录中一一列出。
“文献综述”完成后,交导师评阅。导师要写出评语,导师认为综述报告不合格,要继续阅读文献,重新撰写。
四、在文献阅读和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依据、课题来源、学术价值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3、拟解决的生产实际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及难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4、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措施;
5、预期达到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6、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经费概算;
五、工程硕士完成“开题报告”后,交给导师审阅通过后,确定开题报告会议的时间和邀请的专家名单。
工程管理开题报告7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内,德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目前的德国是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的国家,在近8200万人口中,非农就业人口高达96%,大量农村人口在城市工作,已经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工业化、农民城市化的格局。本文试图研究中德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并对比中德农村人口流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为解决中国”农民工”的问题提供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国内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比较关注德国工业化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但专门研究德国工业化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问题却不是很多,只是在一些研究成果中有所涉及。如邢来顺教授从历史学的角度,《在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和迈向强权国家1830~1914年》、《德国工业化与政治发展研究》两部著作中,研究了德国工业化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对德国工业化时期的人口流动、社会政策有所论述,但并不是很多。
就国外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来看,多是从历史学、人口学的视角进行研究,且多集中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研究,专门研究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较少.Wolfgang.Kllmann是较早研究德国工业化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德国经济和城市发展影响的学者,其研究成果有(《DieBevlkerunginderindustriellenRevolution》、《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该书指出德国农村人口的流向及其速度与城市的发展周期基本一致。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现状;
德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
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影响;
两国农村人口流动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对此问题的思考。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就是根据发展的过程,把过去的政治现象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的方法。鉴于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式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因此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理清脉络,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把握。
文献调查法:基于本文研究的是国外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不能实地考察,因此要想获得大量的资料,必须通过互联网或文献库检索查找,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吸收和借鉴他人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德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数据分析法:在本文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数据,证明或分析相关论点。
运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对此问题展开研究。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研究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1.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德中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种种原因及对两国产生的不同影响,由此在了解中德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和影响的同时,也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发展区别所产生对待同种问题的不同的结果。
2.主要特色:
运用对比分析法,结合漫画及时下热点问题,展开研究。
3.工作进度:
20xx年11月中旬导师见面,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12月中旬完成论文大纲
20xx年12月底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3月初完成初稿
20xx年4月完成二稿
20xx年4月底定稿,完成摘要,译文
20xx年5月初完成论文打印,制作幻灯片
20xx年5月中旬上交全部资料,指导老师写评语
20xx年5月底整理文件明细
20xx年6月初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列出你参考的书籍
工程管理开题报告8
设计(论文)题目:江天花园(1#楼)施工组织设计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xx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的次贷危机也越发严重。虽然中央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抵御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是当前的建筑市场仍未走出低谷。与此同时,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就必须向用户提供质量好、造价低、工期合理的建筑产品,要想生产一个优质的建筑产品,除了材料供应、设计等因素之外主要靠有效科学的现场施工管理和先进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来保证。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可以全面考虑拟建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施工方案、技术经济指标。在人力和物力、时间和空间、技术和组织上,做出一个全面而合理符合好快省安全要求的计划安排,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预防和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为施工单位切实的实施进度计划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根据以往工程实践经验,合理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能准确反映施工现场实际,节约各种资源,在满足建设法规规范和建设单位要求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的进行的保证。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
包括本项目的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结构特点、建设期限、分批交付使用的条件、合同条件;各专业设计简介;本地区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情况;施工力量,劳动力、机具、材料、构件等资源供应情况;施工环境及施工条件,施工特点分析等
2、施工总方案
包括主要施工方法、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主要单位工程、综合进度计划和施工力量机具及部署。
3、施工组织技术措施
包括工程质量保证、安全防护以及环境污染防护等措施。
4、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包括工程施工场地状况;现场生产、贮存、办公和生活设施;排水排污、环境保护等设施和临时施工道路等;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5、总包和分包的分工范围及交叉施工部署,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
6、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这是衡量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好坏的一个标准,它包括劳动力均衡性指标、工期指标、劳动生产率、机械化程度、机械利用率、降低成本等指标。
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因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同时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对应于上述的主要内容,施工组织设计应至少包含以下文件:一份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一张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一套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如果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合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符合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要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认真的贯彻执行,就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取得好、快、省和安全的效果,早日发挥基本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施工组织设计是前苏联经济体制下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引进中国,我国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对施工组织设计不够重视,只将其作为职能单一的技术性文件使用。在进入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加入了项目管理的一些职能,慢慢转变成技术管理性文件。随着项目法在全国的大面积推广和我国招投标工作的开展,给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势在必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必须适应工程项目和业主、设计、监理的特殊要求,同时也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地方规范的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满足最终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对施工过程起到指导和控制作用,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效益,达到施工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目前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工程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相关问题也在得到纠正,同时它正在向我国新的项目管理规范推进。我们要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来不断地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更好发挥它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穆静波,侯敬峰,王亮,廖维张.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2] 于英武.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3] 牟培超.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xx.
[4] 曹吉鸣. 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xx.
[5] 杨建华,李丽.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6] 张可文.施工新技术典型案例与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7] 田元福.建设工程项目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8]穆静波,王亮.建筑施工多媒体辅助教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9] 蔡雪峰.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投标版社,20xx.
[10] 丁士昭编.《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11] 徐晋先.建筑施工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J].科技向导,20xx.
[12] 李润成.编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xx.
[13] 李海涛.工程投标投标中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技术市场,20xx.
[14] 聂迎春.浅谈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创新指导,20xx.
[15] 吴永昌.简述安全、质量、进度、投资之间的'关系[J].经济师,20xx.
[16] 毛龙泉等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 验收》(上)[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xx.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主要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在现实工程中应用的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典型设计步骤,进而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来进一步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作用。主要针对的问题:如何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对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我拟采用的是文献结合工程实际的方法。
二、基本思路与论文框架
在工作过程中对施工组织设计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实际运用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探究、分析,希望可以进一步高效利用施工组织设计。结合过往工程实际经验,针对具体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有效发挥施工企业、建筑行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国家,造福于人民。
设计提纲
第一章 总体概述
1.1 工程概况
1.2 施工组织总体设想
1.3 编制依据及原则
1.4 工程管理六大目标
1.5 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段的划分
1.6 施工工艺(工艺流程)安排
1.7 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
第二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2.1 施工总平面设想
2.2 总平面布置原则
2.3 总平面布置与管理
2.4 各类加工厂的布置
2.5 材料布置
2.6 办公和生活区布置
2.7 施工临时给水、排水
2.8 施工临时用电
2.9 施工消防工程布置
第三章 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3.1 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方法
3.2 施工总工期
3.3 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第四章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4.1 工程测量方案
4.2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4.3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4.4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4.5 砌体工程施工方案
4.6 垂直运输及脚手架方案
4.7 建筑防水方案
4.8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4.9 水、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4.10 质量保证措施
4.11 文件资料控制
4.12 施工重点及针对措施
4.13 其他技术措施
第五章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5.1 安全施工措施
5.2 文明施工措施
5.3 环境保护措施
第六章 主要材料、机械和劳动力配备计划
6.1 劳动力配置表
6.2 施工机具配置
6.3 主要材料构件供应计划及供应渠道
第七章 关键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方案
7.1 控制不均匀沉降施工技术措施
7.2 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措施
7.3 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措施(木模板砼施工)
第八章 冬雨季施工、已有设施、管线的加固保护等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措施
8.1 冬雨季施工措施
8.2 已有设施、管线的加固保护等特殊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措施
8.3 防台防汛施工措施
8.4 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第九章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9.1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9.2 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
9.3 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第十章 主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0.1 装修工程质量通病防范
10.2 防水工程
10.3 门窗
附录一 施工进度计划表
附录二 施工平面布置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工程管理开题报告9
一、水专项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综合材料。重要文件、领导的重要讲话记录(录音)、会议纪要(记录)、工作简报、工作动态、通知报告、大事记、出版刊物、影像资料等。
(二)实施方案编制阶段。项目(课题)实施方案、编制组名单、编制说明等。
(三)实施方案论证阶段。论证申请报告、论证委员会名单、论证材料、工作方案、工作手册、审核报告、专家承诺书、论证意见等。
(四)组织实施阶段。阶段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专项项目(课题)指南,招投标文,评审、评估报告及专家意见,任务合同书及各类协议。实验、测试、观测、调查、考察的各种原始记录,综合材料,数据整理材料,样品、样机、标本等实物。研究工作阶段总结,专项及项目(课题)执行情况、年度报告,专项及项目(课题)调整申请及批复,专项工作报告等。
(五)评估验收阶段。研究报告,研制报告,记述报告,论文专著报告,专利文件,检测鉴定报告,评估报告,专家意见,审计报告,验收全套材料(专家名单、会议记录、验收意见),成果推广应用报告,成果登记表,专项总结报告等。
(六)其他需要归档的重要材料。如报刊材料、获奖证书、会计档案、实物档案、照片档案等。
二、建立水专项档案工作管理网络
水专项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项目、课题和子课题承担单位应建立档案管理网络,明确水专项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的重视和管理力度。为加强水专项档案管理工作,调动专职档案员积极性,专职档案员应成为水专项课题组成员,负责水专项档案管理工作。
三、加强档案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加大监管力度
水专项课题在立项及实施过程中,水专项主管部门应对课题和子课题承担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宣传、培训、交流工作。加强各级领导重视,增强水专项课题相关人员档案意识,调动各承担单位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专(兼)档案员通过培训、交流,开拓视野,增长业务知识,汲取先进经验,为保证水专项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地开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水专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应组织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对课题和子课题承担单位进行不定期巡检,开展监督、检查、指导档案工作。通过上下互动管理机制,有效地保证水专项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四、加强档案工作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档案质量
前期指导。水专项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课题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多部门。档案工作与课题实施工作应同步进行管理。专职档案管理员必须提前介入前期档案管理,制定归档制度、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和归档计划,要求课题及子课题承担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归档,确保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水专项课题组应指派兼职档案负责课题的收集、整理工作。
中期检查。在水专项课题实施过程中,专职档案员应积极参与水专项工作中去,了解和掌握水专项课题进展情况,跟踪检查课题实施过程中文件材料形成、收集情况,将“事后收集”变为“事前知晓”和“事中监控”。注重检查和鉴定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应通知课题负责人及时修改、补充、完善,确保水专项档案的案卷质量。
参与验收。水专项验收工作包括财务验收、档案验收和课题验收。其中档案验收是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关键。水专项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先期进行档案的验收,没有完整、真实、准确、系统的科研档案材料,不予验收。专(兼)职档案员应参加水专项的各项验收工作。通过验收工作,查找档案工作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积极进行整改,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审核鉴定。课题结题后,课题负责人要将课题和子课题全部文件材料原件送交档案室。专职档案员根据科技档案的归档要求对课题的文件材料原件进行审核鉴定后,专职档案员协助兼职档案员将文件材料进行认真分类、整理、立卷后,移交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室在接收实体档案的同时,应同步接收电子档案。
文件材料在整理、立卷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归档文件材料必须是原件,若为复印件需加盖公章。二是子课题提供的文件材料需认真收集、整理归档。文件材料需加盖公章归档,如实施方案、技术报告、财务审计等材料。三是在财务验收工作未通过时,课题承担单位会对课题相关内容进行修改、调整,如:课题实施方案、经费预算、财务审计等材料,兼职档案员在归档时应将课题形成的所有修改前、修改后的文件材料归档。四是课题验收时,提供给专家审阅的课题汇编材料可作为资料归档。五是重要文件材料需多套归档,如技术报告、调查报告、提供给专家审核的课题汇编材料等。六是开展数字化扫描工作,做好电子档案的归档工作。七是加强会计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八是所有归档的文件材料与上报水专项管理部门的文件材料内容要求一致。
五、加强档案保管,做好档案利用工作
工程管理开题报告10
一、课题背景(或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建筑工程建设市场现在是“僧多粥少”的局面,竟争十分激烈,中国已加入WTO,国外工程建设承包商的纷纷进入,无疑又加剧这种竟争。建筑工程的剧烈竟争,主要表现为对工程项目的竟争。而工程项目一般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能否中标取决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中标,接到施工任务时,建筑产品的价格是确定的,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不但要在规定工期内,以合格质量完成工程项目,而且要求施工企业通过成本管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而施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降低成本,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向成本要效益,是实现利润的最有效、最根本途径。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以人为本、降低消耗、提高效率,追求最佳经济效益,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当务之急。
本文以XX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问题为研究的实际背景,首先综述了XX公司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状况,结合一般的理论,重点阐述了公司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识、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依据、成本控制观念。紧接着探讨了XX公司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包括成本管理体制、“质量成本”、“工期成本”等,通过对XX公司一些项目成本控制案例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出了XX公司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当前公司施工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XX公司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及建议。
二、课题(研究)内容
1、XX公司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状况
2、XX公司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3、加强XX公司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及建议。
三、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
1. 文献综述
[1]《项目管理引论》,本书是世界银行针对中国大陆的项目培训课程教材,教材从项目业主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管理的角度编写,联系中国实际,符合国际惯例,反映项目管理领域最新发展,使之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旨在使读者在进一步研究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之前对项目管理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主要讲述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四个主要步骤,项目启动、规划、实施和结尾;介绍项目管理在新世纪将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本书除了阐述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外,还包括项目管理的历史和发展、定义和术语、知识体系等,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讲述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四个主要步骤,项目启动、规划、实施和结尾。第二部分为挑战,介绍项目管理在新世纪将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如项目经理的新角色、项目管理软技术(项目社交、班子建设、评估与量化)等。
[2]《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建筑工程经济的评价原理与方法、建筑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管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建设与建筑业、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时间价值、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经济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设计与施工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建设项目后评价)、技术经济预测与决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价值工程在建设项目评价中的应用、建筑企业管理概论、建筑企业计划管理与合同管理、建筑企业质量管理、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建筑企业生产要素管理、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本书还系统地阐述了建筑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建设程序;资金的时间价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技术经济分析方法;预测与决策技术;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价值工程;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建筑企业管理概论;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建筑企业计划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及经济核算;建设项目监理;城市房地产经济等内容。
[3]《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本书是戚安邦和孙贤伟教授编撰的作为全国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教材。本书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概念、内涵、基本步骤和过程以及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有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并对造价管理工作适应现代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新范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指引。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范式,它是一种基于活动的项目成本确定方法和基于活动与过程的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的管理范式,它是有别于传统的基于定额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范式。它是我国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界前辈多年深入研究的结晶,它包括了以美国人为主导提出的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主要思想和方法和以英国人为主导提出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主要思想与方法,以及现代项目管理范式中的许多相关思想与方法。但是,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实质性内涵具有完全不同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和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本书详细阐述了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概念、内涵;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基本步骤和过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确定的技术方法;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技术方法。
[4]《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本书本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任务、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要求、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管理体制的系统矩阵制改革、管理层与作业层分开的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市场的建设等。本书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项目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经济管
理中的重要地位,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中心,是企业效益的源泉,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强化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成功之本。本书按照项目成本管理环节,详细讲解了工程项目从成本预测到成本核算直至项目完成的考核以及评价每个环节所用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对项目融资成本管理、项目投资决策和项目风险成本管理等多个专题进行展开与探讨,给出了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技术方法和流程,并列举了大量实例。
[5]《工业企业人工成本实务》,人工成本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因而世界各国对人工成本的控制都十分重视。为了便于国际间的比较,1966年10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1次国际劳工统计学家会议上,各国劳工统计学家通过了《关于人工成本统计的决议》。此外,人工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和产品价格,进而影响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人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工业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人工成本实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人工成本理论综述、人工成本的基本概念、人工成本的基本属性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成本的涵义、结构与主要评价指标;人工成本的双重性和可转换性;人工成本的多因素分析、定量预测与控制体系模型的建立和分析;人工成本的计划与规划;人工成本的管理机制创新;人工成本控制的具体案例介绍等。
[6]《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与时俱进,注重风险意识,要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关系,以此来应对国际、国内的竞争。战略管理与人力资源的紧密结合,无疑为企业从战略全局出发,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人力资本理念上,在确定人力资源问题上,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等方面构建了一系列的决策过程。本书全书分十一章通过大量案例解读及理论分析,阐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思路决定出路。本书详细阐述了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人力资本的概念及构成、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在实际中的应用、人力资源战略在竞争中的优势、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的建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与控制。
[7]《工程造价新技术》,本书作者李丽红、严汝红是中国工程造价理论界的代表人物,他们学习发达国家造价工程(CE)/工料测量(QS)两大体系的高等教育制度,在中国高等学校中创立了工程造价专业,使工程造价行业有了人才储备库和理论支持;有香港工程造价咨询业的'代表,他们在继承英国工料测量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制度,实现了与国际惯例高度统一的工程造价咨询体系;本书既反映了当今世界工程造价行业所依据的新的理论与技术,也全面地介绍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惯例,更把中国继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后出现的大量新的难题的解决方案呈现给读者。从介绍国外同行普遍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乃至新的理论和更先进的理念开始到中国广东省
正在开始的把这种新的技术用于中国国内的工程造价改革实践的尝试;从理论工作者的理论阐述到富有经验的香港高级测量师的工作规程,再到运用信息科技装备我们的工具。这本书把最容易做到的事写出来,奉献给中国广大的造价工程师;同时也把应用这一道难题留给了同行们。目前,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世界瞩目。而工程造价行业经历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的重大改革后,再已不满足于对国际惯例的简单了解,而是产生对工程造价学科的深入研究,希望把发达国家的工程造价通常做法与中国建筑市场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趋势的新理论、新规则和新技术,本书对此进行了探讨。
[8]《项目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方面的综合运用》,项目管理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由于它的成效显著,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建筑、金融、财务等领域。特别是在建筑行业,近年来,项目管理技术和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取得了累累硕果,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以及许多大型建筑企业因为引进了项目管理技术而使各种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各工程项目取得效益最大化,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本书研究目的是工程造价管理是项目管理技术九大知识体系之一,同时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如何利用项目管理技术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探讨项目各要素对工程成本的综合影响,以便在工程管理实践中更好的控制工程成本,实现企业的真正盈利。研究方法:运用项目管理技术中的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分别分析各要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运用价值工程和挣值原理,结合工期、成本、质量三要素的集成关系,探讨了项目全要素集成管理的方法。研究结论:工程造价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来说不是孤立的,单纯的注重造价而忽略工程项目的其他方面是无法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只有全面综合地理解项目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项目范围、质量、时间和成本的集成管理,才能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四、参考文献
[1]吴之明,卢有杰,项目管理引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37-38
[2]何亚伯,杨海红,张海涛,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25-26
[3]戚安邦,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湖南:中国城市出版社20xx,51-52
[4]郭继秋,唐慧哲,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成都: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27-28
[5]陈建中,严建新,工业企业人工成本实务,河北:冶金工业出版社,20xx,33-34
[6]汪玉弟,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xx,43-44
[7]李丽红、严汝江,工程造价新技术,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xx,28-29
[8]杨帆,项目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方面的综合运用,网络:现代工程网,20xx,30-31
五、审核意见(略)
工程管理开题报告11
论文题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研究
一、选题背景
绿色建筑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处在高速城镇化阶段,大量能源资源消耗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发展绿色建筑是解决我国资源能源问题的重要战略,是建设领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唯一途径。近年来,随着政府推行力度的逐渐加大,各项相关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以及绿色建筑面积表现出了强劲增长的态势。20xx年,我国有1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20xx年,有2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截至20xx年底,全国共有353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标识总建筑面积超过3488万m2;截至20xx年12月,全国已评出742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取得绿色家建筑标识总建筑面积7581万m2;截止到20xx年12月31日,全国共评出1446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16270万平米。通过数据分析可知,20xx年绿色建筑标识数量、面积分别是20xx-2011年4年总和的110%,117.4%;20xx年绿色建筑标识数量、面积分别是20xx-2012年5年总和的94.9%,114.6%;20xx年绿色建筑标识数量同比增长81.0%,面积同比增长为112.2%。我国的绿色建筑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绿色建筑的比例仍然偏低,与我国每年近20亿m2的新建建筑面积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规模还很小。“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相继出台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出实施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m2;到20xx年末,20%的城镇新建绿色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切实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到20xx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实施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绿色建筑具有经济外部性,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绿色建筑推广受阻,绿色建筑的供应与需求普遍偏低,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所占比例远低于普通建筑,绿色建筑在不同城市的地理分布明显不均。因此,深入分析影响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驱动因素和运行机制,对于推动绿色建筑快速渗透和占领市场,提高绿色建筑规模化水平有很大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以绿色建筑中的居住建筑为切入点,针对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从政策、市场、技术和经济等方面深入分析影响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驱动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绘制因果关系图,分析关键因果关系反馈回路;并构建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江苏省为例,运用用必要的数据和量化方式支撑,对其运行趋势进行分析,并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改变变量的参数来模拟其对绿色建筑规模的影响程度对其进行政策模拟,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由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历史较短,目前尚缺乏对于造成我国绿色建筑地理分布差异性的驱动因素分析以及绿色建筑市场内部各要素、供需机制及运行机制的研宄,将研究焦点从过往的政府政策和激励措施转为市场要素研宄,研究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对于推动绿色建筑快速渗透和占领市场,提高绿色建筑规模化水平有很大的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张静芳通过博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绿色市场中不同市场主体的利益博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在我国绿色市场发展不完善及绿色意识缺乏的情况下,由于利益需求的差异,各市场主体都不愿主动承担绿色成本带来的利益损失,导致绿色市场动力不足。王景慧等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不同房地产开发商群体对绿色建筑的开发意愿,建立了开发绿色建筑行为的模仿者动态模型。于春普提出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加强对建筑师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教育。刘永强从技术保障和经济性角度分析了现阶段开发绿色建筑的可行性,房地产企业应将开发绿色建筑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战略。对于制约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另一些关键影响因素,张嵌等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研宄在我国推广绿色建筑的影响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绿色建筑的成本对绿色建筑推广的影响程度最大。江燕、支建杰提出技术体系支撑的缺乏极大的约束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大面积快速发展。刘晓天等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分析阻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原因,指出技术层面和绿色建筑产品的不成熟仍然是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方面。叶祖达通过研究中国绿色建筑地理分布,指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推动绿色建筑的最主要因素,不同城市的宏观经济社会条件不同,因而影响了绿色建筑建设速度和规模。XiaolingZhang,AndrewFlatten,LiyinShen认为高成本的技术阻碍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提出了被动式技术应用策略,相对主动式的绿色建筑技术策略,被动式技术更有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
杨晓东,武永祥通过对南京市绿色住宅市场进行系统动力学动态仿真模拟与预测,结果显示绿色住宅市场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会逐渐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结合模拟结果,最后提出绿色住宅市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马雨结合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以开发商宣传投资策略、绿色建筑投资策略和定价策略为研究对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解释了一些现实市场中开发商的策略行为。马辉,王建廷通过对住宅开发过程的深入分析,构建绿色住宅建设系统因果关系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绿色住宅建设的多因素分析,为进一步制定绿色住宅规制政策提供理论基础。李梦瑶,废一运用入系统动力学理论,以节能建材创新为切入点,分析节能市场相关主体的相互作用关系,找出影响节能建材的`决定因素,为政府制定节能市场的经济激励政策提供参考。曾庆宇将绿色住宅市场系统分为开发决策、设计施工、需求及外部影响三个子系统,并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说明绿色住宅系统的运行机理和内部互动机制,同时通过建立绿色住宅市场成熟度模型,考察和刻画了绿色住宅市场成熟度,为加强企业、消费者和政府对绿色住宅市场成熟度的认识提供参考。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绿色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由于居住建筑更多的涉及到开发商和消费者,并且在我国新建建筑面积中新建住宅占绝对比例,因此,本文研宄对象主要以居住建筑为切入点。
(2)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反馈的动力系统、复杂的动态系统,绿色建筑的规模化推进受到政策、市场、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系统中绿色建筑规模化推进的影响因素。
(3)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与方法步骤,在对系统的边界和假设条件进行界定和分析之后,绘制相应的因果关系反馈图,并进行因果反馈回路分析,分析各因素的相互作用机理。
(4)根据因果关系反馈回路图,绘制系统流量图,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并利用Vensim软件对绿色建筑的有关历史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对系统的变量进行趋势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真实数据比较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5)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政策模拟,模拟政策的效果及变量变化趋势,提出有助于绿色建筑规模化推广的对策及建议。
五、写作提纲
【工程管理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工程管理开题报告范文06-15
存货管理开题报告02-10
建筑工程开题报告04-01
企业管理开题报告01-03
工商管理专业开题报告02-19
本科论文旅游管理开题报告02-20
物流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02-10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2-10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题报告02-10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