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的管理模式

时间:2023-06-12 19:15:32 管理 我要投稿

班级的管理模式12篇

  班级的管理模式 篇1

  【摘要】对于技术院校而言,其具有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办学性质,同时,技术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十分的密切。有效的在技校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管理,不单单满足技校办学的特点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能促使班级能动性的增强。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技校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以及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对技校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技术院校 企业文化管理 重要性

  1前言

  对于技校德育工作者而言,都十分重视对德育模式的改革,从而能够促使德育工作更加独特。当前,不断出现校企合作的现象,很多的技校都加大了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力度,并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德育工作模式。

  2在技校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技校中,所培养的学生基本都是在同一个行业中工作,为此,引入企业文化对于技校班级管理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文化而言,主要包括了三个层面,最重要的是精神文化层面,其中主要有社会责任感、企业的使命、企业价值观等。而企业文化的中间层面就是制度文化,其中主要有工作方法、行业规章、行业作风等。此外,企业文化最外层的文化就是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了企业的形象以及硬件设施等。对于行业文化而言,会紧跟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完善。同时,行业文化和行业是进行良性互动的,尤其是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等,是行业员工一定要遵守的规则,并对员工的考评以及激励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2.1融入企业精神文化,能够正确认识以及评价行业所处的地位

  对于技校的学生而言,大部分都是因为没有通过高考以及中考而选择进入技校。为此,快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促使其学生目标的树立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一定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所处的地位,学校能够通过行业的责任感以及使命等教育学生,从而能够促使学生自觉意识到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会被社会认同以及尊重,最终能够促使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其中,能够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业的有效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技校中的专业认识以及引导。一般而言,都需要依靠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师能够依靠一定的资料,促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同时,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小组的形式要求学生自觉收集有关的资料,并筛选出有用的资料,从而能够有效的结合实际,对所筛选出的资料进行分析,进而能够促使行业印象感的提高。最后,学校能够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到校开展讲座,通过与新生面对面的交流,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到未来所从事职位的价值所在。

  2.2促使学生职业道德以及素养的培养

  对于从事某行业的工作而言,行业的职业道德以及素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紧跟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就业者的职业道德以及素养有着更加高的要求。对于技校学生而言,职业道德和素养不能从学生就业后才培养,而是要在学生一进入技校后就要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工作中,没有人是完全独立工作的,通常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及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一定要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下去。教师能够把全班分为一定数量的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获取学习任务,紧接着,小组要分工协作,从而能够在学习中促使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第二,灌输职业道德以及素养。对于技校学生而言,职业道德和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教师能够在布置班级的时候,在墙壁上粘贴与职业道德与素养相关的内容。

  第三,能够在班级中空出一定的位置,摆放学生亲手制作的实物,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同时,教师能够通过行业中的相关事例,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讨论,从而能够在学生的思考以及分析中促使自身职业道德观的形成。

  3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对技校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

  3.1融入企业责任制,促使班级管理制度的形成

  对于班级的常规管理而言,不单单要有学校的管理规则,同时班级也要形成独特的规章制度,然而,班级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并不能真正落实,就算是实施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在技校班级管理中应当融入企业责任制,从而让班级的每一项事务都有相关的学生负责,从而避免了责任模糊不清的情况出现。其中详细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班干部队伍一定要合格。通常情况下,班干部产生的方式可以通过民主选举、老师指派以及自我推荐进行,这些方式不单单能够选择出优秀的班干部,同时也能吸引责任心强的学生加入到班干部队伍中。当班级选择出责任心强而且工作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才能充分发挥责任制的作用。第二,明确分工。在班级中,班长是核心人物,是班级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同时也能监督、协调班级。而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等相当于企业车间的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主要是负责人员的分工。而课代表就相当于车间的组长,主要是负责单项的工作。当班级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由于有责任制,为此不能随意推脱责任。

  3.2学习企业的奖惩制,促使班级评价机制的形成

  对于班级管理而言,能够学习企业的奖惩制,有效的结合班级制定的制度,促使班级评价机制的形成。在评价机制中,主要包括体育、学习成绩以及品德,并通过百分制来明确它们的比重,由于这个评价机制包含了学生德智体三个方面,为此,能够得出学生的综合得分。通过这种评价机制,能够公平的评价每一个学生,避免教师以主观的眼光评价学生。同时,在这个评价机制中,应当添加加减分的规定,其依据是班级所制定的责任制。通常情况下,主要是由班干部以及班主任共同进行打分,同时,学生也要进行自我平分,紧接着,要对每一个学生的评分进行综合,从而能够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而且,对于得分高的学生能够参与三好学生、奖学金等的申请,而对于得分低的学生就不能申请奖学金以及三好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励得分低的学生,并促使学生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

  4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在技校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未来从事职位的相关内容以及行业的背景,进而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并能够促使学生职业道德以及素养的有效培养,最终能够达到技校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小琴.以班级文化为载体的中职德育探索[J].教育园地,20xx(5).

  班级的管理模式 篇2

  [摘要]班级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弊端日益显现,我们需要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六维管理理论为现代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六方面: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价值目标;实施信息管理,广开沟通渠道;实施知识管理,探索科学手段;实施艺术管理,挖掘和谐路径;实施权变管理,力求与时俱进;实施执行力管理,注重协调落实。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统筹协调好六方面关系,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管理效度。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六维管理模式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管理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说依赖于班级管理是否到位。因此,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为基本职能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本文拟以六维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工作实践,构建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六维模式,推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班主任工作效能的有效提升。

  一、传统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班级管理以知识、计划、策略为核心,以班主任为权力中心,班主任根据学生能力大小指定班团干部。这种传统模式虽能稳定班级,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一是易使班主任权威发生错位。部分班主任认为“管理即管理者之事”,在管理过程中凌驾于学生之上,我行我素,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淡化师生的平等权利。二是易使班主任管理带有主观性。部分班主任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主观的自我期望去要求和塑造学生,管理方法简单,内容片面,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多元需求。三是易使班主任管理方式落后。部分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的关键在于苦心寻求到能“治住”学生的秘方,而非循循善诱,教育引导。四是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这种管理模式在班级中容易产生学生“贵族”,出现“班主任指手划脚当导演,几个班团干部忙忙碌碌当主角,绝大部分学生互不关心当观众”的局面。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民主意识受到压抑;班级管理长期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收效甚微。因此,学生日益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教育需求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班级管理模式。

  二、六维管理理论及其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六维管理理论是北京大学王建国教授于20xx年提出的一个管理学新框架。它融合中西方的管理理念,克服了传统管理中的重战略轻文化的不良倾向,给现代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涵括文化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艺术管理、权变管理和执行管理六个方面,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基本内涵所在。在六维管理中,文化是统帅,信息是前提,知识、艺术和权变是手段,执行力是结果。班级作为一个现代学校组织,其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集中体现在过分重视或局限于“人”的因素上的管理。班级管理不仅应该最大限度地寻求“人”因素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应该最大限度地寻求到“非人”因素的支撑性,因为管理文化、管理制度、管理环境等这些“非人”因素的存在往往能左右班级管理效能提升的程度。六维管理理论强调“非人”因素的重要性,为现代班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的架构

  学生班级作为一个现代学校组织,其管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将六维管理理论运用于班级管理,可建构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六维模式。

  (一)实施文化管理,确立价值目标

  所谓文化管理,是指人格化的企业组织的管理方法要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培养企业组织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形成组织自身的文化。班主任实施文化管理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塑造高雅的班级文化为出发点,以完善健全学生人格为落脚点,注重价值目标、和谐班团以及综合实践的文化构建。第一,价值目标的文化构建。价值目标是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激励学生向上的动力;它的构建要以学生的全面、主体发展为指向,注重针对性和层次性,形成目标价值体系。第二,和谐班风的文化构建。班主任应有良好的教风和作风,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选准突破口,精心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充分运用舆论力量等来培育良好班风、学风。第三,综合实践的文化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而且要在实践中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文化管理需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炼,从而将价值理念浸润于学生内心。

  (二)实施信息管理,广开沟通渠道

  信息管理是指各行各业各部门搜集、整理、存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班级信息管理核心是获得班级管理的适用信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班级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管理,这就要求建立健全机动、高效的班级信息管理机制。第一,信息的收集。班主任可通过自己观察、向家长了解、与学生攀谈、查阅档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信息,并保证信息的来源渠道畅通。第二,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班主任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做好班级日记、备忘录等工作,为班级的有效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第三,信息反馈。信息加工处理后,区别不同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作为教育学生、因材施教的依据。

  (三)实施知识管理,探索科学手段

  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与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科学的知识管理手段就是要努力实现班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

  第一,设置适当管理目标。班级管理首先要根据班级实际状况,引导学生制订出恰当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的设置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体现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第二,倡导民主管理观念。班主任要相信学生,发扬民主,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个性在平等、宽容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第三,建立科学管理制度。要搞好班级管理,教师必然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制度的制订,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样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从而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意识。

  (四)实施艺术管理,挖掘和谐路径

  艺术管理是艺术组织或个人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是以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取得最有效的管理效益的一种管理行为,其核心是如何用艺术而非科学的方法激励和领导不同的个人或团队,以追求特效和美感。挖掘和谐的艺术管理路径就是班主任能否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有效激励学生共同努力,实现班级目标。

  第一,批评教育艺术。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上小学时,一天他偷偷把校长的宠物狗杀了。校长决定“惩罚”他。怎么罚?罚他画一幅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事后,约翰·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所打动,发奋学习,终于成为科学巨匠。假如当时校长采用粗暴的惩罚手段,这位未来的科学家很可能便从此“夭折”。批评处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必须有适当的处罚,但运用处罚手段应注意适度、及时、公正。

  第二,模糊管理艺术。班级管理大可不必面面俱到,事事问津,时时“认真”,大事要清楚,小事可模糊。这样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由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刚”“柔”相济管理艺术。“刚性管理”要求做到一个“严”字;“柔性管理”要求做好一个“疏”字。要取得好的效果,班主任必须将“刚”与“柔”有机结合,做到刚有据,柔有理,刚柔相济。

  (五)实施权变管理,力求与时俱进

  班级权变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管理不存在一种普遍的原则和方法,只能权衡环境的变化,变通管理方法,以达到管理的动态满意。权变管理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班主任应根据变化的环境和对象变更管理方法。一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育人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班主任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整合校内外的各种因素,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二是坚持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班主任应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校内条件,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等,更新工作方法,重视细节管理。三是坚持因人制宜,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应坚持随机应变,不断解决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班主任还要因材施“管”,因人而异,给学习困难学生信心以达标,给优秀学生压力以攀高,引导学生参与竞争。

  (六)实施执行力管理,注重协调落实

  执行力管理就是通过对文化、信息、知识、艺术和权变五种执行力的协调管理以达到整体执行力的最大化。班级执行力管理要求班主任协调文化、信息、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以更好实现班级目标。这五种单维执行力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木桶效用,其中任何一种执行力的缺失都可能导致班级执行力管理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没有文化执行力,意味着知识有害,可能进行错误的班级管理;没有信息执行力,意味着知识为零,班级管理缺乏确定性,决策失去信息依据;没有知识执行力,意味着班级管理缺乏科学方法,其他执行力就失去效率基础;没有艺术执行力,意味着知识丑陋,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励和领导学生参与班级建设;没有权变执行力,意味着班级管理僵化不能变通,它会大大提高其他执行力失败的几率。因此,班主任实施执行力管理,就要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协调各方,全面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中关系的协调

  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中,六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信息管理是前提,文化管理是关键,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是手段、方式和方法,执行力管理是保障,这六维统一于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班级管理目标。虽说六维在班级管理中具有其他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班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六维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班主任要协调好它们在班级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

  第一,引导:班主任直接管理。班级建立初期,班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信息管理和文化管理。班主任应及时把校纪班规等信息灌输给学生,广泛收集学生信息,有针对性地引导、规范学生行为。实施信息管理是为班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确保管理的确定性、风险度和真实可靠性。此阶段,班主任还应特别注意在学生中的威望和影响,大力推行文化管理。班主任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不同时期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引导班级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班级“个性”,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

  第二,认同:师生共同管理。班级凝聚力基本形成后,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应逐渐向班委会转移。这时,班级管理的重点是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这个阶段,班主任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和选拔好学生干部,班里出现问题时,应先让学生提出解决办法,再进行分析、比较学生意见,采纳合理建议,提出解决办法。班主任还应不断更新班级管理的手段,加强知识、艺术和权变管理,有效地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和全体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出师生共同管理班级的良好氛围,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第三,内化:学生自我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是文化管理取得成效,即班级价值取向正确。健康舆论已在班级中成为主导。这时,班主任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执行力管理,指导班团干部开展好工作,让学生轮流值日,实行值日班长负责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实现班级管理“群众化”。实行执行力管理,一要保证思想认识落实,二要保证管理协调到位、措施落实。班主任要抓好各项管理措施的检查、协调、落实,既要严格执行管理方案,把每一项具体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行动上,同时还要注意各项管理措施的协调,从整体上把握管理目标的实现,多管齐下,追求班级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班级的管理模式 篇3

  (一)班级常规管理(依靠规章制度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根本单位。班主任通过组织和领导班集体,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来实现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极大。

  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大致包括:班级教学常规管理,包括教育正常秩序、新学期学生座位的安排、自习课、考试纪律、考勤、请假制度等;班级各项建设,包括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小图书馆组织、黑板报小组组织、教室布置等;了解研究学生,包括班级日志、班史编写、周记检查、学生档案建设等:学生卫生保健,包括卫生习惯培养与检查、常见病的预防、学生体检等:班级总结评比,包括年级操行评定、三好学生评选、班级总结及奖惩等;假期生活管理,包括校外学习小组组织、假期作业布置及检查、学生联络网的组织等。

  班主任进行班级常规管理既是一项琐碎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同时表现形式又是千变万化的。班主任不应满足于按常规办事,而应发挥工作中的独创性,以顺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创造出更多的班级常规管理的新方法、新经验。

  (二)班级平行管理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平行管理是指班级中的每个学生以同等身份和平等的思维方式参与班级建设,强调集体教育、集体管理、集体效劳。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可以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实行平行管理模式有以下要求:

  (1)要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实践证明,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可以鼓励和推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不断进取;反之,一个不好的集体那么会使学生松散疲沓,甚至相互影响,沾染各种恶习。因此,要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就要耐心组织、精心培养一个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团结一致的由关心集体的积极分子组成的领导核心,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纪律,朝气蓬勃、团结友爱的坚强的班集体。

  (2)要善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班集体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管理者在工作中,要面向班集体,通过班集体影响和教育个别学生,充分利用班集体的目标、要求、舆论等,使之成为教育因素,鼓励学生向上。

  (3)要加强个别教育。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强调教育集体并不否认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个别教育不是仅仅指对后进生的教育,也包括对优秀生的教育。

  (三)班级民主管理

  (1)把班委的组建权交给学生。班级管理主要由班委干部实施。班委会能否获得学生认可,往往决定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态度;而且因为先入为主,它甚至决定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把班委会的组建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秀者,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以后这些干部开展工作比拟容易获得其他学生的配合和支持。

  (2)把班规制定权交给学生。班规是用来抑制学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的规定。因此,可以先让学生列举出自己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制定出约束的方法,然后班委会在班主任指导下将全班学生的方法集中起来,就成了初步的班规。这样的班规由于是学生自己制定的,让学生充分行使了自己的权利,所以比拟容易让学生接受,施行起来也会少许多阻力。

  (3)把活动的组织指挥权交给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及强大的凝聚力的形成,除了纪律规定的约束外,主要靠举办一些活动来实现。活动的形式很多,除了传统的演讲、辩论、唱歌、讲故事之外,还可以向电视等传媒学习。可供利用的时间也很多,班会课、自习课、课外等都可以用于组织活动。活动的形式和时间由班委会在班主任指导下统筹安排,征得全体学生同意后,形成活动方案。这样开展的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四)班级目标管理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集体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 3 / 12

  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其理论核心是将传统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班级目标管理应成为有结构和层次的系列管理,我们可以在实践中逐步依据不同的标准把管理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集体目标、个人目标;综合目标、单工程标;德育目标、学习目标、管理目标等。

  班集体的目标系统应该是一个由整体目标和纵横关联的目标有机组合而成的目标管理网络。例如,个人目标既要包括个人的学习目标,又要包括德育目标;既要包括个人的近期目标,又要包括中长期目标;既是集体目标的组成因素,又与集体目标对立统一等。也就是说,班集体的目标管理绝不应是单一的、孤立的,而应当是自成体系、互相关联、不断运动的。

  班级的管理模式 篇4

  摘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是教育事业的主体,高中班主任必须在班级管理中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始终,以此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文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对以人为本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班主任;高中班级管理;以人为本

  作为教育领域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班级管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育事业要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素质教育也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为班级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了重要依据。那么,高中班主任究竟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呢?笔者根据已有的工作经验,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学生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在心理学界,人格是指个体所特有的,与他人明显不同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俗称“个性”。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渴望得到教师、家长和同伴的肯定。所以在管理高中生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切实从他们的心理特征入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样才不会引发他们的逆反情绪,使他们接受班主任的管理。比如在我们班有一个女生,上课时总是打瞌睡,心不在焉,学习成绩不尽乐观。通过家访,笔者了解到这个女生在初中时成绩也不是很好,但初中的学习负担不是很重,作业也不是很多,所以她勉强能跟上学习进度,但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环境变了,学业负担多了,这个女生一下子难以适应。

  在家访中了解到这个女生在学习方面也很努力,每天看书都看到半夜,但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所以成绩不见起色。后来笔者找到这个女生,和她进行交流,她一见到教师就流下了眼泪。笔者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她成绩不好,对不起老师和父母。见到她这样,笔者告诉她,找她的目的不是批评她,而是想和她一起找找学习的好方法。听到笔者这样说,这个女生的神情放松了不少。接着笔者说,每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所不同,不能一味否定自己,要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成绩就会有进步。后来,还帮助她制定了学习计划。在笔者的鼓励下,这个女生的成绩果然有了起色。事实证明,高中生正处于形成自尊心的关键期,有时候难以接受教师的说教,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保护学生的面子,对他们循循善诱,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二、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随着生理发育,高中生的大脑功能不断完善,他们勇于尝试,但有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就需要班主任加强引导,引领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比如我们班的`大部分学生都很聪明,学习很上心,但是仍有部分学生沉不下心学习,不想吃苦,他们上课不主动记笔记,不按时完成作业,如果让此风蔓延,必然会影响班风。如果强行压制,难免会激发学生的逆反情绪。所以,笔者使用了引导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笔者联系了几个已经毕业的学生,让他们帮忙做一个《致正在努力的你们》的课件,为我们班的学生讲述对高中生活的总结。由于毕业生与本班学生年龄差不多,讲的内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听完毕业生的讲述后,我们班很多学生陷入了沉思,思考自己的行为。这时候笔者再告诉他们,一寸光阴一寸金,虽然现在的高中生活比较苦,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要抓住现在的有利时机加强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未来更美好。在笔者的循循善诱下,我们班的班风果然好了很多,学生们主动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三、以情育人,滋润学生心田。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而“情是万象之首。”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充分投入“情”,对学生以情带情,以情育人,必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比如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学生迟到的情况,如果不加以及时处理,学生可能会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如果管制过严,又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所以,笔者在管理中采取动之以情的方式。

  对于难得迟到的学生,笔者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微微一个点头示意,学生就可以进教室;对于经常迟到的学生,笔者会在课余时间找到他与他一起交流,询问原因,有时候还会帮他主动找几个理由,比如路上被车堵了、车胎爆了等等。然后再和他交流几句最近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现在的高中生自尊心极强,他本来就知道迟到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得到教师的宽容,一般都会对教师产生好感,保证下次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总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将他们培养成祖国花园里最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美)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H。Maslow)著,冯化平编译。人本管理模式[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xx。

  [2]郭石宝。简论班主任管理艺术[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xx,(1):102—103。

  [3]冯铁山。从“师本”走向“生本”[J]。语文教学通讯,20xx,(25):100—102。

  [4]保俊。教在其中育生自在———小议班级管理的技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8)。

  [5]温炉荣。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J]。快乐阅读:开心辞典,20xx,(14)。

  [6]王新亮。班级管理民主化尝试[J]。中国德育,20xx,(3)。

  班级的管理模式 篇5

  为了营造一个具有特色的和谐班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班干部是完成和谐班级建设的核心,是和谐班级建设中的“领跑者”,是和谐班级建设的“翅膀”,必须起到带头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使班干部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和谐班级的建设当中去,当和谐班级的主人翁。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班级管理建设

  1、建立有力的班委会

  要实现班级的总体目标,使组织朝着团结友爱的方向发展,必须加强班集体的领导班子和骨干队伍建设。班主任要重视培养班级核心力量,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在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培养一批有威信、有能力的班干部,让他们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二是要调动一批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学生分工负责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使一部分学生在班级目标和学校制度的约束下努力工作,增加其竞争意识和责任感。三是要设置各种竞争的氛围与环境,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

  在班干部的使用上,要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抛弃保姆式的管理方式。班主任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创新改革。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从思想深层次上引导学生干部严于律己,不断完善自我,锐意进取。

  2、加强以“五自”教育为特征的自主教育

  自我管理。即把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形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形式,确定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

  自我学习。自我学习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请教高年级的学生、学生会的干部,请教班主任或熟悉的老师,也可以走出校门请教家长或专业人员。

  自我锻炼。学生只有全心参与班级建设工作,为班级服务,为班级奉献,才能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及信息处理的能力。

  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应建筑在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如开专题讨论会,或成立帮教小组,帮教后进学生等。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包括自我评议、小组评议和班级评议,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我评价要有民主性、导向性、科学性,以体现学生的进步和个性发展。

  二、班级文化建设

  1、制度文化建设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我们必须制定一定的措施和制度来帮助和监督学生的行为。为此一开学我就召集全班同学商讨制定班级公约、清卫工作实施细则等让学生自己对自己在上课、作业、自习课、早锻炼、用餐、睡寝、和同学相处等方面提出要求。老师在此过程中也提供一些比较具体的建议,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一个好的班级,必然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神在鼓舞和鞭策学生为班级服务,把班级建设好的。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文化的话,那么这个班级就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就有了自己的形象,这一种文化就是一种精神,它看不到,但又无处不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和老师。班会课就是培养这种精神的最好阵地。本学期初我和同学们一起商量着把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定为我班的班训,并且在随后的多次班会课让学生谈感想。制定“共同努力,永不言弃”为班的口号,让同学们间应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只有大家都进步,我们这个班才能算真的'进步。每位同学应该积极向上,善于向困难挑战,永不言败。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论是环境的布置还是精神的创建,都离不开学生参与。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才能使这一项工作得到实施和发展。

  3、召开一系列有特色的班会提升班级文化内涵

  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感触很多, “尊重他人,传递温暖”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感悟了在校尊重同学、尊敬老师,在家尊敬孝顺父母的必要性,在社会上尊重礼让他人的重要性。主题班会“我为自己自豪我为自己骄傲”。 让同学们更了解拼搏的精神,并传承这一优秀的精神品质,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发扬拼搏的精神,当失败的时候,带着拼搏的信念坚强地面对,失败也会变得渺小。让同学们懂得了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是多么重要,让生命像鲜花一样绽放才是我们生命最好的诠释。班会“培养良好的习惯”让大家再一次明白细节决定成败,好习惯可以让你成功,环习惯可以摧毁你的一切。 “什么是美”大讨论让同学们知道了中学生应该怎样穿着打扮和得体的言行举止,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外表美和心灵美,对学生触动很大。

  本学期,在所有任课老师的努力下,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知道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是长远的、全面的。我们班级的文化建设,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历程中,良好的效果已逐渐展现出来,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和勇气。我相信:健全的富有生命力的班级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班级的管理模式 篇6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保姆式”、“警察式”的班级管理显然不符合德育规律,更不适应现今的社会。综观当前的教育改革,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成为现代班级管理的重要追求目标,因为这达到了“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给学生创造自我发展、主动成长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完成自己能够想到的事,让他们自主管理属于他们的班集体。那么,如何实现班级自主化管理呢?

  一、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基本条件

  1.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尊重学生是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的基本前提,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应使学生明白他们虽然在知识经验上与老师有一些差距,但在这个班级中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见解,都有权参与班级的管理;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同时,尊重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在尊重他们的选择权利,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心,从而自觉融入到班级中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他们才是班级的主人,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自己,而且代表整个班级。

  2.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尽可能的学会自我管理,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才能实现班级的自主化管理。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优秀但缺乏参与班级管理热情的同学,要经常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逐步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对于那些因表现不突出甚至落后的同学班主任就要给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并随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信心。

  二、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1.以学生的意愿为前提,民主选举班干部

  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通过采取个人报名、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举学生满意的班干部。同学间相互比较了解,什么人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会考虑得很周到,而且对自己选举出来的班级干部他们也都比较信服,这样就搭建了自主管理的基本框架。

  2.明确班干部职责为基础,给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团结和教育全体学生的核心力量,可以形成正确的舆论,去影响、调动其他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因此给他们自主管理的空间,可以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克服困难的意识,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

  3.建立互助小组为单位的竞争机制,激发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在全班建立互助小组,各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评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竞争也促进自身和班级各项工作不断进步。

  4.增设管理岗位实行岗位轮换

  管理岗位可以给学生很多的锻炼机会,这也是班干部集体意识强,组织能力等各方面比较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增设管理岗位如“值日班长”、“多媒体管理员”等,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做班级的主人。定期实行岗位轮换,使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责任,其能力也得以有效地提高和发挥。 5.建立总结评价机制,完善自我管理

  评价是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班级管理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建立定期地、全员参与地总结评价机制,能使每位同学深切感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有责任和义务为班级工作尽心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会管理,进而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有几结合,但要以肯定学生工作,激励学生发展为原则,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管理班级的热情。

  三、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的'效果反思

  通过班级管理实践,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在促进班级管理、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提升

  学生才是班级真正的主人,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在自主管理模式下,全体学生既自我约束,又互相监督,既积极竞争又团结协作,培养了他们的非智力素质,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2.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得以增强

  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有机地把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以及自信心等相结合,这样通过担任多种班级管理角色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强化,并很快转化成对班级的热爱,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3.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不断得以提高

  自主班级管理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全班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显著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促进了班级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班级各项活动能自主开展。

  4.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发展

  在构建自主班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学生更多地看到同伴和自己的长处,让家长和老师也更多发现他们的发展潜力,形成了推动学生不断进步的积极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自主管理模式下,被动的管理变成主动的管理学生的前进、向上的内驱力在此得到了激发,班级自主管理还为每位学生创造了参与组织管理和实践的机会,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进自身组织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发展。

  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能够自我管理,并具备合作意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真正人才,学校要强化班级管理改革与创新必然要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然,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复杂过程,我在构建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方面做的还不够,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和探索不断完善和发展,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班级的管理模式 篇7

  [摘要]新的教育体制下,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班级管理质量主要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和治学理念,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学生、引导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研究新形式下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生发展;集体精神

  一、当前班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压力大,难以兼顾班级管理。当前我国中小学中,受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的影响,教师教学压力普遍较大,班主任除了要进行好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做好管理工作,工作压力更是进一步加大。第二,班主任津贴少,管理形式化。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级管理,而且希望通过提高班主任津贴等措施留下一批优秀的班主任人才,但成效一直不理想,全员育人更容易成为空话。

  二、新常态下班级管理职能

  1.班级管理的组织职能

  班级是学校中的一种社会性组织,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班干部是班级结构和班风建设的骨干,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师生联系的纽带。班干部的模范作用能够对其他同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在班级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同学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集中的力量,促进班级的管理工作。要发挥好班级管理的'组织职能,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并以其为班级管理的首要目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发现时,应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德服人”,通过言语的教化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尊重其个性发展。

  ②形成科学、民主、宽松的管理体制,实现学生的自由成长。要尊重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发展。早在1999年成都某学校内就有了班级内部的班干部自荐和选举制度,实现了“圆形”管理,把班级管理的责任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使其在共同的利益目标下不断努力奋斗。正是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让同学们学会了创新、发现和行动,懂得了“全局”意识,锻炼了交流能力。

  ③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形成优良的班风。班级内部的舆论能够左右学生之间的正确关系,使他们在互相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辨识能力,增强与人交流的能力,从而为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做准备。

  ④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情景教学,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变形记》是一档当下热播的电视节目,这档节目通过角色互换的模式向我们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综合素质能力。针对班里同学有乱花钱、乱上网、和父母顶撞等问题,我们选取了刘珈辰和杨杰互换变形一节。

  本期主人公刘珈辰和杨杰是两位身份截然不同的学生,刘珈辰是一个家境不错的叛逆少女,杨杰是云南文山一名穷苦女孩。结局中刘珈辰改变了不少,决心不再乱花钱好好读书。学生们很受感动。我们召开了主题班会,班会设计了三个问题,本期哪一个镜头最让你感动?你为什么感动?感动之余,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争先上台,说出自己的真心感受,并满含热泪地用心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2.班级管理的计划职能

  班级计划的制定关系到未来一段时间内班级管理的走向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段时间内班主任工作目的和意义,以及班级性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等情况的落实。它把学生短时期内的活动放在整个生命发展过程中,从多学科的角度审视班级计划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3.班级管理的育人职能

  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体质教育、心理教育、社会性教育等方面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班级就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家,怎么用心去经营,则需要我们一天天一年年不间断地维护。新教育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觉管理班级事务的能力,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进而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三、结语

  班级管理工作琐碎并且任务繁重,班主任要认识到班级管理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只要我们爱学生,学生也一定爱我们。我们的爱会唤醒学生的激情,学生的爱会唤醒我们的幸福与快乐。就这样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共同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我们要用更宽阔的胸襟、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为学生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敏.论班级管理的职能及其意义指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6).

  [2]李涵.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xx,(04).

  [3]魏凤春.浅谈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重点[J].教育观察(下半月),20xx,(04).

  班级的管理模式 篇8

  1幼儿园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

  1.1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班级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是促使学校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班级与年级、院系以及学校共同构成了我国传统学校的组织管理模式。由此可见,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园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幼儿园学校应重视班级管理工作,从而完善幼儿园学校管理的运行机制。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孩子得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孩子的成长环境与班级管理体制息息相关,完善的班级管理体系更有益于教师自身的管理与孩子的自我管理。此外,这对于幼儿园良好的班级学风建设也大有裨益。加强幼儿园班级管理,对于提升幼儿园班级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水平以及幼儿园未来的整体发展进程都有着良好的作用。

  1.2幼儿园班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对班级管理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区。如:一些幼儿园的老师缺乏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有些老师将幼儿园孩子当做成年人来管理,采取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方式来严格要求孩子,因而没有对孩子形成正确引导,无法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应有的效力。此外,还有一些幼儿园老师,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差异,不论是哪个孩子对采用一样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幼儿园发展的需求,孩子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导致整个班级向心力不强,对班级的.整体凝聚力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1.3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创新模式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应正确引导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孩子自我管理适合孩子发展的需要,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孩子更容易有针对性地发现与改善自身问题,从而有效增强孩子的管理经验。孩子作为班级管理中的被管理者,同时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管理者。幼儿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孩子的自我参与意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强化孩子的自我决策意识。此外,幼儿园创建优良的班级氛围,可以使孩子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如:部分幼儿园老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候,孩子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此时,教师应该对班委会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幼儿园班级管理应充分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管理班级时,老师对于孩子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从而使孩子能够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同时,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充分细化,从而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遇到的各种事情,并进行有效地引导。此外,班级教师还应该充分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挖掘孩子的创新潜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意识,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幼儿园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2.1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学习共同体简单来说是由学生群体和家长、教师等共同组成的团体。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是文化、知识与学习者。学习共同体各成员大都是为了一个相同的目的,或为了解决同一种问题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他们之间相辅相成,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型式。

  2.2构建幼儿园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意义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积极推进幼儿园校园文化的创建。新型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位孩子所懂得的东西都深刻影响着学习共同体,反过来学习共同体也积极促进着幼儿园校园文化的创建。新型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将自己的长处与其他孩子交流、互补与完善,这对于创建丰富多彩的幼儿园校园文化有着积极作用。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促成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新型学习共同体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孩子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地位,有着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孩子和教师可以适时的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更有益于促成幼儿园班级和校园的和谐文化。

  3结束语

  总之,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新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幼儿园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完善自己的教育体系应该是每一位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班级的管理模式 篇9

  一、基于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究

  1.辅导员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倘若要想为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的话,那么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师资力量或者说辅导员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各个高职院校就出现了一个重点的研究话题——如何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如何提高有效利用其它措施实现管理模式的高效化。为此,各个高职院校的领导者们就要做好对辅导员们的引导作用,时刻提醒辅导员们要对学生进行系统而高效的管理。

  2.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很多辅导员认为学生们已经进入到大学,就放松了对学生们的管理。其实,恰恰是因为刚刚迈入大学,大部分学生会觉得自己难得经过十年寒窗,终于可以换来在大学的轻松自在。基于这种现状,导师们更应该紧紧抓住学生们的心理,努力贯彻和落实严谨的管理制度。例如:想要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辅导员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回答,从而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学习心理,以及存在的很多实际情况。3.日常课堂和考察存在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从某些角度来讲,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日常课堂和考察上薄弱的方面。据统计结果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在很多高职院校内,外聘教师越来越多,而在校园实践的教师越来越少。外聘教师虽然有着很高的学历,但是与学生的接触也就仅限于上课的分分钟,对学生的关注和教育往往也不到位,因此才会造成这种局面。b.校园内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学校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管理监察的力度不够到位。例如:在现在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都存在这样一种心理——就算期末考试考不过的话,补考的时候交点补考费,也肯定会考过的。因此,长时间这样下去,学生们的学习激情都将不复存在。并且,在这种环境下,也很少能培养出一些高质量的人才,那么,长期与此,高职学院在社会上的地位也逐渐会不堪入目。

  二、建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模式的核心和基础

  1.完善班级管理机制,提高对学生的管理水平

  管理机制的建立也是要有一定的标准的,班级的有效管理,是要建立在适合班级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的同时要注意是否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那么,为了建立出适合班级的管理体制,就要对班级情况有所了解。有哪些了解班级情况的方式呢?例如:辅导员可以在开班会的时候,让每个人学生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上目前班级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折起来由班长统一收起来。每个班级里肯定都有为班级着想的学生,因此,在这些纸片中肯定存在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辅导员进行对班级的管理。

  2.调动班委工作积极性,实现班级高效管理

  在大学里,进行对班级监督和监察的一般都是学校的学生工作部(比如学生会及其分支)来进行统一管理的,那么班委的主要工作一般都是帮助辅导员进行一些通知的传达,而渐渐忽视了班委管理班级的一些优势。例如:班委比辅导员更加亲近学生,班委比辅导员更了解目前班级的现状等等。如果有效利用好班委的管理能力,将对班级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有很大的帮助。

  3.改革班级管理体制,推动班级管理制度开展

  改善班级学习氛围、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班级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加强对课堂的管理力度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倘若课堂的管理有良好的效应的话,不仅仅可以实现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的高效化,也可以增强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如果对班级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将会为班级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班级管理体制的实际效果的措施

  1.不断更新实施学生管理的理念

  怎样实现对班级学生的有效管理,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都有着很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这就要求对于班级管理的理念要做到与时俱进。毕竟,现代的大学生都比较喜欢与辅导员以朋友相称,跟辅导员和平共处,有着平等的交流和相处的方式。因此,对于班级管理的管理理念就要做到与时俱进。

  2.为学生培养专业兴趣提供帮助

  如果面对的刚刚迈入大学的大一的新生,他们面对专业的态度一般都是很茫然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就要提供给他们一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帮助。如果面对大二、大三的学生,他们随着时光的前进,也许对专业不再像大一的时候那么热忱,而是大多都趋于平淡,那么面对这种状况,辅导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讲座,使他们对于专业学习的热情之火再度复燃,那么从此在大学里有了目标,久而久之,态度也会随之端正,同时也就有利于辅导员对班级的管理的进行。

  3.“生本理念”,正确引导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发展情况,利用大学中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去培养学生们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在色彩斑斓的集体活动中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从而使健康、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成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

  四、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教学的现状

  在现代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的教育中,确确实实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大批的高质量人才。并且,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财经这门专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然而,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之多。正因为财经专业的备受关注,很大一部分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就失去了斗志,失去了奋斗的精神,在他们潜意识里,都认为已经有了工作上的保障,因此便放松了在学习上的警惕性。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在高职院校里,财经专业的教育课堂上,存在着那些问题和缺陷。

  1.学生学习能力差,自身水平不够高

  现在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逐渐降低,造成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的质量不够好,因此,相较于普通本科的大学生,都与之具有相差较大的学习能力和自身水平。说到学习能力,数学这门课程是与学习能力息息相关的。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这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显然是不具备任何优势的。

  2.学生动手能力差,实际操作能力跟不上现代企业的发展步伐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不仅仅局限于对于财经专业的人才上,因此,这就要求学习财经专业的学生们要学会拓展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看得到未来事业发展的趋势。相较于普通本科,高职院校与之最大的区别就是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注重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将面临的情况。因此,如果高职院校不能紧紧抓住这一个优势,那么高职院校今后的发展道路就开始让人心生担忧了。为此,学生们要经常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注重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

  五、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

  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大学中需要辅导员重视的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特别是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而言,良好的思想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1.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会认为高职院校比不上普通本科,自己选择进入一所高职院校也是属于一种无奈之举。为了避免这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出现厌学、混学,甚至是退学的局面发生,就要帮助学生们建立起自信心。其实,每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与普通本科比较,也具有自己特有的优势。

  2.改变学生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很多人拒绝高职院校,拒绝的原因就是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就对高职院校存在很多的偏见。例如:很多大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就可以放松学习了。有很大一部分高职的学生,认为是自己高考失利导致了进入高职的结果,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习惯不好,才导致不想要的结果的。因此,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督促自己认真学习。并不是说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以就业为目的的,比如有专升本的途径可以实现从专科走到本科,因此,学习永远都是学生的根基。当然,只有让自己的大学生活便得丰富多彩,才不后悔在大学里走一遭。

  六、总结

  面对高职院校分数线下降,从而导致生源质量不过关的这种局面,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对于班级和学生的管理制度。而财经专业的学生在面对社会现状,也需要提高自己的自觉性,实行好对自己的监督和监察。无论是普通本科还是高职学院,大学都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然而人才的成功培养,是靠环境、班级的管理制度以及学生日常自主的学习共同影响下才能实现的。为此,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努力实现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班级管理制度,为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同时也为众多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和就业平台。

  班级的管理模式 篇10

  一、实验目的

  进行班级管理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加强班级管理的力度,减轻班主任工作强度,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

  二、实验研究的内容

  1、分层管理,逐级监督。

  2、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逐级管学生,学生可充分发表管理班级的意见和方法。

  3、细化学生管理的内容和职责。做到班级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4、对不认真负责的学生、违反班级纪律卫生等班规的行为的教育手段方法。

  三、实验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1)班主任要把班级当成一所小学校来管理,首先要有严密的班规班纪来制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立规矩,强管理,方可见成效。(2)班级必须层层管理、层层约束。班主任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很累的,也抓不过来,当然效果也不会好

  2、创造性原则摒弃教师一人看管、一味训斥的班级管理方法,多动脑筋琢磨、多总结,在大的原则下创造性的进行班级管理,做到省时、省力而且高效。

  四、实验年级

  五、实验的过程

  (一)学校制定实验的总方案,提出实验的要求,实验的建议。(11月末前)

  (二)各班班主任根据学校的'实验方案,制定班规班纪,上交班规班纪。班规班纪包括班级分层管理示意图、各岗位职责、专项任务承包、教育惩罚方法。

  (12月末前)

  (三)落实班规班纪,强化班级管理。班主任根据班规班纪落实的效果及时修改班规班纪,使之更有利于班级管理的效果。(20xx年3月—4月底)

  (四)总结班级管理经验,普及推广实验成果。(20xx年5月后)

  六、实验的思路和建议

  (一)班级分层管理图示

  班主任

  班长

  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生活委员

  (兼安全信息员)

  课代表

  专项任务承包专项任务承包专项任务承包专项任务承包专项任务承包专项任务承包

  (二)建立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

  1、常务班长职责

  (1)全面负责班级同学的德、智、体、美、劳各项活动的开展,在为同学服务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2)及时传达学校和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的要求,并安排和督促本班学生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

  (3)及时听取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建议,及时向班主任反映班级情况,以便于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情况。

  (4)负责领导、指挥和督促班委会其它成员开展工作,并负责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评价打分和总结。对因态度不认真的问题,班长有权对班委会成员进行严厉的批评,并进行班纪惩罚;如果因能力问题,工作不到位时,班长要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并协助和指导这位班委会成员开展工作。

  (5)学校对班级的检查减分情况,常务班长要进行责任追究,查清情况,有权按照班规班纪进行教育和惩罚,并在班级中对违纪的学生二次减分。

  2、其它班委会成员职责

  (1)班委会其它成员包括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生活委员6人。这6位班委会成员都在常务班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认真听取常务班长对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意见。

  (2)学习委员职责:在常务班长的安排下,负责指导各学科课代表开展工作。负责早自习、其它课的组织纪律,对违反班规班纪的学生进行教育、惩罚、减分。协助老师做好考试的组织安排和成绩登分工作。负责安排学习方面的专项任务承包,并对专项任务承包人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打分。做好学习方面的打分记录。负责每周一班队会课上对上一周班级学习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表扬、批评、要求)。

  (3)体育委员职责:在常务班长的安排下,负责班级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的组织和安排。具体负责班级的晨跑、大课间

  班级的管理模式 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经途径,就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管理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的班级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但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通过“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这种模式,正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班级。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具有自主、合作、创新素质的人才,特制定此方案。

  二、模式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方略。

  三、理论基础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心理基础——群体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4.人本管理理念。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日益成为真正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班级人本管理是指班主任把学生是班级管理主体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班主任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

  四、目标任务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制造,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目标主要有:

  1.学会参与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学会自我教育,提升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3.增强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4.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管理。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在班级小组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与同伴合作,获得共同提高。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了才干,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五、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2.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

  3.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在分组时,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4.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

  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各科都有带头人,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5.座位的安排要合理。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两两相对而坐,优秀生居中,中等生和待转化生分坐两侧。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6.阶段性随机调整。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小组进行重新编排。

  7.具体分组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班级人数不同而不同,一般每班以5-6个小组为宜,每组6—7人。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乐生、善学生、勤学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1)自由结伴式组合。

  “自由结伴式”是学生自愿的、主动的进行组合。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居。以这种方式让学生组合在一起,学生们会觉得因志趣相投、习性相近或是学习情况大体一致,可以使学生的关系容易相处,也有利于教育者在学生处于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观察、研究学生各方面的内在素质,如学生的自控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容易形成非正式团体,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

  (2)点兵点将式组合

  “点兵点将式”就是事先制定“游戏规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形式,民主选举产生组长(也可教师指定),再由选定的组长按照事先约定的先后顺序通过“点兵点将”的方式进行组合。

  (3)互补促进式组合

  采用“互补促进式”组合,即把在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情况、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素质所处层次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方式,它有利于班级总体素质的较快提高。它有几种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让调皮的、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的、自制力强的学生在一起;让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让思想品德修养悬殊的学生在一起;让学习差异较大的学生在一起;让胆小的、讷言的、性格内向的学生与胆大的、善言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在一起。当然,每一种分层方法是根据班级在一定阶段内需要整体优化的某个方面来进行的。上述组合有针对班级的纪律、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加强而言的;有着眼提高全班学生的道德素养;也有着力于整体提升学生文化成绩的。不管哪种组合,都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一种互补。

  (二)小组的构建

  1.正副组长:负责学习小组的管理。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下达上报的作用。在正副组长带领下,阶段性的对组规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

  2.学科组长:负责各学科独学管理,分配学习任务、做好小老师工作;负责导学案、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负责记录《学习小组考核“课”记录表》学习部分情况。还应组织好小组讨论,并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3.纪律监督员: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维护,对于上课出现的说话、嬉笑、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负责本小组《学习小组考核“日”记录表》生活部分的记录和考核量化工作。

  4.分工负责: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以上设置,班主任、任课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用、整合、增减。

  (三)小组的建设

  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在“人人”系统中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起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传统的班级管理只重管理思想的灌输,学生少有角色体验。小组合作方式的管理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塑造自我的良好形象,最终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小组文化的形式。

  (1)有形文化:记录表册、组牌、组训、小组园地、粉笔等等;

  (2)无形文化:指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

  (3)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2.小组文化的内容

  (1)制度文化。包括:组规、小组公约、一日常规细则等

  (2)精神文化。包括:组名、组徽、组训、组歌、口号、誓词、格言、偶像等

  (3)目标文化。包括:个人目标——如《我的人生规划》;团队目标——如小组Pk;即时目标——如《我们的约定》等

  (4)自主文化。包括:由班委会、各小组组长、各宿舍舍长共同制定班级自主公约;班级内已经形成了自主、自觉、自愿的氛围,凝聚力、荣誉感、执行力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等。

  (5)学习文化。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

  (6)成长文化。责任、理想、拼搏、感恩等成长要素。

  3.文化建设的步骤

  (1)科学构建小组。一是民主选出组长。这里强调组长的产生一定是依靠民主的形式,只有民主选出的.组长,学生才会服从管理。二是组建管理机构。在班主任指导下组建管理机构(组长、纪律监督员、学科组长等)。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创设组标口号。由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徽、组训、组歌、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阿甘班”——以班级文化“善良、勇敢、快乐、重情、重义”而定组名为“甘之善”、“甘之勇”、“甘之情”、“甘之乐”、“甘之义”。又如“五行班”以班级目标“身体行、思想行、精神行、态度行、学习行”而取名“闪闪金”、“欣欣木”、“上善水”、“星星火”、“厚厚土”,用天下万物五行相克、五行相生之谐以期“克”缺点、“生”优点。

  (3)科学制定组规。由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

  (4)开展团队活动。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组长共同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5)展示合作成果。建设小组“学习园地”凝聚小组集体智慧,彰显小组魅力风采,让小组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6)动态管理小组。公平、公正、公开进行捆绑评价,有章可循实施考核奖惩,提高小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

  (四)小组的管理

  1.管理原则:

  (1)一贯性原则:班级小组管理的机制一旦建构好,就应该严格遵照,实行一贯做法,让学生对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制度产生信赖,养成良好习惯,确保班级小组管理的良性发展。

  (2)公平性原则:凡事公平公正才让人信服。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也贵在公平,首先分小组时,各组学生能力应该均匀;其次,每一次评比,都要力求公正。

  (3)自主性原则: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最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挖掘和提高,这就要求班主任能适时放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创新。

  (4)合作性原则:“全体参与,团结合作”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重要特征。因此,任何评价,都应立足在“是否全体参与,是否合作完成”这个基础之上。

  (5)激励性原则: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学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因而我们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应坚持激励性原则,做到任何评比与竞赛,都能以激励为主,尊重孩子的付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讨论要求:

  (1)小组讨论的规则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3人或4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才采用6人的讨论。

  (2)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

  B.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互帮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3.发言要求

  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是对该问题的不同角度发表意见,但不能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

  4.八项规范

  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5.八种技能

  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五)小组的评价(详见《XX初中合作学习小组多元捆绑评价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多元捆绑式评价的特点在于“多元”和“捆绑”,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应当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

  .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即“一课一评”,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即“一日一评”。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有统一规定。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评价的内容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

  (1)生活部分。

  主要指行为习惯方面。各班依据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制定个性化评价细则《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依据此细则实施量化考核。

  (2)学习部分。

  主要指学业成绩和学习表现方面。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独学、课堂展示、反馈、成绩等。

  3.评价的方式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应坚持课课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期中期末总结表彰的原则,还应兼顾集体和个人的表现。

  各班(班主任、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捆绑评价的关键。具体操作中各班应该根据学校《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实施方案(草案)》、《美丽班级、美丽团队、美丽学生评比方案》,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一系列《评分细则》和《评选办法》,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例如:《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优胜、勤学小组产生办法》、《各项先进产生办法》、《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等。

  (1)教师层面——“一课一评”

  任课教师公平、公正、公开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学生课堂纪律和课堂表现及时量化考核,并即时登记《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做到一课一评。

  (2)小组层面——“一日一评”

  (1)学科组长根据任课教师在每日《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中的量化考核分数,详细记录本学科《学习小组考核“课”评表》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2)纪律监督员根据《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班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详细记录《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生活部分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3)班级层面——“一周一评”

  A小组长根据《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做到一周一评。

  B对照班级《周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周“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

  c设定各种荣誉称号(管理之星、独学之星、勤学之星、点评之星、展示之星、参与之星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月总结评比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

  (4)年级层面——“一月一评”

  (5)学校层面——“一季一评”

  A班级管理员根据《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月”评表》.做到一月一评。

  B对照班级《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月“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做到一月一评,并上报学校

  c期中期末对照班级《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评选出季度“美丽团队”。做到“一季一评”。

  D期中期末学校依据《美丽团队产生办法》、分别从“安全责任”、“行政巡查”、“环境卫生”、“文明仪表”、“跑操锻炼”、“奖惩处罚”、“阶段检测”何文明寝室等八个方面对全校各班进行综合评比,评选出4-5个“美丽班级。

  (六)小组的激励

  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下,要保持各小组比学赶超、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合理的奖励机制是重要而又必要的。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激励机制主要是突出小组合作。在小组管理中,对小组集体的激励是一种很强的刺激,这种奖励既是对小组合作效果的肯定,同时又是推进小组合作继续深入进行的动力源。

  .奖惩原则

  (1)奖惩要以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

  (2)奖惩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需要,能否从中获益。

  (3)奖惩要实事求是。进行奖励前,深入调查被奖惩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尊重有关的规章制度,又要依据学生行为的动机和效果,慎重确定奖惩方式,不能掺入个人的喜怒好恶。

  (4)奖惩面前人人平等。奖励不可遗忘“差生”,惩罚不能忽略“优生”,“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奖励应该是一种鞭策性的奖励,惩罚应该是带有奖励式的惩罚,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5)奖惩要辅以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奖励,什么受到惩罚,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奖惩,奖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从而做到奖不骄,惩不馁;在奖励面前学会低头反思,在惩罚面前勇于抬头前看。

  2.奖励形式

  (1)各班建立“进阶式评价奖励机制”,借助网络游戏的“晋级”规则,创造性的用于学生发展性评价。比如:星星、月亮、太阳;银卡、金卡、钻卡等。

  (2)每月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优胜小组”、“勤学小组”和“个人先进”给予表彰奖励。

  (3)期中期末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美丽团队”和“美丽学生”给予表彰奖励,组织评选产生的“美丽团队”全体成员外出活动。

  (4)期中期末学校对“美丽班级”、“美丽寝室”并给予表彰奖励,发给一定奖金。(“美丽班级”奖金暂定50-100元)

  (5)对其中期末检测优生学生进行奖励。(一等奖:10元/人,二等奖:8元/人,三等奖:5元/人,进步奖5元/人,XX片前三名奖励100元/人,XX片前十名奖励50元/人)

  XX市XX初级中学

  XX年12月20日

  班级的管理模式 篇12

  20xx年,我进行的“合作学习中成员管理研究”课题成功结题,在此基础上,我把该成果迁移到了班级管理中,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和尝试,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有效的管理模式——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一、调查摸底,组建小组。

  小组的组建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4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二、确定编号,明确任务。

  首先,把小组内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编为1—4号,其中1号和4号是同位,2和3号是同位,一个小组为前后位。1号可以更好地帮助4号,2号和3号实力相当,可以互相学习,同时四个人在一起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1号暂定为组长。

  其次,确定本组名称及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兴趣盎然,新意叠出。小组名称诸如“老鹰小组、机器猫小组、孙悟空小组、梦幻组合”等。老鹰小组就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苍鹰一样翱翔在学习的天空,能够越飞越高;机器猫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机器猫那样机智、聪明;孙悟空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齐天大圣那样具有超群的学习本领,小组格言诸如“我奋斗,我快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志者事竟成”……这些座右铭都是学生自己写出来或者借鉴的,都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倡导他们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同学、面对集体、面对学习,将有利于指导学生的生活。

  最后,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配任务,有的负责作业的收交和检查,有的负责卫生,有的负责纪律,有的负责课外学习。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三、动态管理。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竞争就没有突破,为此我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

  1、组内竞争。

  在小组内1——4号的次序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汇总纪律、卫生、学习、养成习惯等各项评价指标,小组成员的序号随时调整,小组长也会随时变化。3号有可能变成1号,4号有可能变成3号,这就大大加强了小组内成员间的竞争意识,一号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会好好表现,四号为了改变自己的位置,也会努力学习。

  2、班内竞争。

  在全班内,各小组展开竞争,班长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情况每天进行记录,如作业完成情况、卫生打扫情况、养成习惯(如佩戴红领巾)等,每周一汇总,在周一的班队上进行公布,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前三分之一为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和奖励。每个人都有上进心,每个小组都想成为优秀小组,小组成员为了小组的名誉,会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督促,这样在整个班级内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

  3、个人竞争。

  在全班内开展优秀个人评选,首先各小组推报一名优秀组员,班长把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进行汇总,根据得分,每月评出三位优秀个人,班内给三位同学照像并把照片贴到光荣榜上。

  一年半的实践与尝试,收获如下:

  1、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加轻松、有效。

  有了小组为单位的竞争和自我管理,班主任所面对的就不再是几十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十来个团体,化零为整,只要对每个小组进行管理就可以达到管理班级的效果。

  2、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班级管理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在小组内的竞争中发展自我,在组与组的竞争中不断进步。

  3、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

  每个成员在组内都不想给本组扣分,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给小组加分,提高小组的团体总分,这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的作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还是会出现扣分的情况,比如迟到、缺交作业、作业评分不理想、破坏纪律等行为。那么这些学生首先会因为给小组扣分产生自责而自我纠正错误,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另外,组内其他成员必然会想办法帮助该学生改正错误,比如犯错误时的提醒、学习上的帮助等。这就达到了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班级管理的小组合作模式,这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方面,要探讨的东西还很多。

【班级的管理模式】相关文章:

班级的管理模式06-12

班级管理模式有哪几种06-12

公司管理模式05-04

最佳的团队管理模式08-23

西方企业管理模式03-25

企业管理模式大全09-15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06-12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06-12

企业管理模式有哪些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