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4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1
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张定宇等当选。画面中那一幕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感人至深的熟悉背影,那一个个激动人心、励志人心的身边故事,就是当下中国奋进时最鲜明、最真实的写照。铿锵稳健的奋进脚步,真情满怀的人间烟火,在这背后是永远让我们走向胜利的“伟大力量”。
这力量是“历久弥坚”的信仰。信仰是灵魂,是支柱。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自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流血牺牲,艰苦实践、探索、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创举,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开放的理论,指引着我们前行,取得了让世人赞叹的伟大成就。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才涌现出了一批批时刻感动着我们的人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百年峥嵘,历久弥坚。有信仰就有情怀,就有担当,就有力量。信仰越是执着,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越是能无我、忘我,越是能冲得出、豁得出,越是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形成众志成城的强大能量。
这力量是“坚若磐石”的信念。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志向是克服艰难险阻、抵御腐蚀诱惑的“法宝”。志向远大者,能登高望远,站在时代发展潮流最前沿,不畏浮云,脚踏实地,经受住任何考验和磨难。我们正是有了共产主义这样的远大理想和信念,才铸就了无数响彻在中华大地上的.“感动”,同时不断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建设共产主义需要一棒接着一棒地接续奋斗。只要是“向上”,就要去战胜“阻碍”,就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挑战,未来,还会遇到更多更大的战斗,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信念是灯塔,需要凝心聚力,一心一意地朝着它驶近。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任何风雨面前安然如山,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这力量是“更加美好”的信心。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民。人民群众越来越幸福,就是我们拼搏的最大底气。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拼搏的唯一目标,“感动中国”的榜样们用行动践行的正是这样的信心和责任。其实,还有无数党员干部正用辛勤和汗水把人民群众心中的“美好憧憬”耕耘成人民群众现实的“美好生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让人民群众满意更鼓舞人心的了,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化为不懈的行动力、执行力、创造力,不断去跨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人民群众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让人民群众的信心始终成为我们的力量之源。我们还要通过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纯洁性、先进性和时代性,使党带领人民攀登的脚步更加豪迈。
体悟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要我们始终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激发信仰信念信心的“伟力”,就能书写出更多感人故事,就能答出更好的时代答卷,就能实现伟大梦想!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2
“没有人能百毒不侵,热血可以融化恐惧。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这是对守护战疫医护人员的快递员汪勇的颁奖词。正是无数像汪勇这样的“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传奇,给了我们无数的感动,也给了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不竭动力。
小火炬迸发大能量,“凡”的是朴实无华的信念,“不凡”的是默默无闻的坚守精神。“希望为不懂诗的人开一扇窗”,一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叶嘉莹,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传承中国诗词。这样不易的坚守,宛如熊熊燃烧的火炬,驱散了黑暗,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希望。正是无数像叶嘉莹这样坚守初心、将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负重前行的人,才让心中那小小的火炬迸发出了无比巨大能量,使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歌曲《生而平凡》里唱到:“虽然你我生而平凡,却不曾放弃心中的期盼,紧握手中的果敢,无惧人生苦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最平凡的群体,但也正是每一个平凡之人默默无闻的坚守,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舍小我顾大局,最终使得涓滴细流凝聚成了汪洋大海,托举中华民族复兴之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小平台成为大舞台,“凡”的是不起眼的岗位,“不凡”的是爱岗敬业精神。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拥有智慧,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廓清迷雾,见人所未见;具有勇气,就能像战士那样一往无前,创人所未创。无论是在平凡的快递岗位上的汪勇,还是不为大多数所知的国测一大队,亦或是向绝壁开天路的当代“愚公”毛相林,都在小小的岗位上把“智”和“勇”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是他们把平凡与伟大画上了等号,把小平台变成了挥洒汗水、创造奇迹的大舞台。时下,“十三五”完美收官,“十四五”振奋开局,正需要无数经得起事业责任的考验,始终心无旁骛、恪尽职守和经得起困难风险的考验,始终意志坚定、奋勇向前的“凡人”,方能在新时代的大浪中披荆斩棘、在困难挑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小举动凝聚大爱心,“凡”的是简单的初心,“不凡”的是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年过六旬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十八载如一日地为抗癌的病人们提供着“抗癌厨房”,使得小小的充满烟火气息的地方弥漫着动人的温情,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正如颁奖词所说,“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万熊夫妇是中国无数个“普通人”的缩影,他们或许文化水平不高,但心中有大义,双手有善举;他们的初心看似简单,但背后却是折射出了他们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小小的举动看似平凡,却是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美好品德。在他们身上,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不断凝聚的可贵精神财富,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奋进新征程的信心才更加坚定,劲头才更加充足。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应大力向感动中国的入选人物们学习,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传承初心使命,将“凡”变得更加“不凡”,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3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和“炎黄”张纪涛。
朱敏才,是中国外交官一位风度翩翩的一位官员,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间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们以为朱敏才会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样与老伴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在一个特殊的机遇后,朱敏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与老伴孙丽娜一起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他们一起在教师这个岗位坚持了十年,期间帮助了许多孩子,他们的出现,使许多孩子改变了命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朱老师和孙老师五个字: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个城市里,“炎黄”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的名称,但大家却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钱资助幼儿园、敬老院等机构。他使用“炎黄”这个名称来掩盖自己,自己却默默地资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张纪涛。他与妻子住在一栋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将自己的钱毫不吝啬地捐出,张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赠多少人,多少个机构了。感动中国给予了他五个字: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近年来,儿童被拐卖或走失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走失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走失儿童事件的发生,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事情呢?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引起了我久久的思索。
张宝艳、秦艳友夫妇,是吉林省通化市人。自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走失孩子的父母内心焦虑的.情感。此后他们便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
20xx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在张宝艳与丈夫的悉心维护下,网站逐渐发展起来。20xx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人多,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志愿者们在张宝艳的带领下,积极核实搜集信息,对家长进行防骗指导,及时向公安部门反馈情况,提供线索千余条。多起积压多年的拐卖案件告破,不少儿童结束流浪乞讨生活,回到亲人身边。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xx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事感动着我们,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让我们用最纯净的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4
有这麽一些人:有一位老人,他是从一段历史中走过来的,有人说,他代表着一个时代,有人说,他是中国科技的帅中之帅,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知道,天上有一颗星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而他自己却说:“我很不敢当。”;有一对夫妇,他们是教师,然而他们同样是孩子,可是却不能守候在自己年迈的父母身边,去了远方,因为在远方有一群孩子要把他们当做像父母一样的老师;还有一位好医生,我们对好医生的要求是:医术高超、治病救人,而他不仅能治病还能暖心,甚至温暖整个世界……他们是《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那么令我们感动,那么令我们崇敬。然而最令我感动的是这其中的刘伟。
刘伟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但他坚强的挺了过来,并学会了弹钢琴,23岁时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如果你认为他的故事就这么简单,那么我告诉你:你错了。
12岁那年,刘伟被推荐到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开始了游泳训练,刘伟的伤残程度在这里是最重的,付出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沉下去,坚强的昂起头,再沉下去,再用力昂起头,他不屈的身体一次次从水里钻出来,与命运顽强的抗争。终于,在两年后,刘伟站在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冠军领奖台上。就在刘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满怀信心备战2008年残奥会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又一个巨大的不幸降临在这个原本已经残缺的身体上——他患上了严重的过敏性紫癜,不能再做剧烈运动了,一心想拿奥运会金牌的刘伟不能游泳了,这是他失去双臂后命运给他的又一次致命打击。他陷入深深的迷茫,此时的他多麽渴望找寻到一个新的方向。决不放弃的刘伟选择再一次从头开始,再一次向命运挑战。为了支持儿子的梦想,刘伟的父母借钱买来了钢琴,却因为找不到能教他的钢琴老师,19岁的刘伟无奈开始了自学,从最简单的单音练起,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由于脚的大拇指过于粗大,超过了琴键的宽度,按下去的时候经常会带键,后来想出的办法是将它立起来,然后斜着摁,但是,更大的难题是,由于脚趾很难岔开,连最基本的三和弦音都弹不了。刘伟冷静分析自己的条件,他发现自己能利用的脚趾只有三个,可是,三个脚趾怎么才能达到别人用五个手指的效果呢?他想出的办法是两只脚一块去,靠速度来切换这个八度的东西,那时候一天要练习七个小时以上,最后腿都抬不起来了,脚也磨出血泡了。使用自己设计的指法,刘伟的弹奏居然有了调式,1年后,刘伟弹钢琴达到了用手弹钢琴七级的水平。
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一段段轻盈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我想,我已不需要再抒发更多的感想了,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个人看了刘伟的故事,都会感动,都会为他的坚强折服。
我们永远也比不上他的坚强,因为他不幸了,而我们所面临过的困难在他的不幸面前简直是小小巫见大大巫。但我们不需要跟他比,只需要学习他的坚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他的事迹,像他一样,冷静思考,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渡过难关。
“坚强”这两个字屡屡被人们提到,它是一种美好品质。我们不需要舍弃它再去开发新的美好品质,刘伟的事迹告诉我们,它永远都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