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观后感(精选10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触不可及》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触不可及》观后感 篇1
好电影的魅力之一,就是让生活变得不同。这一点,本月即将上映的电影《触不可及》做到了。编导用温情的故事加上不落俗套的幽默,最终成就了一部佳作。
比起大部分进口片的视听冲击或者文艺晦涩,这部《触不可及》让一个温情的故事因不完美而完美。也即是说,这部影片既有堪比文艺片的细腻情感表达与深刻主题,又有传统好莱坞商业片的娱乐效果和流畅观赏体验。两者兼得可谓难上加难,在与近年来国内院线西片佳作的横向对比之中,《触不可及》堪称凤毛麟角,观后便知佳片来之不易。
这个故事很新颖,由布莱恩科兰斯顿饰演的全身瘫痪富人菲利普,遇上了黑人护工,由凯文哈特扮演的社会哥戴尔。这份主仆关系微妙又有趣,比起大部分探求人性与情感的主题,本片的诠释角度非常有趣。前者的刻板与规矩亟待打破,后者的冲突与不羁彷如利器。两种不同的人生,准确的说是两种价值观的平行与交叉,成为了全片要诠释的内容。
富豪哥遇上社会老弟,最终左手右手一起画了个龙。
当然,这种“看似霄壤之间,实则两种人生”是一种互不干扰的存在,菲利普的商业头脑出众,艺术底蕴深厚加上社会地位颇高,当其失去了身体的自由,一切财富与成就变得毫无意义,灵魂束缚亟待拯救,犹如从云端坠入凡间;而戴尔诸事不顺,家庭离散,可谓一事无成,他需要金钱与工作来证明自己,外放的精神无的放矢,遇上菲利普事事,冒进却又收获好评,平步青云一步登天。所以,当前者的“收”遇上后者的“放”,这种特殊的情感变得微妙又牢不可破。
影片为了完成主体的诠释,说明两条平行线亦有交集,采用了缜密的叙事手法,娓娓道来讲述着这个故事。好多片段做骨架,丰富细节乃血肉,让戴尔与菲利普的友情步步为营,日渐成长。比如飙车段落的激情重回,讨论艺术品的各抒己见,以及去见笔友的互相打气,都是很好的看点。这让影片的故事变得与众不同,脱离了亲情的煽情与爱情的'悲恸,别样友情热闹非凡,仿佛观众也在和片中主角一起,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演绎每段不同的人生。
再者,如慕容前文所言,细节之丰富,注脚之缜密,才是成就故事,让一切变得真实的关键之所在。比如戴尔的角色,就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点,每每与幽默挂钩,充满了生活的大智慧,彷如给苦逼的人生喂了一颗糖。
比如片中对待恶邻的揶揄,他直言不讳,看得人暴爽;当为菲利普更换医疗器械时无比抗拒,脸上写满了“我太难了”般的天然问号,看得人狂笑不已;最有趣的是他的创作,那副杜宾犬的画被众人评价时的种种话语,艺术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二者间的鸿沟被填平,你我说不出所以然,却看得到每个自己。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故事不俗,演绎得当,细节出众,幽默加分。让这个差异开篇,冲突达至高潮,对比变为同路的故事完成度极高。就像奥斯卡最佳《绿皮书》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喜欢《触不可及》,只因为它的道理温馨又有趣,而我们每个人的世界看似相对,实则相连,最终可能会相融。
两条平行线终有交汇的一天,不如喂生活吃颗糖甜一甜。
《触不可及》观后感 篇2
电影《触不可及》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圆,踏上了寻找另一角的旅程,大块的小块的破碎的它都试过,但终究没能如愿,直到有一天,它找到了,完美的一角,它装上那一角,然后越走越快……”影片中的菲利普找到了,戴尔也找到了。
该片讲述了不幸遭遇事故而瘫痪的白人富商菲利普与照顾其生活的贫穷黑人青年戴尔之间展开一段奇妙友情的故事。超级富商菲利普因为滑翔事故导致瘫痪,全身上下只有面部神经可以活动,菜鸟护工戴尔阴差阳错成为菲利普的生活护理师,从毫无经验到在生活上互动交流,两人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从影片表现形式上来看,很多幽默温情元素植入其中,主旨上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人性中的潜能开发等,接地气又娓娓道来,相信会给影院观影的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美式幽默贴近日常生活,静动之间融入两个世界的生活
《触不可及》所营造出的是富商菲利普与贫穷黑人青年戴尔天壤之别的生活世界,这种描述在展现上不是通过很宏观的刻画,也没有在渲染菲利普经济实力上过分放大,如何刻画菲利普和戴尔的生活世界的迥异,影片通过很多细节幽默来展现出来。
比如戴尔在初入自己的'房间时候,甚至因为一个智能化的淋浴房而窘迫不已;戴尔在手忙脚乱照顾菲利普的时候,手拙得像个丢三落四的孩子;戴尔在跟着菲利普观看歌剧的时候,难以融入的尴尬境地引得旁人哈哈大笑……一边是看过千帆过境被疾病困扰、不甘被安排命运的富商菲利普,一边是被家人歧视、走出监狱想重获新生的贫穷人戴尔,背景有着天差地别的两人真正相处起来时,仅生活习惯上的碰撞便让人爆笑连连。
幽默之余的温情反思,“最完美的一角”让人找到人生的价值
幽默的日常相处之余,透出的主人公们对于生活的眷恋和迎难而上。瘫痪的菲利普“叛逆”地选择了菜鸟护工,理由是“发现潜能,鼓励发展”,由此可以一窥其在生意场上的尝试和突破,映射出他在商界叱咤风云的曾经;一事无成的戴尔从监狱出来,是个惯偷,但是他内心深处对妻子和孩子的关心溢于言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菲利普和戴尔同样是重情义、敢挑战、勇于创新的人,这也是他们最终会成为好友,共同进步的原因。
菲利普经济实力雄厚,他不乏周全的照顾,但是在戴尔身上,他找回了曾经对于生活的热情,从对妻子的死念念不忘自责不已,到重新拥抱生活敢于表白;从拒绝过生日自我封闭,到融入群体参与狂欢;从对身边伊冯干预生活的反感,到接受和敞开心扉,从难以面对昔日的滑翔噩梦到再次翱翔空中……菲利普实现了自我情感上的突破。戴尔从一个对艺术毫无兴趣的人最后爱上了歌剧,从半途而废的生活到挖掘自己的潜能,为妻子和孩子创造了更舒适的生活。可以说,菲利普和戴尔都找到了自己人生中“最完美的一角”,也许彼此之间都有缺陷,但是两人在一起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鼓励在潜移默化中,已然改变了两人的生活的心境。
以搞笑之名讲述温情,以另类视角消除隔阂,两个不完美的人在生活中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完美一角”,电影名为触不可及,不可及的除了菲利普的“肉体障碍”,两人却在点滴生活的相处陪伴中结下坚不可摧的友情,互相唤醒了对方对生活的向往与热情。生活便是这样处处惊喜,善于发现人性之美,在坚定自我和无限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这也是影片的题中之意。
《触不可及》观后感 篇3
年初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就是《绿皮书》。这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不仅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还摘走了最佳剧本和最佳男配角。白人与黑人,两个人面对着各自的困境,滋生了深厚的友谊……这是近年来,美国电影的主流。于是我们便又看到了一部同类型的电影:《触不可及》!
这部《触不可及》与《绿皮书》一样,都是在用一种美国式的幽默风格讲述一个黑人与白人相处的故事,然后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个人结下了深刻的友谊。故事本身轻松诙谐,但背后的主题却非常沉重,因为不仅有种族的,还有生活上的。《绿皮书》里的白人待业在家,其实恰是美国制造业断崖式滑坡,“红脖子”白人代表特朗普上台的大背景的真实写照。
而在《触不可及》当中,雇用、护工的肤色进行了对调,重回原来白人为雇主,黑人为护工的套路。黑人面对无着的生活,地下的地位,卑贱的工作,还有随时可能面临的牢狱之灾,但白人主顾并不是也没有问题,他曾经是成功人士,富贵多金,然而由于意外身体残疾,照顾他的人都对他毕恭毕敬,这种毕恭毕敬,恰是他最反感的,他不希望别人把他当病人,因为那就相当于不把他当人,于是,他不断的更换侍从,而玩世不恭,毫无经验,对白人满是蔑视的黑人雀屏入选!
他入选,因为他并不把自己的这位残疾主顾白人另眼相看,反正在他看来,他所有的问题,都是白人造成的`,而白人,都一样。因此他不觉得自己的主顾特殊,但这正是白人主贵感觉最舒服的一点。于是,这两个都面临着崩溃边缘的男人,相互扶助,互相取暖。
对于黑人来说,他在求职得到这份工作之前,已经崩溃了。给妻子找的公寓漏水,条件极差,儿子不理自己,还刚释放出来,自己的父亲以监狱为家,甚至两人还曾在一个监狱,父亲在狱中对儿子说“欢迎回家”。黑人朋友要他重操旧业,告诉他都是easy money,然而他回了一句“没有钱是容易赚的”。因为崩溃,他只能去做自己最不愿意的,伺候人的工作。
而对于白人来说,其实他的每一天都是崩溃的。一个健全的人因为喜欢玩极限运动失去了运动能力。他会不崩溃吗?但他还要每天摆出一副幸福善良的脸孔,连他自己都厌烦这样的自己,所以他只能靠任性来发泄,看惯了别人崇敬的嘴脸,需要被人不重视,其实黑人与他产生友情的那段时间真的有好好照顾他了么?并没有!黑人只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但白人却从来没有被这般对待过,所以他觉得新鲜,并不是说那段时间他就不崩溃,只是因为别的事而忽略了自己崩溃的内心,这一点终于在笔友“奔现”之后爆发了。他自暴自弃的样子,像极了黑人崩溃之后的样子。
成年人的崩溃,并不是号啕大哭,跳楼卧轨,而是悄无声息的,从自暴自弃开始,当别人问他的时候,他也只会微笑着说一句“我没事”。而这句“没事”,恰是崩溃的结局——就好像我们被客户折磨的要死,却依旧会发一个微笑的表情,道一声“好的”。
当一个成年人给你发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笑脸,其实就说明他已经崩溃了!因为成熟,让我们可以在沉默的微笑中慢慢崩溃。这也是为什么黑人和白人结下了友谊,因为只有他知道他的崩溃,也是有他理解他的悲哀。最后的结局他们都解脱了么?当然没有!电影之所以叫做《触不可及》其实寓意就在这里。幸福遥不可及,不是你有钱或者有地位就可以得到。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一个伙伴,陪我们一起走过这崩溃的边缘!
《触不可及》观后感 篇4
打开今天的电影话匣子之前,我想跟大家假设一件事:一个资产雄厚、地位显赫、身体瘫痪的名人,与一个有着犯罪前科、生活无望的贫穷青年之间,会产生怎样的人生交集?肯定有人会说:穷小子抢了成功人士,迎来了职业生涯的二进宫。我也这么想过,但有时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组合在一起也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美国电影《触不可及》就把一个瘫痪到只有头部可以动、能思考、能交流的富商&作家,同一个刚出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小混混组合到了一起前者将付给后者不菲的薪水,后者则会成为照顾前者吃喝拉撒的生活助理。这太疯狂了,有钱人的视角就是不一样,他(菲利普)就像是他(戴尔)的送财童子,而戴尔的生活糟透了,他没理由不接住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戴尔老兄。菲利普确实有钱,而且为人nice,但他毕竟只是一个能说话、能思考的,只能支配自己头部的人,而有关身体的一切,必须要由戴尔来照顾,这对于一个混迹街头多年的小混混而言,并不是容易事。于是,整部电影充满了欢声笑语
吃喝还好办,只要有耐心就能实现。最要命的是拉撒,戴尔必须要突破自我极限,为菲利普更换一些干净的器械。特别是换尿袋的一段,简直把人笑岔气了,饰演戴尔的凯文哈特老师,不愧为好莱坞著名喜剧演员,他的台词感染力和肢体语言非常完美地呈现了一个小混混面对尿袋和男人身体时的囧态。
当然,《触不可及》的笑料绝不止这一块。事实上,影片从头到尾充满了诙谐幽默,凯文哈特饰演的戴尔,举手投足都是欢乐的戏份。比如,这位街头小混混完全被富商菲利普家里的`多功能洗澡间玩坏了。除了山炮进城的即视感,戴尔的撩妹本领也很让人嫉妒,他甚至几句话就能让菲利普身边的女守护神笑逐颜开,那可是妮可基德曼老师饰演的啊
当然,《触不可及》最燃的两处笑料,不能剧透。只能说,有一次戴尔带着菲利普来到了自己的街区,他们嗨爆了。另一次,戴尔带着不速之客来到了他与菲利普住的豪宅,他(她)们又嗨爆了!
不过,搞笑与嗨爆只是《触不可及》的表象,这部电影看到最后,你会被一种难以言表的温情所打动,并且觉得街头小混混与富商竟然有成为挚友的合理性。听起来很神奇,是吧。说真的,连当事人戴尔和菲利普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的身份和脾性决定了,这将是永不可能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但影片结尾两个男人飞起来、令人欣慰动容的温情画面,却真真实实地发生着
不怕男人搞笑,就怕男人温情起来观众的眼泪也会止不住地掉。
《触不可及》观后感 篇5
2020年上半年有一部讲述美国黑人与白人友谊的电影叫《绿皮书》,不仅在奥斯卡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绩,引进内地也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如今贺岁档将至,大量进口片争相上映,又看到了一部讲述美国黑人与白人之间友谊的电影,与《绿皮书》中所涉及的黑人白人种族冲突明显不同的是,这部电影更透彻的解析着人生,电影的名字是《触不可及》。
缘何认为《触不可及》更透彻的解析着人生呢?只因电影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其中的贫富分化更激烈,而人之善也得以更深程度的放大。《触不可及》着重讨论的问题不再是黑人与白人,也不仅仅是贫穷与富有,而是在两条正负分明的界线中,绘制了一副温暖人心的画面勇敢生活下去,并且找到生活的乐趣。
近些年在好莱坞大片里大放异彩的黑人喜剧演员凯文哈特饰演Dell,是一位刚刚刑满释放人员,他与妻儿的关系紧张,外出找工作也处处碰壁,用网络上的流行用话来说,实打实的Loser一名。在《触不可及》这部电影中,凯文哈特话唠式的表演风格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看电影的过程中,感受着他超快语速又极具诙谐幽默的台词时,仿佛置身街头听着一段又一段的说唱音乐。
另一位男主角则是童星出身的资深演员布莱恩科兰斯顿,有着与身俱来的贵气,精致的五官十分耐看。由于他是扮演一位全身瘫痪,只有颈部以上可以活动的残障人士Phillip,所以布莱恩科兰斯顿的表演难度极高,导演对他的脸部特写也非常多,十分考究演员的演技。这样一位极具古典气质的贵族角色,在电影《触不可及》中犹如精巧的古典交响乐一般的存在。
当黑人嘻哈遇上了古典交响,Dell与Phillip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几乎所有的影视剧都用着主角们身份和性格的强烈反差来制造戏剧冲突,《触不可及》的高明之处在于,将两位男主角的冲突不止于身份和性格上,同时还延伸到生存环境以及人性中的善恶上。背景差异巨大的两人经历着诸多匪夷所思的事件后,最终成了令人动容的莫逆之交。
人写人之间的友谊,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地方,其实在于允许对方的不同,并且尊重对方的差异。许多人难以建立友谊,或是友谊无法长久的维持,关键点正在于此。富有的Phillip理解着Dell的随性自有和穷困境地,而年轻的.Dell深刻明白身残的Phillip希望得得他人的平等对待,而不是像对待病人的那种关爱。二个年纪、身份、性格差异巨大的人,最终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并且在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后,依然牵挂彼此。
在一幕幕搞笑事件的背后,黑人青年和白人富翁两个世界产生着碰撞与融合,从此一段不可思议的奇妙友谊得以诞生。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女星妮可基德曼在《触不可及》中担任女主角Yvonne,她起到制约Dell的作用,但也随着Dell的到来,改变了Yvonne与Phillip的关系。
在《触不可及》这个温情的故事背后,却有着诸多惊喜搞笑之处,尤其是Dell来到了Phillip家里,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的他,闹出了不少笑话,演员凯文哈特的精湛演技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发挥,令人忍俊不禁,他也成了本片的搞笑担当。
Dell与Phillip两个人,跨越种族、跨越阶层的友谊,如同年轻的黑人说唱街头音乐,碰撞着欧式古典交响乐,从而产生出另类的火花。纵看整部电影,节奏十分流畅,有笑点、有温情,在两个人反复的磨合中,他们找到自己新的人生,就这一点来说,看完电影鼓励着每一个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开心一点,朋友。
《触不可及》观后感 篇6
今天早晨刷到一条介绍电影《触不可及》的微博,解说很精彩,似乎解释了我这些年困扰我内心很深刻的一些疑问,为什么我自己这些年有这么大的改变?哪些本质的东西发生了变化。
首先从这部电影开始说起,有一个富人菲利普因滑雪事故瘫痪了,由于有一些护理工作必须男性,而菲利普性格怪癖,几乎没有那个男护理能服务这位富翁超过2周,直到德希斯的出现。富人意外的录用了这个本来只想拿一个求职证明想去骗救济金的黑人青年实时证明这个举动拯救了自己。
录用的原因很简单,其他每个应聘者大多非常专业,但却把菲利普当作病人,报以同情,而德希斯把菲利普当普通人调侃,有说有笑,并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沟通的过程也经常抢白,富人菲利普很喜欢德希斯不把自己当病人,而是当哥么,同时在德希斯面前还有心理优势,毕竟是同情他给了他一个避免领救济,而是拿工资的机会,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感觉。
在后面的接触中,德希斯表现出的玩世不恭,领导几次发怒,都迅速用微笑化解,让各种富人,各种带着面具的上层人士按照自己的规则来走,让菲利普感到了乐趣和此前不曾有的快感。
再一次重病发作后,还和德希斯分享了那方面的事情。从此二人关系更加紧密。后来又因为一些事情,菲利普解雇了德希斯,后来应聘的人和之前陆续被fire的人,都是一个毛病,每次菲利普怒斥后,就退缩了,缩手缩脚,菲利普很不高兴,不得不请回了德希斯。
德希斯又一次带着菲利普各种疯玩,最后在一个海边餐馆把他和蒙昧依旧的笔友安排约会,钢琴声响起的时候,画面太美了,富人菲利普异常感动。
最后我说说自己的感悟。我从小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学习成绩不好,长相丑,身体差,可以说一无是处。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觉得自己完全是无用之人,什么事情都不敢尝试,敏感多疑,别人一个微小的举动在我这里就是放大的各种负面含义。
到了大学后,印象很深,除了生活用品,买的第一件东西是鞋油和鞋刷,每天出门皮鞋刷得很亮,二分头梳得很亮,出门再碰点廉价摩丝。但是女孩子一句“你以后不要来找我了”,就让我痛苦万分,羞愧难当每次我鼓足勇气各种骚操作积累的信心都会被很微小的事情摧毁。
直到有一天,我觉得一切都结束了,我是不会有女孩子喜欢的,我给自己判了死刑,我想我的人生注定一个人过下去,但是我得做点什么,否则来到这个世界太遗憾了,那个时候母亲也离世了,我觉得从小我什么都是让着别人,从来没让父母骄傲过一次,我能不能考个研,牛逼一下呢?
然后我就迅速顿感了头发剪成了毛寸,这个发型延续到今天,这样就再也不用梳头了,皮鞋也扔了,改成了运动鞋,每天起床的效率提高了,我成为了校园里一个没有声音的灵魂,我对待外界的刺激非常迟钝,常常衣冠不整,也不在意女孩子的看法,在考研的准备中,愈加迟钝。几乎不怎么在意别人的声音,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离开大学校园后,走上了工作岗位,生活愈加艰难,我经常自己给自己讲笑话,渐渐发现自己有点搞笑才能,那个时候看了很多电影,其中一部是《秋天的童话》,我不愿意做一个书卷气的男生,我得玩世不恭一点,这个性格也延续到了今天,至今我老婆都不觉得我像一个读了博士的人,经常开玩笑,经常自我嘲讽,搞怪。
从工作岗位到了硕士课堂,再从硕士课堂到工作岗位,又从工作岗位来到博士课堂,人生各种转战,但唯一不变的是开始有的这些钝感。
当有了一定钝感,并不害怕在陌生人的场合,就开始尝试在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以后,我发现好运气接踵而至,除了陆续读了硕士和博士以外,陆续有很多神奇的际遇,认识了很多大佬,他们给了我很多人生的机会,就好像这个富人菲利普一样,这些大佬觉得我这个人挺有意思,也愿意努力,就给我一些工作做做,我在读博士期间挣了不少钱,人生很充实,微博粉丝也渐渐多了起来,我有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粉丝,我只是写写自己的感悟,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批判我辱骂我的,我现在几乎都不拉黑,也不删除,够钝了。
最后这部片子解释了我这些年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努力+乐观+不惧嘲讽。别人家一个嘲讽就憋在房间里面生闷气;也别什么事情尝试都不敢老想着自我否定躺舒适区;万一搞砸了给别人乐呵乐呵,自己也能乐呵出来就更牛逼了。黑人德希斯总是用最简单,最直接地方式乐观地去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其实是最好的,不要被太多面子上的,道义上的枷锁束缚了心中坚持那些让自己最快乐的方式。
《触不可及》观后感 篇7
法国电影看过《放牛班的春天》以及苏菲玛索演的几部电影,感觉都很文艺温情的,这些可能和法国人浪漫情感细腻,追求生活品质有关,电影《触不可及》一样也是一部浪漫主义人文气息的电影。
电影在真情流露下娓娓送来,优美的音乐,漂亮唯美的画面摄影,轻松幽默的对白,欢笑不断且暖暖感动。两个演员表演很精彩。
这部电影来源于真实的故事,法国人菲利普所写的`自传小说《第二次呼吸》一位迷恋跳伞的白人贵族富翁菲利普在跳伞中意外受伤,造成四肢瘫痪,脖子一下毫无知觉,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他需要招聘一名护理工来照顾自己的饮食生活,生活在贫民窟黑人青年德希斯用其率真的言行和粗鲁的举止意外被菲利普选中,原来菲利普看中了德希斯的真性情,他给出的答案是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种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的对待,没有歧视。
于是两个背景迥异的人,有着主仆之分,却出人意料的相处融合,午夜他们病发,他推他出门,在街上同享一根烟,躲着所有人去山里跳伞,领略高空俯瞰大地美景的征服感,一起打赌,演戏骗警察为超速的他们带路,在德希斯的帮助下,菲利普逐渐从自闭和自卑中走了出来,他变得开朗自信,学会了重新拥抱生活,获得了自己人生第二次生命。而德希斯通过和菲利普的相处,自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菲利普的帮助下,摆脱了以前食不果腹的混混生活,同时也受到了菲利普艺术爱好的熏陶,学会了处理和家人紧张的关系,成长为一个稳重有责任感的男人。这两个可以说几乎没有共同之处的人,从冲突走向理解,在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两个人也不约而同的发掘出另一个自己。
看过电影的一点感触:我们大多人,每天都在忙碌着,并且或多或少都在抱怨生活,就如电影开始,他因为身体残疾,无法独立面对生活,不愿同外人接触,放着豪车不敢做,远离自己喜爱的跳伞运动,而他刚刚出狱,宁愿拿失业救济金也不愿去工作,可以说他们是茫然的,看不到生活的乐趣,但是在相处的时光里,他们互相影响着对方,他快乐随性以普通人的视角,告诉这个坐在轮椅上的大叔如何放声大笑,如何大胆去爱,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享受欢乐,仅此而已。
所以生活中的不顺,很多无法消除,但是换种生活态度,改变就会发生,就会让生活变得快乐起来。
《触不可及》观后感 篇8
付出总能点燃生活,带来温暖。
在爱好、性格甚至整个世界都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只因人性的尊重和那些略带邪恶的笑容,就足以成就一份难以割舍的友情。看完后才察觉片名之意,现实所能触及的大都是那些自私的、吹嘘的、功利的……而那种难以触及的真诚,吾将继续虔诚信仰。其实联系太多并不一定是最糟的原因,关键是联系的动机。当你不想从他身上获取任何东西(包括驱赶寂寞),却还是愿意跟他保持联系时,那应该才是真的朋友吧。
知心,不是只有他知你,或者只有你知他,而是彼此互相知心,交谈之间不必害怕会说错什么话会伤害对方,而能知道对方真正需要些什么,人生得一如此知己,足矣!
但是,这都是有条件的。条件非常苛刻。既然要知心便没有任何障碍,不涉及触及底线的领域,彼此之间甚至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触不可及,多恰到好处的名字。德瑞克和菲利普在身边都没有自己的知己,反而是两个完全不在同一世界的人成为了好伙伴。
德瑞克所成长的环境非奸即盗,他的生存原则那么消极的,而菲利普所在社会圈矫揉造作,规矩繁多,他需要的是一个不理会这些世俗眼光的朋友。就像他的台词那样:“我不需要他的同情心,德瑞克把电话递给我,因为他时常忘了我不能动,我只要他身体强壮,有手有脚,正常思考,不必在乎他的过去。”但其实德瑞克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责任心,对于自己血缘关系不高的弟弟,他知道他有责任,对于过继自己的“妈妈”他也知道他有责任心,而对于菲利普,他同样有责任心,这就是他们互相信任的条件,复杂而又简单。
这部电影就像收到的一封私人的小诗,有些粗劣的文笔,却浸润着满满的`深情,字里行间诉说着,我曾如此信任依赖的你。
它说的是友情,是刚开始或多或少的某种吸引,到后来的泪和笑,到慢慢的熟悉、理解、信任,以及最后的无条件的爱。
这是一部很纯粹的电影,说的也很简单:单纯的友谊。但电影的妙处却在于故事动人、感情真挚,毫不过分和做作。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小笑点,都那么纯粹干净自然,却真真正正能让人笑得出来。
我想每个人都至少有这么一个挚友,你和他/她在人生的拐点遇到,惊叹于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过不少平淡无奇却值得纪念的时光,ta会将心比心,为你的哀伤扼腕,为你的快慰击节,更会在ta的心里,为你留下那么一块永恒的位置,任白云苍狗,风云变幻。
只叹今生,得缘遇见你。
《触不可及》观后感 篇9
关于这部电影,与其把它归类为谍战片,不如说是文艺片、爱情片更为合适。将近两个小时的片长,貌似就是在讲述着地下工作者傅经年与搭档影子的义妹宁待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以舞蹈传情,或激烈,或缠绵。不过话说回来,他们两个到底是怎么一下子就彼此爱上了,影片中虽然给出了解释,但我还是多少有些不是很理解,一见钟情?惺惺相惜?不管怎样,我也是一股脑的自我催眠:反正就是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推动故事进展的不是感情,而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两人的感情超越时空,跨越了将近70年。在特定的事件中,导演赵宝刚弱化了其它一切元素,谍战、历史、情节通通被压缩甚至忽略,跳舞成了最重要的事儿,虽是唯美,但总觉有些脱离现实的乌托邦主义。
于是,接下来的`剧情就自然而然地被我料想到了:不管两人爱的到底有多深,为了国家大义,男主角不出意外的继续潜伏,女主角也是不出意外的一等再等,甚至最后不出意外的以悲剧结尾。或许在我看来,只有是悲剧的结局似乎才符合战争的精神,才能衬托出战争年代我党大无畏的无私精神,同时也营造出这段爱情一步之遥的遗憾感,进而升华主题。
但若细想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为何如此拍摄?我想每个看过的人大抵都能感受到导演想要传达的情绪,抑或态度。虽说在这部影片中,正面人物没有走在刀锋边缘,制造紧张情节;反面人物也没有多大的狡猾阴险,步步紧逼。但它着实也带给观者一个意料之外,就是对地下工作者爱情的刻画,两人因舞生爱,因舞离别,用舞蹈来传达战争年代的不易与残酷。也就是说,与其用暴力的方式展现特殊年代的故事,倒不如演一出那个时代的浪漫爱情,让观众去感知这无法触及的爱情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残酷。
至于这种叙述能不能被大众所接受,豆瓣影评5、1这个分数,我想大概也代表它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当大众对赵宝刚的处女电影满怀期待时,他以这种过于文艺的手法来拍摄多数人期待的惊险悬疑谍战片时,是有别出心裁,但是过于冗长,甚至有些狗血的情节,难免会引起一番吐槽,播出效果也大打折扣。
一部电影,有所舍弃,必定会有所侧重。导演选择用一种浪漫主义的方法来展现时代、歌颂爱情,构思可以点个赞。但若问效果,那便是:成也爱情,败也爱情!
《触不可及》观后感 篇10
推荐一部法国电影《触不可及》。一部让我沉浸其中的电影。我静静地看两位身份悬殊、志趣不同、经历不同的人,互相治愈、互相救助、互相协助从阴影里走出来,走到温暖的阳光下,感受爱,感受世界。我静静地看着一位瘫痪的富豪和一位曾经的犯罪者,一切搀扶,一起放肆,一起成长,直至成为最最好的朋友。我静静地看着他们为彼此鼓励,彼此探索着对方的.闪光点。我静静地看着这一对朋友在结尾处挥手道别,看着男主一边笑一边忍住眼泪的表情变化,知道再也触不可及的时候,我被感动到怔怔呆坐,哭不出来,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朋友,缘分让我们相遇。不管地位如何悬殊,不管曾经如何,不管志趣有多大的差异,你我就这么相遇了,友情有时比爱情还要不讲道理。在我生命里最最灰暗的时刻,你带着一身光彩来到我身边,带着我一起站在阳光里。
感谢你,我的朋友。再见,我的朋友。还会再见,我的朋友。看到最后,我还是不能理解为何命名为:触不可及?或许,友情本身就是触不可及的吧。就像最好的朋友老吴有了孩子之后,他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肯定都要在家庭上。我知道他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呵护着他的小家庭,呵护他的心中所爱。不远,但触不可及。大概,就是这样吧。
【《触不可及》观后感】相关文章:
《触不可及》观后感05-07
《触不可及》观后感(精选33篇)03-01
《触不可及》观后感600字06-18
《触不可及》观后感10篇11-22
触龙说赵太后的教案09-16
触不到的TA经典影评(精选7篇)08-20
纵跳触物大班教案04-25
《坚不可摧》观后感04-14
婴儿游泳抚触注意事项11-17